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心七五七第六天
(2016年2月1日)
◈ 111-有妄念在就有咒在
問:然後想念咒,老是提不起來。
mic答:想念咒,提不起來。
問:但是有妄念。
mic答:有妄念就有咒在,咒跟妄念是並起的。
問:就是提不起來,是不是氣不夠?
mic答:不是氣的問題,是懶的問題。
問:懶的問題?那我想念啊。
mic答:想念就念嘛,有妄念在就有咒在,有妄念在就有能所在,有分別作意在就有能所在,妄念是屬於分別作意,屬於能所。
問:我感覺氣不夠。
mic答:不是沒有力氣的問題,咒並不需要力氣,咒與妄念是同時並起的,也就是說,念咒要念到跟妄念是一體的。不是力氣不夠的問題,也不是心力的問題,就是綿密的程度不夠。
問:念慢了?
mic答:嗯,念慢了就有可能會有這種情況出現。
問:想快,快不起來,有點累。
mic答:嗯,比較累。
問:念快了就比較累。
mic答:一個是累,一個是怕累,怕累也是一方面。
◈ 112-念頭和念頭起處的區別
mic答:師兄還在跟自己做鬥爭呢。
問:啊,沒有啊。
mic答:還在那個相對上做文章,相對——好啊、壞啊、善啊、惡啊、快啊、慢啊——還在對立面上做文章。
問:哦,您說我念咒的時候?
mic答:對立面嘛,凡是座上、座下都會出現對立面。
問:我可能是想念快,不應該有這個想法。
mic答:不要急。
問:哦,不管它。
mic答:不要急,不要對比。
問:但是不念快這個妄念……
mic答:妄念並不可怕嘛。
問:有的時候有妄念,有的時候沒有。
mic答:你不要怕妄念起來,不要認為它是妄念。你看我們說這個“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所以念起是包括正念、妄念,都叫念起,“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問:那我就看著這個念頭?
mic答:看著念頭就是壓念,不需要看,我們是看念頭起處,不是看念頭。這句話很微妙,看念頭起處,其實就是覺在知以前,先覺而後知,就是念頭起處;如果是先知而後覺,那就是看著念頭,先知後覺,覺反而起不來。
問:看著念頭起處,到後面念頭應該起不來了?
mic答:念頭起處沒有前後,不落在前後上。所以說“前念已過,後念未起”,實際上沒有前念,也沒有後念。這就是一種蕩然無住,一切不住,就是“前念已過,後念未起”,這個也就是念頭起處。
◈ 113-覺受增長時座下的表現
mic答:下座觀照是打七,就是你下座,哎呀!很歡喜很輕安,這也恰恰就是在打七。
問:感覺很開心,像從來沒有過,就感覺小時候有過那種感覺,非常開心,看什麼都開心,看誰都漂亮,看誰都是菩薩。
mic答:你看這是十功德體現出來了,慈悲、善心、柔軟、解脫,有解脫的感覺哦,這個是覺受增長。
問A:它手印沒有的時候,就是感覺到解脫的樣子。
mic答:覺受增長,也就是覺在增長。那你這樣修行就很輕鬆了,我們說這個佛法,就是讓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離苦得樂。這是本來就是如此的,是我們放下了很多執著,才能夠回到這個本來當中,自然的體現。
問:真的會覺得以前非常執著的事情,人和事,幾個七打過來以後,很淡了。
mic答:嗯,很淡了,不光是淡了,而且完全跟我無關了。
問:就感覺無關了,感覺孩子也跟我沒關係了。
mic答:無關了,一點關係都沒有。
問:就是這種感覺。
mic答:這就是我們所講的根塵脫落啊,“根”是“根本”,我們的自性根本,跟這個凡塵世界是一點關係都沒有了。所以我們觀照的時候就是根塵脫落,觀照的時候會發現,這個塵世的一切與我的自性毫無關係,一點關係都沒有,完全是剝離的,剝離開了。
問:這次打七真的感觸很深。
mic答:平常的觀照就是這樣啊!
