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問題:71_80

◈ 71-深定中如何了了常知
問:您說入深定的時候,人是不知道的。但是入深定的時候,人的了了覺知去哪了?
mic答:在深定中。
問:深定中那不是應該知道嗎?幹嘛不知道呢?
mic答:你體會一下嘛。還沒入深定,就不要猜,猜是猜不到的。
問:都說不知道嘛,我也體會不到嘛,入了我也不知道嘛。
mic答:知道個不知道。好,就這樣吧。
印心七三七第七天
(2016年12月31日)
◈ 72-認取後要毫不懷疑
問:上師,上次說的那個認取之後,我感覺那個還是……
mic答:認取之後不疑,不疑才叫認取,懷疑就還不是認取,認取就毫不懷疑。
問:我覺得好像還沒到那個階段呢。
mic答:沒到階段就繼續打坐嘛。
問:哦,因為我覺得好像昏沉定剛剛開始,按這個打七開示,好像還沒到這個階段,才剛心念耳聞。
mic答:你認為沒到這個階段就打坐嘛,沒別的方法,就是打坐。打坐把你心中疑問的種子全部翻掉,剩下的就是承當的種子。
問:倒是座上有一剎那,突然咒提不起來的時候,有那麼一覺的時候,但這不知道是不是。
mic答:這是什麼?不是又是什麼,是又是什麼?
問:我就勉強把它拿下來了。
mic答:勉強,(眾笑)勉強。
問:就是不知道是不是。
mic答:勉強的肯定不是,沒聽說過誰是勉強見性的。(眾笑)
問:因為我說好歹先抓下來再說。
mic答:那抓下來一看,還不是。(眾笑)
問:但是那個體會的話,那只是一種體會了,可能還是屬於停留在意識上了。
mic答:那也未必,你當時沒有停留在意識上,但是錯過了,又回到意識中了,因為你起疑心了嘛。“咦?這個是不是啊?這是什麼啊?”你看,沒能夠直接承當它,有疑在,就錯過了。所以說“當下便是,動念即乖”,動念就乖巧了,乖巧就是錯過了。

◈ 73-能所雙忘還可以起妙用
問:上師,這個“能所雙忘”是“忘記”的“忘”,還是“雙亡”?哪個字合適呢?
mic答:“雙亡”是普遍的說法,“雙忘”是我們二祖仁知阿闍黎的說法。仁知阿闍黎在這裡解釋:“亡”跟“忘”是通用的,但是“亡”似乎有活不起來的意思了,“忘”是還可以起妙用。所以他就喜歡用“能所雙忘”,還可以起妙用。
問:能所雙亡以後的話,就是一念不生了,了了常知的話,然後座上座下都是時時現前的?
mic答:是啊,你不住就是現前嘛。
問:座上一念不生的話,但是這個時候自己還可以思考問題,甚至還可以打妄想。
mic答:可以啊,要起妙用嘛,
問:就是有時會打妄想。
mic答:你這時候認為它是妄想它就是妄想,認為它是妙用就是妙用,你就來一句:“哦,妄想本來是妙用啊。”
問:還有在座上,現在環境也比較吵嘛,然後就是座上的話,感覺自己不是封閉的,而是打開的,整個人是通透的,所有的外界的聲音,好像都是穿其而過。
mic答:是啊。
問:整個人都是空的,然後聲音過來過去,都與我無關,都是打開的。
mic答:對。這也是打開的境相,打開也是不會錯過什麼嘛。

