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心七一七第二天
(2023年12月11日——塔光男眾道場)
◈ 1-觀照是從八識開始作用
mic答:你要有個東西可拉長,不是還是住嗎?
問:住的,對。
mic答:對啊,我們做功夫就是一切不住。因為你已經認取了個了了常知,所以做功夫就是一切不住。
問:座下也是一切不住?
mic答:就是一切不住,啥都無所謂,啥都無所得,啥也不追求,也不粘著。
問:就是像看電影一樣,看完什麼都不要把它記住,就不要儲存在第八識裡面。
mic答:你不要有停留嘛,一切境界毫不停留。
問:就是不要儲存在第八識這裡,是不是?第七識就是……
mic答:第八識不用你儲存,它自己會儲存。所謂不要有落處,落表現在第六識,第六識已經是著相了嘛,所以這叫落處。那第七識的作用呢?要在微細流注上你才看得到,平時看不到。
問:就是在心匯的脈點這裡,就是第七識?
mic答:這個是我們座上出現微細流注才能夠察覺得到,平時是不去談它,因為你說它也沒有意義。
問:第六識不是在腦裡面的嗎?
mic答:第六識啊?第六識就是在你的注意處,你的作用處。你的注意力在哪裡,你的第六識就在哪裡。
問:就像我們持咒的那個念頭在那裡。
mic答:所以我們一切不住你就完全不用它了,第六識直接不起作用了,然後第七識的作用是作用在六識上,六識一旦不用了,這個第七識也就沒表現出來。我們說觀照是從八識開始作用,直接從第八識作用,指的就是觀照,所以觀照體現出來是不住相的。
問:就是不要深入地去想,看到東西就不要去想了。
mic答:你想的話就作用在六識上了,六識就是色受想行,色受想行就是六識作用嘛。
問:你要老去思考什麼東西,年紀越大,經歷越多,思維得就越多,所以往往這個執念就很固執。
mic答:是啊,你給它加任何名相都是六識作用。
問:都是六識作用。
問A:我發現思維的這個慣性……
mic答:你發現什麼?(上師突然拍一下巴掌)
問B:上師,這個不住有沒有快慢?
mic答:不存在快慢,不住的當下便是回歸。
問B:那它那個外面……
mic答:你三千年後再回歸也可以,那都是第一念。
問B:那肯定有。
◈ 2-十功德相屬於未到定
mic答:修得好是後面那幾個七的事,第一個七、第二個七一般都是調身體,把身體調好,把四大調好,再來調你的修行,打七都是這樣。
問:禪宗道場打禪七是這樣。
mic答:我原來以為說只有我們是這樣,今天師父一說他們也這樣,多相應啊!
問:他們跑香就是調身,在這裡沒辦法跑香,師父怎麼辦?
問A:沒辦法跑香,就不跑唄。
問B:上師說的前面兩周調內功也包含調身體,身體調好了才會喜悅嘛。
mic答:對。
問C:上師,請問一下,是不是證得空性的時候身體特別輕柔,走起路來的時候特別輕柔?
mic答:有覺受,肯定是有覺受。
問C:就是走路還是爬山覺得很輕鬆、很有喜悅心,好像整個人的身體全部都空了,走路都不累。
mic答:你說的那是輕安,輕安也會有這種現象,不一定就是開悟見性。這輕安我們叫作啥?叫作”十功德相”,就是未到定裡面的十功德相。你到十功德相,裡面出現輕安,就已經有解脫的表相出來了。你看這個十功德相,屬於未到定部分,空——身空、心空、表空,表現出來很空靈。
問C:那什麼感覺都沒有,講不出話來。
mic答:一切不住,空靈不住。明,這明是內明外明,一切很明瞭,你閉上眼睛眼前都是亮的,這也是十功德相之一。定,這個定是心很定,無論遇到什麼境界都擾亂不了你。智,智慧通達,有辯才無礙的表現出來了,說啥你都可以說得通。你看,空明定智。
善心,心很善,很柔軟,心非常善良,這個善不光是指善良,也能夠跟大家交流,讓大家得到法喜,善心,柔軟。喜,剛才講這個讓大家得到法喜。樂,喜樂無邊,這也是十功德相。還有解脫的表現,”哎呀,感覺自己就是解脫了。”其實不是,它只是相似,這個叫輕安。然後有境界相應,境界相應是什麼?就是各種小神通,這個叫境界相應,這就叫十功德相。
要是落在這十功德相裡面,就是《楞嚴經》上所講的五十種陰魔,因為它不是畢竟解脫,不是究竟解脫,只是一種表相,你要落在上面就是五十種陰魔。未到定的十功德相可以延續到四禪八定當中,它是可以延續的,這就是我們所講的修行人的慧命可以增長,這就屬於慧命,但是你要不住它的話,修證就高了,要用它還是可以用得起來。我啥也沒說啊。(眾笑)
問C: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說的。
問:像那種走路輕快啊,這種……
mic答:它有覺受,這個叫正受用,身體上表現出來正受用。但這些都不住是最好的,你要住一下也沒關係。
問D:偶爾拿出來用一下給別人看也挺好,給別人增加信心。
mic答:是啊,人家馬上對你崇拜得要命啊。
問E:上師他平時這個身體很通透了……
mic答:別人崇拜你沒關係你自己要能夠化空啊,你可不要著這個相,人家崇拜是他的事。身體不通透也不妨礙你見性,因為自性本來具足,它跟身體有關係也可以說沒有關係,就不在這方面去深究了。也就是說,道士修行也有身體很通透的,但是他未必見性。
◈ 3-三地以下不給印證
問:我們宗門這邊對欲界定、色界的未到地定,包括到初禪這個怎麼看?就是從體會上講。
mic答:我們所講的初禪是見性之後的初禪。
問:我們在見道之前,不講初禪這些?不判,都算到禪定裡邊。就把所有禪定都判到未到地定?
