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捷禪定之法 |  簡捷放下法門
  真心息妄法 --- 二祖  王驤陸                                           《觀心工夫
   元知納禪師有真心息妄法十門,茲再伸其義。

  第一門覺察。此功夫最為緊要,由未悟以至徹悟,由初地以至十地,無一事無一時不要凜覺。不但才起一念要覺察,即日常應付人事,應對萬機時,念念仍要覺察,覺察“動念即乖”。念念無住,不住妄,亦不住真,不住於覺察,更不住於不住。如是綿綿密密一、二十年,打成一片。初為有功用之覺察,進到無功用之覺察,遂至一切無所謂而未嘗離覺,六根無所依,即妄無所依,自入於大休歇時也。

  第二門休歇。不是休歇了便一無所有,如癡如聾,正是隨起隨休,隨動隨歇,亦不住於休歇,以休歇亦法也,心也。此功夫,呆不得一點,休即休去,歇即歇了,此境實說不出,好比冷湫湫古廟香爐,但此還不免有著,不落對治壓制,即入沉空守寂,力量反不開展。此一二門功夫,當互相調劑去做,不可著實。

  第三門泯心存境。心與境何可分乎,所云不顧外境,但自息心。即為有心可息,非境而何?若言無心可息,是本來無心,一落言詮,即又落境矣。何況有一泯一存之對,宛然有心有境,殊不乾淨。龐公云:”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此是無住心,故可接萬物而不染,此第三門之意也,學人不可分作兩截看。

  第四門泯境存心。當知一著於法,其病與第三門等。當知心境內外,本自空寂。對境不必觀了才空,是本來空,用觀是初步對治法,以觀即立境立心,非究竟也。既知本來是空,又何妨與萬法為侶,與諸塵作對乎。但此亦用功時必經的過程,在初總不免倒東倒西,至徹悟後,自不會落於一邊。至真心獨照,不是單有個真心去獨照,要親見實相後朗朗常見,惟有一真實。經云:無知覺明。以無知覺故,不立境,不立心;以明故,朗朗普照。真且不立,遑論乎妄,不泯而自泯,一了百了,更不必立泯存二見矣。

  第五門泯心泯境。此法最險,容易落入死水坑中。人到無辦法時,往往求定不得,求寂不能,見此一條,必喜出望外,以為能如是即可成就。昔智隍枯坐二十年,即中此病,非玄策引之見六祖,便活不過來。不知“人牛俱不見”是要死透了。“正是月明時”要你看“正是”兩個字。在“俱不見”時,正“月明時”也。再活過來,參是什麼光景,不可忽略,進門就在此。

  第六門存境存心。此存字勿作有字會,否則泯時會作無時矣。須知存乃暫時不廢幻有之意,泯為回復本來空寂之境,此心境各不相到,卻又往來聯繫,應各住各位,心住於本來無生位,境住於本來不有位,以同屬幻有而有遂各住於幻有位。故法華經云: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法位者,各有因緣而又同一性空為本位者也。以決定知其性空,故可接而不染,亦不畏其有礙,此門最可增長力量,方可下接四門矣。此法最上乘最圓滿,非真認得清,空得透,悟得徹,即不敢承當。但切忌重著存字而落法見。稍稍偏重,即落於有,遂失存心之義,斯又妄矣。

  第七、八門內外全體全用。只是一條,是物我情忘之境。體用本不分,宇宙一切都不離我之自性。

  第九門即體即用,無所分別。到功夫純熟時,打成一片矣。

  第十門透出體用。心中更無內外體用之量,渾然一道清平,到事事無礙時矣。此功夫非可絲毫做作,亦無功夫可言,乃自然而致者矣。

  以上十門,目的在藉以息妄。非到相當力量時,決無從著手。因地正者必從心地上下手,決不從妄心上下手,若從妄心下手,必至越轉越迷,輾轉成妄。此十門功夫,亦是釜底抽薪法,使妄心自然而化,而不會抽薪的人,總跳不出圈子去。
  此十門乃不得已而強立,一著意即入圈套,不易擺脫。故宗門總無法以示人,只教伊自悟自覺。故曰:無法向人說。又云:我不會佛法。經云: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在活用。到大休歇時,更有何門可取乎。
  論到入佛正宗,只有見性一門。不見性者,學法無益。學人不可妄認妄心為無,但切不可妄認妄心為實有。初學人,只是怕妄,是認為有也。若先見性,自然漸漸化除,切須先看“妄”究竟是何物?覺圓則妄盡,法空則見亡。惟佛一人居淨土者,言十地菩薩以下,皆不免於微細惑也。經云:無明者,非有實體。又道:心無形段,妄無處所。你在未見性前,自然處處畏縮。明白了,卻又怕什麼?
  前者,我欲諸仁於此十門中,看哪一門與自己有緣,諸仁已上了當也。無怪又上了知納的當。老在此十門中翻身,出不出圈子。今天我又以文字圈子惑人,大膽的且進圈子來,再跳出去。倘有人問我,既要人跳出圈子去,何必立此圈子呢?我只可哈哈大笑,反問道,你即今立在哪裡?

