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願的系列開示》
  • 1

     1. (一)發願分為四個階段

        比丘師父:發願,還有發願跟這個目標的關係,因為我們講這個心,我們感覺這個發願,信願行啊,信願行的這個願力既是信心增長的一個體現,它又是我們後面修行能不能夠上去的一個很重要的階段。所以,這個發願我們第一個是不太清晰。第二個,我覺得這個發願怎麼能夠保持這種願力,一直保持它。因為很多人,他到最後不修了,或者修行往後退,都是因為願力不夠的原因,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願力慢慢減退?我們修行上沒上路或者能不能夠有所體現,這個發願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我們以前一直忽略了這個發願。上師給我們講的發願,也只是說,你要發願啊,但是怎麼樣發起這個願,生起這個願來?現在很多師兄都是在這個地方停滯不前。
        上 師:發願它是分四個階段的願,第一個階段就是學佛的開始。學佛的開始,先要有願,願求解脫,這個時候的願,也叫做“根本願”。最根本的的願,因為佛法是解脫之法,要跟解脫之法門相應,就要發解脫大願,這是第一個階段。願求解脫,方能夠從這個聞思下手,也就是聞思的條件,首先要有“解脫大願”。“解脫大願”建立起來了,方有機會聽聞到佛法。你看我們所講的聞思修,如果說沒有這個大願,沒有求得解脫的這個初心,人家在講法的時候,他根本不聽,錯過了,走了。一聽,哦,你們在講這個解脫,講成就,講菩提道,他一聽不感興趣他走了,沒有“願”就錯過了。首先這個“根本大願”是很基礎的,最根本的,所以說能夠聽聞佛法也要建立在最基本的發願上,所以叫“根本大願”。這個“根本大願”也是一切諸法的因,叫因地上的大願,初發心的大願,這是最重要的。如果這個初發心的大願建立不起來,後面聽聞佛法、精進修行就不用談了,那根本不可能。所以這個任何一個宗門的話,一講到說要精進修行,聽聞佛法、精進修行的前提,首先要發解脫大願。那在這個通過聞思修之後,進入這個開始修證、開始修持的道路上,這個大願更要如影隨形。因為已經明白了解脫的道理,也知道了這修行的過程了,所以下手去修證的過程當中,這個大願依然要經常發,恆持地去發願,這個叫“菩提大願”。這個發願伴隨著修行,這修行一直不中斷,願力體現在其中。如果這個時候願斷了,修行也就停下來了,也就停滯不前了。
        比丘師父:很多人停下來了,他就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上 師:停下來了,不知道什麼原因,這個是指導上出現問題了。你看初發心都很容易:啊,我就是要求解脫,我要成佛,我要度眾生,初發心,誰都會。但在這修證的過程當中呢,這願力衰退了,這指導上出現問題了。這個時候的指導尤為重要,所以說這個願力不能斷啊,願力不能夠退啊,願力退了,修行隨時都中斷,這個叫“菩提道願”。如果沒有“菩提道願”,就沒有菩提道,沒有菩提行,行菩提道就沒有了,所以說這個願行不斷。那這個他修行修到了一定的時候,已經能夠自行把握自己的修證過程了,從這個身口意也好,“戒定慧”也好,都有了一定的消息了,這時候的願力要更大。這時候這個大願呢,已經體現在修證上了,已經是從因地上的發願,轉到果地上的願行了,所以這個時候的大願呢,是隨時隨地自然它都能夠生起的,所以這時候的大願也叫“勝義大願”。有了一定的修證,這個願力更加地現出來了,體現在他的每一個修證的過程當中。再往後,就是覺地上的願,覺地上的願,發現一切眾生的根本,諸佛自性,無二無別,人人都是如此。所以更加能夠體會到眾生的煩惱之苦,分別之痛。所以這個時候,這個覺地上發的是“究竟大願”,這“究竟大願”就是要讓一切人都能夠發心,讓一切人都能得解脫。
        摘自:西曆2015年8月5日(佛曆2559年農曆6月21日)海口開示