mic答:是的,見性之後才談初禪,見性後的初禪。
問:就之前的四禪八定都不談,都不管它?
mic答:外道定也有四禪八定。我們這個佛教的四禪八定和外道定不一樣,說法不同。
問:上師,那您開示一下見道之後的初禪,後面的就先不說也行。
mic答:一般我不講這些。我也講過,我們之前打七,我也講過,但是一般不講,因為講了又落在聖境高推上面。今天我們東北有一位師兄,他在群裡說,因為他在我們這邊學了長座,長座每天坐八個小時,他很受用。他就說其實能坐長座的師兄當中有好多早就見性了。那為什麼他在群裡面這麼說,能坐長座的,好多人早就已經見性了?他發到群裡說這個話。
問:這很危險。
mic答:有師兄就把這個截了發給我,然後私下交流我就跟他講,我說你這麼講是沒錯,但是一般我們不這麼說。那為什麼說初見性我們不給印證呢?因為初見性他是素法身,還要經過保任的過程。保任到二地之後,還要繼續的保任,要保任到打也打不走,推也推不走,即便是人家否定你,你腳跟也能夠站得住,立得著地,腳跟能夠落地,這種情況下我們才能給予印證。這種叫作三地以上,三地以上它叫登地,才給予印證。要是初地你就印證他了,好多人他會忘乎所以,他就認為自己已經是見性了,不肯做功夫了,得少為足。就怕落在這上面,所以三地以下不給印證,是這樣的。
問A:老人當年批評的好多就是……
mic答:對,我們是接老人的傳承,就是這樣。沒有修證到三地以上,我們不給印證。就是你要保任保到熟透了,趕也趕不走,打也打不走。
問B:三地以前他還會丟失的是嗎?
mic答:會,他會。你如果說這是見性了,他馬上就會忘乎所以了,他就不肯做下面的功夫了。所以我們在指導上很關注他,的確是見了,但是還要叮囑他繼續做功夫,要保任到熟透了,你再去給他印證。所以我說師兄你這個話說得是沒錯,但是為啥說初地不給印證就是這樣,你要保任,你功夫要做熟透,上了三地,登地菩薩,才給你印證,三地才是登地菩薩。
問:也是,好多證了初果的就感覺差不多了,反正也差不多了,呵呵。
mic答:對,他就認為我都已經證果了,我還做什麼功夫啊?
問:佛在世的也有這樣的。
mic答:所以這就容易造成輕許,過幾天他又迷失回去了,別人就說:”你不是印證他見性了嗎?你看他,這哪是見性人?”他迷失了,他不肯做功夫,認為自己有個悟在嘛。這位師兄在群裡面說嘛,我沒在他的群裡面,是師兄截屏了發給我看的。
問:上師,那是不是還沒到初果?因為你看《金剛經》上講的,初果不認為自己有個初果,還沒到。
mic答:對,這個是一種鼓勵的話。
問:那我們宗門修到什麼時候才算是《阿含經》講的初果?
mic答:見本來就是初果了。
問:就是初果跟初地是一樣的?
mic答:這個是肯定的。他這個修證是可以體現出來,但是我們要保護他。不光是說他自己做功夫要保護,我們也要保護他。
問:就是長養聖胎。
mic答:對,就不能讓他受干擾。所以後期的這個跟進指導是很重要的,你還要保證他不受干擾,不受別人干擾。
問:那他再退也不會退到凡夫位上?
mic答:有啊,有,有退到凡夫位的,我們都看到的。他退到凡夫位,他就一個貢高我慢出來了。貢高我慢出來之後,他首先就是懷疑他的師父,因為他貢高我慢出來,他認為說師父還不如我,然後見到別的善知識,他也認為不如他。這我慢出來之後,就是造成什麼呢?誰都不理他了。誰都不理他了之後,他就開始懷疑自己了,”看來是我不行啊?”這就明顯是受干擾了。
問:他要回歸的話,也很快?
mic答:哎呀,就看他這個關能不能再破。因為有些錯過了他就永久錯過了,想再回來的話不容易。有些能放得下,無所謂這些,轉身就很快。所以這個轉身也是因人而異。
問:這個傲慢心確實也是,傲慢心阿羅漢都有。
mic答:對我們來講,我們這個門永遠是打開的。你什麼時候轉身回來,我們都歡迎,我們都無所謂,因為你已經超越這個關了,已經看得很透了,就不會在這個方面有什麼所見了,所見都沒有了。
問:這個傲慢心也很障道啊!
mic答:對啊,所以說狂慧啊,狂慧就是傲慢嘛。
問A:但他迷失的這段時間他造的業,他會不會感果受報?
mic答:這個沒法舉例子啊,因人而異。反正有這種情況出現都要盯得緊,不但要保護他,還要告訴他自己要保任好,還要鼓勵他:”這只是萬里長城第一步,你這第一步這個腳跟要練穩。”
問A:是,好不容易見性了,結果很可惜啊。
mic答:時節因緣嘛,有什麼可惜的?
