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傳現況》

1   (一)殊勝法門

 《佛心經》云:”一時佛在俱焰彌國金剛山頂,遍觀十方,皆如火色。爾時如來即噓長歎,普視眾生都無差途。善哉,眾生當何所救?”隨後世尊開示:”唯有如來心中心之不能及”。
    大愚法師弘傳之心中心,以印心為宗,以般若為用,以總持為法,以淨土為歸,其妙用不可思議,如世尊在《佛心經》上告阿難言:”汝今能信,須知皆是如來威德之力。”
    此法通于各宗,以各宗無不以印心為主。此法印證心田,別開生面。先證入華藏法界以為體,起妙法蓮華以為用,運般若以會通世法,通佛心而無法我,其理至微,其用至廣。至究竟地,則無名無狀,與宗同會,是繼禪宗而勿使中斷者。功用之巨,關係之重,非親修親證者不知,心地法門賴此以存而法終不滅也,豈非盛事哉。
    此法非可妄傳,合機則授;非可理測,事證乃知;非取諸相,非廢諸相。修法與他宗特異,證得之速,亦與他法不同。
    受持此法,具足戒定慧。律宗為初學人入手法門,由戒而定而慧,此則戒定慧三法同修。以手持印為身密,戒殺盜淫也;口持咒為口密,戒口業四惡也;意無所染,湛然明淨為意密,戒貪嗔癡三毒也,此寓戒於密者也。以戒體具足,故得定亦易,未有能戒定而慧不起者也。下座後,師以般若引其機,再教之起參,反證在座上所得之定相,移用于起參時,故易啟大機大用。
    此法得佛力加持之大,亦不可思議。三分之二靠佛力,三分之一靠自力。禪宗參禪怕心有外馳,此則三密合力,不許不定,亦不會不定。三密加持,故易打開本來。克期以求證者也。此法能防諸禪病,不落無記、不會昏沉,以有咒印也。修至深入時,忽然入於寂滅,但不入於斷滅,見聞了了,而意則寂寂也,故無倚輕倚重之弊。禪宗以強制力過強,氣體不易調伏,必走香以濟之。此則雖日坐十二小時,亦無不調之病,惟打七至多許坐四七日。其所不許多坐者,恐其貪著寂滅之樂,反使慧機不靈活耳。禪宗以起疑起參為入手,此法則一切不管,只如法而修,即鈍根人,修過三百座,無不得定者,過一千座,即不必再修矣。以體力已具,引之得法,自己肯用心,無不得個入處。故上座時,不許起疑起參,也不許夾雜他課,以分其力,得定自速,此根本不同處也。
    如法受持此法者,必能得真實受用,因之而明心見性者極多,了生脫死亦大有人在。故愚祖開山以來,法緣日盛,禪密融會,此土清淨。

2   (二)當機為上

 心中心法雖好,然並非人人適合。因”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學人求法務以當機為上。為使修法者能一次坐滿兩小時,也可受持六字大明咒法作為過渡。
    學人受持心中心法,需發廣大心,方能相應,仁知祖師開示十款如下:
    1、於法當生淨信心,所謂正信,信愈堅,則中途自無退轉。
    2、發平等心,上至佛,下至眾生,一律平等。對於不修法者或慢法者,勿生驕慢嗔恨。莫自贊,莫見他過。
    3、所持契印,莫非時結,莫不淨用,莫為名聞利養而用法。
    4、莫自輕法而妄傳,莫輕他法而起謗。先斷己謗,莫使他謗,使他謗即同我謗。有分門戶之見,非佛弟子。
    5、持戒不缺,常攝在定,修不殺戒及諸善行。
    6、敬佛敬師,並敬善知識。對同參者,勿生嫉忌邪見。
    7、時時發廣大心,以救度群生為旨。
    8、志信堅固,不辭勞疲。
    9、修六度以對治一切病執,所謂以佈施對治慳吝,以持戒對治貪染,以忍辱對治嗔惡,以精進對治懈怠,以禪定對治散亂,以般若對治不覺。
    10、專求通慧,先破無明,勿妄求神通。
   

