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請有傳承密法灌頂的上師;次為一同受過戒的道友或同一法脈的善知識;或為亡者信賴的親友、熟人,發心渡亡者。若有條件,應儘可能研讀『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和『中有成就秘笈』,如沒有這兩本書,就照此『中有救度法行法專冊』行法亦可。
行法者必須堅信本密法有無比殊勝的功德和加持力,要朗聲照本讀誦,心念專一,字句分明。行法期間應持素,嚴禁親屬及任何有關人為亡者辦喪事而殺生。
若亡者斷氣前,進入沉睡狀、脈搏出現停止現象時,則須用雙手重疊輕輕擠壓亡者心臟部位,令其清醒,使其靈識保持在中脈內,不沿左右二脈逆轉,以便使其易領受行法指授之意,能立見法身,得大自在,其靈識定能沿中脈向上,從梵穴出去而生佛土。
亡者身體最好取吉祥式,即右側臥式,為此,應預先在其外氣未斷之時,可輕輕移轉其身體;正要斷氣時,及斷氣後二十四小時內,不可移動,更不可更衣。
在亡者外氣未斷絕之時,只要見到死相現前,就應開始第一階段的行法,一定要掌握好時機。
亡者死相現前表現為:
(1) 五根敗壞--眼不明、珠不動;耳不聞聲;鼻柱歪斜;舌語澀滯;身難轉動。
(2) 四大銷融--骨僵硬沉重;血凝止,心臟就要停止跳動;體變冷後又變為潮熱;氣出多入少,或有喉中作響,最後呼出長息三次,只有出氣沒有入氣,第一次出氣距離約有一肘遠,第二次約二肘遠,最後一次約四肘遠,外氣終於斷盡。
每日行法所持之咒語,文中只列出通常必須念誦的咒語,其中大光明咒是按元音上師的指示而增加的。原經本中給出的其他度亡咒語附列於書後,供行法者根據亡者情況而選誦。
念誦經文時,原經文念一遍後念解釋文一遍或多遍。
亡者在瀕死時,可在病榻前,病者身體旁;死亡後,在亡者屍體旁;若亡者於外地,可在其住所或適當地方。
設一香案,請一佛菩薩像,立一亡者牌位,擺上亡者照片或貼身衣服一角;供品視情況而定,富足者可廣陳實物,不充裕者也可以意變妙供,觀想為無量上妙供品,遍滿虛空,供養佛法僧三寶。
行法處所務保持清靜,嚴禁親友及其他人哭泣、喧嘩。
根據亡者修道情況酌減:
room生前曾修密法或曾讀『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且具有戒行者,可誦至第二階段為期四日止。
room生前曾修顯教且具有戒行者,可誦至第三階段為止,為期十八天。
room生前毫無修持,亦未具有善行者,則宜全部誦完,為期五十三日,並為安全起見,在死亡後,即可加誦第四階段輪迴中有的導示經文全部內容。
實際度亡中,或增或減,全在死者家屬及行法者斟酌情況而決定之。
行法者也可在每一中有期完畢後,在佛菩薩前,冥心祈禱,請示亡者得度與否,然後以拈卦方法決定行止。
若亡者死於異地,得信後,行法者應從其死亡之日算起,按行法之日所屬的某一中有期、所處的度亡日之經偈文讀誦,過時的經偈文不予補誦。
最好在一七之後進行,至少在斷氣四天以後進行。家屬應儘量設法推延時間。
逢死亡的百日、逢他的紀念日(亡者的生日和死亡日)、和逢年節(清明節、中元節、中秋節、除夕等),可以供養並念經誦咒再次進行超渡;對於其他無依無靠的孤魂野鬼,或見他人殺雞、殺鴨、殺豬時,也可念咒超渡,本書中所提供的咒語可供選用。
四大銷融--骨僵硬沉重;血凝止,心臟就要停止跳動;體變冷後又變為潮熱;氣出多入少,或有喉中作響,最後呼出長息三次,只有出氣沒有入氣,第一次出氣距離約有一肘遠,第二次約二肘遠,最後一次約四肘遠,外氣終於斷盡。
行法時,行法者要以唇附耳,聲音明朗,但不可觸及身體。
