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願的系列開示》
  • 11

     11. (十一)了脫生死就是靠發願

        所以我們說想要了脫生死,第一是堅固自己的信念。在這兩種根本上有了真實的認識, 有了具體的認識之後, 能夠把它作為修行的根本。 所以我們說這個信念要堅固,信念不堅固,那麼你在整個修行的過程當中就會動搖。那這個動搖一來了,我們只能夠說業障深重啊、福報不夠啊, 只能夠用這些方便說。信念要堅固,要了知一切業識種子、輪迴的根本是什麼,要知道這些。不要跟著各種各樣的境界去轉,去流浪,去攀緣; 第一要有堅固的大願,我們說大願如洪。了脫生死,救度眾生的大願像洪水一樣, 時時刻刻都是如此, 這會讓我們精進無比。因為有這個大願, 最後才能夠得到無餘涅槃跟無所住處涅槃的修證, 這是靠大願而來的。我們說了佛教跟其它宗教不同之處就在於大願上, 發大願, 其它宗教是沒有的, 唯獨只有佛教。如果講四禪八定, 講這個定的境界, 其它的宗教也有,佛教也有。所以說持咒修定沒有願力的話,那麼我們跟某些其它的宗教是相似的, 也是一回事。像我們講的印度教, 印度教也持咒啊, 也打坐啊, 也講修定啊,為什麼修印度教的不能夠了生死呢?因為他沒有了生死這個大願在, 他自然得不到這個修證。所以說這個大願大家是不能夠忘的, 我們在座上中途下來了,原因很簡單,這個願不迫切。如果說這個大願不迫切的話,能夠了脫生死那是不可能的。了脫生死就是靠發願,再加上我們這個如法的修行, 所以說這個願力它也是很重要的 。
        摘自:淨明上師《如何修證心中心法》

  • 12

     12. (十二)大願破除無明核子

        上 師:時節因緣講的是刹那間。小悟屬於漸修,漸修的過程叫小悟。哦,經常凜然一覺,經常靈光獨耀。那我們所講的頓悟,一旦頓開之後,他就不會再關上了,而且會大徹大悟。
        尼 師 父:他們沒有這些過程。
        上 師:頓悟也沒有離開漸修啊,漸修就是過程。有本來是佛,但是沒有本來是果地佛啊?本來是佛那是因地佛,有因地自然會圓證果地,但他有個圓證的過程,所以這個圓證的過程,是頓悟也是漸修。所以這個轉識成智怎麼個轉?這八識九識十識又是怎麼來的?剛才說的就是這個範圍。先是,你看我們打坐。微細流注出現了依然是心念耳聞,微細流注出來了,無明核子也出來了。這無明核子不光是靠打坐突破它,超越它,也要靠平時的大願,所以說我們平時發大願很重要。你如果願力不夠,在這個時候根本突破不了,超越不了它。願力大的話,當這個無明核子出現的同時,願力它是同時生起的,這願力一生起,這個疑情就破掉了。無明核子也是疑情啊,那不可逾越的,很難超越它,所以叫無明核子。當然你有大願在,這個願力一起,因為這個願力培養到這個時候熟透了,疑情一起同時大願也起來了,我們說這個無明核子就給破掉了。無明核子一破掉,馬上當下證入的就是能所雙忘。
