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建立對自己的信心
問:我現在對您非常有信心,我想誠懇地請教該從哪裡開始?
mic答:這個是這樣,你光對我有信心還是不夠的。
問:應該怎麼做?
mic答:要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
問:怎麼建立?
mic答:我們不是在交流嗎?要把你的信心建立起來。因為信心是諸法之母,也是成佛之母。你要只是對釋迦佛有信心,對哪位祖師有信心,對哪位老師有信心,對自己沒有信心,那也是沒有用的。
問:但是對老師有信心,我就依教奉行。
mic答:這叫作什麼啊?佛、法、僧三寶。這個佛法、老師、我們自己,這都是三無差別、三位一體,所以自己這個信心也要建立起來。
問:信自己也行,是吧?
mic答:你要是對自己沒有信心的話,那你求法幹什麼啊?
問:因為我想著把這一百多斤交給蔡老師就完事,您怎麼說,我怎麼做。(眾笑)
mic答:這個話也沒錯,因為佛、蔡老師與我同為一體嘛,所以自性本來就是一體的。而我們所講的所謂的建立信心呢,就是在我們自心、自身上能夠具足一個最基本的立足的依據,就是我為什麼要跟這位老師修學?為什麼非要學這個法?這個是很重要的,要不然的話,你雖然說把身心全部交給蔡老師了,沒准哪一天跑了。因為你這個信念沒有建立起來,你會跑的。那等於說,我們是在幫你建立這個信念,但是一定要建立起來。這個信念建立起來了,它才可以在無論是大風大雨,無論是什麼樣的挫折,無論是在什麼地方,我們這個信念能夠恒常不滅,才會具足真修佛法的因緣,就是我們所講的根、道、果。你的根本建立起來了,才會如法地去修行,才會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心得體會就是道,最終結出自己的佛果,這叫根、道、果。所以要先幫你建立起根,沒有根你會跑吧?
問:會!
mic答:隔一段時間就跑了哦,是吧?所以這個是說什麼呢?每一個宗門它的修行方法是有原理的,要知道它的原理,為什麼要這麼修?知道這個原理,才會通過祖師的著作也好,佛經也好,找到它的相應點,找到這個相應點,那麼修行就簡單了。佛經是印證我們的修行的,那我們的修行同時也是在印證佛經,這叫相應。所以說這個佛經不光只是在印證我們,那麼通過我們的努力去修證,同時也可以印證佛經的存在性,這叫作相應。尤其是密宗,心密它畢竟是密宗嘛,密宗最講究這個相應。其實禪宗也講相應,禪宗是最究竟的密宗嘛,最究竟的密宗、最圓滿的密宗就是禪宗,叫作密中之密。它也是講相應,它是跟祖師相應。它不講相應是因為現在這個時代,能夠建立起這個相應的祖師太少了,沒有辦法建立起相應。所以出家這麼多年,想找一個能夠依止的師父,好好跟他參學。當然我們所講的參學,是心地上的參學,而不是學各種器械、各種懺法,不是學這些哦,這些與心地無關,這些是吃飯的本領,跟心地沒有關係。我們所講的是要能夠學到心地上的功夫,那這不是個容易的事。
問:想把蔡老師說的每一句話都刻在腦子裡。
mic答:那太難啦!(師笑)
問:的確像您講的,非常不容易,經歷無數挫折,走了很多的路,我不能說那是彎路,是吧?那是必然的,必須的。
mic答:那不是彎路,那是必經之路。
問:然後所有那些路就把我送到您面前來。
mic答:一切都是因緣,所有的路子都是因緣。
問:都是必須的。
mic答:所以這個先走這些路子呢叫作“磨腳跟”,把這個腳跟磨硬了也可以。
印心七打七前(4)
(2015年12月22日)
◈ 12-打長坐會越坐越輕鬆
mic答:這打七前要做什麼樣的準備啊?