印心七四七第二天
(2017年1月2日)
◈ 74-知道境界就是了了常知
問:感覺到好像那個妄念就像空中那個雪花片一樣,在舞動,然後就很細、很輕、飄揚的。就感覺到好像整個就是有點黃白色那種燈光的那種,是不是我們的自性?
mic答:嗯,自性光明中的一種。
問:自性光明中的一種,不是自性?也算,是嗎?
mic答:這叫作“明”,明是由我們自性發出來的。但是你一著上去就叫無明生起,所以不要著它。明本身是我們自性光明發出來的,你突然來個說:“噢,這就是我們的自性?”你看,無明生起,也叫無明妄動,就這麼來的。所以不住相,明也不可得,我不住它。
問:也是一個境嘛。
mic答:是個境界,知道境界就可以了,知道境界就是了了常知。不要停留在境界上,不要住它,不理睬它,就是超越。
問:有時候就發現我們這種攀緣執著的習氣太嚴重了。
mic答:這個很難消除的。
問:太那個什麼了,一下就上去了。
mic答:太那個了,所以說你知道咒在就可以了。境界都不要理睬它,不要粘上去。哎呦,還有個黃白兩光在,是吧?不要著它,不可得。
問:我也知道,這也是一個所嘛,就能所嘛,我能觀它,能觀。
mic答:是啊,這有個過程嘛。著一著也沒關係啊,不要往心裡去就行了啊。
問:知道了。
mic答:也沒說你錯。
問:知道了。
mic答:就這個過程。
問:錯了改過來就行了。
mic答:哪有錯,不會錯的,這不可能錯的。
問:嗯。

◈ 75-如何是“不著見聞”
問:上師,您昨天晚上開示一直叫我們認取和直下承當,這個就是認取我們的這個佛性的作用嗎?
mic答:認取本位,了了常知,不著見聞,你現在又著在見聞上了。
問:嗯,著了一放就行了嘛。
mic答:對,放掉。所以說很輕鬆的,放下,你看,這就又歸家穩坐了。你一起疑心,馬上又是凡夫了,所以凡夫和佛就是一念間,一念覺就是佛,一念迷就是凡夫。你現在,在你這個世界上表現出來的就是凡聖同居土,一會是佛,一會又是凡夫。
問:對嘛,還沒穩當下來。
mic答:是吧?所以還是要多打坐,下座多觀照,不要迷惑在事境上。
問:我現在體會到這個不去攀緣的這種。
mic答:佛也不可得,自性也不可得,哪有什麼東西是可得的?都不可得,不可得但也沒錯過嘛,就這樣。所以說不要求,我們說打坐不求開悟,不求見性,不求成佛,不求入定,一切無求。
問:這些我都求過,但是我發現越求越不得,又累,就不求了。
mic答:所以說“求不得”就是一種苦。
問:就是。
mic答:對,要一切捨下,便能離苦得樂。
問:嗯,真功夫。
mic答:嗯,好吧。

◈ 76-出聲念咒會壓念
問:上師,我還是那個老問題,就是持咒持不好,打坐老在這清醒中,一清醒時間就也挺長,咒這塊出聲念可以,一不出聲就不知道怎麼辦,就亂了,要不就是發不出聲音。
mic答:出聲會把念頭壓住。
問:對。
mic答:你有依賴,有執著,會把念頭壓住。你不要怕妄念,怕妄念就不對了,妄念都是智慧種子,你怕它幹什麼?你以後度眾生還要靠這些智慧種子,只是你知道如何把妄轉成真實。我們讓種子翻騰就是要經歷這麼個過程,所以你一出聲、作意就把它壓住了,翻不起來了。你看到是假的清淨,不是真的清淨,真的清淨是念念不住、念念不隨、念念不斷、念念都不入流,這個叫真常在,而不是怕妄念,怕妄念就不對了。
問:那就是繼續。
mic答:不能夠出聲,出聲你體會不到心念耳聞,你出聲就是聲念耳聞,不是心念耳聞,是聲音在響,是嘴巴裡面發出來的聲音,不是心念。
問:我本來不是出聲,就不想出聲,但是不出聲的念法我念不起來。
mic答:好,你現在眼睛閉上,你想說什麼儘管說。說吧,你出聲說吧,現在叫你出聲。
問:咒,我就是想把這個咒能夠提起來。
mic答:那你就念咒吧,不出聲念咒,嘴巴要動,耳朵聽在咒上,微笑持咒。
問:好,上次這個您已經說過了,這個問題上次都問過您了,就是要輕快、歡喜、自然,那就是沿這方向繼續走。後來我今天到了第三座就乾脆就停下來,不念了,自己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業障太重。
mic答:你是原先的方法非常堅固,因為你修那麼多年了,都是用沒有人指導的方法來修的。
問:對。所以要有一個過程。
mic答:所以這個叫作固我執,我執非常堅固。沒有大願是破不掉的,固我執是非常頑固的,靠大願才能夠轉掉。
問:對,我後來也想可能就是我執、業障過不去。
mic答:就是我執。
問:因為這樣的話呢,咒跟不起來,人就老是清醒中,時間就特別慢。
mic答:所以這個打七對你來講,意義就是在完全的轉化,轉變自己過去的修行,這要有個過程,所以你是來這裡轉化自己的。
問:好,謝謝上師。

