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百則》
  • 1

     1. 淨明上師法語百則

         1、觀照是在歡喜當中體現的,是發自內心自然而然的歡喜,是無所得的歡喜。
        2、真正的定是在行站坐臥當中。
        3、唯有打長坐才可以培養如是大定。
        4、我們微笑持咒就是軟語的表現,慈悲的表現。
        5、坐上心念耳聞,坐下綿密觀照,持的就是心戒。
        6、一切佛經都是諸佛菩薩的修行經歷,都是諸佛菩薩的修行心得,所以你們現在記筆記就是你們的修行經過,要寫心得體會。
        7、見到我們的真如本性是我們真正修行的開始,見性之後才是真正走向修行之路!
        8、把你的疑根打掉,“是不是、對不對”證明還有疑在,你要想得到上師的肯定,首先你自己要敢於肯定啊,你都不敢肯定,上師怎麼印證你啊!
        9、你以後要喜歡那個“煩得要死”,因為這是在培養你的輕安啊!所以這個“煩得要死”“痛的要命”,都是培養你的定力的!
        10、心念心聞就是一心不亂啊!
        11、心念耳聞是翻騰各種種子的過程,所以各種覺受,各種歡喜,各種智慧,這都是種子。最後翻出來一個最大的種子:諸佛自性!
        12、妄想屬於粗住,妄念屬於細住。
        13、不打長坐的修行很多都是落在思維上,是意識心的作用,所以如果用兩個小時的方法來傳承無相密,那是不相應的。
        14、我們講的都是腳踏實地一步步修證過來的,不是有些講的天花亂墜但卻指導不了實際修行的。
        15、我們這邊灌頂呢,會先要你打基礎,基礎打好了才灌頂,不是你一來就給你灌頂,但是可以傳法。
        16、學佛要懂得發願,如果你不發願的話,你功夫再好也是外道!
        17、如果去鑽研理論的話那只叫做學習,所以我們不是在理論上去求解脫的,而是在實修上去解脫。
        18、十功德呢就是空,明,定,智,善心,柔軟,喜,樂,解脫,境界相應。
        19、頭腦越簡單,裝的東西越多。我的頭腦就很簡單。
        20、第八識就是“我”,一切為我而用,一切為我而生,一切唯我獨尊。
        21、元清淨體即是真我,無明妄起就是妄我,無論是真我還是妄我,他都是一體的。
        22、痛能生定!座上這麼痛你都能一動不動,座下那點煩惱還能拿你怎麼辦啊!
        23、願力就是心力,願力是培養心力最快的。還有就是慢慢增加時間打長坐,這也可以培養心力,他可以超越業力。
        24、 時時刻刻發大願就叫做“大”,就發那麼一剎那就是“小”,所以大小的區別就在這個持續性上。
        25、要一動不動,一動培養的就是亂心,一痛你就動,那就是在座上運動,你這個坐12個小時還不如坐半個小時一動不動!
        26、是啊,心念心聞就是一心不亂,一念不生,能所雙忘。心念耳聞的時間要長一些,從細住到微細住到微細流注都是心念耳聞。
        27、心中心是印心宗的統稱,六印一咒叫“心中心法”,我們宗門所有的法都可以叫心中心,也叫做心密。
        28、見了就破了,破了就見了。
        29、如果是接引大眾的話,既要有出世間法的修證,又要有世間法的圓融方便。
        30、睡著了會做夢,昏沉是沒有夢境的。
        31、啥叫根塵脫落啊,很簡單,你發現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與我無關,這就是根塵脫落。
        32、當你能體會到他的時候你說什麼都是他,當體會不到的時候你怎麼說都不是他,所以不要用名相去認識他,去理解他。
        33、這一口氣不來了還有什麼好掛礙的呢,是不是啊?一切的根源都在這裡。
        34、我們不要認為解脫是生命的一個延續,他是慧命的延續。
        35、了生脫死是了哪個生死啊?是了這個生命的生死還是了這個妄念的生死呢?
        36、了妄念的生死你現在就可以啊!你坐上心念耳聞,不跟一切妄念去走,就是在了妄念的生死啊;你座下綿密觀照,不隨一切境界去轉,就是在了妄念的生死啊!
        37、安住就是一切不住嘛,不住就是安住嘛!