問B:旁觀者。
mic答:對啊,所以說既是旁觀者又是當局者。世上的一切與我無關,你只要不著在上面,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問:我也有股票,那股票虧就虧了吧,好像它不是我的。沒了就沒了,感覺和我好像沒有半點關係。
mic答:沒有半點關係,不是好像,真的是沒有關係。所以我們觀照的時候,自性跟這個塵世一點兒關係都沒有,這是絕對的,絕對的沒有關係。
問:感覺自己的兒子跟我媽,今天也沒關係了。
mic答::嗯,沒關係了。**師兄三年前就知道了,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問:但是這種狀態還會有反覆,是嗎?
mic答:哎呀,你一觀照,哪來的反覆啊?你住相才有反覆嘛。
問:那要是多參加打七的話,不就更快了嗎?
mic答:跟多少沒關係,就是修得相不相應。我們國內有很多師兄是“打七專業戶”,哪個地方有打七就去,一整年都是為了這個打七而修,那叫“打七專業戶”,打了十年七也沒打出個什麼來。所以,看你修得相不相應,修得不相應,打十個七也沒有意義。
◈ 114-所有定離不開心不亂
問:上師,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入定的感覺真的很好、很美。可是為什麼它不是天天都入定呢?
mic答:你那是假定,不是真定,真定沒有出入。
問:什麼時候能到真定的時候?
mic答:真定沒有出入,在座上是輕安流露出來了,下座也是如此,它就沒有入定和出定之說,沒有出入之說。
問:越打坐越這樣。
mic答:觀照有出入嗎?哎呀,我要入觀照了,一會我要出觀照了,有嗎?沒有,觀照也沒有出入。
問A:就覺得那個定其實還是挺淺的,就是有一點入靜。
mic答:什麼東西淺啊?
問:就是這個定,只能說手腳不痛吧,然後法喜充滿在其中,就是出入很快,但是就是有時候想動那種,還是自己要受影響的。
mic答:嗯,心亂不?
問:不亂。
mic答:不亂就是定。
問:但是不說有甚深禪定嗎?就是很深的那種。
mic答:四禪八定,有啊。還沒到時候,但都在定,定是一樣的,只是你的覺受不同。再怎麼定都離不開心不亂,不管什麼樣的甚深禪定、楞嚴大定、金剛大定,都沒離開心不亂。這禪定上叫“一心”,“一心”就是一心不亂,心不亂就叫“一心”,各個禪定當中都有“一心”,就是不亂的意思。
◈ 115-非想非非想定
問:老師,我在小的時候,就是那個蘇聯要過來了,趕緊跑。
mic答:過去心不可得。
問:睡覺的時候家人始終叫不醒我。這一次也是,就是誰叫我,我也不醒,就是聽不見。那可是小時候才有的,幾十年都沒有了,怎麼會這樣呢?
mic答:翻種子翻出來了,翻到小時候了。
問:這一次又發現我一個晚上睡得很死,第二天誰叫我,根本都不知道,就像小時候一樣。
mic答:你那個叫什麼定啊?非想非非想定,誰叫都叫不出。
問:對啊,從小都這樣。
mic答:不錯。
問:這次怎麼又發生了?
mic答:非想非非想定。
◈ 116-觀照的時候不念咒
問:上師,我們觀照的時候,念咒是念哪一個咒?
mic答:觀照的時候不念咒。
問:有時覺得力量不能自然觀照,可以念咒嗎?
mic答:不能自然觀照就發願吧,念咒還是在座上念比較好。
◈ 117-極力追頂的條件和表現
問:今天下午這個八小時感覺比家裡邊要慢,感覺時間要長。
mic答:哦,環境變了嘛。
問:持咒的時候,我讓自己極力追頂盯在這個咒上,但是盯著盯著好像就一下沒感覺了,就是沒知覺了似的,再等有感覺的時候發現已經在妄念上了。
mic答:妄想起了咒不就起了嗎?咒有沒有起啊?
