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修持幾個關鍵要點-修行需要貼近上師,在上師指導下修行,離師無法成就。

二、放鬆身體

腰無需挺得很直,但別塌腰

坐姿正確,面帶微笑,一動不動;不睜眼,不說話,鬧鐘不響不下座;打長坐,一座至少2小時,4小時或6小時以上更好。

我們一般不建議用單盤,因為如果是打長坐的話,這個單盤它不會固定一個姿勢一直坐到底,如果是固定了一個姿勢一直坐到底呢,又容易引起坐骨神經痛,所以我們一般不建議坐單盤,這是多年打坐積累下來的經驗。

三、手印姿勢

定力是向上的,手印不能倒

手印一定要在胸口與下巴之間,因為我們定力是向上的,你越是定的話,手印越高,它不會是下來的。手印下來了,我們說一個是昏沉,第二個就是掉舉,或者是落入無記了,就是這個手印都是放下的。所以大家在打坐的時候,這個手印儘量抬高些。抬高是有點累,但是對大家培養定力卻很有幫助。

四、心念耳聞

口念耳聞->心念耳聞

   上師:(口念耳聞)這個階段一般都是翻很大的妄想,煩惱、妄想,所以要求你注意力放在咒上,要字字分明,字字清晰,要聽得聲聲入耳,用這個來制約你不要跟你的妄想跑,所以這個時候強調叫 “口念耳聞”。那一般幾個月這個過程過去了,你這個心念當中翻出來的不再是煩惱了、也不是妄想了,而是亂七八糟那些念頭啊,叫妄念紛飛呀,這個妄念紛飛呢它有停留、有住,但是它住的時間不長,不像妄想住的時間那麼長了,所以妄想的那個階段我們叫粗住,這個妄念紛飛的這個階段我們叫細住。從細住開始,這個細住呢就是口念耳聞跟心念耳聞的交接口,你有時候你念這個咒語啊稍微慢一點,妄念進來了,又會把你帶著跟妄念跑了,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把這個咒語的速度稍微加快一點,加快一點又把這個咒給拉回來了。是吧?有這麼個過程嘛,像拉鋸一樣,拉來拉去。然後,再下一個階段——微細住:妄念很多,像看電影一樣,一幕一幕的,但是我們這個時候啊這個持咒的速度啊已經是加快了,我們什麼時候都在這個咒上,都在咒上。偶爾也會跟這個妄念跑,但是這個少了,不多了。這個時候已經開始進入心念耳聞了,因為我們知道咒在嘛——這就是心念耳聞了!而不是說:“哦,我這個咒是從心裏發出來的。”心在哪?心就在知道上!你的注意力在哪兒,心就在哪裏。是吧?!
好比我們說:(上師手指前方)你看,你看。
   師兄:(轉頭順著上師指的方向看過去)
   上師:看、看、看。你看——心馬上跑到那邊去了。注意力在哪兒,哪兒就是心;心就是注意力,注意力就是心!

心念耳聞的幾種體現

心念耳聞它表現出來的境界還不一樣,但這些都是相應的。心念耳聞它會體現出幾種不同的程度:

一種心念耳聞是念頭翻得很快,這個咒相應地也念得很快,也就是這個念頭它翻滾得快,我們的持咒速度跟它是同等的,兩者它是對立的關係,也是對峙的關係。

另一種是從這個由對峙的關係開始慢慢地發展成念頭變得很微細了,咒語反而變得很清晰了,這也屬於心念耳聞。

還有一種是發現自己一個念頭都沒有,但是咒一直都在,這也是心念耳聞。

我們這些念頭跟咒語都是無相的,這叫無相相應。

心念耳聞接下來會發現念頭沒有了,唯有這個持咒在。那麼這個咒它會變得模糊不清,這時候相應的就是我們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雖然外面的聲音我們也能夠聽得到,但是聽到了而不去分別它,沒有住在上面。換句話來說,我們這個時候打坐真正起到作用了,時間過得很快,外面的聲音能聽到,但是很快就過去了,不會在我們心中留下任何記憶,這就我們所講的了了覺知、蕩然無住。

