《第八集 四禪八定與頓超法門》

1. 為什麼要瞭解四禪八定

   我們這個世間有很多宗教的修證他們也講修定、也打坐,他那種打坐是追求境界的,出現境界之後他會住在上面,認為這些境界都是我所修證出來的,別人不一定修證得出來,別人不一定能夠修到這一步,所以他那些境界都是有求的。而我們學佛修行,求的是究竟解脫了脫生死,而不是在這個色身上去追求,所以像我們今天所講的這些一般我們是不談的。但是有時候,一個是跟外道辯法要用到,再有就是大家在修證過程當中定相出來了,我們相應地拿出來做解釋。

2. 四禪八定──有色界天四禪

   那麼這四禪天的初禪,我們所講的初禪“離生喜樂地”,離生喜樂地是初禪的境界。初禪天境界的這個“離”指的是離開一切欲望,因為我們欲界天的具體表現就是五欲橫流,所以也叫作五趣雜居地,那麼能夠離才能夠到有色界天。那麼在我們禪修過程當中,離生喜樂地就是我們修行人離開了世間的一切欲望,自然能夠生起無邊的歡喜,這個也叫作離生喜樂地,他這個歡喜是二六時中都表現出來的。
   由這個初禪天的修證又可以上升到第二禪,第二禪叫作“定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的境界就更高一些了,他不需要再去離了,時刻能夠安住在定中。這個定對他來講沒有邊際、常生定相,就是走在路上你也能夠看得出這個人是在入定,所以叫作常生定相。像我們有一些師兄下座以後下來吃飯,人是下來了,坐在門口那裡一副定的樣子,他定在那裡了,等到後面陸陸續續有人下來了,他才想起自己是來吃飯的,所以說這個境界相當於二禪天的境界。
   那麼到了第三地第三禪,第三禪叫“離喜妙樂地”。離喜妙樂地他跟前面我們所講的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所不同的是啥呢?他把這個歡喜看淡了,因為這個定他持續的時間已經是很長了,他不會再住在這個喜相上面,喜也不可得了,所以叫作離喜妙樂地。
   四禪天叫作“捨念自在地”,他能夠把一切念捨掉,捨念自在地,所以這個叫作有色界天的境界。
  

3. 四禪八定──無色界天四無色

   這個無色界天它體現是在四無色。四無色第一個叫“空無邊樂地”,這是我們所講的無色界天的第一層──空無邊樂地;第二層叫“識無邊樂地”,第三層叫“無所有處地”,第四層叫“非想非非想處地”,這是無色界天的四種體現,我們在打坐的過程當中它會相應地出現。
   我們首先講的是空無邊,身體化空了,他這時候感受到身體無窮大,甚至可以說是遍虛空滿法界。但這個時候還有一個我執在,這個我執是很微妙的,還有一個我在,是我覺得身體化空了,這個世界就是我,我就是這個世界,所以我們叫空無邊。
   接下來叫作識無邊,識無邊是這個心能心所也打開了,能夠包容一切,心量很廣大,那麼在這些定的體現當中他都是妙樂無邊的。
   第三個我們說無所有處地定。我們這個禪修的過程當中出現一個三昧空定,什麼都不是,既沒有我在也沒有身體在,身心都化掉了,處在一種很安樂的定態當中,那叫三昧空定。這個時候我們這個俱生無明還沒有破掉,所以說見惑還沒有破,還喜歡待在這個境界當中。相應來講我們所持的咒變得相當微細了,但是還有咒在,所以我們這個三昧空定是由於持咒帶來的。
   再一個體現出非想非非想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是這身體上一切覺受和我們這個思想上所講的私欲都已經不存在了、化掉了,所以它就是一種空樂明的具體表現。
  

4. 頓超法門

   那這些四禪八定都是我們跟大家所要講的一切定境的表現,一切定境最根本依據的是我這個心一切都不去追求了,從我們學佛的角度來講,一切都不去追求了。那麼這些境界在我們修行的過程當中,它體現得很微妙,很快就過去了,很快我們就超越了這個欲界、有色界、無色界的所有境界。也就是說在其他的宗教、其他的外道,修定的這些外道當中,可能要用幾十年才能夠修證得到諸多的妙樂,但是在我們這個宗門裡面,短短的幾年時間我們就會超越他,所以這個也就是佛法跟外道不同之處。
   那我們依仗的是哪一方面的力量來超越呢?靠的是我們大家平時發的大願,我們發的解脫大願、菩提大願、慈悲大願。度眾生的大願能夠超越一切法門,所以我們這個佛教呢也叫頓超法門,頓超一切境界
  