分下面三種情況,施以不同的救度:
(1)對於有修持的上根人,已經證見本性,不需要中有救度;對於臨命終時有些迷悶者,引導一下即可,反覆向亡者提示。
(2)若亡者修習過颇哇法,當死相初現一、二種時,應施以颇哇法,使其遷識往生。
(3)對於未得度的,或一般的亡者,行法者應隨時注意觀察病者,一但死相現前,就要捉住時機,引唇附耳(但不可觸及)高聲對他說:
第一次明光指授1-4
死光明:就是亡者見到的光經過由弱到強,由暗到明的變化過程。而且這個過程很短,約一頓飯的時間,這就是「死光明」。如果平時修行用功的人在死位中有時期見到這個光明能夠認取,就如子遇母,母子兩光合而為一,而證成法身佛。所以說上根人不歷中陰,就是在此時成就,就可以不受中有之苦。因此,我們稱此時為死後第一剎那。在第一剎那證得法身後,以後再次放光就知道這是法身的妙用,進而證成報身佛。所以這裡我們將第二次放光稱為第二剎那,又叫報身中有。
第一種方法:從第十九日到第五十三日,每天從導示一念誦到導示二十四;(反覆念誦三至七遍)
第二種方法:分三次念完全部二十四個導示,即
第一天開始念誦導示1到導示12為止(反覆念誦三至七遍)。
第二天從導示12念誦至導示19 (反覆念誦三至七遍)。
第三天從導示19念誦至導示24 (反覆念誦三至七遍)。
三天念一卷。第四日又從頭順次念誦,於是三日一循環,直至輪迴中有期最後一天。
(行法者根據情況,任選一種行之,但為安全起見,最好選第一種方法。)
外氣將斷未絕~外氣斷後半小時內:
這個階段,包括亡者外氣將斷未絕、死相現前(五根敗壞、四大銷融)之時,以及外氣斷後半小時內。行法時,行法者要以唇附耳,聲音明朗,但不可觸及身體。分下面三種情況,施以不同的救度:
【說明】【死時過程】
斷氣後半小時~第四天
死位中有時期4天內:臨終時第二次明光境相(死光明)
在亡者四日以前盡力為之多次念誦:
在法性中有時期到來之前,行法的人要反復念誦以下[1]至[7]文,使經文含義深深印入亡者的八識田中。這樣當法性中有時期種種恐怖境相到來時,亡者就能知道這都是我們的本性光明所顯現的,這樣就能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斷氣後第五天→第十八天
法性中有時期共14天:(放光境相)
【雙身像和忿怒像釋疑】
初週→寂靜部尊指示:死亡後第五日~第十一日
次週→憤怒部尊指示:死亡後第十二日~第十八日
咒語:
南無上那 敵克巴尼 達他葛大亞 阿哈的 三糧亞嘎 三布大亞 達亞他 嗡上尼上尼上那 悉克以尼 梭哈
在本經中有諸佛裸體雙身像和飲血忿怒像,為大多數人不能接受。他們懷疑:佛經裡怎麼還會有這些形像?下面我們著重講一講。
為什麼諸佛要現裸體雙身像呢?一方面是為了應眾生之機而顯現的,因為藏密是針對西藏人講的(當然也是為廣大眾生講的),西藏人非常著相,說我們都是佛,他們就不能接受。他們認為:「假如我們是佛,怎麼不能顯神通呢?也不具足萬能嘛!所以我們不是佛,是凡夫」。要給他戴上皮絨帽,穿上佛的衣裳,裝扮一下,這樣他們才相信自己就是佛。所以他們需要有一定的形像才行。他們還說:「要了生死,要成佛,沒有陰陽怎麼能化生呢?」所以佛順應他們的機緣而顯現雙身像。其實我們人體本身就有陰陽,我們的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火屬陽,水屬陰。平時因為妄想、顛倒、執著、追逐外境之故,陰陽不相合,也感覺不到。假如功夫做得好,心真空淨了,就能清清楚楚地感覺到體內像兩股電流「嘩……」合到一起了。這就是道教所講的嬰兒素女,黃婆為媒。