簡捷禪定之法
  炎炎長夏,悶熱煩惱。於人事顛倒、無可排解之時,用一斷字法:(拍)當下身心,一齊放下!頓如木石相似,一念不起(並此文亦勿著),而又見聞了了。看這是什麼?此時善亦不思,惡亦不想,非空非有。如是一分鐘,再提起心來辦事,于事何礙,于時何礙。只這一下,好處不可盡述。何樂而不一做!再如歡喜暢快時,身心悅愉、手舞足蹈時,亦不妨斷一下。所得利益更不可盡述。又何樂而不一做!每日試行多次,久久自得寂滅輕安之境。那時本來面目自然證得,定慧空三力自然啟發。只怕你不肯做。果能忙裏偷閒,做一次,熟一次,即可刻刻禪定、時時念佛,可以打成一片。到了末後那一天,自能正念分明。心上的恐怖、身上的痛苦頓可解脫。因舊債夙業先已陸續還清。並可預知時至。(同人中信而有徵者已有多人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近憂者,言轉瞬即到眼前也。世唯有福德者、智慧者、痛切生死者,始信我言。但你對面的人事牽引力太強,能使你自然忘記。所以要痛切,識得真假,莫上虛榮的當,誤了人生大事。你常把末後那一天想一想:假如已到眼前來,可怖可怖。自然凜覺了。是謂頓出火坑。哈哈!火坑二字。有誰肯信?豈知你現在最得意者,即是將來最痛苦者,非火坑而何?佛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你只一斷,可以頓覺,火坑即是青蓮。其簡捷如是。

  能于恐怖時一斷,自會從容不亂,啟發妙用。
  能于氣惱時一斷,自不激刺過甚,血沖腦海。
  能于病苦時一斷,自可減低熱度,速得痊癒。
  能于悲傷時一斷,自能節哀有度,心不虧耗。
  能于一切時一斷,自得輕安之樂,見性成佛。
  看這是什麼?(可在平時參。正拍時,一念不起,參反成妄。)
  面目——不有,真空不空。
  尊貴——無上。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實相——非無,妙有非有。
  形狀——無量無邊,遍滿法界。
  本體——空淨寂滅而無生滅。
  奇特——人人有。一切現成,無凡無聖。
  法用——萬能。一切由之建立。
  地位——一切一切的主人。故是佛母。
  性質——污染而畢竟不污染。
  遠近——見者在眼下,不見則千山萬水。
 
簡捷放下法門
  凡初學者,不習於放下法門,實無從下手,於是硬制此念勿起,以為放下,或將心歸入身上,守竅守丹田,執住精氣神,自以為得定見性,皆非正道。今示一簡捷法門,但有先決條件,行者務要注意:

一用此功夫時,不可有絲毫貪得心,求功太速,即是著意,反不得定。

二用此功夫時,宜敏捷,說用即用,說丟開即丟開,行所無事,方不被法所縛。

三用此功夫時,知本是一時借用,以不著意為功,因根本上在去此有著心,使化於無形歸於空寂,若執持有個空寂,便是法見,轉不空寂矣。

四用此功夫時,絕不可運氣,卻照常呼吸,惟將此心有意無意間,略略浮存於該處,半分鐘,即行捨去。

五用此功夫時,以短以勤為主,每日至少行十數次,有一百日,即可隨處隨地勿忘記矣,但切切勿貪著。

六用此功夫,能到不忘時,當進一步練個無功可用,言並此功夫亦須捨去,是在不即不離,若有若無之間,第一勿死執而活用之。

七此法勿輕傳於粗心暴氣之人,及有好勝心之人,以及愚笨之人,或傳其一半,不全予說明,具此劣見者,自身必得惡報,以可引入外道,斷人慧命也,此法不在打坐時用,乃在平時忙亂或無事時,所以練心也。

  一、【沉】。言於百忙中,忽而將身心一齊沉落,若無此身,若無此心一切打去,只半分鐘,再提起來應付各事。
  二、此時見聞覺知,了了分明,但無有念,寂然無所住著,便是放下。
  三、此時此心,略略浮存于丹田,有意無意,忘亦無礙,呼吸出入照舊,切不可將氣納入丹田,成為外道,至要至要。
  四、此時不許見光見佛,若有所見,即是魔見,不是放下,而著意一無所見,亦是不放下,當參第二條。
  五、此法至多一分鐘或半分鐘。立即捨去,過一時再來用功。
  六、此法每日至少行十數次,亦不必計次數多寡,但要參第二條。
  七、用紙條寫許多【沉】字,分貼室內各處,或辦公室桌上,見到此字,即行一次,但用他法時,或打坐時,切勿用此法,若有疑時,勿自以為是,此有二法,一勿自生疑,二來函請問即答。
  八、每日常發大悲心,以為迴向,祈禱世界和平,一切眾生,消災延壽,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