  • 2

     2. (二)願力有多大,修證就有多大

        比丘師父:每一個階段的願它是不一樣的還是……
        上 師:願是一樣的,就是力量運用得不同,體現出來略有不同,實際上願還是一樣,所以說從最初的根本大願到最終的究竟大願,它的這個生起到結果,是一樣的,無二無別。
        比丘師父:我們有些師兄,修著修著,或者我們自己,修著修著,就感覺,哎呀,提不上這個願,好像這個願力就小了,自然而然就小了,這時候怎麼去再讓他發起來?
        上 師:這個首先要發現原因在哪,原因在自己身上,要找到這個願還是很容易的。這個時候找到這個因還是很容易的。還有一個是通過交流,修行它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大眾的事,所以大家要經常坐在一起交流,人人都是善知識,人人都能夠幫助你。
        比丘師父:您看我們現在指導這個師兄,因為身體上有問題,正好借助這個身體的問題讓他修行,但他最後還是不能堅持。
        上 師:這有時候也還要講個人的因緣福報,有時候也是無可奈何的,類似的事情我們也遇到過,他說身體不好,我們教方法讓他把身體修好了,通過修行之後,身體的機能已經改善了,已經好了,他從此也就不修了,因為他目的達到了嘛,這樣的現象還是有的,那這個只能夠是隨緣了。
        比丘師父:就是有沒有一些關於願的具體的,在生活當中怎麼去體現這種,知道我的願力在不斷地增強,好比現在這個願力我感覺它退了,我怎麼才能讓它再增強一點?
        上 師:願力沒有強弱,只有發不發心。
        比丘師父:願力沒有強弱?
        上 師:沒有強弱之說,我們說大願,任何一個階段都叫大願,任何一個階段這個願都能夠體現在修行上。如果說你這個願力不斷,在這個覺受上最明顯的,就是有一個向上的動力,讓我們精進不已,所以願力也是一種動力。那有好多師兄呢,是剛開始初心不明確,為什麼要修行啊?他雖然也說為了解脫,但實質上表現出來是啥呢,我看到別人修我也修,在我們師兄當中存在不少。
        後來一交流起來的話,他沒有初發心,他是看到身邊的人都在學佛了,他覺得說我要跟這些朋友啊,跟這些同學啊保持一致,因為原來是一起的嘛,要想要保持跟他們同步那我也要學佛,是為了別人而學佛,不是他自已的事,所以學著學著最後他就沒有了目標了。所以說這個發願,也是目的,是起點也是終點。如果這個目的不明確,這修行很難能夠體現出來。
        比丘師父:這個發願跟這個念力是一個什麼關係?
        上 師:發願也是念力,念的力量,念頭的力量。
        比丘師父:念力,我們說這個,比如以前有些修氣功的這些人,他講究這個。叫意念,意念力。
        上 師:那叫做意念。
        比丘師父:意念有個念力在裡邊,意念力,他這個跟我們有什麼不同?
        上 師:它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意念多數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別人,那我們這個發願呢,不單是為了自己,同時也是為了一切眾生。意念有時候是一種幻覺,但是發願是去掉一切幻覺,拋棄一切幻覺。所以我們說發願呢,跟我們所講的四種淨土有很大的關聯,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都跟這個發願有關係。
        比丘師父:跟發願有關係,哦!
        上 師:這四種淨土也是四種佛世界的體現,佛世界都是諸佛菩薩和一切眾生共願所造,大願所成。所以這個發願跟四種淨土息息相通。也就是說你的願力有多大,你的修證就有多大,他所證到的這個佛世界就更大了,更是無邊無際了。
        比丘師父:也就是說一個人修行,如果不能系統全面地去瞭解這個修行的過程,他僅僅只是有這個願的話,他也很難自始至終保持這個願力。
        上 師:這就體現出願力有大小,好多人說,哎唷,我發這個願,好像是在吹牛皮,好像是在講假話一樣,這個願太大了,我做不到,我怕我說了,我做不到,就變成了某種欺騙,又是在騙人又是在騙自己,似乎是在打妄語一樣。還有人就說,啊,你看這個願,我們發願是,除了了脫生死之外,還有就是能夠生活得好一點,那你叫我不求餘果,這個我做不到。
        比丘師父:那上師,我們現在聽您講的這個發願,就能夠理解為什麼修行一定要在上師的身邊去修。
        上 師:善知識的身邊。
        比丘師父:誒,善知識,就離開了善知識,我們的修行是很難自始至終地保持。
        上 師:孤軍奮戰,閉門造車。
        比丘師父:所以很多人修著修著就沒有方向了,也就失去這個願力了。
        上 師:盲修瞎練,孤軍奮戰,閉門造車。
        備註:西曆2015年8月5日(佛曆2559年農曆6月21日)開示於海口
       

