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問題:101_110

◈ 101-體會妙圓真心
問:上師,座上座下您說體會妙圓真心,怎麼體會的啊?我們現在是在儘量做到心念耳聞,但是……
mic答:心念耳聞是不是體會?你有沒有心念耳聞啊?還是只是個名詞叫心念耳聞。
問:有時候有一點,有時候又沒有。
mic答:嗯,知道心念耳聞吧?
問:感覺是知道。
mic答:是嗎?感覺是知道那也是知道嘛。那你這個知道心念耳聞跟知道念起念滅是一樣的吧?
問:一樣的。
mic答:這就是妙圓真心,本無分別,亦無差別啊。
問:那這就叫體會嗎?
mic答:是啊。
問:不用再去找一個體會?
mic答:找也是體會啊。
問:我說在這裡念咒,在想,怎麼體會那個真心呢?
mic答:找也是體會,不找也是體會,找不找都是體會,心念耳聞便是體會。
問:就是等同於您說的那個妙圓真心嗎?
mic答:對。
問:但座下怎麼去體會呢?
mic答:座下你在幹什麼?
問:我知道我在幹什麼。
mic答:知道就好了,這就是體會了嘛。
問:但這個真心我覺得太靈明瞭,一會兒可以包羅萬象。
mic答:沒錯,是啊。
問:那個一閃的妄念可以說是很多的。
mic答:對,沒錯。
問:那都叫體會嗎?那就叫雜用心了吧?
mic答:嗯,雜用心是要起執著心,你起執著了沒有啊?
問:沒執著。
mic答:不起執著心那就叫了了常知。
問:就是沒有體會到那種真心現前的那種感覺,就什麼都沒有了。
mic答:沒現前嗎?沒現前那這個是誰呀?
問A:從來沒有錯過啊,自己不敢承當。
問B:一直都在的。
mic答:她要去找個現前。
問A:找就上當了。
mic答:找了也沒錯過。
問A:嗯,也是它。

◈ 102-色空、心空、密意空
問:就是很希望出現那種景象啊!(眾笑)
mic答:哪種景象啊?
問:“嘣”。
mic答:你說的那個是啥情況下會出現呢?心空不住,你徹底的心空不住。
問:上師,那怎麼做到心空呢?
mic答:不住便是心空。
問A:心無就是心空。
mic答:你再來一句如何不住呢?
問:不住,是不是有一個方法,上師?
mic答:哦,我們所講的心空是什麼呢?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了了常覺,了了常知,這了了常知的同時又一切皆不住,這便是心空。也就是自性本空,聽得懂嗎?
問:聽懂了,好像做起來很難。
mic答:阿彌陀佛。不要做,做起來就難了,本來就是如此的。所以說打坐,通過打坐體會到身空、體空,之後到心空,這叫三空一體。
問:那是打坐到了那個境界之後,座下才可以做到心空?
mic答:比較踏實的、比較實在的就得這麼做,所以為什麼要打長坐,這身不空我們的自性也空不了,體會不到自性本空。所以這個身相要空,也叫作色空。之後是心空,受、想、行、識——這就是心,心空。色空、心空,最後到密意空。
問:上師,密意空就是咒語都是空的?
mic答:由咒語引起,密意空就是,念念不住便是密意空。念念不住、念念不隨、念念分明、念念清淨,到了念念清淨就是密意空的體現,念念清淨便會發展成為一念清淨。
問B:一念不生是咒語脫掉了哦?
mic答:嗯,就是師兄要的那個。這個力量來自於我們的認取,認取了之後一切不住,佛性也不可得,你這時候已經不求見性了,因為見性也不可得,已經不求它了。所以也是在製造一個因緣時節,但這個因緣時節是自然而然表現出來的。怎麼樣啊,你在找什麼?
問:我在找個空。
mic答:找個空。這個“找”空不空啊?
問:不空。
mic答:不空亦非有。
問C:上師,您講的這個咒語脫掉了就是能所雙忘,那怎樣用?
mic答:咒語脫掉了實際上是心脫掉了,我們的心脫掉了。
問:這個心怎麼脫掉?
mic答:咒語不是從心而來嗎,咒語脫掉了心在哪裡啊?
問:沒了。
mic答:對,沒了就是脫掉了嘛。
問B:上師,有時候我覺得這個咒脫掉了,念不出來了,這個身體還是沒有完全化空,這種情況也有。
mic答:嗯,妨礙嗎?
問B:不妨礙。
mic答:不妨礙就好。
問B:好,我只是求證一下是不是有這種情況。
mic答:嗯,不妨礙不正好用嗎?
問B:對,對。



印心七五七第四天
(2016年1月30日)

◈ 103-打坐最好要開燈
問:打坐的時候最好能把燈打開?
問A:室內會有影響。
mic答:開著燈好一點,開著燈可以見到光明。
問B:我覺得開著燈能量足一些。
mic答:是啊。
問C:我覺得開著燈的時候會不會靜不下來,亮的時候會不會受影響?
mic答:不會,不會受影響,應該是習慣問題。打坐最好是開著個燈,但不要太亮了。
問C:我有個小的燈。
mic答:開這個燈就可以。
問:那在家打坐也是一樣嗎?
mic答:對,最好是開著個燈,比較容易打開,先把燈打開。
問D:不能太亮了?
mic答:沒必要太亮,太亮不是浪費電嘛。