5. 八識田中的種子

   問:老師,那就是說可以用這個咒直接超越四禪八定?
   答:對,我們這個持咒、心念耳聞能夠超越一切。而我們所講的這一切呢,八識田裡面、我們的如來藏裡面全部都包括,所以說這個如來藏的作用是很大的。如來藏裡面我們所講的這個八識,也叫根本識、根本識性,我們打坐過程當中呢,這個根本識性就像一個寶瓶一樣、像一個寶藏一樣,裡面不斷地湧現種種種子,我們無量劫以來所做的一切在這個八識田裡面都會湧現出來。同時我們也在往這個八識田裡面種種子,種什麼種子呀,大家知道嗎?種菩提種子!所以當我們這個修證,我們修的是無相法門,因緣時節成熟的時候,這個種子它就會開花結果。所以翻的是一切煩惱、一切業識所種下去的種子,把這些種子翻掉的同時,我們又往裡面種下菩提種子。
  

6. 心念耳聞可以超越一切境界

   我們這個修證的整個過程當中呢,身體上的覺受增長所體現出來的又是脫胎換骨,我們這個修證的過程就是脫胎換骨,脫掉凡胎證得聖體,所以它是一個脫胎換骨的過程。
   我們在這個修行的過程當中,在一切境界當中,我們都能夠體現出這個如來自性妙不可言。我們的如來自性體現在哪裡呢?體現在心念耳聞上,這就是我們的無上法寶──心念耳聞,心念耳聞可以超越一切境界。而我們這個心念耳聞,當我們持咒特別相應的時候,你會發現心念耳聞所體現出來的又是本妙覺性,它是不動不搖、不淨不垢、不增不減的,從來不生、從來不滅,所以我們管它叫大佛頂如來密因。通過心念耳聞我們就能夠體會到如何叫作觀照,這觀照是自然生起的,沒有任何住著,叫心空一切、一切本空。所以我們說“座上心念耳聞,座下綿密觀照”它是一體的,那麼我們在實施綿密觀照的同時,也就是我們這個真如自性現前的時候。
  

7. 修法貴在一門深入

   像我們有個別師兄認識我也很多年了,一認識我呢也開始隨我一起修六字大明咒,但在中間這幾年的過程當中,不停地到處去拜師,最後搞得自己都不知道聽誰的好了。因為每一位師父都是名望很高的,但是風格不同,法門也不一樣,所以最後搞得都不知道聽誰的好。本來親近大善知識是好事,但是每一個大善知識的話我們都去聽,結果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這修起來就是寸步難行,所以我們說修法貴在一門深入。

8. 印心宗的入手處就是打坐

   印心宗最大的體現就是在打坐上面,這個是印心宗我們這個宗門的體現,它不是從知見上下手,是從打坐上、培養定力上面來下手,直接從第八識來做功夫,而不是停留在第六和第七識。如果是從知見上下手的話,他是在第六和第七識上面去起分別,要學很多的知識,之後還要用所學到的這些知見把自己說服再去修行,這個不是印心宗的風格啊。如果這樣的話,沒有哪一個祖師敢說三年內,如法修行三年能夠讓大家打成一片,能夠讓大家根塵脫落,沒哪一個祖師敢這麼說,所以說這個宗門的特點就是打坐。
   我們一開始的要求就是你打坐的基礎要好,那麼我們相應地告訴你該去讀哪一部經,該去看哪一本書,這個就是在培養定力的同時去增長我們的智慧,他是兩隻腳一起走路的,不是獨行的,是一起來學的。
   只要你定力培養出來了,不管你去跟哪一位老師學,都是無上相應的。因為我們的底子已經形成了,基礎已經有了,根器也俐落了,不管是禪宗風格還是密宗風格,你都可以接受,而且能夠把他圓融地應用在一起,這都離不開我們打坐的底子,如果從知見上下手你就不知道聽誰的啦。
  

9. 佛性亦不可得

   今天就跟大家講四禪八定,當然也是略說,大家以後要想進一步瞭解的話,可以通過佛經去瞭解,通過歷代祖師對這個定境更詳細的描述去瞭解。我們今天只是大概說一下,因為這個不是我們的範圍,我們主要是要超越一切定境,一切定相都了不可得,為什麼呢?因為連佛性都不可得嘛,何況是一切定相。

第二個七第三天(2013-12-31)
這一集開示了“四禪八定”,度眾生的大願能夠超越一切法門,頓超一切境界;並再次強調印心宗入手處“不是從知見上下手,是從打坐上、培養定力上面來下手,直接從第八識來做功夫,而不是停留在第六和第七識。”並指出如來自性體現在心念耳聞上,這是我們的無上法寶,心念耳聞可以超越一切境界,以及修法貴在一門深入。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