  • 3

     3. (三)初發心很重要

        比丘師父:以前我們老聽上師說要發願啊,你要發願啊,呵呵!
        上 師:有求的師兄都說,你叫我發這個願,不求餘果,我現在要有所得,我還要生活啊,還要養家糊口啊,你叫我無所得,這個我做不到。那這個怎麼解釋?願力大,福報也大。所以這個願力大到如同這個世界一樣,無邊無際,那你的福報同樣也是無邊無際。既然福報能夠無邊無際,那麼一切自然就本來具足,一切它就會具足。所以說無求,不求餘果,並不等於說這個資糧就少,而是資糧會更能夠表現出來。所以我們說你這個願力大了之後,天人都會來供養你,所以這個福報具足了,已經超越了你的所求了,你還用去求它麼?它已經超越所求了。所以我們說我們還沒看到過哪一個真修行的人是餓死的,他就是整天打坐也有飯吃,啥都不幹也有飯吃,也有生意做,也有事情來回報他。我們好多師兄做生意的、搞工程的,承包工程,很長時間沒有業務上門,沒有生意上門,他們就採取一個方法:閉門打坐。天天就是打坐,他不是出去找,不用去找,他就打坐就行了,坐了一個月、兩個月之後,大工程來找他,給他去做,大生意來了,讓他去簽約,莫名其妙生意找上門來了,修行越精進,生意越大,越是連綿不斷地做,連自已都感覺到莫名其妙,呵呵。
        師 兄 A:是真的,許師兄就是個例子,真的。
        上 師:那這個例子多了,這種例子是最多的。北京的白師兄,連續十個月找不到任何一個工程做。好了,不找了,關門打坐,整天把自己關在家裡,就是打坐,坐了一個多月之後,生意找上門來,一下子就是幾個億的工程。
        師 兄 A:老師,那他是打長坐吧?
        上 師:打長坐,就打長坐。有一次,有人找他做裝修,他一聽說做個裝修,沒有多少錢啊,裝修他不做,要做大工程,外面玻璃幕牆,他一般是領這種,室內裝修他不做,他就打電話給一個朋友,說有一個室內裝修,你去做吧。朋友說,好啊,那室內裝修也不就是幾十百來萬就了不起了,我們白師兄這種小工程他是不做的。結果那個朋友去談了之後,嚇一跳,給一家大型機關單位辦公室做裝修,那這個工程可大了,那都是幾千萬的裝修啊,給大型機關單位做裝修。所以說願力大福報就大,修行的力量也大,所以說這個發願也是修行的動力來源,願力中斷了,修行必定會中斷。我們說退心了,這個心指的就是願力。我們說,哎呀,這個人退心了,退心如同退潮一樣,一瀉千里,再也回不來了,很可惜。還有好多師兄說,哎呀,我都退心了,怎麼辦啊?我說那觀察自己的初發心,把初發心建立起來,你的修行又回來了,馬上就回來了,所以這個初發心很重要。所以最實際的修行啊,就是時時刻刻你這個願力都跟初發心是一樣的,從來沒有消退過。
        師 兄 A:老師,那我們念佛,那發願呢?
        上 師:念佛包含著願力,這個自己也能夠察覺得出來,我們念佛,念得有沒有力量,有力量的話你是全神貫注的。全神貫注都在這個佛號上,這佛號就是我們生命中的分分秒秒,是我們生命的根本,那你這個念佛就很有力量。如果你念佛,阿彌陀佛,我的孫子回來沒有?阿彌陀佛,這個晚飯還沒有做?阿彌陀佛,兒子你下班了沒有?你看,這就念得很沒有力量了,散心念佛,這跟發心都有關係。
        師 兄 B:上師,是不是這個願力一直在伴隨著我們修行。
        上 師:一直都伴隨著。
        師 兄 B:一直伴隨著,如果修持得力的話,願力也體現在這裡面。
        上 師:修行修得有力量,它是伴隨著願力,伴隨著動力,一直都是精進無比,一直都是勇猛精進。
        師 兄 A:老師,那我們下座後就不斷地發願,發大願?
        上 師:是啊,要不斷地發願,維護我們的初心不斷、不退轉,讓這個願力變成動力。
        師 兄 B:除了這個座下發願,我們座下的行上,那個願力怎麼體現?
        上 師:座下的時間多嘛,你再打長坐,也就六個小時,十個小時,那還有十多個小時啊,所以這個願力要不斷啊。願力已經形成了,跟我們的見聞覺知,跟我們的呼吸是一體的,打成一片了,你還會忘失麼?無始無終你這個人都籠罩在大願當中,你不是佛菩薩,誰是佛菩薩啊?
        師 兄 B:那這樣子講,願和性也好像是無二無別那樣子的。
        上 師:是啊,那就叫覺性,覺性就包括大願在裡面了,所以說自覺覺他就是願行啊,自覺覺他,自度度他,自利利他,這都包括大願在裡面。所以願力恆持不斷,願力無邊無際,那你的成就就跟願力是一樣的,相應的,成就得比誰都快,超越自己了。你這個成就比誰都大,也是超越,所以這個成就是菩提大成就,菩提上的成就也是我們佛陀事業,世間出世間的事業最大就是佛法事業,這都離不開大願。
       
