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通過掃蕩習氣恢復本來面目
問:上師,諸佛自性和我們眾生自性都是清淨的,與佛的自性都是一樣的,比如說是一不是二,是這樣理解嗎?
mic答:理解它做什麼?
問:我覺得這個很有必要。
mic答:你現在在哪個世界啊?
問:我們是在娑婆世界,六道裡面。
mic答:哦,你不是在印心淨土啊?印心淨土就是佛國淨土啊。你在這裡天天清淨自在的,遠離顛倒夢想,這就是佛國淨土。
問:那這個佛國,比如說,佛有釋迦佛、阿彌陀佛,他們這個不能有分別,是一個嗎?
mic答:對,千佛萬佛同一體。
問:那我們眾生都是同一體,六道裡面都是同一體了。
mic答:一切眾生同一體。我們這個佛性,叫作同心大慈,同體大悲。佛性只有一個,每個人都是它的一部分。
問:就像您說那個大海裡的一滴水。
mic答:所以說這一個也不可得。
問:那要一個的話,那上師是佛,我們就不要修也是佛。
mic答:自性是啊,沒錯,就是你要去親證它,所以叫親證本來。如果它不是的話,你親證它幹什麼?親證不還不是嗎?
問:我理解的是,你是佛,他是佛,大家都是佛,但是是獨立的一個佛。
mic答:本具佛性。本具佛性是什麼意思啊?這佛性我們是本來就具足的,不是修出來的。我們所謂”修”就是掃蕩,首先掃蕩掉煩惱,然後再掃蕩掉習氣,這個叫”掃蕩”。然後恢復本來面目,這裡只能用”恢復”這個詞,因為本來就是具足的,從來都沒有缺少過它。它不是修出來的,修出來是什麼呢?本來沒有這個東西,然後我們通過各種配件把它修造出來了,這叫修出來。但是自性是無相的,它不是一個東西,你怎麼去把它修出來啊?所以告訴你它是本具的,所以說迷失已久,迷失了,迷失到哪裡去了?迷失在六道輪回當中,受業力牽引。所以通過我們諸佛菩薩、歷代祖師所傳授的種種方法,然後按部就班地去修證,慢慢地把我們的煩惱習氣掃蕩掉,重新恢復本來面目。所以這個叫”恢復”,也叫”發明心地”,因為本來就是具足的。所以說這個修行上有步驟、有漸次,但是在證體上都是頓悟。
問:那上師說的意思是所有的佛都是一體的?
mic答:對,阿彌陀佛、藥師佛、大日如來,這個佛、那個佛你聽誰說的?
問:釋迦佛。
mic答:對啊,釋迦佛說的。
問:名詞不同,就是說名詞、叫法不同。
mic答:那有沒有這些佛?有,因為釋迦佛說了就有。
◈ 22-當下見佛就是見性
問:上師,好多大德比如說修禪宗的,就沒修過印心宗,修到後來修不了了,修阿彌陀佛,這個是什麼概念?
mic答:那是看根器。
問:是說大德,比如說本*長老。
mic答:阿彌陀佛也是禪宗,你有沒有讀過《阿彌陀經》?《阿彌陀經》講的是什麼?
問:一心不亂。
mic答:講一心不亂,講一念不生,這就是禪宗。如果你要說它是淨土宗,淨土宗只講往生,你看淨土宗的歷代祖師都是講往生,他沒有講頓悟,所以頓悟就是禪宗。所以《阿彌陀經》實際上就是禪宗的經典。
問:只是說法不同?
mic答:方便不一樣。說往生也沒錯,但是往生分兩種,一種是即生成就也是往生。好比我們說念佛念七天,”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這個就是當下見佛,當下見佛就是見性。因為見性就是見佛,所以這就是禪宗。
問:這是方便說。
mic答:也是究竟說。後面還有一句:”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是第二種往生。所以往生有兩種。
問:對。
◈ 23-密宗修行方法和練氣功的區別
問:練氣功的把身體調通之後,可以打通頂輪,這樣的話修我們心中心法,是不是很容易開悟啊?