問:休息。
mic答:休息,對,懂得休息才懂得修行,要養身,養好身體。有人一聽說:“哎喲,這一座八個小時,那挺耗身體的。”其實最耗身體的打坐,是三個半小時左右,那是最耗身體的。一到四個小時就輕鬆了,四個半小時就更輕鬆了,六個小時會發現比四小時還輕鬆,八小時也是這樣子,坐了八小時簡直跟沒打坐一樣。
問:越坐越輕鬆啊。
mic答:越坐越輕鬆,而且這個身體也不怎麼消耗了。好多師兄打了八小時一座下來呀,都不想吃飯。我說,那肯定嘛,他都沒有餓的感覺,為什麼呢?法食。這個天人在空中供養,不需要吃了,毛孔都在呼吸,毛孔都在跟大自然吸收營養,所以沒有饑餓的感覺。這個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因為這個人體的細胞結構已經變化了,跟以往凡夫俗子的細胞略有差別了,所以能夠向空中吸收營養。
問:要是打坐打到最後,平常的時候也能向空中吸收營養,多省糧食啊。
mic答:是省糧食啊,但該吃還是要吃一點吧,只不過會少吃很多,甚至不吃也沒關係。我們那個師兄在這裡辟穀,每天吃一個蘋果,打坐十個小時。還不錯啊,從一百五十六斤,兩個月之後變成一百零六斤。
◈ 13-心不顛倒就是做主
問:上師,昨天一座我覺得打得特別好,打坐打得手都沒了。
mic答:手沒了就好啊?
問:手沒了好?還是腿沒了好?(眾笑)
mic答:手沒了,腿沒了,沒了就沒了嘛。你睡覺時候也不知道它在哪兒,睡覺時手腳在哪兒?身子在哪兒?所以說這身體本來空,不是說要打坐才知道它本來空,睡覺也是啊,沒有幾個人知道這個身體在哪兒。
問:但是得修到什麼程度才能夢中做得了主?睡夢中。
mic答:該做主就做主了嘛。
問:睡夢中也能?
mic答:對,所謂夢中做主就是心不顛倒,不顛倒就是做主。
問:得修到什麼程度?
mic答:就心不顛倒,這就是程度嘛。
印心七預七
(2015年12月28日)
◈ 14-形成極力追頂的條件
mic答:已經形成了一種比較平常的現象,持咒持得很輕鬆,內心很平和,而且這個粗細的妄念幾乎沒有了,都是微細流注、自然流露、自然表現,這種情況下才存在極力追頂持咒,才能夠相應。如果說人很累,心也很累,妄念變化多端,有時候粗,有時候細,雜亂無章,這時候去用這個極力追頂是很累的,也用不好,所以說極力追頂是有條件的。一般我們是在這個打七打了一個七、兩個七之後才會自然出現這種情況,不是一開始馬上就有了。除非是你修行過程當中差不多每天都跟打七一樣,那才會有這種可能性。想要極力追頂是要講條件的,所以不要追求這個極力追頂,自然而然表現出來那可以,追求極力追頂就很累了。
問:我記得之前蔡老師說過持咒的時候速度要很快。
mic答:因為我們畢竟在世間修行不容易,有家庭的修行也不容易,負擔挺重的,修行比較容易出現斷斷續續。雖然說每天都堅持,這一座能夠保持下來,但是它不是每天都是這麼一種輕安的表現,不是每天都那麼好,有時候還是存在這個情緒上的變化。所以每天這個打坐修行過程當中翻種子也翻的不同,每天都是變化無常。所以在家修行不容易達到極力追頂,這個條件不容易形成,共修的話有可能,平時在家很難。
問:那麼就是說在家的時候,持咒都不要去極力追頂。
mic答:在家的時候不要求這樣,共修的時候可以,你在家的時候去追求這個極力追頂就很累了。我們說這個極力追頂是自然的表現,不是故意要去這麼追求它,念到那裡它自然會極力追頂。極力追頂也可以說是能所雙忘的前兆,我們這個打坐在出現能所雙忘之前,表現出來就是極力追頂,而它這個是很輕鬆,也很平和、很輕快的,不是追求出來的。
問:之前就覺得,有一段時間持咒……
mic答:你以前在這裡打七體會過極力追頂,但是回去以後去追求它就做不到了,沒有那個條件。因為共修比較容易形成那個條件,自己修就不一定了,除非你每天都是修得這麼好,每天都可以達到這個臨界點。
問:老師,那現在持咒該怎麼持?
mic答:輕鬆愉快,要念得輕鬆、念得愉快,你要感覺念得很累那就不相應了,要輕鬆愉快。
問:就是在輕鬆愉快的過程當中,速度慢慢加快是不是?
mic答:速度是自然的,自然加快,不是慢慢加快,自然的。
問:那有時候,就是為了抓住這個咒語嘛,就不跟念頭跑,那肯定要……
mic答:不要抓咒語,不需要去抓住咒語。
問:那不抓的話跟著念頭跑了啊!
