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這個定力好,能夠攝持一方,這就是無上神通。凡是跟你接觸的人都能夠法喜充滿,這不是神通是什麼?是大神通。
◆ 法喜充滿不需要達到啊,你把煩惱放下就是法喜充滿啊,這個不需要達到。
◆ 座上的境界,著相了就有事兒,不著這個境界就沒事兒啊!
◆ 心理不平靜,就是發願少了。我們反復講要多發願,但是,那要師兄們座下切實去行發願之實啊!要把發願的效果也告訴你嗎?那是做不到的啊!因為,你沒有切實發願啊!發願,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啊!
——淨明上師直指開示
20190805共修的力量和發願的力量
答:不當面就不當機。光看書,現在的人是拜書為師,認電腦為師。師父就是電腦,傳承就是電腦。這個再發展下去,用機器人來代替灌頂師。機器人灌頂,以後機器人傳法,最後機器人說:“算了,不傳給人類了,我傳給機器人。”
問:有好多問題覺得不知道是對還是錯,有時候覺得自己錯了,然後有時候也不好意思問,根據書上自己糾正一下,這個好像也不對。
答:聽說了,這個沒有對錯,不存在對錯。
問:基本上有什麼都說出來。
答:解決問題是關鍵。我說的有時候不一定能夠解決你的問題。
問:聽上師講以後,就是心比較定。現在好像牽掛少了一點了,這個少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以前總覺得這個感情好像淡了,對家人覺得這個感情好像沒有原來那麼濃烈了。
答:好還是不好,你要會用,會用就好,不會用就麻煩。所以要發願嘛,要發願跟家裡人搞好關係。
問:這也是願?
答:那當然是願。
問:覺得自己好像是沒什麼感情。
答:感覺是修成了冷血動物。
問:對對對,就是這個意思。
答:所以要發願了,不能變成冷血的人。
答:他是不住相了,心空不住了,心空不住了,表現出來好像是這樣。
問A:上師,是男師兄才會這樣子,還是女師兄也會這樣,女人情執會重一點不是嗎?
答:女師兄不容易體會到。女師兄要能體會到那是叫啥來著?就是女漢子。
問:最近覺得這個家人在自己念頭中出現的次數好像很少。
答:你都無念了,那你還會出現多少?
問:所以就是有時候就是有點怕的樣子。
答:怕落空了,所以要發願,發願就不會落空。我當年在母音老人那裡,母音老人跟我講個故事。他說,我們上海有一對夫妻。男的是我們師兄,修行修得很好。女的,是他老婆,是信天主教。
我們這位師兄跟他夫人的關係特別好,很恩愛。然後每個星期都陪他夫人到教堂去做禮拜。回來路上路過這個寺院,我們這位師兄說:“我要到那寺院裡面去給佛菩薩磕個頭,燒炷香。”他老婆就反對他,抓著他不給他去:“不要去!那個地方是魔鬼呆的地方。”然後我們的師兄說:“你說是魔鬼呆的,那我們就不去了。”每個星期都是這樣。
後來這個事情過去了幾年了,突然間有一天他夫人就問他:“我也會覺得奇怪,你們這些學佛人信佛的人跟我們就是不一樣。你看你每個星期陪我去教堂,我們在做什麼你就做什麼,我們怎麼念,怎麼禱告,你就跟著我們是完全是一樣的。但是出來之後,你看路過你們寺院我反對你去,你一點都不生氣,一點脾氣都沒有。這是為什麼呢?”覺得奇怪,這是為什麼?我們的師兄就笑了:“這個很簡單。我們佛教看一切人都是佛菩薩,我是天天跟佛菩薩在一起,你跟我不一樣,你是天天跟魔鬼在一起啊。”
他一講完之後,他夫人忽然一下子頓悟了,悟出個道理,什麼道理呢?說你講這個話很有道理,因為他夫人認為除了天主之外,其他都是魔鬼,那她不就是天天跟魔鬼在一起,他先生說我們看一切人都是佛菩薩,所以說天天跟佛菩薩在一起,那你說誰合算呢?
問B:對。有這個念頭,這個心情,每天都會很開心。
答:是啊,所以我們上師讚歎的時候,這個修得好,就是這麼讚歎的。
——淨明上師2019年8月5日開示
20190805 座上氣動不要管
問:最近打坐的時候氣機反應比較大,要怎麼把它控制住?
答:氣動是吧?氣動不管,控制它幹嘛?
問:眼睛閉著,然後就這樣。
答:眼睛一閉著,然後就開始晃了?多發願就好了。氣動也是一種障礙,太猛了,就是一種障礙。
問A:有時候正結著印的,那個氣一下子把手印全部都給衝開了。
答:那沒關係,一下子不怕,他那個是反反復複。
問B:比如說打坐的時候,眼前這些光明,或者說日月星辰或者這些亮的東西,這個需要控制嗎?比如說我有時候座下的時候,有時候看到一大堆就像小太陽一樣,或者有時候就特別得亮。我合著眼睡覺,總是在這眼前這一片都是特別得亮,感覺晃眼耀眼。
答:不管它,不理睬它。
問C:聽他們說這麼多些,我打坐十幾年沒有任何動靜,什麼動靜都沒有。
答:沒有任何境界。
問C:沒有任何境界,什麼東西都沒有。他們說什麼見光見什麼,什麼都沒有。
問B:是不是什麼這些都沒有是最好的境界?
