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2 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2019)

答:關鍵是慈悲心沒生起來,慈悲心生起來了,一切苦難都會化成資糧。 問:慈悲心的根本是? 答:發願,願文嘛,願沒有生起。 問:有願但是願比較小。 答:願沒有生起來,你願歸願,苦歸苦,做事歸做事,不能夠圓成一體。 問:還沒有圓成一體? 答:對。 問:就是把工作、生活,所有的人生,用願來去做事嗎?還是活著就是為了修行這個目的? 答:我問你,你現在認為你這種現象是一種苦相是嗎? 問:有苦有樂。 答:絕大多數是苦? 問:苦樂參半。 答:那我問你,你說你這個有苦有樂,那你認為苦的時候,你會埋怨人嗎?會不會埋怨? 問:我會埋怨我自己。 答:埋怨自己和埋怨別人都不對,因為埋怨自己跟埋怨別人都屬於貪嗔癡慢疑,那就是屬於五毒,五毒是負能量。 問:對,我也覺得是負能量。為什麼不能時時刻刻處在那種正能量當中呢?因為我感覺我受的這種苦,是不是上輩子所造的因? 答:那是託辭,即便是這樣那證明你是明因果的。明因果你要善轉俗諦,就要通過發願、通過讚歎別人,包括讚歎你自己。 問:我覺得我自己也值得讚歎。 答:是吧?那就不應該感覺到痛苦。你如果善於讚歎自己,善於讚歎別人,善於感恩一切,你應該是覺得自己很幸福很快樂的,而不會很苦。你如果說感覺到自己是一種苦,那就證明你根本就沒有這些存在。 問:可是我們心念,它是隨時都波動的。 答:波動是波動,你願心不退,波動到哪兒去?你肯定是退了。 問:但是我有這種覺察,我覺得哪裡馬上有煩惱,馬上感覺不自在,不正能量的時候,就尋求上師,就尋求溝通交流。 答:上師給我力量,上師加持我,上師幫幫忙吧! 問:對,無明嘛。 答:這個不夠,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給你力量,不光是上師,你所認識的所有的人都可以給你力量。 問:我認識的所有的人都能給我力量? 答:對。 問:那怎麼轉換這個力量? 答:你要感恩,用感恩的心去看待他們,換句話你把所有人都當成你的上師,當成你的佛菩薩,難道不值得感恩嗎? 問:這個是基礎,但是我們都知道這個是理上的事,但是要生起這個悲心…… 答:這個一生起的話,你的命運就已經改變了。 問:這個悲心要從哪裡生起呢? 答:這個是慈悲心,慈悲心不是悲心。 問:慈悲心它有時候有生起,有時候不能持續,就是您說的不能…… 答:不能持續是你埋怨的程度大,大過你的願力,它就不能持續。 問:是這樣嗎,上師? 答:你自己想,我哪裡知道?我只是隨緣跟你說,根據你的情況來跟你說,因為你首先感受到自己是苦的,自己的障礙大。這就好比我們說走在路上,你遇到他,“嗯,這個人是我冤親債主。”那他就是冤親債主。你一轉念:“哎呀,菩薩,你怎麼來得那麼晚啊?”那他就是佛菩薩,這就是轉念而已,就是認取,所以你用感恩的心態去看。我跟你說,你用感恩的心態去看所有的人。包括什麼呢?即便是要傷害你的人你都要對他感恩,那完全是不一樣的效果。 問:我怎麼練啊,上師? 答:你不需要練,就是這種心態。凡是要傷害我們的、誹謗我們的、加害於我們的,我們都要讚歎他。 問:那祈求上師加持,祈求師兄們加持。感恩生命中的每一個人。 問A:上師說的很有道理,你去體會。 答:那天不是佛樂團上唱歌嘛,《感恩的心》,感恩每一個人,的確是那樣的。即便是欺負你的、加害你的、誹謗你的,你都要感恩他。 問:好,我承當。 答:感恩你這生命當中所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個人在你面前出現都不是偶然,都離不開三世因果。 問:所遇到的一切事情都要抱有感恩的心。 答:都要感恩,是。 問:不管好事壞事,都是磨練我們,成就我們。

2   103 安心修法(2015)

上師:我們所傳的每一個法門,都是跟我們每一個人是相應的,不相應不會傳你這個法。既然是相應的,我們就安安心心地修,不要問:“哎呀!我什麼時候可以修那個法啊,什麼時候又可以修下一個法啊?”法無高下,都是平等的。你又怎麼知道自己修這個法之後還要修別的法門呢?你沒准修這個法就能夠讓你立地成佛,成佛了還要修別的法嗎?所以我們說,上師所傳的每一個法,大家都要安心去修,不要還有一個祈求:哎呀,我這個阿彌陀佛或我這個六字大明咒,只是個暫時過渡。那你要抱著這個思想來修法,我告訴你,你不配修這法。 我們釋迦佛所傳下來的每一個法,都有無上甚深的奧妙。大家唯有以十足的信念、百分百的信心去修它,才能夠起到相應的作用。如果是帶著疑惑去修的話,那你修什麼法都不相應。 不管是修什麼法,我們既然求了,就要安心,不能夠三心二意。所以,無論是修什麼法,我們都要當成是一種無上的享受來修。我們修學佛法是在實踐佛法。因為,我們今生之所以能夠學到佛法,那都是諸佛菩薩、歷代祖師辛勤地傳承下來傳給我們的,都是很難得的。所以大家在修持任何一個法門的時候,都要當成是一種無上的享受,因為這是佛菩薩傳給我們的無上法門,所以我們要當成享受才行。

3   104 百座修法的时长问题(2015)

問:老師,關於百座的問題,如果我再修一個百座的話,我要不要把時間加長一點? 答:嗯,加長。 問:齊老師說百座可以一座五個小時,然後這一次如果再修百座的話,可不可以再加(到)八個小時? 答:沒必要。 問:沒必要。 答:四個小時就夠了。 問:四個小時就夠了?他說百座可以修兩輪。 答:沒有必要太長,四個小時就不錯了。 問:五個小時也可以吧? 答:不要追求這個,兩個半小時以上就可以了。 問:兩個半小時一座,那兩座一起打的時候不就是五個小時了。 答:幹嘛要打兩座。 問:一天只打一座? 答:對,你一天打十座也是一座,它是論天不論座。兩輪六印是論天不論座,一天一座來算。 問:可以一座四個小時? 答:一座四個小時可以啊,但也算一座,沒有算兩座,因為我們有師兄一天坐四座的。 問:百座嗎? 答:他一天坐四座,他以為說,哦,一個手印就修兩天,一天四座,那不是八座嘛,一個手印修八座,他一個手印就修兩天。然後六個手印十二天,再來一輪,又修了十二天,百座修完了(眾笑)。他是算座,我們說不對不對,你一天坐四座也是打了一座。 問:我是想如果時間加長一點會不會得力一點? 答:不要有所求嘛。我剛才說是咱們汕頭一個師兄,不到一個月,百座修完了。 問:那這個他當時給他傳法灌頂的老師,就沒有給他開示嗎? 答:他自作主張的,跟老師沒關係。

4   105 藏密也有心中心法的传承(2017)

師兄:後頭我就是想24天回,咱就是我們藏傳佛教28天回...... 上師:這個你自己決定啊。這個要自己決定啊。 師兄:這個啊? 上師:我是負責我這一脈的傳承,其他那些我是可以不管,那些師兄問到我了,我說你是誰灌頂的?誰誰誰,噢,你去問他吧,你過來我,我又沒見過你,和你不相應,是吧?連面都沒見,怎麼相應啊?人家好歹是給你灌過頂的,起碼見過你嘛,跟你相應啊,你得去問他啊,我們是誰灌頂的誰負責,都這樣啊。啊,知道吧?但是我這邊不是先灌頂,我這邊是先指導,先告訴你怎麼修,如何做到基礎牢固了再灌頂,因為我們這是無上相應灌頂,真如門灌頂,金剛乘灌頂,不是打基礎的灌頂,所以沒得說法,你這心中心法可以當成結緣灌頂來修,也可以當成無上相應灌頂來修,這看你自己的緣起。我們跟藏密一樣,修心中心法的都是金剛上師,藏密就是這樣啊,藏密的心中心法它的傳承只有金剛上師可以傳可以修,普通信眾連聽都沒聽過,所以我們當年的五明佛學院來一個師兄,求了六印一咒,回去之後,因為他原先是晉美彭措法王的侍者,所以他回到他上師那裡去,他就跟上師說,上師啊,我現在在修一個心中心法,他上師一聽完之後立馬把屋裡面坐的那些人全部請出去,把門關上,問他,你把咒念給我聽,把手印結給我看,這個師兄一想不行哦,那我得問一下,他沒說出來,他說我去洗個手先吧,他說,好好你去洗手,他其實不是去洗手,他給我打電話,老師啊,我要不要結給他看啊?我說可以啊,因為畢竟他是你的根本上師啊,你把法手印結給根本上師看,那是無上恭敬啊,聽完之後,立馬回來,咒語手印結給晉美彭措法王看,法王一看,哎呀,你得到這個法這麼殊勝,你一定要珍惜啊,不像我,我也得過這個法,我連修行的機會都沒有啊。是吧,法王說我也受過這個法的灌頂,那他是藏密的傳承,他是金剛上師、法王、仁波切才有這個資格,才有這個因緣可以修這個法,所以他要關起門來說話,關起門來就是說自家話啦,啊,把他所有的弟子都趕出去,關起門來說話,所以藏地是金剛上師、法王才可以得到的法,所以還有許多藏地的金剛上師、仁波切來我們面前求這個法,他為什麼來這裡求啊?因為它藏密裡面這個傳承目前是在印度,兩個法脈目前有這個傳承都在印度,他們要去印度求這個法太難了,所以他們呢要在漢地找,哪個上師傳這個法跟他相應他就過來求,他也是要看相應的,不相應他覺得你這個人不是正兒八經傳這個法的也沒有正兒八經的指導,他才不求呢,因為那樣會耽誤他的修行,所以他也要觀察的。

5   106 传法一定要当机(2017)

問:那個是這樣,上師,包括像我們找您求法,您也是觀我們這不同因緣,他適合修藥師法,他適合修心中心。 答:這個觀機,是講當機。當機不一定是當下,當機的意思就是與當人相應,這就是當機,所以說傳法要當機,要面授親傳,不可以在電話裡面傳,也不可以在電腦裡面傳,必須要面授,當面親授。這個叫“當機”。如果誰有這個本事,可以在電話裡面就可以傳了或者在電腦裡面就傳了,那他乾脆跑到月亮上面對著地球來傳就行了,(眾笑)整個地球的眾生都被他度完了。

6   107 打七也是培养人才(2016)

答:所以我們打七,就是打掉這個分別我執,不再讓這個分別心興風作浪。 所以預七的時候,我們每個人發了一個本子,每天要做筆記,做日記,寫自己的心得體會。大家寫了沒有啊?要寫啊,(之前)不寫沒關係,從今天開始寫。大家是不是覺得無話可說啊?要覺得無話可說,簡單嘛,“哎呀,我這一座痛得要命啊”,“我這一座昏沉得要命啊”,這也是話嘛,連這個也要寫進去啊。大家都能夠從頭寫到尾,每一天都寫,哪怕是一兩句話,無關緊要的話,都有一個幫助——這個幫助就是來年你們自己也可以主七了。 所以我們說今年打七總結兩種模式,一個是打七的模式,這個模式建立好了,將來大家都可以組織打七。因為大家都是當局者,都知道這個打七道場平時的一切表作、一切行為,每一個人修行的狀態,我們都是歷歷在目的。所以發這個本子也是讓我們大家共同來總結這個打七的經驗,這一個是打七模式。另外一個模式是護七模式,護七的也要寫心得啊,要建立這個心得啊。所以將來我們各位又可以護七,既能夠主七又能夠護七,我們現在在全中國就是缺乏這樣的人才。我們今天在座的都能夠成為這方面的人才,那對我們整個宗門、整個佛教都是一個貢獻。 我們今年打七是塔光道場第十周年的打七,我們這道場連連續續打七,已經打了十年了,每年都組織一次打七,時間由四個七到六個七。

7   108 打七之后如何不退心—设立道场(2016)

答:懶惰心起來了,所以回去之後,就退了。 問:就是啊。 答:所以我們說,希望每一個師兄來這裡打七之後啊,把道場帶回去。如何能夠把道場帶回去呢?一回去之後啊,不要閑著,馬上組織一幫師兄共修,哪怕兩個、三個都好。 問:嗯。 答:有一個也行,有一個就先一個,起碼讓我們自己道心不退。然後有兩個、三個更好,慢慢地人就多起來了。這個就是要回去之後,要發心建道場,才能夠把道場帶回去。 問:好。 答:當然,回去之後也可以休息一段時間。我們祖師有過開示,打完七了,回去之後,半個月內可以不用上座,主要是座下觀照。嗯,當然,你要是願意上座,也沒關係,也可以。 問A:少一點嘛,每天4個小時嘛每天。 答:是,最好能夠馬上就設道場,不管大小,哪怕有個五、六平米也好啊。五、六平米可以坐兩、三個人了嘛,對吧?那要是有十來個平米,那就更好啊。 問A:我們成都那邊有一個道場,那個道場呢就是,現在…… 答:你不用管那個道場,那個道場如果有活動,你可以繼續去參加。但是你自家也要組織一個道場,不要依賴那個道場,其實道場越多越好啊。 問A:對,對,對,好。 答:可以多組織幾個道場,它可以互相照應。現在組織這個道場就輕鬆很多了,因為我們有這個一三、一四年的打七開示,上面講的東西都非常適合我們建道場。再把祖師,我們心密文集,匯合在一塊來參學,就可以了。 問A:好的,好的。這個,回去,頭等大事。 答:對。如果遇到瓶頸,不好突破、難突破的,那我們就祈請上師嘛,或者這個打七道場裡面同修、道友、師兄、師父,都可以。“你過來這裡幫我兩天嗎?”好,那我們就組團過去嘛,組團過去幫你嘛。 問A:好的,好。

8   109 打长坐需要有上师印证指导(2015)

師兄:上師,還有一個問題,就說打長坐,愛打坐,有些師兄說也是一種禪病,這種說法。 上師:那希望他不要打坐。既然是病,還打坐幹嘛?那你問他一下,虛雲老和尚一坐,坐了幾個月,是不是病啊?我們大愚祖師也有啊,一定定了幾個月。不打坐更是病,而且不可救藥,無藥可救。 師兄:禪病,禪病,到底什麼是禪病?他們就把這個愛打坐,打長坐,然後理解為執著於禪定。 上師:如果是外道的話,可以這麼說,但是正法就不存在了。 師兄:外道有這個說法。 上師:對,正法,而且你一直是在指導下修行,不存在這個問題。外道就不一樣,外道他打長坐就是執著樂趣,執著四禪八定。所以這個四禪八定呢,我們會繼續講。就是說別人所經歷的,我們也在經歷。我們用我們的經歷把它表達出來,把它論述出來,同時呢,我們又在超越它,所以四禪八定還是要講。這個講出來之後呢,大家在修行上,就有一個立足點。修證到哪一步,自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有個方向標。你要不然修到這裡了,又不知道是啥,找個老師來交流呢,他又沒有這一步。他一句話說“你這個外道”,你就不敢修啦。結果是咱們修心密的,修禪定的,功夫還不如外道。 上師:我們上海就有個師兄嘛,一個老師兄,他是身體不好啊。所以,他說,那既然咱們這個心中心法,這個經上說,這手印啊、咒語啊,有這麼大的力量——還可以治病,還可以消災,還可以培養定力,還可以成佛。那佛都可以成了,還有什麼毛病不能治啊?他就自己打長坐,他是自己打長坐,他的傳法老師沒教他打長坐,那他打長坐之後出現了很多境界。那他就去找他的灌頂老師,交流這些境界。結果這個灌頂老師聽完之後一頭霧水,因為他沒打過長座,沒經歷過,所以他搞不懂這些是什麼境界啊。那這師兄所描述出來的話,他既不能夠說有,也不能夠說沒有,反正他就不說話了。不說話,那師兄呢就在老師那裡找不到答案。那老師邊上的其他師兄呢,就在議論啊,這個人是不是走火入魔啦?因為他這個境界別人沒有啊,連老師都不表態,會不會是他自己走火入魔了?但是那師兄呢,反觀一下自己,他說我又沒執著這些境界,走火入魔是執著境界才會導致走火入魔,我又沒有執著這些境界,我怎麼會走火入魔呢?所以他就說,這個老師解答不了,我找別的老師去解答。在上海周邊,找了五、六個傳心中心法的老師一交流,都找不到答案,誰都認為他走偏了。他就閉口了,他說算了,找不到相應能夠解答這些問題的,他就自己悶在家裡,他也就不交流了。自己還是在打長坐,因為它通過打長坐,發現對身體太好了。而且是六十大幾的人了,表現出來精力充沛,每天吃的得很少,精力都是那麼旺盛。 上師:後來,我前年到宜興去傳法,他聽到了,他從上海趕過來,一交流,很相應。他所講的每一步,我就把他下一步給說出來,他講到下一步,我就再把下下一步,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又跟他說了,這是很相應啊。我說你這沒有問題啊,你這個是打長坐的表現,這些都是如法的。所以,我們這麼好的一個法門,因為沒有打長坐,導致沒有人能夠解答這些問題。明明出現這些狀況都是正常的,最後給搞得不正常了,給解釋成不正常了。 師兄:師兄心裡肯定很苦。 上師:是啊,他是找到我們交流了之後,感覺自己又找到組織了(眾笑),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

9   110 打坐的过程就是回归(2017)

上師:新建,咋啦,我看你坐立不安啊,嗯,遇到啥問題啦?我看你一直在坐立不安啊,遇到什麼境界了,(師兄:讓讓那個:泉水加吧。) 上師:說吧: 師兄:各位師兄都是老修行啊,因為我呢跟著修行也沒有多久,但是呢打七是跟了兩三次,而且每次來都有一次的進步還是蠻高興的, 上師:嗯。 師兄:這次來呢剛剛來了兩天打了四五座吧, 上師:嗯。 師兄:就是以前老是一上座呢腿就疼,疼得就快熬不住熬不下去,後來上師當你感到疼的時候就口念耳聞就能過去,唉這次這四座每一座呢都是這樣過來的挺好,可是今天下午這座就煩毛病 了,他腿不疼了。 上師:嗯。 師兄:就是剛才說得日子好過了,不知道該咋辦了,心煩,就想下座,好煩哦從來沒這麼煩過。 上師:這個要看平時座下的願力。 師兄:對座下的願力。 上師:願力沒提起來。 師兄:願力沒提起來,上次打完七回去突然有一個星期以後就一天都不想做,就一個小時都坐不下去我就是不知道這個怎麼對峙。心煩想下坐。 上師:就是願力不夠,就是要發大願,為什麼要大座,回到根本的問題上就是為什麼要打坐,為什麼要吃這個苦,沒有人強迫我們吃苦啊,為什麼受這個苦難呢?你修這個法的目的是在哪裡?是吧,就是為了忍受這個痛苦嘛。嗯。你修這法目的在哪兒呢?師兄:問自己嗎?上師:那你要問自己目的在哪兒呢? 師兄:好吧,我還是寫思想彙報吧(眾師兄笑。) 上師:這個在我們前面幾個七的時候剛開始打七根大家交流了,在這裡呢在再重複說一遍,我們修行佛法目的大家要明確,要審視了解脫,之後成佛渡眾生,那,了生死怎麼去了呢,在煩惱中了,煩惱就是苦海,煩惱就是苦海,所以我們所講呢煩惱苦海在這個苦海當中要求得解脫,那煩惱是什麼造成呢,煩惱是執著造成,是什麼東西導致我們的執著,我們的各種欲望讓我們產生執著,這個欲望能看得到嗎?可以,這個欲望體現在念頭上,所以叫妄念。 師兄:嗯。 上師:妄念形成了妄想,妄想就是執著,所以妄想呢會造成煩惱,因為這個妄想實現不了它就會形成煩惱,所以你看我們這個打坐,首先是看到各種煩惱,最開始的打坐啊首先是看到自己的各種煩惱,所以我們呢相應的用口念耳聞來對峙他,就是口念耳聞要求的是每一個字都要念得字字分明,用字字分明來管住我們這些煩惱,這個時候持咒的速度沒那麼快,慢,目的就是要字字分明,一旦到了這煩惱沒有了變成妄想了。我們會發現我們持咒的速度開始加快它,也就是有口念耳聞過度到心念耳聞,雖然是加快了一點但也還不是特別快這時候呢是加紮著字字分明已念念分明當中,這時候是指能夠看到自己在打妄想,再下去粗注到細注部分,這時候是看到妄念了,妄念還有一個一個,但是妄想沒有了,能夠形成片了,跟著思維跑的這個妄想已經不存在了,變成了妄念紛飛了很雜亂,亂如麻繩,這時候呢我們持咒的速度要快啊否則這個妄念一進來又會形成妄想,所以這個時候持咒呢就不是字字分明了,而是持到咒輪。你看我們又從新從這個煩惱回歸到妄想之後到妄念,最後到這個念頭就是妄念升起的地方,叫念頭起初,然後又在回歸到無明,無始無明,也就是一念無明,我們這個打坐的過程就是回歸一種回歸,回歸到一念無明的時候發現這個無明就像個鐵圍山一樣會把我們籠罩,這無明是沒有痛苦,沒有煩惱,沒有貪著,沒有執著,什麼都沒有,平淡的像沒味道的水一樣,但他就像鐵圍山一樣黑漆漆的籠罩著我們,讓你無法脫身無法離開他,那這時候唯有什麼。唯有菩提大願可以破他。所以這一轉身轉念就靠你這個大願,所以說平時發的大願很重要,否則你到了這個鐵圍山中是一點力量都沒有,破不掉他,破不掉他你就成為了這個世間最大的外道,境界很高嘛,回到一念無明這個境界是最高的,外道最高境界就是一念無明什麼都沒有很容易落入斷滅見它落入無記,所以這時候唯有菩提大願可以破他,所以這個菩提大願解脫大願重要就體現在這裡,那如果我們平時已經是培養好這個願力了到這個時候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轉身,這已轉身無明也不可得,雖然有無明在有一念無明在但我們還是了了常知還是念念清靜了,這就不言而談了,所以這個要靠大願才能夠建立起來,所以跟大家說平時要發大願哪這個發大願唯有這個大願可以破無明,你看我們這個開示哪一年打七沒有講啊,每年都在講。大家也每天都在看,為什麼沒有看到啊,因為沒有經歷過,很容易就一念帶過了,你已經歷過了,哎呦不知道怎麼辦了落入這鐵圍山中啥都不是黑漆漆的怎麼辦呢要參破這個漆桶很不容易啊,所以歷代大德參破了這個,桶底脫落,你看這鐵圍山給他破掉了,桶底脫落就是這個意思。 師兄:這厲害。這個大願是不是破這個無始無明核子是不是就是在啟用啊。 上師:對啊,就是在啟用啊,要不然你啟用不了,沒有平時大願的累積這個時候是好無力氣的,叫你發願你都沒想著要發願,這個時候根本提不起來,還要從心教你發願。我們遇到很多師兄就是這樣,你會發願嗎?搖頭,一臉茫然,證明平時他都沒有發願,或者發的願力不夠。這個時候提都提不起來願力,你提示他都沒有用,但是,你平時發願了,因為你是夠了。但是你不會用,這時候你提示他哦,對哦我要發願。一發願立刻把無明破掉。 師兄:上師,昨天的事我談一下我的體會啊,昨天是我和心地就我們去院裡面,然後就感覺突然感覺少鹽寡味,然後時間很多東西都乏味,都沒意思,打坐也沒意思,就是掙錢啊,各種人和世都很平淡,突然一念之間這個打座也沒意思,我在想完了。這個無明出來了。就馬上發願,馬上發願然後跪在佛前發願,然後我們晚上就一起討論,和心地師兄請求他一些弘法利生的心得,那個願望非常迫切,現在就感覺那個無明也是了不可得,就像您說的, 上師:對。 師兄:轉身,就是靠願力的時候。 上師:這個時候叫自覺,你看自覺就體現在這裡啦,沒有人幫得了你呀唯有靠自覺啊,什麼叫自覺啊?這一刹那就叫自覺。

10   111 打坐提高根器(2015)

上師:我們說這個打坐是很重要,我們這個宗門,印心宗這個宗門,主張的就是打坐,如果不打坐靠理論的話,沒有必要修這個宗門的法,我們去翻書就行了,何必修得那麼辛苦?這個宗門的特色就是打坐。這個打坐可以培養定力,打坐可以提高我們的根性。過去祖師大德都說:如果是上根利器之人,聽聞佛法,聽到《金剛經》上面的某一句話就可以茅塞頓開,大徹大悟,他根本不需要打坐。所以說現在這個人呢,這個根器已經是頹落了,不得已要用這個打坐來幫助大家提高根器,最終都可以把大家的這個根器提高到上根利器。

11   112 多次打短坐和打九(2016)

答:**師這回找到方法了吧? 問:還能坐得稍微長一點時間吧…… 答:心密就是打坐的法門,能夠打坐就能夠知道心密的一切,能夠知道心的一切秘密。 問A:上師,如果一次不能坐得太長,可不可以增加打坐的次數? 答:可以,可以。這就是跟胃有毛病一樣的,消化不了,少吃多頓,少吃多餐,打坐也一樣的。一天最多可以打六次,每次兩個小時嘛,就打六次。每次三個小時也可以打六次。 問A:會出現那種,就是說如果中間隔的那個時間不夠長的話,第二座會明顯感覺坐得沒那麼長。 答:沒關係,沒關係。這個長期打起來時間也很長。長期打就沒有覺了,把覺也打掉啦。把覺給打掉了,我們這個昏迷就少了,睡覺實際上是昏迷。 問A:那兩座之間,一般間隔多長比較合適? 答:可長可短,自己把握為主。 問B:上師,那個我聽說咱們,每個大月十五打九啊? 答:啊? 問B:每個月的,大月的十五打九,那是怎麼回事兒? 答:大月可以打九,初一、十五都可以打,還有一個,禮拜天都可以。 問B:哦哦哦,這樣的。 答:那是自己要求的,沒有規定的。 問B:他們就光說是大月十五這天打九。 答:沒有規定,自己把握的。 問B:哦。

12   113 法无定法(2015)

師兄:上師,我後邊修怎麼安排,繼續六印一咒啊? 上師:你前邊是怎麼修的? 師兄:六印一咒啊,才一年嘛。那您跟我提過那個“大隨求陀羅尼”了,什麼時候開始修比較方便,比較合適? 上師:大隨求? 師兄:對。 上師:嗯,時時刻刻。 師兄:都可以? 上師:都可以。 師兄:那修的每一座的時間是個什麼規矩? 上師:法無定法,這就是規矩。 師兄:行,那個時間可以靈活調整,短一點可以啊? 上師:你都說行了又來問我,到底是行,還是不行啊?嗯?到底是行還是不行? 師兄:那就行,那就自己安排了。 上師:法無定法。 師兄:好的,好的,行。這麼說那就自由了。 師父:自由啦。 師兄:隨便、隨便。 上師:佛法先是講規律,有規律、有系列、有系統地修行。到了一定時候它又是顛覆性的,一切法都是遊戲,就看你這個遊戲玩得怎麼樣。 師兄:好的,好的。 上師:所以說法無定法,“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師兄:嗯,好,知道了,知道了。

13   114 法要修到无法可得为止(2015)