◈ 104-心中心法不是專修兩個手印
問:像我們現在一天都是打二印還有四印,是不是都是這麼定的?
mic答:沒有,我們修心中心法是六個手印不是兩個手印,專修兩個手印,但是其他印是可以加修的。如果只修這兩個印,我們經常打比方,說將來讓你去傳法,你就去傳兩個印?其他四個印不用傳了?那豈不是變成心中心法就兩個印了?而不是六個印,而是兩印一咒了,其他手印也要修的,要加修。

◈ 105-願力越大,成就越大
問:上師說願力越大,成就就越大。
mic答:那是佛說的,不是我說的,我哪有那本事啊。
問:我們聽上師開示也是這樣說的。
mic答:是啊,佛說的,我是鸚鵡學舌。

◈ 106-觀照的幾種形式
問:上師,就是您說的那個座下觀照的事情,有幾種狀態是吧?
mic答:你知道嗎?自己是在流浪還是在觀照?
問:觀照。
mic答:我看是流浪。
問:您說的觀照,就下座發願也是觀照,心不動也是觀照,心清淨也是屬於觀照。
mic答:對。
問:那就是境界來了不動心也叫觀照?
mic答:境界來了你知道嗎?
問:知道的。
mic答:這就是觀照,動不動心都是觀照。
問A:要不為境界所動嗎?太難了。
mic答:那你就為境界所動嘛,那也是觀照,難不難啊?
問A:一天到晚都這樣。
mic答:一天到晚都這樣啊。

◈ 107-座下如何不錯過
問:上師,我們座下的觀照哦,假如我們看到一個東西,看到的時候也知道哦。
mic答:真如,那不是假如,那是真如。
問:但是到那個時候,就是:啊,我也想吃。
mic答:你看這一“啊”,又是真如。
問:自己也清清楚楚的,但是也還是要追著這個妄念去攀緣下去。
mic答:這就是假如了,它不是真如。
問:並不是說能做到不去執著,不去想,不要去我想吃,我們到這一步都沒做得到。
mic答:還有誰,再說一個真如,不要說假如。
問A:座下的時候有時候看到曾經的景象,可以像座上的時候提醒自己這些其實都是假相。
mic答:哦,假相,又是一個假如。不要去管境界,你可以用境界來比方,來了一個境界,怎麼樣啊?
問A:不管它。
mic答:不管它還是管了,“我不管它!”這不還是管了嗎?
問A:那要怎麼處理啊?
mic答:不要錯過,不管什麼境界來了都不要錯過。
問A:就看著它。
mic答:不看也行嘛,反正不要錯過。
問B:就是不理它。
mic答:不理它啊,不理它還是理了嘛,理了個不理,不要錯過。
問B:您說的那個就是鏡子照物的意思,是吧?
mic答:你照過鏡子嗎?
問B:照過。
mic答:鏡中人你錯過沒有啊?
問B:沒有。
mic答:是啊,就是不要錯過嘛。
問B:您說的意思就是知道就行了,不要去管它什麼。
mic答:對,沒錯,知道就是不錯過,可得也不可得,非真亦非假。
問B:但是有時候我覺得我還是在初期的時候,看見念心要動了,我說不動不動。
mic答:初期是對的,觀照時時刻刻都是初期,但是初期也不要放過,就是不要放過自己。不管什麼事情來了,都是如是,如是知自心,這叫了知。佛經上說“了知一切本來空”,一切事相都是因緣所生,不是真實的,但也不是假的,叫非真非假。你說是假,好,拿一個碗在那,說這個碗是假的嗎?那假的我拿這個什麼東西啊?所以是非真非假,只是個工具而已,儘管用它,而不要執著它。這飯都吃完了,你還拿著個碗幹什麼?該放下就放下,所以這個碗,你說是假的嗎?說是真的嗎?所以非真非假,非空非有,就是拿來用而已,用過而不住在上面就叫妙用了。一切事境都是如此,都是用而已。
問:就是以清淨心隨緣地做一切事,那就是在觀照了嗎?
mic答:對啊,沒錯啊。清淨心是一切都不會錯過的,一切都是歷歷在目,但是毫不執著。

