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問題:01_10

印心七預七
(2021年11月23日)

◈ 1-座上要時刻保證咒在
mic答:要回到咒上,要有咒在,不是光是”叭叭叭”,”叭叭叭”有什麼用啊?一定要回到咒上,你要感覺到咒沒了,你要放慢一些回到咒上,反正你要時刻保證咒在。
問:那我一提個”嗡”它就成了”叭”。
mic答:如果是”嗡”之後就沒有了,那是應該是咒也沒有了,念頭也沒有了。
問:對。然後如果一停的話,妄念就插進來了,然後基本上從一上座就是”叭”到下座。
mic答:那有妄念了,有念頭起來了,你就要持咒。
問:對啊。所以一”叭”它沒,就什麼都沒有,然後就從上座”叭”到下座,整個佛堂都是我的聲音,很響。
mic答:那得要麻煩心*師兄明天在你打坐的時候給你錄個相,發來看一下。
問:好的。
問A:好。
問:基本上淩晨一座跟下午一座,都是一上座氣機就一直挺挺的,然後手印有時舉到頭上,就是你不想舉……
mic答:你這個情況是跟著境界跑了。
問:跟著境界跑?
mic答:嗯,跟著境界跑了。你已經有追求了,對這個禪悅有追求了,所以我們說要一切不住。好,明天繼續啊!
問:好的,感恩上師!

◈ 2-討厭妄念會形成妄想和煩惱
問:上師好!
mic答:好,阿彌陀佛,你好!
問:上師,我想問問那個——知道。什麼是知道、知道咒在?
mic答:哦,知道咒在啊。你現在知道你在講話嗎?
問:知道。
mic答:這就是知道咒在。
問:可是我在座上的時候妄念挺多的。今天心*上師就問我:”你知道咒在嗎?”然後我在座上的時候我就得想,這邊是咒,這邊就是妄念,有的時候就把它給拉到這個咒這兒讓它特別地響,這個妄念它就知道得在這個咒上。要不然就跟著妄念跑嘛。還是沒有說清,您理解不?
mic答:我聽清楚了。
問:嗯。
mic答:你就是特別亂嘛。
問:對。
mic答:就是特別亂。
問:哎呀!就是跟您一說話,然後就亂了。(眾笑)就是在座上的時候覺得妄念特別多,我就聽不見咒了。心*上師就問我:”你知道咒在嗎?”然後我就想我在座上的時候,我就得把咒給它大一點聲音,我就知道這個咒在,那個妄念才能……
mic答:你現在說話不要出聲,不要出聲,你繼續說。
問:(不出聲說話)
mic答: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你聽得到自己在說什麼嗎?
問:(點頭,繼續不出聲說話)
mic答:聽到,這個就是知道咒在,持咒跟說話是一樣的。
問:我在座上的時候我知道。就是那個妄念好像挺重的,我就想把那個咒……
mic答:你嘴巴動嗎?嘴巴要一直動啊,持咒的時候嘴巴要一直動。
問:動。
mic答:嘴唇一定要動,舌頭要動。
問:嗯,動。
mic答:嗯,動就可以。
問:就是那個心念耳聞的時候聽不見咒的音,感覺都是妄念,沒有像我剛才……
mic答:你把速度念快一些。
問:哦,速度加快。
mic答:對,速度加快。你一會到一邊去體會一下。
問:嗯,行。就是覺得妄念多,中間的兩個小時,就會感覺妄念特別多,光想把那個咒讓它更響一點,然後就不要妄念了。
mic答:不要出聲,不要出聲。你不要怕妄念。
問:哦。
mic答:不要怕妄念,怕妄念就不對。妄念是成就我們的。
問:那怎麼辦?
mic答:你是怕妄念了,你就會產生討厭妄念的念頭,它就變成妄想了。這討厭就是妄想,變成妄想了就會生煩惱。所以你不要怕妄念。
問:就是一邊有妄念一邊念咒。
mic答:對,不要怕它。你首先不要怕妄念,你這個咒要跟妄念同步,就是妄念多、亂的時候,我們就要把咒的速度加快,我們把咒的速度提起來跟妄念閃動的速度同步,從此達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它並不是說沒有念頭,它是有念頭的,那就是我們的咒跟念頭合二為一了,產生無上相應,它就會形成一心不亂。所以不能夠怕妄念,不能討厭妄念。好。
問:哦,好,知道了。感恩上師!

