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問題:01_10

印心七打七前(1)
(2015年12月1日)

◈ 1-以感恩的心態來修法
我們要通過打坐把種子翻出來,你才能夠知道:多劫以來,我們已經形成了很多很多習性。我們要通過打坐,把我們的本來智慧打開。這些問題不是靠問老師得到解決,而是靠自己親自去證實倒是最妙的。所以我們說,歷代祖師寫了那麼多著作,寫了那麼多他們自己的心得體會,到了我們這裡都變成理論。那我們自己的心得體會呢?要通過我們自己的修證才能夠體現出來,才能夠親證到。所以要把自己的東西證出來,而不是不管誰問問題都是搬經書,搬祖師大德的開示,那畢竟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是自家寶藏,說了還是人家的東西,沒有多大意義,解決不了問題。
所以修行就是要自己去親證自己的心得體會,不要有任何的依賴性。所以我們說這個打坐是很重要,我們印心宗這個宗門主張的就是打坐,如果不打坐靠理論的話沒有必要修這個宗門的法,我們去翻書就行了,何必修得那麼辛苦。這個宗門的特色就是打坐,打坐可以培養定力,打坐可以提高我們的根器。過去祖師大德都說:如果是上根利器之人,聽聞佛法,聽到《金剛經》上面的某一句話就可以茅塞頓開大徹大悟,他根本不需要打坐。所以說現在這個人的根器已經頹落了,所以不得已要用這個打坐來幫助大家提高根器,最終都可以把大家的這個根器提高到上根利器。所以說要把基礎打好,沒有一個很好的基礎,我們所修的法就成了空中樓閣、霧中樓臺,那是很渺茫,了不可得的。所以,修法一定要把基礎打好、打牢固。
像我們好多師兄一來到海南,一見到蔡老師,滿眼都是淚水,恨不得老師趕緊把心中心法傳給他,他要修這個法。我說:“這不行,我這個不是輕易傳法的,這麼好的一個法輕易傳了,對你並沒有多大的幫助,因為沒有基礎,沒有基礎你修這個法就是空中樓閣。”整天就是在這個痛苦當中掙扎,在難受和翻各種各樣的種子當中掙扎,掙扎了幾年之後,勉勉強強地坐完了一千座,很不相應地坐完了一千座,然後說:“哎呀,千座已經完成了,不需要再坐了。”那這個傳跟沒有傳是一樣的,那何必傳呢?
所以,我們所傳的每一個法門都是跟我們每一個人是相應的,不相應不會傳你這個法。所以既然是相應的,我們就安安心心地修,不要問:“哎呀,我什麼時候可以修那個法啊,什麼時候又可以修下一個法啊?”法無高下,都是平等的。你又怎麼知道自己修這個法之後還要修別的法門呢?沒准修這個法就能夠讓你立地成佛,成佛了還要修別的法嗎?所以我們說,所傳的每一個法大家都要安心去修,不要還有個企求:“哎呀,我這個阿彌陀佛,我這個六字大明咒啊,只是個暫時過渡。”那你要抱著這個思想來修法,我告訴你,你不配修這個法。因為釋迦佛所傳下來的每一個法,都有無上甚深的奧妙。大家唯有以十足的信念、百分百的信心去修它,才能夠起到相應的作用。如果是帶著疑惑去修的話,那你修什麼法都不相應。
所以這個修法,不管是修什麼法,我們既然求了,就要安心,不能夠三心兩意。無論是修什麼法,我們都要當成是一種無上的享受來修,我們修學佛法是在實踐佛法。因為我們今生之所以能夠學到佛法,那都是諸佛菩薩、歷代祖師辛勤地傳承下來傳給我們的,都是很難得的。所以大家在修持任何一個法門的時候,都要當成是一種無上的享受。因為這是佛菩薩傳給我們的無上法門,所以我們要當成享受才行。能夠得到那麼殊勝的法門真的不容易,所以內心要感激,要有感恩之心,認認真真地去修證每一個法門。每一個法門我們都把它當成一種解脫大法,當成讓我們能夠得以離苦得樂,離開這個煩惱苦海的一條智慧之舟。把它當成一個非常非常歡喜、非常非常殊勝的法門認認真真地去修。
所以說修法你是什麼樣的心態,就會得到什麼樣的果報,所以我們說持咒念佛的時候要心生歡喜。好多人說:“我這個歡喜生不起來。”為什麼?因為你沒有感恩的心態,你沒有認識到修學佛法是離苦得樂,它的作用是離苦得樂。所以,在修學過程中你只能體會到:“哎呀!我痛苦得要命,我煩得要死啊。”因為你上座的時候,你帶著的還是過去沒有修法的那種心態。那麼請問:“你如果帶著這種痛苦的心態來修學的話,你這個生死什麼時候才能夠了啊?”所以,有一個佛法讓我們去修證,我們要好好地去運用它。佛法是讓我們得解脫;佛法是讓我們脫離苦海;佛法是讓我們親證法喜充滿。所以說內心要有感恩之心,要感激諸佛菩薩、感激歷代祖師,同時我們要帶著歡喜心來修法。