問C:上師,那修到什麼程度算是解脫呢?
mic答:嗯,沒有程度的程度。所謂解脫就是了生死嘛,啥叫了生死?就是從不畏懼生死,不在乎生死,沒把生死當一回事,這就是了生死。所謂了生死就是無生死可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自性不生不滅嘛。自性本來就沒有生死相,所以見性也是了生死。
問D:那死人跟活人都一樣哦?
mic答:對啊,我們還有一個方便,中有成就,聽說過吧?什麼時候是中有啊?說來聽聽。
問D:沒有變成人之前的狀態就是中有。
mic答:人生有六種中有,死人有三種,活人有三種。死人是哪三種?死位中有,法性中有,輪回中有。那活著呢?生處中有,夢境中有,靜慮中有。所以無論死人還是活人都在中有當中。什麼叫中有啊?迷失本來面目就叫中有。你親證了本來面目,見性了,就已經是沒有中有了,就中有已經被你給參破了。
問D:那就死人跟活人都一樣了,這就沒有生死了。
mic答:這就了生死了,所以明心見性是真正的了生死。我們說念佛得往生,是一種大方便。他只要具足一個信心跟願力,就可以獲得往生。但這種往生在九品當中是屬於低品位的往生。高品位的往生——上品以上的往生是見性的。我們說上品下生都得證得初果以上,才能夠得上品下生。上品中生就相當於破了重關,他獲得的是上品中生。上品上生相當於破了牢關了,就是十地以上的菩薩,是上品上生。
問A:破牢關要十地以上?
mic答:十地以上,十地叫法雲地,證阿鞞跋致,這是《佛說阿彌陀經》上面說的。
問A:有人也說阿鞞跋致是不動地?
mic答:八地以上都叫阿鞞跋致,十一、十二地就叫作一生補處。
問A:那我們現在這個狀態是哪個中有呢?
mic答:靜慮中有,生處中有,夢境中有都有。我們現在是癡人說夢,你認為這個場景是真實的,這就是在做夢,知道嗎?
問A:對,夢境中有。
問D:但它也不虛啊。
mic答:你認為它是虛的,還是做夢。
問A:這茶涼的要不要倒掉?
mic答:嗯,你看,這是從一個夢境跑到另外一個夢境,你認為它是涼的,這也是做夢,同屬夢幻泡影。什麼叫夢呢?有住便是夢。開口閉口有住著,那都是落在夢境上了,有住便是夢。
問A:就是你的意識只要注意到哪裡了……
mic答:對,所以我們所謂的禪,就是在在處處、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沒有落處,所以這個叫念念分明、念念清淨、念念不住、念念無念、念念本空。名相這麼多,看你怎麼用。念念無心,其實是一回事。
問A:所以說做功夫就是念頭功夫。
mic答:就是,因為念是幻化身,念有生滅,就是幻化相。念念清淨是真實相,所以我們做功夫在念頭上去做,這要念念清淨,打成一片,這念念清淨就是自性相現前,也叫真實相,本來就是如此,不需要去做任何的造作。所以我們做功夫上就說,你不能用力啊,用力就不對啦,你一用力的話,就是作意了。
問:所以實相本身就是妙用。
mic答:對,實相本身就是妙用。它在不作用的時候正是大作用,所以你看它是不用,恰恰是大作用。
問E:上師這個不用就是不粘著?
mic答:不粘著。
問E:即用即捨。
問:不是即用即捨吧?即用即捨還沒到吧?
mic答:即用即捨也是用啊。
問:也是,但是還不太夠。
mic答:哎,啥叫不夠啊?你這一伸腳不就是即用即捨了嘛?
問E:您端起杯放下,不就是即用即捨嗎?
問B:咱們自己在裡邊瞎摻和呢。
mic答:瞎摻和也沒關係嘛。
問B:那像一個個體他都屬於意生身?
mic答:意生身的表義就是化身。在座的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當你見性的那一刹那就等同於見佛,那麼見佛就是見法身佛。
問B:釋迦佛的應化身?
mic答:它是這樣的,如果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見性的就是見阿彌陀佛的法身了。那你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或者六字大明咒”嗡嘛尼唄美吽”見性的,你就見觀音菩薩了。這觀音菩薩叫不空羂索如來,不空羂索如來就是你的法身佛,密宗裡面叫本尊,顯宗裡面叫法身佛,它是一回事。
問A:什麼叫不空羂索如來?
mic答:不空羂索如來,我們叫觀音古佛。觀音古佛就是不空羂索如來。
問A:羂是絞絲旁的絹?
mic答:上面有個四字頭,下面一個絹,羂索就是法器。哪個法器叫羂索?念珠啊,念珠就是法器,念珠就是羂索,能夠破一切煩惱,所以它叫羂索。
問A:它是梵語翻譯過來的,還是?
mic答:名字也這麼叫。
問E:所有法器都叫羂索嗎?
mic答:羂索指的就是念珠。
問E:念珠,就這一個。
mic答:在各種念珠法器當中,最淩厲的一種法器叫索命羂索,一點方便都不給你,叫你立地成佛,所以叫索命羂索。
問A:索命羂索是什麼?