◈ 3-找咒會落到思維上
問:上師好!呃……
mic答:一言難盡,無言以對。
問:呃……今天前兩座就是覺得定境特別多,而我覺得是昏沉定吧,然後就是基本上一持咒還了了分明,估計也就半分鐘或者是幾十秒,然後就什麼也沒有了,就沒有咒了,找不著咒了。
mic答:直說,不要想,直說,不要停留在思維上,不要想。
問A:就直接說你座上的那個。
mic答:有話說,沒話就不說,不要想。
問:好。就直接找不著咒了,然後特別頻繁,大概也就是十幾秒鐘吧,然後一會又把咒找回來,我覺得這個時候,我是不是又執著於心念耳聞了?
mic答:嗯,不要找咒,咒要自然起來,不要找,你一找咒就落到思維上了。
問:嗯,那就是還是知道咒在就可以了,即使它亂七八糟?
mic答:對,是。
問:這是這一方面。然後還有就是覺得現在……
mic答:你看你座上持咒,你下座講話你都表現出來了,住在相上,不能夠真心直說。
問:是是是,自己都能體會。所以第三座的時候就覺得比較糾結了,前兩座定境特別多,還有覺得很昏沉很累,然後經常”釣魚”。
mic答:不要攀附任何境界,任何境界都是假像,都不可得,不要停留在上面,不要去攀附它,你可以拿出來交流,但是不要停留在上面。
問:好的好的,然後還有一方面就是覺得現在跟以往比,自己的願力好像不是時時在願中,覺得自己是不是有點退心?以前有一階段除了睡覺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在願中,在那個迫切地想出離的那個願中。但是現在經常座下去提起發願,就已經走失了好長時間。但是也沒有說去流浪,只是在做事兒,沒有以前那麼綿密或者說那麼環環相扣。
mic答:這個沒關係,我們所講的發願,目的是讓我們體會到起心動念本來就是清淨的,而不是執著在發願上。就是培養我們起心動念的時時刻刻,無論你在勞作、在說話、還是在打坐、你一個人獨處,我們的起心動念都是本來清淨的,這才能夠跟我們所發的願相應。發願是培養清淨的觀照力,就是培養這個觀照。
問:所以也就是清淨其實就是願力,是不是也是這樣?
mic答:是,所以你不要只是停留在發願上啊,就是說在發願的同時還要反觀自心本來清淨,你所發的就是清淨大願、解脫大願、成就大願。
問:好的,弟子明白了。感恩上師!
mic答:好,阿彌陀佛!

