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大師破相論--<font size=-1>渝州華嚴寺沙門釋宗鏡 校刻</font>》
  • 11

     11. 永嘉大師證道歌(2)

        “住相布施生天福”
        比如世人,他要住相布施,肯定會生天福,你執著有我相、有東西相、有對象,三輪不空嘛,那麽會生天福。
       
        “猶如仰箭射虛空”
        箭射向虛空,最後還會墜下來,還會落輪回,是這樣。
       
        “勢力盡,箭還墜”
        勢力盡了,箭就要墜下來。
       
        “招得來生不如意”
        招得來生反而不如意,一個人,譬如說,百萬富翁、億萬富翁享受慣了,結果變成窮人,下來了,他很苦、非常的煩惱,原來的生活習氣帶過來,但是又沒有條件,所以說“招得來生不如意”,甚至會造業,造業以後會墮三惡道。
       
        “爭似無爲實相門”
        哪裏能夠比得上無爲的實相門呢?不要求有爲,只要是無爲這實相門。
       
        “一超直入如來地”
        一超就頓入如來之地,和如來是一鼻孔出氣.、同一個道證、.同樣圓滿成就.。其實我們的本性和如來是不二的、一體的。所以說,只有這個“無爲實相門”能夠頓入頓證。
       
        “但得本,莫愁末”
        什麽是本?就是明心見性、就是體悟到我們的真心、就是寂照不二的體性,定慧圓明這是本。“莫愁末”,“末”是神通、福報、其他的緣分,這些都是“末”。所以說,我們的心要體悟到什麽樣呢?
       
        “如淨琉璃含寶月”
        清淨的琉璃,就是透明的,含著寶月。寶月就有清輝啊。“寶月”是指的是智慧郎照,“琉璃”代表著我們的定體的清淨不動、空靈的不動,不動體中空靈而現起朗照的光輝,能夠照耀一切。就是這個比喻,這就是證道。
       
        “既能解此如意珠”
        既能夠解得如意珠,這個“解”不是理解。“解得”由解脫而證得,“解開”也可以說,是衣裏面解開了這個如意珠、就是摩尼寶珠了。那麽
       
        “自利利他終不竭”
        這是沒有止境的。不要爲了一生的事:我這一生一定要做到什麽。不需要的,這個時間是無窮無盡的,只要你這一生證到了,就隨緣用吧。這一生用過了、來生再用,他是用不盡的。不要爲了一生的事急急忙忙去用,不需要的。有的人說:哎呀,衆生可憐啊,我這一生一定要度他。不需要的、不要執著、隨緣而度、隨緣而用,不要急于一時。如果有緣、他的根基成熟,他自然會相應;如果他不成熟,他還要受點苦難、還要一些反複的。這是不能作意的,不能有意去度衆生的。
       
        “江月照,松風吹”
        這是形容證道人是怎麽樣的情形,“江月照”,江上的月照下來,那麽甯靜、透徹,水中映著月亮,夜色當中一片甯靜。“松風吹”,松間的風吹過來,象天然一樣很清很清、很清涼。
       
        “永夜清宵何所爲”
        永夜就是清宵,或者夜裏到早晨“何所爲”,做什麽呢?
       
        “佛性戒珠心地印”
        在佛性當中就是戒珠,沒有另外的戒律,佛性清淨就是無上的道戒、無上的清淨戒。“心地印”,心地光明,映現萬物。
       
        “霧露雲霞體上衣”
        這個大自然的一切,就是你本性體上的衣服,像霧、露水、雲、天上的霞,這些都是你體性上的衣服。他也是形容,一切萬物都是你的衣服、是你的用,所以說妙用無盡,這是道人所證到的境界,它是形容的。
       
        “降龍缽,解虎錫”
        這是指過去如來釋迦牟尼佛的時候,有一條毒龍很凶猛的,佛以慈心三昧攝受他,結果龍化作象小蛇一樣,就到了佛的缽裏面去,所以說“降龍之缽”。“解虎錫”,就是說老虎這些,這個錫杖一響,它們都能夠降服,這是指道力,就是很威猛的老虎、很毒的那種龍,以你的慈心的威力、道力,都能降服,意思指道人之用了、道人之大用。
       
        “兩钴金環鳴曆曆”
        這是指兩谛:真谛俗谛,能夠顯示一切法、作用一切法,這是道在真俗二邊的體現。所以說
       
        “不是標形虛事持”
        這不是“標形”,意思說,是標一種形象、或者如來形象怎麽樣,也不是虛的事情、沒有的事。這是
       
        “如來寶杖親宗迹”
        這是如來證道以後,以他的寶杖顯示出來的、親自的蹤迹。意思說,道人成道以後,他一定有他的作用、他教化的作用、降服的作用,一定有的。不是說空口講白話,不是這樣的,是真實有用的。
       
        “不求真,不斷妄”
        前面指蹤迹,這是指真實相。那麽比如說,證道的人,他“不求真”,已經在真當中了;也“不斷妄”,沒有什麽是妄的、沒有妄。
       
        “了知二法空無相”
        了知真和妄這兩個法“空無相”,本來沒有相的。
       
        “無相無空無不空”
        無相當中無相的光明,“無空”沒有空,“無不空”沒有什麽不空,這就是妙的地方了,沒有空,而沒有不空。我們覺性的無相光明,他是“無空無不空”,微妙不可思議的、無法說的,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麽說、也無法表達的。那個地方
       
        “即是如來真實相”
        說不出來的。
       
        “心鏡明,鑒無礙”
        這是指真實相,那麽怎麽形容呢?以這樣的話來形容,“心鏡明”,心像鏡子一樣很明朗、很清澈。“鑒無礙”,“鑒”就是照,照境界沒有障礙,照得清清楚楚,這就是說,雖然它裏面“無空無不空”說不出來,但是有這個作用,這個作用就知道,所以說本性在作用處、在照用當中。
       
