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問題:51_60

◈ 51-印心宗殊勝的念佛法門
問:我想今天晚上打一座六字明,如果用這個方法累了,我們就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來,它也效果一樣的。
mic答:是啊。
問:上師不是說過嗎?學佛要從最簡單、最方便的開始。
mic答:要妙用佛法。
問:嗯,最直接、最究竟的地方下手。
mic答:再簡單一點嘛。
問:要坐,我要坐,上師,座還是要打的。(眾笑)
mic答:沒叫你不打坐,從“阿彌陀佛”開始。(眾笑)
問:好,上師傳我一下呀?念佛法門。
mic答:合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微笑念佛,眼睛閉上,微笑念佛,這有無上竅訣。
問A:那上師不用祈請嗎?
mic答:你繼續念別中斷,我告訴你無上竅訣,你要在念的過程當中才可以告訴你。這無上竅訣就是:要認取此念便是阿彌陀佛,此身便同佛身,此處便是淨土。念佛不用祈請,念佛是最直接的法門。
問A:要散印跟迴向嗎?
mic答:散印肯定嘛,迴向就是發願。
問A:就是念發願文“願此生速開智慧,救度眾生,不求餘果”?
mic答:對,但它不需要念祈請文。我們印心宗裡面,傳承當中唯一不用祈請文的就是阿彌陀佛,其他的法都要祈請文,唯有念阿彌陀佛不需要祈請文。
問B:上師,您說這個認取阿彌陀佛這個身,這個是觀想?
mic答:認取此念便是阿彌陀佛,此身便同佛身,此處便是淨土。
問C:那當下就是清淨了。
mic答:我們這個印心宗的念佛法門,它是彙集四種念佛:一個是持名念佛,念阿彌陀佛,持名念佛;實相念佛,就是要承當此念便是阿彌陀佛,這叫實相念佛;還有一個就是觀相念佛,此身便同佛身;還有一個觀想念佛,此處便是淨土。四種淨土匯為一體。
問B:你進一步認取就跟認取上師觀想一樣,那它是當下一念就可以了,不用其他觀想?
mic答:它是彙集在裡面,對,你在承當的同時已經是在觀想了。
問C:它與自在觀照是一致的。一念的時候就跟自在觀照是一模一樣的。
mic答:所以這個法是印心宗做接引入門的,必須要修的。但最終的啟用是得大成就的時候,你才能夠啟用它,成佛了嘛。
問:它是三身同時啟修的。
mic答:對,所以我們接引的時候先念佛,修六字明、藥師法、准提法,到心中心法、根本咒、大光明咒,這些法都要啟用、啟修。
問:哦,是這樣的。
mic答:一路這麼修下去,最後又回到念佛法門。
問C:它很清涼就在內心裡面轉,我那時候在佛學院沒時間打坐,我就是用這種您講的這個“此念就是佛,此身就是佛身,此處就是淨土”。
問D:上師,為什麼有些人直接要從念阿彌陀佛開始,有些人就直接從六字大明咒開始?
mic答:如果他的根器當中是有弘法利生的這個作為的話,就要從念佛開始,這是觀機的,因為念佛成佛。
問C:那時候我是加上一個“上師阿彌陀佛”,真是很殊勝,一念馬上整個人非常自然地觀照,很清楚。
問:這個也就是說自己要覺悟了,你才能方便接引別人。
mic答:就是。
問C:然後這句佛號都不會脫離你,始終跟你一體的,才會自由地自動地念。
mic答:我們好多師兄認為我們宗門裡面只有一個心中心法,因為看我們歷代祖師的開示著重點也是在心中心法。但是三代祖師為什麼只講心中心法,別的法不講呢?別的法門在那個時代來講,傳得都很普遍,唯有心中心法獨樹一幟,所以要講心中心法的殊勝。到了我們這個時代,特別是經歷了文革,十年浩劫,整個佛教連根都給拔沒了,全都是從零開始了,所以這個環境不一樣了。那麼我們弘揚佛法那是所有的方便都要用,跟我們三代祖師弘法的那個時代不一樣,環境不一樣。所以每一個法門都要弘揚,那就是因機施教,而且我們這麼宣傳的話,這麼傳的話,也是在破除師兄們的法門之見。所以我們要弘揚印心宗,印心宗就是諸多法門都要弘揚,不只是心中心法。
問C:上師,弟子現在跟家裡的人,還有那些老年人就是讓他們念阿彌陀佛,然後讓他們發願我一定要去極樂世界。
mic答:對,這也是我們母音上師一直在教導的。
問:然後再要他發一個願,一定要像觀音菩薩那樣幫助所有的人也去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那些老人和我媽,我就是這三句話。他們一直記住這三句話,反反覆覆跟他們說這三句話,就走得很好。
mic答:你這也是弘法利生,利益群生,所以弘法利生的方式很多,並非說非得要灌頂才是弘法利生。
問E:這個念佛需要經過觀想嗎?
mic答:不需要,它是包括在裡面了。
問:我們宗門這個法裡面已經有這個種子了,我們受了這個法以後,這個種子已經種下來了。
mic答:嗯,對。
問E:上師您剛才講的那個確認“此念即彌陀,此身便同佛身,此處即是淨土”,那個確認是需要初修怎麼下手?
mic答:沒有說“確認”,不叫“確認”,要“承當”。
問:它流露出來就是這樣。
mic答:要承當此念便是阿彌陀佛,此身便同佛身,此處便是淨土,都是講承當,沒講確認。
問:就是明心見性啊。
mic答:對。
問F:實際上它也是實相念佛。
mic答:實相念佛、持名念佛、觀想念佛、觀相念佛,這四種念佛匯成一體。
問:非常圓融。
問G:持名是吧?
mic答:持名“阿彌陀佛”,持名是首先的,我們先要念佛,合掌,先要念佛,持名念佛。然後直接承當“此念便是阿彌陀佛,此身便同佛身,此處便是淨土”。