◈ 4-化空時如何從空裡面出來
問:上師,我想問一下,我在做晚餐,然後第一座四小時,第二座打六小時,然後下來就去做飯,可以嗎?
mic答:不可以。
問:第二座還是打四小時?
mic答:你不要執著在長座上。我們座上培養定力,座下觀照才是應用慧力,這定慧等持,而不是一直在座上。座下不起慧力的觀照,那你光是打坐,培養的定力培養來幹什麼?你座下你不用,你培養它來做什麼?培養來當木頭人嗎?座下要用,所以打坐的目的是培養定力,定力在座下要把它變成慧力,那麼你這個修行就活了,而不是總是在打坐上,而不在座下用。所以我們把打坐形容成磨刀,座下觀照那叫砍柴,磨刀的目的是為了砍柴。
問:上師我現在平時做事的時候,比如說有的事,比如說做飯,這些東西擺在我面前,然後我要想怎麼做,好像一想就卡住了,想不到,想不下去。但是到用的時候呢,炒的時候就知道是怎麼炒,它就一直都是這樣的。
mic答:嗯,化空了。化空了沒關係,知道該做什麼再做也來得及啊。
問:是是是。
mic答:要不然得找個人配合你,你化空在那裡了,有個人接著炒,要不然焦了。
問:做的時候它是知道怎麼做,但是要去想的時候就想不下去。
mic答:嗯,挺好挺好。你這個是定相出來了,但是還不能夠爐火純青。爐火純青了定和慧是互相作用的,該定就定,該慧就慧,它都是自然流露。
問:但是它表現出來就是忘性特別大,一轉頭真的就是忘了剛才要幹什麼,有時候表現得好像有點亂。
mic答:忘性大就是化空了嘛,有這個階段,沒關係,這是個階段。那你化空了怎麼樣才能夠從空裡面出來,你知道嗎?知道你就說知道嘛,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嘛,我會告訴你的。
問:不知道。
mic答:發願,發願就從空裡面出來了。
問:好好,明白明白。
mic答:那好,阿彌陀佛!
問:感恩上師!

印心七一七第二天
(2021年11月25日)

◈ 5-座上要知道自己在持咒
問:上師,最近這段時間我一上座,祈請完了之後我那個氣機它就動,然後持咒就特別快,沒有字字分明,然後”嘩”地一下就特別快,然後”嘚嘚嘚”就上去了,”嘚嘚嘚”就特別的多。我就想把它給調回來,調到那個字字分明上,但是我就會覺得特別地難受,但是又回到”嘚嘚嘚”,然後我就會感覺好像它就不是咒了。要調回來嗎?要不然它就一直”嘚嘚嘚”。
mic答:心裡面清淨嗎?
問:剛開始上座的時候心挺清淨的。
mic答:那你”嘚嘚嘚”的時候心清淨嗎?
問:剛開始上座得時候,那個”嘚”它就挺清淨的,中間”嘚嘚”時候它就不是很清淨,所以下午那一座我就一直在做鬥爭,到底是回來還是不回來,就搞了一座。
mic答:回來,回到咒上。
問:剛開始的時候就調還是中間調?
mic答:都可以,反正要回到咒上。
問:回到字字分明上是嗎?
mic答:先回到咒上,不是字字分明,你是要知道你自己在持咒啊。
問:但是回來以後我就會覺得後邊頸椎這特別地壓,就會感覺好像有個東西跟堵上一樣。
mic答:沒關係,不要怕身體上的覺受。

印心七二七第六天
(2021年12月6日)

◈ 6-用毛巾墊尾骨來克服腰無力的問題
問:上師,我就是那個腰連著這麼打長坐,我有點受不了,腰沒力,然後我就開始會動或者歪什麼的,就要調,就有點兒打不動。
mic答:這個不是教過你們嗎?毛巾疊一個三角,會吧?你去找一條毛巾來,教你。就是毛巾疊個三角,然後放在尾骨這個位置,坐的時候壓住它,它就不容易跨下來了,腰自然就直了。三角的這個位置墊在你的尾椎,你感覺尾椎骨是壓在這上面的,這樣就可以,試試看,你自己可以調整一下。試一下腰能不能塌下來?好像有一股力量讓你塌不下來。要一個新毛巾軟一點兒。這個毛巾太硬了。你就壓住一點點就可以,不用整個坐上去。能感覺到啊?不容易彎下來。它有一股氣往上頂,氣不足嘛,氣不足就塌腰。
問A:我一般是睏。
mic答:那是,那也是氣不足,睏了就氣不足。這個**師父最有體會,他以前也是這個腰老塌,告訴他這麼坐之後就再也不塌了。