上師:實際上我們打坐呢,從頭到尾一直強調一個心念耳聞,因為這個心念耳聞的階段是最長的。從兩個小時開始心念耳聞到最終的根塵脫落,這個過程都包括在心念耳聞裡面。那這個時間段呢,那就因人而異了,時節因緣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可能很短,一百座內就可以了,有的人可能要一百年,所以說這是因人而異了,時節因緣是因人而異了。如果說強調一千座,那一千座是很快的,一千座這個過程是很短暫的,一千座絕大多數修心密的師兄,只能夠體會到欲界定,能夠體會到未到定,一千座就過去了。噢,那這一千座坐完了任務完成了,不再修了,好啦,那你的修行也就到此為止了,那有什麼意義?真正的禪定都沒有出現過,一心不亂更沒有出現過,根塵脫落就別說了。那這就:“噢,一千座坐完了,好啦,就這樣啦,這心中心法修完了。”那心中心法修完了修什麼法,修什麼法都不是法,你找不到心中心法的那種感覺。所以又想修回心中心法,又怕別人說我們執著。不修嘛,覺得這輩子就這樣就完了太可惜了。所以後來我們母音上師說,不要再提一千座啊,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所以說跟大家說不要再提一千座。法要修到相應為止,修到法無定法,無法可得為止,那才可以了手,而不是以一千座來作個界限。一千座——未到定才剛剛出現我們就不修了,四禪八定都沒體會過呢。如果說四禪八定都沒體會過,那我們是連外道都不如,因為外道還有四禪八定呢。

14   115 灌顶的要求(2017)

問:上師,灌過頂的,什麼情況下需要重新灌頂啊?灌過頂的人。 答:哦,他是這樣的法門無量,你親近這位上師,親近他,你可以祈請他給你灌頂,這灌頂相當於加持。加持灌頂可以無數次,但是我們印心宗所講的灌頂,一般是指修法灌頂,你有資格有條件可以修這個法了,才會給你灌這個頂。因為我們要觀機啊,好多師兄來求心中心法灌頂,一看打坐也不會,打坐不會啊,而且時間也不長,頂多為了灌頂,拼命打了一座兩個小時,以為這樣就夠資格了,結果一來到我們面前一問,“兩個小時啊,兩個小時不行,你四個小時到六個小時一座,你還要修一年以上,在我們這裡才可以得到灌頂。”這是我們的條件,所以說不是隨便灌頂的。你要學心中心法,基礎一定要深厚,否則跟這個法無法相應,別說是修三年,修十年也沒有用。我們有多少師兄修了二十年,連觀照都不會,不相應啊,不相應他會覺得說我在這個法上面浪費我太多時間了,他認為自己受欺騙了,反過來呢,要誹謗我們這個法門,那這個罪過就更大了,所以說傳法不能盲目。那也有師兄來到我們面前啊,他說:“哦,那既然這個心中心法我修不了,那麼上師你幫我觀察一下我該修什麼法?”那我們會告訴他:“你既然要求灌頂又要修法,那我傳你個藥師法。”我們這個藥師法也要灌頂啊,也要結印打坐啊,那時間上沒有那麼嚴格的要求,他可以從半個小時開始,唉,你可以慢慢培養基礎,而且這個藥師法跟心中心法一樣,可以得大成就,可以根塵脫落,能夠證得佛果。因為我們這個法,我們這個宗門所傳的一切法都是無上相應法,你不管修哪一個法都可以得大成就,但是你要求心中心法,那是一定要講條件的,沒有條件不行啊,因為我們二祖是這麼傳下來的,三祖也是這麼傳下來的,我們只有總結前人的經驗來傳,來讓這個傳承更加如法,所以亂傳只能夠導致這個法門亂。你現在不管在各地你都不敢提自己是修心中心法的,你一提馬上會有師父或者別的宗門的師兄說:“哎呀,這個法門太亂了。”因為傳得很亂,沒有規矩嘛,造成的現象就是亂。我們河北有一個師兄聯繫了一個寺院,要讓我們去那邊組織打七共修,那個方丈師父,他一聽說你們要來這裡打七?要來這裡共修?很歡喜,人家很歡迎。但是一聊了之後,那個師父就來了一句話:“修心中心法的不能來,別的都可以。”那問他為什麼?“太亂了。”給人家的印象就是“太亂了”。後來我們的師兄就打電話跟我說了這個事,我說:“沒關係,你跟他們說我們是印心宗的。”“好。”他去跟師父說:“師父,我們還是要來你這裡組織共修。”師父說:“那你們修什麼法啊?”“修印心宗。”“哦,印心宗可以。”雖然他是不知道啥叫印心宗,他只要沒聽到“心中心法”四個字,他就說:“可以啊,印心宗可以。”所以我們就總結了一句話:“心中心法很亂,印心宗一點都不亂。”

15   116 护七需要更大的发心(2017)

問:上師,我想問一下行願跟發願。舉個例子,打七跟護七,那護七的師兄就是在行願唄,那打七的師兄,那像我在打七,我覺得我也在發願,那行願上可能就要差一些。 答:表現不同,實際上是一樣的,明天你來護七嘛。(眾笑) 問:覺得還需要修。 答:護七也是修啊,沒有大心是護不了七的。所以這個修也是一種行願,也是一種發願,但是你認為自己力量不夠啊。那護七的師兄呢,有些人會嘀咕:“你看我那麼辛苦,天天在供養他們,反而我自己得不到修行。”所以大家都知道:哎呀,海南這個塔光道場,護七的都是修證比較高的人才來護七,沒有一定修證的人是不允許護七的。知道吧?如果沒有一定修行的人,去廚房炒菜,在炒的過程當中,心亂了,炒出來的那個菜的味道啊,這個定力好的人吃到口裡面就知道了,這個菜是五味雜陳、亂七八糟啊。所以這個炒菜都要有清淨心,要有慈悲心。我那天來的時候看到兩個人在裡面炒菜,邊炒菜邊在胡說八道。我就說了他們兩個:“不要打妄想,要持咒,你炒菜都要持咒。”所以說沒有一定修證的人你來護七,這個道場是亂的。

16   117 建道场的需要有道心(2017)

師兄:他們建道場我也跟去學學。 上師:哎呀道場,道場好建嘛,道場都是現成的,去把它接下來就行了,不需要蓋,這是最聰明的最有智慧的,哪個道場蓋的好,沒人在裡面修行我們就去裡面打打坐,莫名其妙 就把它接下來,所以叫接道場,處處皆道場。蓋它幹嘛,蓋它還要花錢,接不用錢,就接道場,我們在上海接了一個道場,佛像博物館,有三千尊佛像,歷朝歷代的。***。處處皆道場。**。 師兄:青島西海岸真缺個道場。 上師:不缺,我們哪裡都不缺道場,只是你不會用,就算你得個道場也會丟掉,那不會用嘛,會用的話處處皆道場。上哪兒去都可以接到道場,所以叫處處皆道場。 師兄:我覺得那個地方設施太好了,相匹配的他就是。 上師:要接道場首先要有道心,現在最難得的是道心的建立,道場不是多的是,全國那麼多寺院都沒有人住,要接的還不容易,關鍵接下來了怎麼辦,沒有道心的話,你把它接下來了,過幾天護法把你給趕走了,那還不如不接。 師兄:上師何為道心? 上師:是啊,要建立道心啊,要有慈悲心啊,要有修證啊,這些都要具足啊,要能夠接引大眾啊,起碼你開口有人願意聽啊,好比我們現在這個我們這個道場,哪裡都是小道場,你坐下來一開口,你看圍攏來一堆師兄,你看這就有人願意聽你說話,這就有道場了。比如說,你到這裡來了本來是一屋子人在這裡的,你一坐下一開口,人跑光了,那就是沒有道場嘛,所以有沒有道場就看人的本事,有沒有這個本領。

17   118 讲法一定要相应(2015)

上師:看到眼裡就是空中花、水中月,了不可得,用不上。所以我們說交流也好,做開示也好,講法也好,一定要相應而說,相應而說就叫開示,不相應就叫吹牛皮。所以說法一定要相應、一定要應機、一定要對根。不能夠胡說八道,我們說佛經上有啊,你不是讀過佛經嘛,為什麼會記不住啊?你體會不到嘛,你都不知道佛經在講什麼,怎麼能夠體會得到呢?所以這個佛經所講的一切和歷代祖師的開示,都是結合我們的實修實證來講的,要結合我們的實修實證,所以像你今天問的:“老師啊!我這個打坐上不去啦,又下不來啦!怎麼辦哪?”這就是相應。你現在要解決的是這個問題,而不是“五智是什麼啊”,跟你沒關係啊,你問五智,你上得去嗎?上不去也下不來啊,怎麼辦啊? 師兄:那要怎麼才上得去呀? 上師:發願嘛,把自己的攀緣心去掉。你到哪一個地方都要去攀緣,怎麼行呢?到哪裡去都要攀緣,這個是什麼啊?那個是什麼啊?這個世界真奇妙啊,什麼都好奇嘛。

18   119 克期取证的座下行持(2015)

那在下座以後,我們不說話;吃飯的時候儘量也不要弄出太大的響聲來;動作儘量緩慢一些,不要急躁;如果我們有師兄在入定,下座在入定,邊上的人都不要去打攪他,不要理睬他。不要問他說:“你怎麼啦,是不是生病啦?”也就是不用去關心他。因為我們這一問都是閒心,“多管閒事”的“閑”。也就是說大家時時刻刻要把握好自己。如果看到說:“哎呀,這個師兄是不是不對勁啊?”那可以,跟我們監七的師兄打下招呼,但是儘量不要主動地去碰那個師兄。因為他要是真入定了,他的身體是碰不得的。所以監七的師兄會及時告訴我,我來處理,這個要有經驗的。因為我們打的是長座,會出現這種事情。當然如果我們自己有什麼不舒服,也要及時告知監七的師兄。有什麼不舒服啊,感覺到呼吸不暢啊,體力不支啊,要主動地來找。但是我們大家都是長期打長坐的,一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如果是出現什麼境界了,自己看不透的,也可以跟心*師兄、心*師父說一說。因為我們是保持聯繫的,出現什麼境界了,收不住了,要說。但有一點,這個打坐過程當中,任何的境界不可執著,不能夠大喜,也不能夠大悲。有人說:“哎呀,我忍不住就要哈哈大笑啊。”你千萬要忍住啊,可不能大笑出來。有的人說:“傷心得要死,想大哭一場。”那你得先通知我,我給你找個地方,你去哭吧。最好是不要大哭,大悲大喜都不行,要控制一下。有的人說:“想動,想不停地動。”那不行啊,我們每一座都是一動不動,堅決不能動。說那我控制不住自己怎麼辦啊?那麼你要告訴我,我會幫你另外找個地方讓你去動的,我們這個道場杜絕亂動。下座我們說止語,會有一些師兄認為:我發願、我持咒,可不可以啊?不可以。發願,嘴巴不用動都可以發願,持咒就沒有必要了。心念空寂,念念清淨,力量要比這個持咒大得多。所以大家心念空靈的時候,我們就這樣讓它空靈不住。這個心不動啊,儘量不動。所以在這個道場,人人都是“百丈禪師”,人人都是“從諗禪師”,除了“二時粥飯”是雜用心處,其它時間心如止水,不起波瀾,這樣我們才可以剋期取證。

19   120 六个手印都要加修(2017)

師兄:上師,有時候當中某一座,比如我打第一印或是第三印,可不可以? 上師:你說呢? 師兄:因為今天我就是跟心照師兄講的,我那個出不來,出不來我說我第一印打得不好,手很疼,我就用疼來試一下,就打第一印,第一印後來一開始疼著也不疼了。還是,我以前一直打二四印。 上師:啊,其它手印也要打,趁著這個打七,體會一下,第一印是根本印,印心宗的根本印,心中心法的根本印,是諸印之王,諸印之母,所以也是印心宗的根本印,也是整個密宗的根本印,所以結第一印功德是最大的。 師兄:那如果這樣我們打七的時候也可以加修一下這個根本印。 上師:可以。無論在什麼時候,不管是平時打坐,還是打七期間,都可以修第一印。還有第五印,第五印的願力是最大的,你看我們說專修二四印,第二印消除一切業障,第四印隨願往生十方淨土,但是第五印的願力是最大的,第五印代表什麼,代表諸佛下地獄度眾生,必須要結這個印,那下地獄度眾生不是大願嗎?所以第五印的願力是最大的,同時這個打七期間大家體會一下這個第五印,我們這第五印,心中心法的第五印,還有一個最大的功德是遍修世間一切佛法,你結這個手印持心中心咒,遍修世間一切佛法,所以它就相當於一切佛法的總持。 師兄:也就是說這個打七期間除了二四印其它印還可以加修? 上師:我們平時都加修啊,都要加修啊,我們這一脈六個手印時刻都要加修,不是只修二四印,只修二四印到後面那四個手印都忘了,改天輪到你去傳法了你就變成傳兩印一咒了。(眾笑)

20   121 弥陀大法是一个法系(2015)

上師:沒有比較好的指導方式,那是也很難在這裡得到個下手處。 師父:對。 上師:所以我們所講的這個法,因人而異。一切法,存在共法,存在不共法。 師父:我非常贊同您,法要當機,是吧? 上師:要當機。 師父:那麼講到這裡,我下一個問題:作為我現在來講呢,因為在福建念了兩年佛,我看了您那個光碟之後,也想嘗試一下念六字明,一不小心就念成佛了。念了很久才知道,哎呀,我在念佛,沒有念六字明,這個應該怎麼辦? 上師:它這個有一個熟悉的過程。就是說我們這個持咒念佛,它總是跟著習慣跑,像我們有一些師兄念六字明時間長了,你叫他念佛,他念一念又念回六字明。那是一個習慣問題,已經形成習慣了,要改變的話也要有一個週期,但是還是可以變得過來。或者說不用改也可以,就繼續念佛也行,打坐念佛,也可以。我們這個念佛方法有實相念佛,就合掌念佛,還是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這個聲聲的佛號當中,承當此念就是阿彌陀佛,此身便同佛身,此處便是淨土。 師父:我的一切念皆是佛的念。 上師:嗯,對。此念便是阿彌陀佛,念念皆是阿彌陀佛,此身便同佛身,所在之處便是淨土,這叫實相淨土。 師父:我在來之前,也是有這種因緣吧,在網上曾經遇到一個活佛,他講那個密宗的彌陀大法,一切眾生皆是彌陀化現,一切眾生的念皆是彌陀的念,自己也即是彌陀,然後自己所有的念也是彌陀的念,當下一切皆是淨土。 上師:也是相同的一個說法。彌陀大法包括我們念的這個佛號阿彌陀佛,包括阿彌陀佛心咒,包括長壽咒,還有包括這個往生廣咒,統稱它叫彌陀大法。它是一個法系,胎藏界的一個法系,叫彌陀大法。 師父:這一套修行的方式下來,也可以打開本來,是吧? 上師:念念都可以打開本來,因為本來不迷嘛。我們之所以迷惑,就是認假為真,這就叫迷惑。迷失就是迷惑已久導致迷失。 師父:我看了老人的著作,剛才我又重看了一遍,因為以前看的都忘了。他講到,這個心中心,就是六印,那麼彌陀大法呢,需不需要修這個六印嗎? 上師:不需要,我們前面不是已經說過了嘛,傳法要當機。 師父:嗯,對。 上師:那麼我們現在所看到三代祖師的著作,講來講去都沒有離開六印一咒,離不開六印一咒。那為什麼他們只講六印一咒,同時在傳法的過程當中,又是因人而異呢?因為建立這個法系的理論 ,它要有一個主導修持的方法,它要建立這個宗門的理論,要依據六印一咒來作為根據。就是無論是誰,修這個宗門,修這個法系,六印一咒是必修的,但他有個前提,要有基礎。

21   122 密法传承的源头和依据(2017)

淨明上師於2015-2019打七開示的精華,分十五個主題供大家參詳。

22   123 密宗最讲究相应(2015)

上師:每一個宗門它的修行方法是有原理的:為什麼要這麼修?知道這個原理,才會通過祖師的著作也好,佛經也好,找到它的相應點,找到這個相應點。那麼修行就簡單了。佛經是印證我們的修行的,那我們的修行呢,同時也是在印證佛經,這叫相應。所以說這個佛經不光只是在印證我們,那麼通過我們的努力去修證,同時也可以印證佛經的存在性,這叫作相應。尤其是密宗,心密畢竟它是密宗嘛,密宗最講究這個相應。其實禪宗也講相應,禪宗是最究竟的密宗嘛,最究竟的密宗、最圓滿的密宗就是禪宗,叫作密中之密。它也是講相應,它是跟祖師相應。它不講相應是因為現在這個時代,能夠建立起這個相應的祖師太少了,沒有辦法建立起相應。所以出家這麼多年,想找一個能夠依止的師父,好好跟他參學。當然我們所講的參學,是心地上的參學,而不是學各種器械、各種懺法,不是學這些哦,這些與心地無關,那些是吃飯的本領,跟心地沒有關係。我們所講的是要能夠學到心地上的功夫,那這不是個容易的事。 師父:出家吃苦吃了這麼多年,就是為了這個,但是一直沒遇上。 師父A:想把上師說的每一句話都刻在腦子裡。 上師:呵呵,那太難啦。 師父A: 想表達我的心情,的確是您講的,非常不容易,經歷無數挫折,走了很多的路,我不能說那是彎路,是吧?那是必然的,必須的。 上師:那不是彎路,那是必經之路。 師父A:然後所有那些路就把我送到您面前來。 上師:一切都是因緣,所有的路子都是因緣。 師父A:都是必須的。 上師:所以這個先走這些路子呢叫作“磨腳跟”,把這個腳跟磨硬了也可以。

23   124 千座只是针对部分师兄的说法(2015)

問:上師那天為啥說心密沒有千座說法呢? 答:這(是)老人說的,老人說的,不是我說的。 問:我那天就在想,這個千座可能也不是單獨指二、四印的千座,任一個,在千座裡任修一個手印它都不算斷吧? 答:對,你包括打六字明也不算斷座,你只要在修法就不算斷座。 問:我現在修事業部也不算斷,我修一印、二印、三印、四印我都不算斷? 答:對,對。 問:它不是專指的那個二、四印的千座。 答:是的,說不斷座的說法有,但沒有說千座。千座我們二祖是針對某些特別執著打坐、執著神通的人講,他那也是方便說。但是他這個東西被記錄下來之後,一印出來就變成是普說的了,廣說的了。因為任何祖師大德都不可能說哪一個法只修一段時間的,沒有的,因為佛經裡面沒這個說法。佛經裡面沒這個說法,那你這個祖師這說法依據哪裡來說呢?只能說他是應機說法,跟某些有某種執著的人說法。比如人家要追求神通的:“啊,我要天天修這個法,要出功能、出什麼。”的確,心密裡面修得好的話出功能很快。所以二祖在這裡只能這麼說:“你不能夠執著這個法,這個法坐一千座就夠了,你再修可能就有法執啦。”這是方便說。但變成對誰都這麼說,好多一千座他連觀照都不會,連一個未到定都沒入過,連個觀照都不會,好了,不修了。他說:“我再修有法執了。”你看,這不害人嗎?是吧?如果人人都這麼傳的話,我覺得這不是傳法,這叫“滅法”。所以你只能說他是方便說。 問:咱們海南這個觀照的確很殊勝,剛開始沒現在體會這麼深,真的是自然而然地那種升起。 答:對啊,自然而然心裡清淨了,這就是觀照。 問:有時候可以體會到那個就是說“凜然一覺”,不知道是不是,相似也算哦,反正就是能感覺體會得到,自然地那種起來,跟原來就是作意去(觀照)不一樣。

24   125 如何把理论和修证结合起来(2017)

本明師:我就想問一下那個上師說的以前說的化空,座下那個化空是。 上師:就是不住。 師父:就是不住?它化空好像是有幾種,好像當下承當也是化空,認取也是化空,當下發願也是。 上師:你這個總結得挺好的。 師父:哦,但是好像下手處有好像有一些差別,但是都是化空,發願也是化空。 上師:嗯,這個是指座下。 本明師父:對,就是座下。 上師:座上的化空是自然化空。 師父:對。 上師:單指這個打坐,他是手腳、身子、大腦、咒語都會化空。 師父:那個是座上? 上師:嗯。座下的化空就是不住不隨, 念起即覺都是化空,一覺它就沒了,一照它也沒了,這都是化空。 本明師父:這個就已經不屬於主動觀照了,是自然觀照的? 上師:也是自然觀照。 師父:也是自然觀照?如果是主動觀照是不是還在思維的那個範疇範圍裡面? 上師:不一定。 師父:不一定? 上師:用思維來做觀照呢這個過程有,這個過程是肯定會有的。但不是永遠用下去。如果是永遠用下去的話只能是說明這個座上的功夫沒體現出來。 師父:嗯。比如說理上悟了以後座下好像是時時在認取,但是感覺是還是在思維。 上師:還是在理上。 師父:理上? 上師:理上還是沒有離開思維。 師父:還是沒有離開思維? 上師:嗯,我們說這個事上,事相上,實修上它可以不落思維。 師父:嗯。 上師:也叫全體即空,也叫畢竟空。 師父:那師公在略論明心見性裡面有寫到用功的實證方法,那個還是在理上悟以後寫的座下用功的一些方法,但是那個還是在思維裡面還是在? 上師:有這個過程。 師父:有這個過程? 上師:母音上師是講的比較細。從思維上的做功夫一直到能所雙忘,根塵脫落這整個過程他都說出來了。 師父:哦。 上師:他是講過程。 師父:嗯,那個還是有層次的,從覺察到即體即用到內外全用,還是有一個層次的。 上師:是的,因為我們母音上師過去他對這個指導長座上啊他也是看人來指導,並沒有強調每個人要打長坐,當時的理論呢就是說先接引嘛,接引下來之後以後再慢慢在指導上要跟上,但是他一直呢就是沒有那麼多時間啦來做後面的跟進指導,所以他對這個打長坐呢他有提過,也曾經對一部分師兄呢有過打長坐的直接指導,但畢竟是少數,所以就後面呢就是凡是在代他傳法的這些老師們呢都有這麼一個想法這麼一個認為,哎,不能要求打太長時間坐,你要求打太長時間坐會把人嚇跑,就是怕把人給嚇跑,所以不要求打長坐。 師父:但是這個光理上明白後最後還是要在座上。 上師:要從這個理上去認識這些的話,這個過程就比較遙遠了,比較悠久了,這就又回到了其它宗門的修行上了,其它宗門基本上就是從理上去認識,實修實證上就少了,就慢慢的實修實證的人才也沒有了,因為一代一代老去了,新的跟不上,青黃不接,導致了這個實修上沒有人指導,那實修上沒人指導呢就導致理論上的東西就變成了空話,那是高不可攀的境界,所以就造成了理論也沒有辦法用到實踐上,那最後的結果就是理論也沒有用了,那這個宗門呢逐漸逐漸就消失了。現在我們也各地都有這種狀況,老師們講的都很好,但是弟子們呢體會不到,聽不懂,聽不懂他在講什麼,所以老師說老師的,弟子們做弟子們的,他們沒有辦法相應。如果說這些弟子們呢,他一聽老師講了,哇,馬上老師講的他都會了,那應該說他的修行要遠遠在老師們之上,他都能聽懂嘛,你一講他就能懂,那他肯定修行要在你之上啦。所以就是說我們這邊呢有一部分師兄在這段時間跟我們交流的時候,原先看不懂的,祖師們講的看都有看不進去,莫說是懂了,也看不懂佛經上所講的,那經過這一兩個七的長座之後啊,能看進去了,知道祖師們在講什麼,這個就是通過打長坐把自己的根性給他提高了,我原先讀老人的略論明心見性呢也讀得不太懂,後來也是打長坐才能夠切入,才能夠看懂他老人家在講什麼。

25   126 如何快速与上师相应(2017)

師兄:我2年前有一段時間,好像有半個月了吧,跟那個師兄那種情況一樣,就持咒啊,它那個痛滿臉跑,一會這邊,一會這邊,它最痛是這像電鑽鑽一樣不敢持咒,一持咒嘩電鑽就往那邊鑽,那個地方有半個月,然後莫名其妙就過去了。哦,跟上師打過電話,打電話也不好,上師好像也沒說啥,哦,哦。 上師:沒說啥,對電話裡面噴了一口沉香油了。(眾笑) 師兄:我知道肯定上師給我處理了嘛。 師兄:那那好我回去的時候,每天呢也給上師打一個電話。 上師:對,電話打的勤快。 師兄:就好的快。 上師:對,就好的快,也跑得快。原來我們有2,3年時間,2年多的時間不到3年。我們母音上師每天上午起來,第一個電話都是我打的。所以這個全國出名啊!誰都知道每天上午,第一個電話肯定是海南的蔡奕忠打過來的。有時候上師您好嗎?好,我沒事,我沒事,哦,好好好,把電話掛了。每天問個好都好。 師兄:聽聽上師的聲音。 上師:唉,對。 師兄:這個打電話來上師,你們還是有這個奧秘啊! 師父:不停打的話,你心裡面會越來越跟上師相應。我在佛學院的時候,我就不停的給上師打電話。我說上師我沒事,我就想念上師給上師打個電話,上師說哦,好好好真好。***心就會越來越相應。 師兄:我們是打坐的時候經常看到上師。打坐的時候,經常笑眯眯的。 師兄:我也是坐上去能看到上師,只要坐上就看到上師。那是一個小時能夠靜一個小時,***則第二個小時不靜,開始一個小時不痛,第二個小時開始痛時間長就痛,痛的我呢就胡思亂想。 上師:好,你們繼續打坐看上師吧,啊。 師兄:感恩上師!