◈ 52-如何快速與上師相應
問:我兩年前有一段時間,好像有半個月,跟那個師兄那種情況一樣,就持咒那個痛滿臉跑,一會這邊,一會這邊,然後最痛時像電鑽鑽一樣,不敢持咒,一持咒“嘩”電鑽就往那邊鑽。有半個月,然後莫名其妙就過去了。噢,跟上師打過電話,打了電話以後好了,上師好像也沒說什麼:“哦,哦……”
mic答:沒說什麼,對電話裡面噴了一口沉香油了。(眾笑)
問:我知道肯定上師給我處理了。
問A:那好我回去的時候,每天電話給上師打一個。
mic答:對,電話打得勤快。
問A:就好得快。
mic答:就好得快,也跑得快。原來有兩、三年時間,兩年多的時間不到三年,我們母音上師每天上午起來,第一個電話都是我打的。所以這個全國出名,誰都知道每天上午第一個電話肯定是海南的蔡奕忠打過來的。有時候問我們上師:“上師您好嗎?”“好,我沒事,我沒事。”“哦,好好好。”把電話掛了,每天問一個好都好。
問:聽聽上師的聲音。
mic答:對。
問B:這個打電話給上師裡面還是有這個奧秘啊。(眾笑)
問:肯定相應嘛這樣。
問C:不停打的話,你的心就會越來越跟上師相應。我在佛學院的時候,我就不停地給上師打電話。我說:“上師我沒事,我就想念上師,給上師打個電話。”上師說:“哦,好好好,真好。”心就會越來越相應。
問:我們是打坐的時候經常看到上師,打坐的時候,經常笑眯眯的。
問A:我也是座上能看到上師,只要座上就看到上師。那是一個小時,能夠靜一個小時,開始一個小時不痛,第二個小時開始痛了,時間長就痛了,痛了我就胡思亂想了。
mic答:好,你們繼續打坐看上師吧。(眾笑)
問:感恩上師。

印心七三七第六天
(2018年1月15日)