3   (三)修行要點及過程

 元音老人曾開示心中心法修行六個要點: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
    戀著世間事物放不下,有什麼用呢?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緣合成,無有實體,猶如過眼雲煙,虛而不實,求不得,拿不走。即便連各位自己的身體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東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認事物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達者一笑的愚癡之事,學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業,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勝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開悟,假如在座上想這樣、想那樣,妄念紛飛地亂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像個死人一樣才行。
    第二:打坐持咒,心念耳聞。
    這是修心密的要訣,對入定開悟,關係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無折扣地照之實行。人的妄念動慣了,不專心致志地傾聽持咒的心聲,把意根攝住,妄念息不下來,妄念不息何能入定、開悟?所以必須心念耳聞,一個字一個字從心裏念出來,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攝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漸漸入定。
    第三:念起即覺,不壓不隨。
    念頭來時,要能看見,如果看不見就跟著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紛飛,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覺,既不隨之流浪,也不壓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第四:按時上座,不急不緩。
    每天按時上座,養成習慣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淩晨更好。坐時不要急於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種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緩地從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開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開悟、發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門,非但不得開悟,而且不能入定。 第五:下座觀照,綿綿密密。
    把打坐中的靜定功夫推廣到日常動用中去,在行、住、坐、臥當中冷冷自用,綿綿密密地觀照,一切無住,既不讓境界拉著跑,也不隨妄念流浪。
    第六:心量廣大,容納一切。
    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寬宏大量地容納一切。縱然別人對我不好,我對他還要更好。沒有絲毫愛、惡、喜、厭的觀念。隨緣隨份地做一切善事,時時處處瀟灑自在,沒有患得患失之心,亦無毀譽成敗之念。這就是最大的神通。 記住這六點,照之修行,決定能打開本來,親證佛性。做好這六點,絲毫不懈,保證能圓證菩提,得大成就。
   
    心中心法有六個手印:
    第一印為菩提心印。乃教學人立大志、發大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鞏固修道之初心也。如造百丈高樓,須先打牢牆腳,築好基礎一樣,基礎不固,樓要倒塌。學道不立大志,不發大願,勢必遇難而退,遭挫即止,絕不能百折不撓地艱苦奮鬥到底,證成聖果。所以此印最為重要。在密宗中手印有一萬多種,以此印為諸印之王。
    第二印為菩提心成就印。可以消除宿障,治療諸病,使身心輕、利、明、快,為開慧之前奏。
    第三印為正授菩提印。乃諸佛、菩薩放光加持學人,推之前進,迅速入定之要印,亦可醫治他人疾病。若修法時,偶而事煩心亂,加持此印,即能迅速改觀而深入禪定。
    第四印為如來母印。為開慧、成道與往生淨土之大印。故一至六印修滿二輪之後,於專修第二與第四印時,第二印只修一天而第四印須修六天,可見此印之重要。很多學人均于修此印時,打開本來,得見真性。
    第五印為如來善集陀羅尼印。此印乃集合諸佛密咒之功德、威力與妙用於一體之印。其力至大,其勢飛猛,能降伏惡魔,破除外道邪法,消除翻種子等的煩惱。故修心中心法無入魔之虞,亦無受外道邪法困擾之患。
    第六印為如來語印。所有佛所說之經與菩薩所造之論,于修此法後均能一目了然,通達理解,無稍疑惑,並能起大機大用。
    此六個印須循序連貫修習,不可跳躍、躐等而修,更不可斷斷續續、進進停停地修。
    前三印為證體,為得定,為拔根之無上法門。後三印為起用,為開慧,為永離三惡道之無上捷徑,故必鄭重。
    每印修八座,修完第一印,再修第二印,依次第修。每座為兩小時,只許過時,不許不足。每印滿足八座為度,六印次第修滿兩輪後,第一印再補一座,其餘有不如法者,亦補一座,是為六印圓滿,即永不入三惡道。
    百座後,切不可放逸,繼續每日修一座,第一天修第二印,後六天均修第四印。百座後方可打七,並常親近善知識,亦可通慧。打七時每天修六座,最後一天修九座。凡打七後,自問精力充足,堪以猛進,則逢大月十五日,可修九座,求一氣滿萬遍之數。每月一次,是日專修四印,不修第二印,惟當量力修法。
    修時須如法而行。上座恭敬痛切,下座活潑觀照。打坐者,打除妄念,坐見本性也。下座是正修,上座是輔修。及其究竟,本無座上座下之別。唯上座修時,第一,結印,在兩小時內,無論如何,手印不得散放。第二,持咒,口勿停,不可說話,不必出聲。唇要微動,適用金剛持,口微動而不出聲,自聽甚分明者,不傷氣血。念咒不要太快或太慢,約每分鐘十二遍為度。第三,心勿外馳,如覺知妄念起,立刻勿理,不可壓制(此亦妄心也)。不可隨之流浪,妄上加妄也。我只一切勿著勿理,亦勿恨妄念之來,亦勿喜意念之空,一概勿理。坐得好,坐得勿好,均是進步。以不在座上見功,而在下座後,自然有不可思議之效力。每座二小時完畢後,當至心發大願,為一切有情回向。
    上座練定,慧在定中,下座練慧,定在慧中,于一切時,不肯放鬆,方不是一曝十寒。當體會在座上時,心中寂然湛然,無一毫念頭時,是什麼光景?這個光景是靠座上印咒(佛力)、修持(自力)合逼出來的,不可小看。不到根塵脫落時,是不會證到如此地步的。你往往將此景象,忽略過去。所以拿不住,還是自己不用心、不痛切的緣故。但此景象,在座上切不可去求他,一求即是有心。所以要斷,逼到六根與六塵脫開,前後際斷,於斷處,在其間得個消息,自然覺見實相。此是真功夫,不是理解,是真入道的悟見,不是在道理上的解義。到此地步,切勿鬆勁,時時體會,到熟極時,如子母相依,又如自己的姓名,永不忘失。功夫由淺而深,由深而忘形,法見一空,便可打成一片。
   