26   127 如何提升座上和座下功夫(2017)

師兄:上師說得那個不要打死座,但是那個說座打死了,座下就不會。 上師:你沒時間去用嘛,你說一天打十多個小時有什麼用嘛,打那麼長時間有啥用嘛,關鍵你下座以後,你沒時間下座去用啊,下座除了吃飯就是睡覺,你哪有時間去用啊,我們一般說打長坐,四個小時六個小時以上那都叫長座了,哪怕就是你說八個小時,十個小時,沒關係,還是有時間下來用用嘛,你一說座個十二個小時,十四個小時乃至十八個小時那有什麼用嘛,去跟那個石頭木頭去比,誰坐的時間長,有啥用呢。 師兄:我覺得上師啊,從我實際看,就說我自己的情況,就是說我去年到雲南去過一個階段嘛,我覺得那個階段收穫就很大,就是你一整年忙忙碌碌的,然後有一段時間進修,我覺得總結這個。 上師:用我們的話說,你不用連續這麼打,你可以今天打十二個小時嘛,停個兩三天再打一次,像那邊那個道場,每天都是這樣打,我說你這樣有啥用嘛,你連下座啟用的機會都沒有,你跟這個石頭木頭比看誰坐的時間長有啥用啊,每天就這麼坐有啥意義啊,我說你關鍵打長坐是可以,打長坐的目的是什麼?是培養定力啊,定力用來幹嗎?下座你要使用它呀,這是目的啊,那你不用啊,你坐那麼長時間幹嘛? 師兄:我覺得有時候,他們打長坐把它打死了。 上師::就是打死了嗎。 師兄:打死了是什麼呢,座上不懂用功,他沒用功,這是很重要的,就是死坐在那個地方。 上師:死坐在那個地方。 師兄:他也心念耳聞了,他怎麼不用功呢?他也在持咒啊。 師兄:哎呀,那是你想的那個樣子。 上師:那是你認為的。 師兄:你認為的,他根本就沒有坐功,他要真坐功了,他一定有收穫,他的體會一定非常豐富,聽體會我就可以聽得出來。 上師:叫他開口他不知道怎麼去說。 師兄:他不知道說什麼,他就是沒有坐功嘛,你坐功了你難道,你這一座肯定有體會,我就不相信你談不出體會,就哪怕疼我也知道疼是怎麼回事,清清楚楚的,哪裡會談不出來,沒有坐功,他不去體會,他沒有疼怎麼辦,哎呀不管它了,這個樣子的,沒有收穫,死到上面了。 師兄:疼要怎麼辦? 師兄:疼裡面很多營養的,很多收穫的。 上師:為什麼會疼? 師兄:對呀。 師兄:***。 師兄:他疼他是有東西的,比方說定力的增長,上師說有定力的增長,你體會到沒有?體會到一心不亂的,只有疼其他的都不在了,你想分心都分不過來,因為太疼了,有這種沒有?那你體會出來沒有?能不能談出來?沒有嘛,是不是啊,上師說,藥師佛,藥師佛在給你治病,你體會到沒有? 上師:藥師佛在講法。 師兄:對,在講法,你體會到沒有?這是上師的體會啊,還告訴給你,你有沒有?沒有啊,然後你四大分離走的時候那種痛苦,你現在覺受到了沒有? 上師:我看絕大多數人講到這個疼他只有一個字,忍。 師兄:對,忍,然後熬。 上師:熬,那不是功夫。 師兄:對,那誰都會。 師兄:其實疼是可以脫開的,就是受而不受,知道痛其實可以脫開的。 師兄:你看這個疼有個過程,從剛開始隱隱的疼,到慢慢的刺疼,到無法,剌心錐骨的疼,你體會到這個過程,它一級一級的升級,它是個無常相,是不是,它裡面很多東西,要總結的太多了,可是我聽不到你談出來啊。 上師:這個疼就是定啊,疼是種定啊。 師兄:對,認識到這個定沒有嘛。 上師:你知道疼是一種定的時候,什麼痛都過去了,對你來講,就沒有痛存在了。 師兄:那要不動才是定啊。 上師:再痛還是定,所以痛是可以培養定力的,就是這麼來的。 師兄:痛裡面它是一心不亂的嘛,根本就是不會雜用其心的。 師父:我以前經歷過這種情況,就是我當初,那時剛離婚啊,出家前的事,剛離婚,離婚了以後心情非常不好,當時對老婆恨之入骨。 上師:那個有孩子沒有? 師兄:有,最後沒辦法跑到山裡面去住茅棚,跟一個老尚住茅棚,但是在茅棚邊上還是還是想不通,想著想著氣得呀,咬牙切齒的個個都成這樣,氣的最後沒辦法了,最後痛苦到極點的時候,好像痛苦跟自己脫開了一樣,那個痛苦是痛苦,但是呀,自己是自己。 上師:那開始觀照了。 師兄:從那以後好像沒那麼強烈了,那種痛苦啊。 師兄:還有這個痛苦啊,它可以治病嘛,有很多關口忍不過去的,那一痛啊痛得你毛孔全部張開了,全身發抖,然後這個氣開始了唰一下子,是不是啊,就是這個過程。 師兄:***。 師兄:對呀。 師兄:**。 師兄:這個就有受用了嘛 上師:這個叫生恨痛結。 師兄:你要體會它這個過程,那我們現在談得不出這些過程,為什麼?因為他不在這個座上去體會,他沒用功,其實他是有用功的,他沒有去,上師說得是這個意思,說得你死座,談不出東西來,你每一座都這麼用功,你還怕你想沒有收穫都難。 師兄:剛開始。 師兄:沒有痛收穫就少。 師兄:**。 師兄:痛也有不痛的用功啊。 師兄:我也不怎麼痛了,我的腿也不怎麼痛了,手也不太痛了,所以說這個反而。 上師:不痛了就在咒上嘛,在咒上做功夫嘛。 師兄:但是咒有時候妄念會飄。 上師:妄念會飄也是細住嘛。 師兄:你這個時候應該又回到字字分明上來了,但是這個時候的字字分明那是。 上師:念念分明。 師兄:哎,念念分明啊,應該跟前面的字字分明完全不同。 上師:有區別,有別,念念分明。 師兄:前面是作意的,這個時候是不作意的,上師啊。 上師:念念分明就不作意了。 師兄:前提是要徹底放下,這個要徹底放下。 師兄:現在很難聽到這麼細的這種分享,聽不到為什麼呢? 上師:這個得要單獨,獨聊才行。 師兄:單獨啊。 上師:你看我一上來就找他,別人我不找。 師兄:沒有沒有,挺好的。 上師:上來直接就來找他。

27   128 如何修行才能和上师相应(2017)

淨明上師於2015-2019打七開示的精華,分十五個主題供大家參詳。

28   129 实修道场最需要一比一的交流(2016)

答:你聽得懂,但是不等於大家都聽得懂,就會有很多人在那裡猜想。能夠造成大家猜想,那就是我們的失誤,因為佛法不是猜想出來的。 問:要靠自己去…… 答:對,所以說你表達出來的話,有的人聽得懂,有的人聽不懂。你就好比我們讀佛經一樣,今天讀這個《圓覺經》,明天讀《妙法蓮華經》,突然就會發現,這《妙法蓮華經》跟《圓覺經》裡面有很大一部分講的是一樣的東西。那他為什麼要在另外一個經上講出來呢?因為他這個講的階段不同,內容是一樣的,但是階段不一樣,還有描述的全面性也不一樣。所以雖然說有一些經典裡面的東西是一樣的,但是他在這部經呢是用在另一個方面,所以不是所有的人當時都能夠聽得懂,所以他會反反復複說。 問:哦,明白了。 答:用我們的話就是說,哎呀,這個佛菩薩都是老婆心切啊,所以不得已重複地說。 問A:其實他有什麼不同呢? 答:其實是一樣的。 問:明白了,那有些不懂的還是得私下交流囉? 答:對,所以我們這個實修道場,最需要的就是一比一的交流,不是大庭廣眾下的開示,這些開示佛經上、歷代祖師都已經反復不知道說了多少次了,我們去讀就行啦。那我們最缺的就是當面的交流,面對面的交流,一比一的交流。最好就是有這麼一間房,然後就這麼一個人坐在裡面,(眾笑)一比一的交流,因為這樣他才能夠把他心中的事情全部說出來,是吧?好比我們只要多一個人在這裡,他就坐在那裡,(眾笑)直接就觀照了,(眾笑)入哪一家的定呢?(眾笑)他就保守了嘛,把自己給保守起來了。 問:明白了。

29   130 说法离不开因缘时节(2015)

問:上師,我有個問題,為什麼我修法都沒什麼問題呢?(眾笑) 問A:修得太好了。 問:我覺得我好像每年打七我都提不出什麼問題。 答:這也難怪啊,沒問題的人非得要找個問題來提,那不是多此一舉嗎? 問B:也沒有啊,有時候弟子體會到看書看的問題也很好。但是如果不向上師提問,上師再給我們印可的話,心裡不踏實。所以的話還是想讓上師說出來,不一樣。 答:你沒問題我就有問題了嘛。 問B:其實上師再說出來,大家聽了就不一樣。自己看書的還是不一樣,心裡沒那麼踏實。 答:為什麼不一樣啊? 問B:不是上師所說出來的,到底我這樣做如不如法?會有這種…… 答:這樣的,凡所有說,凡所有法,都沒有離開因緣時節。所以隨因緣時節不同,問的方法不一樣,回答的也不一樣,這叫因緣時節,所以說法都是時節因緣所造成的。 問B::如果不問大家都不能聽。 答:不告訴你了嘛,這叫因緣時節,所以不同的時間問同樣一個問題有可能回答是不一樣的,時節因緣不一樣。所以說一切法全是因緣所生法。

30   131 所学过的法经常拿出来修(2015)

師兄:手印接著修還是? 上師:法是你的,不是的,你學了那麼多法該怎麼修就怎麼修,是不是呀?學來幹什麼的,學來用的嘛,不是學來珍藏的。凡所學過的法,要經常拿出來修。 師兄A:這個手印一直專修? 上師:個個都可以專修,不要固定哪一個,都可以用,凡是學過的都可以用。 師兄B:凡是學過的都可以用,那我今天打四印,明天打二印,再隔一天打這個傳的印,可不可以這樣呀? 上師:可以嘛。(眾笑) 師兄C:上師呀,如果早上打了長座,晚上想打一座打2個小時,可以嗎?就是說打其它手印? 上師:一般我說講的這個手印呀,固定的比較好,一天當中,當然你說加坐那可以。 師兄C:加座,2個小時也可以了,不用打4個小時。 上師:可以,你自己定嘛,你是菩薩嘛,要能夠左右自己呀。 師兄C:那六個印就輪流地加座修。 師兄B:我覺得以後回去打啥印的話,要有個目的性的。 上師:目的? 師兄B:目的。 上師:目的就目的嘛,目的就是成佛嘛,度眾生嘛,是吧?

31   132 所有定离不开心不乱(2015)

問:上師,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入定的感覺真的很好,很美。可是為什麼,它不是天天都入定呢? 答:你那是假定,不是真定,真定沒有出入。 問:什麼時候能到真定的時候? 答:真定沒有出入啊,像心*師兄說的,在座上這個是輕安流露出來了,下座也是如此,它就沒有入定和出定之說,沒有出入之說。 問:越打坐越這樣。 答:觀照有出入嗎?說哎呀,我要入觀照了,一會我要出觀照了,有嗎?沒有,觀照也沒有出入啊。 問A:就覺得那個定其實還是挺淺的,就是有一點入靜。 答:什麼東西淺啊? 問:就是這個定,只能說手腳不痛吧,然後就是法喜充滿在其中,就是出入很快,但是就是有時候想動那種,還是自己要受影響的。 答:嗯,心亂不? 問:不亂。 答:不亂就是定。 問:但是不說有甚深禪定嗎?就是很深的那種。 答:四禪八定,有啊。還沒到時候,但都在定,都是定,定是一樣的,只是你的覺受不同。那再怎麼定都離不開心不亂,不管什麼樣的甚深禪定、楞嚴大定、金剛大定,都沒離開心不亂。這禪定上叫一心,一心就是一心不亂,心不亂就叫一心,各個禪定當中都有一心,就是不亂的意思。 通過打七糾正平時修行中的問題(2017) 答:其實主要就是靠打坐來發現自己有什麼問題。我們打長坐會翻各種各樣的種子、翻各種各樣的想法,同時在這個打坐的過程(中),還可以檢驗我們平時是怎麼做功課的,做得對不對,跟我們所修的法門相不相應。有這麼一個過程,通過打七來發現問題。所以打七實際上就是一次比較大規模的共修。 我們祖師說得好,這個打七就是克期取證。正因為是克期取證,證到了什麼?證到一個本來具足。那我們既然是本來具足的,為什麼發現不了呢?要通過打七才可以發現呢?這就是我們剛才所講的:平時我們在修行上出現的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答,所以今天我們大家集中在這裡,進行共修,從而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而且及時地在這個階段裡面給它改正過來,這就可以克期取證了。 你看我們一打七,要調整位置,因為我們跟熟悉的人在一起,很多問題是發現不了的。彼此之間過去所修的過程當中,已經達成一種默契,你不會說我,我也不會說你,你不會發現我,我也不會發現你。所以我們進行位置上的調整,跟陌生人在一起打坐,大家可以互相之間做個參照,就可以看出自己修得怎麼樣。 昨天為啥沒來呢?因為昨天大家好多師兄都是剛來,很疲勞,所以先休息嘛。休息夠了再打坐,昏沉就少了,昏沉少了,翻種子就會翻得更多,更微細。 有幾個人掛止語牌啊?這個止語不光是我們自己止語,也要提醒對方止語。所以大家只要看到有師兄身上掛著個止語牌,並不是讓他來止語,是我們自己也要止語。為啥要止語啊?止語就是觀照。我們打了那麼長時間的坐,下座只要是保持止語,心是清淨的,這就能夠綿密地做觀照,所以掛止語牌的目的是做觀照。也是提醒我們身邊的師兄做觀照,所以大家一見到“止語”兩個字就知道:哦,我們要做觀照,不能流浪。 觀照是回歸我們的根本,回歸我們的諸佛自性,所以觀照是成佛的入門。所以佛經上說,得觀照者,即得解脫。觀照就是解脫,觀照就是見性。那我們觀照是不是要提起一個觀照來?不需要。座上能夠綿密持咒,能夠心念耳聞,下座以後自然就觀照了,不需要提起一個觀照。我們三祖元音上師,告訴我們這修行六個要點,裡面就有一句:“座上心念耳聞,座下綿密觀照。”所以強調座上要心念耳聞,座下自然就可以綿密觀照了。只要這個觀照是綿密的,它就不存在作意,不存在執著。因為我們一旦稍微有點執著,觀照就斷了,就變成失照了。

32   133 通过打七纠正平时修行中的问题(2017)

答:其實主要就是靠打坐來發現自己有什麼問題。我們打長坐會翻各種各樣的種子、翻各種各樣的想法,同時在這個打坐的過程,還可以檢驗我們平時是怎麼做功課的、做的對不對、跟我們所修的法門相不相應。有這麼一個過程,通過打七來發現問題。所以打七實際上就是一次比較大規模的共修。 我們祖師說得好,這個打七就是克期取證。正因為是克期取證,證到了什麼?證到一個本來具足。那我們既然是本來具足的,為什麼發現不了?要通過打七才可以發現呢?這就是我們剛才所講的,平時我們在修行上出現的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答,所以今天我們大家集中在這裡,進行共修,從而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而且及時地在這個階段裡面給它改正過來,這就可以克期取證了。 你看我們一打七,要調整位置,因為我們跟熟悉的人在一起,很多問題是發現不了的,彼此之間過去所修的過程當中,已經達成一種默契,你不會說我,我也不會說你,你不會發現我,我也不會發現你。所以我們進行位置上的調整,跟陌生人在一起打坐,大家可以互相之間做個參照,就可以看出自己修得怎麼樣。昨天為啥沒來呢?因為昨天大家好多師兄都是剛來,很疲勞,所以先休息嘛。休息夠了再打坐,昏沉就少了,昏沉少了,翻種子就會翻得更多,更微細。 有幾個人掛止語牌啊?這個止語不光是我們自己止語,也要提醒對方止語。所以大家只要看到有師兄身上掛著個止語牌,並不是讓他來止語,是我們自己也要止語。為啥要止語啊?止語就是觀照。我們打了那麼長時間的坐,下座只要是保持止語,心是清淨的,這就能夠綿密地做觀照。所以掛止語牌的目的是做觀照,也是提醒我們身邊的師兄做觀照。所以大家一見到止語兩個字就知道,哦,我們要做觀照,不能流浪。 觀照是回歸我們的根本,回歸我們的諸佛自性,所以觀照是成佛的入門。所以佛經上說,得觀照者,即得解脫。觀照就是解脫,觀照就是見性。那我們觀照是不是要提起一個觀照來?不需要。座上能夠綿密持咒,能夠心念耳聞,下座以後自然就觀照了,不需要提起一個觀照。我們三祖元音上師,告訴我們這修行六個要點,裡面就有一句:座上心念耳聞,座下綿密觀照。所以強調座上要心念耳聞,座下自然就可以綿密觀照了。只要這個觀照是綿密的,它就不存在作意,不存在執著。因為我們一旦稍微有點執著,觀照就斷了,就變成失照了。

33   134 通过打七完善自己的修行(2017)

師兄:我在這裡想,唉呀,可能不行, 還是打完第一個先回家,後來一想不行,我說這個收穫太大了,不打圓滿不行,堅持就是勝利。 上師:那你那是第二階段的想跑,我說的是第一階段的,這個想跑還是分階段的。第二階段的想跑那是無明現前了,這願力不夠的情況下業力太大了,簡直是沒味道,這個第二階段想跑的是修行好的人,但是還沒找到一個突破口,自己像鐵圍山圍住一樣找不到出路,這個情況下想跑掉白那是第二階段的想跑,整天就被這黑洞洞的無明給困住了,找不到出路,這個是被鐵圍山給困住了,被個鐵桶給困住了,黑漆漆的什麼都不是,這個情況下第二次生起要跑掉,但是這一個跑掉呢還沒那麼嚴重,沒有第一次那麼嚴重,第一次想跑掉像逃難那樣跑掉,第二次是跑不跑無所謂,跑也可以不跑也行,可以逆來順受,畢竟是有定力的嘛。 所以開始報名打七,能來海南打七是個很榮耀的事情,不說是世界僅有吧,但起碼也是全國僅有,全國僅有的每年這麼個打七共修的道場,能參加本身就是一種榮耀,很了不起的事啊,所以沒想到這裡面機關重重啊,這個道場很磨練人哪,有成就的會越磨成就越大,沒有修行的逐步逐步在修行提高了,也有了心得體會,絕大多數經過這麼一磨練,多少對這個觀照、見性、能所雙忘和根塵脫落都有了一個很詳細的瞭解,很系統的認識到它,這個對絕大多數師兄來講啊都能夠知道將來怎麼去修,有一些剛剛到我們這裡來參加共修的師兄呢就是初嘗法味,知道了一個如何去正修,如何按照指導去修行,這也叫初嘗法味,真正知道印心宗是怎麼修行的,給自己過去的修行啊來個大總結,大對比,能夠有個對比,看看我們過去的修行跟現在所認識到的修行是不是一回事,所以我們說這個是實修的道場,表現出來的就是一個實修的氣氛,沒有太多書本上的東西,講的都是大家自己內心的心得跟體會。 回去之後我們再結合歷代祖師的開示,就可以把我們這個修行完善了,理論也有了,實踐也有了,然後再從佛經上去尋找印證,因為佛經是印證我們的修行,說我們的修行能否如法,那得用佛經來印證,所以大家首先是培養定力,然後結合祖師的書來進行系統的修學,再找佛經來給我們做個印證。所以經過一個系統的指導,系統的修行,再從佛經上面去找印證,那麼我們這個聞思修,信願行,戒定慧整個過程呢也就圓滿了。

34   135 无相修法和观想修法是不共法(2017)

淨明上師於2015-2019打七開示的精華,分十五個主題供大家參詳。

35   136 五种灌顶(2017)

問:上師這次有灌頂的機會嗎?我…… 答:我們所講的灌頂屬於無上相應灌頂。你看啊,灌頂有四種,總共是五種啊,但是五種那個叫作自性灌頂,那是根塵脫落的時候表現出來的,自己這個根塵脫落的時候表現出來的自性灌頂,也叫涅槃灌頂,那是最究竟的灌頂,那是自己給自己灌的。那我們一般所講的灌頂,它有四種:第一種是結緣灌頂,就是連你是誰都不認識,你跑去那裡湊個熱鬧,他給你摸了一下頂,那個叫結緣灌頂。你就記住:“噢,這個上師給我摸過頂,我已經跟他結下了無上因緣。”這個是你自己知道的,上師未必知道你是誰。但也有上師問你:“你從哪裡來呀?叫什麼名字啊?你來親近我做什麼啊?”也有這樣的結緣灌頂,這屬於第一種,叫結緣灌頂。第二種灌頂叫加持灌頂,就是你已經受過這個結緣灌頂了,跟這個上師結過緣了,你跑去他住的地方,你要認他為上師,他這個住的地方一般是他的寺院,也有是他經常出入的精舍,你去那裡找到了他,求他,你說:“我要認你為上師,請你給我加持。”那種叫加持灌頂,這是第二種灌頂,這個是來龍去脈清清楚楚啊,他要瞭解你過去修過什麼法,跟哪位上師結過緣,對你的修證,對你的修行啊有一個全面的瞭解,他才會收你為弟子,他會給你加持,這種叫加持灌頂。第三種灌頂呢叫有相修持灌頂,開始按照上師的傳你所教你的加行去做,做完加行之後,進入有相的觀想,這時候他會來你給你一次灌頂,這個也叫做生起次第的灌頂,你開始修學佛法,已經不是打基礎的那個過程了,開始上路了,所以叫有相加持灌頂。到你修到有一定的成就了,身心可以化空了,觀相也可以化空了,上師再來給你一次灌頂——無上相應灌頂,也叫無上瑜伽灌頂,這種叫作第四灌頂叫金剛乘灌頂。 問:這個是力量很大了。 答:對。我們心中心法的灌頂就是屬於金剛乘灌頂,無上相應灌頂。它是有基礎的,沒有基礎不行。如果上師連你名字叫什麼都不知道,就給你摸了一下頂,他就是把我們無上相應灌頂來當兒戲,給你隨便摸了一下,走人了,而且你也就認為你已經灌了心中心頂了,這是一種敗筆。 問:我一定要爭取第四種灌頂。 答:是吧?這是一種敗筆。所以你看我們二祖《乙亥講演錄》上面講的清清楚楚,如何去授法?如何去灌頂?如何去指導?每一位學人來到面前交流,來龍去脈清清楚楚,還要看他的根器來傳法,這是我們祖師規定的,這個不能亂來的。不能說:哎呦,你那裡有人要灌頂,還要湊夠一百個才可以去灌頂,十個你都交流不過來,別說是一百個。如果這樣叫著灌頂的話,那我們雇航天局把你發射到月亮上面,你在月亮上面對地球灌頂不就了事了嗎?多簡單啊,整個全世界的人都灌了,還不用排隊,是吧。所以這個灌頂是無上相應灌頂,他沒有達到無上相應,是不能夠灌這個頂的。什麼叫灌頂啊,把諸佛菩薩、歷代祖師的智慧種子從我們的梵穴種到八識田裡面,這就叫灌頂,這是個很莊嚴,很殊勝的,不是馬馬虎虎了事,那個不叫灌頂,那個叫灌頭。所以灌完頂之後,還要傳法。好多師兄說我灌過頂啦!我說那你有沒有傳法啊,他說灌過頂了,他認為灌頂就是傳法。錯了,灌頂是灌頂,傳法是傳法,要親自教你咒語手印,告訴你怎麼打坐,怎麼持咒,怎麼觀照,這個才叫傳法。最重要是傳法,不是灌頂。

36   137 心不乱则道场不乱(2015)

答:剛才說互相幫助,其實還存在一個巨大的問題:互相干擾,互相打攪,相互之間把對方拖下水。其實什麼現象都發生了,什麼境界也都現前了,唯獨要問我們自己心亂不亂。我們的心就是道場,心就是道心,心不亂則道場不亂。所以我們這道場也是一個小世界,小千世界。什麼現象都發生了,大家還能夠回來,大家都不願意離開,這證明大家還是有道心的,有道心才有道場嘛。

37   138 心空即可妙用万法(2015)

上師:一切法都是遊戲,就沒有什麼法門之說了,哪個不是佛法啊?哪個不是“殺人刀、活人劍”啊?怎麼修不行啊? 師兄:話是這麼講啊,不過總的來講,咱們不還有個次第嗎? 上師:次第是你定的嘛,次第全都是遊戲嘛,就是個遊戲。你看前面它有次第、有順序、有程式、有規律、有序列、有系統,很正規地修。到一定時候海闊天空,你看是海漂亮還是太空(漂亮),都任你去,你怎麼擺弄都可以,任逍遙啊。 師兄:好,好。 上師:所以誰的法最多啊?今天心*師兄還問呢,你從老人那裡學了多少個法啊?其實從老人那裡學的法並不多,什麼時候法最多?心空的時候法最多,心空的時候皆是方法,哪個法不能用啊?哪個法不是佛法?外道都可以拿來做佛法用,哪個法不是法?所以說“法法何曾法”。

38   139 心密不是专修两个手印(2015)

問:像我們現在一天都是打二印還有四印,是不是都是這麼定的? 答:沒有,我們修心密是六個手印,不是兩個手印,專修兩個手印,但是其它印是可以加修的。如果只修這兩個印,我們經常打比方,說將來讓你去傳法,你去傳兩個印了?其他四個印不用傳了?那豈不是變成心中心法就兩個印了?而不是六個印,而是兩印一咒了,其它手印也要修的,加修。

39   140 心密没有千座的概念(2015)

答:沒有千座這個概念,千座是別的老師的說法,我們這沒有千座。你要論兩小時為一座的話,我們在座的都有坐了兩三萬座的了,所以說沒有千座這個概念。你說一座六小時,這裡面算幾座啊?兩小時一座的話那就是三座了。那一座八小時呢,豈不是四座了?那你算千座怎麼去算啊?一個七下來打了多少座啊?我們算過了,一個七下來打了一百多座。那六個七呢?你看這一千座差不多了,(眾笑)。一天打十個小時,十四個小時,一天七座,打三十天下來,多少座啊?