◈ 53-座上功夫要結合座下的用
問:上師,能所雙忘的時候什麼都沒有了,然後看知道就是我們自性嗎?
mic答:嗯,對,什麼都沒有了,是什麼?
問:就那樣啊。
mic答:哪樣?
問:我說不出來。
mic答:就那樣啊,那樣是哪樣?
問:說不出來。
mic答:你為什麼說不出來?
問:沒有了咒語,也沒有了念頭,但是很清晰的。
mic答:很清晰又是什麼?
問:不知道,沒有。
mic答:很清晰的,又不知道又沒有,那怎麼會有個很清晰在?你是不知道沒有,還是有很清晰在?不知道沒有跟很清晰是相對立的。這個就叫死在座上,死定,沒有用。就是光顧坐,沒有照顧座下的觀照,所以這個坐就死在那裡了。那你連續幾天打長坐有什麼意義?沒有意義,我們打長坐是為了座下怎麼去用它,不是死坐在那裡像個木頭一樣,沒什麼用的。
問A:承當下了去用。
mic答:要座下去用它,下座以後,接物待人怎麼去運用它,怎麼在各種事境當中去透過它,去觀照它,去承當它,去認取它。而不是整天坐在那裡,我們鼓勵打長坐但不是鼓勵這麼個坐法。
問A:上師,心念心聞是不是還有那個咒很微細很微細,但是那時候嘴已經不動不再念,很微細的咒還是不停在流?
mic答:我們所講的一心不亂。
問A:是一心不亂,但是那個咒是非常微細的,但是它還是在動。
mic答:一心不亂就是心念心聞,一心不亂它有前提,那個念跟咒圓融成一體的時候也是一心不亂,這時候也是心念心聞。那我們所講的能所雙忘之後,它也會出現這個現象。
問A:念它是空靈,就像涅槃寂靜一樣,它沒有念頭,但是它那個咒是很微細很微細地在流動。
mic答:有咒就有念頭,咒就是念頭。
問A:哦。
mic答:這就是剛才所講的咒跟念圓融在一起了。
問A:然後有時候,下座以後躺下來休息的話它會翻出一些夢境裡面的貪嗔癡的一些鏡頭。就知道自己慈悲心還沒做好,就會有這種夢境會翻出來。
mic答:嗯,又翻出種子來了。
問A:嗯,就是說在下座以後有時候躺下睡,它就會很深的夢會翻出來,自己有某些心不夠慈悲,或者有某些境界不敢承當,會有這一些事情翻出來。
問B:上師,座下發覺有一些境界還是沒透過去,座上那麼痛都可以忍受,但是座下有些不痛不癢的事情反而透不過去,還是發現願力不夠,願力不透徹。
mic答:這也是一種進步。這個是正在用功上,就是已經是很用功、很努力了,但是還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做得不好,做得不夠圓融,這是正在用功上表現出來的。
問A:特別是座下。
mic答:就是座下,座上沒有這種表現,座上就是心念耳聞,哪裡會有這個在?
問A:然後自己講話的時候很容易發現自己不夠柔軟,不夠慈悲。這個事情處理得好像不圓融,就是這種感覺。
mic答:對。
問B:但是反應在座上妄念好像又多了起來了,是不是還得返回去再打打長坐?
mic答:化空,要化空,要念念化空,不是返回去,回到哪裡去?回到原始社會?
問B:妄念起來可以放下。
mic答:化空,直接就化空,掃蕩掉。
問B:掃蕩掉。
mic答:不要讓它成為剩菜。
問B:哦。
mic答:掃蕩掉,直截了當。
問C:上師,這個觀照是不是就是觀照我們自己的心念不隨這個習氣而轉?
mic答:不是。
問C:那這個觀照要怎麼做?
mic答:觀照是承當,不是懷疑。
問C:哦。
mic答:你要承當自己,承當自己的清淨本來,而不是懷疑自己的清淨本來,所謂承當是沒有疑問了,沒有懷疑了,不立分別了,直接就是承當,就是這樣的,而不是“是不是”,那是懷疑。
問C:我覺得觀照就好像是覺悟自己。
mic答:不是“好像”,絕對是,就是。你說“好像”,或者說“是不是”,都帶有懷疑在裡面了,你不敢認取它。不敢認取就不是,知道吧?不敢認取就不是。
問C:就你這麼說,觀照好像是說承當自己清淨的這個自性。
mic答:對,要直接承當。
問C:而不是種種的作用,種種的功用,對吧?
mic答:一點懷疑都不要有,你看又來個“對吧”,那些都叫相似,相似就不是。
問C:與其用種種的方法去轉換自己的念頭,或者說對自己的念頭,就不如承當自己的清淨自性,這樣子來得更乾脆徹底,是吧?
mic答:要乾脆,又來個“是吧”。這個就是疑心不死,老是離不開疑心,所以座下不敢承當,我們要通過座上來培養。座上培養出來了,座下要去用,要去認取它,去承當它,不要懷疑。所以座上座下是互相結合在一起的、互相影響的。座下不敢承當就是座上沒有透過去,所以就要打長坐。打了長坐之後座下要用它,不用你打長坐有什麼用呢?就相當於我們打比喻,你天天就坐在那裡磨刀,這打長坐就是磨刀,磨完了這把刀往邊上一扔,又抓過另一把刀又來磨。你磨刀來幹什麼?磨這個刀是要用的,要砍柴的。
問C:那我剛才說這個觀照就是用來砍柴。
mic答:你這個砍柴你是用刀背來砍,不是用刀刃來砍。你磨的是刀刃,結果你用刀背來砍柴。這個叫什麼呢,不夠果斷,斷不了,總是來個“是不是啊”,“對不對啊”。這個就是你這個疑力還大過承當。所以你問的這些,要跟你說“是”那也不對,為什麼不對?因為你說的只是相似,相似就不是。清淨是不用打比方的。
問C:那您說的清淨心就是觀照,就是念念不住是吧?
問B:又來“是吧”。(眾笑)
問A:還是你自己沒承當下來。
mic答:多磨練磨練,時候未到。