mic答:就是要你立地成佛。
◈ 4-轉習氣為功德
問:上師,請問一下,我們中陰成就裡面說的如果這個頭七天走的話,就可以成為法身佛,這是怎麼一回事?七天以內,兩次顯光,大光明顯現,如果抓住了就能證得法身佛。
mic答:你沒看他前面的開示嗎?他直指啊,就是破這個迷悶狀態,直指你見性啊。
問:你只要認取放光明……
mic答:你只要見性,見到光明身,就是證法身佛。
問:這是法身佛。然後從這個第七天到十八天,這個證得的就是報身佛。
mic答:報身佛。
問:報身佛是什麼意義?這個怎麼理解呢?
mic答:報身佛就是在各種開示的過程中認識到清淨心,這叫報身佛。
問:從第八天到十八天,就比如說見到的這些……
mic答:它不是各種開示嗎?東方有什麼,西邊有什麼,都告訴你,各種開示。
問:每天都不一樣。
mic答:對,他見到的就是報身。
問:幻化出來的那些相。
mic答:幻化是後面的輪回中有,他見的是幻化相。你想瞭解的話,得要拿相片來給你看,它是觀想成就嘛。大圓滿觀想成就,從初觀開始到最後的成就觀是六十四觀,你要把這六十四觀全部給它參破,才是大圓滿成就。
問A:哇,裡頭好複雜啊,裡面好多。
問:因為我幾個親人走的時候,我有跟著誦這些……
mic答:這個法本我手上是有的,六十四個觀全部給它觀完。就說這些東西我都有,但是這個東西我就不傳啊,我可以收著。我們還是比較喜歡禪宗。
問:不過這個也是我們修法的一個保障線吧?
問A:保障線是念慈氏咒吧?
mic答:保證有很多,主要保證是以信心為主。信心,信和願,信願行。信和願具足了,就代表你有修行了,這個就是保證。
問:上師,您剛才說這個法身佛是顯宗而言,那密宗剛才是說什麼?
mic答:這個沒有顯密之說,名相有顯密之說,但是作用沒有,作用是一樣的。
問:所以我們佛教八宗講無的只有三宗,其他五宗……
mic答:這個他有直說、淺說、妙說。禪宗最簡單啦,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那叫直說。
問:這個要最上乘的人。
mic答:淺說就要你念一聲阿彌陀佛,你就可以得往生了。
問:那這個是有相的。
mic答:這個就是告訴你,萬法要從簡說起,不要從繁說起,不要從繁瑣處說,要從直截了當去說。
問:這樣才能讓人家起信心。
mic答:嗯,那繁瑣在什麼情況下要用呢?你要形成世界觀了,你就要用繁瑣。所以你看《華嚴經》、《金剛頂經》,這些經裡面就是包羅萬象,各種各樣。莊嚴世界、器世界、法身世界都跟你講,各種世界是怎麼形成共鳴的,它是從繁瑣處來說。因為它已經形成世界了,已經形成了弘法的世界了,所以它要有設壇,從壇城上面來攝受大眾。就比如師父,師父說要廣度眾生,那首先要蓋一座寺院。蓋一座寺院,要把大雄寶殿給修起來,大雄寶殿裡供著各種佛菩薩,這就是壇城,那他已經形成了一個世界了,所以這個叫妙說。妙說裡面最大的表法就是有求必應,有求必應那就是表法。所以這大雄寶殿裡面,各個佛菩薩都在裡面,你想求什麼,都可以滿足你,這就叫有求必應。
問B:這也是讓大家開始具足信願行。
mic答:他就接引各種眾生,都可以接引,所以他就要靠妙說。我們私下這麼交流的話就是直指,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所以這個是從上根利器上來講,要講根器。那這根器不夠怎麼辦呢?沒關係嘛,打坐培養根器,這也是方便,靠打坐培養根器,打坐把執著心打掉了,你的根器就上來了。
問B:這個也很直接啊。(眾笑)
問C:根器差就是執著心多了。
mic答:就是,根器差就是執著心多了之後,他的智慧被障住了,這個障叫所知障。障住了之後,他這個用不起來,所以這個叫迷失本來。那我們的心清淨了,所謂心清淨就是能夠不被一切相所迷惑,這就是心清淨。心清淨了之後,我們的智慧是通達的,可以從自性當中流露出來的,這個根器就提高了嘛。其實所謂根器提高是一種方便說,它本來就具足的,哪有什麼提高不提高啊?
問B:只是被障蓋了。
問A:不被一切相執著。
mic答:不被一切相所迷惑。
問A:一切相啊,所有的相,那真的是有點難呐!
mic答:你這個”難”也是一切相中的之一,一切相就包括難在裡面,你被它迷惑了。
問A:有些相還是很好看破的。
mic答:你說:”咦,有這麼容易嗎?”你看你又被這個容易給迷惑了,這就是叫作有住、有落嘛。你住在這上面了,這就是一個相啊。
問D:這個時候就是破習氣了,習氣直接破掉了,迷惑肯定是他的習氣對應的。
mic答:習性細說起來很細,習氣就包括用心處在裡面,你怎麼去用心也是一種習氣。
問E:阿羅漢都有習氣。
mic答:對。習氣它可以轉成功德,就是弘法過程中風格不一樣,這個風格就是各種習氣體現出來的,它是可以轉成功德的,可以轉成你度眾生的本領。所以什麼樣緣分的人度什麼樣的人,這就是佛不度無緣之人,就是這個意思。那各個佛,我們說釋迦佛、阿彌陀佛、藥師佛,他都是度跟他有緣的人,就是無緣的人他度不了,那他所謂的緣就是由他的習氣轉化來的。
問A:緣是他的習氣轉化過來的?
mic答:習氣轉化過來的。
問D:這樣的話,我還有一個問題,那既然這樣,那你這個習氣,比如說醫不叩門,這個問題我還沒有搞明白,比如我這個東西……
mic答:摳門?