        比丘師父:這個願力是絕對的信心。
        上 師:是啊,絕對的信心,叫勝義大願。一點都不懷疑,很堅定的,很堅固的,如同我們的金剛寶劍一樣,般若寶劍一樣,無所不破。
        比丘師父:一點都不會懷疑。
        上 師:對,這個不靠你平時的發願,它怎麼會出現哪?根本出現不了。
        比丘師父:就我一定要這樣子。
        上 師:嗯,所以我們說這個功夫它一步一步就這麼相應過來的,你不這麼做,它就不會出現如此大的願力。連這個無明核子都可以給它參破,所以它不光是靠你打坐。打坐在無明核子現前的時候,在無明核子當中是一點力量都沒有的,所以你看,自古以來有多少宗教,多少大德,就這個東西他超越不了,超越不了就是永遠都在六道輪迴當中,突破不了根本。唯有佛陀,唯有佛教可以。當然別的宗教他也發願,但他發的願是有目的的,有執著的,他這願有執著,不是慈悲大願,不是菩提大願。他的願都是有所求,有所得的。
        尼 師 父:老師,但是這個大願,弟子體會到必須要有慈悲心。
        上 師:哎,對啊,沒錯啊。
        尼 師 父:沒有這個基礎大願發不出來。
        上 師:菩提大願就是菩提心啦,菩提大願嘛,就是慈悲心嘛。
        尼 師 父:所以慈悲心這個根本很重要。
        上 師:嗯,沒錯。悲心慈心加在一塊就是菩提心。
        尼 師 父:要不怎麼發也是口頭發,不是發自內心的。看到就想要去救他們,我就是想快點成佛,救他們。
        上 師:口頭發也好過不發。
        尼 師 父:但是就說你有慈悲心的時候發,他是發自內心看到他那麼苦,你的心裡面很難過。
        上 師:那叫生起大願啦,你菩提心沒有建立起來的時候它叫生起大願。生起次第,所以它叫生起大願,他這個生起大願也很重要,也叫初心大願。初心大願也很重要, 雖然說他有時候發,不是說發自內心,為什麼呢?因為他這個修證沒有跟上來,他這個願是帶有疑惑在裡面的,那所以你看我們有很多師兄一交流,我發這麼大的願,我有能力能夠證得到嗎?他是帶有懷疑在裡面。這證明什麼呢?證明他這個打坐沒有跟上。他打坐跟上來了他就敢。哎,我敢發這個願。有力量,發願也需要力量,他有力量發願哪,他發願同時他敢承當,這就是力量。
        尼 師 父:也可以說是智慧。
        上 師:先不談智慧,呵呵。你可以說它是定,它是定的表相,力量就是定的表相嘛,定,定力。
        比丘師父:反正我覺得那個時候,我非得要把你弄過去。
        上 師:所以到了無明核子前面,唯有我們平時綿密發願,培養出來的這個力量,能夠超越它。當然也離不開打坐,但是在好多人面前,這個打坐到這個時候是沒有力量的,一點力量都沒有,所以你沒有這個大願,根本沒有把握讓自己能夠堅持打坐下去,好多人退心就在這裡退心,一退就十萬八千里了,從此不再打坐不修行。
       