        “廓然瑩徹周沙界”
        “廓然”很遼闊,心境很遼闊,“瑩徹”非常透徹、光明而透徹,“周沙界”就是遍一切處,在什麽地方用,就照什麽地方,處處無礙是這樣子的。所以
       
        “萬象森羅影現中”
        萬事萬物都在影現出來一樣、鏡子裏照出來一樣,影現在其中。是影現,不是我有一個東西。我沒有東西,但是能顯現萬事萬物。所以說
       
        “一顆圓光非內外”
        但是要知道這“一顆圓光”,不是內不是外、沒有形象也沒有大小、不可說、不可說。這你就明白了,我們的道性就是這樣,像一顆圓光,不是內不是外、沒有顔色、沒有大小、不可說,但是自己知道,自己在用處知道,而且盡未來際就是這樣用,隨緣而顯現。
       
        “豁達空,撥因果”
        這是勸戒,有的人說,我們的本性是空的,那麽也沒有因果,隨便怎麽做都沒有障礙。那就是這種人,他就是偏空了。那麽
       
        “莽莽蕩蕩會招殃禍”
        就是莽莽蕩蕩當中,他愚魯沒有智慧、又是隨著境界飄流、被境界所飄蕩,這樣的話,他會招來殃禍、招來因果的報,緣起中仍然有因果,所以仍然要注意。所以說
       
        “棄空著有病亦然”
        如果反過來,他棄空、又執著有:處處有相、有爲、有因果、落在執著上,又是病,一樣的,他還是受束縛、還是受報應。那麽
       
        “還如避溺而投火”
        他避開了水,但是又投到火上去了。兩邊都不觸,禅宗叫不觸犯,不背不觸,那就得自在,也不是落因果、也不是破因果,他很明白,知道怎麽用,他是空靈覺性的朗照,隨機而用,自己沒有。在因果中,他不住在因果相上,他本來沒有什麽,他自然而顯現的,顯現衆生的機緣而用,這一切作用都不落在哪一邊,他沒有一點落進去。
       
        “舍妄心,取真理”
        舍去妄心、要取一個真理,這本身就是取舍之心了、妄想顛倒了。那麽,這個
       
        “取舍之心成巧僞”
        這是很善巧的虛僞、僞裝的,僞就是顛倒的。因爲在世俗來講,他都是取舍,是用貪愛成取舍心,修道了以後你還是取舍、還要取一個好的、取一個真的,那麽要舍掉不好的,你這個心和凡夫有什麽區別?還是一樣的、還是這個心態。所以說
       
        “學人不了用修行”
        學人不明白,在用這個妄心取舍去修行。那麽,他就是
       
        “真成認賊將爲子”
        用這個虛妄心去修行,等于是越修越顛倒、越修越煩惱。
       
        “損法財,滅功德”
        因爲有取舍之心,用妄想顛倒他就“損法財”,這個“法財”是自性的法財,他會被這個用錯的心所損害掉。他還會“滅功德”,本有的功德被他滅掉了。那麽,這一切的原因
       
        “莫不由斯心意識”
        都是因爲心意識的作怪,在心意識當中起顛倒,以心意識去修行。不知道心意識如果能夠化掉,不落心意識就是真修行、就是真功德。他就不知道,所以說
       
        “是以禅門了卻心”
        他的最根本的地方就是“了卻心”,只要你悟了心、只要你把心的執著化掉,那麽本來就是佛、本來就是道。所以
       
        “頓入無生知見力”
        是可以頓入無生的,頓入無生靠什麽?靠“知見力”,靠那種禅的一種知見、智慧的見,就是說,超越一切的見、離開心意識的見,然後以這個力量頓入無生的本性當中。
       
        “大丈夫,秉慧劍”
        他說,能夠有知見力、契入我們本性的這個修禅的人,就是“大丈夫”。“秉慧劍”,他秉持的是慧劍,“慧劍”就是破一切、破盡一切煩惱執著。
       
        “般若鋒兮金剛火”
        他就是般若的鋒,“般若鋒”就是智慧的鋒茫。“金剛焰”,金剛的火焰,催毀一切。
       
        “非但能摧外道心”,
        不但是能夠摧一切外道的心。
       
        “早曾落卻天魔膽”
        天魔會怕,怕一個有智慧觀照的人、怕一個有這樣的和本性相應力的人,他會非常的怕,所以“落卻天魔膽”,他的天宮都會震動,一個人見性的時候,天宮震動,他會下來破壞、破壞你的道,他非常的害怕。爲什麽原因呢?因爲契入本性的光明的時候,那麽正好是把無明破開,而無明是魔他堅固執著的地方,一旦破無明的時候就和他聯系了,他那個地方就震動了,魔宮是無明建立起來的,所以說當你和佛性相應的時候,就和諸佛連在一起了,諸佛的光明有多大!所以說,加持你的力量震動了魔宮,原因就在這裏,所以他的破壞也是有他的魔的作用的,因爲影響了他,他很難受。
       
        “震法雷,擊法鼓”
        “法雷、法鼓”就是說法,代表著大智慧的光明來顯示這個道、來體現這個大法。
       
        “布慈雲兮灑甘露”
        利益衆生的時候叫“布慈雲”。“布慈雲”蔭護衆生、灑下甘露水,成長衆生的善根智慧。
       
        “龍象蹴踏潤無邊”
        “龍象”代表著明心見性的人,就是說體悟到大道,他是利益無邊的衆生。
       
        “三乘五性皆醒悟”
        三乘和五性的人都醒悟,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五性:五種根性,都可以醒悟起來。
       