4   (四)附錄-唐宋法音

 《宋高僧傳》載:公元743年,不空三藏乘船由廣州返印度,駛至訶陵近海處時,黑風驟起,船上客人均驚惶不已,各自用本國方式祈禱,希望黑風平息,均不見效。不空安慰大家:”吾今有法,汝等勿憂”,遂右手持五股菩提心杵,左手持般若佛母經莢,誦念”大隨求真言(又名隨心陀羅尼)”一遍,風浪頓時平息(參見《宋高僧傳》)。
    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的大靈岩寺,是我國古代四大叢林之一,這裏唐代開始就是弘揚具有漢地禪風文化特徵的”心中心法”的重要道場,當時僧眾受持心中心法得道者不可勝數。至今寺裏還保存著唐天成三年刻於山門密殿石柱上的”一切如來心中心真言”,僧塔林中”大隨求真言”更是隨處可見。
    宋代禪宗祖師大慧杲悟道後,便是以心中心法的隨心陀羅尼做轉語的,《指月錄》載:”徑山杲頌云:有佛處不得住。生鐵秤錘被蟲蛀。無佛處急走過。撞著嵩山破灶墮。三千裏外莫錯舉。兩個石人相耳語。恁麼則不去也。此話已行遍天下。摘楊花摘楊花。唵嘛呢噠哩吽啪吒。”著名法寶《房山石經》中也有一切佛心中心真言,與《大正藏》中的《佛心經》所載隻字不差。但明朝以後,心中心法在中國漢地逐漸失傳。
    唐朝來中國求法的日本高僧空海大師學成回國後,其教法中一直保存著心中心法。日本天臺宗的早晚課誦裏面也有心中心真言。高野山至今還有此法的傳承,臺灣有一位法師在年輕時到日本高野山學法,修了六年以後知道有心中心法,於是向其師父求法。師父告訴他,你現在的條件還不夠,要等到具備阿闍黎的資格時才能傳授。可見法不輕傳,有緣得者,自當珍重,莫失法利,如元音老人所言:”諸位能得到這樣的法,真是無上福報,要曉得珍惜、用功啊。”
   

5   從研究教理去下手,而不肯去死心塌地,不肯去心念耳聞做功夫的話如何?

 那你要是從研究教理去下手,而不肯去死心塌地,不肯去心念耳聞做功夫的話,你看二十年書也沒有用,這有啥用啊,永遠是停留在理解上。像這樣的師兄我們身邊有啊,我們海口就有這樣的師兄,我們每講一句話他都能夠知道:“哎呀,老師啊,你講這句話是哪一部經、哪一篇、哪一段話的第幾句。”他都可以跟你描述出來。因為他對這個佛經是背得滾瓜爛熟,而且也拜了不少師父,這麼幾年下來,這個名山大川的師父都被他拜完了,整天就是拿佛經來對照每一個師父的行為,所以看起來沒有一個人能夠當他的老師、當他的師父。為什麼呢?因為用佛經對起來的話,都有不如法的地方,最後怎麼樣呢,我跟他交流:“你讀了那麼多佛經,那你自己有沒有煩惱啊?”“哎呀,我的煩惱一來啊,沒辦法,煩惱得要死,還找不到人來交流。”所以這就是所知障了,佛經背得滾瓜爛熟的,他自己卻沒有得到解脫,而且還沒有人能夠當他的老師指導他修行。
    --淨明上師[佛法修持長座指導 第十四集 打長坐與綿密觀照]

元音老人心密三祖

  • 弘傳現況 --- 陳寧老師編
    大愚法師為續佛慧命,乘願再來,愛國愛教,志大氣剛。覽其一生行持,無不感歎其願力之深廣,修行之精進,度生之善巧,氣魄之宏大。 法師出家後苦修”般舟三昧”,感普賢菩薩灌頂授心中心法,如法修持得大成就,於1928年冬下山弘法,後人尊為初祖。其後心中心法歷二祖仁知祖師、三祖元音老人,皆力倡明心見性,廣開頓教法門,灌頂授法,講經著述。法系於是大備焉,心地法門終賴此以存,正法不滅,此大事因緣至為奇特,冥冥之中,實有諸佛菩薩之所護持者也。
  • 傳法風格 元音阿闍黎論著《略論明心見性》面世,啟教界以悟入為根本,振聾發聵;《佛法修證心要》出版,示學人行真修之大道,刻骨銘心。 為輔導後進進修、釋疑、除惑,其他論著尚有《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心經抉隱》、《大手印淺釋》、《淨土指歸》、《楞嚴要解》、《心經大義》、《中有成就秘笈》。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