        備註:西曆2015年9月6日(佛曆2559年農曆7月24日)開示

  • 13

     13. (十三)發願當下即得解脫

        比丘師父:會感覺到自己會有進步,隔一段時間,還是覺得不透徹。
        上 師:啊,所以我們說啊,你要有大願。但不能有所求。你想要求開悟,求見性,求成佛。那是很難的。你重重疊疊,全是障礙,都是機關。但是你儘管去發願,因為發願的根本就是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就是發願的基礎。所以,你只要有大願有願在,不要有求在來講,這有願就是菩提道的實施。菩提道的實踐,這個菩提道是本來具足的。不是我們求來的。所以說這個發願,願行。就是菩提道的實踐。而不是求解脫。發願就是得解脫。只要有願在,即得解脫。但你如果不是發願,只是求,我要求解脫,那是還沒解脫,所以要求。那用願行去體現的話,發願的當下便是解脫。所以發願當下即得解脫。
       
        摘自西曆2015年7月19日(佛曆2559年農曆6月初四)海口開示

  • 14

     14. (十四)願力轉化根本欲望

        師 兄:上師,我覺得我現在最大的問題,很客觀的說,其他的習氣還好放下,比如說,錢可以不太在乎,名聲也可以,面子也可以不太在乎,可是淫欲心怎麼也去不掉。我真的發現自己跟個王八蛋一樣。
        上 師:阿彌陀佛。
        師 兄:真的。這個東西不由你。
        上 師:這是你再回世間的因緣嘛,哈哈哈!
        師 兄:比如說這兩天平淡一點,過兩天像神經病一樣,它會把你人往外頂,不由得你啊!現在網路又這麼發達,什麼資訊都有,這很難哪!我對自己簡直有點……
        上 師:你老人家受苦了。(上師用四川話調侃說的)
        師 兄:呵呵呵!沒得法子!(師兄也用四川話說)。錢這個好放下,說實在的,少一點無所謂,多少都可以無所謂,這個東西不由你。它藏在裡面它翻出來,它往外頂,就這個東西最討厭,我發現。現在世界又這麼精彩,是吧!
        上 師:本來就很精彩。
        師 兄:哎呀!
        上 師:這只是轉念問題,轉念,欲望是可以轉的。轉念,這證明什麼?你這個打坐啊還是有點偷懶。
        師 兄:沒錯。
        上 師:你現在打坐這個階段什麼呢, 固精化氣。固精化氣,它各個宗門走到這一步都一樣,固精化氣是真定,出入生死的大定,是通過固精化氣來培養的。我們說解脫嘛,啥是解脫,不食人間煙火那就叫解脫。
        師 兄:真不吃東西,減肥了。
        上 師:不是不吃東西,這人間煙火指的就是欲望這一塊。不食人間煙火,固精化氣,是了脫生死的根本。
        師 兄:就這個是關鍵的節點。
        上 師:在這個關鍵的時候。
        師 兄:哦!
        上 師:這個是不容易的,這個一旦證到就是八地菩薩以上。
        師 兄:那難呢。
        上 師:不容易。
        師 兄:機會對每個人都有的。
        師 兄:老師鼓勵,我努力。關鍵一個問題是好像也沒覺得自己習氣有多大變化,階段性的,這個階段似乎好一點,過兩天又出來了。
        上 師:這個叫根本欲望。
        師 兄:對啊。
        上 師:之所以能夠輪迴轉世是因為這個根本欲望還在,這條線還牽著。
        師 兄:而且還挺厲害呢!
        上 師:所以這個要看你的願力有多大,這願力有多種啊,這裡體現出來。願力,根本,願力的根本也體現在這,一個是根本上的障礙,還有一個轉念之後,它是最大的成就。
        師 兄:噢,這機會就在這?
        上 師:所以出世間也是它,入世還是它。
        師 兄:就是對生死輪迴而言,這個力量……
        上 師:這個欲望啊,它是中性的。沒有好也沒有壞啊!沒有善也沒有惡。誰說有欲望就是惡啊?沒這麼說。這根本欲啊,它跟佛性一樣天生具足的。
        師 兄:對。
        上 師:我們這個執著,起一切知見,一切煩惱,根源也在這裡。
        師 兄:嗯。
        上 師:你的諸法清淨,願度眾生,根本還在這裡。
        師 兄:是一個東西。
        上 師:是一個東西,所以就看你怎麼去轉念。所以欲望也不是壞事。
        師 兄:噢,欲望不是壞事。
        上 師:根本欲望不是壞事。
        師 兄:你想脫也脫不掉,說實在的,就是要轉掉,轉轉轉。
        上 師:轉化,轉掉。對啊,就是要轉化。
        師兄B:那換一句話說,我們所有欲望都可以轉?
        上 師:都可以轉,所有的欲望離不開根本欲望。根本欲望放大起來,那他個人欲望都可以實現。那這些欲望呢叫做各種執著,各種執著都離不開根本欲望。你轉,把它轉了,這個根本欲望呢,它起種種妙用,種種妙用就是萬法,六度萬行,也在這裡來轉,各種妙用也是在這裡來轉。
        師 兄:對。所以一般人犯的一個問題就是,潛意識裡覺得這個東西就是不好的東西,這其實這種立場是錯的噢?
        上 師:這個是這樣子,要看你修行的進度來講。對普通人不能說這個東西是這樣的,你那樣說的話他就無所謂了,噢我做啥都可以,因為這個是根本欲望。
        師 兄:正好找到藉口了。
        上 師:那這就成了魔說了。
        師 兄:對對對。
        上 師:所以這說法要因人而異。
        師 兄:好的好的,好好努力。
       