問:嗯,我那時候就好像這個手印都已經倒下來了,但不是說倒成這樣,就是已經在這個位置。
mic答:咒不在了?
問:應該是咒還在,但是肯定是妄念很清晰了,然後我就再把手印拿起來,繼續追頂這個咒。
mic答:這個時候不需要追頂。
問:不需要追頂,好的。
mic答:追頂是建立在輕鬆的狀態下,不是勉強的,勉強追頂會很累。
問:今天下午這一座,就是從十點多這一座一直到六點,基本就是在不停地重複這個事。
mic答:你這個是故意去追頂,那會很累,追兩天你就垮了。追頂是自然的,前提是心念耳聞已經是很輕鬆,咒語跟妄念形成念流,咒語形成咒輪,兩者圓融在一起了。這個咒就是念,念就是咒,形成一體的情況下,身體出現了輕安,很受用、很舒適,這時候極力追頂它會自然出現。這個極力追頂是很輕鬆的,跟時間快慢、地方好壞或大小一點關係都沒有,就是完全不在這個時間、空間上,你的心不在這上面,就是在咒上。整個身心世界都是明明朗朗、清清透透的,這種情況下極力追頂,而不是說勉強地去極力追頂。而且你本身的這種心態就是在定中,極力追頂是在定當中建立起來的。所以不是說我們故意要去極力追頂,那是很累的。所以說打了長坐了,不是說去體會座上怎麼樣,主要是座下如何。都打那麼長坐了,這個座下的觀照應該是很綿密的,能夠成片的。
問:上師,座上持咒的時候,手印就倒下來了。
mic答:這個沒關係,不是散印,這個才叫倒印,還在這裡那不叫倒印,這個叫手印持平。這樣也是在定中,這都是定。
問A:那您說那個追頂是在定中自然追頂,但是我發現,上座以後不久,也沒有進入多深的狀態,那個時候稍微把咒一提就可以了。
mic答:我告訴你,這個追頂心肯定是定的,不一定說是在什麼樣的定中才追頂,你的心肯定是不亂的才能夠追頂,不亂就是定嘛,不是說你非得要入一個禪定才能夠去追頂。禪定有多種,有一些定是已經一心不亂了,能所雙忘了,那時候還用追頂嗎?不用了。
◈ 118-入定了就不管手印
問:老師,結那個三印的時候就會出現這個手掌分開,這些手指錯開,都不用管它嗎?
mic答:不用管它,打長坐不用管手印。
問:只要手印在就行。
mic答:手印不在也沒關係。只要不散印就行了,手印不在也沒關係。
問:入定的時候有沒有可能出現手倒下或者說手印散開的?
mic答:有可能,但因為那是入定了,所以就無所謂了。
問:有這種可能是吧?
mic答:有這種可能,就是散不散印都可以。
問:但大多數時候倒下來了是因為昏沉或者身體太累,要不就是不如法。
mic答:你說的那個昏沉也好,累也好,這手印倒了是屬於掉舉,不屬於入定,入定不存在昏沉。
問:對對,這兩個是不一樣的啊。
mic答:也不存在很累。因為什麼呢,入定有一個標準,不管是淺定、深定還是金剛大定,這個標準是不變的,那就是心不亂,入定肯定是心不亂的。那你說昏沉、累裡面都有亂、都有煩惱,那跟定是沒有關係的。
◈ 119-心結化開的表現
問:上師,我逢到八小時一座的話,都是一動不動,但是到臨下座的時候,大概一個小時我的這個胸口好疼好疼,絞得很難受,都想下座。但是還是得堅持下來,然後今天我出去行禪的時候,也感覺這個胸口疼一下子、疼一下子,但是緩緩就好,這都是長座八小時以後才出現的。
mic答:這心結要化開了,還要疼一下。
問:疼,它有點氣不上來。
mic答:悶,疼悶、疼悶。
問:好悶,胸悶,疼。
mic答:多長時間了?