mic答:你要是要求自己抓住咒語的話,也會很累。
問:哦。
mic答:本身這個抓著咒語來念,這也是一種妄念,緊緊盯著咒語,這也是一種妄念。
問:那咒語和念頭,它是同時存在的嗎?
mic答:嗯,同時存在的。
問:那不跟著咒語就跟著念頭?
mic答:不會。
問:不會啊?
mic答:不會的,你說的那個是剛剛開始會是這樣子,兩個月以上就不會了。或者說是什麼呢,你以前曾經修過,後來中斷很久沒修了,重新開始修,那就會存在剛剛開始的這麼個階段。
問:那我現在會啊。我現在如果不跟著咒語,抓住它,就會跟著念頭跑,也知道念頭來了要拉回來,拉回咒語,但是已經跑啦。
mic答:那你這種現象實在是太無常了,這是關係到你座下的問題了,就是除了座上打坐,座下就是拼命打妄想。座下這個心就沒有停下來過,一直在打妄想,那這個座下就會影響到你座上。我們說座上、座下互相影響的,有可能就是下座以後妄想太多、太大了。
問:下座還是一樣發願啊!
mic答:發願、觀照要經常提起。時時不忘發願,時時不忘觀照,這個是要持續的。如果這個打坐跟座下用功脫節,存在斷層的話,那我們這個每一座都會像你那樣子,都會覺得很累。也就是這個座上培養出來的定力,座下沒有得到很好的維護,沒有去維護它,沒有去維持它。每天都在打坐,下座以後每天都在造業,這個打坐的力量不足以阻斷你這些業障,形成斷層了,那這個修起來的話,很長時間都會覺得沒有進步。當然這也是因人而異,不是每個人都這樣。
◈ 15-修法要死心塌地
問:我要修多長時間六字明才修心密?
mic答:修到死為止。
問:那他們跟我修的不一樣。
mic答:哪個佛菩薩長得一樣啊?你跟他長得不一樣啊,你跟他長得一樣你就修他的法嘛。是不是啊?修法要死心塌地。“我要修到什麼時候啊?”你還活著不行,要死心塌地,修到死心塌地,萬法歸一了。
問:意思是我一直可以修。
mic答:萬法歸一了,無法可得了。
問:我以為他們說的修完六字明要修心密。
mic答:別聽她們說嘛,你學佛來幹什麼的?
問:成佛。
mic答:成佛,不是為了修六字明,不是為了修六印,就是為成佛,佛修第幾印啊?心印,以心印心,這才是成佛,不是哪一個手印,這才可以成佛,不是哪一個法可以成佛,以心印心成佛。所以這個目的不能夠停留在哪一個法上面,跟修哪一個法沒有關係,哪一個法都可以成佛,法是相應而修,相應了自然就會修了,修得不相應那繼續,修到相應為止。所以不要說,哎喲,看哪個法好,改天教你十個八個更好的法,好不好?無一法可得,那才是上上法,有法可得都是方便,不是究竟。所以不要攀緣,我們這裡面這麼多師兄,可以說每一個人修的法都不一樣,你看說修六印一咒,我們對手印起來二十個印都不止了。明明書上是六印一咒,結果結出來二十個印都不止,怎麼辦?那不是各人修各人的法?
◈ 16-能所雙忘就是一心不亂
問:上師,我的問題就是有時候念著念著就沒有念頭了,我覺得好像手印沒有了,我就去找手印,或者是手印倒了,我去找,一找一下又開始念,又念出來。
mic答:那沒關係,找嘛。
問:要找嗎,那手印?
mic答:想找就找。
問:手印倒了,一定要把它扶起來嗎?
mic答:你如果是咒沒了,手印倒了問題倒不大;如果是這個咒還在,手印就不能倒。
問:有時候一上座就念不出來。
mic答:念不出來就不念了。不念了手印應該也不會倒啊,只是化空了。
問:倒還是不倒我也不知道,就是沒有感覺了,有時候有一半,有時候那手印到背上去了。
mic答:你如果已經不起念了,就可以不用管它,一切放下,手印倒不倒都不要緊。
問:那怎麼沒有那個念頭,咒語不出來,為什麼還有妄念呢?我有時候念頭、妄念還有很多。
mic答:那你是把咒停下來了,還有妄念在你的咒就應該存在,咒跟念頭是並存的。
問:我用力也念不出來呀。
mic答:念不出來還有什麼在?
問:有時候就是有很多很多的什麼圖片一樣的,就像幻燈片一樣的。
mic答:那我是問你,你這個嘴巴念不出咒來,還有什麼在?