        備註:西曆2015年8月5日(佛曆2559年農曆6月21日)開示於海口

  • 15

     15. (十五)我們發的這個願是所有一切願的總集

        尼師父:這個願它是很廣很廣的,也不局限在那一句:願此生速開智慧成佛,救度眾生不求餘果。還有很多,或者普賢十大行願。
        上 師: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
        尼師父:就是很多都可以發願。
        上 師:我們發的這個願是所有一切願的總集。因為你不可能時時刻刻都是普賢十大願王,不可能時時刻刻都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是吧?那你不停都在背書了。其實什麼叫願?願就是起心動念,刹那間的事,我們這句話都多餘了,我們說願此生速開智慧成佛,救度眾生不求餘果,這一句都多餘了。這一句你動了多少念頭了,你算一算,其實就是刹那間,你這個念頭一起就是願力的體現。你做熟透了不過如此,所以念念都是在觀照。所以說它是一切願的總集。
        尼師父:但是弟子也體會到,當跟別人有矛盾的時候,如果發願此生速開智慧成佛,救度眾生不求餘果,好像是這樣子念文字一樣,但是如果當時能夠知道原來那個願在,然後再發一個將我們功德迴向給他,願他先成佛,願對方去成佛,去度眾生。這個時候這個心就很容易清淨下來,很容易把這個矛盾就清淨下來。
        師兄B:這好像只是個人的方法。
        上 師:你這個叫對治法。對治法,對治法要用這個方法。還有一個方法叫承當法。我不需要對治,你對我有意見,你所罵我的,所批評我的我全體接受。因為你對我所做的一切批評對我來講是無上的加持,直接就承當了。直接就是承當,他根本不需要對治啊,你所講的一切都是正確的,我就承當。為什麼會吵架,錯的都是我,不可能是你。
        師兄A:有這個胸懷實際上任何煩惱都沒有了。
        上 師:就是啊,那是啊,我們學佛不就是轉煩惱為智慧嘛,轉識成智啊,轉煩惱為菩提啊,就這樣轉。所以能夠跟誰吵架,錯都是在我,不可能是你。
        師兄A:老師,在發願,願的前邊要不要把自己的名字加上?
        上 師:不用。
        師兄A:就我就行了。
        上 師:嗯,我,我代表一切嘛。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嘛。呵呵呵!
        師兄A:我還不理解這句話:唯我獨尊,在我的印象當中它是一種傲慢的話。
        上 師:你說傲慢也好,隨你說。從小到大,誰在作主啊?這個世界是誰的?
        尼師父:我的。
        上 師:對啊,不都是我的嗎?任何人都是圍繞著我,不是唯我獨尊嗎?
        尼師父:所見到的一切相也是我所見的。
        上 師:還是我,無我還是我啊!
        比丘師父:最後證得的就是叫大地平沉,虛空粉碎,天地之間就只有我了。
        上 師:對呀,它意義太廣泛了, 不是說我們平時認識的我,它概念很廣泛。你可以說它是我執我見,也可以說它是破我執破我見,可以說是有我也可以說是無我,範圍很廣。就是你在你不同的修行層面所體現出來的我都不一樣。就像人家問我:蔡老師,為什麼管釋迦佛叫世尊?我說:哎,釋迦佛不是說過一句話: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所以他就是世尊,哈哈。
       
        摘自:印心道場刊發2015年9月6日淨明上師應機開示

  • 16

     16. (十六)發願就是菩提

        師兄B:有的師兄煩惱的時候說:哎呀,我的業障好重啊!還是沒有看清楚這個煩惱背後的執著在,把它當成自己的業障了,又給自己的修行加了一個包袱。
        上 師:這個根本的問題就是願力不夠迫切,願力還是要迫切,轉那個煩惱才有力量,煩惱一來馬上發願。煩惱即菩提,發了願就是菩提。
        師兄A:這個發願比持楞嚴咒心的力量還大嗎?因為有師兄他問嘛,他說翻種子……
        上 師:你不能夠時時刻刻持咒啊,它可以交替的,一會持咒,一會發願。咒、願,還有我們所講的見。見聞覺知,跟我們的發願,跟我們持咒,或者跟我們念佛,都是一體的,它們的共同點都是在起心動念上,來發覺自己。所以在第一念上就得轉掉,這個第一念也就是第一義。
        師兄A:有些人他特別強調那種種子的力量。
        上 師:嗯,我們也強調啊,我們也是特別強調。所以你要善於轉一切念,善於轉一切習氣,善於轉一切煩惱,那都跟你打長坐有關係。為什麼要打長坐啊?打長坐目的就是轉念,轉習氣,轉煩惱。
        師兄A:這個敢打長坐的前提是必須得聽話。
        師兄B:我覺得打長坐的前提是時間充足。
        師兄A:這時間也是他自己擠的,只要有時間睡覺就有時間打坐。
        尼師父:你願力大了好像也隨著你的願力在走,你會相應的。
       