那麼這心中還有念頭閃爍,很微細,基本上這個念頭跟我們所持的咒語是融成一體的,這個代表什麼呢?代表我們的覺性。所以,大家在座上出現這個狀況的時候,既不要喜,也不要厭,更不要去攀求。我給大家一個提示啊,這個就是我們的真如自性在起作用,真如自性在這個點子上起作用了。

五、微笑持咒

以微笑持咒來打通宿世心結

嘴唇會微微動,動的幅度不要太大,在微動的同時要微笑持咒。掌握微笑持咒,你這一座相對來講它就輕鬆很多。從什麼地方來輕鬆呢?從情緒上,情緒上輕鬆下來了,身體它就能夠保持一動不動。

所謂法喜充滿就是座上座下沒有間斷的、自然持續的自心法喜、念念輕安、一切本空的脫落境地,法修至此,法法本空,法本無法,法法亦法,即是了手。

以微笑持咒來打通宿世心結,加快座上培養心念耳聞的形成的速度,座下培養心空不住的自然觀照,這就是無上密法體現出來的境界相應。

所以,用微笑持咒來打通宿世心結是至關重要的,否則修行幾十年還有那麼多的貪嗔癡慢疑種子翻出來,真是笑傻江湖人。 有一次中午去吃飯,一邊吃飯一邊問上師問題,我問上師:怎樣判斷一個人的修行是進步還是退步呢?上師回答說:喜歡打坐就是進步,不喜歡打坐那就是退步。所以後來我就經常自己提醒自己,要喜歡打坐哦。

六、唇舌微動

嘴巴不動是用思想來念咒

金剛持,不出聲,嘴唇微動,舌頭隨動(出聲傷氣,默念傷血,金剛持可調理氣血,無比善妙) 。心念耳聞,用舌根與耳根相互配合,攝住意根。粗住階段持咒要求字字分明,字字清晰,聲聲入耳(雖然無聲,卻能清晰感知,此乃無聲之聲)。

我們有很多師兄嘴巴是不動的,我們所謂的嘴巴動,嘴唇,它要微動。我所講的不動是啥呢?師兄們上座之後就開始不動了,他不念了,他用什麼來念呢,用想來念,用思想來念咒,這個不叫念,這個叫想。想是培養不出定力來的,因為這想它直接作用在意根上,不是作用在耳根上,而我們所講的是耳根圓通法門(我們這個宗門的特點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是從耳根上面來做功夫,用耳根管住意根。

七、持咒速度

妄念翻的快,持咒的速度也跟著加快

不同的階段它會有不同的相應出現,而且這些階段我們時刻都在超越,時刻都在超越自己。

所以先是從這個注意力開始,注意力能夠集中在咒語之後,相應來講念頭就不會反覆得這麼多。慢慢地這個念頭會變得很微細,同時我們這個持咒速度會加快。所以這個咒跟念頭它是相應的,持咒的速度跟我們這個念頭翻滾的過程是相應的。這個念頭它變得越微細,我們持咒的速度它就會越快,同時這個身體上會出現很多微妙的變化,這些微妙的變化我們都不要去理睬它,不理睬它的話,那麼這個整一個打坐的過程自己是很清楚很明瞭的。

隨著這個定力的提高,我們這個妄念啊,它閃爍得很快,翻得很快,這個妄念的閃爍也是我們這個定力的培養。那麼當這個妄念翻的快的時候呢,我們這個持咒的速度也跟著加快。

我們在持咒的時候,對我們自己來講,有時候是可以聽到這個微細的聲音。那隨著這個咒速度加快,這個聲音慢慢地消失,直至沒有。這個咒語由長變短,因為咒語速度加快了,它就不是每一個字都能夠察覺到。一句咒語裡面有可能二十幾個字,只能夠聽到兩三個字,這個很正常。實際上我們想試一下這個咒對不對,你把速度一放慢,馬上它又是一條完整的咒語。速度加快了,看不到,察覺不到這是正常現象。

