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打坐見性的幾個階段》

1. 打七中的難關與人數

   所有的打七當中最難度過的,特別是我們下午這一座──第三座,因為師兄們經過了前面兩座的打坐,第三座基本上是精疲力盡了,所以說第三座是最磨人的。我們打坐就是消耗體力,消耗體能,同時也在消耗業障。
   所以說這第一天乃至第三天,這三天是所有的打七當中最難過的階段,多數師兄打過這三天,並熟悉了這個階段,後面的打坐都是風平浪靜的,那是真正進入了打七的狀態。有師兄一聽五個七,哇,可能後面那個七我要跑了,實際上越往後打坐他是越舒服的。
   我們祖師有規定,打七最多不能夠超過七個七,人數最好不要超過六十人,十六人到四十人左右這人數是最好的。
   我們護七的師兄一天也要打兩座,這也是我們這個道場獨特的創舉,我們把這個時間都安排好了。
  

2. 打坐不亂動的秘訣

   一、注意力放在咒上 我們這個第一天,大家最大的感悟那就是妄念太多了,妄念太多了直接影響到情緒,所以第一天的打坐情緒是最不穩定的,身體上它就會表現出來要動啊。我們師兄還是有不少人在動,我們說過了最好是不要動,最好能夠完全把它忍下來,把注意力放在咒上。
   二、手印提高 還有一個讓我們這個身體不去燥動、不去亂動的秘訣呢,就是手印要提高。手印提高,力量主要集中在手印上,手印會更加痛一點,但是其他地方的痛感就減少了,注意力就放到手印上去了,而恰恰這個手印痛是最能夠培養定力的。所以手印痛是我們定力的來源,就是來自於這個手印的痛,最能夠培養定力,大家手印提高之後會痛一些,這是好事。
   我們二祖說:手印痛了怎麼辦啊,當生歡喜心。因為通過手痛來培養定力是最直接的,這個手印痛,我們注意力都放在這裡了,也就是開始培養定力。隨著這個定力的提高,我們這個妄念它閃爍得很快,翻得很快,這個妄念的閃爍也是我們這個定力的培養,那麼當這個妄念翻的快的時候呢,我們這個持咒的速度也跟著加快。
   三、微笑持咒 嘴唇會微微動,動的幅度不要太大,在微動的同時要微笑持咒。掌握微笑持咒,你這一座相對來講它就輕鬆很多。從什麼地方來輕鬆呢?從情緒上,情緒上輕鬆下來了,身體它就能夠保持一動不動。
  

3. 心念耳聞

   大家在打坐的時候發現念咒的速度慢了,妄念很快就進來了。但是稍微把這個咒語的速度提高上去,那麼妄念幾乎是跟著這個咒語在轉化,跟著咒語走,我們這個聽咒這個聽就很容易集中在咒語上面,我們管這個階段叫心念耳聞。

4. 入流亡所

   大家聽這個咒聽得很清楚,但是又不是住在每一個字上,因為我們這裡所講的心念耳聞它聽的是念流是咒輪,而不是住在這上面,它不存在停留的問題,我們管這個階段叫作入流亡所。
   不是停留在每一個字上面,而是它形成了一個咒輪,像我們念嗡嘛呢叭咪吽、嗡嘛呢叭咪吽、嗡嘛呢叭咪吽它就是一個咒輪,頭尾是相接的,已經不存在頭尾了。任何一個咒語都是一樣的,持到這個時候已經形成了咒輪,而且這個妄念它閃爍的速度越快、越微細,我們這個咒相應地也會念得越快。
  

5. 怎樣持咒才如法

   我們有很多師兄持咒的時候嘴巴是不動的,我們所謂的嘴巴動,是嘴唇它要微動;我所講的不動呢,是說師兄們上座之後就開始不動了,他不念了,他用什麼來念呢,用“想”來念,用思想來念咒,這個不叫念,叫想。想是培養不出定力來的,因為這個“想”它直接作用在意根上,不是作用在耳根上。
   而我們這個宗門的特點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是從耳根上面來做功夫,用耳根管住意根,如果說我們不用耳根,直接作用在意根上,這個作意是培養不出定力來的。
   所以大家上座的時候,嘴唇一定要動,動的幅度不要太大,微微動。舌頭是動的,嘴唇是動的,如果不動那就是在想,舌頭也不動,嘴唇也不動,那就是在想了,所以說這是必然要動的。那麼我們動的幅度會從這個大的幅度,慢慢向微動、微微動發展。它就是微微在顫動,那也是舌根在作用,是我們的聞性、聞根在起作用,耳根在起作用,那這就如法了。
  

