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見清淨心就是見佛
mic答:其他我不看了,看看你寫了多少。(上師看師兄的打七日記)挺多的啊,回頭要把它總結一下,全部整理出來。
問:嗯,是這樣子吧?
mic答:是啊,是啊,沒錯。
問:嗯,好吧,我寫的這個也就是樣子了啊,我確定了。
mic答:嗯,確定。
問:上師您給我一個肯定答覆,我也心裡面肯定了嘛。
mic答:那是啊,肯定了嘛,一定要肯定啊,不能懷疑,你一懷疑的話,又摔倒了。
問:我現在不懷疑了,因為我今天想了,想明白了,悟出來了。
mic答:是想出來的啊?(眾笑)
問:也算了,想出來的,我也不懷疑了。
mic答:想出來的,想出來的肯定還會懷疑,因為想出來了,還會想回去嘛。
問:懷疑了,又解了就好了嘛。
mic答:其實,你所講的這個很簡單,我們講觀照,觀照就是見性,自然的觀照就是見性。觀照就是回歸自性的清淨心,你能夠體會到心是清淨的,這就是見性,這就是我們所講的:當下一念清淨心光即見法身佛。所以見清淨心就是見佛,見佛就是見性,這個肯定要肯定,一定要肯定下來,不能懷疑它。一日當中,有幾分肯定,就會有幾分成就,時時肯定,就是時時都在見性當中。
所以我們說打七,剋期取證,就是讓人人都能夠當下見性,見性就是證得佛性。所以我們說座下要發大願,心量要大,座上更容易體會到我們的自性是法喜充滿的。我們在整個打七的過程當中,首先要肯定我們的清淨佛性,再加上我們的大願,按照這個打七的進度,大家在這個方面的功夫上,會越來越熟透。只有掌握了這個方法,我們以後的修行,才會是在果地上修行。
◈ 82-座上不執著定境
問:前兩個七可能座上還有定境,前半座就是剛上座一會不知道哪去了,後半座的時候持咒持得很辛苦,提咒提不起來那樣子。現在好像後面整個座上沒有什麼定境,基本能一直持咒,持咒也沒有像以前那麼辛苦。
mic答:很平和。
問:嗯,但是沒有像以前那麼會發現自己不見了或者不知道去哪去了。
mic答:那種化空的現象沒有了。
問:也不是化空,就是不知道去哪了。
mic答:哦。
問:就像上師說的那樣。
mic答:忘失,類似於忘失。
問:對,整個座上都是知道自己都有在持咒。
mic答:了了常知。
問:但是它也會有妄念。
mic答:那肯定,妄念也是了了常知嘛。
問:哦,它就這樣,好像後面這個七是這樣子,不像前面兩個七,感覺前面過得好快,因為可能也是有那種定境嘛,後面是沒有了。
mic答:沒事,不求妄想不求真就是定。
問:好像現在基本都是這種情況。
mic答:一切無求便是定。
問:嗯,謝謝上師。
◈ 83-何為印心宗的無上相應
問:我在座上也還老懷疑自己,沒有境界,什麼也沒有。以前剛來的時候有昏沉、難受、疼痛,現在也好像疼痛也不明顯,昏沉也不明顯,只是輕安很少,持咒也就是這樣。
mic答:不要找境界,我們宗門所講的叫作無上相應,不是講境界相應。無上相應就是一個我們的妄念和我們的心念耳聞相應的程度,這就叫無上相應。我們從剛開始的打坐、啟修,先講的是口念耳聞,用口念耳聞這個方法的時候,感覺到妄念非常粗大、猛烈。總有一種想下座的感覺,它這個也是一種相應,只不過這種相應很糟糕。那隨著我們打坐的時間加長之後,這個妄念會由粗大變成細,我們說這時候叫作細住,由粗住變成細住,然後再由細住進化成微細住,再進一步微細流注,這裡面所講的就是妄念和我們這心念耳聞相應的程度。最後妄念跟我們的咒語合為一體,這時候我們會感覺到咒念得非常快。這個妄念閃爍不已,一陣一陣地閃爍,一片一片地閃爍,最後閃爍會變成像一條河流一樣,看不到起落。所以我們在座上能夠體會到這些,比什麼境界都好。
我們歷代祖師開示也這麼說,沒有境界最好,沒有境界你才能夠體會到什麼叫心念耳聞,什麼叫微細流注,什麼叫作一心不亂,什麼叫作能所雙忘。正因為好多師兄沒有境界他跑去追求境界,或者有境界了住在境界,老出不來,天天都在講境界,看他這五、六年修行過來了一點進步都沒有,他總是停留在那個境界上,所以沒有境界是好事。
◈ 84-知道亂也是觀照
問:下座今天就是談不上觀照,但是八個小時之後,那就不用觀照,就自然的,很少有妄念。今天反正就是三座打得也不好,也沒想起來觀照,但是有的時候也知道。
mic答:知道亂也是觀照呀。
問:嗯嗯。
mic答:不光是知道清淨是觀照,知道亂也是觀照。你知道這是幻,是幻境,不是真實的,馬上當下就離開它,這叫“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呀,這就是觀照。
問:嗯。
◈ 85-手印化空的現象
問:就是最近手印老往下掉。
mic答:沒有看到啊。
問:我經常發現,身體倒是很輕安。
mic答:沒事,掉也不可得。
問:發現了還提起來嗎?
