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
mic答:沒打下去太可惜了,應該打下去。沒打下去太可惜了,又錯過了。
問:錯過了相,還是錯過了自性?
mic答:所以這個要發明心地。
問:發明心地?
mic答:我們的目的不是發現第七識,不是發現微細流注,而是要徹底把它打掉。
問:你沒發現你怎麼打掉啊?
mic答:所以目的不能夠放在發現這個上,要發明心地。你發明心地了,就可以告訴你:這個微細流注,這個第七識只是個影像,它是自性的影子,所以叫它叫無明。
問:哦,自性的影子。
mic答:你看我們這自性如如不動嘛,那動的是誰啊?
問:影子啊。
mic答:動的也是自性,(眾笑)這叫自性作用,就是這個影子。它一作用就有影子,不作用就沒有影子。所以我們剛才說了,這個微細流注不會完全讓它消失,因為我們還要用它,就這個第七識啊,我們要轉它,轉成智慧。轉成哪個智慧啊?
問:嗯,轉成哪個智慧?平等性智。
mic答:對了嘛,你看這就轉了嘛,真聰明啊。
印心七二七第六天
(2016年12月23日)
◈ 12-直心道場就是第八識直接作用
mic答:還有什麼問題?
問:現在還沒有,就是今天那個翻種子弄明白了。
mic答:每一個種子裡面都有問題。
問:每一個種子裡都有問題?
mic答:對,要善於發現。
問:有的時候可以直接進入某種狀態,有的時候就進不去。
mic答:嗯,隨緣嘛。
問:隨緣?
mic答:隨緣,無求,進就進,不進就不進。
問A:那您說每個種子都有問題,那不可能每個種子都跟您說吧。
mic答:嗯。
問A:那如何直取呢?
mic答:那是你的事。
問:有的時候就可以不受外界干擾,有的時候就受外界干擾,這個也隨緣?那明白了。
mic答:對。叫你善於發現問題,你就提出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
問A:善於發現問題,那你通過這個種子,你怎麼樣才能善於發現問題啊?我一般就是翻過就翻過了,怎麼去發現它的問題呢?
mic答:翻過,它會翻回來,反反覆覆,反反覆覆。了知嘛,動腦筋就不叫了知。
問A:那你要用,不用動腦筋了?
mic答:對,直心道場,不用經過腦子,腦子是思維的工具。
問:有能所。
mic答:有能所。這直心道場就是第八識直接作用出來,體現在六識上,不用經過分別作意,就是直心道場。
問B:上師,這個有時候做不到,也說不出來。
mic答:嗯,那是有求。
問B:有求?
mic答:嗯,有求,你要求做到個什麼,要求說出個什麼來,那還是有求。
問B:就是你要適當地表達嘛。
mic答:這個東西可以表達,也可以不用表達,這叫作得了主,任運騰騰,能進能出嘛。
問B:也可以管這個事,也可以不管它。
mic答:對呀,這就好比這個東西在這裡,你可以拿它,也可以不拿它。
問B:嗯,有時候覺得人家覺得你好像自己感覺是這樣子。
mic答:嗯。
問B:或者是你想幫助別人,或者有這種。
mic答:這個有過程:先是安住,坦坦蕩蕩,心不外馳,不去刻意去追求什麼,但同時一切也並沒有離開,先就是安住;這個熟透了,就可以用了,它就可以運用得很自如,熟透了嘛。
問B:嗯。
mic答:所以這個不用急,慢慢來。了知自性,了知之後,我們說的保任就是安住,這些境界來了自己要做得了主,不要跟隨境界跑,要保護它,讓它熟透。
問B:首先把自己先管住哦。
mic答:對,先管住,熟透了就會任運騰騰,怎麼用,都是自然流露。所以這個時候看上去這個人,心是死的,既能死,亦能活。這個心要大死方能大活,大死大活是同時並用——心既是死的,又是活的。
問B:還沒死透。
mic答:所以說如如不動啊,如如不動,不動就不動嘛,為什麼要加個“如如”呢?“如如”是還可以妙用的。
問B:這妙用還需要時間。
mic答:嗯,不需要。
問B:不需要時間?
mic答:不需要,你略說的話那叫過程,不叫時間。
◈ 13-心念耳聞是念念承當
問:上師,持咒有的時候就三個字“嗡啊吽”,就這樣。
mic答:對,有時候聽起來是“嗡啊吽”。
問:然後就在想這是在持咒嗎?感覺是很模糊那種。
mic答:這都是能所。
問:都是能所,但是還是懷疑,這樣持咒行不行啊?