八、一動不動

打坐一動不動才可以與心密相應

這樣子呢我們打四個小時,才能夠順利地堅持下來。如果動了,那麼這四個小時坐下來是很困難的,簡直就是在受苦受難,不但沒有培養出定力來,而且對身心來講也是一種摧殘。只有一動不動才能夠迅速地培養定力,那這個定力培養出來之後呢,我們就會發現打坐實際上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摧殘。

密宗有兩脈傳承,由釋迦佛傳承下來了。一脈傳承是文殊師利菩薩作為代表,他是以語密為主,就是持咒,語密為主。另外一脈是普賢如來(普賢菩薩)作為代表,以身密為主,身密就是打坐。我們這個宗門呢,大愚祖師正好是從普賢菩薩那裡接的法,當然是以身密為主。以這個身密來修持,就必須是一動不動,才可以跟這個身密相應。所以我們這個指導啊,大家一動不動的打坐,就是心中心法的體相,只有一動不動才能夠跟這個法門相應。那麼通過這個一動不動,培養定力就快了。我們打長坐,又能夠一動不動,實際上就是讓大家的菩提道果儘快地開花結果,所以我們管這個打七叫作剋期取證。

九、念起即覺

打坐注意力放在咒上

妄念太多了直接影響到情緒,身體上它就會表現出來,要動啊。我們師兄還是有不少人在動,我們說過了,最好是不要動,最好能夠完全把它忍下來,把注意力放在咒上。時間不到,死也不下座。
通過我們打坐,著重點放在持咒上,培養這個覺照力,放在這上面的時候,我們對身體的感覺它是模糊的,不是那麼明朗清晰的。隨著定力的提高,我們這個心力、觀照力增長之後,會發現這個身體只是由四大和合而來的,不是真實的,他對這個身體上的覺受會看得很淡。所以說要有這種心態我們才能夠超越生死,你去執著這個身體那是超越不了生死的。

十、發願不斷

學佛修行的目的:培養慈悲心

我們學佛、打坐修行,目的要明確:培養慈悲心,要發菩提大願、慈悲大願。 若感到痛是慈悲種子不夠嘛,要培養慈悲種子啊!痛是好事。所以我們祖師說了:有痛在你要發大願啊,為天下末世修持,為將來修持這個法的師兄受持痛苦,要有這樣的大願在。我們說這個痛正好是培養慈悲心嘛,慈悲心升起了他自然也就不痛啦。

通過這個持咒,無聲之聲來持咒,首先培養的是慈悲心,為什麼呢?大家打坐的時候都很痛苦,我們要超越這個痛苦,要發大願,發慈悲大願,所以說首先培養的是慈悲心。慈悲心生起之後,這個身體自然而然它就不痛了。所以我們只要是打坐覺得腿痛、腰痛、手痛,都是慈悲心不夠。像我們手印很痛,成語裡面有一句話,叫作心狠手辣。這個手辣痛辣痛的,就是我們這個時侯是沒有慈悲心,這個心體現到手上,就是辣痛辣痛的感覺。

打坐為什麼會痛?痛是怎麼來的呢?