問:我來打了那個前面的三、四個小時一座的,預七的最後開始到現在都有,不斷地有。
mic答:是越來嚴重還是越來越輕呢?
問:輕一點了,最嚴重的是第一次的十小時,疼得我受不了,就連凳子也搬不了,手印也不散就睡了,那個最難受,但是現在就是不斷地出現。
mic答:那就可以了,不管它,心結要化完了,心結化完了中脈就通了,那是通中脈。
問:哦,我原來這個腰很疼的。
mic答:人家修幾十年中脈才通,我們心密修三、五年就可以了。
問A:那上師我這裡也疼,跟她的情況一樣嗎?
mic答:不一樣,你是天生就疼,疼幾十年了。
問A:不會吧?是不是有時候沒感覺?
mic答:那你什麼時候開始疼的?
問A:反正一陣陣的,如果是天生的話,可能以前疼忘記了。
mic答:有啊,以前有疼過吧?
問A:好像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
mic答:有,那就是以前就疼過嘛,你跟她這狀況不一樣。她這個是打坐才能夠體現出來的,很用功、很用功才體現出來。
問A:那我這個是?
mic答:你還沒到很用功、很用功的時候嘛。
◈ 120-如何超越我執
問:上座我就是馬上能空下來,可是持續了一個多小時以後就出來了,出來了以後就不像剛開始那麼好、那麼空,那種一切靈空的那種感覺。
mic答:不要追求境界。
問:不追求境界啊。
mic答:什麼好境界也好,壞境界也好,都是過程,座上所表現出的一切都不要理睬它。
問A:說得太對了。上次我回家就感覺,哎喲!說中我最重要的一個毛病,我必須得回去安靜下來想。剛開始我真的起煩惱,點得我特別到位。剛開始真有點接受不了,上師怎麼這樣說我呀?後來我覺得,哎呀!說到重點了,一下子我就能改掉了這毛病,要不然我就改不了,這是進步吧?
mic答:是,超越,超越。
問A:好長一段時間,我一犯這毛病就想到上師那天批我的那事兒,確實,哎呀!點到重點了,這是特別受益的一點。
mic答:你感覺到難受,那就是重點了。誰都一樣的,只要感覺到,哎呀!我很難受,你怎麼這麼說我呢?很難受,那個就是重點,那就是我執所在。所以你一旦能夠接受,全盤接受,你看馬上就超越了。
121-不能觸碰入定的師兄
mic答:初禪、二禪你一碰他就回不來了,所以入定是不能碰的。就是說時間到了敲引磬,他不下座,我們還可以再拿引磬在他耳邊敲。
問:他這個昏沉跟入定怎麼判斷?
mic答:你不用去判斷他,他們自己知道,他們會跟我交流,你只能夠判斷你自己昏沉還是入定,不能夠去判斷別人。這個需要交流了,不是說,我這樣看就能夠看得出來,我們看人人都是佛菩薩。那你記住,千萬不能碰,這個道場昏沉的人不多,不用管他。
問A:上師,這麼一來,我們在家裡打坐豈不是挺危險的,家人來來往往的。
mic答:所以你要入定就要入很高境界的定,別人怎麼碰你都無所謂的定。
問:那是大定。
mic答:對,就是把你搬起來了,狠狠地砸一下了,你就“哎呦”,要入這種定。有執著並不可怕,怕什麼?怕坐化是吧?不怕,坐化了就再來,乘願再來嘛,不要怕。我只是跟師父說不能碰,但沒有說怕坐化,坐化怕什麼?
問A:對。
mic答:我們都不知道坐化多少次了,再坐化一回也不怕嘛。
122-真正的修證不存在人我對立
問:上師,這個座上和座下,其實就是讓這個覺體現出來,所以這樣座上座下它就很自然,就能夠連成一體。
mic答:嗯,對,覺不曾迷失。
問:對,就不會成兩段,關鍵是要認取才用。
mic答:怎麼認取啊?
問:就是不住,一切境界不住,自然就承當出來。
mic答:怎麼不住啊?