        摘自:西曆2015年8月5日(佛曆2559年農曆6月21日)開示於海口

  • 4

     4. (四)發願是成就之母

        弟 子:上師,請問,您曾經傳我的念佛法門要增加什麼儀軌嗎?比如說合掌的話,需不需要結印念?
        上 師:合掌就是結印啊,這個合掌就是手印了,這個力量大,這個叫大手印。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會結這個印,所以說這個手印是最大的,全世界的人都結,沒有哪一個宗教不結這個手印,所以這個手印是最大的手印。
        弟 子:念佛前需要增加什麼儀軌嗎?
        上 師:念佛就是儀軌啊,不要搞太複雜。
        弟子L:上座前像我們修六字明那種啊?
        上 師:那個可以,也沒必要,都可以,沒關係。
        弟子C:上師,我想請問一下,就是我在修六字明的時候,在座上念的時候,一開始是蓮花印,慢慢的那個手會這樣子合起來,那我還要再重新打開麼,還是就保持剛剛您說的這個姿勢?
        上 師:這個最好是分開。
        弟 子:就是它慢慢合起來,我又把它打開。
        上 師:但是老分開的話也會昏沉,也會亂。
        弟 子:那我應該怎麼做?
        上 師:有方法,我們剛才吃飯不是有個塑膠碗嗎?端著它。
        弟 子:哦,把那碗卡在這裡,是嗎?
        上 師:因為這個手如果老是這麼碰上去,那是我們的心力太弱了。心力太弱還要用這個手印來培養,其實所有的手印都是培養心力的。
        弟 子:因為打坐的時候它慢慢不自覺的會往下沉。
        上 師:這是平時的願力不夠,願力不夠心力也不夠,所以還要多多發願。
        弟 子:因為我是剛剛開始修。
        上 師:是啊,這都是剛開始修存在的毛病,所以我們說這手裡面可以抱一個塑膠碗,感覺不到的,感覺不到那個碗的存在,很輕鬆。所以我們剛才說這個打坐,通過打坐來培養。到我們這個念念分明的時候,這個階段是心念耳聞的開始,念念分明就是心念耳聞的開始。那我們所講的心念耳聞指的是什麼?念念不住,念念不住才真正叫心念耳聞,念念不住。
        弟 子:再說一遍,聽不清楚,上師。
        上 師:我這已經講快了,超越性的講了,因為我看他老有問題,所以趕緊講兩句讓他來問。你說吧!
        弟 子:不好意思,打斷上師。就是我那天聽元音祖師講到,我們修這個法,即使修到開悟,也要加念四十九遍往生廣咒,但是沒講怎麼迴向,就是念完往生廣咒以後,是同樣的迴向文呢,還是另外有個迴向文呢?
        上 師:其實我們前邊所講的發願就是迴向。
        弟 子:就是我們念完往生廣咒,還是只念那個迴向文:願此生速開智慧成佛,救度眾生,不求餘果。
        上 師:對!還要多發願,願是成就之母,所以想要得大成就,就要不斷地發願,願力越大成就越大。像我們這個道場代表的就是一種成就,有成就才會有道場。我們說有了道心的建立才會有道場,沒有道心是建立不起道場的,所以道場的存在就是一種成就的表相。哪一個大成就者沒有道場啊,到處都是他的道場,這個成就就不可思議了,這都靠發願建立起來的,所以發願是很重要的。當然也有一些善知識說:哎喲,你發的願,如果你做不到那就是個空願。不要擔心啊,發空願不怕,因為發願沒有承諾什麼,我們發願沒有承諾做什麼事,所以不存在空,它不會落空,而且能夠化空,它不是落空是化空。你看我們的願:願此生速開智慧成佛,救度眾生,不求餘果。這就是把我們前面都給化空了,這是一句很妙的願文。這是我們祖師大德的智慧所在,發願的同時還能夠把一切都給化空了,連落空都給化空了,所以大家不要擔心會變成空願,不存在。你的願力大了,我們是能夠得到真實受用的,是能夠得到回報的,得到發願的回報。當然我們發願不是為了得到這個回報,但是因為發願所以它會有回報,你的願越大,你所得到的就越多;如果你發願的願力很小,我們這個“得到”恐怕就看不到了,所以一定要發大願。
       