        西曆 2015 年10 月2日(佛曆2559 年農曆八月二十)開示於海口

  • 17

     17. (十七)初發心即證無上菩提

        師兄A:上師,心密弟子在修法的過程中如何避免走彎路啊?就是出現那種修來修去,修別的法門,修藏密這種,如何避免?
        上 師:這個避免不了。
        師兄A:儘量少受損失。
        上 師:這個避免不了,這也不叫走彎路,就是說這個叫做經歷。每一個經歷都跟你宿世的修行有關,都跟你發願有關,所以這是避免不了的。
        師兄A:那還是發願少了。
        上 師:嗯!
        師兄B:上師,上次開示說那個無明核子出現的時候,打坐的力量幾乎很微小,就是起不到什麼作用,要靠我們發願的這種力量。那這個願的話,就要靠我們平時,在觀照之中,念念都要發願?
        上 師:我們的打坐,屬於修行,表相上的修行,體現在打坐上;內在的修行,建立在信心跟發願上。
        師兄B:信心跟發願?
        上 師:我們為什麼把這個表現上的修行放在信念後面,就是告訴你,我們的信心,我們的信念,它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所以,信心是擺在第一位的,決定性的作用。你的信念堅不堅固,就看你的發願。因為這個雖然是決定性的,但它要恆持下去,要持續下去,那就要有方法。能夠讓我們的信心堅固下去,恆持下去,永不磨滅,靠的就是發願。所以說你想成佛啊,我們想成佛,是啊,這個信念很好啊!好多人說:我是很想成佛的!修啊修之後,這信心沒了,信念消失了,為什麼?沒有發願,堅持不下去。所以,我們說這個發願很重要,發願能夠讓我們的信心持續下去。
        佛經上也說,這初發心很重要啊,初發心即證無上菩提!所以這個初發菩提心跟我們的證果是相應的,初發菩提心跟我們證果是相應的。所以說初發菩提心者即證無上菩提,得菩薩不退轉,謂能夠得到佛菩薩不退轉位,所以這個發心是很重要的。所以說,我們的信念、信心,我們的信仰,跟這個發心發願是一體的,跟我們的打坐修行也是一體的。凡是打坐上出現了問題,就可以反觀自己:信念堅固不,有沒有時時刻刻發願?這就可以觀察到了。它是相應法,無上相應。像師兄剛才說的,我們這個彎路能不能夠少走啊?剛才幫她解釋了,那不是彎路,是必經之路,為什麼啊?信念不堅固啊,願心不夠,所以這是必經之路啊。
        西曆 2015 年10 月2日(佛曆2559 年農曆八月二十)開示於海口

  • 18

     18. (十八)發願對治退心

        師兄C:上師,我想請教一個問題:就是對治退心是要多發願嗎?
        上 師:退心,那是啊。為什麼會退心啊?信念不堅固,不明根本故。要明根本,要多跟善知識交流。我們說這個不明根本,也就是他這個信念沒有建立起來,信念沒有建立起來,他發這個願也是沒有力量的,缺乏基礎。好多人說:哎呀,你看我這個哥們在學佛,我也要跟他一起學佛。那他這個“我也要跟他一起學佛”,目的是什麼呢?因為,經常跟這個哥們在一起,他學佛了,如果我不學佛的話慢慢可能就會疏遠,所以為了調劑跟這個哥們的關係,那我也學佛,他學我也學。那我為什麼學呢?不知道。其實說白了,就是為了跟這個哥們能夠待在一起。
        師兄C:會跟。
        上 師:他還未必是會跟。
        師兄D:有的就是瞎跟。
        上 師:對啊。
        師兄B:那什麼是初發心?
        上 師:所以說要有自己明確的目標,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啊?問一下自己,為什麼要學佛?有沒有明確的目標啊,明確的目的啊?這個嚮往心,嚮往心要建立起來,也叫初發心,初發心要建立起來,為什麼要學佛啊?
        師兄D:上師,我們提到的初發心,是不是就是說一開始學佛就發心發願?還是說在這個整個修行過程中,這種發心發願叫初發心?
        上 師:嗯,這個叫第一念,一聽到佛法,生起第一念,叫信念,也叫第一義。見性也就是見的第一義,第一義。
        師兄D:第一義。
        上 師:見性就見這個第一義,也就是見第一念。這個很重要啊,有沒有慧根也看這第一念。
        師兄D:很多人一開始學佛願力發心是比較小的,在這個修行的過程當中慢慢變大。
        上 師:這個就看上師的本事了,所以說接引人要有方法,要給他方便。有人是窮得叮噹響,你說:哎,你求解脫吧!我肚子餓怎麼解脫啊?我得吃飯啊,肚子飽了才考慮這個問題。有人說我欠了一屁股債,人家天天追我要錢,我哪有心思求解脫,我趕緊發大財了,把錢還給他們,這就是我的解脫了。所以,凡是有求,就有法。
        師兄D:對。
        師兄E:只要他有求。
        上 師:凡是有求。
        師兄E:就有方法接引。
        上 師:這就是你的本事,他只要有求,你就有方法,這就是本事。有求必應嘛,什麼叫有求必應啊?這就是你的方法。所以說,觀世音菩薩圓滿自在啊!有求必應!就這麼來的。他有方法嘛,你只要求,不管你求什麼,都能讓你得解脫,那就是有求必應了。
       