你座上是帶著歡喜心修法,下座你這個臉上很自然地流露出歡喜來,所以我們說這個座上和座下是相應的。旁邊的人看你這個人修行修得好不好,就看你下座,你這個臉上掛著的是煩惱還是喜悅。如果說你這個臉上掛著的還是過去的愁眉苦臉,你說你得解脫了誰相信啊?你說你得到佛法的利益了誰相信啊?沒有人會相信你。所以我們說這個歡喜不是裝出來的,是自然流露的,是你內心自在歡喜,自在的一種喜悅淡淡地流露出來。雖然是淡淡地流露出來,但是我們每一個人是可以察覺得到的。你看我們經常開玩笑:“哎喲!你看這個人,好‘莊嚴’呐!”後面再來一句,“裝得好嚴呐。”那個歡喜是裝出來的,不是自然流露,那人家也可以感受得到。接受大家供養的時候表現得很莊嚴,到大家一散一臉都是煩惱相,那這不是裝出來的嗎?裝得好嚴。因為我們所講的每一句佛號、每一句咒語、每一個咒音裡面都蘊藏著無上甚深的密意,所以大家如果是帶著歡喜、帶著喜悅去持咒的話,這每一句佛號、每一句咒語、每一個咒音聽到我們內心,都是一把喜悅的鑰匙,可以把我們內心的寶藏打開。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講,這個宗門的特色就是打坐。“為什麼要打那麼長時間的座啊?不都說打坐是助行、下座觀照是正行嗎?為什麼要打那麼長時間的座啊?兩個小時候就夠了嘛,你坐那麼長時間幹什麼?”說這句話的人呢,說實話啊,他沒有真正認識到打坐。你看我們元音上師說了:“座上心念耳聞,座下綿密觀照。”為什麼先要強調座上的心念耳聞,然後才是座下的綿密觀照?你這個打坐,座上沒有體現出微細流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心念耳聞。所以我們好多師兄兩個小時一座,兩個半小時一座,打了五、六年,七、八年,一下座說:“唉呀!老師呀,我這個座下觀照不得力啊!”一開口就是不得力啊,“我連自己的念頭都看不到啊。”為什麼?為什麼看不到念頭啊?這個念頭就是微細流注,座上都看不到,你座下能看到嗎?座上看到的是煩惱,下座看到的還是煩惱;座上看到的是妄念紛飛,座下看到的同樣也是妄念紛飛。所以好多師兄說坐了兩個小時、兩個半小時之後,下座還是妄念紛飛,你座上、座下是相應的,坐了好多年都是這樣。所以我們打比方說:你燒這一壺開水,本來這一壺開水燒半個小時它就要開了,我們都是燒到二十分鐘,好了,放下了。到了明天又燒二十分鐘,那你燒十年這壺水它也沒有辦法燒開,因為它時間不到啊。不是說你每天都燒它,它就會開。所以這個座上打坐沒有體現出打坐的作用,下座自然就沒有力量去觀照。
還有的人把我們的師兄都當成大根器之人,“你們個個都是古佛再來呀!”這話說的也沒錯,因為諸佛本意是這樣,說得也沒錯。個個雖是古佛再來,但畢竟還是迷惑眾生,還是迷失的眾生。如果把大家都當成上根利器之人不用打坐了,光聽你說法就能夠開悟見性了,那這天底下早就沒有人可度了,早就自度成佛了,所以打坐還是一定要打的。如果都有這麼好的根器,那不用修心密了,不用修印心宗了,直接去修禪宗去參話頭。話頭都不用參了,參話頭都是末後禪,言下大悟叫祖師禪,那就言下大悟去了。參話頭那還是末後禪,這個宗門已經敗落了,不得已用個參話頭。所以用這個打坐來培養定力,這是末後禪以後的事了。這根器已經是鈍根了,不是利根之人了,所以不得已要持咒打坐啊。
我們在這說的是方便說,相對來講啊,實際上持咒、打坐在釋迦佛時代已經形成了。所以我們讀《楞嚴經》,釋迦佛在《楞嚴經》上就說了唯有持咒、打坐可以成佛,否則,無有是處。這個在《楞嚴經》上已經是這麼說的,在我佛時代已經是這樣了,並非說到了今天才這麼提倡的。所以說我們這打坐的法門也是釋迦佛傳承下來的,不是大愚祖師傳的,大愚祖師只是代表一代祖師、一代宗師,這個宗門還是釋迦佛傳承下來的。