        西曆 2016年6月(佛曆2560年農曆四月)開示于南寧

  • 5

     5. (五)不忘初心

        上師:我們在學佛嘛,佛菩薩的願力都很大。學佛,學佛菩薩發願,就是學佛的主要方式之一。發解脫大願、成就大願、度眾生的大願,這個跟我們所學的佛法是無上相應的。所以大家呢,把我們所講的這些總結一下,落到實處,實實在在地去修行,我們就會發現,哦,原來這個修行這麼簡單哪。修行真的很簡單,所以說大道至簡至易,又直接、又簡單、又明瞭。隨著我們的大願的建立,成就就更快了,所以這個發願也是一種助緣。像過去開火車,燒煤的,燒炭的,專門要有一個師傅不停在那裡鏟煤,我們看《鐵道遊擊隊》就看到了。這個師傅就相當於發願,不斷地發願,推動我們精進。所以大家在這個座上,出現煩惱啊、心亂啊、掉舉啊、無記啊、昏沉啊,都跟願力不夠有關。修了修了就不想修了,退心了,那退心更是願力不夠的表現。所以我們不管是哪一個法門,講這個修行,都講不忘初心,就是我們最初的發心。大家每天呢都要讓我們這個發心持續下去,一直到我們生命的最後一刻,這就是不忘初心,所以初發心很重要。
        那退心了怎麼辦啊?退心了,我們還要幫他、幫師兄把初心找回來,把這個初發心找回來,雖然這個很難,但是我們還是要努力幫師兄們把願力找回來。所以退心了也不要緊,大家把我們的願力找回來,這解脫又有希望了。所以有師兄說,我斷座了,一想起斷座了,大家的心都灰了。斷座了沒關係啊,因為你這個初發心沒斷啊,初發心沒斷就是菩提心沒斷,菩提心還在的話,你接下來修就行了嘛,拿起就修,不要再去找:哎呀,我需不需要去求灌頂啊?還要求上師給我灌頂,老師給我灌頂,我才能夠重新開始。不用求,不用求,我們可以接著修,拿起就修。
       