問E:摳門是煩惱吧?
問F:醫不叩門,叩門。
問B:明明這個東西很好,比如說師父發現的蓽茇,這個治胃病很好,但是這要怎麼告訴人家?
mic答:這個叫作不能取相來說真,相是虛幻的,你不能拿它來說真實。那我們所講的習氣,它表現在哪呢?財色名食睡。那財色名食睡,它如何轉成功德呢?
問D:財佈施嘛。
mic答:度眾生離不開四個要素——法財侶地,法財侶地就是習氣轉成的。
問B:善用。
mic答:法財侶地啊。
問E:就是轉身處?
mic答:轉身處。所以我們是直接說嘛,不用舉這個例子那個例子,你不能拿相來說真實,要直說,就是財色名食睡,這個也叫作五種執著。但它是可以轉身的,轉身了就成弘法利生的四大要素——法財侶地。
問A:這就像《維摩詰經》上講的一樣。
mic答:《維摩詰經》就講法財侶地。地,你要有地方。阿彌陀佛在哪個地方度眾生啊?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他的地方啊。釋迦佛在哪個地方度眾生啊?娑婆世界。這就是代表地,地是他弘法利生的作用。這個地是遍虛空滿法界的,不是單獨指某個地方,好比我們說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在什麼處啊?
問:在心裡嗎?
mic答:在你的念處。你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念念都是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它所存在的地方。那哪個是娑婆世界啊?娑婆淨土啊?你念念都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那麼你就是在釋迦牟尼佛的娑婆淨土得解脫。
問E:上師,那十方法界呢?
mic答:十方法界都是如此。
問E:念念在十方法界就是?
mic答:一真法界就包括十方法界,一真法界在哪裡啊?一念不生,念念清淨,這就是一真法界。
問E:那您剛才說那個心在釋迦摩尼佛,就是在釋迦……
mic答:所以我們剛才說要直說,告訴你一真法界在哪兒。然後要淺說,告訴你們念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然後再跟你說妙說,把十方法界的功德都說出來,這就叫妙說。
問E:實際上還是一樣的。
問B:無二無別嘛。
印心七一七第四天
(2023年12月13日——塔光男眾道場)
◈ 5-了生死要破掉我執我見
問:上師,像我過去比較頑固的習氣上來的時候,我感覺心區這一塊非常難受,就是你明明想不著它,但是不著的時候它這個就很難受,有一股力量在那地方,這時候不理它吧,但是它老是縈繞在這個地方,一時半時地散不去。
mic答:你要喜歡它。
問:要喜歡。
mic答:多停留些嘛。
問:我現在討厭它。
mic答:喜歡,哎呀,來嘛,你不要討厭它嘛。
問:喜歡它,最主要就是認可它。
mic答:對,不要被這個肉身掛礙。
問:它和自性是一體的,是吧?
mic答:這身體一不舒服,你就被這個肉身掛礙了,那你這個一怎麼了,了不了啊。
問:喜歡它。
mic答:對。
問:像過去我聽您說座上可以持咒,或者發願轉化它,那也是不理它,轉移目標,難受慢慢就……
mic答:我沒叫你轉移目標啊。
問:這也是轉移目標是吧?
mic答:沒有叫你去轉移目標。如果有個天魔要吃你怎麼辦?你跑又跑不掉,你怎麼辦?
問A:反正死不了。
mic答:又沒問你,多嘴。天魔要把你吃了怎麼辦?
問:放下。
mic答:你怎麼放下嘛,是把天魔放下還是放下你自己?
問:放下自己唄。
mic答:看看,放下,那就是無可奈何,只能放下了。有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一招啊?
問:聽上師開示。
mic答:供養天魔嘛。
問:供養天魔?哦。
mic答:它要吃你,你就供養它。你供養它不就把身見給破掉了,身執給破掉了?你說放下你又放不下。供養它,供養它才是真放下。這就是破掉身執,破掉我執。
問:我執很難破的。
mic答:不難破,轉念呐。是你不願意破,不是很難破,轉念就破了嘛。剛才問的不就是看你怎麼破嗎?你不願意破啊,還要這個,因為不捨得破。這就要有奉獻精神,這就是說修行你要得大成就,必須要有奉獻精神,沒有奉獻精神成就不了。
問B:電話,上師。
mic答:他是找老蔡的,不是找我的。
mic答:修行要有大無畏精神,才能徹底破掉我執。
問:上師說這個大無畏精神……
mic答:對,大無畏精神,所謂生死都是因為我執我見,那你要了生死就得破掉我執我見,破不掉就是生死了不了啊。
問A:天魔也是假的,你也是假的,誰吃誰啊!