◈ 77-微笑持咒才能與佛菩薩相應
問:下午這一座一提咒腦袋憋得不行,哎呀!憋得可厲害了,憋得厲害的時候就不想持咒了,就等一等放鬆一下看看吧,放鬆一下還不行。
mic答:不行就躺下來休息吧,沒關係。
問:不是想休息,體力覺得還可以。就是這個咒,我想知道老念它可能是個什麼結果。
mic答:你要微笑持咒,微笑持咒才能夠輕快,要不然你就帶著苦悶來念咒,不是微笑,就帶著苦悶來念咒,那肯定這個力量就是提不起來的。
問:那要不憋的時候,我想問上師後邊該怎麼做?
mic答:你看我們說這個持咒,這個咒語也是諸佛菩薩的心聲流露,所以我們持咒的時候,心要歡喜,這個是佛菩薩的心聲,我們當然要歡喜、要感恩,持咒時候要感恩佛菩薩的加持,所以既是感恩,也是歡喜。咱們持這個咒就是微笑持咒,這樣才有加持力。你說我們念咒念得煩惱得要命,這難道是報恩嗎?還是報怨?我們是報答諸佛菩薩的心聲和加持呢?還是抱怨這個咒讓我念得很煩惱、很痛苦、很難受?
問:倒也不是,就覺著力量上不去。
mic答:就是呀,你要掌握這個呀,要掌握微笑持咒,力量才能夠上得去。
◈ 78-轉妄念為真實
問:最後一座基本上都在打妄想,那怎麼現在那個打妄想下座以後,覺得也不累呀,反而覺得輕鬆。
mic答:煩惱即菩提嘛。
問:原來會很累的,您剛才說的那個妄念轉成這個真實,這個真實指的什麼呀?
mic答:真實就是沒有迷失。
問:那不是不用轉嗎?它不就是自然而然,自然流露嗎?
mic答:那不就是轉了嗎?你剛開始沒發現它是自然流露嘛,現在發現了,不就是轉了嗎?轉也是方便說法嘛。
問:哦,我沒有問題了。
mic答:真實就是不曾迷失,沒有迷失過就是真實。