◈ 54-下座後隨時都可以迴向
問:請教上師,下座迴向可不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的東西?
mic答:不要改,這是我們祖師定下的。
問:哦。
mic答:是傳承。
問:只迴向一句就好了,別的不要了?
mic答:對,不要改它,不要改動,這是祖師傳下來的,這個已經總結了。這個跟我們心性本空是相應的,我們說“願此生速開智慧成佛,救度眾生,不求餘果”,這“不求餘果”就把一切都給化空了。
問:比如講我這個時候想給別人迴向,我可不可以加入?
mic答:那你可以另外迴向,而不是在這一句當中去加入什麼東西。
問:那我是在打完座後,我念完了這一句,再加進去?
mic答:這個迴向很簡單,什麼時候都可以,不一定是在座下,或者是下座之前,不一定,什麼時候都可以迴向。
問:什麼時候迴向是說我這一座打坐的功夫還是說另外去迴向?
mic答:你這一座坐多長時間?
問:我早上也就坐四個小時而已。
mic答:是啊,那你四個小時下座以後,隨時都可以迴向。
問:哦,就下座迴向。
mic答:在座上沒有必要迴向。下座,隔兩個小時也可以,隔一個小時也可以,一樣的作用。

◈ 55-持咒要念夠遍數
問:請教另外一個師兄的問題,他是念楞嚴咒的,他是有一、兩年的時間一直就是這個咒不念,它自己在他耳邊一直在響。
mic答:那是聽,不是念,一直在聽。
問:他一直在聽,他就反正走路、睡覺或者什麼都有這樣的一個聲音。他是屬於要怎麼樣?
mic答:是聽。這種現象有,因為我們道場是經常幫助那些有附體的,叫他念六字大明咒,結手印念,念了、念了他不念了。問他:“你怎麼不念咒啊?”“邊上有兩個在幫我念,我聽就行了。”(眾笑)
問:哦,那他這種也屬於附體的情況?
mic答:不知道,不知道是不是,但是這種現象我們遇到過。
問:是不是這種境界就是不念而念,念而不念這種?
mic答:嗯,他是聽到邊上有人念給他聽,他就不念了,他說有人念給我聽,我還念它幹嘛?我聽就行了。我們所講的持咒的目的是什麼?你要記住,我再講一遍啊。持咒的目的就是翻種子,讓我們八識田裡面的種子翻出來,你不持咒它翻不出來。持咒才能夠翻,因為持咒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都在咒上,意識是鬆懈的,不起作用了,所以這個意識一旦鬆懈了,他的心門就打開了,種子就翻出來了,所以持咒的目的就是翻種子。
問:哦,我們的持咒跟舌頭或者嘴巴動的速度有關係嗎?
mic答:有關係,因為你速度慢了,妄念就進來了,速度太快了,人又感覺到心累,所以這是可以調整的。
問:我還想問,我舌頭動了三到五下,那可能我這個注意力就在咒上,這個咒可能念了一遍。比如講動了兩、三下,可能本身這個咒要動個十幾下,這個有沒有問題啊?
mic答:哦,你是說速度是吧?
問:我感覺到我又不是那種很快的速度,感覺舌頭動的速度跟不上我這個注意在咒上的速度。
問A:他的意思是他的舌頭動了兩、三下整個咒就流出來了。
問B:咒都念完了。
問:但也不是那種很流暢地這樣流出來。
mic答:沒有必要去猜他講什麼。(眾笑)
問:是不是這個也是一種太過作意?
mic答:你這個肯定是在作意,你這個肯定沒達到要求。你是心中心咒吧?
問:對。
mic答:心中心咒的話,你四個小時一座,一分鐘在十五遍左右,你掌握這個速度就可以了。
問:那比如講我持這個咒,我這個舌頭比如講我每個字……
mic答:這不管你了,反正你念夠這個遍數就可以了,你怎麼去形容都無所謂了。你非得要描述清楚你的意思,你會很累的。
問B:可能是不是擔心那個舌頭動了兩下,咒沒有持完。
mic答:不要擔心什麼,次數達到就可以了,不需要去擔心什麼。
問B:他可能是擔心咒沒念完,他的舌頭只動了兩下。
mic答:沒關係,次數達到就行了,一分鐘十五遍,你達到這個速度就可以了。你也不用去管它有沒有漏字,有沒有漏句,都不要去管它,只要知道咒在就可以了,因為這個已經不是字字分明的那個階段了。