◈ 7-座上要回到咒上
問:上師,咒速越快,它後面就會變成”嘚嘚嘚嘚嘚”這種舌根在彈,要控制嗎?
mic答:你要回到咒上。
問:要回到咒上?
mic答:對,你這個”嘚嘚嘚嘚嘚”念一百年還是”嘚嘚嘚嘚嘚”,有什麼用?要回到咒上。
問A:我們倆個緊挨著,她也是這種情況,我也是。我以為我對呢,原來她也是這樣。
問B:一定要有咒在,你”嘚嘚嘚、噠噠噠”沒有咒在。
mic答:對,那是機關槍了,”嘚嘚嘚、噠噠噠”,要回到咒上。你不回到咒上,它不會出現這個能所雙忘的,那你十年都是在那裡”嘎嘎嘎嘎、哆哆哆哆”。
問C:上師,它老是停一會兒,斷一會就它念頭就起來了,就很快的,就那麼一會。
mic答:要有咒在。
問C:沒有以前像持咒,它斷開那麼時間長了。
問:上師,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嘚嘚嘚嘚嘚”?
mic答:為什麼我也不知道,它就是會出現,但是沒關係,出現了你就回到咒上。它是一種慣性,有時候也是一種追求,以為這樣好。
問D:上師,持咒它自然而然氣機往上頂的時候,它會出現一兩聲以前追頂的那種聲音,會出現一兩聲之後立馬……
mic答:沒關係,不要在乎這些,這些現象正常的,不要在乎它。

印心七三七第一天
(2021年12月8日)

◈ 8-輕許會埋沒修行人
問:上師,老人說那個七返人天,那講的是?
mic答:覺悟以後,覺悟以後七返人天。
問:這個覺悟指的是?
mic答:登初地以後,初地以後七返人天。
問:就是根塵脫落之後?
mic答:對,初地以後,歡喜地之後七返人天。根塵脫落它是初地到十地都是一樣的,有的脫落的時候他是在初地,有的脫落是在十地,都有可能。
問:您指的這個脫落是指座下還是座上?
mic答:座下。座下能所,有時候能所就是脫落,有時候不是,因為能所之後他還有業力掙扎,出現業力掙扎你就不能說他是了。得觀察、得體會、得交流,看他有沒有反覆,他會存在反覆。所以我們有時候說他是出現能所雙忘了,但不能夠輕許,一輕許他,他就有住了,因為他沒有完全破除掉疑,他就會停留在那裡,住在那裡,所以說你輕許他就是害他,所以這個要觀察。也可以跟他說是一種輕安,能所雙忘肯定是一種輕安,即便他是脫落了,但是你說他是輕安,也不會埋沒他,他還會繼續去修證。所以這個要多觀察,這一般是不給予輕許的,特別是像禪宗一些祖師,要且看他三年如何,要觀察三年才能夠給他授意,這就是輕易不許他。所以我們看一些公案裡面,他參那些公案,經常是祖師們互參,有個落處,他都說不是。
問:那打個比方,他有個落處,他沒有疑的話,他還不圓融……
mic答:就是有疑出來,疑出來的,所以就說不圓。沒關係,即便是不圓的話他也會圓,那是過程,所以說一般不輕許嘛。甚至還有徒弟說師父不行的,這裡面多的是。就像那岩頭對著德山老和尚說:”大小德山不會末後一句。”

印心七四七第二天
(2021年12月16日)