問B:要是水哥就把天魔都吃了。
問A:都是假的誰吃誰啊。
mic答:對。這把天魔吃了就變成水魔了。(眾笑)
問C:你把座上那個痛就當成天魔,你怎麼辦呢?
mic答:對喲,太有道理了。
問C:你能不能讓他吃了?繼續座下去。
問A:那個是在夢中嘛,夢中的都是假的,這個是真的。(眾笑)
問C:還分真假,你哪個不是在夢中啊?
問A:那跟做夢一樣的。
mic答:這叫說夢說得很爽快,來真的就受不了。(眾笑)
問C:這叫癡人說夢。
問D:上師,是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降伏天魔這種境界?
mic答:降伏心魔。
問D:心魔,感覺也是有千軍萬馬的那種。
mic答:心魔。
問D:也屬於心魔?
mic答:對,自己的起心動念,起了執著就是心魔。
問D:但是它有境界啊。
mic答:肯定有境界的,沒有境界怎麼會執著呢?
問D:千軍萬馬的那種,拿刀拿劍的那種。以前會有,現在沒有。
mic答:怎麼辦?
問D:不動,我又沒動。
mic答:怎麼辦?殺個片甲不留。
問B:把他們全吃掉。
問D:不動就沒事。
mic答:不動,不動哪來的千軍萬馬?
問D:就是很多那些東西來找我,然後我沒動,然後他們也不動了。
mic答:這感覺是直接入了不動地喲。
◈ 6-綿密地做功夫叫作剋期取證
mic答:我們了生死是念念都了生死,不是什麼時候了生死。見性也是念念都在見性,不是什麼時候偶爾見一下。所以要有這樣的修行,不要去停留在理論上,講理沒有用的,自性裡面,一個道理都沒有,所以才可以含攝萬千,說不盡道不完,其實它是一個道理都沒有,才會起這個妙用。
問:這個知識份子好思維,我也是……
問A:你是知識份子嗎?
問:也是吃這方面的虧。
mic答:如何才能夠不吃虧?其實做功夫要綿密做,綿密做就是給自己一個時間段,這個時間段呢,二六時中都要綿密地做功夫,這才叫作剋期取證。我們打七的目的就是剋期取證,不是只是掛在口頭上:”哦,我是來剋期取證的。”然後腦裡面妄念紛飛,那這個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既然來這個打七道場,做功夫要迫切,如何迫切?不證根本就跟快死掉一樣。換一句話就是,明天我們就要死掉了,今天還沒見性,那要怎麼做?如何去把握自己?
問B:要痛切。
mic答:你要有痛切,要發這種非常悲切的心,才能夠容易地證到根本。所以說大事未了,如喪考妣,還沒有證得本來,就如同自己快死掉一樣。那要怎麼做?怎麼去證?這功夫要做到如此綿密,才可以跟我們的自性相應。
問C:上師,那如何做到更綿密,在這個剋期取證期間?
mic答:是啊,所以說觀照啊,時時照破自己,不要拖泥帶水,不要去找道理來講。
問B:敢於亮劍,對自己亮劍。
mic答:對啊。你哪怕參一個話頭也行啊:”我在哪裡?我又是誰?”
問B:我明天死了怎麼辦?
mic答:對呀。明天就要死了,今天該怎麼辦?你看他抓緊時間吃啊。(眾笑)
問B:這也是一個,兩個嘛,一個是放下嘛。
問:反正要死了。
問D:這個叫舉起。
mic答:這叫相應。
問B:上師上次在這裡開示說,你可以打兩座啊,這個是方便說,這個是對大眾而說,我們對自己……
問C:上師是對機說的。
問B:心*師兄很好,真的,他直截了當。
問C:我還直接?我向直截了當這個目標前進。
問B:真的是很好。
問D:你們這樣聊,等下晚上睡覺都不睡了。
mic答:對,睡了死掉了怎麼辦?這功夫要迫切,迫切地要解脫,才可以剋期取證。
問A:要逼到無立錐之地是吧,上師?
mic答:嗯。
◈ 7-小阿羅漢和大羅漢的區別
問:上師,有個疑問,這個阿羅漢分小阿羅漢跟大羅漢,小阿羅漢就是沒有漏盡通,大阿羅漢就是證了漏盡通的,那這個所謂的小阿羅漢就有些阿羅漢……
mic答:小阿羅漢,他是證得本位了。
問:那跟漏盡通有什麼區別?
mic答:他功夫還沒有成片。
問:主要是沒成片?
mic答:還有一個從《阿含經》上面講,就是你讀懂《阿含經》上所講的,它叫意解脫,意解脫也就是小阿羅漢的果位。
問:就是全部看懂就算?
mic答:全部看懂,而且深信不疑,他就已經是小阿羅漢的果位了。
問A:上師,是不是斯陀含就是?
mic答:我們就說這個相當於禪宗所講的解悟,它就相當於解悟。
問B:解悟是從意上。
mic答:解悟就是意解脫嘛。
問:它也是一定禪定的哦?
mic答:有啊。
問A:解悟可能還有七次生死,是不是?
mic答:不是,那還遠呢。就是你經教的理通了,他就是解悟。通過經教你也能夠說通很多道理,當然用我們的話來講就是你根本上的能所沒有脫落,沒有脫開,你無論怎麼去說的話,他都在能所當中,這個是實性上的功夫還沒有通達,從解上是可以說通了,但實上還做不到。
問A:事上還透不過。
mic答:對,你沒有把如來藏心把它打開來。
問:也是定力不夠?