問:就這樣,就可以。
mic答:就這樣,這樣是哪樣啊?
問:就很自然的一切,這個呈現就可以了。
mic答:很自然的,我沒看出很自然,我看你是很作意,你有沒有作意啊?
問:作意並不可怕呀。
mic答:哦,作意不可怕,那流浪呢?
問:作意,你知道的話,就沒有問題。
mic答:流浪呢,流浪可怕嗎?
問:流浪你知道就可以啊。
mic答:哦,知道也就可以了?
問:關鍵是知道,知道不執著它就可以。
mic答:哦,不執著它,不執著流浪,那滿大街沒有一個人執著流浪的。對吧?滿大街,誰執著流浪啊?都在流浪都不執著。
問: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流浪啊?
mic答:知道,都知道自己在流浪啊。
問:不知道。
mic答:是你認為他們不知道,他是知道自己在流浪,但是還要繼續流浪。
問:他沒有認取自己這個不動的本性。
mic答:你認取了嗎?
問:我認取啊。
mic答:你是怎麼認取的?
問:自己通過這個打坐的話,就能體會到有一個不動的。
mic答:什麼東西不動?我看你一直在動。
問:這個不影響它呀。
mic答:什麼東西不影響?
問:你怎麼都不會影響它。
mic答:什麼東西不影響,又影響什麼東西了?
問:什麼都影響不了它。
mic答:你這不是在繞口令嗎?繞來繞去。
問:這個能知的,這個不受任何境界影響的。
mic答:這又在背書。
問:不是啊,當下可以體會啊。
mic答:怎麼體會啊?
問:比如您說的我就知道,能聽到。
mic答:怎麼知道?誰不知道啊?
問:都知道。
mic答:那有差別嗎?
問:這個是沒差別的。
mic答:沒差別,那哪來大街上人都不知道在流浪啊?
問:他是跟著境界,他沒有認取這個覺性。
mic答:那是你認為,你認為他沒有認取覺性,你認取了沒有?
問:我當然認取了。
mic答:你要認取了你就不會說別人沒認取。
問:他也是覺性在流露。
mic答:你在這個境相上起了分別:哦,他們在流浪,我是認取了。這不是分別嗎?
問:對,還有分別。
mic答:是吧?你都有這個分別在,你說你沒作意?沒作意如何會起分別?
問:噢。
mic答:是吧?所以說你就說,我是開悟的,他沒有開悟,那一看他們都沒有開悟,這不是分別嗎?
問:這就是分別。
mic答:所以說,我們看做功夫什麼,對一切毫無分別,一切事境皆無分別,而不是得少為足,只知道自己做功夫,那有什麼用呢?沒有用,自了都了不了,所以呢,無濟於事。所以誰是大德?人人都是大德,滿大街都是大德,你哪裡知道,哪個不是古佛再來呀?你能看的出來嗎?比如說,哎呀,滿大街人都在流浪,你哪裡知道,這裡面哪一個是古佛再來啊,他掛著牌嗎?我是古佛再來?
問:嗯,還是有分別。
mic答:所以說:覺,是遍覺;觀,也是遍觀。
問:嗯。
mic答:所以你看,我們《佛心經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一開頭:如是我聞。一時,佛住俱焰彌國,金剛山頂,遍觀十方,皆如火色。什麼叫遍觀呢?
問:沒有分別的。
mic答:對呀,一絲毫分別都沒有。這就體現出你的修證,所以它不存在人我對立,所以說佛與眾生同圓種智——佛、眾生與我,三無差別。在這個修行上,不存在意識上的分別。因為有意識上的分別,就存在貢高我慢,存在貪嗔癡,存在慢疑,貪嗔癡慢疑,是吧?所以修行,自古以來就沒有高高在上的,你越是精進,越是謙卑,頭越放得更低。為什麼頭要放的低?謙虛,頭放低了,也是承當,低頭承當,所以從來沒有認為別人比我們差,不能這麼說。
問:嗯,感恩上師。
mic答:你要讀過經的就知道了,《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甚至到畜生道裡面,現畜生相。佛的化身無處不在,所以我們說這道場的老鼠跑來跑去,你要好生照顧它呀,你哪裡知道這裡面哪個不是佛菩薩化身來的啊?有沒有道理,咱們這佛經讀哪去了?