mic答:沒有關係。
問:沒有關係?
mic答:沒有關係。
問:沒有任何關係?
mic答:沒有任何關係。
問:但我發現修心中心法的師兄,身體好的和身體不好的,打坐的品質差距是很大的。
mic答:也跟這個沒有關係。
問:沒有關係?
mic答:凡事不離三世因果,你要記住這個,因果也是根裡面的一部分。所以說學佛慧命是增長的,慧命增長也叫慧命相續。
問A:慧命相續,三世慧命相續。
問:密宗講打通七脈輪,打通中脈算成就了,這個有沒有關係?
mic答:是,但是這個不是氣功上所講的那些,你別把它混為一談了。用這個可以說明密宗的所有的修持都是認取,先是種子觀,種子觀之後實相觀,各種觀都是認取。他觀皈依境、觀佛世界、觀壇城、觀寶物,這些都是正能量的東西。觀完之後還要化掉,才能夠進入下一步的觀法。所以即便是正能量他也不執著,他還要超越它,所以這是觀行論的修持方法。那麼氣功是帶有執著的,這場感覺很美妙,出不來了,不願意放下,這個是不一樣的。
問:前段時間,我把母音老人那個教吐納法的視頻發給山東一個師兄,這位師兄以前身體不太好,打坐的時候腰是彎的。他按照那個老人教的吐納法練了三天,他那個腰馬上就直得很明顯,淫欲也馬上上來了,說明這個吐納法調整身心、身體是非常有效的。我的意思是不管是什麼東西,如果對我們修法有幫助,其實我們也可以採納一下,輔助我們修法。
mic答:這個提議很好。
問:因為我發現很多師兄打坐的時候腰是彎的,打坐不出效果,如果有其他輔助的方式,能讓他腰能直起來打坐,那不是……
mic答:沒事的,這個腰彎的、腰痛的,我們都可以用打坐來治療。現實就是這樣,我們這個打坐可以治療很多種毛病。腰彎的,包括腰椎盤突出,都可以治好,就是通過打坐就可以了,都有實例的。你問一下這位師父就知道了,他剛開始坐不了太長時間。
問:打坐還有一些治不了的問題吧?比如說肚子大、肥胖這種。(眾笑)
mic答:這個氣功也治不了。
問:鍛煉可以治啊。
mic答:是,鍛煉是可以,推腹輪也可以。
問:對。
mic答:但是那是屬於鍛煉的範圍。我們要求大家要鍛煉,像我昨天吃中午飯時就說了,這陽光很好,大家不要一吃完飯就回去躺著,走一走,動一動,下午那一座會更好。
問:上師,上次您不是叫我們站軍姿嘛,就是練那個後背的肌肉,打坐的時候腰可以直,我發現練仰臥起坐也可以,把那塊肌肉正好練出來,可以拉伸到這個肌肉。
mic答:是,可以。其實鍛煉有很多種方法,我們剛才說這個站軍姿是第一步,馬上師父問了:”第二步是什麼?”真的有第二步,也是練腰的,還可以拉動膀胱經。這個你肯定做得了,來試一下,我示範給你們看。
印心七一七第六天
(2019年12月9日)
◈ 24-指導修行需要有修證和方便
問:上師,您覺得我現在修法上要努力做些什麼?
mic答:還沒完全找到方法。
問:還沒完全找到方法?是座下的方法吧?
mic答:無論是座上座下,還沒有完全找到方法。
問:這樣啊。
mic答:現在知道方向,也知道路該怎麼走,但是還不是完全找到方法。這個方法就是說你要建立自己的道場。
問:哦,要建立自己的道場。
mic答:你周邊要有你所指導的人,在這其中去找方法。其實接引大眾是在度我們自己,不是我們去度別人,是大眾在度我們。因為你要適應每一個人的性格,適應每一個人的風格,你才能夠跟他走在一起,這就是方法。所以說我們是靠大眾來成就自己,這就是道場。
問:這就是道場。那就是說平時至少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找這些人去交流?(眾笑)
mic答:這是一方面,而且還要努力修證自己,你看就像這些東西一樣,棱棱角角要磨掉,才能夠圓融。
問:嗯。
mic答:你今年多少歲了?