◈ 79-持咒的速度是經常變化的
問:上師,咒的速度問題我再問一下。
mic答:好,來吧,一分鐘一百二十遍。
問:我那個一百二十遍倒是有。
mic答:那就可以了嘛。
問:但是那個快慢就是說不穩定。
mic答:變來變去嘛。
問:不是變來變去,我感覺還可以更快,但是,更快就不穩定了。
mic答:那還是會有變化嘛。
問:怕更快會突然接不上。
mic答:一百二十遍左右就行了。
問:好,但是一百二十遍我覺得好像還慢一點。
mic答:不會,可以了,對於這個妄念跟咒語合為一體是足夠了。
問:好。
mic答:形成咒輪是夠了。
問:但是我感覺還沒那麼連貫,還是一句一句的。
mic答:可以,你不要跟著感覺跑。
問:哦,但是我再往上,我覺得還可以往上提更快,但是就不穩定,容易掉下來。
mic答:那是呀,會掉是吧?掉也是對的。
問:掉也是對的?
mic答:那你就提快一點讓它掉嘛。
問:哦,還是穩定好吧。(眾笑)
mic答:掉了就根塵脫落了。
問:哦,這樣的?
mic答:還是讓它掉啊。(眾笑)
問:那就隨自然吧,再有就是那個持咒的時候有兩種狀況,一個是那個舌頭在微微動,也是很快,還有一種是嘴唇在動,但好像是舌根在動,也是很快,兩種都可以……
mic答:都對、都對,實際上是一樣的。
問:那肯定還是有區別的?
mic答:沒有區別。
問:沒有區別。
mic答:你只是暫時地感覺它有區別,實際上是一樣的。
問:有時嘴唇是幾乎不動……
mic答:偶爾還會動一下。
問:偶爾還會動一下。
mic答:對。
問:那一樣了,我感覺那個……
mic答:就是一樣的嘛,你又說不一樣,又來不一樣。
問:舌頭微動是不一樣,舌根動的話它是會顫動的,身體也會跟著那個震動的力量大一點。
mic答:一樣的,你把它看成一樣就行了。
問:看成一樣就行了,就不要去強求,或者一定要舌根動……
mic答:對,不要強求哪一樣,偶爾它會交替一下。
問:哦,因為舌根的話還會震動,那個力量感覺好像是會大一些,不求那個,不求那個。
mic答:好,不錯,你這個還是在解讀我們前兩年的打七嘛。
問:哦,因為我的感受我覺得是不知道是哪一種最好。最後就是第三座一直是持咒、持咒,還是比較輕快,但是最後好像就是快不起來啦,但還最後一百下左右,達不到開始之前的那個速度。
mic答:沒關係。
問:也沒關係?
mic答:沒關係,那是相應的,相應的慢跟相應的快不成正比。
問:哦,我就感覺是不是掉下來了,又滑下來了。
mic答:不成正比,沒關係。
問:到最後我就發現,還是有那個妄念在,還是有。
mic答:那是呀。
問:按說六個小時應該是很清淨的。
mic答:按理說應該沒有妄念了哦?
問:也不是說沒有妄念,應該很清淨,但是還是有。
mic答:很清淨啦。那有沒有正念呢?
問:正念?我不知道什麼是正念。
mic答:妄念你看得清楚,它妄是什麼嗎?
問:很模糊。
mic答:你看不清楚吧?看不清楚就是正念。
問:哦,很模糊,淡淡的,好像一閃念就過。
mic答:這叫作正念現前。
問:哦,這個叫正念現前?
mic答:對,你是把這個覺當成了妄念,實際上就是覺,念念當自覺,這就是正念。
問:哦,好像有一個念頭、一個念頭,有一個獨立的,但是不是大腦思考的。
mic答:你再看上去,它沒有生滅相。
問:哦,那我還沒注意。
mic答:它是連成片的,這就是正念現前。我先跟你提示嘛,你下一座再觀察。
問:哦,再觀察觀察,好吧。
問A:上師,我沒聽明白正念和妄念那個。
mic答:不在明白中。
問:追頂的話就是不限次數,自然咒輪就是追頂了?
mic答:嗯。
問:哦,也不要刻意去……
mic答:你剛才講的速度就是追頂。
問:哦,也不用刻意去求,反正稍微提一下……
mic答:不用,這是自然的,輕快的。
問:但一開始要稍微……
mic答:你不追也不行呀,因為它的力量就是向上的,很自然的。
問:但是開始起來的時候還是要提一下,提一下把它提起來然後再去……
mic答:是的。
問:我的問題完了,感恩上師。
問B:上師,速度快的時候還是要提嗎?
mic答:這個極力追頂是很自然的事了,所謂提是一種說法嘛,你把呼吸提起來,不提難道你就不呼吸了嘛?所以只是種說法。
問:起來的時候,它會推著你走的。
mic答:嗯,對。它會自然提起來的,所以叫自然提。不是用力提,用力提是提不了的,打七很容易出現這個的,平時的打坐是偶爾才會有一個師兄講出這個來“極力追頂”,但是在打七是很常見的,沒有極力追頂,就不會出現根塵脫落,不會出現能所雙忘。
問:也不用講究句子是不是很流暢呀,很嚴啊,我就還是一句一句能聽得清,還是一句一句……
mic答:對,所以要當人知道。你看他抄書,抄完了他也不會提起來呀,對吧?下一世吧,下一世,下一世不遙遠,明天就是下一世了嘛。
問:功到自然成,我覺得,要說簡單也很簡單,感恩上師。
mic答:阿彌陀佛!你看這真修行就直來直去呀,好了,上去休息吧。