        “雪山肥膩更無雜”
        “雪山”它是純粹的“肥膩”,都是良草、最好的草,他是沒有摻雜不好的草的。所以說,
       
        “純出醍醐我常納”
        雪山大白牛,吃了這個草以後,他出來的都是“醍醐”,它不經過牛奶,它擠出來的都是“醍醐”,無上妙味。禅宗就是無上的妙味,它擠出來的,意思說他悟到道、證到道以後流出的法流、說的法音,都像醍醐妙味一樣,都是大智慧光明、都是最殊勝的佛法,所以說“純出醍醐我常納”,“納”就是受納,意思說這個法流、這樣的法的智慧,是諸佛的法界大光明灌頂,超越四灌頂。
       
        “一性圓通一切性”
        “一性”我們的覺性圓通一切性,一切衆生的本性都是圓通的,都沒有差別。
       
        “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個法當中遍含著一切法,比如說六字大明咒的法、某一句法意的法都是遍含著一切法的。爲什麽?都是本性流露的、都是不二的體現。
       
        “一月普現一切月”
        我們的報身在虛空中都是一個月,報身照下來的一切千江萬水是“現一切月”,就是說一個衆生思念到你的時候,在報身的光裏面他會現起作用,或者以形象見、或者以身心聞、或者以慈悲來救度、或者以威力來加持,這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顯現的作用。
       
        “一切水月一月攝”
        一切的水月都是一月攝,就是說,都共同歸入一個道,諸佛菩薩是不二之道,道人都是一個道。所以說,一切的水月都歸到一月當中、一個報身光明,都攝在這個當中。所以
       
        “諸佛法身入我性”
        諸佛的法身入我的本性。而
       
        “我性同共如來合”
        這句很重要了。證道的人,諸佛的法性都入你的覺性當中,子母光明相會嘛,“我性共同如來合”,這就是西藏密宗最高的法門,也是十方諸佛灌頂的地方,大光明灌頂,就是全體朗照。
       
        “一地具足一切地”
        一地當中具足一切地,這個“地”就是本性的地、性地,只要性地證得了,一切地都具足了。
       
        “非色非心非行業”
        “非色”不落在色相上,“非心”不落在心念上,“非行業”菩薩的六度萬行的行業、功德的行業都不是,都超越、都不可得,在這裏面都是一個全體。
       
        “彈指圓成八萬門”
        一彈指八萬法門都圓成了,都在裏面。
       
        “刹那滅卻三祗劫”
        一刹那之間,超越了三大阿僧祗劫,已經過去了,不會再落在這個上面,這多圓妙!
       
        “一切數句非數句”
        “一切數句”代表著所有的法數,一百零八法數、八萬四千法數等等,所有的“數句和非數句”都超越,非數句也超越。禅宗講“離四句,超百非”,也超越。
       
        “與我靈覺何交涉”
        和我的靈覺有什麽交涉呢?我這個靈覺、摩尼寶珠、圓妙的大道和這些沒有關系。
       
        “不可毀,不可贊”
        這個覺性的光明當中“不可毀”,毀不掉,無法毀滅,無法毀謗。“不可贊”無法贊歎,贊歎不到那個地方。所以說,
       
        “體若虛空勿涯岸”
        這個體就像虛空一樣,沒有邊際,沒有岸、岸頭,他沒有一個地方的。所以有的人說:噢,我們的覺性很大。哪裏有個邊啊!邊岸都沒有的。所以說
       
        “不離當處常湛然”
        “當處”雖然證得這麽妙、這麽殊勝,但是還是在當處、還是在大家這個地方,這個地方作用就是他,這個就是禅宗這個道的地方、最微妙的地方。所以說“不離當處常湛然”,“湛然”就是很清淨、不動,就在這個地方。所以說
       
        “覓即知君不可見”
        要找,知道它不可見,沒有相貌、沒有顔色、找不到它,但是活潑潑的,朗照著,具足一切。
       
        “取不得,舍不得”,
        這個覺性的光明、無相的空靈,“取不得”,取也取不得,不是一個東西。“舍不得”,舍也舍不得,你想離開它也離不開,他就是這樣子。
       
        “不可得中怎麽得”
        雖然不可得當中,但它依然存在,就在當下顯現、當下作用,時時刻刻沒有離開他。
       
        “默時說,說時默”
        默時就是說、說時就是默。默的時候,就在說法;說得時候也就是默,等于沒有說一樣。這個時候,
       
        “大施門開無壅塞”
        這個就是大布施了,你一舉一動都在布施法流、法界光明、無盡的智慧、無盡的加持力,就在這個當中去布施了。所以說“大施門開無壅塞”。
       
        “有人問我解何宗”
        “解何宗”,就是說,你悟到了什麽宗?那麽
       
        “報道摩诃般若力”
        我報道給他說,是“摩诃般若力”,大智慧的光明。
       
        “或是或非人不識”
        或者是、或者不是,別人不會認識我,不知道。因爲他無相,無相的智慧光誰能認識呢?
       