40   141 心念耳闻和发愿的重要性(2017)

問:上師,就是我有個,座上有個體會就是,一心持咒,有覺受的時候有難受了,那一心持咒就很快就把那個給弄沒了,就只剩咒了,那個其他比方說牽掛什麼的,那個都超越過去了,那個一心持咒,我座上就開始經常去找這個一心持咒啊,有時候它妄念多,我覺得還是要一心持咒,就,所以說,它也是有矛盾,總是這樣找。 答:還是願力不夠。 問:願力不夠? 答:對,還是願力不夠,願力不夠你會停留在執著上,我們白天的願力不夠,會影響到打坐上,就是座下會影響到座上。 問:座下這個願力又怎麼…… 答:對啊,下座之後又流浪去了,也是觀照的不夠。 問:觀照的還不夠。 答:嗯,對啊。出現中斷,出現執著了,有粘境在,有粘著在,會影響你座上。所以不會觀照不要緊,一定要發願,我們這個願就包括觀照在裡面。因為我們經常問啊,你發願的時候心清淨嗎?你可以對比一下,你是妄念紛飛的時候心清淨,還是發願的時候心清淨啊?肯定是發願嘛。能夠體會到發願的時候心是清淨的,那我告訴你,清淨就是觀照,清淨就是觀照,心清淨就是觀照,所以你剛才又說了,這不是很平常的事嗎?是很平常啊,清淨就是平常心嘛,清淨也不可得那就更平常了。 問:清淨也不可得。 答:哎,你看我們這個佛經上有一句話:法尚應舍,何況非法。觀照也是一個法,觀照不可得,這就是法都舍掉了。那你觀照都不可得的時候,清淨也不可得了,這自性朗然現前了,還有各種執著在嗎?所以說我們提起個觀照那都是對治法,那不是究竟觀照,不是自然觀照,自然觀照是你不用起念的,自然而然的,那這個前提是什麼啊?座上心念耳聞。啊,又回歸到打坐上來了。所以座下就能夠綿密觀照,自然的觀照,綿密觀照。 問:打好坐是心念耳聞的關鍵。 答:就是啊。啊,你如果還在座上,你不念咒,這個頭晃來晃去,手印倒來倒去,身體搖來擺去,那你是白受這個苦啊,你坐一輩子也沒有意義呀。 問:一直在白受這苦,享受這白受的過程。 答:是啊,所以我們好多師兄一來這裡交流完了之後,發現自己修了十多年,就是個老白乾,就是個老白乾,又白乾了十多年時間,啊。因為不知道方法嘛,你只能白乾,怎麼辦? 問:而且這白乾苦也沒少受。 問: 那這方法太重要了。 答:是啊。 問:太重要,太重要。 問:打了十年坐罪沒少招。 問:上師請問一下,就是剛才講到了座下發願,那我呢是要這樣念出來?就嘴巴在動在發願呢,還是說我們在想著或者是怎麼樣? 答:你無論如何都可以,因為我知道你的功夫,這個只能夠說是相應,你提出來我就跟你這麼說,那如果是換一個人提出來又是另外一種說法,因為這個方法都很重要。 問:我就是覺得沒有找到方法。 答:噢,你沒找到方法,你就一切放下。 問:現在就是,我是覺得…… 答:噢,一切放下,不用找方法。 問:願力也有,執著也多,執著好像很難破這個。 答:一切放下,包括願力在裡面。 問:哦。 答:啊,你說一念放下,好,我此時此刻我一念放下,一切放下。 問:我就是,今天覺得是…… 答:當下一念可以吧?那你如何能夠念念都放下呢?這就要靠發願了吧? 問:是啊。所以我今天晚上我坐在這裡我是閉著眼睛聽的,我是覺得聽了很多真的是很想聽的內容,特別是這個散會之後聽到了很多。

41   142 修心中心法的一些乱象(2017)

師兄:有這個肯定,學心中心法就夠啦。 上師:心中心法也有很多門派,有學理論的門派,有講實修打坐實修的門派,也有什麼都不講的門派,都是心中心法。 師兄:都是我們這個祖師,是嗎? 上師:都是我們三祖的弟子傳下來的,是吧,三祖的弟子,不是三祖啊,三祖沒有傳。 師兄:三祖弟子啊。 上師:實修實證的。 師兄:三祖的弟子啊? 上師:誒,對啊,有的是專門學理論的,每天就是多少本書啊,每天就讀書啊,讀完書就寫總結啊,寫心得啊,是吧。 師兄:那是就是三祖的弟子自創的啊。 上師:嗯,自創的。 師兄:就這樣。 上師:還有的就是什麼都不學,也不想打坐也不想學習,什麼都沒有,就是哎呀禪宗根器啊,古佛再來啊,每天都這些東西啊。所以說同樣一個心中心法,什麼樣的方式都有。 師兄:但是都是他們自創的哦,就是說沒有傳承的都是拿他們自己那些智慧能力去編出來的,是有一點不太靠譜哦。 上師:關鍵是他認為他很靠譜啊! 師兄:他認為,這個認為,如果他認為他不靠譜他就不會編出來啦。 上師:啊對,他認為他很靠譜啊! 師兄:那就是空中建的樓房啊! 上師:空中樓閣。 師兄:這樣子不是變成外道。

42   143 心中心法灌顶的条件(2017)

師兄:上師,這樣,我們這個是列印心七,我想是不是,就是儘早的改修心中心這個法,能不能…… 上師:印心七,你在修哪一個法? 師兄:我六字大明咒。 上師:六字大明咒也是印心七嘛。 師兄:能夠傳一下的話,最好在接下來這個七裡面…… 上師:這個,打七期間不傳法。 師兄:我本來想打七的時候能不能就直接上心中心。 上師:你現在還修不了,你現在還修不了這個,如果你現在灌了頂,傳這個心中心法了,你又不能參加打七,因為他兩輪六印期間是不能參加打七的。 師兄:印心七的話就不一定修二、四印了? 上師:對,印心七是指印心宗的六十八個法門都可以打七,叫印心七。如果是心中心七呢,就只能夠修心中心法,這叫心中心七,如果是藥師七呢,就只准修藥師法,這就是藥師七。但是印心七呢是印心宗的所有傳承的法都可以修,這叫印心七。 師兄:本來是想這個期間是不是心中心能夠傳一下。 上師:那你就是這樣啊,你要是說求法了,一個是我們打七期間不傳法,第二個是你求了這個法了,又不能打七,因為他這個兩輪六印很關鍵,打七的話很容易出現反復中斷。因為這個心中心七不像我們想像中那麼美好啊,翻種子特別厲害,一般就是我們海南這邊我這一脈傳心中心法啊,必須是至少啊連續兩年以上每年都能夠來參加打七,就是六字大明咒或者其他法啊,打基礎用的法門啊,先參加過兩年以上的打七,才能夠灌頂傳心中心法。這樣的話呢,一般都能夠比較如理如法的修證過來。那沒有參加過我們這個道場打七的師兄啊,一般我不傳,我這個性格很古怪啊,別人看不慣啊,因為我對這個修心中心法要求特別高。 師兄:打七我有兩次了。 上師:是啊,至少是兩次啊 也有的是參加了四次五次都還沒有灌頂呢,也有。然後也有人問我,你這樣不耽誤別人修行嗎?不會耽誤啊,因為我問過他,目的是什麼?我目的是要解脫啊,要見性,要成佛,要度眾生。我說咱們佛教裡面任何一個法門都可以達到這個目的,所以不會耽誤他修行。是吧,如果說只有心中心法才可以見性解脫成佛度眾生,那當初釋迦佛就應該只傳心中心法,別的法門都不要傳,是吧。 師兄:所以這是力量大小快慢的問題,是吧? 上師:那要看基礎啊,我們這個心中心法我已經說過多次了,這個自古以來,他就是金剛上師修的法,自古以來,你不管是在西藏還是在我們漢地,他不是什麼人都能夠聽得到都能夠接觸到的法,他本身就是有深厚的基礎才能夠修的,要不然你也修不下去,就是傳了,你看,現在這麼廣傳,灌這個頂的應該不下兩三百萬人了吧,那有幾個人修成啊?你現在到哪個群裡面去翻來翻去,能夠覺得說這人還能夠堅持下來的,還能夠如理如法的打坐的不到一千個是吧。那如果說這個法一修就能成就,那應該說這幾百萬人都成就了,也可能成就了吧,但是我們不知道哦,給人群給埋沒了,不知道了。

43   144 修法启用时不用盖黄布(2016)

問:我有一個問題,昨天上師說心中心法六印的前三印啟用的話,都是不用蓋黃布的,是吧? 答:六個印啟用都不用蓋黃布。 問:哦。 答:所有的手印啟用都不需要蓋黃布。 問:哦。 答:不光是心中心法。 問:哦,知道啦。 答:包括六字明,啟用也不用蓋黃布。 問A:六字明啟用? 問B:上師,什麼叫啟用? 問A:六字明怎麼啟用啊? 答:你要什麼作用都要啟用,有人用來治病,有人用來消災,有人用來求福報,都是啟用。 問:那求解脫呢? 答:求解脫,也是啟用。 問:那也不用蓋黃布是吧? 答:是啊,啟用都不用蓋黃布啊。

44   145 修法需把基础打好(2015)

上師:所以說要把基礎打好。沒有一個很好的基礎,我們所修的法就成了空中樓閣、霧中樓臺,那是很渺茫,了不可得的。所以,修法一定要把基礎打好打牢固。像我們好多師兄一來到海南,一見到,滿眼都是淚水呀,恨不得老師你趕緊把心中心法傳給他,他要修這個法。我說這不行,我不是輕易傳法的,這麼好的一個法輕易傳了,對你並沒有多大的幫助,因為沒有基礎,沒有基礎你修這個法就是空中樓閣啊。整天就是在這個痛苦當中掙扎,在難受和翻各種各樣的種子當中掙扎,掙扎了幾年之後,勉勉強強地很不相應地坐完了一千座,然後說:“哎呀!千座已經完成了,不需要再坐了。”那這個傳跟沒有傳是一樣的,那何必傳呢?

45   146 修法要找到相应点(2017)

師兄:然後還有一些什麼就是需要自己比較注意的。 上師:也沒啥好注意的啊,就是多交流、多溝通。我們整一個人的這一輩子,整個這個修行的這個過程啦,就是每一步都是一個相應點,所以我們所講的相應,跟誰相應呀?跟諸佛菩薩相應,跟歷代祖師相應,每一步都是一個相應點,時時刻刻都是相應了,那最終是必定是成佛了。所以我們講的就是這個相應點。所以我們說要經常溝通呢,就是要看你的這個相應點在哪一個位置,知道這個本位在哪裡,就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所以我們說這個修行啊,必須要有跟蹤指導,沒有跟蹤指導的話,就像一個斷了線的風箏,不知道飄到哪裡去了。 師兄:在家裡盲修瞎練。 上師:這個跟蹤指導是很重要的,要不然,你不知道自己相應點在哪。

46   147 修行心得皆来自亲证(2015)

上師:我們要通過打坐,把它翻出來,你才能夠知道:噢!多劫以來,我們已經形成了很多很多習性。我們要通過打坐,把我們的本來智慧打開。這些問題呢不是靠問老師、問上師得到解決,而是靠自己去親自證實到才是最妙的。所以我們說,歷代祖師寫了那麼多著作,寫了那麼多他們自己的心得體會,到了我們這裡都變成理論。那我們自己的心得體會呢,要通過我們自己的修證才能夠體現出來,才能夠親證到。所以要把自己的東西證出來,而不是不管誰問問題都是搬經書啊,搬祖師大德的開示啊,那畢竟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是自家寶藏,說了還是人家的東西,沒有多大意義,解決不了問題。所以修行就是要自己去親證自己的心得體會,不要有任何的依賴性。

47   148 修行需要依止相应的善知识(2017)

問:師父,我覺得好像大部分人呢,講從理論上來講好像都比較容易懂,容易通是吧,但是從這個事項上面來講呢,來修證的話呢來設置*******,好像沒那麼容易。 答:在修行沒有跟上的情況下,你先學理論呢,它會造成所知障,形成所知障,這所知障呢理論先入為主啊,它會否定自己的修行,他先入為主了嘛,所以那很容易偏空,所以我們採取的方式是從實踐下手。 問:對啊,就是加上那個經驗不一定,沒有這個證*。 答:首先建立見地,正知正見,就是見地嘛,而不是知見,沒有任何知見就是正知正見,這個叫做見地。 問:沒有見地,沒有烙領到這個見地。 答:所以不是從知見下手,從知見下手他會造成所知障。好比我們從整個佛教的大局來講,就從我們釋迦佛開始講,釋迦佛是覺悟之前就有了理論嗎,還是覺悟之後才建立起理論的啊? 問:覺悟之後啊。 答:對,那覺悟之前誰指導他呢?沒有人能指導他,他是自度的、自覺的,所以自覺之後才建立起這一套理論,每個人都一樣的啊。所以有一些佛教的基礎知識可以學,不是不能學,可以看,可以學,也可以大致瞭解一些,但這個只是基礎,如果要深入的話,就要以修證開始。修證結合理論一步一步來。禪宗所講的東西太多了,而且門派不同,宗門不一樣,根器不同,他那個門派是根據根器來的。所以他各宗各門的風格不一樣,他是建立在根器上,相應了你才可以跟這個師父學,不相應還學不了,所以過去禪宗的大德他經常要參訪各位老師,尋找跟自己相應的人,而且這些師父他也會觀機,他會告訴這個來參訪他的人呐,你的師父不在我這裡。 我告訴你在哪裡,你去找他,所以我們讀公案的時候經常都會讀到這個,我們說這個夾山先是去找了藥山,又去找了洞山,最後這藥山和洞山都跟他說,你師父不在我這裡,你去華亭找船子和尚,那個是你師父,所以他們會觀機啊。那對於他們來講,他們是全身心投入在修行上的,我們不一樣啊,我們還有家庭啊,誰都有老婆孩子啊,有先生呐要照顧啊,你今天去這個老師那裡參訪,明天去那裡參訪,那這個時間夠漫長啊。

48   149 修心中心法的年龄要求(2017)

問:打坐腿啊腳都腫了,不要緊吧? 答:上了歲數了都會這樣,血氣不通啊。 問:原來跟心參師兄…… 答:我知道,所以說上了歲數,原先我們元音上師啊,上了六十歲的就不傳心中心法了,就傳念佛法門,上了六十歲的修不動了。 問:我修的是六字大明咒。 答:是,一樣的。上了歲數了他就叫你念佛就行了。 問:這也沒事。 答:是啊。就是這個身體啊,已經不像年輕人血氣方剛了,修這個法是很吃力的。 問:***** 答:嗯,所以這修起來問題就多了。

49   150 修心中心法要先打好基础(2017)

問:不讓我修吧,其他的師兄就私底下叫我修蓮花印,我就修蓮花印。修了蓮花印以後大家都認可我,可以再接著修心中心法。然後他又第二次又灌了我修這個心中心。那個時候聽到講有心中心法的,很興奮啊!遇到一個這麼好的法,全神灌注投入在這裡面,那個時候從來沒打過坐,但是我每天堅持兩個小時,哪怕腿痛得要死、蹺得老高,我都堅持,忍得住。但是有一次就是一刹那的時間,就是這個心境,所有的聲音都是念佛聲,沒有其他的聲音。 答:啊,這是大同小異。全中國幾百萬修心中心法的都是這麼修。有幾萬個人不是這麼修的?就是先把打坐的基礎培養好了,再修心中心法你會受益無窮。兩輪六印裡面就有無量的受用。所以我們元音上師說:你要修得相應,一百座內就可以見性了,別說是修三年。 問:只是說見性,不是大徹大悟。 答:就是大徹大悟,一百座內就大徹大悟啊,我們印心宗的所謂的這個見性的要求,這個規格是很高的。大徹大悟了才能算見性,根塵脫落了才能算見性。那麼別的宗門所講的見性它是有過程的,你知道什麼是佛性你也算見性了。 問:程度上不一樣。 答:程度不一樣。

50   151 要无所求才能与法相应(2017)

師兄:上師啊我有點煩惱,我不是一直也沒有什麼境界啊,我又不知道我自己打坐有沒有進步。 上師:煩惱不是境界嗎? 師兄:好像師兄們都有點知道自己進步了,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進步。 上師:誰知道自己進步了?誰知道自己進步了?我沒有看到誰進步啊,我看到大家都是本位不一樣,沒看到誰進步嘛。 師兄:上師我怎麼修? 上師:你在修什麼法? 師兄:心中心法。 上師:你修了之後心安不安啊? 師兄:哎,有時候安有時候不安。 上師:因為心中心法是安心法門啊。你的心不安,那跟這個法不相應啊。 師兄:我就是來想有點突破想有點進步。 上師:最大的突破無非就是安心嘛。 師兄:對對對。 上師:是吧,你如果說修得時間再長,你還是不安心,那有什麼用呢?還是不相應啊。所以什麼叫做安心?什麼叫做心安呢?無求便是心安。那你一直在求進步啊,求境界啊,你的心能安嗎?心不安,就跟你所修的這個法不相應。所以是吧,你每天都在打坐,每天都在白坐,因為每天都有求啊,有求就不安嘛,那你們每天都白坐啦。然後就成了老白乾。 師兄:我也不是那麼求的厲害,就覺得著急。 上師:哎呀,著急就是有求嘛,還是心不安嘛,心安了還會又著急在嗎?所以你修這個法,目的就是要安心,要心安。你如果說我這一座我心不安,那你看,跟這個法不相應,所以說心中心法是安心法門,那麼你修得心不安了,那你修它幹什麼?修它有何用? 師兄:知道了,聽上師的,要無所求。 上師:無所求無所住,這才是你所講的沒有境界,心安了就沒有境界了。所以你說誰都有境界我為什麼沒境界啊,你看看啊,這就是你的境界,煩惱,你這個境界比誰都大,有個大煩惱在,這就跟我們所修的法不相應。 師兄:那上師她是不是應該求一個跟她相應的法門? 上師:嗯,沒有一個法跟她相應,因為佛教所有的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安心法門。 師兄:哦。 上師:心任師兄,你認為哪個法跟她相應啊? 師兄:我不知道。 師兄:安心法門。 上師:所有的法門都跟她相應,因為正因為心不安嘛,所以才更要修安心法門。 師兄:希望都相應。 上師:對。 師兄:感恩上師。 上師:我啥也沒說。 其它印。 答:這就叫相應嘛。

51   152 以感恩的心态来修法(2015)

淨明上師於上師:能夠得到那麼殊勝的法門真的不容易啊,所以內心要有感恩之心,認認真真地去修證每一個法門。我們都把它當成一種解脫大法,讓我們能夠得以離苦得樂,離開這個煩惱苦海的一條智慧之舟;把它當成一個非常非常歡喜、非常非常殊勝的法門認認真真地去修。修法,你是什麼樣的心態,就會得到什麼樣的果報,所以我們說:持咒念佛的時候要心生歡喜。好多人說:“我這個歡喜生不起來。”為什麼?因為你沒有感恩的心態。你沒有認識到,修學佛法是離苦得樂,它的作用是離苦得樂,所以,在修學過程中你只能體會到:“哎呀!我痛苦得要命,我煩得要死啊。”因為你上座的時候,你帶著還是過去沒有修法的那種心態。那麼我們請問:你如果帶著這種痛苦的心態來修學的話,你這個生死什麼時候才能夠了啊?所以,我們有一個法讓我們去修證,我們要好好地去運用它。2015-2019打七開示的精華,分十五個主題供大家參詳。

52   153 印心宗的核心是把基础打好(2017)

上師:寫對了沒有啊?這叫現場聽打,這精彩的東西永遠講不完的,這個本子快寫完了,得要換個本子,這不光是寫,每天我們的每一座有哪些狀況,有什麼心得,話不多有一句就可以,把它記下來,每天都有一句話,也就記載著自己修行上的每一步。 今天好幾個師兄加我微信,就問這個打坐的問題。修了有14年了,這個打坐呢在這呢差不多有六年的時間了,每次一打坐兩小時以後,人就往後倒了,人就躺下去了,倒了,感覺自己身體偏偏偏,一會"嘭"倒了,不知道什麼原因,我就問他你坐那個墊子是什麼墊子,十幾公分厚的軟墊子,對,這個就是軟墊子,而且坐的是散盤或者是單盤,他說偶爾也能坐一個小時的雙盤,然後換成單盤,再換成散盤,然後是兩個小時一座,最長呢兩個半小時,就這麼打,然後坐兩小時以後人就會往後倒,所以也不敢坐時間長,老出現摔倒嘛,所以這基本是目前我們這個宗門絕大多數師兄打坐的現狀就是這樣,像他這種摔了那麼多次還堅持打坐的太少了,曲指可數,也是因為能夠堅持到今天才有得交流,要不然早就沒得說了。前兩天聽到我們這邊打七,也想報名參加,我說人數早滿了,我們已經是做了最大的努力,租了個酒店來打七,這個早就住滿人了,所以要有位置的話你這個時候報名也沒位置了。 然後很羡慕我們為什麼能打那麼長時間,首先我們的座墊不一樣,沒聽說過用這麼高的座墊啊?有,我們二祖的著作上有,元音上師的視頻上有,怎麼沒有呢,他說二祖的書上有他沒看到啊,我就翻二祖的書拍了那一段發過去給他看,還真的是有,哈哈,老人的視頻也有,把老人在美國開示的視頻給他發過去,一看,果然也有,我說我們就是按照二祖三祖的指導來修啊,我們沒有另創門派啊。 所以無論修多少年,還要從最基礎的打坐開始。我說我們印心宗啊沒有太高深的東西,你把基礎打好了,直接就是成就了,是吧,所以我們這個打坐從最初的初住開始,到粗細的粗住,再到細住,微細住,然後微細流注,導致能所雙忘,然後再到根塵脫落,都是在打基礎,沒有哪一天不是在打基礎,所以每座都歸零,每座都化空,每座都不可得,每天都是第一座,每座都是從頭開始,每座都是基礎,就連根塵脫落了還是基礎,成佛的基礎嘛,所以我們就是打基礎,沒有什麼奧妙,而且這根塵脫落以後,那是基礎的基礎,什麼叫基礎的基礎啊,替打基礎的師兄做基礎,做最基礎的工作,那這不是基礎的基礎嗎,是吧,我們是在給你打基礎的,幫助你成就嘛,我們就是你的基礎,幫助打基礎的師兄修證到大成就,所以這就是基礎的基礎。所以我們修法是用來幫助人的,幫助大眾的。*****,基礎不牢,推平再來。 師兄:叫根塵脫落 上師:唉,你厲害,你脫落了我們是推平再來。 師兄:修了10年沒打下基礎,還在從這開始。 上師:那是,還是推平再來。 師兄:還得推平再來。 上師:還得從頭開始,(就是),所以一講到從頭開始,師兄們都很沮喪啊,還要從頭開始啊?唉呀,我說我們天天都是從頭開始。 師兄:就是,所以我們每座都很輕鬆啊。 上師:對,每天都是從頭開始,每座都是從頭開始,每天都是第一座。

53   154 印心宗法门妙在心念耳闻(2016)

答:你說不好就不好嘛,你認為不好就不好。好不好,都是自己認為的,你說好,也就是這樣,說不好,還是這樣。好不好,實質上沒有區別,是一回事。不好也打了10個小時,好還是10個小時,那有什麼區別呢?所以這個好不好,是你對自己要求也許太高了。你認為什麼境界才叫好呢,嗯? 問:我就是覺得過得慢。 答:什麼境界叫好呢?沒有咒了,入定了,什麼都不知道了,那叫好嗎?還是如何叫好?那種狀況會有,但是時間不會太長,因為我們有咒在持,主要是持咒。咒沒了,一旦這個咒放下了,沒了,直接就是入定了。所以你也可以拿出一座來試一下,自己試一下啊,念念念兩咒,不念咒了,坐在那裡,馬上就入定了,我們可以試一下的,而且還很輕鬆。 所以凡是修學過印心宗的法,你再去修別的法門,因為他們不用結印,也不用心念耳聞,坐在那裡,啥都不想,它那叫入靜,不叫入定。他馬上能夠感覺出來,哇,好輕鬆啊,好舒服啊,是吧?有些喜歡上這個境界,他就認為這個比修心中心法要好,比心密要好,比印心宗要好,他會這麼認為。其實呢,他認為的“好”,修了兩、三年之後啊,他會反過來一看,受用沒有印心宗好,真實的受用啊,沒有印心宗好,他還會回過頭來求法。 所以我們這個印心宗的各個法門,妙就是妙在心念耳聞上。唯有心念耳聞,能讓你出現能所雙亡;唯有心念耳聞,能讓你親證根塵脫落。離開了心念耳聞,那就漫長了,那就是幾十年的功夫了。所以這個心念耳聞,也並非我們祖師才有。其實佛教最早的傳承,一直延續到現在,它就沒變過,用的都是這個方法。所以才會有這麼多個咒語,這麼多個手印,這麼多聲佛號。它要不提倡心念耳聞的話,來那麼多咒語幹什麼?結那麼多手印幹什麼?一句“阿彌陀佛”不就好了嗎?是吧?既然存在這麼多個咒語、這麼多個手印、這麼多個法門,那肯定是離不開心念耳聞。但它這個心念耳聞,對於每一個法門的要求不一樣,表現出來的不一樣,當然這個最重要的是跟師資有關係,不是法的問題,同樣一個法,不同的師父在傳承,不同的師父按照他自己的風格來要求,結果是不一樣的。 我們昨天來了幾個師兄,是來求准提咒,印心宗准提法門的灌頂。他們原先就是修准提法的,但不是印心宗傳承的,別的師父傳的。修了五年了,修得也很辛苦,修了五年了,發現沒有任何結果。然後過來跟我們交流,一個是他們用的是大聲喊,出聲念,加上觀想,一座四十五分鐘,就這樣修了五年。他們要求這個打坐不是雙盤就是單盤。所以這就是各個師父,他要求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修了五、六年時間,沒有什麼效果,他就有點退心了,他說我們也不能說這個法不好,也不能夠說師父不好,但就不知道問題出現在哪裡。 那我們就講,那你的目的是什麼啊?解脫。哦,解脫。是肉體解脫還是心解脫啊?那當然是身心解脫,身也解脫,心也解脫。那你心要解脫,你這個修法首先要能夠攝心啊。怎麼攝心啊?哦,一講攝心,好,不知道什麼叫攝心,如何把心給攝持住。我們說,我們那個大勢至菩薩有一句話,“都攝六根,淨念相續”,這就是攝心啦。你要把六根攝持住,那是要用方法的。那用什麼方法才可以攝心?我們教你一個方法,很簡單,就是持咒念佛的時候,不要大聲、不用出聲,用無聲、用金剛持。他說:“哦,‘金剛持’這個詞我聽說過,但是不知道什麼叫金剛持。”他說他也修了這麼多年,也發現一點問題,去跟師父交流,師父就一句話,你就這麼念吧,你就這麼念下去吧,一定會有成就的。問金剛持,師父沒辦法跟他解釋。後來我說,你想知道金剛持,我就告訴你呀:微笑持咒,不出聲,自己耳朵聽得分明。試了一下,十分鐘,哇,真舒服,這金剛持真舒服。所以能夠都攝六根,把心給攝住,這第一步,攝心。 心攝持住了,第二步,安身,身體要端坐,我們說,無論你是單盤、雙盤,還是散盤,身體一定要端坐,把手印結起來,在胸口之上。我們佛教經常有一句話,何處安身立命?這安身,第二步哦,身體要坐得穩固啊。坐在那裡像一口大鐘一樣,坐如鐘嘛,這是安身。所以,攝心、安身,這是打坐的開始。從攝心開始、從安身開始,便是實踐佛法的開始。不管修哪一個法,都是在實踐佛法,實踐諸佛菩薩、歷代祖師的傳承。 所以第三步叫結印、持咒,這個結印、持咒,就有了我們前一段時間所講的:這個持咒,要輕快、要自如、要歡喜、要慈悲、要柔軟。然後再下去就是我們過去所講的:由粗住,字字分明開始,持咒字字分明,在腦海當中,雖然是煩惱不斷,妄念紛飛,但是因為我們的意根,通過這個耳朵和嘴巴的共同作用,能夠把每一個咒,每一個佛號,牢牢地給它攝持住。這個就是先從粗住下手了,字字分明。

54   155 印心宗如何体现佛力加持(2017)

文殊菩薩手上的智慧寶劍就是大願,就是拿來破無明。沒有這把智慧寶劍破不了明。 師兄:他那個智慧寶劍上沒有什麼內容啊? 上師:有啊。 師兄:沒有像普賢菩薩的那個,那個信願。 上師:文殊菩薩的願力也很大的。文殊菩薩代表語密,心念耳聞就是文殊菩薩。 師兄:語密啊? 上師:語密。 師兄:語言的語。 上師:啊。聲口意嘛。語密,也叫口密。心念耳聞就是文殊菩薩的體現。普賢菩薩代表身密,就是我們打坐一動不動,就是普賢菩薩。釋迦摩尼佛代表心密,這身口意。心密也就是意密,身口意三密加持,所以我們每一座用的都是身口意三密加持,就相當於是釋迦摩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在加持我們。所以這個叫做金剛乘,真如門,體現出來就是這種修法。所以說我們這個打坐就是三分自力,七分佛力。 師兄:這個佛力就因為他是代表,所以就表現出,就說是佛力了。我怎麼體會到這是佛力? 上師:我們結著手印,我們持的咒,就代表佛力。再加上我們發的願,那就是加被,就是加被。

55   156 印心宗适合时代特征(2016)

問:上師,關於座上座下翻種子和我們自己那種無明妄念怎麼區分的?我到底是在打妄想,還是在翻種子? 答:打妄想就是翻種子。我們平時打妄想,是因為在心裡面裝著一大堆東西,各種種子。這種種子呢,平時是被我們的意識作用壓著的,因為我們平時看到東西要著相,在沒看東西的時候,在腦子裡面不停地都在想東西,這就是我們時時刻刻都陷於意識形態當中,時時刻刻都落在分別妄想當中。這個意識形態、分別妄想,我們簡稱叫作分別作意,就是在第六識上搞詭計。這第六識詭計在翻滾,就把我們的八識田給遮住了、遮蓋掉了,這八識田裡面的種種種子,沒法翻出來,因為它被意識壓著了。就是我們所講的第七識、末那識,也叫分別作意、微細流注,它既是個門,也是個橋樑,也是個蓋,這個東西一直把我們的八識田給蓋著,同時還不斷地往裡面種種子。 所以這些東西翻滾不開的時候,人會顯得過分地煩躁,他會顯得過分地煩躁,會顯得很不理智。所以用我們世間法來說,這個人壓力太大了,這壓力太大之後會導致精神崩潰,會導致抑鬱症,因為壓力太大了,沒有辦法排遣。那麼我們剛才所講的這些現象呢,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當中尤為突出的社會現象。所以現在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很多地方,安寧醫院、精神病科,它是人滿為患。我們經常看新聞都能夠看到:什麼地方又有人跳樓了、自殺了。為什麼?因為他的壓力排遣不掉,然後選擇了一條拋棄生命的偏激的行為,採取一種極端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我們人的煩惱、人的執著、人的各種苦跟這個肉體沒有太大關係,那都是意識形態當中的境界。我們是可以用各種方法去把它排遣掉的,也有的是靠藥物,但是藥物的副作用是很大的——它既然能夠讓你忘記掉這些煩惱,它就可以把你的記憶力給破壞——所以這個就是藥物體現出來的後遺症。吃藥的結果就是讓這個人永遠陷於一種癡呆的狀態,再也回不到過去了,因為記憶力給破壞掉了,記憶力破壞掉也就是有部分腦細胞給殺掉了,我們用毒藥把自己的腦細胞給殺死了。 所以這種是科學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那我們所用的方法就是我們幾千年以來的歷代祖師、精神領袖所傳下來的方法,也可以說精神領袖的作用就是治療各種各樣的精神病——這就是精神領袖的作用。我們說人身上的病除非是絕症才會把人給殺死,但是精神上的病會把一個身強力壯的人給殺死。所以精神病是最可怕、最有傷害性的,甚至有些精神病他不是殺死他自己,他還傷害了別人。我們自己身上的病除了精神病之外只能夠傷害我們自己,傷害不到其他人。當然,我們所講的傳染病不包括在內,因為傳染病要有傳染的管道、途徑。 那我們剛才所講的這些現象,終歸就是回歸到兩個字上面,這兩個字就是:種子。所以為什麼說,我們所修學的印心宗是最適合當今這個時代人的特徵、人的特性(的)。我們這個時代人的特性,就是剛才所講的各種社會因素,各種社會現象尤為突出,特別是精神方面、精神疾病方面尤為突出。所以我們現在所修學的方法,恰恰可以讓大眾通過這個方法去釋放掉八識田裡面的,形成各種巨大精神壓力的種子。 所以我們釋迦佛所傳的方法,到哪一個時代,會有釋迦佛所傳承下來的哪一個方法應世出現,這個是跟那個時代人的心態是相應的。人的特性、人的心態,這個社會上的種種現象,是跟每一個法這個表現、這個弘揚相應的。