痛就是因為我們的慈悲心不夠,所以才痛,沒有什麼別的特殊原因,我們有這麼一個成語:“心慈手軟”慈悲心夠的話,全身心都是軟綿綿的,哪裡會痛啊?根本就不會痛,我們學佛、打坐修行,目的要明確:培養慈悲心,要發菩提大願,慈悲大願。所以說,修行修了這麼多年還在痛,那證明我們修不到點子上。都著相了,喜歡境界,沒有把慈悲心體現出來,如果說學佛人不慈悲的話,那就連外道都不如。

十一、粗住細住

心密修行特點:翻種子

  師兄:上師,給我們開示一下這個基礎。
   上師:噢,粗住。我們這個持咒,先要講口念耳聞。打坐先要講口念耳聞:眼睛閉上,身體不動,耳朵聽在咒上,嘴巴持咒,要用金剛持,手要結手印。剛開始這個持咒,口念耳聞,所表現出來就是心裡面的內容,心裡面的妄念很大,我們能夠把這個妄念看得很清楚。同時這個妄念呢,都帶有種種煩惱,從內心湧現出來。這些煩惱、妄想,一般呢是我們最希望解決的問題,或者說,在家庭生活、在工作的過程當中,最容易讓我們分心的事情,屬於比較大的妄想。這個大,就是迫切要去解決它,也是這種妄想導致我們的行動。
  同時這些比較粗的妄念當中,包括我們的種種追求、種種欲望、種種困惑、種種煩惱,還有身體上的種種覺受,同時還受我們這個工作、生活的環境所影響,在最初的打坐當中,首先能夠發現的是這些。那平時為什麼發現不了?平時為什麼發現不了有這個意識存在,有這個妄想存在呢?因為平時,我們的注意力分散在六識上,眼睛在執著種種事物,耳朵在聽好聽的語言和聲音,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鼻子在呼吸,嘴巴總是想吃些好吃的、可口的,同時愛說一些能夠表達自我的語言,身體隨著眼耳鼻舌以及意識的控制而擺動,這個意識當中,都是各種各樣執著的表相。所以發現不到我們內心所翻出來的各種種子。那我們通過打坐這個方法,首先是關閉掉眼睛這個心靈的視窗, 讓我們的六識都集中在口念耳聞上,由口念耳聞、綿密持咒來引導和把握這個喜歡動盪的身體。把我們內在的八識田(種智田),你可以在八識田後面打個括弧,寫上種智田,種是種子的種,智是智慧的智。 這個佛經上有,佛經上說是各種種智,所以這八識田也叫種智田。讓這個種智田當中的,讓八識田當中的各種種子翻騰而出—— 這個過程就叫翻種子
   隨著打坐的開始,大約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發現,各種各樣粗緻的妄念。 就是表現得很粗的,粗緻的妄念,這個叫粗住,這就叫粗住。種子翻出來了,你知道,它很粗,很粗緻,而且還一直知道下去,這個叫粗住——這是培養定力的開始,也是有了定力的表現。
   第二個叫細住。半個小時以上出現這個粗住了,細住大約在打坐一個半小時之後出現。隨著打坐時間的加長,身體會相應出現酸、麻、脹、痛各種難受的覺受。特別是我們盤著腿,結著手印,挺直著腰,都會引起種種劇烈的疼痛和不安。這時候心裡面會不安,內心會表現出劇烈的思想鬥爭,通過身體機能疼痛的表現及內心世界精神上、意識上堅定維持打坐的信念而產生激烈的碰撞,導致我們的定力提高。意識中的,這個意識中的妄念隨著定力的加強,由粗轉細,由粗緻轉為細緻。由粗緻轉變成細緻,具體的表現為妄念很多、很亂,這個時候我們相應的要把咒語及佛號放在字字分明上——聽到耳朵裡就是聲聲入耳。這個聲聲入耳、字字分明的咒語會如同一根韁繩一樣,把我們分散出去的注意力給拉回來。同時,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咒上,會讓我們身體上的疼痛感減輕,這叫作細住。細住會出現癢和動。癢是氣機運行的結果——打坐定力增強,氣機運行,身體各處微細血管膨脹導致神經末梢產生的感覺。從感覺上說,就是象有小蟲子在皮膚上爬一樣。所以說,我們打兩個小時坐,基本上一個半小時就想動了,癢了,總想動一動,撓撓癢。如果動了、撓了,就會影響我們定力的培養。