就是在我們心包裡的中黃庭觀想成一個「嬰兒」—即所謂的陽神。這完全是觀想的功夫,只要用心觀想就能成功,因為一切唯心造!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陰陽,並不一定非要佛父佛母才是陰陽相交。另一方面雙身是用來表法的,佛在《圓覺經》上講:「一切眾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我們人有色身就是因為有淫慾心。在中陰階段同樣有淫慾心,並沒有減少絲毫。當它看見有緣的父母同房時,淫慾心動就飄過去入胎了。所以生就是從淫慾而來的。我們現在要脫離生死輪迴,要成佛,還是要從此處出。雙身像就是表示生從此處來,了從此處出,所以是表法的。假如你們還有淫慾心,遇到這種境界時心還在動,就不能了脫生死。只不過是嘴巴上說說而已。我們要在淫慾當中能脫離欲樂,看見雙身像時一點都不動心,那才是真了脫生死,否則不行。所以密宗裡就有雙身法。蓮華生大士講:「雙身法不能輕易的嘗試」。這個法是兩頭蛇,一頭是直接超升,一頭是直墮地獄(因為只要心一動就會下地獄)。有很多人為滿足他們的淫慾心,欺騙別人說:「我們來修雙身法,可以了生死」。殊不知這不是了生死,是要下地獄的。所以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要輕易的嚐試。平時要多加觀照,看見雙身像千萬不要動心。佛在《楞嚴經》裡講得很清楚:「裸體相呈,味同嚼蠟」。就是說裸體呈現在你面前,就像把蠟燭油放在嘴裡嚼一樣,一點味道都沒有。所以最高深、最重要的是事實的考驗,絕不是兒戲。佛沒有一定的相,是應眾生之心而顯相的,叫應化相。佛為度化我們而顯現雙身像,看我們是不是真有定力,是不是能在欲樂當中入定。這就叫欲樂定。所以要明白雙身像是應眾生之機而顯現的,也是表法的。大家不要疑慮。
為什麼要現飲血的忿怒形像呢?因為佛有兩輪身:一種是正法輪身,另一種是教令輪身。正法輪身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智慧福德之相,眾生見了都心生歡喜;教令輪身(也稱明王身)就是忿怒、恐怖、飲血等相,是為了讓魔王看見害怕,警告他,不讓他來搗亂。所以忿怒像同樣也是表法的,大家看到忿怒像也不要恐懼。
我們講這些就是為了防止有人對雙身、忿怒等相發生疑惑而致墮落。防止將來境界現前時,心生邪念而懷疑、誹謗佛法:「怎麼還現雙身像呢?不對吧?」要知道佛是應眾生之機而顯相的,就是表示我們生從此來,死從此去。一切都不可得,都是我們自己的心所顯現的假相。我們的心,果真清淨了,一點相都沒有,就是無上大光明,就是報身佛。心如果不清淨,那就要現各種各樣的相。所以這些相現不現,就看我們的心清淨不清淨。比如西方極樂世界就分四種淨土:最下面的是凡聖同居土,上面是方便有餘土,再上面是實報莊嚴土,最上面是常寂光淨土。往生到什麼淨土,就要看我們功夫的好壞。常寂光淨土就沒有相,因為佛性本來如此。只因為我們著相,才會現相。就拿做夢來比,假如我們功夫做的好,平時心裡清清淨淨不著相,睡覺的時候就沒有夢境。平時對境生心,想這想那,睡著之後就會做夢,這樣那樣的境界就都現前了。從前高峰祖師的師父問他:「你平時做得了主嗎?」他回答:「做得了主」。這就很好,平時能做主就不容易了。比如這裡有一錠金子,我們心就跳了:「哎喲!這金子能歸我就好了!」好色的人看見漂亮的女人,心一動,就跟著她跑了。這就叫色不迷人人自迷。好喝酒的人聞到酒香,就饞涎欲滴。這些就是做不得主。如果遇到這些境界能不動心,還只是初步。所以高峰祖師的師父又問他:「做夢的時候作得了主嗎?」他答道:「睡夢中也能作主」。做夢的時候是半昏迷,死的時候是大昏迷(因為四大分散很痛苦)。能在夢中做得了主,功夫就進一步了。有人平時倒可以作主,但睡夢中就糊塗了。所以高峰祖師夢中能作主已相當不錯了。他師父進一步問他:「無夢無想時作得了主嗎?無夢無想時主人公在什麼地方!」就是這時既不做夢,也沒有思想,主人公在什麼地方?他答不出來了。「哎!不行不行,趕快參!」他師父說。所以做功夫得向上升進才行。