問:今年四十。
mic答:四十。我二十九歲開始傳法,二十九歲,老人就讓我”你去傳法吧”。
問A:傳法,但是首先你要有攝受力。
mic答:是啊,要有修證。
問B:自己有修證是最重要的,有道才能弘,沒道的話,很累人的。
問C:他有內在的修證,再加這個願力,他會感召。
mic答:跟大家交流是肯定免不了的。
問B:這個倒要看機緣。
問:上師,我座上的方法也是從這裡邊出來?
mic答:對,你沒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怎麼去跟人交流呢?
問:我最近覺得我們上海的道場硬體建設得很好,但來的人怎麼不多啊?
mic答:那是攝受力不夠。
問:攝受力不夠。
問B:所以這個是最重要。
mic答:攝受力要用觀照去培養,不能夠介入外力。
問:要用觀照。
mic答:那叫內明智定。自己的內明智定,內在的光明要體現出來,不用借助書本。
問B:那都是別人的。
mic答:不用借助一切工具,要有法器。
問:要有法器?
mic答:嗯。手印就是法器,咒語就是法器,你的修證就是法器,你這個身體就是個大法器。
問:嗯嗯。
mic答:你看,”唉,最近精神不太好啊?我有方法讓你精神好。”
問A:善巧、方便。
mic答:觀機嘛。
問B:這叫五明,什麼都要懂。
mic答:觀機。你看:”唉,你最近生意不太好啊?”“是啊,你怎麼知道啊?”“沒關係,有辦法讓你生意好起來,我們去放放生、打打坐,生意就好了。”很自然的,身邊就會有一幫嚮往生意好的人跟你在一起,他們的生意好了,你的生意也好了。
問:嗯,對對。上師,這個也屬於觀照的範疇啊?就是看別人的煩惱?
mic答:你能夠洞察自己,就能夠覺察一切。這個就叫證量,應用出來就叫現量。
問:嗯。
◈ 25-培養傳法師不容易
mic答:我們母音上師對這個傳法是看得很重的。
問:那是啊。
mic答:即便是傳給你去傳了,他還觀望、觀察你,不行的話還要出局。
問:真是這樣的。
mic答:在這個傳承上是很負責任的。
問:不容易,培養一個合格的傳法師。
問A:傳法上師真的很嚴格。
mic答:他培養一個人不容易,要耗費很多心血。
問:真是不容易。
mic答:所以不跟蹤怎麼行啊?
問:所以還是古代這樣的:上師觀弟子三年,弟子觀上師三年。
mic答:那是方便說,後面還可以加個”十”字,”三十”。
問:實際上也是”三十”是嗎?一直要跟。
mic答:達摩祖師四十八歲出家,供奉他的上師——西天二十七祖,供奉四十六年。九十四歲了,才是西天二十八祖。
問A:達摩祖師。
mic答:他照顧他的師父,他師父睡床上,他睡在地板上。
問:就這麼恭敬啊。
mic答:全面照顧。而且,他師父經常煉他,用我們現在的話就是”彈他”。所以九十四歲、九十五歲才開始傳法,西天二十八祖,在印度傳了二十多年法才到中國來。
問A:那達摩祖師到這兒來都是一百三了?
mic答:一百多歲了,一百多歲才過來。
◈ 26-根本上師是全方位指導修行人的
mic答:我以前跟著老人的時候,多少大德來拉,這個活佛、那個上師、那個法王……
問:好像是有那麼一句話的就是”師父找徒弟”。
mic答:我說我只有一位根本上師——母音阿闍黎。
問A:我問你啊,你認了沒有?認取了沒有?