        38、我們對初學者都會問,來這個世界上我們到底是來做什麼的?還有我們這個身上有什麼東西是從來不變的呢?
        39、什麼是見性?佛性有出入嗎?有來去嗎?來者何人,來此做甚?從來不變的是誰?見了他又有什麼用?
        40、我們沒有別的本事嘛,只有告訴大家打坐一動不動!多大的本事都比不過這個一動不動。
        41、我們說這四個小時一動不動是培養的,可以從半個小時來培養嘛,不是一下子四個小時一動不動,所以動也沒關係嘛,你可以繼續培養一動不動。
        42、這個世界就是亂的嘛,但有個不亂的在啊!你知道亂,那這個“知道”本身亂不亂啊?
        43、在亂裡面有個定在,有個“知道”在,這個“知道”的力量再大了就是“知覺”;“知覺”的力量再大了就是“覺知”,覺知一切,攝受一切。
        44、願力不足,所以一遇到問題就想躲,想跑掉,要多發大願。
        45、我聽你說話就覺得你的願力很有力量,因為你總覺得自己的願力還不夠,這個就是力量。
        46、一切聖賢皆以第一義而不立。連第一義都不立了,還有個什麼啊!
        47、一動不動才是最大的本事,做不到一動不動但又能說會道,那都是假的,不是真實的修證。
        48、打坐不能成佛,但佛是打坐的。只打坐是不能成佛的,座下還要觀照嘛!
        49、弘法利生不能僅僅靠一腔熱血,如果僅僅靠一腔熱血的話,那麼別人給你冷板凳怎麼辦?給你冷臉怎麼辦?給你潑冷水怎麼辦?就退轉了,沒有信心了。
        50、一個出家人要建立僧團啊,你的僧團越大,就證明你的修證越好。
        51、這個不用恰恰是大用,大死恰恰就是大活!該做事還是要做事,不要有黏著,做瞭如同沒做,猶如白雲過青山!
        52、人生當中的一切經歷,一切遭遇,也都是在翻種子,打坐了就是讓這個種子翻騰的更快!
        53、業障越多,成就越快,業障越大,成就越大!
        54、這個動和打嗝屬於禪病,這個必須要克服,不克服就修不下去。
        55、 萬般苦痛覺中受!這個覺在哪裡啊?所以我們所經歷的各種痛,各種亂,都是在培養這個“覺”的力量!
        56、你這個“知道”在什麼地方,觀照就在什麼地方,覺就在什麼地方!
        57、印心宗的念佛法門匯集四種念佛方法:持名念佛、觀想念佛、觀相念佛、實相念佛!承當此念即是彌陀,此身便同佛身,此處即是淨土!
        58、你這個是死坐!我們鼓勵打長坐,但不是這樣的坐法!要在各種事境當中去磨礪,要去用!
        59、念跟咒圓融一體之後,那也是心念心聞,能所雙忘之後也是心念心聞!
        60、觀照是承擔,不是懷疑,承擔自己的清淨本來,而不是懷疑自己的清淨本來,沒有懷疑,沒有分別,承擔是絕對的,要乾脆!
        61、你的願力可以超越三千大千世界,但修行還是要一步一步的去來!
        62、我們這邊傳的是六個印,不是兩個印,我們是六個印都修的!老人說過可以加座的啊,不能說我們修到後來就只會二印一咒,而不是六印一咒了!
        63、手印和咒就是法,要由傳法上師來傳,其他師兄不能代勞,都要由傳法上師來教!
        64、持咒的目的就是翻種子,你不持咒他翻不出來啊,你持咒的時候注意力都在咒上,意識是鬆懈的,意識鬆懈了心門就打開了!
        65、你不要怕妄念啊,怕妄念就錯了!
        66、我們這裡是個大熔爐,基本都是老師兄們來回爐的,都是在外面被折騰的不像樣了就來回回爐!
        67、我們這裡沒有太多書本上的東西,講的都是內心的心得和體會,回頭對照一下祖師的開示,對照一下佛經的開示,我們這個修行是否如法,都可以通過佛經來印證!
        68、冤枉路走一些也沒關係,練腳力嘛!腳跟硬了就不走冤枉路了!