mic答:有定力,它不是根本上的定,不是畢竟空,是相似空。
問:他那個定力中的尋伺緣不到一些空性。
mic答:緣不到。
問:只能是在理論上。
mic答:對。這就像說食不飽,我們可以背口訣,把味道都說出來,但是你肚子還是餓的,說食不飽。
問B: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正因為他還是在思維上……
mic答:所以要破參、破根本,都得在禪定當中,禪定才是真實的。
問:沒有禪定都成就不了。
◈ 8-出現了無始無明才可以轉身
問:上師,看了《六祖壇經》,六祖他是一個不識字的農夫,他能夠把這些道理講出來,很通俗易懂,很著地氣,在開示的時候,他也不會文縐縐,是直指你的心性,有什麼就直截了當,他說你性直。
mic答:所以禪宗是以心地、見地來作為成就的標準。心地跟見地的建立就是破能所,就把能所打破。
問A:這個能所是在第七識還是在第八識?
mic答:第七識。能所對立嘛,八識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沒有分別的,所以它不存在能所對立。
問:阿賴耶識就是只有個儲藏的功能。
mic答:它會儲存,也會釋放。
問:也會釋放,就像我們錄影帶一樣。
mic答:那它為什麼釋放不了呢?因為有七識把它壓著,七識就是蓋嘛,把它蓋住了。本來這個東西它是就像個碗一樣,碗口是開的,但是我們起了個分別能所把它給蓋住了,所以你要把這個分別能所打掉,阿賴耶識才會轉成如來藏,裡面的東西我們才可以用得上。
問B:轉識成智,這樣。
問:就是第七識說是在心跟胃的脈裡面的位置,在這個位置是不是?心脈這個位置?
mic答:不是,這個是相似說。你非要說這個東西在哪兒,那祖師大德就給你安個位置,就在你心包絡上。
問A:對,元音老人這麼說過。
mic答:心包絡有多長呢?一根吸管這麼長,其實還挺長的,心包絡一直通到雙眼,眼珠上。這個科學還考證不了,但是中醫可以,中醫可以考證,佛法也可以考證。
問:上師,這個靈魂跟第八識同是心包出來,不是我們說的靈魂嘛?
mic答:我們佛教不講靈魂,我們叫精魂,精魂是可以起作用的,靈魂是作用不了的,靈魂是基督教、天主教的說法。也就是說精魂可以轉身,靈魂轉不了身。
問A:這個精魂是什麼?
mic答:精魂啊,精魂就是無始無明,一轉身就是清淨本來。
問:那就是中陰身的這個。
mic答:對。所以你要打坐才可以把它打出來。打坐,所有的障礙所有的業障全部消掉了、消停了,才會出現無始無明,出現了無始無明才可以轉身。在沒有出現無始無明之前,說的轉身都是假的,不是真實的,所以要通過打坐把無始無明給打出來。我們現在所有的打坐,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把無始無明給它打出來,然後再破掉無明,這就轉身了,回歸清淨本來。這個一轉就是破掉無明,回歸清淨本來就是證得初地了,由凡夫位轉到聖位。你想說啥?
問C:這麼說我們宗門這個斷無明果位還挺高啊,就是對應小乘藏教來講,就是四果。
mic答:嗯,差不多吧。也沒有,他要保到熟透了才是,他還要保一段時間,保任。
問C:那就是我們的三地?
mic答:登地就是三地嘛。我們是三地以上才給印證,初地二地都不做印證的。老人《略論明心見性》上面開示都有,素法身不跟你印證,要保任,保到熟透了,腳跟著地才可以印證。其實禪宗也是一樣的。
問:實際上六祖就在五祖的那邊,他已經見性了,後來他就十五年嘛。
mic答:禪宗也是這樣。
問C:長養聖胎。
mic答:它都是三地以上才給你印證。因為三地以上他功夫已經熟透了,打也打不走,趕也趕不跑,靈光獨耀,歷歷在目了,這個時候才給你肯定。
問C:上師,如果用天臺的藏通別圓,那我們這個說法就跟別教差不多,就是四果大概是三地這樣。然後按照華嚴的圓教的話,就是……
mic答:一般大乘都這麼說,大乘就是三地就相當於阿羅漢四果。
問C:是,只有藏教是阿羅漢是八地,別的都是沒那麼高。
mic答:藏教,是的。
問:通別好像是三地,然後到圓教就是證了阿羅漢,真正證體之後才算是信位,也有這麼說是嗎?
mic答:是。
問:那就是佛道長遠了。
◈ 9-做到字字分明不容易
問:上師,觀照的當下也是在破能所了?
mic答:是啊,沒錯,觀照已經是可以破能所了。
問A:是破了能所才算觀照?
mic答:那不是一回事嘛。
問:一體的。
mic答:觀照就是破了能所了。
問A:那這個真正的觀照實際上證量也很高。
mic答:是啊,是沒有錯,所以不能夠小看觀照啊。
問A:也很高,那就用阿含的說法。
mic答:就像你剛來的時候,我們這個佛教裡面沒有什麼人敢說觀照的,來到這裡天天都聽。
問A:沒有什麼人敢說禪定。還禪定?開玩笑!