◈ 56-宗門的指導方法不能自創
mic答:你不是有一段時間說要去學理論啦,學什麼?沒去呀?
問:沒有,沒說過,沒提過。
mic答:哦,沒提過,
問:您記錯了,可能是別的師兄吧?
mic答:我記錯啦!好像手機上還有。
問:肯定沒有說過。
mic答:這個肯定也是承當啊!
問:有這個肯定,修心中心法就夠了。
mic答:心中心法也有很多門派,有學理論的門派,有講打坐實修的門派,也有什麼都不講的門派,都是心中心法。
問:都是我們這個祖師,是嗎?
mic答:都是我們三祖的弟子傳下來的,三祖的弟子。不是三祖,三祖沒有傳,他是實修實證的。
問:三祖的弟子啊?
mic答:對啊,有的是專門學理論的,每天就是多少本書,每天去讀書,讀完書寫總結、寫心得。
問:但是這是三祖的弟子自創的?
mic答:自創的。
問:就這樣的。
mic答:還有的就是什麼都不學的,也不講打坐也不講學習,什麼都沒有。就是禪宗根器,古佛再來,每天都這些東西。所以說同樣一個心中心法,什麼樣的方式都有。
問:但是都是他們自創的,就是說沒有傳承的,都是拿他們自己那些智慧能力去編出來的,是有一點不太靠譜。
mic答:關鍵是他認為他很靠譜。
問:他認為,如果他認為不靠譜他就不會編出來了。
mic答:對,他認為他很靠譜。
問:那就是空中建的樓房。
mic答:空中樓閣。
問:這樣子不是變成外道?