mic答:這個種子出來被你抓住了。
問:種子出來了?
mic答:嗯,被你抓住了,多疑。
問:就是多疑這個種子是吧?
mic答:都是多疑的,都是夢幻泡影,不是多疑是什麼?有什麼好懷疑的?所以起心動念都要去承當它。所以說心念耳聞就是能夠把握得住自己的起心動念,念念當自覺,念念承當,懷疑它幹什麼?念念都敢於承當,你就與佛不二。念念都承當不了就是凡夫俗子。
◈ 14-打七的意義——打掉第七識
mic答:這個七,這個七天是作為一個週期來講,周而復始,迴圈不斷,所以一個七就是一個週期。但是我們所講的打七,雖然跟這個週期有關係,但直接關係是在念念當中打掉我們的第七識,讓這個第七識沒有落處,就不會落在第七識上,打七的意義在這裡,所以念念當自覺,念念皆是打七。
問:打掉第七識?
mic答:打掉第七識。
問:第七識隨時都有啊,只是當下打掉?
mic答:七識的作用是起分別、起執著。
問:不打七了它還在。
mic答:所謂打掉第七識是不讓它起作用。
問:只是打七期間不起作用?
mic答:時時刻刻都不起作用。不起作用直接就是智慧的體現,就是我們所講的第七識轉成平等性。因為這個七識體現出來的就是不平等:有分明、有分別、有判斷分別、有審計作意。所以要把它打掉。你看我們這個妄念的影像是什麼的啊?大家看這個妄念的影像是波動的。
問:是,我們打坐也這樣。
mic答:對。
問:起伏。
mic答:你看這是波動的,你如何把這個波動給它拉平啊?你看這波動就是分別,有高有低、有長有短、有黑有白、有好有壞。這些不都是我們座上翻出來的種子嗎?
問:嗯,種子。
mic答:那我們說心念耳聞,心念耳聞不去理會這些種子的翻滾,儘量讓它去翻,不理睬它,那心念耳聞念到什麼情況下,我們才能夠體現出沒有這個波動呢?
問:空。
mic答:空靈不住。不是什麼都沒有啊,你所說的空可能是什麼都沒有,我們說的空靈不住。
問:了了分明。
mic答:空是一個空相,意思是不執著在上面。空相不是沒有,而是不執著在上面叫空相,空相裡面包括一切相,但是這一切相我都不住著,連“我”也不住著,所以叫空相。靈,了了常知叫靈。所以說空靈的體現就是不住,所以叫空靈不住。
所以我們主要的功用體現在心念耳聞上,沒有落在第七識上,你看我們前面說不落在第七識上,就是這個意思,打坐時時刻刻都沒有落在第七識上,這個叫不住七識。你沒有住在它上面,第七識就不起作用,起碼在這個座上就不起作用。第七識不起作用,我們內在八識田裡面的種子,才可以翻滾出來,如果第七識在起作用,它就像一個蓋子一樣,把我們這八識田的門給蓋住了。
問:關上門。
mic答:它把心門給關住了。所以我們念念不落在第七識上,沒有在上面去起作意分別,這個蓋子是打開的,心門是打開的。你內心深處的無量劫以來的種種資訊,每一個瞬間、每一種念頭、每一個種子、你的所有經歷,都藏在八識田裡面,它就像我們春節時候點的那個煙花。
問:“嘭”。
mic答:不是“嘭”,是“嘩”,翻滾出來。(眾笑)
問:翻完就沒了。
mic答:你看我們用的方法——心念耳聞,一切不住,功夫不落在分別識上了,不落在分別作意上,不落在第七識上。然後我們這個八識田裡面的各種資訊、各種種子又不斷地翻滾出來,有時候你看自己的心念,就像洪水猛獸一樣,很不可思議。
問:每座不一樣。有些時候就像洪水猛獸,有些時候就平靜得很。
mic答:嗯,它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嘛,就像你爬樓梯一樣,爬累了你都會歇一歇,你不可能勇往直前地爬到頂上去,那得累垮了,累了還會歇一歇,然後接著再爬。所以翻種子也一樣,翻了之後它也要歇一歇,你這時候就體現出:哦,這是平靜的哦。
問:好舒服哦。
mic答:嗯,“好舒服哦”,然後下一座接著又翻了。
問:的的確確。
mic答:這個現象你不要去住著它。好多師兄就愛跟我們描述這個現象,描述得很詳細。我說你這個種子翻出來很不容易啊,你這一描述詳細了又把它給關回去了,你要放過它,不要去描述著它。
問A:念起即覺嘛。
mic答:對,念起即覺就是心念耳聞。
問A:還去追它那不是又給它種回去了。
mic答:念起即覺就是心念耳聞,你沒聽到啊?