問:我肯定認取了,就是說是不是還需要儀式呀?我上次來的話,我已經認取了。
mic答:喝茶。(眾笑)
問A:她說她很遺憾,她不知道根本上師是怎麼回事。
問:我沒有其他上師,我沒有認過其他的,就是上師。
mic答:根本上師跟上師是什麼差別呢?就是全方位的,不光是修行上的。
問A:上師可以很多?
mic答:上師可以有很多,你有問題,哪個上師你都可以諮詢,可以瞭解,可以問,可以參。但是根本上師,他是唯一一個從你的生活、修行全方位地作指導的,而且,從修證上來講,無微不至地去指導,全方位地去指導。
問A:上師是做到了,我們上師是做到了。
問:我就那麼一個,就是根本上師。
mic答:目前是一個,誰知道將來有沒有,是不是啊?
問:就是這個根本上師我還需不需要什麼儀式?
問A: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mic答:根本上師是這樣的,你有修證了你才去確定。沒有修證的情況下你認了還可能是妄認。
問:不會,我覺得對您是肯定不會。我就六月份的時候來了兩天時間,一直到現在。
mic答:我要把這個道理跟你說清楚,就是在你還沒有成就之前,你有可能各種因緣還會產生變化。到時候,是在我這裡修行的,沒錯,哪天遇到一位大善知識把你給點開了,也有可能。所以他不一定就是,所以根本上師不是一下子就認的,他得考察好多年。
問:我主要是不知道,知道的話,我肯定就是那一次我就認了,六月份我就認了。
mic答:就是參學。
問:參學?
mic答:參學,對。
問:聞其信受。回去以後,信受奉行。我就按照你的,就這樣每天就打坐、打坐、打坐。
問B:所以,緊跟上師對修行是最好的。你看跟有些師兄交流,他們修了五、六年,但是很多方法都不知道,持咒什麼等等。我說:”上師的這些書你看了沒有呢?”他說:”沒有看。”我說:”你進了上師的群沒有呢?”他說:”沒有。”我說:”你看了這些東西的話,你都不會有這些睏擾了,哪有這些睏擾?上師都說得很清楚了,一步一步怎麼走,清清楚楚的。”
mic答:看書是看書,他要相應才看得進去。老人的書好多人都在看,看不懂啊。
問B:看不懂。但是他打坐已經打得可以啦,比如持咒我說你持到這一步了,你幹嘛還要回到字字分明去啊,你不是不想往前面走啦?
mic答:因為有一些老師強調一定要字字分明,所以就不知道聽誰的。
問B:沒有自己的正念。
mic答:甚至有一些老師是自己都沒有打過長坐,非要來指導人家打長坐,你怎麼指導?然後真有打長坐的師兄去問他打長坐之後出現的境界,他回答不了了,他傻眼了。他傻眼完了之後,他身邊的人說:”他那是不是附體呀?”他說:”他是附體啦。”他都認可是附體了。然後,那位師兄就這位老師也參一下,那位老師也參一下,亂參一通,因為都沒有人講打長坐。那位師兄就傻眼了,開始懷疑自已是不是真的是外道了。後來我到宜興去,上海離宜興近,有一位師兄就把他帶過來,然後一交流,他講他是打長坐的。我說:”你打長坐怎麼打?”就交流打長坐,他講:”我是怎麼怎麼做的。”我說:”哦,那下一步你就會怎麼怎麼樣。”他馬上說:”對,我有這個經歷。”“那你有了這個經歷,下一步又會怎麼怎麼樣。”他聽完之後當下就跪下來了,他說找到組織了。因為一直在懷疑自已修得對不對,一直在糾結這個事,因為沒有人能夠做相應的指導,誰都把他當外道。
問B:實修實證了。
◈ 27-菩薩的”一念無明”是什麼