◈ 108-意守修行的方法過程很漫長
問:這段時間以來開示所講的這種觀照和外面流行的那種保持覺念,從早至晚不拘任何形式,跟那種修法有什麼區別呢?
mic答:沒有區別,說法是一樣的,細節上體會的不同。
問:他們就是不斷地訓練自己的覺念。
mic答:覺念不需要訓練啊,訓練它幹嘛?
問:就是讓自己時刻提起那種覺的觀照嘛,他們很多人都是這樣修。
mic答:那種叫作意,因為他們沒有打坐這個過程,他時時要停留在覺,就是提示自己要遠離這些,提示自己要這麼做,跟我們這個講的不一樣。目的是一樣的,但這個過程不同。
問A:那個力量很小。
mic答:你只要是不強調打坐,不講翻種子的話,都必須要用那個方法,不管是東南亞還是東北亞都一樣的,都是相同的,只要你不是通過打坐。因為我們所講的打坐,簡稱叫“打消妄念,坐見本性”。妄念起時,正是妄念消時,這就是打消妄念。所以種子起來的時候正是種子消失的時候,這就是打掉妄念。他那個沒有經過這個過程,那他就要守著自己的意識,不要跟意識跑了。這種守時間要很漫長,他是不斷地守著,不斷還要去否定它,這個修的過程就很漫長,也很不容易,所以沒有多少人能堅持下去。
問:對,很長時間也看不到一個結果。
mic答:看不到一個結果,它不會說兩三年、三五年就會有個什麼結果,那是不可能的,這個就是作意跟不作意的結果。你看我們講的都是很自然的,打坐坐到這個相應點,就會有相應座下的情況出現,這跟座上是相應的。你座上的功夫怎麼做,下座就怎麼做,相應的,境界相應。沒有打坐這一關那就叫死守,他不死守的話就要流浪、造業。所以那種方法可以說是比較古老的方法,從印度教裡面就有了——意守,或者說守意。
問:那個意守好像對昏沉什麼都挺好的,有幫助。
mic答:嗯,因人而異,喜歡意守嗎?
問:以前幹過一段時間。
mic答:明天開始教你意守,要你天天搬石頭壓草。
問:不是說不能壓嗎?
mic答:對你來說應該壓,你喜歡嘛。修法都離不開願,願就是嚮往,你的心嚮往哪一個法,這個法跟你就相應。像你剛才說的意守挺好,那好,明天開始教你意守。是啊,意守也是挺好的。不過我們這個意守還是大乘佛教裡面的意守,守什麼?守種子字,這個意守不光是守,還要觀想。
問:那能說詳細點嗎?
mic答:嗯,你看眼睛閉上了,然後從你這個兩眉中間看過去,有個白色的種子字——“阿”。
問:有些老師說那個打坐的時候,眼睛看著鼻尖就可以。
mic答:是,對。眼睛看鼻尖,鼻尖對肚臍,眼睛是不要全閉完,留一條線的,看著它。
問A:法門不一樣。
mic答:心密也有這個修法。
問A:有嗎?
mic答:有,這是二祖的。但這個年齡段是五十歲以上的,很容易出現昏沉,用這個方法,有年齡要求。

◈ 109-一切法全是因緣所生法
問:上師,我有個問題,為什麼我修法都沒什麼問題呢?(眾笑)
問A:修得太好了。
問:我覺得我好像每年打七我都提不出什麼問題。
mic答:這也難怪啊,沒問題的人非得要找個問題來提,那不是多此一舉嗎?
問B:也沒有啊,有時候弟子體會到看書看到問題也很好。但是如果不向上師提問,上師再給我們認可的話,心裡不踏實。所以的話還是想讓上師說出來,不一樣。
mic答:你沒問題我就有問題了嘛。
問B:其實上師再說出來,大家聽了就不一樣。自己看書還是不一樣,心裡沒那麼踏實。
mic答:為什麼不一樣啊?
問B:不是上師所說出來的,到底我這樣做如不如法,會有這種想法。
mic答:是這樣的,凡所有說,凡所有法,都沒有離開因緣時節。所以隨因緣時節不同,問的方法不一樣,回答的也不一樣,這叫因緣時節,所以說法都是時節因緣所造成的。
問B:如果不問大家都不能聽。
mic答:不是告訴你了嘛,這叫因緣時節,所以不同的時間問同樣一個問題,有可能回答是不一樣的,時節因緣不一樣。所以說一切法全是因緣所生法。

◈ 110-持咒的方法——尾音上提
問:想請上師念給我們再念一遍。
mic答:哪一個?你說持咒,那個咒音?
問:對對對。
mic答:我們元音上師當年說持這個咒的時候,那個尾音要往上提,這樣力量就大,而且也輕鬆愉快。尾音要往上提,你看,(上師示範)那尾音都是往上提的,而且加上微笑。
問:上師,不是都一聲嗎?
mic答:那個一聲是所有的咒都是念平音,但是你念快的時候,音調還是會往上調,自然的。

連播區:點下面標題可呈現播放紐

 摘要

問題:101_110
101-體會妙圓真心
102-色空、心空、密意空
印心七五七第四天
103-打坐最好要開燈
104-心中心法不是專修兩個手印
105-願力越大,成就越大
106-觀照的幾種形式
107-座下如何不錯過
108-意守修行的方法過程很漫長
109-一切法全是因緣所生法
110-持咒的方法——尾音上提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無心直說--如何修證印心法門(一)
    包含所有座上實修、實證的重要開示!
  • 前言 蔡奕忠居士簡介
  • 打七開示:2015年12月30日—2016年2月2日

    塔光道場
 佛弟子 © 2004-2025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