問A:念起即覺就是心念耳聞,聽到了,上師。
mic答:就用心念耳聞來培養念起即覺。
問A:嗯,它也得有力量,得有定力。
mic答:培養嘛,不是告訴你培養嗎?培養了就有力量了嘛。那個力量用在哪裡呀?
問A:用在平時的那些……
mic答:用在放下。
問A:用在放下。
mic答:不是用在執著,是用在放下。
問:定力用在放下,不容易。
mic答:那這個每一座打坐,下座以後我們怎麼去用座上的東西啊?
問A:基本上下座就是發願。
mic答:如果不發願呢?
問A:就是什麼都沒有,看住自己的念頭。
mic答:看念頭。
問A:嗯,念頭來了就是不管它,不去作意。
mic答:嗯,“念頭來了不管它,不去作意”,又“看著念頭”,那你不是還是管它嗎?
問A:對,現在我還達不到。
mic答:還要達到個什麼?
問A:因為還沒有那個足夠的定力嘛。
mic答:還沒有足夠的定力。
問A:我覺得我自己還很粘。
mic答:事境上去粘著。
問A:事境上還會有粘著。
mic答:因為你要為大家做事,肯定要粘著。
問A:有粘著。
mic答:這個不是粘著。
問A:不是粘著?還有分別。
mic答:是啊,沒分別的話,把沙子當成大米了。(師兄笑)是吧?這個分別跟分明是在一塊的。
問A:分別分明?
mic答:對,分明分別,分別分明,它是執著,同時也是妙用。什麼叫妙用啊?用而不住。
問A:對。
mic答:用而不住那叫妙用。
問A:剛才就是想這樣說。
mic答:但沒有說不用它。
問A:不可能不用。
mic答:所以我們說你那是沙粒當成大米了。
問A:現在不會了。
mic答:所以這個學佛、修行是活的,不是僵硬的,不是被條條框框給睏死的,而是要靈活應用。
問A:上師,我覺得,是不是我們心量不夠大?覺得有些東西不敢去承當下來?
mic答:嗯,太小心謹慎了。
問A:有點,剛才我就說有點粘粘糊糊的那種感覺。
mic答:嗯,太小心謹慎了就不夠果斷,要果斷。
問A:還達不到大丈夫那種。
mic答:嗯,既不是大丈夫也不是小女人。
問A:不男不女。
mic答:非男非女。
問A:非男非女。
問B:我們就是用還是會用,就是用了之後喜歡住。
mic答:嗯,好,住嘛。
問B:這就蠻麻煩。
mic答:不住你頭上沒光啊,住個光出來。
問B:怎麼樣不住呢?
mic答:你這句話從何而問?所以緣起就是本位。
◈ 15-帶著歡喜心持咒
問:上師,我一直在這個身體上就是折騰,這種子翻得太厲害了!
mic答:嗯。
問:我修六字大明咒有二十多天了,有的時候很靜,昨天的時候持咒好像就是特別快,只是嘴一動就一遍,而且每個字都聽得清楚。今天就又不行了,今天我簡直早上就像要瘋了一樣,我一直就腹脹嘛,難受,就想大喊,然後想哭又哭不出來,這裡面又燒得很厲害,整個這四小時都熬得我都要崩潰了一樣。
mic答:嗯。
問:第二座也是。然後我就下座以後就不行了,我就是坐這裡這就哭了,哭得要死……整個一天弄得精疲力盡。
mic答:嗯,那不容易,平時沒有這個功夫,來打七是很累的。
問:而且痛。不光痛,這個鬧心啊,身上很難受的。
mic答:那你明天還要堅持不?
問:堅持啊。
mic答:很難受的哦?