56   157 印心宗殊胜的念佛法门(2017)

師兄:我想今天晚上打一座六字明,如果這個用這個方法累了,我們就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來,它也效果一樣的呀。 上師:是啊。 師兄:是吧!上師不是說過嗎,學佛要從最簡單,最方便。 上師:要妙用佛法。 師兄:嗯,最直接,最究竟的地方下手。 上師:再簡單一點嘛。 師兄:要坐,我要坐上師!坐還是要打的。 上師:沒叫你不打坐,阿彌陀佛開始嘛。 師兄:啊,好。哎上師傳我一下呀?念佛法門。 上師:合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微笑念佛,眼睛閉上,微笑念佛,這有無上竅訣。 師兄插話:那老師不用祈請嗎? 上師:哎,你繼續念別中斷啊,我告訴你無上竅訣,你要在念的過程當中才可以告訴你,這無上竅訣就是,要認取此念便是阿彌陀佛,此身便同佛身,此處便是淨土。 上師:念佛不用祈請,念佛是最直接的法門。 師兄插話:就是要散印跟。。。? 上師:散印肯定嘛,迴向這個發願嘛。 師兄插話:就是念迴向文然後發願嘛。願此生速開智慧。。。。。。。 上師:對,但他並不需要念祈請文。我們印心宗裡面,傳承當中的,唯一不用祈請文的就是阿彌陀佛,其它的法都要祈請文,唯有念阿彌陀佛不需要祈請文。 師兄插話2:上師你說這個認取阿彌陀佛這個身啊***。。。。 上師:認取此念便是阿彌陀佛,此身便同佛身,此處便是淨土。 師父:那當下就是清淨了。 上師:這是我們這個印心宗的念佛法門,它是彙集四種念佛,一個是持明念佛,阿彌陀佛,持明念佛,實相念佛,就是要承當此念便是阿彌陀佛,這叫實相念佛,還有一個就是觀相念佛,此身便同佛身,還有一個觀想念佛,此處便是淨土,四種,四種淨土匯為一體來**。 師兄插話3:持名念佛,觀想念佛,觀相念佛, 師兄插話4:實相念佛。 上師:實相念佛。 師兄插話2:你進一步認取的關係就跟認取上師觀想是吧?那它是當下一念就可以了,不用其他觀想。。。。 上師:它是彙集在裡面,對,你在承擔的同時已經是在觀想了, 師父:它與自在觀照是是一致的。一念的時候就跟自在觀照是一模一樣的。。 上師:所以這個法呢是印心宗做這個接引入門的,他必須要修的,但最終的啟用呢是得大成就的時候,你才能夠啟動它。它是成佛嘛。 師兄:它是三身同時起修。 上師:對,所以我們接引的時候先念佛,修六字明,藥師法,准提法,要到心中心,到根本咒,大光明咒,這些法都要啟用,啟修, 師兄:哦是這樣的啊。 上師:一路這麼修下去,最後又回到念佛法門。 師父:它很清涼的在內心裡面轉啊,我那時候在佛學院裡沒時間打坐,上師就,我就是用這種呃你講的這個“此念就是佛,此身就是。。。。。。”。 師兄插話4:上師啊,為啥有些人直接要從念阿彌陀佛開始,有些人就直接從六字大明咒開始,這個? 上師:如果他的根器當中是有弘法利生的,這個作為的話就要從念佛開始,這是觀機的啊,因為念佛成佛嘛。 師父:那時候我是加上一個上師阿彌陀佛,這啊,真是很殊勝,一念馬上整個人非常自然的觀照,很清楚。 師兄:這個也就是說自己要覺悟了,你才能方便接引別人嘛。 上師:就是啊。 師父:然後這句佛號都不會脫離你,啊,始終跟你一體的,才會自由的自動的。。。。。。 上師:嗯,我們好多師兄啊,他認為啊,我們這個宗門裡面只有一個心中心法,因為看我們歷代祖師的開示著重點也是在心中心法,但是三代祖師為啥要他只講心中心法,別的法不講呢?別的法門在那個時代來講啊,傳的都很普遍,唯有心中心法獨樹一幟,所以要講這個心中心法的殊勝,到了我們這個時代,特別是經歷了文革,十年浩劫,佛教,整個佛教啊,連根都給拔沒了,全都是從零開始啊!所以這個環境不一樣了,那麼我們這個弘揚佛法那是所有的方便都要用,跟我們三代祖師弘法的那個時代不一樣,環境不一樣,所以每一個法門都要弘揚,而且是因機施教,而且我們這麼宣傳的話,這麼傳的話,也是在破除師兄們的法門之見,所以我們要弘揚印心宗,印心宗就是諸多法門啊都要弘揚,不只是心中心法。 師父:上師,弟子現在跟家裡的人啊,還有那些老年人就是叫他念阿彌陀佛,然後叫他發願我一定要去極樂世界, 上師:對。 師父:然後再像觀音菩薩那樣一定要。。。。 上師:對,這也是我們母音上師一直在教導的。 師兄:然後再要他發個願,一定要像觀音菩薩那樣的,幫助所有的人也去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三句話,那些老人和我媽,我就是這三句話,他們一直記住這三句話,反反復複跟他說這三句話,她就走的很好。 上師:你這也是弘法利生嘛,利益群生,所以弘法利生的方式很多,並非說非得要灌頂才是弘法利生。 師兄插話3:這個念佛需要經過觀想嗎? 上師:不需要,它就包括在裡面了。嗯,不需要。 師兄:我們宗門這個法裡面已經有這個種子了,我們受了這個法以後,這個種子已經種下來了。 上師:嗯,對。來者何人?呵呵呵呵。到此作甚? 師兄插話3:上師您剛才講的那個確認此念即彌陀,此身便同佛身,此處即是淨土,那個確認是需要初修怎麼下手啊? 上師:沒有說確認啦,不叫確認,要承當。 師兄:它流露出來就是這樣。是我們打坐。。。。。 上師:要承擔,此念便是阿彌陀佛,此身便同佛身,此處便是淨土,都是講承當嘛,沒講確認啊。 師兄:就是明心見性啊。 上師:對。 師兄插話5:那它也是實相念佛。 上師:唉,實相念佛,持名念佛,觀想念佛,觀相念佛,這四種念佛,兌成一體。 師兄:非常圓融。 師兄插話4:持名是吧? 上師:持名,阿彌陀佛啊,持名是首先的,因為我們先要念佛啊,合掌啊,先要念佛,持名念佛嘛,然後直接承當此念便是阿彌陀佛,此身便同佛身,此處便是淨土。

57   158 印心宗殊胜的药师法(2017)

上師:你們修什麼法? 師兄:就修藥師法吧,重新修,心中心以後就不修了。 上師:重新修。 師兄:上師比如說我們今天在座上還是結心中心法的印,對吧。當有藥師法馬上做那個就對了。時間有沒有規定最少兩小時,那個? 上師:藥師法?藥師法他是分兩部分,一部分是顯教,顯法,另外一部分是密法,有時間的話每一座顯密雙修,既修顯法也修密法,顯法指什麼呢,顯法指祈請文,四皈依然後祈禱,然後是祈請文,祈請十二藥叉大將加持嘛,這個屬於顯部,他這個祈請十二藥叉大將要念108遍,所以你們剛開始念這一段可能要念一個小時左右,這叫顯部,顯部念完之後,開始結印打坐心念耳聞,這個打坐心念耳聞也可以從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開始,所以你要是顯法加上密,顯部加上密部那也要兩三個小時啊。如果是沒時間,工作很忙,那沒關係,那就把顯部念完,密部沒關係啊,顯部是一定要念完的,因為這個顯部念誦的這一塊啊,占整個藥師法的大半個功德,所以我們這個漢傳藥師法一般就是把這個祈請文念完就沒有了,它沒有咒沒有手印嘛,這是漢傳的藥師法就是把那個祈請文念完就完了。 師兄:也可以配合上念那個藥師法的佛經。 上師:對,那是密法,密部。密部就是結印打坐。那密部的力量就更大了,證體是在密部上,顯法只是講功德。 師兄:再看一下藥師佛經。 上師:哎再讀讀藥師經。 師兄:上師如果一天要打兩座,上午一座下午一座,那個顯部還要繼續念? 上師:還要,顯部是必須要念的。 師兄:每一座都必須要念的。 上師:你不修密部都沒關係,顯部是一定要念的,他這藥師法規定是這樣的。 師兄:拿個珠子。 上師:拿個珠子數108遍。 師兄:上師,藥師經可以先念念也可以吧。 上師:可以。念藥師經是藥師經嘛,修法是修法嘛。 師兄:那還有那個七佛那個,好像兩部藥師經哦。 上師:對。藥師經有五部,只是我們看到的是兩部。 師兄:念什麼都沒有那個,就那個單獨的藥師經。 上師:都可以嘛。它只是翻譯的大家不同,我們讀那個個《藥師琉璃經功德本願經》這個是玄奘法師翻譯的,《藥師七佛功德經》是義淨法師翻譯的,義淨法師也是我們東土藥師法的初祖。 師兄:妙宇師那好像有那個壇城,就那個這次心地師兄送去的,叫七佛吧,藥師佛的壇城吧,琉璃光七個嘛。 上師:那個不全,不全,藥師法的壇城全的話七佛,七佛之外十二藥叉大將,十二藥叉大將之外十二佛菩薩四大天王八大金剛,還有金剛藏菩薩、無盡意菩薩。 師兄:這個很歡喜挺好,很好,我們沒想到真是,上師英明。呵呵,我們真是想不到,消災延壽藥師佛嘛。 上師:對,我也想不到。 師兄:以後就聽話就行了,做到聽話就行了,哎呀很好很好,那以後那心法就徹底放下它。 上師:藥師心法? 師兄:咱們的心中心法徹底就放下它。 上師:我們這個是按照這個過程來修的話,它先是阿彌陀佛,之後呢是藥師法,藥師法之後是六字大明咒,然後,因為這個藥師法它呢是也是一個方便接引,它可以打坐修,也可以不打坐修,因為這顯部它是不需要打坐的,你念完祈請文就可以了,但是也可以打坐著修,之後再加上密部,密部它是可以從半個小時開始的,也可以打短座也可以打長坐,但這個藥師法呢是傳的比較廣的一個法,因為它作用很大,藥師法它不光是可以得大成就,而且它可以改善人的一切命運,好比說這個身體不好的,可以改善身體素質,然後這個財運不佳的,修了這個法可以發大財,這個當官呢老當不上去的,修這個法之後啊,可以當大官,然後這個你這個人際關係不好的,它也還可以改善人際關係,然後你不懂務農的,修這個法了之後,他通曉天文地理,該什麼時候種什麼菜,你都知道時間,他自然通曉,所以他這個藥師法他可以改變環境,就我們說哎呀這個地方環境不好,烏煙瘴氣,那好,我們在這個地方修藥師法,快則七天,慢則七年,整個環境都變了,所以他這個藥師法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一個成就法門,他不是一個過渡的,不是一個過渡的法門,他是一個大的成就法門。好比我們說這個藥師法裡面,我們一共藥師法他是七個手印,除了第七個手印啊他是不公開傳的,其他前面六個手印都可以傳的,根本印要修滿一百天,根本印是第一印,根本印要修滿一百天,後面那五個手印,他是最少是修八天,八天是什麼人修呢?就是具足傳承這個法的師父或者師兄啊,最少要修八天,最長也是修一百天,然後從八天到一百天都可以,就看每一個人的狀況不一樣,要求就不同,一直修到第五印,加持印,這個加持印就是你按照他那個順序來修,修到最後,修到這個第六印加持印,這個加持印呢他可以加持藥,比如說我們加持這個靈芝沉香蜜,本來這個靈芝沉香蜜它就很有藥效了,但是我們一持咒加持之後,他藥效提高一百零八倍,或者說提高十萬八千倍都有可能,他就起一個加持作用,然後任何一種東西他都可以加持的,比如說我們這個生意不好,東西賣不出去,或者說賣的價錢太便宜了老做虧本生意,你對著這個物件加持,就念這個加持咒,東西不光很好賣而且賣的價錢還很好,起到這個加持作用,那哪一個人要是跟你曾經有仇,有冤,這個冤親,持藥師咒加持他,他過幾天嘻嘻哈哈來找你玩,所以這個藥師法的功用是很大的。 師兄:我們那個三毛師兄,他的愛人來電話讓他修藥師法,咱家這麼貧窮為什麼你就不修,我給通了個電話,我說你們那個三毛呢不知聲上師該怎麼說,他自己都,讓他修,三毛想改這個藥師法,不知道他能不能。 上師:藥師法啊。 師兄:他適合不適合? 上師:適合,藥師法人人都適合。 師兄:要說上師沒讓我修藥師法他就不敢修。我說你去求呀。10號讓三毛師兄求上師。 上師:嗯。 師兄:經上師這麼一說還有想修的。 上師:你看現在好多人呐,每天愁啊,不知道做什麼好,是哇,每天就在那裡愁不知道做什麼好,這個藥師法他有一個功能,石頭都可以變成寶石,因為你只要在這個地方修藥師法,天空變成琉璃光,大海變成琉璃色,遍地呢都是珠寶,所以你拿起什麼東西呢,都是無價寶。這是藥師法修得好就是這個樣子,你哪怕什麼都不做,還有天人來供養你,就只要你修這個法,他就會有天人來供養你,你看能夠得到一個好的身體,還具足一些財富的因緣,還可以呢接濟天下人,救度眾生,所以這個藥師法,他是個成就法,過去是帝王修的,你是王室成員才有資格修這個法,所以過去的藥師法都是在皇宮裡面傳的,在釋迦佛時代是這樣,到了我們中國也是這樣,他只在皇宮裡面傳,沒有傳出宮門外。所以他每一代,每一代的這個王朝啊,他總要有一個親王是這個藥師法的繼承人,他由親王來繼承這個法, 然後這個親王呢就是宗教裡面的領袖,所以這個法也是富貴法,他也是富貴法。如果是有一定,這個家境啊稍微好一點的,修這個法他就比較快,如果這個家境不是那麼好的比較差的人呐,修也可以,但是時間會漫長一些,而且做的功德要大一些,慢慢累積的功德嘛,所以說這個財富來找你也不是偶然的,你種下了無數個因他才得相應的果。 師兄:為什麼上師沒說這個三毛,他的福報不夠,看來是。 上師:誰說福報不夠啊,夠啊,只要能發心都有福報。 師兄:他挺困難的,來這裡打七都貸的款,借的款,他借了一萬。 上師:那也是一種福德因緣嘛。 師兄:對對。 (後面部分接20180208-002) 師兄:看咱們的因緣多好。 師兄:上師,那這個法的話是要另外灌頂的嗎對吧? 上師:啊那當然。受了總持灌頂就不需要再灌了,如果沒有受總持灌頂那是要灌的。 師兄:我們修心法已經五年半了,也該住手了。 上師:越修越窮。 師兄:那個法是不是消耗福報呢? 上師:你結印不對,持咒不對,能不消耗福報嘛,你盲修瞎練能不消耗福報嘛。所以越修越窮也不是偶然的。 師兄:對。害死人了。 師兄:修什麼都是時空點哦,都在時空點上。**。 上師:印心宗的藥師法傳承也是在我這裡,我們山東那個師父他只會第一印,別的印都不會,起用他也不會,所以他這個建寺院啊,來上香的香客都少得可憐,就不會起用嘛。 師兄:起用挺關鍵的,應該祈請。 上師:看我們普渡寺哦,我為什麼要去接普渡寺那個地方,誰都認為那個地方很窮,邊上那幾個村都是出賊的,都是出小偷出賊人的,而且那個出小偷最多那個村名字還叫皇帝村,就在我們寺院旁邊,皇帝村。我去那邊一看,遍地都是寶石,後來挖了個井,挖到六十米說不能再挖了,為什麼呢?挖不下去了,底下全是金礦,普渡寺底下全是金礦,它那金礦跟那個焦炭拌生,因為挖出那個,剛開始以為是煤渣嘛,火一點,火很旺,焦炭嘛,天然的焦炭,夾雜著一塊一塊的金沙,所以那個地方是寶地。 師兄:上師就是個寶嘛,他這地方要度多少人**,我們這一次是滿載而歸。 上師:噢,滿載而歸。 師兄:滿載而歸,又是受益匪淺,還有摩尼寶珠。 上師:你看這個摩尼寶啊,你在這個摩尼寶珠面前發願,所願皆成。這個是咱們佛說的,佛經上有。 師兄:對,上師咱們那摩尼寶珠怎麼樣去起用他,除了發願之外?那摩尼寶珠其實您給過好多師兄哦,就只是供在家裡,就不知道該怎麼用? 上師:能供就能用嘛,剛才不是才講了嘛,我都教過多少遍了,我剛才怎麼說的? 師兄:發願。 上師:在他面前求,所願皆成,不要求太大喔。要量力而行啊,要量力而行啊,要不然馬上要正月初九了,來個求喔。要求得個幾個億,麻煩了,對哇,最後真有幾個億你還扛不動,那幾個億的辛巴威幣嘛,折成人民幣十塊錢,還夠重的噢,拖拉機白載。 師兄:咱們一直修下去就好了哦。 上師:你看她講得好,說依止修下去就好啦。 師兄:依止上師。 上師:她說依止修下去就好啦。 師兄:對對對好。 師兄:這就是如法修行。 上師:所以你修的如法,這個人天福報如影隨形,你看我們現在一聽說內蒙古就想起沙漠。 師兄:實際我們也沒見過沙漠,沒沙漠。 上師:絕大多數人一講起內蒙古就想那地方不是草原就是沙漠,以後會講起內蒙古,哇,金山銀山,那全是你們的功德。 師兄:問下上師,誦藥師經是本願功德經還是七佛經? 上師:一樣的,功德是一樣的,別說是念經,你單念這一句藥師佛的聖號,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他都具足一切因緣了。 師兄:看來我們過去世就是跟上師修過,不然咋能坐在這兒呢,對吧上師。 上師:看來我們過去世都是佛身邊的人。 師兄:感恩上師。

58   159 印心宗中守意的修法(2015)

問:那個意守好像對那個昏沉什麼都挺好的,有幫助。 答:嗯,因人而異,喜歡意守嗎? 問:以前幹過一段時間。 答:明天開始教你意守,要你天天搬石頭壓草。 問:不是說不能壓嗎? 答:對你來說應該壓,你喜歡嘛。修法都離不開願,願就是嚮往,你的心嚮往哪一個法,這個法跟你就相應。像你剛才說的意守挺好啊,那好,明天開始教你意守。是啊,意守也是挺好的。不過我們這個意守還是大乘佛教裡面的意守,守什麼?守種子,種子字,這個意守不光是守,還要觀想。 問:那能說詳細點嗎? 答:嗯,你看眼睛閉上了,然後從你這個兩眉中間看過去,有個白色的種子字——“阿”。 問:有些老師說那個打坐的時候,眼睛看著鼻尖就可以。 答:是,對。眼睛看鼻尖,鼻尖對肚臍,眼睛是不要全閉完,留一條線的,看著它。 問A:法門不一樣。 答:心密也有這個修法。 問A:有嗎? 答:有,這是二祖的。但這個年齡段是五十歲以上的,很容易出現昏沉,用這個方法,有年齡要求。

59   160 用定力培养慧力(2015)

上師:心密這個法跟其它宗門不一樣,絕大多數是不一樣的表現。首先是跟我們這個身體過不去,所以對這個身體的要求呢,表現出來是很苛刻的,打坐要求一動不動、死心塌地,首先是跟這個色身過不去。從這個色身的種種痛苦、種種難受、種種煩惱當中去掉種種執著,所以是拿這個身體來下手。因為這個身體叫什麼身?叫業報身,無始劫以來的種種業報在我們這個身體能夠得到體現,無始劫以來所作的各種因緣果報都在這個身體上體現出承受來,體現出種種欲望。所以打坐,最先就是從這個身體下手。那麼在我們這個欲望未了、色蘊未了之前,所有的境界都跟這個身體、這個肉體上的覺受發生關係、產生作用。所以我們打坐從粗住、細住到欲界定、未到定,到八觸十功德,一直到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禪定當中,首先是從這個意,從打坐培養的定力當中,你看我們剛開始說的是注意力,由注意力體會出種種意樂對我們這個肉體的影響。再從這個注意力當中轉化到觀照力,能夠把種種意樂對這個身體的種種影響化空,所以相應地這個化空它會出現念念分明。所以你看,打坐這個預備七打完之後好多師兄說,哎呀,我這一座能夠了了分明啊,這個叫念分明,念分明我們叫觀心。再下一步念清淨,念清淨叫觀照。念清淨出現在什麼時候?禪定,我們所講的四禪定當中會出現念清淨。所以在欲界定當中有念分明,未來禪也叫未到定,同樣也是念分明,還伴隨著種種喜悅、種種快樂。那你現在呢還沒體會到,你只是體會到空,哎呀,很輕鬆、很舒服;體會到明,都是月光啊,柔和的月光很明亮。 師兄:對,非常舒服。 上師:非常舒服。 師兄:然後藍天。 上師:藍天,這些相,都是過路客,都不可執著,不要粘在上面。知道,就化空了,了不可得。 師兄:然後我這種感覺的話,現在我就很容易就進入這種感覺。 上師:對,身體上的受用能夠體會到喜悅、柔軟、善心。那你就更加能夠發心了,這個解脫的心要更大,這個叫解脫,發心得解脫就更加迫切。 師兄:發心還是發我們這個? 上師:“願此生速開智慧成佛……”,對。 上師:這個過程叫覺受增長,你看我們上師說:我們打坐,不要求入定,不要求開悟,不要追求一切境界。說是這麼說,但是不反對你入定,因為不入定,沒有定的生起,我們這個慧是沒有力量的。你能夠體會到智慧,但是這個智慧一點力量都沒有,叫你開口跟大家說說,啞口無言,沒有慧力嘛,慧力要靠定力來培養,所以定能生慧就是這個道理。 師兄:老人可能是怕我們著相。 上師:不,諸佛菩薩都怕我們著相,雖然說是怕我們著相,但不是說沒有這個相,它自然會有。 師兄:這些一著相就進不去了。 上師:所以有這個相著一著也沒關係,不要著太久啊。停個一兩天是正常的,時間太長了就得少為足了。 師兄:這個我就是跟上師說完之後我就…… 上師:你也就停個一兩天嘛,你昨天就有了嘛,再加上今天。 師兄:對,我這個東西呢,我要跟上師說了之後我可能就沒有了。 上師:對,沒有了,沒有了又有進步了,又有超越了。不怕,有境界不怕。

60   161 用心中心法打基础比较累(2016)

答:心密直接就是啟用,所以,不論是古時候還是現代的,藏地,他們都說這個心中心法是啟用法,直接就是拿來用的,所以叫啟用。但是我們呢是拿來打基礎,拿來打基礎的不是拿來啟用,所以就是大法小用了。 問:打基礎。 答:打基礎也沒關係呀,你就是拿這麼好的法來打基礎也沒問題呀,也可以呀,就是比較累而已嘛。我們打基礎有打基礎的法,我們是用六字明來打基礎,用藥師法來打基礎,用准提法來打基礎,這不都是打基礎嗎? 問:累不怕,主要是心裡信心確立了。 答:一個是累,還有一個就是痛,痛苦不堪,哎呀,那麼難受啊,是吧?那你得不到方法的情況下會覺得說太痛苦了,又沒有人跟你交流,不是在修了,是在掙扎了,基本上是掙扎,苦苦掙扎。 問:他們都是按照書走的,都不確認,自己就…… 答:書走?我們元音上師,他所講的和他所寫的,都是他自己幾十年修行的心得體會。他就是迫不及待地,就是要把他的心得體會告訴我們,把最真實的一面告訴我們,所以那個過程上的東西,他就描述得很少。因為老人也是心很迫切,在我們這個文革之後,經歷了十年浩劫之後,中國的這個佛教給破壞得體無完膚,後續無人,所以這種情況下老人是很著急,所以他迫不及待要把真心告訴大家。但是,我們要知道,老人的開示、講座和他自己的文章,那不是幾年就修來的,那是他幾十年的修證啊,他總結他幾十年的修證,彙集而成的。所以我們看了他的開示之後,誒,講得很好很直接,很乾脆,很俐落。是吧?我們之所以能夠看懂,那證明我們跟他很相應。但是,不是看懂他的文章就能解決問題。老人是徹證如來自性的,我們看懂了,我們也徹證了嗎?沒有。 所以我們要想徹證的話,那我們自己要老老實實用功啊,在他那裡得到了鼓勵,我們還要用功啊。所以我們缺的不是大眾化的開示,我們缺的是一對一的指導,一比一的指導,這是我們最缺的。大眾化的開示,歷代祖師、諸佛菩薩已經做了不少了。所以說,我們這個塔光道場(的)使命,實際上大家來打七也就知道了,我們是針對性地,一對一地來做指導。所以我們要培養的人才,將來也是要能夠一對一地給大家去做指導,因為大眾化的東西已經太普遍了。 問:這次收穫特別大,覺得非常好。 答:所有你來這裡,你能夠接受到的是一對一的交流,一對一的指導。 問:我很幸運。

61   162 由身密语密证入心密(2015)

印心宗的修證,跟其它宗門有很大的區別,主要是在打坐上做功夫。首先座上培養定力,然後座下綿密觀照。那麼在密宗當中呢,密宗主要體現出“三密”。“三密”分別是身密、語密、心密。我們知道說:哦,那不是“身密、語密 、意密”嗎?這個“身語意密”,是我們所知道的藏傳佛教。我們心中心法屬於唐密,唐密所講的是“身密、語密、心密”,所以這個宗門自古以來名字就叫“心密門”,由身密、語密證入心密。那這個“身密”代表什麼啊?我們說這個座上一動不動,講的就是“身密”。由這個座上一動不動、閉著眼睛,然後持著咒語,從而達到“都攝六根”的作用,把六根攝持住。在一句佛號或者說在一句咒語當中,心不外馳;這個眼睛是閉上的,所以也不漏光;手印是舉著的,身體是端坐的,由此培養“語密”。“語密”指的是心念耳聞,心念耳聞其實就是注意力。

62   163 有问题要找上师交流(2015)

上師:所以這道場越清淨越好,清淨到什麼程度啊?你看,我們有天珠會掉落到這地板上,“噠噠噠”,你看,這每一聲啊,都敲在我們的心門上。說不定哪一下子,時節因緣成熟了,就根塵脫落了。所以說現在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提,提完問題了就要開始止語了。該開口的時候要開口,不該開口的時候就不要說。有問題要找上師,不要找師兄,師兄解決不了我們這個問題。

63   164 有相密与无相密(2015)

當然這個雙盤呢,也的確有很多優點:如果是要修氣脈、明點,要觀脈輪、觀明點,就要用雙盤,那樣會快一些。但是我們心密是無相密,不需要觀想,不觀想的目的是讓大家能夠直證真心。因為我們這個真心,時時刻刻都在流露、都在顯現。如果我們用意識去觀想個什麼東西,去觀一個相、觀一個種子,那我們在用這個方法的時候,我們是體會不到一切都是自性流露的,著力點都在相上了。所以這個修密法,有“有相密”跟“無相密”之區別。當然也有很多人喜歡有相,要修觀想,讓自己這個身體結著雙盤能夠騰空而起。哇,好吃驚啊,一看這個人能夠騰空,了不得啊。雖說這個騰空,能夠讓大家建立起信心,哎呦,修行原來可以有這等本事,能夠讓某些師兄往這方面生起信心,但是這個畢竟與我們了脫生死、見佛本性沒有太大的關係。如果花個十幾二十年時間在這方面去用功的話,有時候大家會失望,不一定會活到那麼長時間,所以修一切法都要看因緣。

64   165 与善知识相应的表现(2017)

問:那上師,我想問一下就是怎麼可以辨別這個善知識能讓你真正的受益,比如同樣是這個心中心法的傳法人…… 答:這個要講相應,法要講相應。相應是什麼呢?我們不是說非得是說你這個修法上的相應,就是與人相處,與人相處他都要講相應。那麼在這個修行上,他能否與我們的修證相應,就是他對我們的指導能不能起到作用。 問:就說是像這個進入修行狀態之後,才能知道他,就是他的指導與自己是否相應。 答:什麼叫修行狀態啊? 問:就說是一些那個深入接觸嘛。 答:什麼叫修行狀態嘛? 問:我做一個不恰當的比方吧。 答:你形容個恰當的嘛,不要用不恰當的。 問:我形容一個我認為恰當的,就是比如是這個在商場裡邊看到兩雙鞋…… 答:這樣吧,我來替你說吧,好嗎? 問:好,好。 答:好吧?什麼叫修行狀態?聞思修、信願行、戒定慧,這就是修行的狀態。這個是你學過的,聞思修、信願行、戒定慧,你們受大戒的時候都要學的,還用去比方嗎?