◈ 2-把疼痛覺受視為佛菩薩加持
問:這兩天打坐感覺好像錐子在錐一樣的,是怎麼回事呢?
mic答:就是皮膚上感覺好像有螞蟻在爬,是吧?
問:好像就像針刺一樣。
mic答:針在刺也是一種覺受。
問:難受得不得了。
mic答:身體上濕氣重,內臟有一些毛病,你把它當成針灸就行了。藥師佛在給我們紮針灸,那你就很歡喜,“哎呀!佛菩薩在給我紮針灸啊!”是一種享受啊。
問:這兩天難受,前兩天就是身體很難受。
mic答:你看你這身體已經這麼龐大,內臟都是在受壓迫。就是說這個體態比較肥胖的人五臟六腑都在受擠壓,所以我們腦部就容易昏沉。你看,五臟加上六腑,十一,再加上我們的頭部大腦,十二,這代表著藥師法當中的十二藥叉大將。
問A:剛好。
mic答:藥師法裡面稱十二部,十二部首。

◈ 3-打長坐有助世間事業
問:我一上座就昏沉,我就強打精神,每次坐完了都是這個結果,
mic答:昏沉,在座下反映出就是攀緣、迷失、流浪,座上表現出來就是昏沉。
問:在家的時候我老是到處跑,有點攀緣。
mic答:那肯定。
問:老師,那還要不要念咒語呢?
mic答:你不是在修法嗎?
問:修法就好啦?
mic答:打長坐就好。
問:我就是打長坐。
mic答:哪怕你家在北京,天天都一座四個小時以上,你就不會那麼攀緣了。問題是你一回去就斷座了,你的修行又回到解放前了。你走的時候滿面紅光,一回來了又是烏雲滿布。要少攀緣,特別是做事業的人,做事業的人要好好打坐修行,我們所修的一切法門都包含著事業上的成就。
問:不用執著啊。
mic答:對,你不要怕失去供養。你只要很如法地去修行,我們說的那些修羅部、天道部,它都會化裝成人來供養你。突然間來了一個老闆,素不相識,不知道誰介紹來的,給你買了個大房子。你看,這三年都不愁吃啦,莫名其妙買的,之後再也找不到這個人了,這就是天人供養。所以不要愁這些,好好修行。我們之所以能夠得到一個這麼好的身體,這麼健全的一個身軀來這個世上,我們是來修行的,不要去求享受。享受種的是苦因,我們現在享受多少,你只要認為這是一種享受,那麼你種的是苦因,來世就很辛苦了,所以不要追求享受。所以說我們佛教就有這麼一句話,不光是佛教啊,修道之人都有這麼一句話:“貧窮出道心,富貴生淫欲。”你只要認為這是一種享受,我們要享受,那麼種的就是苦因,你有貪執、有貪戀、有貪愛嘛,這種下的就是苦因。
那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這個身體上所表現出來的種種苦、種種難受、種種煩惱,這些就是過去世種下的苦因,那麼通過我們這個打坐反映出來,所以這個是好事。我們再把這個苦因轉化成菩提道根,最終變成根道果。當然,經過一番痛苦的修行,我們這裡說是痛苦,大家的心態就是:“哎呀!這個修行本身就是痛苦”。所以說經過這種痛苦的修行之後,自己的真如自性徹見無疑了,那個時候啊你的心態跟現在完全是兩個世界,你就不會認為這個人間處處是苦了,這就是得離苦海的表現。這個人間所體現出來的一切,我們天天所能夠面對的這一切,表現出來的都是平平淡淡、真真實實的歡喜,所以這叫極樂佛土,就這個意思。一切都是法喜充滿,那這所謂的法喜充滿,沒有說像我們平常人所感受到的那種大喜,有大喜必定有大悲嘛。我們所講的那種歡喜,它是平平淡淡的,但時時刻刻都在流露,所以叫法喜充滿。這個在身心上是一種無法描述的,我們這裡不說享受啊,因為不追求享受,所以就不要說享受。
問:現在體會到微笑持咒的甜頭了。
mic答:嗯,所以現在那個助修群裡面,幾乎每天都有師兄跟我們說:“這一座四個小時、六個小時下來之後,這個身體上體現出一種從來沒有過的輕鬆和愉快。”我們說雖然是這樣,但是你可不能執著它哦,這是一種輕安的境界。當然,這種輕安的境界,很容易幫助我們去做觀照,很容易體現出觀照來。所以你就儘管觀照,要以一種旁觀者的心態去對待這個輕安,這就是觀照。同樣,你得不到這個輕安,煩惱無邊的時候,你也要以旁觀者的心態去對待這個煩惱,那你也是觀照啊,一樣的道理。