◈ 57-一切事境都要透過去就是承當
問:上師,還想問一件事,像這種打開的話,它以後會反反覆覆這樣是不是?
mic答:打開,什麼叫打開?
問:那我也不知道。
mic答:你關掉過了嗎,你關掉了嗎?
問:這個,哎呀……
mic答:你有沒有關掉?
問:我也沒有刻意去關。
mic答:沒關,為什麼要打開呢?不是關了才打開嗎?
問:就好像它這真心被圍起來一樣,有一次“砰”地打了一個小洞,然後好像又慢慢地往四面八方散開,今天破一點,明天破一點,到後面全部散開了,到那個時候是不是就該全部露出來了?
mic答:你那個是拆圍牆,今天拆一點,明天拆一點,總有一天把它拆完了,拆遷辦的。
問:現在就覺得很弱,如果說是保護的話。
mic答:這個說法是這樣的,佛法是究竟解脫,什麼叫究竟解脫呢?本來如是,本自具足,本來圓成,本來就是圓成的,而不是通過修了之後才變圓。我們所認識的本來是時時刻刻都在大放光明,時刻都在打開當中,所以沒有什麼打開不打開之說。
問:本來不迷,從來不迷。
mic答:本來不迷。
問:也不是悟。
mic答:我們就講翻種子,翻種子翻透了你就發現:“哎呀,這些種子都是自性流露。”那這就不存在什麼打開不打開,本自具足,本來如是。
問A:就欠一個承當了。
mic答:對,就差個承當,這哥們終於悟道了。(眾笑)
問A:瞎說瞎說。
mic答:對,就是差一個承當,所以我們念念當承當。一切事境都要透過去就是承當,都不住,都要透過去,這就是承當。
問A:上師,所謂的不住,比如說在座上疼、喜悅,或者是各種都來了呢?
mic答:來就來,去就去。
問A:去就去,與我無關,我自了了靈知。
mic答:對,我是知道的,知道痛不痛?知道本身痛不痛啊?
問A:知道本身不痛。
mic答:知道本身不痛,這個知道就是覺性,覺性是不痛的。
問A:那個痛也是妄想。
mic答:痛的是神經痛,不是覺性。
問A:神經痛他能知道神經痛是嗎?
mic答:知道啊,痛就是神經。
問A:就是說能知道痛那個才是。
mic答:知道本身不痛,你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知道上,放在覺性上,你就可以受而不受,雖然痛還在但是不受它,這個就是定力嘛。
問A:這就能過去了。
mic答:對吧,師兄?你就是這麼做的嘛。
問B:全部是上師加持,真的,這個力量很大。
問A:就像在座上有一股力沖到心口沖到頭頂。馬上突然要那個水要攻上來,一念之間就要吐水了。
mic答:你這個比喻太多了,就這樣吧。
問B:感恩上師開示。

◈ 58-座下要在各種事境中透過去
問:前面四個小時我是很精神,我是定在那裡。
mic答:你坐七個小時啊?連著坐。每天都連嗎?
問:沒有,這個星期才連。前面的是分開打,打兩座。
問A:那就是十一個小時啦。
問:七個小時。
mic答:七個小時。要多體會下座觀照,其實我們打坐上了四小時以上,主要就是講座下的功夫,打坐已經不存在問題了,問題就是下座如何去觀照,如何去外不住相,內不亂心。所以這個下座觀照是關鍵,下座觀照座上還會翻出更微細的種子來,所以沒有必要天天都打長坐。天天都打長坐,你功夫再好頂多就是死在座上了,座下得不到運用。而我們打長坐可以打,但不是每天打,沒有必要。因為重要的是座下如何去觀照,如何去在各種緣分當中透過去,不是追求那個死定,死定有什麼用啊?所以沒有必要每天打長坐打十幾個小時,我並不讚歎,我讚歎的是座下會觀照的。
問:就是我們在座下的時候就是覺了,但是要轉這個念的時候就覺得挺難的。
mic答:對,這個座下要去用才會累積出各種經驗來,主要是座下在各種事境中要透過去,主要是座下。座上沒什麼東西可透的,座上就是翻種子,翻種子也能翻得很透,但是這個透在座下要表現出來,能夠化空,能夠遇境不亂。
問:那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覺得更快呢?就是座下轉得更快一些。
mic答:座下念念不住,一切境界不隨。該做什麼就是份內事,把它做完,其他的事情少攀緣。
問:還是止語觀照。
mic答:少去看阿三長阿四短,這些境界都與我無關,看它長短作麼?
問:那有時候我提不起來的話,就寫在自己的手背上,分別啊、什麼觀照啊,就是經常看手。因為我們經常看到這些現象的話,第一習慣去分別、去著相,然後就會有阿三阿四的出來,然後就一個念頭一個念頭地生出來,我說用這種最笨的方法可不可以?
mic答:是啊,所以說這個要座下才能夠發現。