◈ 9-如何超越五蘊
問:念起即覺我覺得對於我們還是比較難的。真的,怎麼樣用功夫才能達到念起即覺,念頭未起之前就去覺知它了。
mic答:念起即覺就是一切念頭、一切事境、一切境界現前的時候,你都不要跟它跑,你安住在本位,朗朗自照。
問:但是有的是說它念起即覺,念頭剛還沒起之前,你就覺知它,就不會有念頭出來的情況。
mic答:你先這麼做功夫嘛。
問:先這樣的,不住。
mic答:先這麼做功夫,就朗朗自照,一切不住。
問:就慢慢地,成熟了就比較……
mic答:功夫是做出來的,不是猜出來的。所以我們知道怎麼去做功夫,那就要去做,而不是聽過了就算了,然後整天在那裡猜想怎麼做功夫。不要停留在思考上,思考、猜測、分別、判斷、審度,這些都是六識作用,所以我們不要停留在上面。要一切不住,直心道場,不要落在思維上,不要落在分別上。
問A:能所雙忘才到了法身邊是不是?那座下觀照,旁觀者,這不也不落能所嗎?
mic答:旁觀者清,是還是不是?
問A:當然是。
mic答:旁觀者清容易,還要當局者覺。
問A:當局者覺,旁觀者清。
mic答:當局者覺,我們要時時刻刻當家作主。
問B:這就是承當是吧?
mic答:嗯,是。
問A:所以有時候就會容易落在文字上,沒感覺自己能所雙忘。座下功夫怎麼做旁觀者清?
mic答:像剛才**師父說:”哎呀,我這裡還痛。” **師父這裡還痛。我們說五蘊皆空,色受想行識,色,就是身體上的所有的一切煩惱,那麼如果說我們過於關注身體,”哎呀,我腰痛、我腿痛、我手痛、手起泡了。”過分關注色身的一切反應,這個就是色蘊未了。所以我們說這個是過程,你不要在乎它,只管打坐。那麼你打坐的過程當中,它會出現八觸——麻、癢、酸、脹、輕、重、滑、澀。這些階段就包括在我們色、受、想這三蘊裡面,主要是在這三蘊裡面。我們說不要住它、超越它,你就一心用在持咒上。先是字字分明,之後當我們妄念變了微細之後,持咒的速度加快了,我們就不可能是字字分明了,那就是知道咒在。我們為什麼強調大家嘴唇要動的幅度一定要大,這樣的話我們翻種子翻得透,你一旦說這個嘴唇動得沒有那麼大的話,它翻種子就翻得比較微細,不會那麼透,而且會加長我們打坐的階段,這個階段會延續很長時間,而得不到正受用,因為翻種子翻得不透。這個是結合我們所謂的五蘊皆空來修,先是身體上的各種反應,我們不去理睬它,接下來他會出現歡喜,歡喜也不可得,之後又出現師父所講的明亮,這想蘊的東西出來了,有光有明亮是想蘊的東西,都不可得,還有一些影像這些都是想蘊裡面翻出來的。
之後在我們平時座上和平時的功用裡面,容易被外境所轉,這是行蘊未了。所以我們這個也不住它,超越它。到識蘊,從七識裡面出來的分別,各種分別意識冒出來,很微細,但可以察覺得到,我們也是強調了一切不住,同樣用一切不住來超越它。所以這時候我們持咒會出現兩種狀況:一個是持咒持得很吃力,這個就叫澀;一個是持咒持得很輕快,很流暢,這叫滑。滑、澀體現在持咒上,我們所講的極力追頂就屬於持咒持得比較輕快流暢,所以叫滑。我們所講的八觸、五蘊和持咒的粗住、細住、微細流注,它是結合在一起的。我們可以細細在這方面去體會,而不是每天一來就是問”我這個腿疼怎麼辦”,”我見光又怎麼辦”,這些都要超越,都不可得。
問A:這個超越就是相當於我們說受蘊了了,然後這個色蘊……
mic答:我們這個叫作修證上的一路風光,各種反應它是正常的。但是我們是直奔主題,不理睬周邊所發生的這些,直奔主題。主題是什麼?願此生速開智慧成佛,救度眾生,不求餘果——這就是我們的主題。直奔主題,直奔究竟,這些路上的一路風光,都不要去停留,都不要去住它。

