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雜談》
  • 501

     501. 心生緣起

        20240426心生緣起
       
        問:我們現在世間用的是緣起法,緣起法就是你能到這個“東西”發生這個事、人也好,它是必然的對吧?那我們講的念念不住是不應緣嗎?還是應緣也不住?那因果,這塊搞得我很亂,這果也是必然的,那不是你不住它就不出來呀?
        答:你一天能見到幾個人?
        問:我現在範圍好小,反正天天能見到您。
        答:對,你就認准這個緣。那你馬路上見到的人呀、車呀等,車龍水馬。
        問:如果攀上去也有個結果出來,是不?
        答:對呀。那都是面緣,你都沒有生心,心沒有生起就沒有緣,所以緣不緣那是看你的心有沒有生起。
        問:那果呈現,其實那也是心動了果才成熟?
        答:那是啊,有因在嘛。
        問:如果能做到念念不住,基本上不去應的話,其實有很多果它是不會呈現的?
        答:它就根本不存在因嘛,不成因哪來果呀?
        問:這個因還不是說原來做過啥事?
        答:原來是原來嘛,那是宿世因緣嘛。
        問:那面緣是怎麼形成的呢?
        答:面緣也你心生,這人好面熟。你要不來這句話你跟他有什麼面緣啊?
        問A:馬路上這麼多人,根本想都想不起來,打坐都想不起來。
        問:那倒是。我就是這個緣起和因果覺得有點複雜。
        答:緣那是有住,沒有住哪來的緣?
        問:即便它在你這裡顯現,也不妨礙它趕快就不見,是吧?
        答:對啊。比如你開店,來了一個陌生人問:“你這店賣什麼的?”你隨便回答一句,他就走了。
        問:了了就走了。
        答:這是很短暫的緣嘛,很無常。
        問:但他要買個東西,緣又結上了。
        答:買個東西是他跟這個東西的緣嘛。
        問:也不必再跟他聯繫是吧?我明白了,有什麼結果你也不要埋怨,都是自己動心引起的。
        問B:都是攀來的嘛。這個太透徹了。
       
        ——淨明上師2024年4月26日開示
       

  • 502

     502. 哪個佛不打坐?

        問:我想求心中心法呀。
        答:但是那個是不能斷座的,那個斷座了你會很累,斷座了又要重來,斷座了又要重來,幾個輪回下來你就不修了。那個很累的,所以你要是想修心中心法,那你修六字明用來打基礎,要打得很好很好。也就是不要輕易求灌頂,哪怕你聽說哪裡有不需要門檻就能灌頂的你也不要去,因為那個沒有用,沒有意義,灌完之後回來修不了你更煩惱。
        問:如果是一百天不斷座,我覺得我還可以,還是挺有信心的。
        答:之後呢?
        問:之後……
        答:之後不敢保證了,有一百天不斷座也不錯,那也很厲害。正常受了灌頂的,能夠修完百座的,一百人當中不到5個人,淘汰率非常高。我們這邊因為要求基礎要打得很堅固,我們這邊一百個當中能堅持下來的有80個,還有20個不能夠保證能堅持下來。甘肅那邊有位老先生61歲,修六字大明咒三年,每天四小時、六個小時一座修了三年,他女兒他夫人陪著他過來求心中心法,灌頂之後,修了三天,這個手印痛得修不下去了,坐這個電梯口嚎啕大哭,大哭了一場,好不容易大老遠跑來求這個法,修不了,手印太痛了。那就回去重新修六字大明咒。那個痛苦不可名狀啊。
        問A:而且還有可能翻種子出來,還有外界的干擾。
        答:你可以問一下在座的修心中心法的,哪個沒有痛哭過?那個法想上是很苦的,的確你要是具足這個根器,也有這個信心,也有這個基礎去修,成就是很快的。
        問:那怎樣具足根器呢?
        答:好好打坐呀,不是說了嘛。換句話說如果你根器太好也修不了,那大禪宗根器也用不著修這個法,一聽祖師開示馬上就頓悟了,還要修這個法幹嘛?根器太好也不必要修這個法。根器不是那麼好,但是又想修成就,那就修這個法。在我們這個佛教裡面,能夠具足打坐條件的人,有可能不到千分之二,一千個人當中不到兩個具足打坐的條件,就是能打坐的人是很少的一部分。
        問:那是必須要通過打坐才能見性是吧?
        答:嗯,你最崇敬的佛是誰?
        問:好像第一印象還是釋迦牟尼佛。
        答:釋迦牟尼佛是不是打坐成就的呢?
        問:對,七七四十九天。
        答:哪個佛不打坐?
       
        ——淨明上師2024年5月3日開示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format_quote 上師讚:

    禮敬上師我至誠
    無量方便演實義
    不辭疲苦走四海
    救拔群迷出塵埃
    大象漫步截流處
    來歸遊子皆醒悟

      學佛的目的:一是了脫生死,二是深入經藏,啟用諸佛菩薩的智慧,救度眾生;學佛的下手處:先要打坐培養定力,而不是先從理論上、知見上去下手;印心宗修學的整個過程,需要老師做相應的系統的指導,直到大徹大悟。
  • 傳法風格 力行祖師遺訓,秉持當面親傳、跟進指導的傳法風格。老師灌頂時,一個一個弟子逐一灌頂,並親授每一位弟子咒文、咒語、手印以及打坐要領及其他細節...都給予系統而細緻的相應指導,傳法具有系統性和嚴謹性。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