◈ 4-打坐治療業障病
問:我有類風濕,到時候想調一調。
mic答:你不要認為它是病,那是你自己的業障,也是因果。打坐可以治,我前兩天就告訴過你,打坐治你這個類風濕是最有效的,你還不相信嗎?
問:相信。
mic答:一定要相信。不要說,哎呀,相信是相信。我們不可能看到了結果才來相信,對吧?那還用信嗎?用打坐來治療,你就努力地去打坐,哪怕是拼命地打坐都好。什麼藥都治不了,這個是業障,而且就跟你自己的業障有關,在你那裡形成。但是它還是可以治的,所以說是業障病,如果是因果病那就治不了。我們先通過修行,把這個病因給它去掉,讓它永遠都不會變成因果。
問:業障形成因果,是這樣子嗎?
mic答:業障會形成因果。到了因果的時候,那就沒得治了,什麼方法都不管用了,那就叫因果病。

◈ 5-轉念就是轉識成智
問:上師,請您給我們講五智嘛!
mic答:五智是哪五智啊?
問:根本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
mic答:說這五智幹什麼?說它的境界,還是講它的什麼?
問:說它一個一個怎麼轉過來嘛。
mic答:哦,轉五智啊, 一個一個怎麼轉過來?轉念嘛,轉念就是轉智,轉識成智嘛。
問:怎麼轉呐?
mic答:煩惱一來,化空,這就叫轉念嘛。
問:煩惱化空?
mic答:煩惱一來,把它化空,這就叫轉念。
問:怎麼化啊?
mic答:你看看,說化空還怎麼化啊?就是這麼化。
問:煩惱一來化空,沒煩惱啊?
mic答:對啊,沒煩惱了這就是智慧呀。
問:也沒智慧呀?
mic答:智慧就是覺,覺就是智慧,而不是說要有神通才叫智慧。神通不是智慧,是作用。所以說,你講的五智並不是指的是智慧,而是說這個五智有什麼玄妙,你是想知道這個。所以我問你什麼叫五智啊?你都說出來了,根本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你都說出來了,這就是五智啦。
問:我說出來只是名相,不知道怎麼轉呐!
mic答:所以說,煩惱來了把它化空就是轉嘛,這個煩惱你都化不掉談何五智呀。
問:化空就轉?
mic答:是啊,所以說,佛經我們也讀了,歷代祖師的開示我們也看了,都有講,都有描述啊,為什麼看了記不住,體會不到啊?因為那是空中花、水中月,了不可得,不是你真實的心得體會。看到眼裡就是空中花、水中月,了不可得,用不上。所以我們說交流也好,做開示也好,講法也好,一定要相應而說,相應而說就叫開示,不相應就叫作吹牛皮,是吧?所以說法一定要相應,一定要應機,一定要對根,不能夠胡說八道。我們說佛經上有啊,你不是讀過佛經嘛,為什麼會記不到啊?你體會不到嘛,你都不知道佛經在講什麼,怎麼能夠體會得到呢?
所以這個佛經所講的一切和歷代祖師的開示,都是結合我們的實修實證來講的,要結合我們的實修實證。所以像你今天問的:“老師啊,我這個打坐上不去又下不來,怎麼辦呐?”這就是相應。你現在要解決的是這個問題,而不是五智是什麼,跟你沒關係啊!你問五智,你上得去嗎?上不去也下不來,怎麼辦啊?
問:那要怎麼才上得去呀?
mic答:發願嘛,把自己的攀緣心去掉。你到哪一個地方都要去攀緣怎麼行呐?到哪裡去都要攀緣,這個是什麼,那個是什麼?這個世界真奇妙啊!什麼都好奇嘛。