        69、一動不動不是蔡老師的要求,這都是佛經的要求,心念耳聞也是佛經的要求。
        70、化空就是不住,座上體現在身體、覺受、世界的化空,座下就體現在一切不住,時時覺照,叫做全體即空,畢竟空。
        71、動靜是相對的,也是一體的,你守住一個靜不就是動嗎?了然不生了就是平等性智。
        72、這個自性為什麼認取不了啊?因為有分別在,有疑惑在,有明白在,所以就承當不了!
        73、如果還有煩惱在,那就是煩惱障,煩惱就是菩提,如果不發願,怎麼才能把這個煩惱轉為菩提啊!
        74、你們要把包容心建立起來,有包容心才有道場。
        75、自性就像這個呼吸,一直不變的就不叫做境界嘛!打也打不死,趕也趕不走,這個不叫境界。
        76、煩惱即是眾生,著相就是眾生,是眾生就得度!所以不是在我之外去找個眾生來度!
        77、任何一種定境都離不開心不亂,心亂就不是定了!但是你只要認為有個定在,那就還是境界,就不是正定!
        78、那個不算死透,身心死透就是一切不住,一切不黏著,這是大死!而恰恰這個大死即是大活,他可以妙用這一切,又不黏著這,所以這個身心死透不是死在那裡了,不發揮萬般妙用了!這個身心死透啊,它也是一種決心,一種大願!
        79、這個身和心是一體的,這個身是一切業障的集合體,這個心是一切執著的集合體。我們打坐體現的定力,就是在超越這個業力。
        80、雖然不是我灌頂的,不是我傳法的,都可以來,我們從來都不排斥任何師兄。
        81、上師是跟所有人相應,所有人跟上師是階段性的相應。
        82、師兄:當時灌完頂,他說沒有時間了,就沒教我們手印。上師:沒有時間可以不灌頂嘛,灌頂就必須要有時間。
        83、斷坐不可怕,願力有沒有斷啊?發心斷了,願力斷了,那就很可怕。
        84、夢是小死,想知道死了之後去哪裡,就看你現在睡覺做不做夢,如果做夢還是亂七八糟的,那就還在六道輪迴裡;如果做夢還在做佛事,那就是在淨土。
        85、你修心中心法未必就代表成就,心中心法不是在六印一咒上,而是在一切用心處。
        86、要先發心啊,發願就是方向,方向明確了,你這個身心跟的上去才有意義。
        87、不起分別的看就是“見”,這個功能就叫做“性”。
        88、我們的自性是空靈不住的,同時又可以妙用萬千,沒有住在有上,也沒有住在空上,如果是偏空了,或者是偏有了,那就是分別心。
        89、因地上的修行講如理如法,而果地上的修證每一步都是圓融萬法,所以是圓滿的。在因地上的修行總是落在分別上,要如理如法,果地上的修證每一步都是究竟,所以果地上的修證是在差別智上體現的,就是《金剛經》上講的: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90、沒有消息是最好的消息。
        91、我們打七是培養承當的力量,不是培養懷疑的力量。
        92、真正的咒是一個字都沒有,一個字都沒有了就是心咒。
        93、念到無念可念,佛號也不可得,所以還有一個佛號在,還有一個咒在,同屬妄念。
        94、境界它是會消失的,這個本位不移它是不會消失的,本位不移它也沒有離開一切相。
        95、你所有的經歷皆能化空,這就是脫落,脫落是最徹底的爆炸。
        96、 簡單一點來說,心清淨就是觀照。再進一步啊,清淨也不可得,就是覺照。
        97、有師兄問我,說上師啊,我要怎麼開悟呢?我就回答他,你關上了我就告訴你怎麼開悟!
        98、我們還有個印心宗成就曼陀羅灌頂,也叫總持灌頂,這個在印心宗的傳承裡面這叫做金剛上師成就法灌頂,但這個總持灌頂極少灌。
        99、上師:痛是用來培養定力的,這個痛還可以用來幹嘛的知道嗎?了生死的!也是用來培養願力的。
        100、你想不想知道家在哪裡啊?知道就是家,家在知道處。
       
        101、靈知了了就是光明。
        102、到了了生死的時候,並無生死可了,名為了生死。
        103、無情說法,生公點頭。即是無情,知者何人?