問:是的。
mic答:這都是體現出平等性啊。
問A:其實,個個都是毗盧遮那的化身。
mic答:嗯,是啊,哪個都是佛菩薩的化身,所以都要恭敬,都要善待,這都是平等的。所以在言行舉止上,都能夠突出我們自己的修證。
問:一不小心就露出尾巴。
mic答:有尾巴嗎?露來我們看一看?
問:這也了不可得。
mic答:我沒看到你有尾巴。
問:方便說嘛。
mic答:你只是露了一點虛空而已嘛。
問:虛空了了。
123-一切建立在平等性上
mic答:**師兄,有問題嗎?
問:問題,沒什麼大問題。
mic答:那沒問題就好,不用自找問題。本來無一物,本來就無事,心空無住。
問:就是打到第四個七以後,好像……
mic答:沒有落到心空不住,這個跟觀照都有關係。
問:對,不徹底。
mic答:對呀。
問A:時時照,時時化。
mic答:嗯,如是觀,如是照。這個觀,一切都是虛幻不實,了不可得。照,照見自性,一覽無遺,無所住處,這叫觀照。什麼叫無所住處?對一切都不起作意分別了,這就無所住處,這世上一切跟我們真的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一切的示現,都是現實的,也是真實的,與我心又是同體的。所以,這是能出能入,拿得起,放得下。
問A:叫作即用即放,即放即用。
mic答:是,不取不捨,不即不離。所以表現出來就是平等性、平常心。一切建立在平等性上,平等性智上,才會成就一切。所以說,要把第七識轉成平等智,這個轉不了,那用不起來。
124-持咒要能持盡持
問:上師,八個半小時這一座的時候,有時候持咒可能不到四、五分鐘,就一下子就進入那種自認為比較好的境界,整個好像進入一片光明這種。
mic答:嗯,空樂明嘛。
問:大約持續了兩個多小時。但是那個咒,一持又斷,一持又斷。是不是一定要把這個咒提起來,還是任其自然?
mic答:提起來,要提起來。
問:要提起來哦?
mic答:對,要提起來。
問:我幾次感覺既然一持起來就斷了,還不如不持,不持就感覺到那個境界更好,就有這種感覺。
mic答:要提起來,直到實在持不出來了。還能夠持起來,還要持,能持即持。直到你念出來的,不是咒了,一念,咒沒了,只有個“阿”在,你就可以不持咒了,因為已經沒有咒在了。如果還有“嗡,拔啦拔啦……”,還有咒在,那你就一定要持。
問:只要能夠持得出“嗡,拔啦拔啦……”,就一定要持下去。
mic答:這就叫能持盡力持,一定要持。
問:正在持的時候,比如只剩下個“阿”,那就沒辦法。
mic答:就剩下一個“阿”了,“阿阿阿……”,咒已經沒了,這時候一心不亂了,一念不生了,就不用再持了。
問:但是,往往那個時候確實是一點妄念都沒有,怎麼回事?
mic答:那是啊,肯定沒有妄念,一心不亂了,哪來的妄念?所以還要加把勁啊,都是消息。
問:兩個小時以後又回來了,就是又出現那種粗重的感覺。
mic答:沒關係,這都是過眼雲煙,了不可得,都是境界,了不可得。
問題:111_124
印心七五七第六天
111-有妄念在就有咒在
112-念頭和念頭起處的區別
113-覺受增長時座下的表現
114-所有定離不開心不亂
115-非想非非想定
116-觀照的時候不念咒
117-極力追頂的條件和表現
118-入定了就不管手印
119-心結化開的表現
120-如何超越我執
121-不能觸碰入定的師兄
122-真正的修證不存在人我對立
123-一切建立在平等性上
124-持咒要能持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