◈ 6-座下會用是關鍵
問:我在看這個鞋。
mic答:你看,這不是攀緣嗎?這就是上不去的原因。心都散亂了,處處要攝心,把自己的心管住。攀緣心它就是一匹野馬,你不把它管住它就跑了。
問:跑到哪裡去了?
mic答:流浪去了唄,跑到哪裡去你自己不知道嗎?跑到葡萄上去了。你座上修得怎麼樣,座下就體現出來了。有人說,哎呀!我一座三個小時啊。有時候三個小時還真不如半個小時。所以說,下座以後也要用啊。不是一下座,哎呀!我今天的任務完成了,我怎麼做都可以了,沒有用。所以我們說這個座上培養定力,你座上有沒有培養出定力來,下座就知道了,你應用得怎麼樣就知道了,下座馬上放野馬去了,完啦。我們剛才說每一座都歸零,歸零是不住這個相叫歸零。那我們這個放野馬去了,這是徹底的歸零了,不光是不住相啊,歸到沒有中去了,不是歸零了。
座下觀照得力,座上就容易培養定力,同時,座上打坐,下座觀照,看你用得怎麼樣關鍵在座下。你座上出現什麼境界都好,那都是虛幻不可得,座下一舉一動,起心動念,行為舉止,都能夠表現出你的座上狀態。座下流浪去了,每天還說座上上不去,為什麼上不去啊?因為下座流浪去了,跑馬去了,所以上座就坐不上去了,座上翻種子翻了很多種子,下座拼命地往裡面塞種子,塞煩惱種子。座上兩個小時、三個小時,翻出很多種子來,本來這個對我們培養定力來講是有好處的。但是座下二十個小時、二十一個小時,拼命地都在往裡面塞種子,你看這時三個小時能夠抵得過你二十個小時嗎?抵不過。

印心七打七前(2)
(2015年12月11日)

◈ 7-種子翻得越快證明心空得越快
mic答:見性成佛,念阿彌陀佛也可以見性,也可以成佛啊,為什麼要打坐打得那麼辛苦啊?我們打坐都知道一個詞——翻種子。你來的時候我也跟你說:“這種子翻得太厲害了!”
問:是。
mic答:為什麼要翻種子?
問:我真不知道。
mic答:不翻心能空嗎?咱們的佛經上不都說嘛:心空不住。自性本空,所以就心空不住嘛。誰都知道自性本空,但殊不知空不了,怎麼樣才能讓它自性本空呢?翻種子,把種子翻掉。這世界上講翻種子的法門只有兩個:一個是禪宗,一個就是心密,尤其心密講得更細。而且心密講的翻種子結合所有的宗教來講都可以講得通,不光是佛教。因為任何一個宗教,雖然不講有個八識田,但這個八識田是本有的,不是虛構的,每個人都有,每個眾生都有,只要你是人,是有情眾生,就有八識田。如果上帝是人的話,上帝也有八識田。所以這個八識田呐,並不是佛弟子才有,也不是修心中心法的才有,是一切眾生共有的。所以這個八識田裡的種子,也是人人本有,個個不無,你活著或者死去,這個種子都會翻,同時也會種下種子。
像我們說“起分別”,起分別就是造業不斷嘛,是吧?那業是什麼?業就是種子,業識種子啊!我們所講的翻種子,翻的就是業識種子。我們平時造業,造出來的結果就是種子啊,都種到八識田裡面去了,一層一層、層層疊疊的不停地往裡面種。都是各種執著、各種煩惱、各種妄見、各種各樣的妄念紛飛,這都是種子,都不停地往裡面種。所以這個八識田也叫寶瓶、寶藏,裡面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有,有垃圾也有寶貝,反正都裝在裡面,越裝越多,越裝越硬。所以這個心呐,就如同頑石一樣,堅固不化。所以人一開口就是貪嗔癡慢疑,做什麼事情都帶有巨大的煩惱。沒辦法啊,用的是煩惱,同時又被煩惱所睏。所以我們說打坐翻種子,你坐兩個小時翻兩個小時的種子;坐三個小時就翻三個小時的種子;坐四個小時就翻四個小時的種子;同樣,坐八個小時也在翻八個小時的種子。翻得越快越好,種子翻得越快就證明你的心空得越快。
所以說打長坐有什麼好處啊?就是翻種子翻得快。那至於什麼時候根塵脫落,那看你翻的程度啊,是吧?你翻得不徹底,能嗎?不可能啊!不用打坐就能根塵脫落,那你是古佛再來呀,那還修什麼心中心法?不用修了,哪位大德一句禪語就把你點開了,那不古佛再來嘛,乘願再來,不需要打坐。
問:老師,種子是不是也有深淺之分呢?
mic答:種子有多種,各種各樣的,你看我們說有粗住,也叫作粗妄念;細住,細妄念;再下去,微細住;最後,微細流注,微細流注裡面的寶藏就多了。我們粗住的時候看到全是妄想,很大的執著,我們所講的貪嗔癡慢疑都在很大執著當中體現出來,所以根本坐不下來,感覺座下來了就想馬上站起來跑掉,別坐了,太難受了,又痛又煩,而且又要發無名火,剛開始都這樣的。