十二、微細流注

微細流注階段

  上師:細細住之後就開始進入微細流注,微細流注也是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作,粗微細流注,第二個階段叫細微細流注。當這個微細流注出現的時候啊,我們的執著心,就是說座上的執著心基本上是沒有了,不再執著各種境界,也不再執著身體上的各種覺受,這些都沒有去執著,沒有再去起分別了。這時候出現的微細流注,你看我們所講的這個“注”啊,借你的筆用一下,我們前面所講的粗住、細住、微細住,是這個“住”,住著的“住”,這個是有執著的,那麼我們剛才說了,出現微細流注的開始啊,就是沒有執著了,那它是哪個“注”啊?這個“注”。
  師兄:注意的“注”。
  上師:前面所講的是這個“住”,微細流注所講的這個“注”,這個“注”是什麼意思呢?如果沒有好好用功的話,你體會不到的。這個“注”是什麼意思,這個“注”,你看我們前面所講的粗住、細住、微細住,都是用的是住著的“住”,這個“住”是有執著的,它是六意識和七意識在起作用。從六意識過度到七意識,都離不開前面所講的這三個部分六個步驟,粗住、細住、微細住,那麼從微細流注開始八識作用,第八識產生出來的作用。你看我們都說,哎呀,我們這個宗門都是第八識啟用,你打坐要出現微細流注才是第八識開始啟用,如果沒有出現微細流注,那麼還是六識七識作用,還是執著體現出來的作用,唯有第八識開始起作用,才是破執著的開始。那所以我們強調微細流注,打坐沒有出現微細流注,你就是修上100年,什麼成就都沒有,所以這個微細流注是什麼?八識啟用的時候,我們這個八識田是打開的,裡面的種子啊,如同洪水猛獸般像噴泉一樣,嘩!噴出來的,所以用這個“注”,這個“注”是控制不住的,像噴泉一樣,所以叫種子如注,所以它用的“注”是不一樣的,這個字念起來是一樣的,實際上意義是不一樣的,它像噴泉一樣。所以到微細流注的時候,才能夠發現,哎呀,我們這個妄念啊無始無終啊,它是如同一道秘密的牆一樣,一陣一陣的過,你是看不清楚他是什麼東西的,因為你已經不住在上面了,只能夠體會到它,但是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叫作微細流注的開始。那這個時候呢,我們持咒的速度就很快了,很多師兄表現出來就是“噠噠噠噠噠”,一開口就是“噠噠噠噠噠”,咒跟念已經合為一體了,再也沒有什麼念頭啊咒語之分別了,咒就是念,念就是咒,咒念合一了。
  師兄:好像和呼吸也是一起的咧。
  上師:啊,就是啊,六根都為一體了,一心不亂的開始了。
  師兄:呼吸就是咒,然後,咒就是呼吸,一會兒念頭又來了。
  上師:對,一會念頭又來了,又跟著跑一下,所以這個叫作粗微細流注。有時候還掉進來一兩個巨大的念頭,有時候有一些境界還會把我們調跑,空樂明的境界會把我們勾引走,這都是粗微細流注,但是在座下體現出來就很微妙了,座下突然間發現自己有智慧了。
  師兄:呵呵呵。
  上師:呵呵,你看她笑得。
  師兄:感覺自己沒學什麼,一講到,這確實,感覺可那個啥,怎麼會一樣的呢?

  ——2019年6月26日淨明上師隨緣開示(六)

-------------------------------------

細微細流注是一心不亂的體現

    上師:這個境界加入進來,一個是我們的願力偶爾會出現中斷,所以這個在座上的這個修行上啊也會略受影響,還有一個就是,我們所翻的種子層出不窮。因為在這種子裡面,它有累生累世累劫所帶來的各種種子,各種各樣的種子,所以它會層出不窮,所以我們加長打坐時間的目的,就是讓各種各樣的種子給它翻透。翻透之後下座,心是自然清淨的,願力是持續不斷的,觀照也是綿綿密密的。所以我們元音上師說這個修行的六種要素裡面,就是提到了一個座上心念耳聞,座下綿密觀照,他這裡講的就是微細流注。