        西曆 2015 年10 月2日(佛曆2559 年農曆八月二十)開示於海口

  • 19

     19. (十九)解脫是願行的體現

        師兄:時時刻刻發願也是在作意啊。
        上師:嗯,對,剛開始嘛,相對來講這個作意的方法可以讓你直接化空,因為我們有一句,我們的願後面有一句“不求餘果”,這一切在這裡就化空了,一切有無都化掉了,所以這跟你念念還有一個佛在,還有一個咒在力量大一些,所以我們就說了諸佛菩薩時時刻刻都在願度眾生,那我們自己的修證呢,也要時時刻刻也在願度眾生,所以這願也是諸佛菩薩的體現,也是我們修行的一個體現,而且我們這個佛教跟外道講禪定上面是差不多的,但是外道沒有了脫生死這個大願,他沒有度眾生的大願,所以外道他沒有辦法得到解脫,所以要知道我們這個解脫它是一個願行的體現,解脫了還要再來啊,那是什麼意思啊,乘願再來,所以我們佛教呢叫這個乘願再來,入世度生就叫作大乘佛法,不是說只講個人的往生,個人的了生死,如果只是講個人的了生死自了,那叫小乘,他沒有大願,所以我們說這叫小乘,那我們所講的小乘並不是指東南亞那個南傳佛法,不是指那個,人家那也是發大願的,同樣也是大乘佛法,是大乘是小乘我們自己知道,如果我們只是求自了,哎呀 我這輩子能解脫就很不錯了,這就是小乘,你雖然修學的是大乘佛法,但是你個人就是表現出來就是小乘,那不是大乘,所以並不是說, 哎呀我們這是大乘佛法呀,人家那個南傳的是小乘,那錯了,南傳的也有大願在啊,也講度眾生啊,所以是大乘是小乘我們自己知道。
        摘自:淨明上師2013年1月10日共修開示(十二)

  • 20

     20. (二十)願力不可思議

        上師:我又要講故事啦,這個故事已經說了很多遍了。我們有一個師兄,這個師兄是個高級工程師……
        然後,第十天要離開我的時候,“哎呀!老師呀,我這一回去,又是沒那麼多時間啊!”我說: “那你要發願啊!祈請佛菩薩加持你啊!”他說: “這有用嗎?”我說: “有用啊!這願力不可思議,發願佛菩薩就會跟你相應嘛!這才會感招來這一切福報嘛!”“那好,我就去發願,發大願。”一路上發願,到了昆明,到公司去報到,人家一看他來報到了,卻對他說: “我們公司不要你了。”他很鬱悶: “幹什麼不要我了?我不就多請三天假嘛,你就不要我了?”“是啊,你的工作另有安排,把你調到總部去了。”總部在哪?總部在南通,他就去了南通。我們說相應嘛,佛菩薩會加持,是吧!然後到了南通去了,果然,沒事幹,因為剛調到總部嘛,沒事幹,這幾天很用功地打坐啊!好了,半個月之後,有一個德國人也去了他所在的總部,然後總部重新組建了一個公司。有一天,人家通知他去開會,第二天,給我們這邊的師兄打電話說: “外國人提拔我當副總了!”那這就有更多的時間打坐了,我們說這就是佛菩薩的加持嘛!
        摘自:西曆 2015年12月1日海口開示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淨明上師如何發願的系列開示
    願力有多大,修證就有多大、發願是成就之母
  • 傳法風格 力行祖師遺訓,秉持當面親傳、跟進指導的傳法風格。老師灌頂時,一個一個弟子逐一灌頂,並親授每一位弟子咒文、咒語、手印以及打坐要領及其他細節...都給予系統而細緻的相應指導,傳法具有系統性和嚴謹性。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