◈ 8-從半個小時的打坐開始打基礎
所以我們說這個打七篩選人就要很嚴格。你看這個粗住是這樣子,座下來就像野馬奔騰一樣,抓都抓不回來,脫了韁的野馬。所以這個剛開始打坐就不能要求時間太長,像好多師兄一開口:“哎呦,海南那邊要求很嚴格,四個小時一座。”好多人一聽,嚇都嚇死了,哪敢來打啊?殊不知我們這邊從來沒要求過誰一下子就四個小時,都是從半個小時開始,時間慢慢加上去。也不是說四個小時一座就夠了,六小時、八個小時、十個小時、甚至坐一整天。但是基礎是從半個小時開始的,不用著急,從半個小時一座開始,一個星期之後,加十分鐘。我不管你打坐怎麼樣啊,你雖說可以坐兩個半小時,我不要求你一下子坐兩個半小時,從半個小時開始。好多師兄認為說我現在應該是個中學生了吧,不行,我們不從中學開始,也不從小學開始,從幼稚園開始,從幼稚園開始打基礎。所以說從半小時開始打基礎,一動不動。當然,你要覺得說,哎呦,這半個小時太輕鬆了,簡直跟沒打似的,那可以打三個半個小時,總之就是半個小時開始,不要急於求成。
要求是照標準來的,座上一動不動,當然你這個腰彎時可以伸直,這個動作可以做,我估計半個小時內不會,你可以一天打兩座半小時都可以一動不動。半個小時開始,手印不散,咒不斷,時間不到不下座,不能夠換腿,不能夠前仰後翻,不能夠左右搖擺,不能夠睜開眼睛看時間,半個小時應該沒問題。從半個小時開始,一個星期之後加十分鐘,四十分鐘,再坐一個星期再加十分鐘,然後再過一個星期再加十分鐘。你看,這一個月,一個月時間就加到了一個小時。這個是座上啊,是這樣,座下不停地發願,當然,也可以持咒,持咒發願交替進行。