印心七四七第三天
(2017年1月3日)
◈ 80-長座以後要多體會心空不住
mic答:心裡面會不會空空蕩蕩啊?
問:好像有,這個有啊。
mic答:那你要關注自己的心空,要關注,不要流浪。心裡面空空蕩蕩了,你要看著它。
問:是有一下蠻空的。
mic答:蠻空的,你要多體會它。
問:有體會,有這種感覺。
mic答:嗯,要多體會,“空空”就是不住。“空空的”就自然不住一切,很自然的,但是你要知道你是不住一切的。
問:最初的時候覺得四個鐘頭還有一點慢,這幾天的話感覺蠻快,覺得四個鐘頭就很快。
mic答:今天就覺得快了啊?
問:今天感覺像沒打,特別快。
mic答:對,因為昨天坐過八小時一座了,今天就感覺這三座四小時,就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唰”,就過去了,特別快啊。為什麼會感覺到這個時間過得很快,因為都在定中,所以一上座,好像沒多大一會,時間就到了。這個就是我們前兩天,打了長坐,為什麼昨天晚上沒跟大家交流呢?你剛下座,八個小時下來剛下座,這個時候,無論你是休息,還是不做任何事情,基本上都能夠如如觀照,這心中是空空蕩蕩的,沒有任何掛礙,也沒任何東西的,所以這個時候,直心就是觀照了,直接就是觀照了。所以昨天叫大家不要說話,不說話就是體會自己的觀照,一說話又錯過了。當然要是會觀照的話,無論你怎麼說話,也是在觀照當中。如果是這個觀照,平時沒有掌握好,那麼這八個小時一座下來,正好就是觀照。
所以我們打長座下座以後,多行觀照,常行觀照,儘量不說話,不做別的事情。昨天我們還看到有師兄在刮痧的,沒有必要嘛。這個長時間打坐,刮痧會耗氣。做做運動倒是可以的,下座以後可以適當地做做運動,散散步,在樓梯道爬上爬下也可以。明天再打八小時,好嗎?
問:好啊。
mic答:八小時下來,直接就是心空不住,所以大家要多體會。這個就是承當的大好時機,都不要錯過。

連播區:點下面標題可呈現播放紐

 摘要

問題:71_80
71-深定中如何了了常知
印心七三七第七天
72-認取後要毫不懷疑
73-能所雙忘還可以起妙用
印心七四七第二天
74-知道境界就是了了常知
75-如何是“不著見聞”
76-出聲念咒會壓念
77-微笑持咒才能與佛菩薩相應
78-轉妄念為真實
79-持咒的速度是經常變化的
印心七四七第三天
80-長座以後要多體會心空不住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無心直說--如何修證印心法門(二)
    包含所有座上實修、實證的重要開示!
  • 前言 蔡奕忠居士簡介
  • 打七開示:2016年12月11日—2017年1月14日

    塔光道場
 佛弟子 © 2004-2025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