65   166 长座要结合座下的正行(2017)

師兄:***【51:41】 上午就打八小時它就··· 上師:噢不要打那麼長時間。 師兄:不要打那麼長時間啊? 上師:哎,對。你不要追求長時間,要考慮座下活動、觀照,不能老坐在座上。你每天都打八小時? 師兄:這幾天··· 上師:不要,不要,不要這樣子坐,奧。 師兄:它就這兩天它就還輕鬆一點,就好一點,但是呢就是說··· 上師:不要這樣子坐,我們不提倡每天打那麼長時間坐。 師兄:它就那個手啊,還是一直想掉。 上師:隔天可以,不要這麼坐,歲數擺在這裡,不像年輕人,好吧? 師兄:感恩上師! 上師:對,你要覺得難受要跟巡七的師兄講,不要等到上師來才講。 師兄:上師,我們都每天會提醒她。 師兄:她是是叫我不堅持打。 上師:對,你不能堅持,不是說叫你不堅持,奧。這個打長坐呢,你這個歲數了不能打那麼長時間。 師兄:打長坐其實它還,它不覺得比那個四小時累呢。 上師:哦不行不行,那你不覺得是不覺得,奧,歲數在這裡了。我們不贊成歲數大了的人打長坐。 師兄:下午還有四小時要打,我們兩個把她拉下來。 師兄:我們叫她不打,她說又很累嘛,就我叫她睡覺。 上師:奧,你要這麼打你回家去打吧,回家去。回家坐12個小時那是你的事,好吧? 師兄:好啊。 上師:明天你就回家去打長坐。 師兄:那就還是打三坐4小時。 上師:對。4小時可以奧。你別學他們年輕人打長坐。 師兄:那上師,我們那房都超過60歲的人也都打長坐啊,可以嗎? 上師:噢,看狀態吧,狀態不一樣。 師兄:說明我們那邊是ok的,好,謝謝! 上師:狀態不一樣嘛。 師兄:瞭解。 上師:她這狀態不行。臉蒼白好多了。 師兄:×××【54:04】 我不行? 上師:對。 師兄:不能打? 上師:不能打。不能每天這麼打。偶爾一天可以,偶爾,一個七打一天就行了。其實你打長坐打那麼長時間沒有用的,有啥用?就當睡覺一樣,坐著睡吧,是吧?打長坐了,下座要觀照啊,要入定的,下坐要入定的,你下坐有沒有入定啊? 師兄:沒有。 上師:沒有入定,你看,沒有用嘛。下坐要心不亂呐,要入定呐。座上座下要相應,這才叫修行啊。否則的話是光修不行啊,啊,座上是在修但是下坐沒有行啊。光修不行沒有用,不叫修行啊。只能夠說完成了一半的任務啊。修法,法我是修了,但是沒有行啊,還要行法啊,是吧?所以我們不是拼命追求打長坐,打長坐什麼目的啊?下坐觀照,自然觀照,下坐要常常自覺,要常在定中,這打坐才有用呐。要不然你整天呢八個小時八個小時八小時,下坐不會觀照,頂多就是一個很會打坐的外道嘛。是吧,那有什麼用呢?是吧,所以目的要放在修證,座下的行是為了求證自性。我們說座上不求,那座下要求啊,座下怎麼求啊?觀照啊。朗朗自照啊,一切不住朗朗自照啊,要觀照啊。你座下會用觀照的話,馬上就定在那裡了,不是發愣哦,我們剛才有個師兄說他發愣了,這個不是發愣哦。這個定相是自覺。覺悟的覺,自覺。它是朗照,自性朗照,定在那裡了,不願意去黏著在任何事境上,這個叫正定,正定現前他定在那裡了。哦,打那麼長坐了,要有座下要有這個功夫才有用啊。 師兄:感恩上師! 上師:奧,整天感恩我有什麼用啊。

66   167 准提法的手印和坛城(2017)

上師:你明天要去求什麼法啊,想好沒有啊? 師兄:上師你怎麼樣安排我我就修什麼法。 上師:哇,那我可不好安排。 師兄:那個准提咒吧。 上師:准提咒,准提法。 師兄:嗯,准提法,你要看多少好啊。 上師:准提法要設壇城的。 師兄:哦,那還有什麼簡單的? 上師:准提法沒簡單。 准提法可以是一個咒一個手印,也可以是一個咒七個手印,你看他這七個手印有什麼手印啊,如果是只修一個手印的話,那個叫大准提,印心宗傳承的大准提法就是一印一咒,他結的那個手印是慈悲懷愛印,也叫准提心印,如果是七印一咒那個是叫最勝金剛成就法,就是我們所講的准提法的升級版了,最勝金剛成就法,七個手印一個咒語。他這七個手印呢第一個印他叫根本印,他是叫做統攝印,統攝印就是統攝二十五部金剛,因為我們所講的金剛乘,金剛乘所有的法加在一起分二十五部金剛,他一個總持的根本印就統攝了二十五部金剛。就我們所講的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你見過這個相嗎?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背光那一部分哪,代表千手千眼的那一部分,那叫做千手千眼。如果沒有帶背光的呢,就是准提觀音。所以准提觀音呢也是觀世音菩薩的成就相,他這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他就圓滿無礙,圓滿無礙就是圓融二十五部金剛,他的意思就是這樣,那這個准提法呢,他第一個手印他叫做統攝印,統攝二十五部金剛,攝持力是很大的,然後第二個手印降伏印,降伏印就是降伏一切的掛礙,就像我們讀佛經,讀《金剛經》,《金剛經》釋迦佛入舍衛大城乞食,然後回到住處的時候,洗足腳在那裡坐的時候,須菩提首先問的就是如何降伏其心,所以這個降伏印的作用就是降伏其心,降伏自己的貪嗔癡慢疑,同時呢降伏世間的一切掛礙,所以他第二個手印叫降伏印,後面四個手印分別代表著密宗的四種法會,這四種法會代表什麼呢?就是我們所講的息災、增益、懷愛、誅滅,四種法會,息增懷誅,因為我們這個是無相密的最勝金剛法,他不需要作觀想,也是用的是座上心念耳聞下座綿密觀照,那麼密宗裡面的四種彙集法會,在打坐上就可以完成啦,息增懷誅四個手印就可以法會裡面所具的一切功德和因緣全部具足了,所以這個准提法在密部裡面一向啊,從釋迦佛時代到現在是最神秘的一個法,最秘密的一個法,所以他也叫最勝金剛,他的壇城很複雜,從釋迦佛時代到現在,小壇城是設了無數個,但是大壇城還沒有形成,就連唐朝最鼎盛的時期啊,他有十六年的時間是完全沒有戰爭的,沒有內亂的,唐朝啊,這是貞觀之治那個時候嘛,十六年嘛,連續十六年沒有任何戰亂和內亂,壇城剛剛建了個基礎,你想一下,十六年只建了個基礎,接著就是安史之亂。 師兄:壇城規模大不大? 上師:那規模很大,在西安那邊,我們去看過他那個基礎,但是沒幾個人看得出那是什麼壇城,所以說他那個壇城從釋迦佛傳承這個准提法到現在還沒有形成過一個大型的壇城,都是小型的,小型的好設,我們兩天就可以設完了。 師兄:上師我就求這個法,我希望我有生之年在您的指導下,我把這個大壇城建起來。 上師:你這個願發的太大了,實現不了啊,皇帝都做不到的事你能做的到。 師兄:那需要多少錢? 上師:不是錢的問題,他是各種資糧,不是錢的問題,皇帝還沒錢啊,各種資糧都要有呢。其實我跟你說啊,最大的壇城無非就是自性流露,所有的一切壇城,壇城叫什麼,叫佛國佛世界,十方佛世界離不開我們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什麼地方,自性當中,所以你證得根本智啊,就是具足一切壇城,所以我們這個修行當中有一句話叫自結壇城,那我們這個打七道場不是個壇城嘛,佛世界就是壇城,道場也就是壇城,而且我告訴你啊,這個壇城不需要設,現成的,我們這個地球就是個壇城嘛,現成的,而且是個無相的壇城,你要把他變成有相的壇城他是要具足各種因緣,這因緣差一點他都建不起來。 師兄:我以為像蓋廟一樣,蓋座大廟就行了。上師我就求這個法。 上師:這個要看。 師兄:上師,上師您說七個手印剛才說了六個,前面咱們四個,還有一印。 上師:第七個手印叫鉤召法。今天是在四樓講了藥師法,到三樓來講准提法。 師兄:鉤召這個,具體能講講嘛鉤召法? 上師:鉤召啊,鉤召就是鉤召嘛。 師兄:上師,那個攝光咒裡也有鉤召,那這個哪個它都用法一樣啊還是? 上師:大同小異。 師兄:那跟中陰那個鉤召也是一樣? 上師:那是中陰的鉤召。 師兄:我看那個您寫的那個也有手印和咒語。 上師:這個鉤召是隨緣的,隨自己的緣也隨大眾的緣,他是可用可不用的,他最後那一個是設道場時候要用的,鉤召,所謂會不會用就是看你這個鉤召運用的怎麼樣。 師兄:器材都要準備哇? 上師:所以器材都在這裡,十個指頭健全。差一個指頭就修不了這個法,比如說這個指甲蓋沒了,對不起了噢,好像這個指頭還是全的,但指甲蓋沒了,這指甲蓋這一塊啊,叫面白,面白,古書上叫面白,人要有十個面白,面白也代表智慧,十個面白就是十種智慧,缺乏一個面白就是少了一個智慧就不全了。你看看,你智慧通達本來俱足。 師兄:就是手指太短了。 上師:短不怕,短沒關係。所以這十個指頭也代表十種智慧。

67   168 宗门的核心是打基础(2017)

上師:嗯,是啊,好多師兄都是這次才來學打坐。其實我們這個宗門啊,個個法門講的就是打基礎,把基礎打好了就成就了,沒有什麼高深的秘密。密法,整個密法它所用的方法就是這樣。表現得外面看起來很神秘,那這個用功呢,往往外面人看起來也覺得很複雜,其實越是這樣成就越快。因為這是基礎打好了就是成就了,所以沒別的東西,就是打基礎。 所以我們這個宗門呢,印心宗嘛,說起來是漢密,漢密唯一只剩下印心宗。唐密的法門很多,但是漢密只剩下我們這一個宗門。唐密下手呢要從有相觀想開始,唐密跟藏密是類似,而我們這個宗門下手呢從無相密開始,跟禪宗是一樣的。以直指為指導,這個只有禪宗才用,不管是唐密還是藏密,還是東密,他們都不會這麼用。所以我們見面談打坐都是講基礎,說來說去,說得天花亂墜還是講基礎,沒別的東西,沒有什麼玄妙可說,那你這個基礎打得牢固了,我們運用諸佛菩薩所講的經律論,或者說是歷代祖師所講的機鋒妙語,都能夠用得上,這就是了手,很直接了當地用得上,所以也不用在理論方面去下太多的功夫。 可以略知道一些可以,所以我們說,有祖師大德的心密文集啊,我們讀這個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額外再去搞什麼學習班啊,搞這個計畫那個計畫啊沒有必要,理論的東西學得太多全都堵在腦筋裡面,你不管用功夫用到哪裡, 他都要拆開腦筋扒出一點來作比較,那這個就是所知障了,所以我們講實修,實修呢,理論少一些,打坐多一些,這就是實修,如果說搞理論的那一套那不叫實修,那叫學習。學習啊,每天在翻書,我們從一年級讀到大學了,這會兒還要接著翻書,沒太大意義,所以在文章上了生死,那不是根本上的解脫,解脫要在心地上啊,在心地上。

68   169 宗门灌顶的种类(2017)

上師:這個強度打的了嗎? 師兄:今天我打下來了,明天*****。 上師:沒事你要覺得太疲勞了就多休息一下。 師兄:今天第二座和第三座都沒有感覺困,第一座的時候就熱的還有點困,****。 上師:要是覺得累了也可以多休息一下,不要急,這個打七呢也是在給我們全身心的做一個總的協調。 師兄:來之前呢很猶豫,來之前就是看那個公眾號裡有的師兄在上海打七,很心動,感覺想去,但是又猶豫怕打不下來,那天就給上師打電話。。。。。 上師:歷練嘛,什麼環境都要受一受,什麼境界都要過一過,歷練,來了才知道怎麼回事嘛。 師兄:上師像您說的那個灌頂,那個什麼****。 上師:先修嘛,你來幾天。 師兄:我昨天來的。 上師:我說你打算來幾天? 師兄:我打三個七結束了我再走。 上師:哦,三個七,三個七快結束了再灌嘛,我們一般不輕易灌頂,就是灌頂都是為了修法,在我們這裡沒有結緣灌頂,都是修法灌頂,那修法都要講基本打好沒有,沒打好基礎不灌頂,我們不是走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什麼人來了都灌頂,大眾灌啊,那叫群眾路線,在我們這裡求灌頂很不容易,灌了頂之後呢也不會輕易的就不修了,這個灌頂太難了。 師兄:你說的這個灌頂是灌那個不是心中心那個吧? 上師:我們這邊的灌頂很多。 師兄:那像我現在應該需要哪個灌頂? 上師:比如說修准提法有准提法的灌頂,修藥師法有藥師法的灌頂,修尊勝咒有尊勝咒的灌頂,大白傘蓋咒有大白傘蓋的灌頂,心中心法有心中心法的灌頂,大光明咒也有灌頂,就每一個法門都有灌頂,除了這些灌頂之外還有印心宗的曼陀羅,成就大灌頂,也叫總持灌頂,就是受了這個灌頂,印心宗裡面的所有法門都可以修,而且這個灌頂呢在印心宗的傳承裡面又叫作金剛上師成就法的灌頂,我們母音上師給灌過,但是不多,大概就是七八個吧,受過這個灌頂。

69   170 座上的金刚乘—一动不动和心念耳闻(2017)

師兄:上師,有時候您開示講到那個金剛乘是? 上師:金剛乘就是金剛乘嘛。什麼都不是。你想解釋清楚一點嗎? 師兄:對啊。 上師:好,你聽著,金剛乘,並非金剛乘,是名金剛乘。這回聽清楚了吧? 師兄:這個是很究竟。但是我想表達的意思是說這個如果我們修這個法,說是金剛乘。 上師:噢!這個我們昨天已經講過了,只是昨天講的時候你沒聽,以前也講過了,金剛乘是什麼意思呢?打坐的時候一動不動,持咒的時候心念耳聞,這就是金剛乘。以後誰要說他是金剛乘你就拿這個去衡量。哦,你打坐是不是一動不動呀?如果動來動去就不是金剛乘了。是吧?懂嗎?金剛乘嘛,一動不動的嘛,動來動去就不是金剛乘了。那叫什麼乘?動來動去,那叫水蛇乘。 師兄:什麼乘啊? 上師:水蛇,水蛇不是動來動去嗎?哈哈哈。嗯,還有鱷魚乘,所以金剛乘就是一動不動,然後心念耳聞。座上心念耳聞,一動不動,這就是金剛乘。你看你這一句話問出個標準來了。知道嗎,所以說你們誰要說修的法是金剛乘的,那就看你的功夫是不是金剛乘的功夫,是不是心念耳聞一動不動,否則就不能夠叫金剛乘。能接受不? 師兄:那這樣子的話…… 上師:這百度又多了一個解釋名詞。這樣子,好請講。 師兄:不是因為我是在群裡面看到你那個開示的嘛。 上師:對,我們整天講金剛乘嘛,啥叫金剛乘哪?

70   171 如何是行解并用(2018)