◈ 9-以慈悲心和歡喜心來修行
不管做什麼事,帶著歡喜心去做,帶著慈悲心去做,不要帶嗔恨心,要帶慈悲心、歡喜心去做,因為我們今生今世,能夠遇到六字大明咒這麼殊勝的法門,已經是非常大的福報了。這個佛經上有講,能夠得人身,福報已經很大了,六道眾生,這芸芸眾生是數不清數不盡,能夠得人身已經是福報很大了。而且能以人身當中得生佛中之國,就是存在佛法的國家,就叫佛中之國,你能夠生在佛中之國,又是大幸。在此大幸當中又能夠發心學佛,那更不可思議呀,是吧?而且我們一學佛又能夠學到這麼究竟的法門,那這個是福報都不知道好到什麼程度了,才能夠有這樣的環境,有這樣的法門讓我們來修學。所以,不論是修行也好,做事也好,對這個社會,對我們身邊的人,都要感恩,要感激。所以要以慈悲心、歡喜心來修法,不要帶著怨恨,不要帶著埋怨來修,要帶著歡喜慈悲。所以說,你二六時中都是以歡喜慈悲來作為修行的,你不是佛誰是佛啊?這個佛是做出來的,所以說學佛就是學佛的樣子,座上是這麼修,座下又是這麼做,這就很相應了。

印心七打七前(3)
(2015年12月14日)

◈ 10-彌陀大法是一個法系
mic答:沒有比較好的指導方式,也很難在這裡得到個下手處。
問:對。
mic答:所以我們所講的這個法,因人而異。一切法,存在共法,存在不共法。
問:我非常贊同您,法要當機,是吧?
mic答:要當機。
問:因為我在福建念了兩年佛,我看了您那個光碟之後,也想嘗試一下念六字明,一不小心就念成佛了。念了很久才知道,哎呀,我在念佛,沒有念六字明,這個應該怎麼辦?
mic答:這個有一個熟悉的過程。就是說我們持咒念佛,它總是跟著習慣跑。像我們有一些師兄念六字明時間長了,你叫他念佛,他念一念又念回六字明。那是一個習慣問題,已經形成習慣了,要改變的話也要有一個週期,但是還是可以變得過來。或者說不用改也可以,就繼續念佛也行,打坐念佛,也可以。我們這個念佛方法有實相念佛,就合掌念佛,還是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這個聲聲的佛號當中,承當此念就是阿彌陀佛,此身便同佛身,此處便是淨土。
問:我的一切念皆是佛的念。
mic答:對。此念便是阿彌陀佛,念念皆是阿彌陀佛,此身便同佛身,所在之處便是淨土,這叫實相淨土。
問:我在來之前,也是有這種因緣吧,在網上曾經遇到一個活佛,他講那個密宗的彌陀大法,一切眾生皆是彌陀化現,一切眾生的念皆是彌陀的念,自己也即是彌陀,然後自己所有的念也是彌陀的念,當下一切皆是淨土。
mic答:也是相同的一個說法。彌陀大法包括我們念的這個佛號阿彌陀佛,包括阿彌陀佛心咒,包括長壽咒,還有包括這個往生廣咒,統稱它叫彌陀大法。它是一個法系,胎藏界的一個法系,叫彌陀大法。
問:這一套修行的方式下來,也可以打開本來,是吧?
mic答:念念都可以打開本來,因為本來不迷。我們之所以迷惑,就是認假為真,這就叫迷惑。迷失就是迷惑已久導致迷失。
問:我看了老人的著作,剛才我又重看了一遍,因為以前看的都忘了。他講到心中心就是六印,那麼彌陀大法需不需要修這個六印呢?
mic答:不需要,我們前面不是已經說過了,傳法要當機。那麼我們現在所看到三代祖師的著作,講來講去都沒有離開六印一咒,離不開六印一咒。那為什麼他們只講六印一咒,同時在傳法的過程當中,又是因人而異呢?因為建立這個法系的理論要有一個主導修持的方法,要建立這個宗門的理論,要依據六印一咒來作為根據。就是無論是誰,修這個宗門,修這個法系,六印一咒是必修的,但有個前提,要有基礎。

連播區:點下面標題可呈現播放紐

 摘要

問題:01_10
印心七打七前(1)
1-以感恩的心態來修法
2-把疼痛覺受視為佛菩薩加持
3-打長坐有助世間事業
4-打坐治療業障病
5-轉念就是轉識成智
6-座下會用是關鍵
印心七打七前(2)
7-種子翻得越快證明心空得越快
8-從半個小時的打坐開始打基礎
9-以慈悲心和歡喜心來修行
印心七打七前(3)
10-彌陀大法是一個法系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無心直說--如何修證印心法門(一)
    包含所有座上實修、實證的重要開示!
  • 前言 蔡奕忠居士簡介
  • 打七開示:2015年12月30日—2016年2月2日

    塔光道場
 佛弟子 © 2004-2025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