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問題:91_100

印心七四七第五天
(2018年1月21日)

◈ 91-打七的核心是回歸本位
mic答:這手機基本上都沒上交啊?
問:基本都上交了,但這裡面有師兄比較自覺地又拿走了。
mic答:那手機還是要控制一下。基本上交了又拿走了。
問:現在交手機的只剩下一半。
mic答:哦。這手機挺影響定力的,過去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現在臺詞改了:放下手機立地成佛。
問:那心*師兄就還把手機給收起來吧。
問A:好。
mic答:先從心**開始收吧。
問:嗯,好。心**的我親自給你收了。
mic答:完啦,這回沒生意做啦。
問B:每天他們找我提交訂單,這個工作也交給你啦。然後跟你分成。
mic答:這麼重要啊,這麼重要還是別交啦。
問B:沒事嘛,心*願意承擔我就可以給他。
問:你只要能舍,我們無所謂。
mic答:心**有什麼不能舍的。
問B:就是。
mic答:打七就是要捨下一切,這個階段主要也就是講舍。座上這個入定、持咒的速度、念頭的流轉,都可以把握得很好,趨向平穩了,好多師兄的平常心也流露出來了。所以這個時候做功夫主要還是在一切放下,一切放下,我們這個平平常常的、清清楚楚的、恒常不滅的覺知性就自然現前了。
所以再上一步你如何去用功?歷代祖師都說了一句話:向上一著,千聖不傳。雖說是千聖不傳,但是祖師們還是說了怎麼去做。就是外不著相,內不亂心。我們母音上師進一步又說:“外不被境遷,內不被念轉。”這個話雖平實,平實是什麼意思呢?平淡、實在,所以叫平實,話雖平實,功用無窮。所以做功夫越是觀照、越是見性,就越無功夫可做。
那這個時候還用不用打七?這個功夫做到這一步了,還用不用打七?七已經打掉了,就沒有七可打了,不起分別了,不去作意了,就已經把七打掉了。那這個七打掉了接下來做什麼呢?知道嗎?接下來做什麼?做超越,還要超越,因為學無止境,修無止境,覺照無邊,這是超越,也叫超拔。超越什麼呢?超越我們的身心世界。這個超越身心世界用什麼方法?老人六個要點最後一條:“心量廣大,容納一切。”這就是超越。
來這好多師兄問了:“怎麼去保任呢?”剛才講的就是“保”,“保”就是外不住相,內不亂心;如何是“任”呢?禪宗說“任運騰騰”,那如何又是“任運騰騰”呢?“心量廣大,容納一切”就是“任”,這就是保任。所以說這個“心量廣大,容納一切”就是“任運騰騰”。
那天有師兄問:“我們這個打七,哪一天解七?”然後心*師兄回答他:“沒有解七,我們塔光的打七從來就沒解過七,一直都在打七,所以就沒解七。”其實今天晚上說的這番話就相當於解七,這麼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在打七,今天就是總的解七。這就是打掉第七識,念念觀照,念念覺照,念念安住,念念不住,這就是解七,就是回歸本位。
回歸本位就是因地上的圓滿,也是果地上的起點。回歸本位之後,就是在果地上修行,不是在因地上了。那果地上的修行是怎麼修的?還有沒有層次步驟?其實果地上的修行很簡單,因地上的修行每一步都要講如理如法,果地上的修行每一步都要講圓融萬法,所以每一步都是圓滿的。在因地上的修行,多數都落在分別心上,整天都在分別,所以每天都要講方法,要如理如法,你分別可以,但是要如理如法。那果地上的修證,你看我們說是修證,不是修行,果地上的修證每一步都要究竟,所以叫圓融萬法。所以這果地上的修證,是以差別智來修行,差別智來體現。就是張良拿筆來畫圓圈,看誰畫得圓。你比我畫得圓這就是差別,那不是分別,那是差別。就是《金剛經》上說的那句話:“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所以你看我們每天安排師兄們巡七,這個巡七就是培養差別智。我們說了沒學過巡七就主不了七,主七一定要會巡七,會照顧大家。