問:那年您做的那個開示做了一半,後來出現了一下狀況,就沒再繼續開示下去。這三年我們自己在實修體證,再加上結合這些法理,然後就想把有些問題問得更具體一點。因為那一年您是在開示四禪八定的有關內容,前提說了印心宗的修法是超越四禪八定,所以一般不談這個,但是,它畢竟會有過路的風景,也不妨說一說。我們看現在四禪八定的相關的一些內容,也就是從粗住到細住,然後再到欲界定,到未到地定,才進入四禪八定。那像我們現在,如果說是修行修到能所雙忘,這個階段屬於和四禪八定相應的是…… 答:我們所講的超越四禪八定,其實也是包括四禪八定在內。就說四禪八定它所呈現的這種定相,不是說是某個時期出現,它是你做人的一輩子,你修行的整個過程,它都在伴隨你。它不是說:噢,它到某個階段就到了初禪,再下個階段二禪,再下個階段三禪,再下個階段四禪,不是這樣的。它是你這一輩子或者說每一天都可能會有四禪天出現,也可能會有四無邊出現,也有可能又有這個初禪出現,它是變化的。 問:對,那一年您開示的時候也說到過,說這一座當中可能既有四禪,但並不是說到了四禪就沒有初禪了。 答:是的。 問:它還會有交叉性的這種狀況出現。 答:它會變化。 問:那到了初禪是出離了三界了嗎? 答:沒有。即便是非想非非想時,那也沒出離三界。你要以這個天道的四禪八定來算的話,它是沒有超越性的,它就是在六道裡面,你這個定得再深再大,它也沒有出離六道。那我們所講佛法的四禪八定,它是相對於這個世間的四禪八定來講,但它根本上是不一樣的。我們要講見性,要講解脫,要講了脫生死,所以在這上面所體現出來的四禪八定,內容就更加豐富了,更微妙了。 問:我看這些禪宗大德有的作的一些開示裡面,講身心世界化空了,但他們描述的不是這幾個字,他說你這個身體沒有了,外面的環境沒有了,這個拜凳也沒有了,這一切都沒有了,這個只是進入了未來禪,所以還沒有進入初禪。但是按照元音祖師的開示講,那你的身心世界一起消殞,只剩下了了分明的靈知,那它就是親證本來面目。所以中間它有很大的距離,跟禪宗祖師所開示的不一樣。因為一般元音祖師開示到這,那就相當於說你已經證悟了,但是按照禪宗祖師說的這只是未來禪,連初禪都沒到呢。 答:那有點聖境高推的意思。 問:我看黃念老講的。 答:那可以問一下嘛,我們釋迦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心,那是幾禪啊?他連境界都沒講,那你說他那是證到幾禪啊? 問:頓超。 答:所以見到根本,根本是包括四禪八定在內,一切都包含了。所以說“但得本,不愁末”,“末”就是啟用嘛,我們所講的四禪八定正是根本的啟用,離開根本哪來的四禪八定啊?親證根本屬於哪一個定?哪一個定也不是它,哪一個定也沒離開它。 問:不在名相當中找對應了。 答:對。它是絕對的,不是相對的,你說這個定、那個定,還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那我們也可以講一個絕對的定,什麼叫絕對的定?心不亂就是定。你哪個定離開心不亂啦?這是最根本的,心不亂就是定。你不管給它冠什麼名字,初禪定、二禪定、三禪定、四禪定,乃至四無邊定,哪個都沒有離開心不亂。所以你非得要冠個什麼名相來包裝它,那是你的風格。你想說什麼?想表達什麼?想掩飾什麼?也經常有人跟我交流這個修到幾禪定的問題。我說:“那有意義嗎?你的意義何在呀?即便說你是四禪定或者是四無邊定,又能夠證明什麼呢?” 問:有一次遇到一個我們淨土宗的師兄,因為關係比較好,經常在一塊交流。我們就談到元音祖師開示講到翻到微細流住、能所雙忘,就是進入了金剛喻定,哎呀,那個師兄氣壞了。說你知道金剛喻定這是什麼概念嗎?那是十地菩薩才能證得的。我說你們淨土宗不是講一念清淨一念佛嘛,你這一念清淨,你連佛都敢承當,十地菩薩你不敢承當? 答:淨土宗倒沒有講十地菩薩,淨土宗不講這些,淨土宗就是得清淨念,即得往生,不講幾地。所以講幾地幾地這個是教理,教理會講這個,宗下還不講,宗下若講的話是拿來用一下,它並不注重這些。宗下講的是見性就是成佛,它不跟你講這些道理。那即便我們幾地幾地這個說法,那個藏教,跟圓教、通教講的又不一樣。藏通別圓頓,這個講的是教理。它講的還不一樣,有的講十六地,那講十六地的話,十一地以前都是迷的,包括我們所講的十地,十地還是迷的,你講金剛喻定是十地菩薩的境地,那這十地還是迷惑的,十一地才能夠出現光明。那它證的果位是十六地,所以說法不同。還講四禪八定嗎? 問:我們是拿這個實修來去印證這個名相,不是拿了名相來印證這個實修。 答:嗯。 問:它只是有的時候,弘法的時候遇到的根器…… 答:你可以說啊,你可以照經上,因為這些經上都有講,你就照著經上讀就行了嘛。 問A:確定有很多人關心這個問題,今天還跟一個師父在路上,他還聊這個問題,聊到這個四禪八定,聊到八觸什麼的。 答:八觸十功德。 問A:對,八觸十功德。他也講了一些他聽到的一些開示什麼的,所以很可笑,但是我肯定不和他探討這個問題。但是這個確實要有一定的瞭解,就說他們作為上師來說,他們去解答人家問題的時候,確實要有一定的瞭解。 答:瞭解你就依經而論嘛。 問A:對,確實也講得很清楚。 答:依經而論就可以了,有些你實在用你的思維邏輯未必能夠把它說圓的,你就照著佛經讀就行了。 問A:那是,那倒是。 答:反正佛經說得沒錯,你照著讀就行了。 問A:四禪八定的講解,經書上、祖師的論傳裡面很多的。 答:是。無論你說得多圓,總有人不服氣的。那怎麼辦呢?照佛經上讀嘛。 問:三玄三要呢? 問B:三玄三要主要是講悟後起修保任的過程。所以說如果談這個境界的話,它屬於前面的體證的問題,它不是在同一個問題上,前面是屬於見性的問題。 答:三玄三要要對機,它不是坐空說白話,它要對機,那坐空說白話的結果就是,你說了人家聽不懂。人家聽不懂,那你不就在說白話嘛,所以叫坐空說白話。它要對機說的,所以叫三玄三要。既然是玄要之悟,就不是什麼人都能聽的,什麼人都能聽那有什麼玄妙啊? 問C:上師,如果按照我們宗門來講的話,這個四禪八定應該怎麼講呢? 答:我們宗門是屬於哪個教? 問C:佛教。 答:那你就按照佛教來講唄,剛才不說過了嘛。你又退回來了,你按照佛教來講就可以了嘛。那你說要去描述它那個定,比如說離喜妙樂地是怎麼一回事啊?那你要不要按照佛教來講? 問C:要啊。 答:還是要按照佛教講嘛,你不可能你這個宗門又編成另外一套東西來講,對不對啊?那不還得按照佛教來講? 問:它就是印證在我們整個翻種子或者座上體現的這種定境。 答:我跟你說,你想體會到禪定,這個不是什麼難事,你不持咒他就可以體會禪定啦。因為一持咒就要翻種子,翻種子肯定不是我們所講的這個四禪八定所體現出來的東西。 問:所以它就超越。 答:我們用翻種子來超越它,我們這個翻種子跟誰講的相應呢?跟釋迦佛初轉法輪的時候講的法相應,初轉法輪的時候沒有那麼多理論性的東西。它就是最後證得佛所講的:“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這個“如來智慧德相”就是一個巨大的種子,你可以通過打長座把它翻出來,翻出個最大的種子來——諸佛自性,就是個種子,用翻種子來解釋它。翻種子這個詞我們都知道,除了我們這宗門在講翻種子之外,還有誰在講? 師兄D:禪宗。 答:禪宗在講翻種子,禪宗既然講翻種子,那麼它跟我們的宗門講的東西是一樣的,就是翻種子。 答:你們回去不單要讀《楞嚴經》,還要讀《楞伽經》。為什麼要讀《楞伽經》呢?《楞伽經》也叫《如來藏經》,就是八識田裡所講的東西,所含攝的東西,《楞伽經》裡面都提到了,所以讀《楞伽經》你就知道翻種子是怎麼一回事了。但是,這個《楞伽經》必須要結合密修,就像我們這樣的打坐,你才能看得懂它在說什麼。因為它講得很微細,跟我們所翻出來的微細流住是相應的。為什麼說過去的祖師我們叫“如來禪”。“如來禪”什麼意思?就是印證你這個人開悟沒開悟,就拿《楞伽經》出來跟你講,來對照,因為《楞伽經》講的就是翻種子。所以我們剛才所講的,我們這個宗門你要講這個修法的過程跟誰相應啊?跟釋迦佛初轉法輪那個時候講的是一樣的。 也講打長座。像有好多老師、師兄說:“你們那個長座是死坐,執著打坐。”這個我沒聽懂,為啥沒聽懂呢?因為我們充其量打的最長的坐也就是每座六個小時,一天坐三座,十八個小時,這充其量是最長的啦。跟我佛比,那還差得很遠,我佛是一座四十九天,那請問到底他有沒有打死坐啊?一座四十九天,從佛教傳入中國到現在,有幾個人做到了? 問A:現在說別人打死坐的,百分之九十九是給自己打不了長坐找藉口。 答:這是肯定的嘛。 問A:這是毫無疑問的。 答:這是毫無疑問,但不能這麼說他嘛。(眾笑)我們不敢跟他們比,他們根器好嘛。但是我們是學佛,我們學釋迦佛不行嗎?學他打長座嘛,我別的不會呀,他講經說法那麼圓融、那麼俐落,這點我們學不到,那我們可以學他打坐。而且他老人家是在菩提樹下打坐,這日曬雨淋的,風吹雨打的,各種蚊蟲叮咬,各種魔女干擾。我們是在這個房子裡面舒舒服服地打坐,避開了很多自然環境的擾亂,我們在這麼安逸的環境當中,尚不能坐到二十四小時,怎麼有臉跟他老人家比啊?怎麼去跟他學啊?那沒法學。 問:現在因為有人說:“哎呀,某老師是以般若為入手。”以這個般若為入手就是說在思維上先去聞思,從這個角度來下手,說我們蔡老師這是以長座實修為入手。那是以般若薰染為入手,這是以長座實修為入手,他們是從這個角度來看待。 答:是啊。 問E:甚至有的說二者要是結合起來就好了。 問:有這個說法。 答:現在已經有一幫人是在結合這個了。 問A:無所謂啊。 答:對。 問:結合不是壞事。 問A:他沒什麼結合不結合,他覺得要怎麼樣就怎麼樣。 問:它本就是一體的。只是以實修來啟用這一切般若智。 問E:他說這邊教理講得少,要是再補上就好了,有的還有這種說法。 問A:反正所有智慧的打開都一定是以定力為基礎的。就包括釋迦摩尼佛,我們剛才講學佛的話,釋迦摩尼佛修外道也罷,六年苦修也罷,四十九天禪坐也罷,他都是以定力為基礎,然後在某個契機下,開悟的。這是佛經上講的,我們按佛經上來嘛。但有些人覺得,人家根器好,聽到就能開悟的,我見到好多所謂聽到了開悟的,有智慧的。 答:古佛再來嘛,也不能否認啊。 問A:不是古佛再來,十個有九個出問題了。 答:出問題是示現嘛,你不要著相啊。(眾笑) 問A:事實是,因為我見的比較多,見的師兄弟比較多。有很多人原來說,這個在見地上,理論上很通透的,而且發心也很好的一些人,我後來看好慘,這個慘並不代表他的生活慘,而且後面他的行為,他的思想,已經完全偏離了所謂的學佛這個路了。為什麼?力量不足,哪怕有一點點所謂的理悟啊,有一點點智慧,到最後都是死無葬身之地。我們不是在正法時期想那個一了百了的,老人說得很清楚,一了百了的有,反正老人沒見到過,那肯定我也沒有見到過,對不對?還是老老實實地這樣修,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 答:我們見到一跑百跑。(眾笑) 問A:確實是這樣的。 問:是,以前祖師們,特別禪宗整個的傳承的過程當中,很多都是以這個的文字相的理解當做修證的。所以禪宗祖師以前有句話:“莫言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他落在思維上的那個無心,跟你親證的這個…… 問A:哦,那個只能算作理解,連理悟都不算,兩回事。 上師:這個話還是這麼說。你說的理悟也好,理解也好,還不是這句話的真實意義。所講的真實意義就是說,如果還有個無為在還不徹底,就這個意思。不是理悟不理悟,他就是實證到無為,你認為你還是無為的,所以說“猶隔一重關”就是這個意思。 問C:他那個無為還是一層掛礙。 答:就是說無為也不可得。 問:所以落到咱們的實修上,就是座上任種子翻騰而一切不管,座下廣宏大願,臨各種事境而一切不住,這個就是最究竟的定。 答:嗯。 問:也是連這個心也了不可得。 答:方便定,方便定。(眾笑) 問E:上師,那個教理少,那個教理是不是都含在我們實證上面了,所以說實證是最好的教理。 答:對,教理的東西從哪裡來?從實修實證來。 問E:就在體會裡面是吧? 答:它可以結合在一起用,就是說這個“行”跟“解”,它是同時並行的,沒有一前一後之說。 問A:解行並進。 問E:能不能再詳細說一下,比方說座上有體會了有受用了,它這個感受怎麼體會到教理上面?反應到就有了,它只是一個體會啊。 答:你要依的是哪個教理啊?因為教理有多種,那就依般若嘛。依般若的話,那就是依《金剛經》為主,禪宗嘛,《金剛經》嘛。因為教理講的方面是多的,你要是依般若來講的話,那就更容易切入,因為般若所講的就是不住相。 問E:嗯。但是他體會一下,到不了那麼深,靠那個教理還要去引導他那個實證。 答:般若不講理啊。 問E:不講理。 答:講理又非般若,所以叫般若。直心便是道場,你直心所體現出來的東西是最真切的,這裡面還有對錯嗎? 問E:但修證有層次。 答:你講的層次那是過程,這個層次它是個過程,不足掛齒。即便我們說直心便是道場,它也要講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從你開始講直心便是道場,到你用的時候能不能體現出來。那好多人他嘴巴上直心是道場,用不起來。這就是說他那個所謂的直心道場,他是理解出來的,不是修出來的,不是親證的,所以他用不起來。那用不起來有什麼結果呢?他自己是獨覺,沒有後人,後面的人接不上來。他自己了啦就了啦,傳不下去了。因為他不是實修實證出來的,所以大家跟著他都是思維上的功用,叫“思維般若”,不是直心道場,認為自己是般若,叫“思維般若”。所以他沒有傳承,傳不下去了。 問E:那還在第六識上面。 答:你看,你這一說的話,落到意識上了就不叫般若了,叫弱智了。 問E:但不是有個說法用教理來指導我們來修行嘛,但是如果靠體會的話,怎麼指導? 答:教理作為指導,必須是依般若為宗旨,般若為宗,是宗旨。不能依方便為宗旨,般若就是究竟,依究竟為宗旨。 問E:那他開始一個正確的知見怎麼樹立起來?他開始沒有修證之前,沒有體會之前。 答:你的呼吸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問E:哦。 答:你這了了覺知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問E:沒有對錯。 答:你不是還要有層次嘛,你的呼吸需不需要有層次啊?說我先吸一口,然後再呼一口,用不用啊?用不用這個層次啊? 問E:哦,那不用,直接可以感受它。 答:所以直接是最妙的,你非得要給他設那麼多門檻,那就不妙了。 問E:因為有的說:我們這個正確知見都沒有樹立起來,你們宗門就開始打坐。很多的師兄正確知見都沒立起來,怎麼修啊?有這個說法,所以說…… 答:所以那就請問了,我們佛是先學的佛嗎?還是打坐開悟之後才講的法呀?我們學佛嘛,學釋迦摩尼佛嘛。那首先要學佛打坐,而你要先建立一個正確的知見,什麼知見叫正確的啊?你親證的那才叫正確的,那你都親證了,還用去重新開始做什麼?你都已經到達目的地了,還要回過頭來去學嗎?所以說那些是不願意打坐的人他們這麼講,先學教理,教理通了,再去打坐。學教理一輩子學不完啊。 問C:而且這樣打坐打不下去的,這樣的人基本打不了坐。 答:你一輩子再怎麼學的話,三藏十二部你能夠圓融貫通嗎?貫通不了,那就是教理不通,還得學,那這輩子不夠用啊。 問E:他們找了一個理由,他說先要知道為什麼要打坐。 答:你吃飯時有沒有先要知道為什麼要去吃飯,然後再去吃飯呢?有沒有?有沒有這個必要啊? 問E:哦,沒有。 答:這個喝水的時候先要知道為什麼要去喝水,然後再去喝水呀?他說先要知道為什麼要去喝水,再去喝水,那還要在研究一下,那到底要喝幾口水,才達到這個目的呀。 問C:渴死了,結果一口水沒喝到。(眾笑) 問F:等研究明白了,渴死了。 答:還沒研究明白就去喝水,那這不是犯錯誤啦? 問A:反正我打坐前就看了一部經,《心經》,二百六十個字。 答:二百六十個字。 師兄:我覺得這個已經把我們這個所謂見地上的東西說得很清楚了。包括一直到現在,打坐的所有,都只是在驗證《心經》的講法。如此而已,我覺挺好,一部講完了。 答:是啊。 問A:後期也看,看二祖講那些《金剛經》,事實上也就是用來驗證我們修行的過程,倒不是說要從那裡學習什麼。 答:對,這就叫互相印證。 問:印證和啟用。 答:互相印證。 問A:我們講體驗的話,真正的所謂的脫開了之後,你再去看二祖講的經書,時不時就會契入實修,這就是印證的一個過程,這是經書最偉大的地方。如果你屁用都沒有,坐也沒打過,一點力量都沒有,一點空力都沒有,還別說開悟,一點空力都沒有你去看經書,除了增加一點所知障以外,不覺得有什麼太大的用處。當然,很多沒有修行根基的人,讓他去念念經文,挺好,他沒辦法,聞思修他沒有這個根基,你種個種子也行,這個不能說人家是錯的。但是,他千萬不能說你是錯的,因為你現在打坐就是最根本的,就是為了開智慧的,他憑什麼說你是錯的呢? 答:好比我們三祖元音上師他有個開示,我們是不知道重複講了多少回了。三祖說,我們師兄門去聽愚公大愚祖師講法,大愚祖師跟大家講法的時候,他會問:“你們打坐是怎麼打的啊?一座坐多長時間啊?”師兄們說:“我們一天一座兩個小時。”大愚祖師這個頭,搖頭:“哎呀,不行,不行,不行。要兩、三座連在一塊打。”“好。”既然祖師這麼開口了,我們回去就兩座連在一起打。隔了一段時間又去聽師公作開示,師公正在講法,講到一半,突然停下來,中途突然停了下來問:“你們是怎麼打坐的?”他說:“我們現在是兩座連在一起打,四小時一座。”“哎,不行,要三座連在一起打,要不然你們根本聽不懂我在講什麼。”聽不懂,斷了。 就我們剛才前面所講的,坐空說白話,沒意義,有什麼意義啊?坐空說白話,形成一個青黃不接,斷層。所以說這個祖師般若很厲害,但他下面沒有人能夠跟得上來,沒意義,傳不下去。獨覺嘛,孔子、老子一樣嘛,獨覺。那我們所講的獨覺還有一個詞叫什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就是這樣嘛。 問A: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答:前面無古人,他自己獨大;後無來者,沒人能夠續上來,沒有香火。沒有香火,那這證明什麼?跟我們的國學講的一樣,這個人不孝,沒有好好行孝道。法脈上的孝道,這個法傳到他這裡了,無後了,沒有行好孝道。所以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問G:哦,是這個意思。 答:那法脈傳承上也要這樣講。我們要報恩祖師,那就要傳承下去,你把這個法好好給它傳下去,不要讓它中斷,那這個就是報恩。傳到我們這裡斷了,那就是不孝,起碼講,我就是不孝,無後為大嘛。我們的宗旨是:以印心為宗,般若為用,總持為修,淨土為歸。所以般若是一種應用,但不能離開其它的,離開其它的就啥都不是了。如果以這個般若的思想代替全部的話,那我們這個心密就變成了“一不坐,二不修”的法門了。第一不打坐了,第二也不修了,就成了這麼一個法門了,一不坐,二不修。 問E:那上師,那我們這個宗門的定慧等持是怎麼體現的? 答:嗯?定慧等持是哪個宗門呀? 問A:誰提的? 問E:定慧等持佛教都有啊。 答:那就是佛教,別說是宗門的嘛,佛教的。 問E:在我們這個宗門中怎麼體現的? 答:那在佛教是怎麼體現的? 問E:佛教當中啊,還沒說,這個經書上沒看到過。 答:定慧等持就我們前面所講的,行解並用就是定慧等持。 問E:“解”也不是思維解,只是一個體會。 答:還有一個,定慧等持還有一個名相叫作“悲智雙運”。 問E:悲智雙運。 答:嗯,還有一個名相叫作“金胎不二”,還有一個名相叫“金胎合曼”。 問E:哪個“金胎”? 答:還有一個名相叫作“丈二和尚摸不著頭”。(眾笑) 問C:我覺得上師這樣跟師父講最如法。 問:最相應。 問E:因為我聽到有個說法,我們這個定慧等持啊,宗門的體現,座上能聽到咒…… 答:我們先講什麼叫“定”,好吧? 問E:可以。 答:如何是定? 問E:心不亂就是定。 答:心不亂就是定,那如何是“慧”? 問E:知道就是“慧”。 答:讓心不亂就是“慧”。你能夠讓你的心不亂,這就是“慧”。那這不是一樣了嗎?心不亂就是“定”,你能夠讓心不亂,這就是“慧”,一回事。 問C:或者說,能夠讓心不亂體現出來就是“慧”。 問A:看來師父研究教理研究得比較多,這真沒法研究,因為研究起來…… 答:他不是研究教理,他研究名相。 問A:名相。 答:名相。 問A:上師才講了幾個,你要講這個定慧等持,可以從今天講到明天,講不完,沒有意義。這玩意還是只能夠親自地證入。 問E:因為有個說法是:知道咒在是“慧”,心不亂就是“定”。我不知道可不可以這樣講。 答:你這說出來了,你是想讓大家誇你呢?還是批你呢? 問E:只是問一下,我也不存在誇不誇,批不批。 答:你說:“我是這麼認為的,你們否認我,我還是這麼認為的。你們肯定我,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問E:我沒這樣說呀。 問A:就是一方便說。 答:不是你這樣說,是我這樣說。 問C:這下說到上師那兒去了。(眾笑) 問E:我有這個疑問,我覺得有疑惑。 問C:這下找到根了吧。 答:好,回過頭來,什麼叫定慧等持? 問E:什麼叫定慧等持啊?心不亂就是“定”,定延續下去就是“慧”。 答:那就不叫“等持”了。那就有前後了,不是“等持”了,“等持”是一體的。又忘了,又回歸大自然了。 問E:讓心不亂就是“慧”。 答:讓心不亂的方法就是“慧”。阿波師兄。 問H:嗯? 答:你站在門口。 問H:幹嘛? 答:就是定慧等持。(眾笑) 問I:我還沒有打長座,我還聽不懂,我現在只想睡覺。 問A:挺好,這就是定慧等持。 答:這又是一種定慧等持。 問J:一心不亂,一心不亂要去睡覺。 問I:我走了,上師。 答:啥叫定慧等持?這叫作“饑來食,睏來睡”,這是定慧等持。

71   172 归于净土并不是归于净土宗(2018)

問:像淨土宗和禪宗,那個修行也跟打坐功用是一樣的? 答:不一樣,為什麼說不一樣呢?禪宗是講即生解脫,即生成就,淨土講的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目的根本就不一樣。你就不能夠說它的方法是一樣,也不能夠說它的目是一樣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到極樂世界去成佛,它不是在這個世間即生成就,這是淨土宗的觀念。但是你要說淨土,那是另外一回事啊,淨土跟淨土宗是兩碼事。淨土是哪個法門最終還是要歸於淨土,但是我們說這個歸於淨土,並不是歸於淨土宗,別搞錯了,這根本就是兩個概念。我們所講的淨土是:十方法界皆是淨土,十方諸佛世界皆是淨土,而不是淨土宗所講的只有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淨土,其它是不是淨土它是否認的。 問:它這個法門最終不也是要根塵脫落嗎? 答:淨土宗講根塵脫落嗎?有嗎? 問:它不講這些啊。 問A:只說往生西方,西方淨土。 問B:花開見佛。 問:花開見佛它不也是根塵脫落那個…… 答:那不一樣哦,它是到極樂世界去見佛,它還不是在這裡見佛。它見佛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它講的是往生。如果根塵脫落還有個地方可去,就不是根塵脫落。還有個地方可去嘛,有去就有來嘛,有來有去那是分別心,怎麼叫脫落啊?還有分別心那能脫落嗎?所以你這個不能夠妄認,不能夠猜人家淨土宗是這麼講的,淨土宗根本就沒有講要根塵脫落。 問:那禪宗它肯定講這個根塵脫落。 答:禪宗是禪宗,你不能夠混為一談。所以這個教理你要研究的話你就得認認真真去參學,不能夠在這裡猜想。知道吧?那你得好好去參學一番,最好去讀個佛學院。 問:我的意思就是禪宗它跟打坐,就是…… 答:禪宗就是講打坐,打坐就是禪宗的用詞。 問A:它是講參禪。 答:打坐、參禪啊。 問:參禪、參話頭也是一種形式? 答:形式是形式,它畢竟是有一套的。這個也要講師承的,沒有師承你也說不開。 問C:上師像我在夢中遇到這種危險的事,我老是念佛,我想說是不是我前輩子是念佛的? 答:嗯,你是念佛的,我們也是念佛的。 問C:我是說遇到危險的事情我是念阿彌陀佛,那些東西馬上就消失了。 答:是啊,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自性光明,不念佛念誰啊? 問C:我以為說我念阿彌陀佛了,就是我前輩子…… 答:是啊,你念藥師佛、念釋迦佛也一樣的,哪個順口就念哪個嘛。 問C:以為我是不是修這個法的。 答:你看你跟師兄一樣又停留:“我到底是不是淨土啊?還是什麼?”不要有這種分別,我們都是佛弟子,佛弟子是不分宗門的。你別以為說這個印心宗跟淨土宗是有別的。沒有別,包容在一起的,印心宗裡面也有淨土法門,也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不講,那看跟什麼人講什麼法。不要以為:“哎呀,印心宗跟禪宗不一樣。”誰說的?印心宗裡面就有禪宗,就包括禪宗在內啊。印心為宗,般若為用,般若就是禪宗,總持為修,淨土為歸,就包括了禪淨密。 問C:是不是藏族那邊講的那個,香巴拉,就咱們的極樂世界,往生香巴啦。 答:嗯?香巴拉就香巴拉嘛。 問B:都是淨土。 答:嗯,又香又辣嘛。(眾笑) 問D:又是無明。 答:香巴拉是佛國淨土的意思。 問E:上師,印心宗我們那個最高的成就去哪裡? 答:最高的成就啊,超佛祖師,超越諸佛菩薩,就是最高成就。 問E:現身成佛。 答:你要超越啊,我們佛弟子都要超越諸佛菩薩。如果超越不了那就是家門代代衰,必須要超越,超越才是家門代代興。 問B:阿彌陀佛。 問C:超越諸佛菩薩。 答:如果我們超越不了,那就是家門代代衰,就證明我們這佛法在衰敗。一定要超越,要有大的心量去超越,不斷地去超越。 問F:佛的境界不是最高的境界了嗎? 答:佛沒有境界,最高的境界就是你的境界,不是佛的境界。佛沒有境界,所以佛的境界是可以超越的,因為沒有境界。 問E:我對這個問題有一點迷茫。 答:佛是什麼呢?一切放下放下放下放下放下……了無所得,這就成佛啦。你看你還抱著這麼多最高境界,一個都不肯放下,那你是超越的嗎? 問B:超越佛的境界沒敢想。 答:超越自己。 問B:超越自己我還敢想。 問E:我們還在選擇去哪裡,最終去哪裡。 答:去哪裡。 問E:西方極樂世界。 答:去就是哪裡。

72   173 印心宗继承了“五门八脉”(2018)

答:來培養出來的定,但是這種定不實在,就類似我們也有的這個經歷,奢摩他定,就是我們所講的昏沉定、未到定這一塊。 問:哦,昏沉定屬於。 答:奢摩他定。然後這個座下叫三昧耶定,三昧耶定就是意識不亂,意境不亂,就把座上培養出來的定力拿到座下來用,三昧耶定。而且經常在座下還要培養:他先提一個念,我要入定,就定在那裡一切不住了,這個是三昧耶定。由奢摩他定、三昧耶定培養出禪那,禪那就是時時刻刻都在定中。 問:座上座下? 答:座上座下都在定中,就是心不亂的定。那我們印心宗通過打坐,通過心念耳聞,通過一動不動,培養出來的定就跟禪那是一樣的,就座上座下都是心不亂,所以我們講心不亂就是定。 問:這就叫禪那。 答:就是禪那。 問A:座下的那屬於三昧耶定。 答:時時刻刻遇到事情來了心不亂,心不亂就是定,所以並不是非要有一個定境才叫定,我們所講的那個定境是奢摩他定培養出來的,那種定境。因為他們在座上是不持咒的,或者結一個方便定印、法界定印,或者一個合掌,但是他是不持咒的,那樣就培養了奢摩他定。我們是持咒的,所以持咒的在座上只能夠心念耳聞,只可以一動不動,在座上還體會不到什麼叫奢摩他定,就偶爾會出現昏沉、未到定,會出現這種境相,這就屬於奢摩他定的範圍,但是不是整一座都貫穿。所以修過我們這個法門的師兄,如果後來在沒有指導的情況下修了別的法門,它他會感覺:“哎呦,入定很快,很輕鬆。”他那個就是奢摩他定。 問B:那上師就是說你要是這幾天定境挺好,你一上座,發願文你一祈請,有時還沒祈請完,這邊一下子能念的所念的咒那就沒有了,它就沒有了,身心世界化空,這一下子它就入深定了,像這樣的? 答:你這個是金剛喻定。 問B:就是沒有咒了,你要是說有咒…… 答:嗯,咒已化掉了,叫金剛喻定。我們那金剛定也叫楞嚴定,也叫楞嚴大定。 問B:就是這一段時間基本上就是有時一天打一座,一天打兩座,胃裡只要舒服,每座基本上就持著持著這個咒,它就沒有咒了。 答:能所雙忘了嘛,能所雙忘是一心不亂了。 問B:就是化空了。 答:也是一念不生了。 問B:對,一念不生,就今天您說的,了了常知。 答:這個也叫生死大定,解脫之定。 問B:嗯,了了常知。 問C:上師為什麼上次您說真正的脫落是在座下呢? 答:對,這個脫落是座下的,一切放下。 問C:座上不會脫落嗎? 答:座上你還有持咒在啊,它是跟座上有關係,座上下座的時候一刹那間一切放下,就會出現根塵脫落。 問C:脫落時是什麼境界都沒有的? 答:有個沒有境界的境界,這個要你切身體會才可以告訴你,因為每個人表述出來的情景是不一樣的。 你看我們說這個三密加持,為什麼要講三密加持啊?身口意三密加持,一切密法離不開身口意三密加持,這是因為釋迦牟尼佛所傳承下來的佛法,以這個總持來修證,是從頭到尾要貫穿身口意三密。好比我們說:這六字大明咒,心中心法,大准提,藥師法都屬於第四真如門,也叫作金剛乘第四真如門所體現出來的法。為什麼叫真如門呢?為什麼又叫金剛乘真如門呢?其實我們所講的金剛乘真如門,它既是文殊法,亦是毗盧法,同時又是釋迦法。 這個講起來你們可能對這個概念不太清楚,我解釋得清晰一些。就是我們整一部密法是包含五門,五門是哪五門?無生門,因為自性本無生,自性無生滅,所以叫做無生門,不生不滅就是無生門;自性又是不動門,如如不動,所以又叫不動門;同時是解脫門;第四叫真如門;第五叫淨土門。這個叫五門,五門是一體的。 所以整個佛教叫五門八脈。八脈就是密乘傳承的八個法脈,首先我們講釋迦法脈,釋迦牟尼佛的一些修持法要叫釋迦法脈。有尊勝法脈就是毗盧法脈,就是大日如來的一些法系。有文殊法脈,普賢法脈,觀音法脈,彌勒法脈,也叫慈氏法脈,彌陀法脈,就淨土法門,還有一個密跡金剛法脈,就是修護法門。一共是八個法脈,所以我們叫五門八脈。這五門八脈現在是誰在繼承呢?唯有我們印心宗在繼承。 問B:哎呀,這裡頭學問太大了。 答:我們印心宗繼承著佛法的五門八脈,而在其它宗門裡面已經消失了,甚至講都沒有人講這五門八脈,只有我們在講。 問B:好感動啊。 答:那我們前面說了我們的傳承來自於釋迦牟尼佛,然後釋迦佛有兩位助手,一位叫普賢菩薩,一位叫文殊菩薩,這三位也叫華嚴三勝。《華嚴經》,華嚴法,華嚴密,華嚴密乘就是以華嚴三乘來作體現的,華嚴三乘也代表著身口意三密。釋迦佛代表的是心密,體現在意密上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六根就是心,所以叫心密;我們普賢菩薩表法叫真如,真如叫什麼?不生不滅,不動不靜,不增不減,這叫真如,所以普賢菩薩的表法叫一動不動,所以我們打坐要求一動不動,就跟普賢菩薩相應。這個代表的是身密,所以只有身體一動不動,才能夠稱得上叫真如,動了就不叫真如了,所以是一動不動;那文殊菩薩是體現出語密,就我們所講的口念耳聞,最後過渡到心念耳聞,這就是語密。所以身口意三密加持我們,我們修起法來是得到七分佛力、三分自力的加持。你看我們宗門標誌那個五環裡面就有這個。 問B:你看那個禪宗全靠自力,是吧? 答:不能這麼講,我一會跟你講禪宗。其實佛教整個佛法的傳播、傳承,不管是哪一個宗門都離不開五門八脈。你看,這裡面這個三角就代表著身口意三密。不要誰都不知道啊,我們這個宗門標誌那個三角三個圓點連成一起是什麼意思?這就是身口意三密。 問D:不然有的人還以為是五環。 問:五環裡面還有個三角。 問B:所以要聽上師多講,多開示。 答:這五環也代表五門,五門就是我們佛教的五色旗上面的顏色,就是這五個環,五門。 問E:這您剛才講的五門。 答:五門就是無生門、不動門、解脫門、真如門、淨土門,這叫五門,五門是一體的,任何一個宗門都不能夠離開這五門,離開了就不是佛法。

73   174 法门的开启需要时节因缘(2018)

問:上師,我們那邊有老師兄問這個問題,他說座下是念阿彌陀佛還是發大願呢? 答:嗯,座下觀照。 問:好。 答:心不亂就是觀照,心清淨就是觀照,不作是念。當然這個是針對我們這一脈的傳承可以這麼做。如果是其它傳承的話,每座兩個小時,他下座他還是要找,那麼發願或者是念佛都可以,因為這個座上的種子翻不透。 問:他是個願力問題。 答:那願力問題就用大願來補充。 問:他就是因為願力不夠,信心不夠才會想到這個問題,我是念阿彌陀佛還是發大願呢?是吧? 答:是。 問:其實按我們心中心修四印的話,都有講過隨願往生。 答:嗯,隨願往生十方淨土。 問:對啊,他提這個問題還是自己內心信心不夠。 答:如果是信心不足的話,就加修第一印。第一印是鞏固我們的菩提信念,菩提信心,它是叫菩提心種子印,信念不夠就是修第一印,加修第一印;如果是業障比較大就加修第二印,其實第二印主要就是除掉宿業;如果是這個事業上不穩定,或者說身心上不得受用,加修第三印。我們說這個事業部不行,做生意做不起來,而且沒有得到護法的加持,護法的幫助,可以加修第三印,第三印叫事業部成就印,心中心法的事業部成就印。或者說我們要到哪裡去共修,去不了,單位不同意,家裡不同意,違緣大,也加修第三印。或者有人要控制我們,也可以加修第三印;第四印就是隨願往生十方淨土。 問A:他有魔障不是加修第五印嗎? 答:第五印啊?第五印是要度眾生要用的,還有一個魔障重可以用它,魔障重加修第五印,魔障重主要是指淫欲心和貪嗔癡這個心比較旺的,所以叫魔障重,所以要加修第五印;想要開智慧得神通就加修第六印,第六印是打開五眼六通,就通過第六印。度眾生沒有神通可度不了,我們佛經上說這個菩薩沒有神通度不了眾生,這是佛經上說的。 問A:是的,沒有定力不能求神通,有定力了可以。 問B:這不是還有一個八印嗎? 答:那不止,如果是我們心中心法整一部延續下去的一共是二十六個手印。有隨求八印,有隨心八法,隨心八法那就是八個手印八個咒語,隨求八印就是一個咒語八個手印,這裡面就占了十六個了。 問B:上師給我傳。 答:這些目前都還沒有開始,還沒到時節因緣。像我們祖師傳到現在沒傳幾個法,因為他要根據時節因緣開啟一個一個法門,要開啟才能傳,沒有開啟就不能傳。所以我們宗門號稱六十八個法門,但並不是六十八個法門都在傳,要根據時節因緣來傳的。因為沒有相應的根器就修不了這個法,你即便傳也傳不下去,沒到這個時候你傳他也傳不下去。就像我們元音上師說這個穢跡金剛法,目前沒有到時節因緣去開啟它,但是還是有老師傳,傳了也沒有用,修不下去,時節因緣不對。修不成,修不成只能浪費時間,而且還會有一些違緣出來。 我們原先我們元音上師說如果有出家師父要護持寺院,需要修這個法可以傳給他。我們傳給了幾個出家師父,結果別說是護寺院了,他自己心亂不說,寺院都不要了,扔到一邊去了,人跑掉了,不相應嘛。還有一個出家師父發的願是很大,不但要護持寺院,還要護持他師父。結果修到種子翻起來,受不了了,把他師父狠狠地罵了一頓。罵完之後就發現:“不對啊,我怎麼能夠罵我師父呢。”慚愧得不得了,連夜下山跑了,再也不回來了,所以這違緣重啊。其實他師父被罵了之後知道他翻種子倒是無所謂啊,第二天還專門下山去找他,找不到,人不知道跑哪去了,這個是違緣重啊。 問C:那上師這二十六個手印都傳的? 答:傳沒有用,你一傳了之後,他自己亂了,不知道修哪個法了,整天來問:“上師啊,我要修什麼法好啊?上師啊我到底修哪個印好啊?”那煩死你,誰叫你傳我的?(眾笑)現在就有這樣的師兄,經常跑來問我:“上師啊,我修哪個印好啊?我修哪個法好啊?”本來傳法是一種方便,這回變成累贅了。那你如果二十六個印修完了,那慘了,都學完了那慘了,今天不知道結哪個印,跟沒學一樣,有啥用?學了跟沒學一樣有啥用? 問C:那以後死的時候結什麼印走呢?(眾笑) 答:結心印,死的時候結心印,你知道哪個是心印嗎? 問C:不知道,你沒傳給我。 答:哪個手印都是心印,這合掌也是心印。 問:合掌最簡單了,而且這個不用去想,合起來就是,最方便了。 問D:上師,蓮花印怎麼樣是比較如法? 答:也是心印,蓮花印也是心印。 問D:就這樣子的? 答:對。 問D:我上次打坐看到有一雙手,它跟我說這樣子,把它分得大一點。 答:分大一點自然後還是這樣的,它總要自然的。 問E:修著修著就變彎了。 問D:它有時候就會這樣子。 答:也是心印。 問F:上師,我加修二印以後覺得在世間工作格外得違緣多。 答:那加修三印嘛。 問F:跟我修二印有關係嗎? 答:你加修三印嘛。 問F:但是我還想修二印,二印疼,我想把它給克服。 答:二印是主修的,不用加修,二印本身就是主修的。 問F:我主修,然後中間再加一個三印就好一些是吧? 答:對,沒錯。 問F:也就是說我碰到這些事兒跟我只修二印還是有一點關係的是吧? 答:不一定,誰知道你碰到啥事啊?