        “逆行順行天莫測”
        或者逆行,“逆行”是什麽?反著走叫逆行,別人行善,你偏偏行惡;別人吃素,你偏偏吃葷,----。逆著走,別人不理解。或者“順行”,別人行善,你也行善;別人贊歎,你也贊歎,等等。順著衆生的心去做、順著衆生的意思去做,這叫順行。逆行和順行,“天莫測”天都測不到、天人都測不到,護法神都不知道、不知道你的意境是什麽。所以說,這是不可思議的。只是證到道的人,他自然會這樣,他自然有一種逆和順的不可思議的變化力,隨因緣而表現。這不是透,是體現、是應機的體現,衆生需要逆,他就用逆法,也可以用世俗法、也可以用五欲、也可以下地獄,下地獄就是逆的。也可以罵人,但是他是慈悲加持你,這是逆的。可以用種種威嚴、可以做國王、種種變化,他內在的覺性的光明,他是隨機緣而變化。如果只會順、不會逆,道還沒有圓滿;會逆、也會順,道才圓滿。諸法之王,一切的諸法都是被你用的,但是你是沒有的,都被你所用,這是道。但是有的人是已經證到的過來的,他會用這樣、自然會用,這不是修的問題、也不是透的問題。如果自己還有障礙、還有東西在、還做不到,那是要透過它。透過它,他就自在了、就證到,證到了以後就會用。那也不是憑空而來的,也是一世世修過來的。所以說
       
        “吾早曾經多劫修,不是等閑相诳惑”
        我早年、過去世,也是多劫修過來的、曾經多劫修的。這是永嘉大師講自己。“不是等閑”,我不是說憑空的這麽講,來騙騙大家、說高超的話,不是的。是腳踏實地的一步步證過來的,證到這一世,遇到禅宗,證圓滿了。禅宗爲什麽會出現于世,就是因爲多生多劫很多人修過來,但是他還有著相、還有痕迹、還不能證到這個覺性。那麽禅宗就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讓你把過去的都化掉、回到本性中來、頓悟成佛。如果你沒有這個根機,就接不上。但是你遇到禅宗能夠相應了,你就會成就、就超越了,禅宗是起這個作用的,禅宗不是次第的教化,他是頓悟的。有的頓悟頓證,頓悟以後保任,再透過他,這是人的根機不同。那麽,下面講,
       
        “建法幢,立宗旨”
        他說,建立禅宗的法幢、立禅的宗旨。
       
        “明明佛敇曹溪是”
        就是說,從二十八代傳過來,到後來是曹溪,那麽曹溪六祖大師的傳承是怎麽過程呢?他說,
       
        “第一迦葉首傳燈”
        第一是迦葉尊者首傳燈。
       
        “二十八代西天記”
        經過二十八代的西天授記,到東土來。
       
        “真不立,妄本空”
        這是祖師禅的宗旨,就是不要對立、不要對治妄。那麽
       
        “有無俱遣不空空”
        有和無“俱遣”,不著有、不著無,不空而空,空而不空,這是禅的見地、智慧的地方。
       
        “二十空門元不著”
        連二十個空門都不著。二十個空門:內空、外空、大空、第一義空、等等都不執著。
       
        “一性如來體自同”
        “一性如來”體性本來就相同、本來就是這樣,體悟到一性的如來、本元之性,那麽連空也不執著,所以說不立空觀、不立空見,都不執著,這是祖師禅的宗旨。
       
        “心是根,法是塵”
        前面講宗旨,下面講實際。他說“心是根”,是根本,心起照、起用。那麽“法是塵”,顯現的一切都是塵。
       
        “兩種猶如鏡上痕”
        心和法都是鏡上的痕迹。心是我們能知能覺的、法是我們所知所覺的。
       
        “痕垢盡除光始現”
        心法要雙亡,痕也沒有了、垢也沒有了,光才能顯現,光就是本性的光明。所以
       
        “心法雙亡性即真”
        天台宗也是這樣講的,天台宗講“能所雙亡性即真”,有的地方這樣講。心法雙亡,性就是真的,這就是脫落。天台講:“境爲妙假觀爲空,境觀雙亡性即中”,本性就是中道,這個中道就是真,一樣的。這個是他的用功的地方、實際的地方,叫你脫落根塵。所以有的人說,禅宗一切不執著就是了。其實還有實際,“實際”就是說你的痕垢要去掉的,痕垢不去掉,這個光顯不來出的、覺性的光明不現,那麽就變得豁達空、或者變得狂妄自大、口頭禅,就會走偏。
       
        “嗟末法,惡時世”
        嗟歎末法時代,“惡時世”衆生的福薄、難以調治,制伏不了他的心。
       
        “去聖遠兮邪見深”
        離開聖人遠了,邪見就深。所以說
       
        “魔強法弱多怨害”
        魔很強、法力弱、多怨害。
       
        “聞說如來頓教門”
        魔聽說如來頓教法門,這麽殊勝。
       
        “恨不滅除令瓦碎”
        就想破壞它,用種種的方法來破壞,有的人開悟了,他偏偏講一些話毀謗他,說你不開悟、說你很壞,很多是這樣,然後把你破掉、把正法破掉,是末法時代的特征。
       
        “作在心,殃在身。不須怨訴更尤人”
        報應到的時候,不要怨了、不要向別人傾訴了:現在嘴歪了、神經病了、生癌症了、什麽什麽苦了----。不要“尤人”,不要說某某人給我造成的、別人怎麽怎麽樣----。
       
        “欲得不招無間業”
        你要想不招無間業的話,
       
        “莫謗如來正法輪”
        這很重要。
       
        “旃檀林,無別樹”
        “旃檀林”是很香的,代表著覺性的光明的林。“無別樹”,覺性的叢林,沒有別的樹。也就是說,開悟證到本性的人,他的周圍沒有小乘的、也不是爲世間法求而來的,他來的人都是這種人、都是本性上的開智慧的人、見性的人。所以說
       
        “郁密林沈師子住”
        這個“郁密林沈”是說功德叢林很密、很深沈,是獅子住的地方,也就是只有相應的人在一起、不相應的人不接的,不說那些小乘法、人天法,不說這些的。
       