        摘自:淨明上師2016年6月南寧開示

  • 6

     6. (六)發願就是發心

        出家師:現在唯有那個發願還沒有理解,時時發願沒有理解。
        上 師:發願叫發心,不叫理解。你是發心求解脫還是理解求解脫?
        出家師:發心求解脫。
        上 師:那你幹嘛不說:啊,我要理解求解脫?
        出家師:哦,有區別啊,但是發心有時候會忘記。
        上 師:不是有時候會忘記,你是老停留在理解上,不願意放下這個理解,啥東西你都要用理解去分析它。
        師兄A:其實你做得滿好的,真的你做都做出來了,還去理解它,做得非常好。
        師兄B:那你天天發願照顧公公,你天天照顧,證明你天天發願。呵呵呵,做都做到了。
        上 師:照顧公公他從來不用理解,都是直心流露。
        出家師:時時發願,我覺得我好像沒做到。
        師兄A:你做到了。
        出家師:我就覺得好像下座的時候要發個願,我要願此生速開智慧成佛。
        上 師:不叫做到了,你已經超越了,你已經超越了。所以說不光是做到了,而且還超越了。
        師兄B:再說簡單一點,你跟著上師,沒像其他那些跑了,說明你就在願力中。你應該想,你連願力都沒有你跟著上師幹嘛?你不就是要修法嘛,你就在願力當中。
        上 師:關鍵他沒地方跑啊,呵呵呵。
        出家師:沒跑到普渡寺也算是可以了。
        上 師:再找一個天天可以這麼交流的太難了。
        師兄A:在上師這裡跑就是不跑。
        上 師:跑,要把你鉤招回來,呵呵呵。
        出家師:我的問題問完了。
        上 師:暫時問完。
        出家師:暫時問完了,明天可能又有了。
        上 師:那是最好。今天我接一個電話,有個師兄哭得一塌糊塗的。因為她修心密修了八年了,遇到很多問題,遇到很多煩惱,不敢找人交流。
        出家師:為什麼不敢?
        上 師:她認為自己修得不好,自己的福報不夠,然後這些老師們又那麼忙。她是經過心密六個上師的灌頂,她認為這些上師這些老師都很忙,所以她遇到情況,遇到問題她都是自己壓著,特別是煩惱,她不願意說出來。她跟我交流,微信上面交流,我也是說,你有什麼需要幫助的?這兩天可能群裡面發了我的一個開示就說:要把你的煩惱供養給佛菩薩,把你的煩惱供養給老師。你能夠把煩惱供養給老師,這是你最大的福報。看到這一條,今天她打電話來,電話裡面哭得稀裡嘩啦的。
        出家師:佛法難聞,明師難遇。
        師兄D:她可以打電話。
        上 師:啊!對,打電話來說,哭得稀裡嘩啦的。
        師兄A:是男同志呀?
        上 師:女同志。
        摘自:西曆 2015 年12月30日海口開示

  • 7

     7. (七)發願可以斷輪迴

        師兄D:上師,那個微細流注和打成一片是怎麼做到的?
        上 師:打坐嘛,打長坐才能夠體現微細流注,要不然發現不了。我們一般坐兩個半小時,兩個半小時以內都是妄念紛飛,哪來什麼微細流注啊?發現不到微細流注的存在,都是妄念紛飛,下座以後還是妄念紛飛,種子沒翻完嘛。
        所以凡是講這個見性的法門,它都要講一個深入禪定,不深入禪定怎麼會有見性存在呀?如果我們要求,兩小時一座,那有用嗎?沒有用,那就是完成任務而已,證明說:哎呀,我今天修了,我今天打了一座了,我今天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就這個意思而已。能解脫嗎?不能,沒有力量。只要有妄念紛飛在,哪怕是有微細流注在,這都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怎麼斷的?能所雙忘,根塵脫落,這就是斷輪迴;否則輪迴不了,輪迴不息,斷不了它。所以說要能所雙忘,每一座都是能所雙忘,斷六道輪迴。當然有一個能夠超越這個:大願,你的願力很大,可以。發願也可以斷輪迴,所以說最根本的就是發願。
        所以讓大家座上打坐,下座觀照,觀照不起你就發願吧,發願可以斷輪迴,發願可以往生淨土,所以那叫願生淨土。所以老人在圓寂之前,給我的開示,就說什麼呢?我問他:師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一定要明心見性?老人說:不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主要靠的是發願。一心只求往生,不要牽掛這世間的一切,好好壞壞、善善惡惡,不要去牽掛它,一點牽掛都不能有,一心只求往生,那麼走的時候就能往生。所以說這是靠願,發願求往生。所以發願可以斷輪迴,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一切諸佛菩薩皆以願行來度眾生。哪個佛菩薩不講發願啊!離開了發願,離開了菩提大願,再好的法也是外道,不是正法,知道嗎?所以我們說這個咒語、這個手印,不光是佛教有,印度教也有啊!佛教本身就是由印度教演化而來的,那印度教也有這些東西啊,那他幹嘛成不了佛啊?因為他沒有菩提願,沒有了生死的大願,他光有咒、光有手印,他成就不了。他得到的成就是人天乘的成就,不是解脫的成就,所以不究竟。
        師兄A:願力的來源是什麼?
        上 師:苦集滅道,歸入滅,四諦當中,滅就是要出離麼,所以升起大願那是從滅開始,但這個也要有人指導。
        師兄A:那些年輕人都有那麼大願力?
        上 師:我們不是年輕人嘛,我們都很年輕。
        師兄A:怎麼把這個願提起來?
        尼師父:這個發願跟年輕、老少有什麼關係呀?
        上 師:願是超越法,跟年齡沒有關係,跟男女老少都沒有關係。
        師兄A:怎麼能提起來這個願?
        上 師:簡單啦,假如明天你就OK了(死亡),今天怎麼辦呢?“我要解脫!”你看,願力升起了,這就是願,對不對?方法很多,就看你用不用了。明天你就要OK了,怎麼辦呢?所以這個願力就自然提起了,有個前提嘛,誰都不能夠保證明天這時候還能夠很好地活著嘛,因為這生命無常啊!所以這個時候你就要有願啊,要迫切地得解脫了,這就是願的升起啊!所以這個願的升起是建立在信念上的,所以說信願行啊!
       