mic答:不住它。
問:不住在這裡面。
mic答:你這個階段不要去住手印。
問A:他是受到我的感染了。
mic答:他受你影響了?那不會。
問:輕安身上都有,就是手印沒了,發現手的時候已經倒了。
問B:手印倒下來了。
問:手是倒下來了,以前從來不會這樣。
mic答:這個沒關係。
問:沒關係啊?
mic答:沒關係,階段不同,對治就不一樣。
問B:是不是累了?我看前面還行。
mic答:不是,他這個手印已經化掉了,所以它不在這裡,也不在這裡了,手印化掉了。
問B:我一般巡查的時候發現沒事。
mic答:這個時候已經不注重手印了。
問:那就行,就沒有擔心了。
mic答:沒什麼好擔心的。
印心七四七第四天
(2017年1月4日)
◈ 86-用心中心法打基礎比較累
mic答:心密直接就是啟用,所以,不論是古時候還是現代的、藏地的,他們都說這個心中心法是啟用法,直接就是拿來用的,所以叫啟用。但是我們是拿來打基礎,拿來打基礎的不是拿來啟用,所以就是大法小用了。打基礎也沒關係,你就是拿這麼好的法來打基礎也沒問題,也可以,就是比較累而已。我們打基礎有打基礎的法,我們是用六字明來打基礎,用藥師法來打基礎,用准提法來打基礎,這不都是打基礎嗎?
問:累不怕,主要是心裡信心確立了。
mic答:一個是累,還有一個就是痛,痛苦不堪。“哎呀,那麼難受啊!”那你得不到方法的情況下會覺得說太痛苦了,又沒有人跟你交流,不是在修了,是在掙扎了,基本上是掙扎,苦苦掙扎。
問:他們都是按照書走的,都不確認。
mic答:按書走?我們元音上師,他所講的和他所寫的,都是他自己幾十年修行的心得體會。他就是迫不及待地要把他的心得體會告訴我們,把最真實的一面告訴我們,所以那個過程上的東西,他就描述得很少。因為老人也是心很迫切,在我們這個文革之後,經歷了十年浩劫之後,中國的這個佛教給破壞得體無完膚,後續無人,所以這種情況下老人是很著急,所以他迫不及待要把真心告訴大家。但是,我們要知道,老人的開示、講座和他自己的文章,那不是幾年就修來的,那是他幾十年的修證,他總結他幾十年的修證彙集而成的。所以我們看了他的開示之後,感覺講得很好、很直接、很乾脆、很俐落。我們之所以能夠看懂,那證明我們跟他很相應。但是,不是看懂他的文章就能解決問題了。老人是徹證如來自性的,我們看懂了,我們也徹證了嗎?沒有。所以我們要想徹證的話,那我們自己要老老實實用功啊,在他那裡得到了鼓勵,我們還要用功啊。
我們缺的不是大眾化的開示,我們缺的是一對一的指導,一比一的指導,這是我們最缺的。大眾化的開示,歷代祖師、諸佛菩薩已經做了不少了。這個是塔光道場的使命,實際上大家來打七也就知道了,我們是針對性地、一對一地來做指導。所以我們要培養的人才,將來也是要能夠一對一地給大家去做指導,因為大眾化的東西已經太普遍了。
問:這次收穫特別大,覺得非常好。
mic答:所以你來這裡,你能夠接受到的是一對一的交流,一對一的指導。
問:我很幸運。
◈ 87-不求徹證
問:上師,就是有一座咒語脫落以後,那個手印就一半化空,吊在中間,也可以舉起來也可以放下去。
mic答:不管它,這個時候手印不重要了。
問:不重要,我就嘗試著把手印放下了,放下以後整個身體就在慢慢地化空。然後我就感覺到,我動一下它還是沒有走,我就感覺到那個“動靜一如”原來是這麼一回事,本來就是如如不動的東西,座上培養的這個到座下以後它就在啟用了。
mic答:是啊。
問:那個手印放下也沒有關係的啊?