74   175 根本上师是全方位指导修行人的(2019)

答:我以前跟著老人的時候,多少大德來拉,這個活佛,那個上師,那個法王…… 問:好像是有那麼一句話的就是“師父找徒弟”。 答:我說我只有一個根本上師——元音阿闍黎。 問A:我問你啊,你認了沒有?認取了沒有? 問:我肯定認取了,就是說是不是還需要儀式呀?我上次來的話,我已經認取了。 答:喝茶。(眾笑) 問A:她說她很遺憾,她不知道根本上師是怎麼回事。 問:我沒有其他上師,我沒有認過其他的,就是他,就是上師。 答:根本上師跟上師是什麼差別呢?就是全方位的,不光是修行上的。 問A:上師可以很多? 答:上師可以很多,你有問題,哪個上師你都可以諮詢,可以瞭解,可以問,可以參。但是根本上師,他是唯一一個從你的生活、修行全方位地作指導的,而且,從修證上來講,無微不至地去指導,全方位地去指導。 問A:上師是做到了,我們上師是做到了。 問:我就那麼一個就是根本上師。 答:目前是一個,誰知道將來有沒有,是不是啊? 問:就是這個根本上師我還需不需要什麼儀式? 問A: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答:根本上師是這樣的,你有修證了你才去確定。沒有修證的情況下你認了還可能是妄認。 問:不會,我覺得對您是肯定不會。我就六月份的時候來了兩天時間,一直到現在。 答:我要把這個道理跟你說,就是在你還沒有成就之前,你有可能各種因緣還會產生變化。到時候,是在我這裡修行的,沒錯,哪天遇到一個大善知識把你給點開了,也有可能。所以他不一定就是,所以這根本上師他不是一下子就認的,他得考察好多年。 問:我主要是不知道,知道的話,我肯定就是那一次我就認了,六月份我就認了。 答:就是參學。 問:參學? 答:參學,對。 問:聞其信受。回去以後,信受奉行。我就按照你的,就這樣每天就打坐、打坐、打坐…… 問B:所以,緊跟上師對修行是最好的。你看跟有些師兄交流,他們修了五、六年,但是很多方法這些都不知道,持咒什麼等等等等。我說:“上師的這些書你看了沒有呢?”他說:“沒有看。”我說:“你進了上師的群沒有呢?”他說:“沒有。”我說:“你看了這些東西的話,你都不會有這些困擾了,哪有這些困擾?上師都說得很清楚了,一步一步怎麼走,清清楚楚的。” 答:看書是看書,他要相應才看得進去。老人的書好多人都在看,看不懂啊。 問B:看不懂。但是他打坐已經打得可以啦,他持咒他說……我說你持到這一步了,你幹嘛還要回到字字分明去啊,你不是不想往前面走啦? 答:因為有一些老師強調一定要字字分明,所以就不知道聽誰的啦。 問B:沒有自己的正念。 答:甚至有一些老師是,他自已都沒有打過長坐的,他非要來指導人家打長坐,你怎麼指導?然後真有打長坐的師兄去問他打長坐之後出現的境界,他回答不了了,他傻眼了。他傻眼完了之後,他身邊的人說:“他那是不是附體呀?”他說:“他是附體啦。”他都認可是附體了。然後,那個師兄就這個老師也參一下,那個老師也參一下,亂參一通,因為都沒有人講打長坐。那個師兄就傻眼了,開始懷疑自已是不是真的是外道了。後來我到宜興去,上海離宜興近,有一個師兄就把他帶過來,然後一交流,他講他打長坐的。我說:“你打長坐怎麼打?”就交流打長坐,他講:“我是怎麼怎麼做的。”我說:“哦,那下一步你就會怎麼怎麼樣。”他馬上說:“對,我有這個經歷。” “那你有了這個經歷,下一步又會怎麼怎麼樣。”他聽完之後當下就跪下來了,他說找到組織了。因為一直在懷疑自已修得對不對,一直在糾結這個事,因為沒有人能夠作相應的指導,誰都把他當外道。 問B:實修實證啦。

75   176 历届打七开示都是跟进指导(2019)

淨明上師於2015-2019打七開示的精華,分十五個主題供大家參詳。

76   177 理论结合实修才能发挥力量(2019)

答:每一條理論給它圓融貫通,都是大成就。五通六明也是一個方向。這理論跟實修相結合之後,力量是很大的。 問:哦,結合以後有這個力量哦? 答:是啊。 問:這個就是見地的力量。 答:就是啊。 問A:那上師今年能不能有機會再給大家講一下? 答:細細再講一下哦。 問A:我們祈請一下。 答:那得要把經典翻出來。 問A:阿彌陀佛。 問:上師這個是實用的。 答:實用的。 問A:對,特別是打到後面幾個七,大家可能有所體會了。理論太少了嘛,有的很多師兄基本的知見沒有掌握,他所以在修行過程中很容易就跑偏差了。 答:不是理論少。理論不少,看不懂啊。 問A:看不懂。 答:看不懂啊,這有什麼用?歷代祖師不都在講理論,看得懂嗎?哪個的理論你拿起來不能用啊?都可以用。使不上勁啊,就相當於一個兒童,你給他一把斧頭,扛都扛不動,他能用嗎? 問A:他有些基礎的不瞭解,為什麼學佛啊?學佛的目的啊。 答:這個是師父你的事哦。 問A:阿彌陀佛。所以說他有的就跑來跑去。 答:不是這個問題,跑來跑去哪是這個問題?跑來跑去都是有所求,而且這個有所求還很迫切,在你這裡得不到了我換一個地方去。那個地方再得不到再換一個地方去,他跑來跑去是這樣的,有所求了。 問A:有求皆苦。 答:對,所以你跟他講究竟解脫他接受不了,他不是這種根器。你看我們來求法的師兄,我們以前都是發現一個什麼奧妙呢?有錢的時候,錢拿到五明佛學院去供養掉了。然後幾年下來沒有錢了,跑來學心密了。(眾笑) 問A:別無選擇了。 答:因為心密沒有門檻嘛。藏密不一樣,你要多少供養才給你一個灌頂,再要多少供養才給你一條咒語,然後再收多少供養才傳你一個手印。它是有門檻的,心密沒有門檻,而且是金剛法王修的法都當白菜送給你。 問A:他越是這樣還不珍惜。 答:所以沒有門檻嘛,就發現那麼個奧妙。 問A:可惜了,好東西賣個白菜價還不珍惜。 答:不是“賣”白菜價,是連“賣”都沒有“賣”,送給你,當白菜送給你。關鍵是送完了還不珍惜。得來全不費工夫,所以他也不會珍惜。 問A:那以後我們要不要設一點門檻啊? 答:門檻在修行上設。 問A:在修行上設? 答:對,你不能說拿這個來設門檻。 問A:不用那個門檻。 答:那個不行的。從修行上,你修行沒達到這個,你承當不了這個法,即便傳給你,你也修不下去。設這個門檻——相應。就像我們以前山東那個小馬哥。 問A:他是最典型的。 答:手印、法門一大堆,用不上,最後搞得連吃飯都沒有得吃了。 問B:這兩年沒看見他了。 答:有,前幾天跟我聯繫了。他說差點餓死了,現在連吃飯都沒得吃,差點往生了。 問B:修偏了這是。 答:沒有修,玩,戲論,戲論佛法。 問A:是不是被護法神給懲罰了? 答:自己懲罰自己,還真沒有人懲罰他。因為他這些東西多了之後,形成一個貢高我慢。交流兩、三句,開始罵人了,為什麼呢?我懂的你不懂,貢高我慢出來了。 問A:那只能使別人遠離了,那容易形成孤家寡人了。 問B:上師,像這個知見聽多了是不是也會產生這種? 答:是啊。 問B:我在某某上師那聽過,我在某某人那兒聽過。 答:對對對。 問B:就認為自己的是對的。實際上我感覺當下就是解決當下的問題。 答:是啊。

77   178 印心宗和其它禅观静坐方法的区别(2019)

問:上師,在打坐的過程當中持咒,持得慢慢慢下來,慢下來之後,可不可以在這個時候就安住在自性之中。 答:自性在哪裡啊? 問:就安住在那個狀態當中了。 答:那個狀態不是幻象嗎? 問:就不持咒,咒就停下來了。 答:主動停下來,有沒有妄念啊? 問:不是主動,妄念還是時不時會生起來。 答:有妄念就要持咒,咒是對應妄念的。 問:就說是不能停,因為持咒真的很慢,提不起來。 答:那你何必修我們這個法門呢?你就修禪觀嘛,禪觀它不持咒也不結手印,一上座就在那裡禪觀,他們也不翻種子。我們這個法門講的是翻種子,所以說要持咒、要結手印,結手印持咒才能夠翻得出種子。如果說不持咒了,那就相當於禪觀了。就是坐在那裡靜坐,就叫禪觀靜坐,那個就是很舒服的。   我們這個法是最苦的一個法門,要翻種子,要在各種痛當中,各種煩惱當中,去翻種子。我們有好多師兄,先是修我們這個法門,後來跑去修別的法門了。哇!輕鬆舒服,真的是輕鬆舒服,說:“哎呀,你看看這個法才是真正的法嘛,輕鬆舒服,哪像印心宗的法,又痛苦又煩惱又難受。”所以好多師兄來求法,我首先是告訴他們,我們這個法可以說是在所有的法門當中最難修持的一個法門,最痛苦的一個修持方法。你們大可不必非要求這個最痛苦的方法來修行,你看念佛多輕鬆。 問A:上師,那個微細流注和這個極力追頂…… 答:這樣吧,我們一步一步來講,一步一步。我們再重新描述一遍,讓大家知道我們這個法門,為什麼要用這麼難受的方法來進行修行,好不好? 我們說別的法門,你看,連坐都不用打,走在路上就可以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不停地念。或者拿個轉經筒:“唵嘛呢叭咪吽、唵嘛呢叭咪吽……”就可以了,不需要打坐。 那還有一些法門也打坐,就是我們剛才所講的禪觀靜坐,就是觀空,坐在那裡觀空,還有觀四念處,還有內觀。他們好多觀都要睜開眼睛的。內觀是閉上眼睛,往內觀。 觀空人一坐上去,他就臆想,這個身體跟大自然是聯繫在一起的,這個大自然所表現出來的萬物,都是非空非有的。他就靠臆想,想像這個身體跟萬物一樣,然後,空氣新鮮,身心愉悅。簡單的一些觀想方法,從這方面去體會一種安靜康寧的覺受,從意識上體會到快樂。 當然也有一些是伴隨某些動作來進行修觀,但他也要有指導。我們原來有一個師兄,原來在海南,修內觀。修內觀也就是學了一點皮毛,就從深圳跑到海口來,在海口自己修,結果修出問題來了。跑來找我們,修出各種幻覺來了,不知道怎麼解釋清楚,跑來跟我們溝通。溝通完了之後,說還不行,白天是可以,但是晚上自己內心還是發慌,睡不著覺,失眠。後來我就說那你修六字明吧,後來身體好了之後,就嫁人了,嫁到你們那邊去了。所以即便是各種修法都要有指導。 那我們剛才所講的這些禪觀靜坐,他們不講一心不亂,不講一念不生,他不講這些。他就講身心康寧,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沒有煩惱,他講這些。但他這些境界是建立在作意上的,也就是我們所講的憑空想像。作意的方式是比較容易入門,但是不容易掌握。好多這些老師兄,修學了這些作意的方式之後,修學了幾十年之後,感覺就跟昨天開始是一樣的。 這些作意的觀想法,一般是建議出家修,比較適合出家人修,適合僧眾修行。在家居士忙啊,每天都在忙,沒啥意義,跟他不相應。所以修這些禪觀靜坐的,還有這些內觀的,這個觀、那個觀的,在家居士成就的不多,很少很少。即便是成就的他雖然現的是在家身,他也是全職在修行,沒做別的事了,就差不多跟出家是一樣的。 禪觀臆想,它作用是第六識,為什麼呢?看不到微細流注啊。他發現不了微細流注,就連我們所講的粗住、細住、微細住這個過程他最多能看到粗住,就是我們所講的煩惱見、妄想見,他可以看得到。但看得到的同時,他用意念、臆想去壓制它,把它壓住了。這個還是用分別意識在做功夫,所以他是停留在六識上的。 那麼他到了最高層次的禪觀了,他不講作意了。但是他要用洞察力,就是觀察別人的心態,觀察別人的心態來跟你做交流,他還是離不開意識,這個叫作審度作意,用的是第七識來跟大家做交流。所以說他不是六識就是七識,沒有辦法用八識來做功夫。這樣的修行充其量就是在打基礎,基礎中的基礎,皮毛中的皮毛。當然他們很講這個定境、定相,四禪八定,這些他們是特別地喜歡去講,這些都是境界。 我們不講這些,因為我們直接從八識下手,不用經過六識、七識,不用刻意去用六識、七識來做功夫。所以我們說心念耳聞,就是把注意力都放在咒上,不放在臆想上,我們通過心念耳聞來培養定力。那這個心念耳聞,不能夠停下來,要持續地念。唯一能夠停下來的,就是當你親證一心不亂的時候,能所雙忘了,這個咒語沒有了,那它自動消亡了,不是我們有意識要停下來,而是想念,念不出來。 那我們所講的,這個定力怎麼培養啊?打坐培養定力,我們說要心念耳聞。心念耳聞是什麼概念呢?口微動,不出聲,但是知道自己是在念咒,這個耳朵是聽得分明的,耳朵聽的是無聲之聲,知道我們自己在念咒,這個就是心念耳聞。 但是好多師兄喜歡用的方法,他認為心念,應該是這個位置在念,不是嘴巴在念,用這個地方去想,認為這個叫心念。其實我們剛才心念耳聞的解釋就是,口微動,不出聲,耳朵聽在無聲之聲上,這個就叫心念耳聞。歷代祖師都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說白了心念耳聞就是口念耳聞,所以嘴巴是要動的。   也有師兄說:“我看好多師兄,口型、嘴唇動的幅度很大,而不是微動的。”那我們講的就是,每個人的口型和他的習慣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動得比較微,有些人動的幅度比較大,這都屬於正常。但是原則都是一樣的,嘴巴必須得動,舌頭必須得動。用這個心念耳聞,無聲之聲來攝持住我們這個意根,因為我們意根是最活躍的,一切煩惱執著,妄想執著,妄念紛飛,都是意根作用出來的,所以我們要用咒語和手印攝持住我們的意根。從而達到不去理睬妄想,不去理睬煩惱,不去理睬妄念紛飛,只管心念耳聞這個方式,去把我們散亂的心給它收攝回來。 那麼我們在這個持咒的範圍當中,因為不是用意識起的作用,所以我們的心門是打開的。心門就是八識田的這個門,它是打開的,會從這個八識田中湧現出無量無邊的種子,我們稱這個現象叫種子翻騰。 那麼從釋迦佛這個時代到我們這個時代,講過“種子翻騰”這幾個字的法門或者說是宗門只有兩個:一個是禪宗,一個是印心宗。只有禪宗和印心宗講翻種子,其它宗門沒有。為什麼沒有呢?因為他們是用臆想去做壓念上的功夫,所以這個心門沒有打開,八識田裡面的種子翻不出來。 那我們這個宗門並不是所有人都講心念耳聞。有的老師根本不跟大家解讀什麼叫心念耳聞,甚至認為嘴巴都不用動了,坐在那裡想就叫心念心聞。那如果說嘴巴都不動了坐在那裡想,那就跟其它宗門是一樣的,沒有種子可翻了。由於壓念的作用,直接就是空靈不住的、萬般寂靜的一種景象,我們稱那種景象就叫作壓念,壓出來的。所以他沒有翻種子這一說,沒有種子可翻了,看不到種子。 看不到種子,怎麼能夠看到念頭起處?我們的種子就是念頭起處。我們說下座觀照,什麼叫觀照?看到你的念頭起處就叫觀照。座上看不到妄念,看不到這個種子翻騰,下座就看不到念頭起處,所以功夫是相應的。因為我們座上能夠看到種子翻騰,下座才可以看到念頭起處,這兩者是相應的,座上座下是相應的。能夠看到念頭起處,才知道什麼叫觀照。 所以即便是我們這個法門,不強調口念耳聞,不強調心念耳聞,而是強調用意識去壓念,同樣也是不相應的,跟我們宗門的傳承不相應。這樣的修法,修一百年,還是停留在那種假像當中的心念心聞,那是一種假像,不是真實的。 這個壓念來做觀照,禪宗裡面稱它叫死水功夫,做死水功夫。枯木禪,死水功夫,不能夠活用,所以叫壓念不起。我們六祖惠能禪師的那個時代,同一個時代有一個臥輪禪師,叫臥輪禪,他用的就是壓念的功夫,他的偈子叫:“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對境心不起”,壓死了,“菩提日日長”,用這個來長功夫。所以咱們六祖就給他做開示:“惠能無伎倆,不斷百思想。”他是百思想不能斷,不能壓制。“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所以這個就是做功夫不同,我們做功夫跟六祖是相應的。好,你們有什麼問題問吧。 問:我現在腦子一片空白,還沒清楚。 問A:我想問的就說是微細流注和我們現在這個極力追頂是一回事嗎? 答:微細流注分三個階段。粗微細流注,就是我們能夠察覺到微細流注的存在,一陣一陣的。看不清楚它是什麼樣的景象,看不出其中的內容是什麼,就是能夠察覺到它一陣一陣的。這個時候持咒的速度已經是很綿密了,綿密持咒,這念頭是一陣一陣的,一閃而過。然後出現了一個現象是什麼呢?我們所念的咒,跟這些念頭的閃爍是一起的,對應的。念頭閃爍得快,咒語就念得快,這念頭閃爍得慢,咒語也相對就慢。所以我們師兄就說:“人家都是極力追頂咒念得很快,我為什麼越念越慢啊?”快慢是它有相對的速度,由念頭閃爍的速度來決定的,所以既有快的也有慢的,這都屬於正常的,這個我們叫作咒念合一。咒念合一之後,就會形成極力追頂。極力追頂自然就會形成我們所謂的咒輪,頭尾不分,連成一片。這時候突然間一刹那一心不亂了,然後就出現了一念不生。這個能念之心、所念之咒就消融掉了,所以我們稱之為能所雙忘。 這個能所雙忘的出現,接著它會出現反復,它會反反復復,一會兒念頭來了開始持咒了,持了持了又出現雙忘了,雙忘了一陣子之後又開始念頭又起來了。咒語很快,它是對應的,所以咒語馬上又起來了,這個過程就是能所雙忘的反復出現,伴隨著業力掙扎。我們這業力掙扎有另外一個名字叫無明緣起,無明緣起就是業力掙扎。 但是我們這個無明緣起它是能夠起妙用的,這個業力掙扎是能夠起妙用的。後面培養我們的平等性智、妙觀察智,都離不開這個業力掙扎,所以這個將來是能夠起到培養後得智的作用。同時它也給我們培養一種定力,這個定力叫作覺照力,也叫攝受力。它的作用就是讓我們根塵脫落,親證諸佛自性。 所以我們今年這個打七很殊勝,絕大部分師兄都出現了能所雙忘。我們說這個極力追頂、能所雙忘是修行上體現的一個里程碑,有了這個出現,才會有明心見性的建立。所以大家在這個能所雙忘、業力掙扎當中能夠迅速地培養起承當力,無論你這個境界怎麼變化,我們都是了了常知,念念清淨的,這就是培養承當力。那麼能所雙忘所打掉的就是我們的疑根,疑根給化掉了,疑根就是無明妄起,無明妄起就是疑根。把它打掉了,我們的清淨本來才會認取下來。 你看我們前面所講的幾個概念,疑根、無明妄起、業力掙扎是一回事。那我們所講的一心不亂、一念不生、能所雙忘也是一回事。還有極力追頂或者是咒輪又是一回事,只是名相不同。我們說形成咒輪了,形成咒輪實際上就是形成了極力追頂。那麼極力追頂的前提就是咒念合一,這就是一心不亂的開始。所以咒念合一、極力追頂、咒輪這都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之後出現了能所雙忘,能所雙忘就是一念不生,也是一念清淨,一念清淨就是我們的自性現前了。那麼我們說不徹底,不徹底在哪兒呢?因為還有業力掙扎,還有無明妄起,所以它是反復出現的。能所雙忘、一心不亂、一念清淨或者說一念不生,一會兒業力又開始掙扎了,無明又開始妄起了。持著持著,你看,刹那間咒又斷了,它就是反復地在這其中培養我們的承當力,反反復復地去承當,反反復復地去打掉第七識,力量就是這麼培養起來的。所以大家不要貪圖那個不念咒很舒服,不要貪圖這個,有念頭起來了,馬上咒語就跟上來。 問:嘴會動的時候就開始念。 答:對,嘴巴一動就開始念了。 問B:上師那念起不隨也就是一念不生嗎? 答:是啊,念念不住就是念起不隨嘛。 問A:極力追頂的時候,有時候還沒有達到能所雙忘的時候,也就是在追的時候,那到這個能所雙忘它要多長的一段路要走? 答:一瞬間。看你這一瞬間有多長了。(眾笑) 問A:所以有的師兄很快。 答:是啊,我們也有師兄追頂都追幾個月了,沒有出現,說追幾個月了。這個因緣時節是各人的,不能拿來作比較啊。

78   179 有人讲“定”说明正法存在(2019)

問:昨天您說那個下座體會。上師,我今天體會感覺跟靜坐似的。 答:對啊,就是靜坐。 問:哦,就是靜坐。 答:再進一步就是寂照嘛。“寂照照寂,切記用力,成佛做主,無他秘密。” 問:發願也不影響。我感覺不發願也是知道,發願是不影響。 答:肯定不影響。做這個功夫主要讓我們的身心死透,身心死透之時,便是妙用萬千時,所以說大死方能大活。我們說到大定是包括一切定,無論大小都包括了,所以這個叫大定。大定可以有定相,也可以沒有定相。有定相是示現,表法示現,表法給大眾看。你看看咱們宗門還是有人能入定,這就是一種表法。大家不要小看這個表法,是很激勵大眾的。你們可以觀察一下,我們當今的佛教界,有幾個人在講定啊?就說這個時代的,不講我們元音上師的那個時代的,就咱們這個時代的,最近這五、六年,乃至現在這個時代,有幾個人在講定啊?因為每一代都會有幾個人出來講定,那我們這個時代呢?如果是沒有人談定、論定、講定,那我們這個時代的法就是亂法,不是定法。所以說人才輩輩出,人才代代出,就是要有人出來講定,哪怕是小定也要講,大定更要講。 講定的目的就是指導大家入定,所以定力不在大小上,只在自然流露中。每個時代都有人說定、論定、講定,那就證明我們每個時代都會有正法存在。因為正法的表現就是讓人心為定,以定為主,心定方能治亂。因為這個心定而治亂,我們這個社會才會是平和的、清淨的,才會建立起一個和諧的社會。如果大家的心都是亂的,而且還沒有人來講定、論定、說定,那麼可想而知,這個時代沒有人能夠入定,也沒有人能夠指導入定。在佛法當中都是這個樣子,那世法呢?怎麼辦呢? 所以如果說我們長時間的打坐都不能夠入定,那還有什麼法能夠入定呢?所以說這個宗門有沒有人才,就看他有沒有人能夠入定,有沒有方法讓人入定。你看我們打七的目標之一:止語觀照,親證禪定。幾個七打過去了,有多少人能夠親證禪定啊?如果一個都沒有,那這個打七是很失敗的。 那麼我們又說了定是可以超越。超越還是在定中超越,而不是以亂去超越定,還是以定來超越定,所以說定是可以超越的。那這個超越就是個過程了,最終到出入無礙,楞嚴大定、金剛大定。所有一切大定,都是在各種小定當中建立起來,培養出來,而不是一下子從亂當中過渡到金剛大定,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此人是來示現的,那麼他修正過程也是這麼修來的。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佛法修證實錄、印心宗實證寶典!
    淨明上師於2015-2019打七開示的精華,分十五個主題供大家參詳。
  • 無心直說音訊目錄: 一、佛学常识:1~101
    二、印心宗的特点:102~179
    三、印心宗的重要概念:180~234
    四、印心宗的妙用:235~275
    五、发愿:276~322
    六、打坐基础:323~395
    七、座上境界与反应:396~507
    八、持咒:508~569
    九、翻种子:570~598
    十、微细流注:599~626
    十一、能所双忘:627~657
    十二、观照:658~787
    十三、认取与承当:788~917
    十四、海南自在佛乐团佛歌:918~936
    十五、印心宗咒语:937~945
    十六、2013年打七开示:946~962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