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集 修持心中心法的奧秘》

11. 佛的五智

   無話可說了?都無話可說那就入定吧,大家在這裡入定那叫共定,共同入定叫共定。共定能夠體現出自性它是一體的,作用在每個人身上也是一樣的,這叫共性。能夠發現此奧妙那就能夠回歸一真法界,親證法界同體性智。法界同體性智是在與大眾一起才能夠親證得到的,所以我們說佛的五智,諸佛菩薩的五智──法界同體性智,是要跟大眾在一起才能夠親證得到。這也就是說,佛法是永遠不可能離開一切眾生的,離開了一切眾生便無法界同體性智,它作用不起來,那就不叫智慧了,智慧是要能夠作用起來的。所以我們說佛的四智,大家知道啊,第八識亦名根本識,見自性清淨即證根本智(法界同體性智,又名毘盧遮那法身清淨本智),於此培養出後得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八識根本智為大圓鏡智,這是佛的四智。那第五智呢?法界同體性智在哪?諸佛菩薩不居果位願度眾生就是體現出法界同體性智,所以說是在大眾中才能夠體現出來。

12. 靈魂與神識

   問:老師,這個脫落是不是靈魂和肉體的分開?
   答:我們佛教不講靈魂。
   問:那個意識?
   答:意識或者說神識,神識化空啊。
   問:也是在體會人在死亡的時候?
   答:這跟死亡沒有關係。你要從這個神識上面講,神識它是不死的,它不存在死亡,肉體存在死亡,神識不存在死亡。神識它是不停在六道輪迴裡面轉,它不會死,死只是一個表相,肉體壞掉的一個表相。神識它不會消失啊,它是業識,業識它是輪迴不息的,除非你把它化空了,我們所講的能所雙忘就是業識化空,把它化空了。
   靈魂是西方學說,不知道這個是個什麼東西,但是又有,不是沒有,它解釋不清楚。因為我們說了,這東西要深入禪定你才能夠真實發現它,而像那些宗教它都是在人天乘上去作意,它不講深入禪定,所以這個概念對它來講是模糊不清的,知道有這麼個東西,但是又解釋不清,所以給它個名相叫作靈魂。那類似於我們這個佛教裡面所講的精魂或者說神識,在我們佛教裡這個是可以解釋得了,而且還可以應用它,所以它作用就不一樣了。
  

13. 靈知、自性和覺性

   問:請問老師,您說像老人給我們講的那個靈知和所謂自性,它不是兩個,是這樣理解嗎?
   答:這是個提示,靈知它叫知性,也就說我們這個真如自性它是靈明不昧的,一切都能夠了知、遍知,所以這裡用個靈知。大家在流浪已久的情況下,說得太透體會不到,所以借一個前念已斷、後念未起,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靈知來作為提示,這個跟我們二祖所講的“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是一回事,解釋的就是這個靈知。
   問:那怎麼解釋我們這個自性啊?
   答:這個就是透過一切,你可以刹那間發現,能夠體會到。
   問:老師那可以把自性說成覺性嗎?
   答:自性就是覺性。
   問:對呀,其實我們就是這個覺性。
   答:自性是啥呢?我們所講的這個自性,就是說你還不能夠親證它的時候用來表述,那叫作自性。當你親證到它的時候,它赤裸裸、瀟瀟灑灑現前的時候就叫覺性。
   問:因為佛就是覺的意思?
   答:對呀,佛就是覺的意思。
   問:佛性也是覺性的意思。
   答:佛就是因為發現了覺性的存在。
   問:所以才說我們都有這個,我們都有。
   答:對呀,是。所以,叫自性是還不能夠親證它,文字的表述叫自性,覺性那是親證了。
   問:有這種差別?
   答:對,它就是這麼個差別。
  

14. 執著與妙用

   問:師父,我執的破除是不是第一是座上用功,第二是座下觀照,假以時日打成一片方可破除?
   答:你還有懷疑嗎?
   問:那有時候還是對境起心呐!
   答:對境起心也是妙用啊,你能不用嗎?不可能嘛,肯定一定要用,用就儘管去用嘛。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說你著和不著的問題,執著和不執著的問題。誰都在用啊,諸佛菩薩都在用,你為啥不用嘛?
   問:怎麼知道是妙用?
   答:就說你有沒有黏上去,有沒有執著上去,那是另外一碼事。所以說我們叫作但用不窮、用之不盡,叫作不取不捨、不即不離。用過後一切放下就可以了,所以說儘管去用。
  

15. 第六識、第七識

   答:作意是第六識,分別作意是第七識。
   問:噢,作意和分別作意有什麼區別?
   答:作意是粗的,分別作意是細的。分別作意是橋樑,第六識和第八識之間有個橋樑。其實這個橋樑是可以把它打掉的,一打掉它就是一條直路,所以這個橋樑是虛構的。但是六道輪回裡面是這個橋樑在起作用,所以要把它打掉,打掉它就是直通的,第八識直接作用到第六識去,它(第六識)就是妙觀察智,第七識是直接變成平等性智,它不起分別了它就是平等性智。
  

第三個七第五天(2014-01-09)
這一集開示了修持心中心法的奧秘是一動不動地打坐加上發大願;一動不動地打坐是指座上要做到死心塌地、心念耳聞;又講解了第六識、第七識,以及妄念與第六識和第七識的關係;還講解了佛的五智,以及靈魂、神識、靈知、自性、覺性等概念與區別。
 佛弟子 © 2004-2020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