我們瞭解了雙身像和忿怒像的涵義之後,在中陰階段看見這些像時,就不要再起顛倒妄見。要知道這些相都是我們自心所顯現的。---元音老人開示《中有成就秘笈》
---二祖 仁知祖師開示
先由地壞,次入水敗,再次火滅,再次風散,略述如後。此非臆造,乃廿載前修藏密時得師傳者,謹公諸同參焉。
(一)凡有修持人,必預有感覺,或夢失其首,或夢倒騎驢馬,或諸惡夢,自有所感。或有病時,心忽散蕩失寄,或忽見佛菩薩示像,或夢他世界招致,又或病時自覺不支,乃以兩手掩兩耳,一開一合,耳無翁隆聲者,亦不久離世之兆也。但多疑之人,聞余所說,時存幻想,因而成夢,則非死兆。因此自誤,非余之咎也。慎之慎之。
(二)垂死時四大分離,有內相外相之表現。
子、地滅入水時。(外相)四肢笨重如山,舌卷口鈍,千言萬語不能說。(內相)如波隨風動,飄忽無定,又如草受風之狀。
丑、水滅入火時。(外相)舌尖乾燥。喉口生煙,兩顴發赤。(內相)如火中之煙。
寅、火滅入風時。(外相)四肢漸冷,身感無力。(內相)如燈光一豆,飄來飄去。
卯、風滅入心時。(外相)呼吸有出無入。(內相)如一燈稍有微光,定而不動。
辰、修心人至此時,則見此燈,變成月輪,無始業種,皆悉現前,是名為見,見即是業力,如平時有修持已見性人,即能以慧照力,隨照隨空,自轉月輪成日輪,紅光洞明(又即迴光返照之時)。更再慧照其空,則剎那之間,此光明變成黑暗,是名曰滅。滅之既久(此時即離此接彼之時)。漸漸曙光發生,如天甫明,漸如日出,漸如中天正午,光明大開矣。此指剎那即生天或其他佛土者。其有不修行者,每屆命終時,由風入心之微光,無有變月輪之主宰,遂隨業力以漂流,生死遂無了期也。
巳、按明心見性者,臨終於風滅入心時,即如神遊世界,了無罣礙,不必再有此過程。總之一切是幻,切勿再求前述各境,萬一不能,反增疑惑,則受害矣。一切境現前,無論善惡,都知是幻,即佛來接引,亦極平淡,視為當然,一有貪得,即起魔見,以貪得即頓生熱惱,非清涼地也。
---三祖 元音祖師開示
附註二:人之全身,共有九孔道。即兩眼孔、兩鼻孔、兩耳孔、一口、一尿道、一股道。九孔道之外,頂上正中處,尚有一孔,名為梵穴。修頗哇法者,所謂開頂插草者,即此孔穴也。凡人在垂死時,其神識從此穴出體,方為往生之正道。若從其他處孔道出體者,即落在輪迴道中。如經中說:「頂聖眼生天,人胸餓鬼腹,傍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此謂人當死亡時,外氣已斷,若從上而下,冷至腳心,撫之猶有暖相者,即為生地獄道之相。因其惡業深重,其神識即從股道卑下處而離體,故知墮落地獄。若從眼孔中出,則生天道。其中因果輪迴上下升沉之理,固如是也。
附註三:人身為四大和合所成。四大者,謂地、水、火、風。人到死時,四大解體,有一定先後次第。最初地融為水,此時感覺如山壓之痛苦。次則水融為火,感覺寒濕如浸水中。次則寒濕消失,變成潮熱,如在湯中。次則火融為風,感覺體被風吹,化為微塵。四大解體之時,猶如生龜剝殼,最難忍受。惟平時有修持之人,預知時至,諸佛授手來迎,威力加持,可以減免。