  師兄:早上打坐的時候就是一直在翻種子,沒咒。

  上師:沒咒都在翻種子啊,好啊,翻嘛,翻種子就翻嘛,你翻了就能夠找到相應了,是吧,各種種子裡面都有相應的種子。跟你的家庭、生活、工作、方方面面都有關係,所以在翻出來的種子啊,裡面也有智慧種子幫助你消除掉各種障礙,是吧,所以種子翻騰是很有意思的。那麼我們這個粗的微細流注出現之後,接下來細微細流注,細微細流注純粹就是一心不亂的體現了,念念不住、念念不隨、念念本空、念念清淨,這都是一心不亂的體現了,但這個裡面還有一個“能所”在,還有能念之心所念之咒存在。

  師兄:時間短,比較時間短。

  上師:啊,是啊,所以打長坐才體會出這些,短座體會不了。所以我們說我們的修行是步步跟進,步步指導,關鍵就是在每一個人,每天的修行上到了哪一步,他會有相應的指導,這就叫步步跟進。是啊,電話、手機、微信都可以呀,步步跟進啊,你所修到哪一步你講,哎,對應的下一步會怎麼樣,都會告訴你,都會提前告訴你,就好比我們每天都在交流,我翻給你們看一下哦……

    ——2019年6月26日淨明上師隨緣開示(八)

十三、咒念合流

極力追頂不是作意的

極力追頂,它是很自然的,不是作意的,自然的極力追頂,頭尾相接不停地念,速度非常快,形成咒輪,一心不亂的表現,跟淨土完全相應的。咒跟念已經合為一體了,再也沒有什麼念頭啊咒語之分別了,咒就是念,念就是咒,咒念合一了。

十四、極力追頂

可以說是能所雙忘的前兆

我們咒語的速度跟我們的念頭是相應的,如果速度太快了,我們打坐會感覺到累。就像我們有個師兄說,我這個持咒速度一直都是在追頂,結果一個小時之後,渾身都沒力氣了,到後面那三個小時(一座四小時)幾乎都是沒力氣了,連打坐的力氣都沒有了。所以我們所講的快是相對的,相對性地快,不是說特別用力的快。

這個念頭翻起來是很消耗體能的,所以大家不要煩惱,煩惱是最消耗體能的,注意力還是放在咒上,其他的意識都不要去管它。

極力追頂也可以說是能所雙忘的前兆,我們這個打坐,在出現能所雙忘之前,表現出來就是極力追頂。而它這個是很輕鬆的,也很平和,不是追求出來的。

十五、咒念合一、一心不亂、一念不生

能所雙忘


咒提不起來時怎麼辦

問:師父,弟子請教個問題,就是感覺在打坐的過程中已經處在定中,身體沒全部化空,咒提不起來,這時候是繼續持咒呢還是……

答:咒提不起來就不用提了。

問:不提了是吧?

答:不用提了,就乾坐在那裡,你這個時候咒提不起來了,這個叫張口結舌。能所雙忘的時候他會張口結舌,嘴巴是張著的,想念咒但是咒已經沒有了,他一張口就是“阿、阿、阿”,張口結舌,已經無可言表了,語言到這裡徹底斷掉了。所以這個隨之而來的身心世界也化空了,就定在那裡了。這個時候我們不要害怕,也不要拼命地去把咒語找回來,你這拼命地去把咒語找回來也能夠找得回來,但是這個好的光景恰恰就錯過了。所以,我們說這個張口結舌的時候你就順其自然吧,不用再去把咒語找回來啦。

這也是個光景,也是個時節因緣,有的師兄這時候就怕這個咒沒了,怕咒丟掉了,拼命地用意識去控制它,把這個咒語找回來,這就錯了。所以,出現這個張口結舌的時候,就直接一切都不住了,一切都了不可得了,身心隨之而來它就是驟然的化空。所以,我們說這個光景叫作能所雙忘,這個我們前面也說過。