        “境靜林間獨自遊”
        境很靜在林間獨自遊,不求伴侶,獨立無依,是這樣的一個道人。
       
        “走獸飛禽皆遠去”
        那些走獸飛禽都會遠去,我們不要拉他們,不是根基的、不對機的,不要在那裏作用,讓他們遠去。不然的話,會染汙,對他來講可能會毀謗、他會有障礙。
       
        “獅子兒,衆隨後”,
        “師子兒”比喻剛剛開悟的人。“衆隨後”,有很多很多的人跟在後面,意思說,你是一個開悟的禅師、證道的人,周圍跟著也都是開悟的人、都是見性的人,不見性的人你不會接引、不用帶他們。
       
        “三歲即能大哮吼”
        “三歲”有的說是代表“三谛”,有的說是很短的時間、不用太長,即能“大哮吼”,很短的時間,“三歲”就是三年,保護三年就能夠開大智慧、就能夠大哮吼、就能夠破滅外道、降服魔怨,他就能起大作用。“大哮吼”,吼得很響的聲音,意思說,他一開口一說話是會驚動天地的、驚動衆人心的,說話是有威力的、威力很大的。
       
        “若是野幹逐法王”
        “野幹”就是一種野獸,它很像獅子,但又不是獅子,是野幹。“逐法王”,它隨逐法王。反過來講,野幹都是被法王所逐、逐出去的。
       
        “百年妖怪虛開口”
        百年的妖怪開不了口,“虛開口”沒有開口的機會、沒有他說話的余地,。所以說
       
        “圓頓教,勿人情”
        “圓頓教”這就是禅、大圓滿最高地方,“勿人情”,是不要執著人情、沒有人情的,一個不是根基的人,你不要說話。
       
        “有疑不決直須爭”
        如果有根基的人,他“有疑”,有疑點、不通達的地方,那麽你一定要給他指點、一定要講清楚。“不決”,不明白、不決定。“直須爭”,要說個清楚、要給他指點明白。不然的話,會有落處、會有障礙的、會搞不清楚。
       
        “不是山僧逞人我”
        不是說我有本事、我有智慧,不是這樣。
       
        “修行恐落斷常坑”
        恐怕你會落在斷見常見的坑裏面出不來,那就冤枉了,就很苦了。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裏”
        非和不非、是和不是,這個之間差之毫厘失之千裏,差一點點都不行。所以
       
        “是則龍女頓成佛”
        是的話,龍女能夠頓成佛,七歲的龍女就能夠成佛。
       
        “非則善星生陷墜”
        非的話,善星比丘一念起了執著,那麽他退失了道心。因爲善星妄說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獄。說“生陷墜”,身體就陷入地獄去了。在修行上這點很重要,講法是一點不能錯,但是個人的習氣,有錯難免,習氣照破就是了,不能在這裏比較、不能看外表的,要看見地、要修正的法正不正,這很重要。
       
        “吾早年來積學問”
        他說,我早年來也是積學問的。
       
        “亦曾討疏尋經論”
        研討疏抄、尋求經論。
       
        “分別名相不知休”
        不知道歇下來,因爲名相他是指一種表現、一種道理,道理是指一種根本的東西。根本的東西、根本的真實是唯一的,根本認識了,名相就超越了,所以當時是不知休啊。
       
        “入海算沙徒自困”
        就入海算沙一樣,被困住了。
       
        “卻被如來苦呵責”
        被如來苦苦呵責。
       
        “數他珍寶有何益”
        數他珍寶有什麽用?數別人家裏的賬薄有什麽用?不是你家裏的。
       
        “從來蹭蹬覺虛行”
        就是說,世事難進,走不進去,失意、困頓、潦倒,不是自己的東西。“覺虛行”就是白白地浪費時間、白白在外面研究、尋找,所以
       
        “多年枉作風塵客”
        “風塵客”就是生死輪回中的風塵客。所以
       
        “種性邪,錯知解”
        種性要是邪了,他知解錯了。就
       
        “不達如來圓頓制”
        什麽叫圓頓制?就是不能了悟頓悟成佛之宗旨。
       
        “二乘精進勿道心”
        二乘雖然很精進,爲了了生死、斷煩惱,非常用功。但是他沒有真正的道心,就是沒有菩提的覺悟的心,沒有。
       
        “外道聰明無智慧”
        外道雖然很聰明,但他沒有智慧,這個聰明是分析的、是知識性的、是外在觀察性的、是一種利智,但不是真正的智慧、不是本性的智慧。所以說,這些都是種性邪了,他不會見到本性,都走了偏差的路。
       
        “亦愚癡,亦小呆”
        “亦愚癡”就是說,二乘外道,他知見偏差、邪了以後,非常地愚癡。“亦小呆”就是很呆板。那麽,在
       
        “空拳指上生實解”
        如來一切的言說、一切的道理、一切的方法都是“空拳”,裏面沒有東西。但是他們生出實有東西的解。“實”,裏面有東西、裏面有寶貝,其實寶貝在自己心裏,不在文字、不在道理上、不在方法上。所以說
       
        “執指爲月枉施功”
        “執指爲月”,把如來的“手指”就是言教當成月亮,白白地浪費時間,有的法師研究幾十年,就是研究道理、研究那些文字、寫出很多東西,其實本性不明白。所以說
       