人身是由四大和合而成。當人快死的時候,四大解體,非常痛苦(參見本書第一階段行法)。四大解體,有一定的先後次序(見附注三,這段文字容易理解,我們就不做具體解釋了。):首先地大融為水大,其次,水大融為火大,火大融為風大,最後風大消失,融入「空大」。這個時候,人向外呼出長息三次,只有出氣沒有入氣,直至外氣斷絕。此時外氣雖然斷絕,但內息尚存。內息集中於人體的中脈。中脈又名都帝,位於人體中央,從會陰直通到頭頂梵穴。在中脈左右兩側約一寸處又有兩條脈叫左右二脈。左右二脈與中脈並行從人體下丹田處起,經二耳後,繞至頭頂,再從頭頂經眼睛降至左右二鼻孔。在下丹田處,有一月牙,朝上彎曲,二端分別連接左右二脈,中脈從中間穿過。這樣通過月牙將三條脈連接起來。修頗哇法成功的人,就能見到這三條脈管和月牙。人在外氣斷絕的時候,識神尚在人體中脈,偶爾外出,但還不知自己已死,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識悶絕位。如果功夫修得好,識神直接沿人體中脈,從頭頂梵穴沖出去,就可以升到佛土(即「正道」)。如果從其它地方出去,就落於六道輪迴之中。對於中脈不通的人,識神通常通過月牙溢入左右二脈,沿左右二脈升至頭頂,再從頭頂降至眼睛,從眼睛出去的人,可以升天道。如果繼續下降,從胸部出去者可以生人道。如果再繼續下降從腹部出去者就是餓鬼道。如果再繼續下降,從膝蓋出去者就是畜牲道,從腳底出去者就是地獄道。最後識神從身體的什麼部位出去,什麼部位就是溫的,而其他部位都是冰冷的。所以,通過測量體溫就可以知道,亡者將要投胎到什麼地方。
命終時的變化狀態可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死相現前而外氣未斷時;第二個階段就是亡者外氣已斷而內息未絕時(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死位中有時期,即識悶絕位,常人有三天半到四天的時間)。為了加深死者對中有時期的印象,心裡早有準備,死位中有時期的救渡方法必須在死相現前時就開始實施。法性中有時期的救渡方法必須在死位中有時期就開始實施。所以「第一節死位中有指授」的內容要在死相現前時就開始實施,即第一階段的行法。
第一階段(即亡者死相現前而外氣未斷之時)行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告訴亡者,在外氣斷的時候有死光發現。在這個時候,我們與光明合上去就可以證成法身佛了。關於「死光明」的含義我們可以通過附註四,附註五來瞭解:
附註四:初死時四大融入次第,已見前「附註三」中。當風大消融後,次則融入「空大」。在最後之一呼吸終了時,身中之血,皆收攝於中脈都帝。斯時有血三滴,依次悸動,向外呼出長息三次。第一次呼出距離一肘遠,第二次距離二肘遠,第三次距離四肘遠,而外氣始斷盡。乃從頂上有入胎時父所賦予之白分明點,由頂上急遽下降,於是生起能知之各種覺境。此分內外兩覺性:外所覺者,有如月光朗照之景象;內所覺者,則如煙霧迷離之狀。此為初死時光明起現之相。在密法中術語,稱為「明」「增」「得」境,為初死時所必經歷之過程。初歷明境,又從臍下有入胎時母所賦予之紅分明點,急遽上升。外所覺者,有如日光照耀之景象;內所覺者,則如流螢之光。是謂「增境」。未幾之間,又轉入「得境」。此時白紅兩明點會合,心中之識,亦同時會合。外所覺者,有如月蝕日時、日中所現黑月光影;內所覺者,則如油燈外蒙半透明之罩,是謂「得境」。由此又轉入「近得之境」。此時一切皆空無所有。外所覺者,現為如黎明時東方曙光景色;內所覺者,則如萬里無雲之晴空天色。以上明、增、得三境,乃至「近得」,是在五大消融後,由「地大」而至「近得」,為死後初歷之經過。至「近得」時,即為明光出現之境相,又稱「死光明」,為時極暫。若平時有修持者,睹見此死光明,便可認識,如子遇母,母子兩光,融會為一,則不經中有而現法性,否則中有又現矣。從風大融入空大……至近得境相起現時,是為死後第一剎那。所謂上根人不歷中有、法身成佛,即在此時。此後降入第二剎那,故即為報身中有。人在死後呼吸全斷,知覺全失,惟耳根聽覺獨明,生前耳聾,此亦無礙,故施此明光教授法,最易領悟而得救度也。