---西曆2013年(佛曆2557年)開示於海口

一般而言,出現能所雙忘的前提是身心世界早就不存在了,就是我們所講這個身體上的覺受早已經沒有了,這個時候出現能所雙忘,它的力量就很大。手印空掉了、身體空掉了、腿空掉了、頭部空掉了,這些都空掉了,一切的覺受都空掉了,接下來出現能所雙忘。能所雙忘並不是說不想持咒了,我們好多師兄說:哎呀,我這個咒持不出來了。其實啊,好多師兄所謂這個咒持不出來了,是他不想念了,因為念咒很累,特別是越到有各種境界現前的時候,你硬要去持咒的話,這個咒會顯得很累。但這個咒持得很累不代表說他就是能所雙忘,能所雙忘的時候這個咒並不累,而是很輕鬆,只是一開口只剩下個“阿”在了…不是他不想念咒了,而是一開口咒沒啦,一念不生、一心不亂了,只有一個“阿”存在了。這個“阿”是從我們喉嚨裡面發出來的,不是從意識當中表現出來的,所以它是自然而然的。同時這個身體它是輕鬆自在的,而不是說:哎呀,我要念這個咒,要提起這個咒,我還感覺到很累,不是那個意思啊。

那這個能所雙忘出現了之後,人當下他就進入一種靈明空寂的定境當中。這個定境會讓我們發現,這四個小時、六個小時的打坐,時間過得很快,甚至有時候一上座開始持咒,沒到幾分鐘,就直接就進入這個靈明空寂的定境當中,感覺自己才坐了十分鐘,這四個小時就到了,這就是一種超越啊!

這些要跟大家說的細一些,因為這個對大家的修行,去判斷自己做功夫做到哪一步了很有幫助。

---西曆2013年(佛曆2557年)開示於海口

備註:

離師無法成就

粗住階段的咒速,以每分鐘計算,四字彌陀聖號50-60遍,六字明30-40遍,心中心咒10-12遍,藥師咒、准提咒6-7遍,如果進入細住階段,要領有所不同,乃至於座上打坐入定、境界無常、能所雙忘、寂滅現前 、承當認取,以及最後的開悟見性,等需要注意的一些關鍵內容。
請及時與指導上師交流。修行需要貼近上師,在上師指導下修行,離師無法成就。

在此特別推薦《佛法修持長座指導》一書。

印心宗修學的整個過程,需要有老師做相應的系統的指導,直到大徹大悟。切忌閉門造車,盲修瞎練。 --淨明上師

【評心密現況】

首先確定學佛的目的

上求下化

學佛的目的:一是了脫生死,二是深入經藏,啟用諸佛菩薩的智慧,救度眾生;修學的整個過程,需要老師做相應的系統的指導,直到大徹大悟。

印心宗這個宗門,主張的就是打坐,如果不打坐,靠理論的話,沒有必要修這個宗門的法,我們去翻書就行了,何必修得那麼辛苦?這個宗門的特色就是打坐。所以說:打坐,可以培養定力;打坐,可以提高我們的根性。

學佛首先要培養慈悲心

我們說這個慈悲心它是修證出來的,通過打坐修行,通過念佛參禪,都可以培養出慈悲心,這慈悲心一旦形成了,它是自然流露的,時時刻刻它都體現出來,它不是造作的,這才符合我們這個佛教的精神。 我們培養慈悲心要多放生、多參加法會,因為慈悲心一個人是培養不起來的,他必須要跟大眾在一起才可以培養出慈悲心。我們到山間去放生,到海邊去放生,到河裡去放生,這都是要跟大眾在一起;同時多參加一些打七的法會,包括共修這些都可以培養慈悲心。