        “根境法中虛捏怪”
        這都是根境法,心的了解和文字境界在“法中虛捏怪”,搞來搞去的很多的內容、很多的道理。
       
        “不見一法即如來”
        就是當你悟到了不見一法、一切法都不可得,“不見一法”就是心中清淨明朗、一點東西都沒有,這就是如來。
       
        “方得名爲觀自在”
        這個不見一法,不是打座的時候才是這樣,一切的作用處都是這樣,那麽叫作觀自在菩薩。
       
        “了即業障本來空”
        你能夠了悟、證到本性,你就知道業障是本來空的。業障是我們的執著、分別來的。那麽
       
        “未了因須還宿債”
        沒有了,還要還宿債。
       
        “饑逢王膳不能餐”
        你餓了,碰到皇帝吃的餐,但是你不能吃,就是你不會吃。
       
        “病遇醫王爭得瘥”
        就是你有病了,遇到醫王,你怎麽能夠治得好,爲什麽呢?就是說,你有東西在、有執著在,你不能體會自己、不能悟到自性。所以說,你還是不能了、不能好。
       
        “在欲行禅知見力”
        “欲”就是五欲世界,在五欲世界裏面行禅、體現我們的覺性光明,這就是靠“知見力”,就是智慧力、就是本性朗明的力量。
       
        “火中生蓮終不壞”
        火中的蓮花是經過鍛煉、在境界上磨練過的、透脫出來的,他是不會壞的,不是水中養著的蓮花,是火中的蓮花。意思說,你的道不是說,我要持戒、我要避開五欲、避開世間法,然後我養著清淨。這不是。要在欲望的海裏面、在煩惱的世界裏面、在種種的是非善惡當中,你清淨無礙、你沒有分別執著,這就是火中蓮花,是不會壞的。任何地方、碰到任何事情,你不會動搖的、不會染汙的,這是真正的蓮花。出家人也是火中蓮花,出家人當中也有是非煩惱。不能以身份來分,意思說,你不要求一個離開欲望、離開世俗以外的清淨。要在世俗當中、煩惱的海當中、生死當中得自在,在這裏面透出來無礙,能夠隨緣隨機地去變化應用,不能落身份,大道是沒有形象、不落身份的,不分在家、出家的,要在作用處體現,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境界,要看自己的心有沒有障礙、有沒有分別、有沒有染汙,然後活潑潑地去體現它。
       
        “勇施犯重悟無生”
        就是過去二比丘犯了一個殺戒、淫戒,維摩經裏講的,維摩居士一給他指點,就悟到無生了,罪性是空的,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所以
       
        “早時成佛于今在”
        他早已經成佛了,那是悟到無生以後,他說後來他就成佛了,“早時成佛于今在”就是現在。
       
        “師子吼,無畏說”
        就是說,佛有師子吼、作無畏說,悟道證道的人體現了一切無礙的境界、自性清淨的境界。但是
       
        “深嗟懵懂玩皮靼”
        嗟歎他沒有智慧、不明白。那麽
       
        “只知犯重障菩提”
        只知道犯了重戒,障了菩提。但是
       
        “不見如來開秘訣”
        “如來開秘訣”,就是說,你透過這些罪性、透過戒律,證到了本性,在本性當中哪裏有罪、哪裏有戒?這是如來的秘訣,不要從相來看。所以下面就講,
       
        “有二比丘犯淫殺,波離螢光增罪結”
        就是二比丘犯了淫殺,那麽波離的智慧只有一點點瑩光、螢火的光,反而增加他罪結,你這樣犯的罪、將來什麽報、什麽報,罪結很深。但是
       
        “維摩大士頓除疑,猶如赫日銷霜雪”
        維摩诘居士給他一指點,疑惑就沒有了,就像太陽一樣,照見霜雪就溶化了,這是大智慧。任何一個人到我們這裏來,不要增加他的憂慮和罪障,要消融他,讓他一身輕松地回去,非常清淨,過去的做了、任何的罪都消融了,這樣子就獲得了一種新的生活、新的心靈,他就不一樣了,一定要這樣體會,信心就出來了。
       
        “不思議,解脫力”
        是不可思議的解脫力,任何人來了,都能化解。所以說
       
        “妙用恒沙也無極”
        這個妙用,恒河沙也沒有窮極。
       
        “四事供養敢辭勞,萬兩黃金也銷得”
        就是四事供養:飲食、床坐、衣服、醫藥,“四事供養敢辭勞”,就是說,可以受用得起,“萬兩黃金也消得”,無礙的。所以
       
        “粉骨碎身未足酬”
        像對這樣的善知識,是粉身碎骨無足以酬勞、酬報他的恩德。因爲什麽呢?
       
        “一句了然超百億”
        一句了然了,就超百億劫的生死重罪,是這樣的意思。這個就是大家都一樣的、都是平等不二的,要體悟到這裏,都能起這樣的作用。
       
        “法中王,最高勝”
        這是法中之王,禅、大圓滿、大手印、我們的覺性的這個光明就是法中之王、是最高最殊勝的。
       
        “河沙如來同共證”
        河沙如來都是共同證到這裏、都是這樣證過來。
       
        “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應”
        我現在已經解得“如意珠”,就是說,證到了,永嘉大師講的。信受的人他都會相應,信受永嘉大師的人、信受這個道的人,都會相應。
       
        “了了見,無一物”
        他講真實的地方了。“了了見”,很清楚、明朗、分明的很。但是“無一物”,沒有一個東西、沒有一點東西。
       
        “亦無人,亦無佛”
        這裏沒有人相、也沒有佛相、不執著于任何相,但是圓明之光遍照著、在當下體現著。所以說
       
        “大千世界海中漚”
        大千世界就像一個水泡泡,你沒有分別它、執著它,它都是在你覺性當中像一個水泡泡一樣,大千世界。也就是說,任何事物,怎麽廣大、怎麽重要,但是到了你這裏都是一個水泡泡、顯現的一個作用。
       
        “一切聖賢如電拂”
        一切聖賢到了你這裏,就像閃電一樣,一閃就過了。意思說,你也不會把聖賢放在心裏、執著在心裏,只是作用像閃電一樣,光過去了、不停留、不會停留在心上。
       