◈ 92-凡夫和悟道者的舉手投足沒有差別
問:世人說的舉手投足和佛法說的舉手投足,一個是有住著,一個是無住著是嗎?
mic答:都沒有住著,都無住著,都化空了。
問:那還有差別嗎?
mic答:你認為有差別它就有差別,你認為沒有差別它就沒有差別。
問:那為什麼佛法還會要分悟道後的舉手投足都是見性,而凡夫那些又有不同?
mic答:那是悟道的人說的。
問:哦,謝謝上師。
mic答:你悟道了也可以那麼說。
問A:你剛剛說什麼?世人說的?
問B:世間之人。
mic答:他說世人說的舉手投足跟佛法說的舉手投足有不同,有不同嗎?我們看是一樣的,都化空了,你天天都在舉手投足你還記得住啊?
問:記不住。
mic答:所以都化空了,都了不可得了。
問:那是世人自己的分別是吧?
mic答:你不是世人嗎?
問:是,是也不是。
mic答:不作聖說,作聖說就麻煩了,所以說不作聖說,不作聖解,所以開口便是平常。
問:念念都無掛礙。
mic答:對。你看你這個對得挺好:念念本無掛礙,開口便是平常。

◈ 93-打七是打掉懷疑
mic答:打七是打掉懷疑。
問:我以前經常有懷疑。一肯定也有懷疑,懷疑了後又肯定,現在基本上不懷疑,我覺得沒什麼好懷疑的。
mic答:你還是有懷疑,所以你老要問“對不對上師”,這就是懷疑,它是一種習慣,疑是最難去掉的。
問:但是不問又不對,問了也不對。(眾笑)
mic答:這就是我們打七所要做到的,就是沒有疑問。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在承當,你沒承當說它幹什麼?所以說就是培養大家這個承當的力量,而不是培養你懷疑的力量。
問:我已經承當,承認了。但……
mic答:“但是”。(眾笑)
問:就當是替大家問。
mic答:你要表法一個敢於承當,直下認取。

◈ 94-了生死的大願最重要
問:好,我就這麼說吧。在修行當中,我是覺得年輕人修法是驕傲,真的,凡是年輕人他們修法正當年,就是說很容易……
mic答:她感覺她年輕嘛。
問A:我沒有哦。
問:應該感覺哦。年歲大了以後會產生各種對修行有幹擾的情況,例如昏沉啊,還有就是打坐體力方面,這些都有一定的幹擾。因為他不像年輕人睡一個晚上精神就來了,我是有體會的,我像他們那樣年輕的時候也是彼此彼此的。
mic答:你現在想睡多久啊?
問:現在就是請問上師,像我們這樣子的有沒有一個比較好的方案讓我們在修行當中不走更多的彎路,怎麼樣提升得更快,就是不落後嘛,就這樣子的。年輕人修得怎麼樣,我們就不會差於他們。
mic答:你一直都是原地踏步,不需要落後也不需要前進嘛。
問:我也想勇往直前。
mic答:你一直在勇往直前。
問:好,我不管您真假,我就接受您這個話,我是勇往直前的。我昨天晚上睡在床上也在想這個事情,我是想怎麼辦呐,年紀輕他可以有時間,有這個精力,有這個精神,有這個身體,我們就是身體也沒了,方方面面都差……
mic答:身體沒了嗎?(眾笑)
問:身體有,就是要差一些,機能方面就衰退了,就像個機器一樣的,他加了油都沒用的。
mic答:所以說這六十五歲以上不能打七了嘛。
問:這個其他人講的我不相信,所以說上師講的我就相信上師的話,我緊跟上師。
mic答:我們要求是這樣的,六十五歲以上不能打七了,因為老了嘛。
問B:上師不是跟你開玩笑。
mic答:她在跟我開玩笑。
問:這個這個是,哎呀。
問C:蕩然無住。
mic答:其實,你所講的這個叫迫切感,你這個迫切感很重要,要得解脫、了生死,這是個迫切感。其實你這個迫切感不管是歲數大的還是年輕人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誰能保證明天能夠活得很好?我們身邊有很多師兄,四十幾歲就走了,都是身體很強壯的情況下走了,刹那間一口氣上不來就走了。所以這個了生死不是說這個身體好壞、年輕、年老,跟這個沒關係。了生死是了念念的生死,念念不住,念念不隨,念念清淨,念念皆能回歸本位,這就是了生死,而不在於這個身體好壞、老少,不在於這方面。所以我們了生死是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上,不在於哪一個身體的好壞上。
問:只要自己努力精進就行了哦?
mic答:只要你一切不住就可以了。你要講往生的話,我們所講的往生諸佛淨土,往生極樂世界是靠大願,你的大願不退就可以往生了。不需要你有多高的境界、有多大的修證,不需要,就一個,你願意往生,一心只求往生,就可以往生。不要粘著這世間的一切,你就可以往生,也不用打坐、也不用結印,也不用什麼“哎呀,我身體不如別人”,你只要有個大願在,因為是乘願往生。所以我們學佛的首先底線是什麼呢?我修得不好,我做得也不一定好,但起碼有一點,我的願望是只求往生的。在這個基礎上來進行修證,你這個成就就容易了。
問:有方向了。
mic答:對,這方向感比較明確。所以我們母音上師開示,上了年歲的,六十歲以上的,他都不傳心中心法,他就傳念佛。因為我不管是在廣東汕頭、海南,還是我到了上海去,看母音老人傳法,他都是這麼傳的,上了六十歲的,他就是說,灌頂可以灌,跪下來求法,他都給灌頂。灌完頂開示:“你們這把歲數了,就安心念佛,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一心只求往生,別的不要求。就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方便、最直接、最圓滿、最究竟的法門。”所以就這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因為誰都把握不住自己,哪個刹那間就走了,所以你這個願力不能斷,這願力斷了到時候六神無主了,怎麼辦呢?所以我們說這個是起點,這個最基本的起點我們自己要把握得住。