mic答:有時候我們在外面吃過晚飯了,劉師兄走路不是不方便嘛,我陪他走,慢慢走,邊走邊聊。他問的問題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問得出來的。那天他是連續好多天一個問題懸在那裡,這個話沒有誰有辦法去給他說透。他說:”佛經上說菩薩也有一念無明,這一念無明是什麼呢?菩薩怎麼還會有無明呢?”這個問題他是反覆參了好多天,成了他心中的一塊石頭,然後一路上走他一路上在問這個問題,我看他簡直眉頭都鎖了,很少這樣的。我就回他:”菩薩的一念無明就是發願。”他一聽完,他說:”哎呀,你這個說法太不可思議了。”他說,”沒人敢說這個話。”我說發願就是一念無明,有眾生可度,就是發願嘛,那就是一念無明。
問:上師,那這裡沒有矛盾嗎?所有的佛都是由於發願他才成佛的,但是這裡邊又有一個無明在?那這個緣起就……
mic答:你讀《法華經》嗎?”舍利弗!雲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這不是發願了嗎?他要不是為這個願來的,他來這個世間作什麼?
問A:他就是來度眾生的嘛。
mic答:”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問:入佛知見才行。
mic答:讓一切眾生入佛知見。我們劉師兄說他參了很久,各個大德的開示都看了,就唯獨沒有人能夠把他這塊石頭給弄掉。
問B:這個是不容易的。
問C:這句話的原話是什麼?我忘了。
mic答:他就是說”菩薩的一念無明是什麼”?經上都說菩薩有一念無明,那這一念無明是什麼呢?菩薩他是覺悟者,他怎麼還會有一念無明呢?他是參這個,他參不透。歷代祖師、高僧大德的開示他都不停地在看,就是沒有看到這一句。
問A:他沒有問您呀?
mic答:我們兩個人在一起,他才問我嘛。他就說:”哎呀,這個事情糾結很長時間了。這菩薩怎麼還會有一念無明呢?”就這個問題。”那菩薩的一念無明是什麼呢?你看他正遍知都是了,沒有他不知道的東西,他這個無明怎麼體現呢?”他就問這一句話。
問A:他就想不通為什麼還會有一念無明?
mic答:對,他這個石頭壓在心頭已經很久了。
問A:他為什麼不早點問?
mic答:要講時節因緣。他怕什麼呢?在眾人面前問,他怕變成一種誹謗。因為他看了歷代那麼多大德的書,夢參老和尚的書、慧律法師的書他是經常看的,他都在找,沒有人告訴他這一念無明是什麼。
問A:找到答案了。
mic答:他怕當眾說,有時候可能說完之後對菩薩們不恭敬。
問A:所以他一直也不敢問。
mic答:不敢當著大眾的面問。你看像心**師兄也問了,發願怎麼會是一念無明呢?所以就要用佛經來跟你說,這個就得說透,不說透在你那就形成病啦。
問:對,對,在我這也成病了。
mic答:他發願才能夠成佛,那發願怎麼會是一念無明呢?所以告訴你”有眾生可度”。
印心七一七第七天
(2019年12月10日)
◈ 28-業力掙扎幫助培養座下根塵脫落的力量
問:持咒的速度一會就很快。但是我不是故意地快,然後有點累,後來自然地它還是保持這麼快,就沒下來。我就是持一、兩遍馬上就定了,但是定的時間不長然後就出來了,就是這種反覆。
mic答:這叫業力掙扎。
問:就是特別頻繁。
mic答:這個業力掙扎是在給我們座下根塵脫落培養力量,所以由能所雙忘來培養根塵脫落的力量,它是一步一步的。我們歷代祖師說這個叫作”理所頓悟,事在漸修”,這屬於漸修的部分,那頓悟就是那一刹那。
問:那就這個咒速我就是保持這樣,不管它?