        “假使鐵輪頂上旋”
        就是遇到災難,鐵的輪子在頂上旋,很恐怖。但是你的
       
        “定慧圓明終不失”
        定慧圓明、如如不動、不會失去,遇到危險的這樣的境界也是如此,這是道人的體悟,真實的體悟到這裏的。
       
        “日可冷,月可熱”
        日可以冷,月也可以熱。意思說,但是這個真理是不會變化的、這個道是不會變化的、不會被破壞的。所以說
       
        “衆魔不能壞真說”
        一切的魔不能破壞真正的道上的一種智慧、真正的一種證道歌的言說、或者六祖壇經的言說,這些是不會破壞的。
       
        “象駕峥嵘漫進途”
        “象”,證道的人就像大象,駕在峥嵘的路上,就是歪歪曲曲的山路上。就是說,人生的路是峥嵘的、有高有低的、有變化,但是你是大象。“漫進途”,就是說走向未來,走向未來的廣大的空間、廣大的世界,是沒有邊際的、永遠無止境的、是漫漫進途。但是
       
        “誰見螳螂能拒轍”
        誰能夠見到螳螂能夠抗拒這種巨大的車輪?它是抗拒不了。
       
        “大象不遊于兔徑”
        “大象”,大智慧的人、大道的人,他“不遊于兔徑”,他不會走兔徑的,他不會被那些小事、小人、小見所拘束。意思說,不會落你的套套去做人的,他有大丈夫氣概的,他頂天立地、無所畏懼的,是不受你的拘束的。
       
        “大悟不拘于小節”
        大悟不會拘于小節、不會被小節所拘,他是很透徹,他是根據機緣、緣起去做,他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法、有不同的體現。所以說
       
        “莫將管見謗蒼蒼”
        “管見”,一管之見,很小的一個孔裏面見,不要以你的管見謗“蒼蒼”,道人的智慧、他的境界像蒼茫的天空廣大無邊;而世俗的人,他是“管見”,只看到一個孔,他說:我看到是真的,哪裏有天啊?沒有那麽大,不可能的。他不相信,不要毀謗。爲什麽?毀謗會有罪的、會墮落的。所以
       