印心七五七第二天
(2018年1月25日)

◈ 95-脫落的前提是綿密觀照
mic答:今天有一個師兄說爆炸了一下,她發短信跟我說她爆炸了一下,然後我說炸了之後怎麼樣?她說沒炸徹底。(眾笑)然後她跟她先生交流,她先生還說這應該是破了初關了。我說像你說的這個情況在你先生他們那邊也許就是破了初關了,在我們這邊什麼都不是,因為你還有疑在,有疑就是有惑。我說這種很多,有人一個晚上爆幾下,一個晚上炸幾下,你問一下先生是不是三關全破了?(眾笑)
這個爆炸我們說了好多次了,氣機運行之後,這個氣脈炸開的境界,它就會有爆,好多練氣功的都有炸開的。我們所講的打開本來,是要具足一定的因緣和條件的,首先是知見要正,第二是沒有追求。像我們有些師兄整天在座上就求爆炸、求開悟、求入定,這些都是有求,在有求的情況下出現這種爆炸只是一種相似而已。我們所講的自性是無求的,我們所講的這個根塵脫落而出現的這個爆炸,它的前提是要有綿密的觀照。不一定說打長坐才會爆炸,綿密的觀照就可以了,即便是打長坐了,同樣也要有綿密的觀照。
問:上師,那個爆炸體現在座下的時候呢?
mic答:座下就是在觀照當中,而且我們所講的觀照是自然觀照,自然觀照的情況下它會出現脫落。

◈ 96-座下觀照不要怕境界
問:上師,我想問一下,現在打坐的時候,上座一切放下,死心塌地,就覺得這個座上不管遇到怎樣的境就心念耳聞,很簡單,然後就化了,就過了,也可以做到座上一切不住,很多境相就過了。但是在座下,座上座下一致,就發現這個座上用到座下的時候還是難。
mic答:嗯?
問:用到座下的時候還是難。
mic答:難?你作意了吧?作意就難。
問:座下遇事,然後遇到境界,心還是容易被轉。
mic答:哦,怎麼個轉法?
問:跟著情緒跑。
mic答:跟著事情跑是吧?
問:是。
mic答:那是啊,那你要做事啊,做完事之後呢?做完事之後還有沒有住在上面?
問:不住,做完事情的時候不住,我現在說的是當下,就是情緒來的那個當下。
mic答:那你要做事啊,你不可能不做事,做事也正是用。
問:在那個時候,情緒起的時候怎麼發願?好像都化不開。
mic答:情緒,還有情緒?那你那個情緒是故意要發情緒的,還是自然而然的?
問:自然而然的,應該是被壓念了以後,然後爆發的。就是來之前被媽媽拉去化驗,去做各種檢查。
mic答:然後就有情緒了。
問:是,為了安媽媽的心,然後就只好陪著媽媽去做各種各樣的檢查。
mic答:那檢查就檢查,有什麼好生氣的?
問:但這個過程中,我怎麼發願都轉不了,然後這氣最後還是發出來了,很慚愧,就很懺悔。在那個過程中其實也不能說都沒有覺照到,但是最後還是被這個情緒帶走。
mic答:你是住在覺照上,怕境界,討厭境界,所以稍微有境界你就受不了。
問:是不是坐得不夠長?
mic答:這是分別心,不是坐得不夠,起分別了那肯定要煩惱了。