        摘自:西曆 2015 年12月7日海口開示

  • 8

     8. (八)發願即可超越一切

        上 師:師兄們邀請新師兄入群必須要請示群主和略作簡介。
        師 兄:上師好!頂禮上師。
        上 師:多問問題少頂禮,否則入群無用。在本群你們是群裡家長,我是為家長們服務的。
        師 兄:上師,這幾天我打坐總是坐不住,早晨起來打坐,也很昏沉想睡覺。
        上 師:座下願力不夠未行觀照流浪過多,座上自然會昏沉掉舉。
        師 兄:願此生速開智慧成佛!救度眾生不求餘果,請問上師是這樣發願嗎?
        上 師:如今方知此為發願,尚不為遲,願為心王,發即解脫,《大曰經》:初心菩薩發此大願,直證阿毗跋致永不退轉。可見發願重要。
        師 兄:上師,每天願不離心!是否可以像念佛號一樣念此大願呢?
        上 師:念念不忘度生大願,你就是佛!
        師 兄: 上師,座下觀想,時刻提醒自己,身邊人事聲音,與我何關?就像時刻念佛持咒發願,可以嗎?
        上 師:可以,觀照無需觀想。
        師 兄:上師,觀照不會,有時念咒可以嗎?
        上 師:發願、持咒、念佛皆可。
        師 兄:上師,念懺悔文可以嗎?
        師 兄:上師,日常還需要懺悔嗎?
        上 師:發願即可超越一切。
       