        “未了吾今爲君訣”,
        如果你不明白、不了達,我可以爲你決定、可以爲你作一個說明。而這個證道歌就是這個道的說明,你不要不相信真正的道,真正的道是存在的,所以說“未了吾今爲君訣”。
        證道歌的內容就是這樣了,他體現了道人的真正的證悟到的地方。那麽,證悟到的地方的確什麽都沒有,道不遠人而人遠道,他什麽都沒有,但是明明了了。形容的話有很多,實際的是一個字都找不出來的、一句話都沒有的,他就是當下的。但是用的時候,他是隨機變化的,他應有盡有、變化莫測。 所以說,如果明白到這裏,你不要想什麽時候成道,你要體悟到:道在目前、在作用處,能安心在道上體現他、在道上去轉化、在種種的境界當中去消融。那麽,你就是自在的人,你念咒也可以、念佛也可以、你做家務也可以、做事情等等、種種變化,都可以的。你要知道:我的作用在哪裏、我該怎麽用。不被人牽著走,自己有自己的智慧、有自己的方便。作用處要用活它,不拘泥于過去,不會說:昨天我是這樣的,我今天也要這樣。不能落這個。或者說:這個地方是這樣子的,我也要這樣。
        沒有固定的東西,因時、因地、因人而變化,這就是你的鍛煉的地方。你每天發現的都是新的東西、沒有過去的東西,你見到任何人都是你的體現,不要立人相,同時也不要落在自己的感覺上:我怎麽樣。不要老是想到:我怎麽樣、我對不對。不要落在這些地方。
        你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沒有的。沒有人、沒有我,沒有好、沒有壞,就是說“不見一物”。一切諸法的寶藏都在裏面。你看經是“照”,照出裏面自己的智慧來。跟人講話就是智慧的流露,你的話在作用處,就是說,在別人的地方,別人需要什麽,你就講什麽。但是你不要注意別人,只注意自己的當下。注意自己,不要注意別人,注意別人是執著了、有對立了。自己的當下明明朗朗、不動的,別人都反映過來、顯現過來。而且要把自己的那些執著性、堅強性,或者說拖泥帶水的、不好的成份,發現它然後照破、化掉。一定要這樣體會:哪裏自己有落處了,就照破他。這是真正用功的地方。
        然後,在機緣當中要用他。不能守著他,如果你退、一直守著他,就不活了,適當的要用的,越用會越活、越有智慧,越會發現自己有些作用處的不夠。因爲道的真正意義,是在作用處。道性是不可知、不可見的,見不到的,只有作用才知道。而作用是無量無邊的,不要把自己局限起來,要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君子能小人,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作用,不要建立自己固定的形象:我是什麽人。這裏面沒有男女相、沒有高低相、沒有修行的相,一切相都找不到,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有一個東西在用,就是說,在作用處體現、在用。知道活潑的用、有這個用的力量,其他都不知道,想不起自己是什麽人,知道名字是空的、相貌是空的、身體的感覺是空的,一切都是不可得的,要這樣子體會。 古時根基利的人,他一體會到就達到了、就證到了。現在的人,聰明卻心亂,能體會到,但在實際當中有時還會有落處、會失照,這時就要再做悟後的功夫,在失照的地方轉過來,這就叫回來、回家。就是這樣,在常常的覺照當中,會越來越清淨、越來越殊勝,人會産生很大的變化,這個變化就是道上的變化。一直到最後證到和佛是一樣的、和佛是相應的,特別是到了臨終之時,就直接契入法界的光明,不生不死。然後顯現一切佛的功德,真正的淨土也在這裏面顯現。
        真正的淨土是我們覺性的光明的功德,有相的淨土是應衆生需要而體現的。根基不夠的人,我們也不破他,要他建立淨土的功德,讓他去回向。智慧夠的人,他要體現自性的功德,自性的淨土和佛的究竟圓滿的功德顯現不二、體現出不二來。然後,自然而然的就圓明了,定慧圓明,古人的道就在這裏。此外,有兩點要注意,修道的人力量不夠,要多親近有道力、有成就、有智慧的人,幫助你更加明朗,你的那些不夠的地方、落處的地方,會慢慢照掉、掃蕩掉的,業障也會改變、清除。另外,不要在不修行的人的面前顯示自己的修行、不要談論修行,不要老是記挂著:我在修行,叫你們也修行。不要這樣,要平平常常、無心無事、隨緣。這樣的話,別人覺得你特別親切,覺得你這個人不是煩惱的人、不會給他增加麻煩,還會照顧他的心態,他需要什麽,你會照顧到他,他就特別歡喜。就這樣,你的智慧光明已經照進他的心了,他已經在修行、在轉變了。是這樣的,不要給任何人一點壓力。你不要吃的東西,不要說:叫你們也不要吃。你沒有一點東西強壓給人,別人有什麽要求,你隨順而轉,不要說:我不吃的,你偏還買這個東西。不能這樣講的,要隨順而行。你在世上、在別人的一種因緣當中,是最融洽、最自然、最親切、最好的緣。然後大家都跟著你轉變,大家都變得很清淨、很自然、人性會變化的,這就是最好的修行了。
        有的人雖然一直講法,也一直誦經、修行,但是他沒有這樣做,一直對世俗有排斥,對自己也有壓力,還有追求,煩惱不斷、執著不斷,很矛盾的東西。悟道的人,對自己沒有矛盾,對別人沒有壓力,沒有固定的執著,這個是最殊勝的。 自己有落處被世俗人抓到,也不要反駁他,自己化掉。世俗人他不願意看到你怎麽樣的,不讓他看到。譬如說,有的人說:我穿破爛的衣服不要緊,我修行人嘛。但是別人看到你不舒服,你就要注意了:我要穿得好一點,不讓他不舒服;他聞到香不舒服,他在的時候我就不點香,不讓他不舒服。
        而且還要作遊戲,在這個基礎上,別人需要什麽,你都能回應他。不論在物質上,還是感情上。你沒有感情,但是你有大悲之情,你回應他,他要一句好話聽的,你不妨講句好話給他聽,他聽了開心、心花怒放。這事也需要回應的。處處這樣體現,別人就會覺得和你在一起特別好、特別開心、特別親切。那麽,你的心靈都是光明,身體上都是大樂,跟你在一起很親切、舒暢、氛圍很好。但是你內心很清淨、沒有動。做到這樣子,其實你已經是菩薩了,或者就是佛,是不二的,雖然力量有時候還不夠、還差一點,但是你的成份、你的作法、你的智慧和佛一樣。這樣做,對衆生有無窮盡的利益,是這樣來的。 還要提高自己的一種自然的修養性,譬如說,直接、柔和、圓融、安祥、等等。有一種修養性要出來,使自已不讓衆生感受到一點不舒服,別人覺得你講話太快他受不了,你就慢一點;覺得你講話太幹、太吵,你就輕輕的講。要適應衆生,這才是大慈悲。使衆生安心,使衆生遇到你就覺得特別好、特別親切,但是又不讓他生執著,不要讓他生情愛,你沒有情愛,那是大慈悲。到了這一步,再體現出來,就是能夠“俗路無礙”了,到哪裏去都沒障礙。維摩诘居士就是這樣,俗路的境界他都沒有障礙的。對不同的人,你都可以跟他對話、可以跟他講話,講了對他有利益,這樣做不是和佛一樣、和大菩薩一樣麽,就是這樣體現出來的。 然後,年齡大的人沒有其他大的事業,就是在家裏自自然然的體現,照顧家裏的親戚、朋友,做一個很安祥、很親切的老人,別人想到你就很舒服,在家裏就溫暖。如果是年輕人,就在事業中體現,做某一個人物、做一個有用的人物。
        弘法的事業不是我們有意的,是自然而然的。不在法的語言上,是在機的作用處。別人需要什麽,我給他什麽,就可以了。不是我要給別人什麽、我們要給別人什麽。不要用自己的語言來否定別人,也不要過分的稱贊別人,要恰到好處。別人需要什麽,你要知道,你就給他講什麽,這樣會有一種親切。如果你的話講得相應,別人就跟你很親切、沒有距離。不一定要見面,想到你這個人、或者念到你這個名字就快樂,甚至會有加持力出來。菩薩就是這麽來的,有加持力,會消除你的障礙。因爲他平時就這麽做,做久了以後,法界的當中有這麽一個力量、這麽一個功德力會出來的,自然而然的。然後,哪裏衆生需要你,你轉世也好、在空中顯現也好,自然和他會有緣份、自然會出現。 所以說,道在作用處,做好每一步,一點一滴地要做好,在這裏起照用。
       

元音老人心密三祖

  • 達摩大師論著:
      破相論 悟性論 四行觀 血脈論

    五祖弘忍禪師:最上乘論    
  • 傳法風格 元音阿闍黎論著《略論明心見性》面世,啟教界以悟入為根本,振聾發聵;《佛法修證心要》出版,示學人行真修之大道,刻骨銘心。 為輔導後進進修、釋疑、除惑,其他論著尚有《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心經抉隱》、《大手印淺釋》、《淨土指歸》、《楞嚴要解》、《心經大義》、《中有成就秘笈》。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