◈ 10-持咒時不能太累或太亂
問:上師,請給我們講一下那些關鍵的步驟,就像剛才講的那個嘴唇動的那個幅度一定要大,講詳細一點。
mic答:什麼幅度?
問:剛才有講的嘴巴持咒的時候。
mic答:持咒。
問:總感覺基礎真的不夠牢,有時候遇到……
mic答:每個人體會不一樣,是多變的,而且每個階段也不一樣。
問:然後持咒的時候那舌頭、舌根一定要動嗎?
mic答:對,一定要動。你說話的時候有沒有動?你不動說話給我們聽一下。
問:嗯……嗯……嗯……
mic答:能說得了嗎?是呀,那持咒也持不了,一定要動。
問:最近這兩座呢,有一座是持得很慢很悶,我就嘴唇在動,舌根不動,這樣不行,不如法是嗎?
mic答:找個輕鬆、舒服是吧?那不念最舒服。
問:後來真的不念了。(眾笑)
mic答:而且再進一步睡覺最舒服。(眾笑)
問:然後我就嘴皮一動,動動動:”咦?它怎麼不動呢?不動就不動吧。”
mic答:偷懶。偷心不死,成就不了。
問A:必須舌根動,不是舌根動牙齒上下”噠噠噠”響。
問B:這時候我們要提起咒來嗎?就是像他那樣偷懶怎麼樣的,要提起來嗎?
mic答:你也會這樣嗎?
問B:我也有那個感覺,就是念著念著就是太舒服了,我就這樣念下去,就這樣子輕輕的,很舒服的感覺……
mic答:住在舒服上了。住在舒服上了那你這個修行的階段它就要延長了,對你的成就、我們說直奔究竟就形成障礙了。
問B:那這樣就要提起咒來嗎?要加快持咒的速度,是這樣嗎?
mic答:我們這個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問A:那可以念出聲來嗎,上師?
mic答:不可以。
問B:要加快持咒的速度,是這樣嗎?
mic答:也不是說要加多快,就你自己體會,體會到要念咒不累、不亂就可以了。累是什麼原因呢?你念的速度太快,就會感覺到累,如果說你感覺到太亂了,證明你念咒的速度慢了。所以我們所講的就是,不能夠覺得太累,也不能夠覺得太亂,這個時候你持咒的速度是剛剛好的。
問B:哦,那我知道了。
mic答:知道了啊,不要追求太快但也不能太慢。
問C:這個時候你知道咒在,然後它都很輕鬆的,就不著在這個咒上了。
mic答:輕鬆愉快。
問C:就是很輕鬆愉快,就知道咒在,一直就超越你剛才講的,好像我是這種體會。
問B:有時候像她講那樣的,知道咒在……
問:上師,持亂了反而要加快,但是我一加快……
mic答:對,你不要加太快,稍微加快一點,你比如說你持咒每分鐘四十你感覺到很亂很亂,那你就加到五十遍或者六十遍,一分鐘五十遍、六十遍,稍微快一點,太快了你就會感覺到累了。
問:如果六十遍以上呢?
mic答:差不多嘛,我是打比方。
問:很悶的,念快了很悶。
mic答:我就是打比方。

連播區:點下面標題可呈現播放紐

 摘要

問題:01_10
印心七預七
1-座上要時刻保證咒在
2-討厭妄念會形成妄想和煩惱
3-找咒會落到思維上
4-化空時如何從空裡面出來
印心七一七第二天
5-座上要知道自己在持咒
印心七二七第六天
6-用毛巾墊尾骨來克服腰無力的問題
7-座上要回到咒上
印心七三七第一天
8-輕許會埋沒修行人
印心七四七第二天
9-如何超越五蘊
10-持咒時不能太累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無心直說--如何修證印心法門(六)
    包含所有座上實修、實證的重要開示!
  • 前言 蔡奕忠居士簡介
  • 打七開示:2021年11月24日—2022年1月11日

    儋州普渡寺、塔光男眾道場
 佛弟子 © 2004-2025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