問:嘴巴也念不出來,就咒語念不出來啊。
mic答:咒也念不出來,你就停下來了吧?
問:嗯。
mic答:那還不行,還要繼續念。
問:還要繼續呀?
mic答:嗯,還要繼續念,還不是能所雙忘,還要繼續念。還有圖像出現,那還是屬於粗的念頭,還不是微細流注,微細流注是沒有圖像的。
問:那念不出來怎麼念啊,就想著那個咒語?
mic答:你念不出來,是不是你在這個念不出來之前,你的嘴巴已經不動了?那就是你錯了。
問:嘴巴也要動?
mic答:對,你嘴巴沒動,變成想咒了。
問:前面是舌頭動,嘴巴不動。
mic答:舌頭動,舌頭不會輕易停下來的。舌頭停下來唯一只有一種情況,就是念頭沒了,但是不會出現各種圖案和各種景象,因為這都屬於動念。
問:那就還得用力念,就是念不出來還得用力動嘴。
mic答:我們在能所雙忘之前一定會經過一個極力追頂的過程,極力追頂就是這個咒念得特別快,“吧啦吧啦”不停地都在念。
問:對,有時候就能念幾個字。
mic答:而且這個身心是輕鬆愉快的,甚至在這個輕鬆愉快當中身體都找不到了,但這個極力追頂還存在。所以我們所講的能所雙忘是極力追頂造成的,不是說我們想念念不出來,而是還在念,但是咒已經沒有了。那你一張開嘴巴的時候就是“阿阿阿……”,你看,念頭全沒了,但是“阿”還在。這時候也不會去想咒不咒了,因為已經不存在咒的問題了,已經是一心不亂了,能所雙忘就是一心不亂,也是一念不生,所以這個腦海當中已經不存在妄念了,就是一個“阿”,但它不是說咒沒了,而是咒跟念頭化成了一個“阿”。
問:對,我大部分時間就是還有“阿”。
mic答:我剛才問你,你又說沒有。
問:我想不起來,是“阿”。
mic答:是啊,我剛才問你,我們就是要考究你到底是不想念了,還是還有個“阿”在。
問:是還有“阿”還在。
mic答:但是“阿”在,它不會存在很多念頭啊,不會存在很多個景象這些啊,它是無念的狀態啊。
問:有時候沒有。
mic答:那你的有點雜亂無章,我們也可以講,也可以提示一下,你自己去考究一下,自己去觀察一下,是不是屬於我們說的這一個。因為有很多時候是相似,相似也沒有關係,反正我告訴你了。
問A:就是到那種地步,就是“阿”的時候,那要過了一會兒又清醒了,又想把咒提起來,那再提起來?
mic答:是啊,自然的,念頭起了,咒就起來了,自然的。
問B:我覺得念頭和咒語同時存在,同時在我的腦海裡。
mic答:對,沒錯,佛菩薩都這樣。
◈ 17-身心全部供養佛菩薩
mic答:沒休息好啊?好像精神不振啊。
問:蔡老師,頭上好像有一股氣壓在那裡,我是不是腦袋有毛病。
mic答:沒毛病,這個叫頂暖頭懸,這都是修定出現的,定力的表現。
問:妄想也挺多的呀。
mic答:有定力才知道有妄想,你看,有幾個凡夫知道自己有妄想的?每個凡夫都認為自己是沒有煩惱、沒有妄念了,到煩的時候煩得要死。我們知道自己有妄想,也知道這個是虛幻不可得的,自然不住它。所以,這個修行的過程當中呢,身體上會出現一些覺受,當你這個覺受自己不能夠消化它,不能夠接受它的情況下,我們要交流啊,要及時交流,好嗎?
問:後腦勺這樣過一段時間就會好吧?
mic答:沒事啊,它本來就是好的,你認為它不好,不用擔心啊。
問:有時候感覺耳朵這裡也挺脹的。
mic答:要把你的身心全部供養給佛菩薩,好嗎?身心供養,這身體上的一切,一切覺受,一切感受,包括你認為好不好的境界,全部供養給佛菩薩,你就一切放下了。聽得懂嗎?好不好?全部供養出去,不要執著。
問:它會自然消失,是吧?
mic答:好現象讓它消失幹嘛呢?但是一切現象都是生滅相,不是本來就有的,所以也不會永久存在,都是屬於生滅相,都是虛幻的,也是幻生幻滅的。所以都不要去執著它,它在就在,不在就不在,無所謂,你不要討厭它,也不要喜歡它,能做到嗎?