mic答:來到這裡,禪定和觀照。
問A:還入定!出去全國99.999%的人都不敢說這個。
問B:那天臺宗說要證個細住,粗住,細住。
問:現在外面用唯識的九住心來修,可能粗住都要修一輩子哦,很多人都修不上去。
mic答:是,你要從看念頭上來講,的確一輩子都不一定能入道。
問A:因為大部分外面主流思想都是只有到字字分明,再往後就沒了,也沒人講了。
mic答:我們也是這樣,你看祖師的開示都是字字分明之後就不講了,因為能做到字字分明都不容易。
問A:實際上也挺難的。就是真正能做到座上一個字一個字很清曆的也很少。
mic答:所以你看我們今晚跟普度寺那邊交流,好多都是叫他一定要回歸字字分明,別的你先不用想,你先回歸字字分明吧。
問C:這是基本的事。
mic答:基本的。
問A:還是很厲害。
◈ 10-話頭就是念頭起處
問:我這兒剛才打了一個妄想,我說老法師可以試驗試驗我們這個方法,也可以試試啊。
mic答:相通的。
問A:他得觀心。
問:嗯,就是都是去體驗一下。
mic答:師父,這個是相通的,各宗各門雖有下手不一樣的地方,但根本上是一致的,它是相通的。
問:是啊,對。
問B:像禪宗這個參話頭實際上逼得也很緊。
mic答:對,所以我們要結合參話頭嘛。
問B:它逼得也很緊,他要是能參起來也很……
mic答:就把普通的根器提高到能夠參話頭,就加到裡面去了。
問:上師,這個參話頭是不是觀照?
mic答:是啊,所謂話頭就是念頭起處嘛。
問:不是六識的作用嗎?它也是六識的作用,也沒離開?
mic答:它這個時候是六、七、八用在一起,擰成一團。
問:看你怎麼用。
問B:上師,在參話頭的參,在做功夫上怎麼體現?
mic答:參就是破,破一切相就叫參。
問B:比如說隨便參一個念佛是誰,它是破念念佛是誰。
mic答:你看公案嘛,祖師大德開示,後面就來一個,參!就是叫你破。
問C:上師,這個參到最後就是念念不住?
mic答:所以參的本意就是參破,參破根本,參就是破。
問B:我以前一直覺得參話頭太無聊了,他是根器太差了,沒勁,沒有禪意。
mic答:它這個是關鍵點他才叫你參。你沒到這個關鍵點叫你參,你就覺得沒意思。
問C:先立後破。
mic答:對。
問D:這個是要最上根的才能參。
mic答:它叫機鋒啊,機鋒到關鍵點才能夠參。
問B:它參話頭也不是隨便參的。
mic答:那肯定不是隨便參。
問B:現在外邊很多禪堂都是掛個牌子,參念佛是誰,所有人進去就念”念佛是誰,念佛是誰”。
mic答:不是,師父,它是這樣的,這是必須的,為什麼呢?明眼的人少了,會的人少了,所以那就人人都來嘛。
問B:也是有情可原的。
mic答:那麼明眼人在你對面的時候,他就不是這麼說了,他是應緣應機都可以說,時時刻刻都是機鋒,時時刻刻都是觀。
問:時時刻刻都讓破。
mic答:時時刻刻都可以破。
問:對。
問B:他這個參破,如果得力的話,實際上也很快啊。
mic答:本來就很快,本來具足嘛,怎麼會不快呢?本來都在各位身上,為什麼不快呢?你說快的時候都遲了,它根本就不在開口處,所以你一開口都遲了。
問:所以上師說這個參話頭,首先你要打長坐,通過打長坐破能所,這參的時候更對機。
mic答:把根器提起來,把根器提起來就可以用了。因為我們根器不行嘛,所以要用打坐來培養根器,這根器提高之後直接就可以用了。
問:是,當下就直心流露。
mic答:所以我們是以禪為用嘛,禪就是我們的用法,以密為修,以禪為用。
問E:參話頭也是一種觀照?
mic答:對啊,參話頭就是觀照。
問F:他如果參得不起疑情,他是不是要換一個?
mic答:疑情在哪兒?就這裡,(上師有動作)要不要換?
問:換的話你的根本是不會變的。
問B:你要換哪一個?
問F:有時候會生起一個念頭,為什麼會有我呢?為什麼會有我?
mic答:我在哪裡呢?
問F:我在哪裡?為什麼會有我在?
mic答:我在哪兒呢?
問:這也是參話頭。
問B:嗯,這也是參話頭。
mic答:都是參。
問:接著往下問,追問。
mic答:我也不可得。
問B:就沒了。
問F:我也不可得。怎麼會有我?
問B:根器利的這個時候就斷掉了。
mic答:你當著老和尚說我也不可得,老和尚要拿棍子打了。(眾笑)
問:打打你,看看你可得不可得。
mic答:對,一打就知道有沒有我了。
問:對,這是禪機。
問F:一打了就:”為什麼有我呢?”
問:為什麼打我?你不是說不可得嗎?
mic答:把”我”給打出來了。
問題:01_10
印心七一七第二天
1-觀照是從八識開始作用
2-十功德相屬於未到定
3-三地以下不給印證
4-轉習氣為功德
印心七一七第四天
5-了生死要破掉我執我見
6-綿密地做功夫叫作剋期取證
7-小阿羅漢和大羅漢的區別
8-出現了無始無明才可以轉身
9-做到字字分明不容易
10-話頭就是念頭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