答:我也什麼都沒有。我是什麼都有,但是不住它,所以就什麼都沒有。
——淨明上師2019年8月5日開示
問:上師,請問什麼人做了手功夫?了手又從何入手?
答:了手的人皆會。人人皆會了手,本來具足,人人皆會。
問A:了手,是不是德山托缽公案說的那種“大小德山未會末後句”?
答:“大小德山不會末後一句”,這個講的是下手處,這是下手,然後德山回他一句:“這麼說你不許老僧嘍。”這個叫應手處,應手,然後岩頭跑到德山耳邊說了幾句,密啟其意,第二天德山講法跟從前的風格大有長進,不一樣了,有超越了,所以他這個密啟其意叫了手,他這裡面就有下手、應手、了手。
問:上師,那總是捨不得入手處怎麼辦?
答:那是不會入手,不是捨不得。
問:好像是這樣。
答:那這個下手處也叫轉身處,看你如何轉身。
問:如何轉身?上師。
答:這個誰也傳不了。這個叫看家本領,看哪個家?看家本領,看哪個家?看哪個門,你是如何看住你的家門的?
問:知道家在哪就是看家?
答:家在哪?
問:用處都是家。
答:那不是。
問:還不是?
答:六根門頭。看住家門就是六根門頭。六入嘛,下手處就在六入處。六根門頭便是六入,眼耳鼻舌身意,這就是家門。
問:是,那上師,啟用不也是從這六門而出嘛?
答:先要歸家穩坐,再來談用,沒有穩坐,怎麼用得了啊?
問:就是功夫做實。
答:是啊,要歸家穩坐,要有這個本領。
問:怎麼算做實了呢?
答:言語道斷,開口便知啊,這個誰也隱瞞不了你啊。
問:就是這個門不能進來就出去是嗎?
答:出入無礙那是本事。
問:那是修出來的。那如何速證呢?
答:先要歸家穩坐。
問:上師,那座下也要看緊門,那又何嚐談這個平常心呢?
答:看門也要平常心。
問:看門也要平常心,那你不是要看嘛?那怎麼平常呢?
答:不看也得平常,看也得平常。
問:那是先做平常心呢?還是先以看門?看著門為主?
答:你不看門誰幫你看門啊?
問:是啊,平常心地看門。
答:這個不會沒關係啊,不會你可以問嘛,如何是以平常心來看門?
問:上師,如何是以平常心來看門?
答:對呀,你要問嘛,不會要承認不會。
問:上師開示。
答:若即若離。
問:若即若離,什麼是若即若離啊?
答:不即不離。
問:座上倒是可以,座下這個……
答:那把座上搬到座下來用嘛。
問:那還是座上功夫不夠,上師那這個座上功夫,是時間的長短還是這個發心?
答:都有關係,都是在運用這個功夫。
問:這個倒是能體會。
答:若即若離你不會,就告訴你不即不離嘛。
問:這兩個還有區別嗎?
答:沒有區別。
問:上師,那怎麼才能把這個所謂的座上的功夫更快地帶到座下呢?
答:你現在是在座上還是座下?
問:要是說一樣嘛,那還是有點區別的。因為打坐它持咒嘛,佛力的加持確實還是有些許不同嘛。
答:佛力這時不加持了嗎?
問:這怎麼說呢,上師,你說這個差異從何而來?
答:沒有差異,佛在心中。如何是佛?
問:覺照是佛,上師。
答:自覺是佛,佛如何在心中呢?
問:時刻保持自覺。
答:念念當自覺。
問:上師,那這個自覺是如何生起來的呢?因為座上是有這個一動不動的定力,那座下你也不能一動不動。
答:體會自覺。
問:體會自覺。
——淨明上師2023年12月3日開示
問B:上師,什麼叫命根頓斷?
答:師父,斷了沒有?你這答應得不痛快,還斷不了。
問C:還想著呢。
答:要痛快,痛快就斷了。這叫斷得很痛快、很徹底。這言語道斷就是頃刻即斷,斷體現出空相,了無所得,所以叫頃刻即斷,沒有拖泥帶水,沒有遲疑,沒有黏著。你稍作遲疑就是有黏著了,所以就是斷得不徹底,斷得不徹底也就是根本沒斷。原來臥輪禪師做過個偈子:“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他這也是功夫啊,“能斷百思想”。
問D:上師,他這個就是觀照沒有成片?
問E:那他這個是不是也是斷得不徹底?
答:你這是小看臥輪禪師啊,臥輪禪師的功夫還是挺俐落的。只是說他這個偈子做出來的時候表現出來是有功夫可做,那是他的下手處,他是講下手的,他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他這是有做功夫的相在那,但是你不能說他錯。你要說他錯,證明你連功夫都不會做。那六祖的偈子是從畢竟空上面來講的,他是從究竟上來講的,是沒有功夫可做,所以六祖這裡:“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這就是沒有功夫的痕跡。“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他這個是沒有做功夫的痕跡,這個叫了手。所以說這個臥輪禪師他做的是下手,六祖講的是了手,連功夫的痕跡也沒有了。
問A:那兩個都是對嘍?
答:看來你是對的。(眾笑)
問C:那臥輪他也知道要了手啊。
答:對,他那時候還沒到了手,他只是下手處。
問F:那對鏡心不起,是不是功夫做傻了?
答:他做功夫有時候也需要這個,他就相當於所講的在未修行之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他這修一段時間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臥輪禪師的功夫就到這一步了。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他還不能夠大機大用啊,所以我們看他就是一個下手處的功夫。
——淨明上師2023年12月3日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