mic答:沒關係,這時候手印不重要,這個時候就是心印了,不是手印了。
問:可以起念頭。
mic答:空靈不住,了了常知,這是心印了,不是手印了。
問A:印不在手上了。
mic答:印不在手上。
問:那我就可以一直這樣用?
mic答:對,這個印已經是遍虛空滿法界了,叫恒河大手印了。
問:對,就感覺那個心量越來越大,越來越大。
mic答:是,所以說遍虛空滿法界了。
問:如果慢慢地有了念頭以後,我可以把手印又舉起來,就可以了是吧?
mic答:嗯,知念者是誰呀?還是依然不離。
問:還是那個。
mic答:濤聲依舊。
問:上師,您說什麼樣才能叫作徹證呢?我這功夫下一步該怎麼做?
mic答:不求徹證。
問:不求徹證?
mic答:嗯,不要求。
問:哦,就座上只管心念耳聞就是了?
mic答:不要去求徹證,誰都不會告訴你什麼是徹證。因為初地菩薩,都不會認為自己是開悟的。他是說,起碼二地以上才是開悟的;到你修證到二地,二地菩薩也不會說自己是開悟的,至少三地四地才是開悟的;到了三地四地,同樣也不會認為自己是開悟的,五地六地才是開悟的;一直到八地菩薩他也不會認為自己是開悟的,他認為起碼要九地十地那才是開悟的。所以這個修無止境,什麼叫徹悟啊?徹悟也不可得,徹悟也是方便說。
問:今天那一座就是,前面是很歡快很歡喜,一直在歡喜中。
mic答:什麼叫無明啊?
問:哦,對,無明。
mic答:著相就是無明。
問:哦,著相就是無明。
mic答:你認識到本位了,空靈不住,了了常知啊。
問:著相就是無明。
mic答:好比我們說了了常知啊,說:“哦,我還有個知在呀。”你看這不就著相了嗎?所以說“了了常知”也不可得。我們所講的觀照,何為觀照啊?清淨為觀照。這時候你會說:“哎呀,我的心是清淨的。”你看這也是無明呀,你著相了嘛,著在清淨上就是無明,這就是無明妄起。好比說見性了,說:“哦,你看看我見性了,我們上師說我見性了。”你看,又著在無明上了,就是你只要立一個相,那就是無明妄起。
問A:不是本位了。
mic答:對。
問A:又離開本位了。
問:所謂的修行就是圍繞那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這一句話。
mic答:前面一句話: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問:有一座,就是很難熬,也不痛、也不癢,就是想下座。
mic答:你剛才說的“有一座”,已經落在無明上了。所以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亦不可得”。
問:那破無明的話,是一個概念嗎?
mic答:嗯,一切放下。“無無明,亦無無明盡”,這就是破無明。
問:上師,無始無明也是這麼破嗎?
mic答:嗯,無明就是無始無明,破無明就是破無始無明。所以說無明就是無始無明,當下覺便是破無明,當下覺也是破無始無明,一回事。所以什麼叫如來呀?如來是“無一相可立,亦無一相可離”。
◈ 88-無心就無量
問:上師,那個心量要怎樣才能夠大啊?它好像是一種習氣還是什麼?
mic答:心量本來就很大,你不要給它定量它就很大,你給它定量了就小了。叫作“無量”,無量就大了,連量都沒有了,不就無量了?