        摘自:2016年2月12日在印心宗助修指導群的開示

  • 9

     9. (九)發願當下的目的是什麼

        出家師:上師,座下空閒的時候,是不是一有時間還是持續去發願哪?
        上 師:不發願持咒也可以嘛,念佛也行啊。
        出家師:做事的時候就一心一意做事,做完了就放下,繼續發願就可以?
        上 師:你關鍵是發願的目的是什麼?
        出家師:發願的目的是要成佛。
        上 師:如何才能成佛?
        出家師:明心見性。
        上 師:如何才能夠明心見性,你發願的時候有沒有想這麼多啊?
        出家師:沒有想這麼多。
        上 師:哈哈,沒有想這麼多,那怎麼辦哪?有沒有說:我發願我要成佛啊,我發願我要見性啊,有沒有?
        出家師:沒有。
        上 師:最直接的嘛,發願是為了什麼?
        出家師:發願,我們不是願此生速開智慧成佛嗎?
        上 師:為了什麼?
        出家師:為了了生死,脫離苦海。
        上 師:又來了,轉來轉去。哈哈哈!小軍,發願是為了什麼?
        弟子B:我還沒有心得體會。
        上 師:大貴告訴他,發願是為了什麼?
        弟子C:發願就是觀照嘛。
        上 師:對呀!你看大貴說得多爽快,發願就是為了觀照嘛,記住了沒有?發願的目的就是為了觀照。
        弟子B:發願就是為了看住這個清淨心?
        上 師:幹嘛要看住它?
        弟子B:又是多了一個念。
        上 師:就是啊。念念發願念念觀照,妄念想進都進不來,你看著它幹什麼,“你看著它”這不是妄念嗎?(發願)又是一個轉念嘛,哈哈哈。佛法是很簡單的,我們自己把它給整複雜了。就像人家說吃飯,吃飯是為了幹什麼?啊,吃飯就是為了做大生意,為了蓋樓房,為了賺大錢,說到大的方向去了。那就乾脆直接了當:餓了就吃飯嘛!所以說,饑來食睏來睡,是最直接的。
        出家師:那遇到讚譽譭謗的時候直接發願,那不是也一樣?
        上 師:你剛才不是說發不起來嗎?
        出家師:剛才說是無上加持,那個理解不了,承受不了,要發願可能還可以。
        上 師:你前面說發不起來啊,有這個前提的,我們都說你發願嘛,你說發不起願來啊。
        弟子D:上師,這種情況不管再怎麼說,還是必須親身經歷一次。
        上 師:他說他也經歷過了,哈哈。
        出家師:一般是小煩惱,沒有太大的煩惱。
        弟子D:那比如說:在座上,煩惱、疼痛起來的時候,能夠真正地把這個煩惱和痛轉化掉,就是一念能夠給它轉化掉。座下的話,包括承擔啊、放下啊,可能就有點體會(上師說的)。你看人家煩惱生起來的時候,能夠化成歡喜。
        弟子B:天天打他,他不煩惱,反而還很高興。我們以後好好“加持加持”你,呵呵。
        出家師:現在還沒這個功夫,等我座上有這個經歷以後再說。我現在只能挑一百斤,一千斤就壓垮了。
        弟子D:很難的,真的很難的。
        上 師:所有的磨練都是為了成就你,所有的苦難也都是為了成就你。
       
        摘自:西曆 2016 年1月2日海口開示

  • 10

     10. (十)不發願是自了漢

        師 兄:上師,打開以後,就不需要時時發願吧?
        上 師:什麼東西啊?
        師 兄:打開以後還需要時時去發願嗎?
        上 師:噢,打開,打開了什麼?打開了個什麼?
        師 兄:看到本來面目啊!
        上 師:那叫見性!見性,見性了,不發願了,那叫自了漢了。見性,不等於承擔如來家業。還要發大願,才能承當如來家業。見性,你就見本來自性,如如不動、無所從來的天真佛性嘛。這個是你自己的生死事嘛,跟任何人無關,所以這也沒什麼家業可承當的。那說,噢,我要弘法利生,還要荷擔如來家業,那就屬於大願了,這就是大願了。所以你出家幹什麼?出家不就是為了荷擔如來家業嘛。你要不是為了這個目的的話,你出家作什麼?見性哪不能見?在這也能見啊,不一定出家。
        師 兄:就是說自性本自具足。
        上 師:本來具足,了生死是本來具足,這不等於要荷擔如來家業。你見了性,頂多就是個自了漢嘛。自了。
        師 兄:但是大願會不會住到念頭或者是作意上去?
        上 師:發願有念頭嗎?發一個我看看。有什麼念頭?你那是怕念頭,所以不敢發願。哈哈。還是怕念頭。無念無覺,所以念起即覺。這是根本啊,所以我們說為什麼要念佛啊?
        師 兄:應該是自覺覺他。
        上 師:嗯,對嘛,這句話說的很好,自覺覺他就是念佛。念念本來就是佛,念起即覺,那念就是佛。覺就是佛嘛,念起即覺。念就是佛,所以要念佛啊!念了才可以成佛。念佛成佛嘛!
       
        備註:西曆2015年8月5日(佛曆2559年農曆6月21日)開示於海口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淨明上師如何發願的系列開示
    願力有多大,修證就有多大、發願是成就之母
  • 傳法風格 力行祖師遺訓,秉持當面親傳、跟進指導的傳法風格。老師灌頂時,一個一個弟子逐一灌頂,並親授每一位弟子咒文、咒語、手印以及打坐要領及其他細節...都給予系統而細緻的相應指導,傳法具有系統性和嚴謹性。
 佛弟子 © 2004-2022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