問:慢慢來吧。
mic答:還要慢慢來,那你就慢慢受吧。
印心七一七第一天
(2015年12月30日)
◈ 18-找痛是一種病態
問:我現在打坐的時候就有找疼痛的感覺,一疼痛我就可以達到這個境界,但是疼痛不來就沒有這個境界。一直在找那個,一疼痛我就可以。
mic答:執著,你這也是執著。
問:從開始到結束都沒有疼痛感覺。
mic答:沒有疼痛就要去找痛。
問:我就是每次覺得效果最好的時候都是在痛過以後,沒痛所以就找不到感覺,一痛就可以極力追頂。
mic答:還有要找痛的人呢。(眾笑)
問:每次都是一痛,那一座就可以感覺全部化空了。
mic答:那是找感覺啊。
問:然後,沒有痛就突破不了,就是要有痛才一心不亂地持咒,一心不亂就會進入那個空的境界。
mic答:這是一種病態,找痛是一種病態。
◈ 19-腰間盤膨出了如何打坐
問:上師,如果腰疼得特別厲害的話,還是會墊一個小盒子在腰後面,是不是啊?
mic答:哦,小盒子,正好有一個。(眾笑)
問:我受不了的時候人就塌下去了。
問A:拿個卷紙。
mic答:對,拿個卷紙也可以。
mic答:你是往後面凸吧?
問:我是膨出,腰間盤膨出。
mic答:朝前還是朝後?
問:朝後。
mic答:朝後膨出你不能彎腰啊,你要挺著。
問:就是啊,挺的話就是我用個毯子卷成個卷,纏住墊在腰這裡,稍微舒服一點。痛得受不了的時候,我就靠一下。然後,稍微好一點的時候就撐起來。
◈ 20-妄念都是菩提資糧
mic答:不要追求極力追頂,極力追頂只是個短暫的過程,主要是心念耳聞。你看,我們剛才讀的那個啟七的開示文裡面講到一個:由身密門入語密門,證心密門。身密門就是一動都不動,語密門就是心念耳聞,最後證到心空不住。密宗裡面身密、語密、心密,它是三個不同的修持方法,我們把它聯繫在一起。
問:上師,那個身密門到語密門,心念耳聞的時候,你身雖然不動,但是你的心在動啊,你也不能達到心念耳聞啊?
mic答:那個妄念是什麼呢?妄念是種子翻騰啊。
問:就是啊,這裡翻騰得太厲害了。
mic答:種子翻騰就我們宗門才有啊。禪宗的種子翻騰沒那麼厲害,禪宗要用四十年左右才能夠把種子翻完。心密是三到五年,能夠把種子翻完,當然也有個別人翻得快的,一百座內就翻完了。
問A:上師,我覺得來這裡打坐妄念少多了,在家裡要多得多。
mic答:妄念都是菩提資糧,不要怕,不要怕妄念。
問:嗯,但是那個時候很干擾一心念佛呢。
mic答:干擾嗎?
問:干擾。
mic答:是誰干擾誰啊?妄念還能干擾到“你”?
問:妄念多了嘛,就不容易入定了。
mic答:哦,什麼叫入定呀?沒有妄念就叫入定啊?說來聽聽,什麼叫入定啊?
問:心不動就叫入定。
mic答:心不亂,不是心不動,心不亂。
問:就是念咒的時候心也不亂呀。
mic答:心不亂就是定,你現在心亂不亂?
問:不亂。
mic答:你看,入定了。(眾笑)心不亂就是定,定無定相,定是沒有相的,無相嘛。
問:那上師,動和亂是怎麼來界定的,是心動還是心亂呢?應該是一動就有念頭在啊,動和亂是怎麼來界定的?
mic答:那是互用,一動就有念頭或者一有念頭就動是一回事,是互用。動念沒關係啊,念起即覺嘛。所以說,煩惱是菩提資糧,看你怎麼去轉它。轉不了,就被煩惱所轉;轉得了,煩惱就是菩提資糧。眾生是成佛的因緣,沒有眾生就沒有成佛,這些都是資糧。
問題:11_20
11-建立對自己的信心
印心七打七前(4)
12-打長坐會越坐越輕鬆
13-心不顛倒就是做主
印心七預七
14-形成極力追頂的條件
15-修法要死心塌地
16-能所雙忘就是一心不亂
17-身心全部供養佛菩薩
印心七一七第一天
18-找痛是一種病態
19-腰間盤膨出了如何打坐
20-妄念都是菩提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