問:它是跟著修行同步的嗎?
mic答:無心,無心就無量了,有心那還有量嘛。
問:不住也就無量了啊?
mic答:對,不住就是無心。
問:上師說我心量太小了,那是我執著的東西太多了,是吧?
mic答:嗯,能被你裝進去的東西太多了。
問:還是不住。
mic答:沒什麼難的嘛。
問:嗯,其實很簡單。
mic答:本來如是嘛。
◈ 89-自然觀照超越了作意觀照
問:上師,我今天體會到這一點。(拿打七日記給上師看)他們有的時候說,我們走路一步一步一步,那是我體會就不對了嗎?
mic答:不是,你這樣講也不對。
問:也不對哦?
mic答:因為他那個叫作意觀照,作意觀照也是觀照,你所講的這個叫自然觀照。
問:是嘛,我就這麼講想的。
mic答:那你得寫上自然觀照。
問:這個還用說嗎?
mic答:觀照它是有步驟的。
問:哦,我就體會到這個。
mic答:你體會這個是自然觀照嘛。但是你所講的觀照是包括所有的觀照叫觀照。
問:哦,作意觀照也是觀照,是剛開始?
mic答:對呀。作意觀照,它叫四念處嘛,一舉一動,起心動念,都要作意的。我們講的是自然觀照,自然觀照就靠打坐來培養,所以不一樣的,下手不一樣,但統稱都叫觀照。你再看祖師,我們心密文集裡面,就有講注意力放在哪裡的觀照,它就有。
問:哦,但是這個我做不來,這個我就做不來。
mic答:不是做不來,你已經超越它了,沒有必要再去做它了,你已經超越它了。
問:沒超越的時候也做不來呀。
mic答:嗯,那是不相應嘛。
問:還是跟我們心密相應,繞了一大圈,走了、選了那麼多的路,最後走到心密上來了。
mic答:你那個過程還是有,只不過你忘掉它了。那個作意的過程還是有的,我們交流的過程當中,你都體現過嘛。但是你現在已經超越它了,已經不在乎它有沒有了。
問:我那時我問你的時候,那時候是試了一下,你說不是,我感覺也不對,我是拿來試試看。
mic答:反正你做觀照做得很痛苦就是作意觀照了嘛。你有經歷過的嘛,你做觀照做得很痛苦,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後來傷心到不想做了,那不是作意是什麼?是太作意了。
◈ 90-功夫要做到念念自覺
問:上師,您說我們要時時肯定自己的佛性,然後我那時候就是坐車上,我就:“哦,原來如此簡單、如此自然。”就是一愣一愣了,就有這種體會,這種其實也就是見性了?
mic答:簡單嗎?哦,簡單嗎?
問:相當簡單。
mic答:哦,很簡單啊?
問:是的。
mic答:你把它看簡單了也不對,念念當自覺,那又做不到吧?你不是說簡單嗎?
問:不是,我是那時候有那麼一愣,突然就有這麼種感覺。
mic答:那個是一種相似,因為是相似的,所以不能夠時時刻刻。那你說相似的是不是見?也是見,但是不徹底。不能說你不是啊,但也不能說你是,所以那叫“相似”。如果你把它看簡單了就不對了,哦,就這麼簡單,簡單那你二十四小時時時刻刻、分分秒秒、在在處處都是念念當自覺嗎?那你若不是,那怎麼說它簡單呢?所以佛法上面就沒有“簡單”這一個詞。
問:(笑)好吧。
問A:上師,就是睡覺的時候比較容易驚醒,做夢做到一半會醒過來,醒過來就覺得好像是有電擊一樣的,睡在那個電毯上一樣的那種感覺,算不算是一種覺?
mic答:跟感覺沒關係。醒的時候就是覺,叫“覺醒”,每一個人天天都在覺醒,只是承當不了。一睡,睡了之後醒過來,那當下是覺的。
問A:就是睡得沒那麼沉。
mic答:不管你睡得沉不沉,總之你醒過來,那一剎那都是覺的,都是自覺的,只是你一起作意分別,馬上又迷失了。
問A:要說容易又很容易,要說難又很難。又容易又難,稍不注意就著上去了,這很難,但是又是現成的,又是很簡單的。
mic答:跟難和易都沒關係,難和易都是有漏、有住。所以說,哎呀,這個太簡單太容易了,你有所住了嘛。
問題:81_90
81-見清淨心就是見佛
82-座上不執著定境
83-何為印心宗的無上相應
84-知道亂也是觀照
85-手印化空的現象
印心七四七第四天
86-用心中心法打基礎比較累
87-不求徹證
88-無心就無量
89-自然觀照超越了作意觀照
90-功夫要做到念念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