這個慈悲它是包含著歡喜的,這個慈悲它是帶著歡喜的,它是一體的,凡是慈悲的人,大家看在眼裡,哎呀,這老人家真慈祥啊,滿臉都是微笑,它是一體的。唯有慈悲才能夠法喜充滿,唯有慈悲你的心才不會流浪;懂得觀照的師兄走在路上都是法喜充滿的,別人看了啊,這個人是怎麼搞的,與眾不同啊,自得其樂,他總是在笑,臉上啥時候都掛著笑意,一點煩惱都沒有。那咱們在大街上再去觀察,普通的民眾幾乎百分之八九十這臉上都是愁眉苦臉,所以我們觀察自己一下,我平時是不是愁眉苦臉啊?如果是愁眉苦臉,那就不如法。

為什麼要打長座

我們回過頭來講,這個宗門的特色就是打坐。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要打那麼長時間的坐啊?不都說打坐是助行、下座觀照是正行嗎?打坐兩個小時就夠了嘛!你坐那麼長時間幹什麼?說這句話的人呢,說實話啊,他沒有真正認識到打坐的意義。你看我們元音上師說了:座上要心念耳聞,座下綿密觀照。為什麼先要強調座上的心念耳聞,然後才是座下的綿密觀照?因為你這個打坐,座上如果沒有體現出微細流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心念耳聞。所以我們好多師兄,兩個小時一座,兩個半小時一座,打了五、六年甚至七、八年坐,一下座,說:唉呀!老師呀,我這個座下觀照不得力啊!一開口就是不得力啊,我連自己的念頭都看不到啊。我們說為什麼看不到念頭啊?因為這個念頭就是微細流注啊,你座上都看不到,你座下能看到嗎?座上看到的是煩惱,座下看到的還是煩惱;座上看到的是妄念紛飛,座下看到的同樣也是妄念紛飛。所以好多師兄說坐了兩個小時、兩個半小時之後,下座還是妄念紛飛,因為座上座下是相應的,坐了好多年都是這樣。所以我們打比方說,你燒這一壺開水,本來這一壺開水燒半個小時它就要開了,我們都是燒到二十分鐘停了,放下了。到了明天又燒二十分鐘,那你燒十年,這壺水它也沒有辦法燒開。因為它時間不到啊,不是說你每天都燒它,它就會開。 所以這個座上打坐,沒有體現出打坐的作用,下座自然就沒有力量起觀照。還有的人把我們的師兄都當成大根器之人,“啊!你們個個都是古佛再來呀!”這話說的也沒錯,因為諸佛本意是這樣。個個雖是古佛再來,但畢竟還是迷惑眾生,還是迷失的眾生。如果大家都是上根利器之人,那不用打坐了,光聽你說法就能夠開悟見性了。那樣的話,這天底下早就沒有人可度了,早就自度成佛了,所以打坐還是一定要打。如果都有這麼好的根器,那不用修心密了,不用修印心宗了,直接去修禪宗、去參話頭。甚至話頭都不用參了,因為參話頭都是末後禪,直接就是祖師禪。聞經開悟叫如來禪,言下大悟叫祖師禪, 好根器那就言下大悟去了。參話頭那還是末後禪,那是這個宗門已經敗落了,不得已用個參話頭。所以用這個打坐來培養定力,這是末後禪以後的事了。這根器已經是鈍根了,不是利根之人了,所以不得已,要持咒打坐啊。當然了,我們在這說的是方便說啊,相對來講啊!實際上持咒、打坐啊,在釋迦佛時代已經形成了。所以我們讀《楞嚴經》,釋迦佛在《楞嚴經》上就說:唯有持咒、打坐可以成佛,否則,無有是處。這個在《楞嚴經》上已經是這麼說的。在我佛時代已經是這樣了,並非到了今天才這麼提倡的。

  西曆 2015年12月1日(佛曆2559年農曆十月二十)開示於海口
---------------------------------------

願此生速開智慧成佛,救度眾生,不求餘果。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