問:難受啊。
問A:師父還可以,不錯。
mic答:是啊,所以這個是願力大於業力。願力大於業力,就容易培養出定力,禪定的功夫。所以要發大願,願力越大,業力就越影響不了你,阻礙不了你。我們的願力是看不到的,業力是可以看到的,這個身體就是業力的表現,所以要超越它很不容易。
問:確實是,真的有死心的那種感覺,真得靠願力,不靠願力真不行。
mic答:但有一點,我告訴你一個秘訣:持咒的時候要輕快、要歡喜,帶著歡喜心來持咒。所以我們說微笑持咒,要輕快、要歡喜,這個是秘訣。
問:微笑持咒。
mic答:同時又是柔軟的、輕快的、歡喜的。
問:就是有時候做不到,就發勁兒了:“嗡嘛呢叭咪吽、嗡嘛呢叭咪吽”。
mic答:那你多痛苦啊,你念得痛苦表現出來就是痛苦,所以要輕快。
問:他們說我齜牙咧嘴。
mic答:是啊,我跟你講這個就因為看到你齜牙咧嘴了。
問:就翻出來好多過去的情緒,因為就感覺那情緒都是從這兒滾出來的。
mic答:是,知道,不要理睬它,別把它描述得太清楚。
問B:又回去了,剛翻出來又回去了。
mic答:對,剛剛才說過哦,別描述得太清楚,又種回去了。
問:又種回去了。
問C:又得受一次了。
◈ 16-持咒卡住也是翻種子的體現
問:上師,您看有時候在座上,持那個咒很輕快就持下去,那一座就比較容易。有時候是會出現持著持著很輕快,再持下去“格裡絆噠”,然後再持下去那個舌頭都打結了,持不動了。
mic答:別講得太詳細嘛。(眾笑)
問:得把這個描述給您聽啊。
mic答:我知道,不用描述,我們剛才都講過了。
問:那怎麼辦呢?
mic答:涼拌,不辦。
問:不辦,隨它去?
mic答:嗯,不隨它去怎麼辦?(眾笑)
問:有沒有對治的辦法?
mic答:不住就是對治嘛,你要去住它幹嘛?對不對?
問:這肯定跟我們翻種子那個過程有關係。
mic答:就是翻種子,是的。
問:對,有時候它就卡在那兒。
mic答:都是翻種子,所有的現象都是種子。
問:嗯,我知道,上師昨天開示過。
mic答:卡在那也是種子。
問:它就是卡住你了,你就是持不下,就是這個種子讓我持不下去,那我就不持唄,我就閉著嘴看著它。
mic答:不持了?
問:我持不下去了。
mic答:持不下去就不持了嘛,持不下去自然就停頓了嘛。停頓了就是定了,定不?定不定?
問:定,心定。
mic答:定就對了嘛。
◈ 17-如何除習氣
問:上師,你昨天開示說顯部是自然流露。那我想說不是還有說是要勤除習氣嘛,是不是說的是咱印心宗門的話,他就是自然而然地不住了,他自然而然座下的話做事,他就是自然流露的,就是不住,如理如法,那是不是就不用像那些勤除習氣,像六祖慧能他到獵人隊裡磨練啊?
mic答:習氣是在境界當中表現的,不是你自己的自然流露體現的,習氣表現在各種境界當中,各種環境、各種事境,這些事境現前了,你怎麼去做,這才叫勤除習氣。那在沒有境界的時候呢?是不是自然流露啊?如果不是自然流露還有造作,習氣你就除不了,所以我們所講的自然流露,跟除習氣是一回事,因為自然流露,所以才能夠除習氣,它不是矛盾的。那我們所講的顯宗,顯宗是誰創建的?創始人是誰啊?
問A:釋迦佛。
mic答:釋迦佛,是成佛後才有的,顯宗不是他成佛以前就有了吧?那這不是自然流露嗎?對吧?
◈ 18-念咒念到無念的情況
問:上師,我問一件事,翻種子的程度跟入定的程度有沒有關係?
mic答:有關係,種子翻得越快,定得越深。
問:那入定了,是不是時間就一定過得很快呢?
mic答:是啊。我們所講的定並不是說什麼都不知道的定,什麼都不知道的定是深定。在深定的情況下,種子也沒有得翻了,咒也不存在了,才會出現深定。如果還有咒在,還有種子在翻,我們入的定是淺定,不是深定,入不了深定。因為還有咒在,還有妄念在,還有種子在。
問A:上師,如果說入了深定,咒都提不起來了,一念都沒有了,念頭都沒有了,已經定到那個,那會成死定嗎?