        104、想咒是不會出現種子翻騰的,內心的種子根本翻不出來,他坐了三年五年,還是在想咒,培養不出來定力。
        105、想咒他是一上來就不去口念耳聞了,直接就是在想咒,你勸他去動口,他還會很煩惱,他認為他是心念心聞,那是作意想咒;
        106、見性有圓融的程度,叫做差別智
        107、成佛是成為一個覺悟的人嘛,覺悟自己。
        108、脫落就是不黏著,剎那間的不黏著,可以剎那就可以時時刻刻,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109、等你會打坐了,就可以不打坐了!你看我們師兄在起心動念上都在打坐。
        110、這個大願就是文殊菩薩的智慧寶劍,智慧寶劍就是破無明的。
        111、這個屬於八觸十功德,這個十功德它代表的是十個類別,空,明,定,智,善心,柔軟,喜,樂,解脫,境界相應。這八觸十功德都可以用兩個字來表現出來,叫作:輕安!
        112、注意力在哪兒,觀照就在哪兒!
        113、這個經脈通跟我們化不化空沒有關係,不要把這些東西混為一談。
        114、初關是知見關嘛,言下大悟,是親見,見道分;重關就是證道分,是親證;牢關就是圓滿成就了!就算你過了初關、重關了,同樣還是要做功夫!
        115、業障不是本有的,是本空的,心空則業障本空嘛!
        116、無明離不開疑根,有疑在就破不了無明!
        117、即便是桶底脫落了,祖師也不一定馬上會給你印證啊,他最起碼要觀察你三年,看你的行為舉止是不是落地了,是不是了手的……這個印證也是大眾給你印證的,你的這個行為舉止要得到大眾的認同,而不是做給上師看的,做給某一個人看的……
        118、上師一直都是幫你做肯定啊,你肯承當了,上師就開始否定你了,這個否定也是幫你肯定,否定是為了讓你不住在這個地方,讓你超越,這一否定如果又落在疑裡面了,上師只好再拉你一把。
        119、我告訴你,千佛萬佛同一身,都是我們自性佛!
        120、上師是必須要跟任何人相應啊,跟人人都要能談。
        121、當下一念清淨心光即見法身佛,這就是初關;當下一念無分別心光即見報身佛,這就是重關;當下一念無差別心光即證化身佛,這就是牢關!
        122、心力不夠還是要多發願,發願可以培養心力。
        123、跑就跑嘛,跑能夠回來的時候就是觀照啊,跟著跑了就是流浪嘛,一念凡夫一念聖人,凡聖同居土嘛!
        124、觀照就是自覺,見性也是自覺,成佛也是自覺,觀照成片就是覺照無邊,覺照無邊就是成佛!
        125、一切修行都貴在承當,這個心就是認取和承當:傳承諸上師與我心無別!見定行皆攝一心,無量顯現染淨諸法!
        126、這個要靠自己啊,你自己決定,你靠哪裡都會倒的,要靠自己!有問題要多交流啊,我最怕有的師兄說:上師啊,你太忙了!我最怕這個加持了,只管交流!
        127、你還認為工作就是工作,上班就是上班,煩惱就是煩惱,你還沒認為這是佛事,你要修行到無論大小事都是佛事,那就無事了!
        128、種子翻完是相對論,所謂的翻完就是把煩惱給翻完了,但還有智慧在啊!
        129、心中心法是金剛乘第四真如門,這個真如門怎麼說呢?持咒心念耳聞,打坐一動不動,這就是真如門!
        130、生意的大小,不在於你有了多少錢,而在於你在這個社會中所存在的價值!
        131、究竟的定是讓你生起慈悲心、解脫心,這樣的定才有意義!
        132、涅槃就是不入世,涅槃就是成佛了,不再生滅了,沒有生滅相就是涅槃!
        133、古佛就是佛性!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方便說法,略有分別。究竟圓說,不借方便,
    佛與眾生,無上中下,自性一體,無你我他,
    同心同體,無內外界,同圓種智,無大小分,
    光光相攝,無暗明見,法法同源,無分別相,
    體用一如,無有來去,能所放下,即證菩提。
  • 傳法風格 力行祖師遺訓,秉持當面親傳、跟進指導的傳法風格。老師灌頂時,一個一個弟子逐一灌頂,並親授每一位弟子咒文、咒語、手印以及打坐要領及其他細節...都給予系統而細緻的相應指導,傳法具有系統性和嚴謹性。
 佛弟子 © 2004-2022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