附註五:母光是自己法性中所出,而非由外而來者。子光是由自己平時修持功夫所得,而非由內所出者。換言之,母光是自己本光,子光乃是佛光。死後三日半中,有兩次明光起現,在心識豁然開朗時,體會行法者所宣讀此中教授意義,母子兩光,互相攝入,如子遇母,投入懷抱而成佛矣。行者在生前修生起次第時,為練習兩光融合起見,乃觀想本尊之佛光請來,與自己之母光融合。如是由觀想力所觀想之光,名為「空光」,而非真正之子光。假使生前修法,練習有素,則死後初期中有起現,真正之子光請來時,可以如子遇母,歡然會合,而無見面不識之慮矣。此為超度素無修持之亡人,故用此教授以導示之。
前面已經講過,四大分散有一定的次序,到最後風大分散。當風大分散時,人只有出氣沒有入氣。向外呼出長息三次,第一次出氣距離約有一肘遠,第二次約二肘遠,最後一次約四肘遠,這時外氣才斷盡而融入「空大」。融入空大時,父所賦予的白分明點急劇下降,而母所賦予的紅分明點急劇上升,二者在中丹田處會合。在二者會合的同時,心中之識(就是識神,即八識)也會聚於人體中脈。這裡的白分明點和紅分明點就是道教中講的陰極和陽極,也是我們前面說的陽電子和陰電子。在二者會合的過程中,死光明就慢慢出現了。但大部分人在此時因昏沉而無法見到。所以我們平時修法最為重要。
按死光明顯現的過程可以分為「明」「增」「得」「近得」四個階段。如果亡者不迷悶的話,會同時看到兩種景象,就像人同時看到室內室外的景象一樣。這兩種景象就構成了亡者的內覺與外覺。那麼在經歷死光明的過程中。亡者的內覺和外覺如何呢?我們可通過下表來表明:
死光明顯 現之過程 |
明境 | 增境 | 得境 | 近得境 |
外覺 | 如月光朗 照之景像 |
如日光照 耀之景像 |
如月蝕日,日 中所現黑月光影 |
如黎明時東 方曙光景色 |
內覺 | 如煙霧迷 離之狀 |
如流螢之光 | 如油燈外蒙 半透明之罩 |
如萬里無雲 的晴空天色 |
上表說明了在死光明顯現的過程中,內外兩種覺境可分為明、增、得和近得四個階段。總而言之,就是亡者見到的光經過由弱到強,由暗到明的變化過程。而且這個過程很短,約一頓飯的時間,這就是「死光明」。如果平時修行用功的人在死位中有時期見到這個光明能夠認取,就如子遇母,母子兩光合而為一,而證成法身佛。所以說上根人不歷中陰,就是在此時成就,就可以不受中有之苦。因此,我們稱此時為死後第一剎那。在第一剎那證得法身後,以後再次放光就知道這是法身的妙用,進而證成報身佛。所以這裡我們將第二次放光稱為第二剎那,又叫報身中有。在藏密中,有觀想子光與母光融合的修法,由觀想所生之光,名為空光,並不是真正的「死光明」。但通過此法我們可以熟悉「死光明」顯現的過程。
平常人在呼吸斷的時候,知覺全失,但耳根卻很靈敏,即使生前是聾子,這時也能聽到別人的說話聲。所以「中陰救渡法」第一階段的行法,就是要教導並提醒亡者:現在死光明就要顯現了,這就是你的本性光明,一定要抓住這千鈞一髮的大好時機,與光明合上去就可證成法身佛。這就是第一階段行法的主要目的。下面我們具體來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