mic答:那咒自然就不在了。
問A:就是沒有咒了,那一天定到那個了,後來靜止了,就是那個“寂滅滅已”,就是一下的,這個嘴和這什麼的我都動不了了。上師提示了不能斷,要一直持。
mic答:那不是,那你搞錯了。我們這個開示也有過,只是你沒聽過,我們經常講,我們打七的開示裡面都有的:念到無念了,它自然就斷了。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好多人一上座他就不想念了,他說:“哎呀,我的咒語都斷了,我都心念心聞了”。那是故意的,他不是咒念不出來了。所以我們說,這個念咒要念到無念自然斷,所以說咒一定要在。
問:這幾次就是念到那個地兒,停一下,等一會。
mic答:但是你到了那個階段,咒斷了,你想念也念不出來。因為咒已經斷了,念頭也斷了,它已經沒有想在了,所以不存在“還會拼命去想”。那是真的是想不出來了,也不會有想在了,如果有個想在那證明你還有念頭在,那就還得繼續念。
問B:上師,咒在但是念不出來,就是使勁念,想念,但是那個舌頭動不了,咒還有在,就是意識裡面還有個咒要念,但是念不出來。
mic答:嗯,可以念出來,你只要有這種情況還是可以念出來。
問B:舌頭動不了啊。
mic答:不一定要舌頭動啊,舌根動可以不?舌根?它有個過程,先是嘴唇動,舌頭動,最後到舌根。
問B:都動不了呢?
mic答:動不了,都動不了咒就斷了,就定住了。
問B:但是意識很清晰,就是還有個咒啊。
mic答:那不對,那你是想咒了,不是念咒。
問B:有動的,就是動到不能動了。
mic答:那你這個我跟你講,你這是以前用這個方法用習慣了,就是嘴巴不念光想,習慣了,這也是屬於種子翻騰,還有個咒在,但是那個咒是你想出來的。
問B:不是不是,真的有念,有念。
mic答:那就叫舌根顫動,舌根不一定能夠感覺得到,很微細,舌
頭是不動了,舌根還在動,咒還在,這就屬於舌根顫動。你要說舌根都不動了,那不可能的,舌根都不動了咒就不在了。舌根是什麼?舌根是連著我們的耳根、眼根、鼻根、意根、身根,這些跟舌根都是在一體的。如果這個都沒了,那你就是咒已經沒了,能所雙忘了。所以我們說舌根在動,有時候你能夠感受到:“哦,是我意識當中在動。”實際上,舌根跟其他五根是一體的,所以我們說舌根還在動。
◈ 19-座上不要粘著境界
問:上師,我打坐的時候有一座是好好的,其他的就沒那麼好,是不是我發的大願還不夠?
mic答:不是。我們昨天講了,座上的境界好壞都不要理睬它,你不要去喜歡“好好的”境界,也不要去討厭很糟糕的境界,不要粘著,境界是反反覆覆的,不要去粘著它。你在這個好壞上面去起分別的話,那你這個修行的時間和過程就漫長了。
問:知道了。
mic答:你老去找個好的境界,找不到的,越找越亂,你找累了:“哎呀,我不找了。”那一座就很好了,是吧?所以這個好壞,都是打坐,不要理睬它,你感覺這一座很糟糕,其實到了我們這裡來一說,這一座最好,最糟糕的這一座是最能夠培養定力的,所以叫作逆水行舟。我們這個修行就是逆水行舟,知難而上,阻力很大,我們要知難而上。
◈ 20-真定是大手印
問:上師,我問個問題,深定的時候,那個手印倒不倒?
mic答:真定的時候沒有手印,真定就是大手印,身心都是大手印,所以不在乎有沒有手印。
問:那您說手印倒了還是不倒?
mic答:手印都化空了,哪有手印在啊?真定的時候,入大定,手印都化空了,哪裡還有手印在?所以你不要想像啊。
問:我沒有想像,我只是想問。
mic答:你怎麼不是想像呢?就是想像,這個真定還有沒有這手印在啊?
問:不是,因為我有一座是這樣子的,打著打著,就一下什麼都不記得了,你要說睡過去嘛,也沒有什麼夢境,然後我一醒來手印已經倒了,時間已經過去了。
mic答:沒事,手印都不在了,哪有睡著?不是告訴你手印都不在了?哪有倒不倒?
問:我懂了。
mic答:爭取再入一“定”啊。(眾笑)
問題:11_20
11-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
印心七二七第六天
12-直心道場就是第八識直接作用
13-心念耳聞是念念承當
14-打七的意義——打掉第七識
15-帶著歡喜心持咒
16-持咒卡住也是翻種子的體現
17-如何除習氣
18-念咒念到無念的情況
19-座上不要粘著境界
20-真定是大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