◈ 59-打長坐要注意休息
問:上師,我想說一下,我今天出現一種累,長座之後就馬上休息,休息一會就下去吃中午飯,吃了中午飯之後搞衛生,搞衛生上來的時候好像一點力氣都沒有,這個七好像很累很累,講話都累。開始那幾天老是昏沉,所以我就兩座一起坐,我早上不下座,坐到中午下座去吃。
mic答:很累很累要彙報,彙報給護七的師父,說我突然感覺到很累很累。
問:我看到心*師父,我叫都叫不出來,想跟他打招呼,講不出話來。
mic答:你要跟他說好累好累。
問A:是不是搞衛生沒休息好,太累了這幾天?
問:我感覺也不是那種。
問B:是連著兩座打得太長了。
mic答:不用打那麼長坐,那麼長沒用。
問:我是感覺第二座老是昏沉。
mic答:我們打長坐都得隔天,不能夠老打長坐。
問B:連續打它會昏沉。
mic答:會累,消耗太大了,又影響休息,同時又影響座下觀照。我們鼓勵打長坐,但不鼓勵每天打長坐。
問:座上的時候沒感覺累,沒有異樣的,很輕鬆的。
mic答:對,這個打長坐力量是挺大的,能夠幫助往生。那還是要隔天打,不要每天堅持打。我都說過好多次了,不要連續打長坐,知道打長坐了,主要就是座下如何去觀照。如果說這個座打那麼長時間,十幾個小時,下座一看到不順心的事還要發火,還要埋怨,那算了,這個座別打了,我們喂牛去吧。
mic答:心*師兄累不累?
問C:我累,今天是第三座坐得品質比較好,幾乎是在那種能量團裡面。
mic答:能量團。
問C:對,那個手握得很緊,這個到那個揪下來。
mic答:你不要去管它是什麼東西。
問C:對,但是有時候咒持得出,有時候持不出,反正持得出我還是嘴巴念咒,如果是六小時,第二座品質就比較高,第三座就昏沉了,就累,能夠持咒和不持咒反覆。
mic答:太累了就睡覺,不要勉強,不管是誰都一樣。如果感覺到太疲倦太累了,咱們就睡覺。其實你睡覺的時候你也發現這個睡覺跟坐著打七沒什麼兩樣,也是了了常知的。打七打了那麼多天了,基本上都是睡覺(jué)了,不是睡覺了,所以說睡也是打七。你這個睡夠了觀照力更通達,這個很清晰。
問C:很清晰。
mic答:對,很清晰,你看我都說不出來。
問C:知道,別人說什麼我知道,這個不該說了,都知道打指了,就是這樣,這個沒什麼。
mic答:那挺好。

◈ 60-座上不能觀呼吸
問:現在打坐腿上絲絲拉拉地在運行,都是能忍受的,而且手現在都已經過了那種最疼的關了。有時候偶爾特別疼的時候,我就看著您,就好像我在高高的山頂立,完了以後還不行,我就看著它到底是怎麼樣,慢慢以後就不是太疼了。疼的時候總問:“是我在疼嗎?”“不是我,這個身體在疼。所以我要和它分離,我要出離,我要跟它撥開。”老是這樣弄,所以我說這個疼痛可以減輕。
mic答:你座上沒有持咒啊?
問:持咒的。
mic答:持咒為什麼會想這些東西啊?
問:今天打坐的時候,四個小時嘴裡頭一個勁地念著咒,念著咒已經不清楚的時候,我就停下來開始觀呼吸。等下再念念試試,看還有沒有完整的咒,完了再念,能念的時候我就念。等它一念不了,這就觀呼吸。
mic答:你觀呼吸不也是動念了嗎?
問:要不然,我幹嘛?我覺得沒有咒,我念不出來,就這麼乾坐著嗎?
mic答:你如果能念咒就要繼續念啊。
問:那個咒就好像不清晰,完了“嘟嚕嘟嚕”就這樣。
mic答:那也要念,那是極力追頂。
問:追頂,它不是說我想念,它自己念。
mic答:是啊。
問:我現在特別注意追頂那種力量。
mic答:這個就是追頂,自己念上去的。
問:我怕它就像那個車似的滑下來,如果一滑下退回來,再往上去追的時候,那個速度就好像變了。
mic答:它就是自然的,自然念,但是你不能停下來,停下來不就變成不念了?還是要繼續念哦。
問:好。

連播區:點下面標題可呈現播放紐

 摘要

問題:51_60
51-印心宗殊勝的念佛法門
52-如何快速與上師相應
印心七三七第六天
53-座上功夫要結合座下的用
54-下座後隨時都可以迴向
55-持咒要念夠遍數
56-宗門的指導方法不能自創
57-一切事境都要透過去就是承當
58-座下要在各種事境中透過去
59-打長坐要注意休息
60-座上不能觀呼吸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無心直說--如何修證印心法門(三)
    包含所有座上實修、實證的重要開示!
  • 前言 蔡奕忠居士簡介
  • 打七開示:2017年12月27日—2018年2月11日

    塔光道場、明珠
 佛弟子 © 2004-2025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