mic答:是的。
問:它也慢不下來。
mic答:快慢都是自如的。
問:嗯。我放鬆的話,它還是這樣子,咒速也非常快。好像今天早上起來非常非常痛,痛得我不行。
mic答:反反覆覆嘛。
問:這個是每天都會痛嗎?今天痛得還比較厲害。
mic答:是啊,反反覆覆。
印心七二七第一天
(2019年12月11日)
◈ 29-打坐要控制住自己的身體
問:上師,我這兩天打坐那個身體總是偏著。
mic答:沒關係,我看你不偏。
問:偏了我就調回來。
mic答:沒事。
問:壓到左邊屁股就好疼。我一發覺就又調過來了,經常這樣。
mic答:調過來就可以了。
問:但是經常這樣就搞得那個屁股好疼。是不是翻種子?
mic答:你一直在超越。
問:阿彌陀佛,感恩上師加持!
問A:上師,現在是每一座都老是這樣子往前擺來擺去,老是這樣子,這樣算動嗎?
mic答:算。
問A:那我怎麼控制它?
mic答:控制住,不要動。
問A:有時候就是有一股加持力讓我往前這樣子。
mic答:不要管加持力,這個要控制。
問A:要控制它?自己要上來,不隨那股力上來?
mic答:對,沒錯,你要自己控制住。
問A:都是這樣這幾座。我稍微好像塌了下來一點,感覺蠻舒服的,好像它不讓我偷懶一樣,好像它就讓我要坐得很直。
mic答:你這個會招附體的。
問A:哦。
mic答:要控制住你自己,必須要控制住,要不然你”好像它、好像它”,就有東西來管你了,那就成附體了。
問A:它就是把我弄正。
mic答:要跟著感覺走,那就會有附體。
問A:它就把我弄正,它不是把我弄歪。
mic答:那你這樣就不能打坐了。
問A:為什麼?
mic答:你這樣會招附體的。
問A:哦,那我要控制它,不讓它動。
mic答:招附體會成精神病的。你要控制,一定要控制,你跟著感覺走就要得精神病。
問A:所以我就要問您,三座了。
mic答:是,要及時交流,要控制住。
◈ 30-發願不夠容易起疑心
問:上師,現在嗓子動的時候咒就會出來,以前是要提點力氣才會有,現在那個嗓子一動咒就出來了,然後又開始……
mic答:又開始起分別了。
問:對,現在怎麼這個疑心這麼重啊,上師?我都快無語了。
mic答:沒有發願。沒有發願疑心就重,都是因為沒有發願造成的。這個發願要不斷,不能間斷。
問:不能間斷。
mic答:間斷願力了,你就會開始懷疑了,疑心重了。
問:但是我有一個念頭說,一定要肯定,不管幹什麼都要對自己肯定,不要懷疑。但是那個懷疑的念頭老出來,就幹不過它。
mic答:就是沒有發願,願力少了,願力少了障礙就大了。我老這麼說,你們老記不住,怎麼回事?
問:發願發願。
mic答:我這個人沒什麼本事,唯一的本事就是叫大家不斷地發願。
問:阿彌陀佛。
mic答:願力能夠克服一切障礙。
問:就是啊,為什麼後期這些不記著,然後多發願呢?還不如多發願。
mic答:就是要多發願,多發願你這些問題一念之間就轉掉了。
問題:21_30
21-通過掃蕩習氣恢復本來面目
22-當下見佛就是見性
23-密宗修行方法和練氣功的區別
印心七一七第六天
24-指導修行需要有修證和方便
25-培養傳法師不容易
26-根本上師是全方位指導修行人的
27-菩薩的”一念無明”是什麼
印心七一七第七天
28-業力掙扎幫助培養座下根塵脫落的力量
印心七二七第一天
29-打坐要控制住自己的身體
30-發願不夠容易起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