6. 如何從八識做功夫,做到自然觀照

   大家要注意觀察一下自己,我們到底是用意根在念咒呢,還是用耳根舌根在念咒。如果是用意根,那我們打七作用是不大的,為什麼呢?因為打七恰恰打掉的就是這個意根,它要把意根打掉,把分別識打掉。我們用這個意根來做功夫啊,是用第六識、第七識來做功夫,它不是用第八識。
   這樣的話,我們就一直執著在這個意根上,它是放不下的,因為不敢放下,一放下什麼都沒有,偏空了,馬上隨之而來就是無盡的煩惱,所以說用這個意根來做功夫的人啊,他是不肯放下的。
   像我們平時所講的觀照,觀照是不作意的,為什麼呢?因為通過我們的舌根、耳根來攝持住意根,是直接從第八識來做功夫,那麼這個時候,這個觀照它是自然而然體現出來。
   那如果我們用意根去做功夫的話,它就不叫觀照,叫作意。作意他就一直要守在那裡不肯放下,一放下就偏空了,所以就不叫觀照,叫作意,就是我們平時所講的用意識來做功夫。
  

7. 手印的正確位置

   我們說這個手印它是一個定力的體現。我也看了,我們還是有一些師兄,可能平時養成了習慣,手印放到這裡了(胸口和腹部之間),這個我昨天也強調過了,手印放到這裡,幾乎是沒有定力可說,他培養不出真實的定力來,固定在某個模式上了。手印放到這裡來,就是平時沒有養好一個結手印的習慣。像我們書上印的是印錯了,說這個手印45度放在這個位置,因為手印放在這個位置,時間一長它肯定要下來,所以這個是錯誤的。
   元音上師教我們是手印要放在這裡(下巴至胸口之間,高於胸口),這兩手要夾著(兩肘夾著兩肋),它不會往下倒,一直都是提在這裡,很輕鬆的。它不會掉到這麼低的,絕對不會,我們手印從來沒有倒過這麼低的,甚至你越是入定的話,這個手印還會相應地抬起來,它會偏向一邊去,偏向這邊(左)或者偏向那邊(右)都有。因為老人跟我們開示過,這個定力是向上的,手印就是定力的象徵。所以大家打坐的時候要關注自己的手印放在哪裡,這個基礎沒打好談何見性啊!
  

8. 基礎沒打好談何見性

   基礎正是培養定力的,定力沒有培養出來,我們往後所講的開示、方法就用不起來,因為不相應,不相應就用不起來。老人的書我們也讀過、也看過,為什麼老人書上所講的那些我們體會不到呢?這就是不相應,既不如法也不相應。
   我們也打了那麼長時間的坐,那這些問題出在哪呢?問題就出在某些細節上面,某些基礎的細節上,這個基礎沒打好,這些細節我們忽略了。所以,沒有基礎又忽略掉這些細節,那麼到了後面,我們這個打坐就變成了每天都在完成任務,不會有更進一步的修證出現,講到觀照不會觀照,別說觀照,連心在哪裡都不知道,觀心都不會,就更別談這個觀照了。
   所以,心中心法這個宗門的修行它是一步一步來的,同時也是按照順序來做指導,它是一個系統的指導。所以每一步走好了,它才會出現下一步的情況,能夠做相應的指導。
  

9. 判斷一座打的好不好的標準是什麼

   問:判斷一座打得好不好有什麼標準嗎,是不是入定啊?
   答:其實判斷這座打得好不好,就是你這一座打得輕鬆不、舒服不,這個是大家都能夠接受的。哎呀,這一座打得很舒服、很輕鬆,那當然這一座打得好啦!這個是從這個境界、從這個狀態上面來進行判斷的。
   如果是從根本上來說的話,你只要坐夠這個時間,不管你這一座多麼痛苦、多麼難受、多麼煩惱,或者是多麼快樂都沒關係,從究竟上來講,只要時間到你才下座,這就是如法。
  

10. 為什麼打坐感受經常有不同

   問:有時候是同樣的人,同樣的時間,為什麼有時候一座就很舒服,有時候一座就妄念紛飛,是不是有一個核心元素?
   答:這個是業障。我們不是講翻種子麼,種子是一層一層翻出來的,這層翻完了,下一座可能很舒服;那麼再下一座呢,又會翻出一大堆種子來,它是一點一點地翻,不是一下子翻完的。甚至有時候修了好幾年之後,這個打坐幾乎是很輕鬆的,但到某一天遇到某件事情,它又會翻出一大堆來,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我們說,你只要是每天這一座都是按時完成、準點完成,那麼都是修得如法,不管境界怎麼樣。
  

第一個七第一天(2013-12-22)
這一集開示了字字分明、微笑持咒、心念耳聞、入流亡所、六根互用、能所雙忘、根塵脫落等打坐修法過程中會經歷的一些重要階段;並針對怎樣持咒才如法,如何判斷一座打的好壞,以及如何做到自然觀照等重要內容做了開示。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