◈ 97-願力是修行的關鍵
mic答:這個強度打得了嗎?
問:今天是打下來了,明天我還不知道什麼樣子。
mic答:沒事,你要覺得太疲勞了,就多休息一下。
問:今天第二座和第三座都沒有感覺睏,第一座的時候還有點睏,上了座也不下來了。
mic答:要是覺得累了也可以多休息一下,不要急,這個打七也是在給我們全身心地做一個總的協調。
問:來之前就很猶豫,以前就是看那個公眾號裡有的師兄在上海打七,就很心動,感覺想去,但是又猶豫怕打不下來。
mic答:歷練嘛,什麼環境都要受一受,什麼境界都要過一過,歷練,來了才知道怎麼回事。
問:上師像您說的那個灌頂,什麼時候可以灌頂?
mic答:先修嘛,你來幾天?
問:我打三個七結束了我再走。
mic答:哦,三個七,三個七快結束了再灌吧。我們一般不輕易灌頂,灌頂都是為了修法,在我們這裡沒有結緣灌頂,都是修法灌頂。那修法都要講基礎打好沒有,沒打好基礎不灌頂。我們不是走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什麼人來了都灌頂,大眾化,那叫群眾路線。在我們這裡求灌頂很不容易,灌了頂之後也不會輕易地就不修了,因為這個灌頂太難了。
問:您說的這個灌頂不是心中心那個吧?
mic答:我們這邊的灌頂很多。
問:那像我現在應該適合哪個灌頂?
mic答:比如說修准提法有准提法的灌頂,修藥師法有藥師法的灌頂,修尊勝咒有尊勝咒的灌頂,大白傘蓋咒有大白傘蓋的灌頂,心中心法有心中心法的灌頂,大光明咒也有灌頂,每一個法門都有灌頂。然後除了這些灌頂之外還有印心宗的曼陀羅成就大灌頂,也叫總持灌頂,就是受了這個灌頂,印心宗裡面傳承的所有法門都可以修,而且這個灌頂在印心宗的傳承裡面又叫作金剛上師成就法的灌頂。我們母音上師給灌過,但是不多,大概就是七、八個吧,受過這個灌頂。你以前灌過頂嗎?
問:以前灌過,但是沒有修。也沒有手印、也沒有咒。
mic答:灌過什麼頂?
問:就是那個心中心,當時老師就是路過天津,手印也沒有教,咒也沒有教,也是說讓別的會的師兄教一下,當時就修六字明。
mic答:六字大明咒修多少年了?
問:從那時候就修有兩年吧,但是始終沒打過兩個小時,都是一個半小時。後來發生那些事情了,我就停了。今年九月份的時候有了您的光碟和書,我和我們家師兄看完以後感覺信心挺足的。後來就請了那個禪凳還有陀羅尼被,從11月10號就正式上座了,就像您說的就是從半小時一動不動開始打,到我來這之前勉強能坐到三個小時。
mic答:不動了吧?
問:現在腿不動,今天到這頭一回打到四個小時。
mic答:進步還是挺快的。
問:就是手印疼。
mic答:手印痛,手印痛消業障,手印痛還有一個原因,佛菩薩在那裡開會。
問:我感覺這個手痛要比這個腿痛還難受。
mic答:那是,你想想這痛,哇,佛菩薩在那開會。
問:腿痛的時候過一會兒還能過去那個勁,但是這個手,一直痛一直痛,痛得都抖。
mic答:你看這不都在開會嘛。所以說這個痛,不管是哪個地方痛,越痛越好,證明佛菩薩在開會,在開示,所以我們說越痛越有道場。痛是培養定力的,這個定力用來幹嘛的知道嗎?了生死。這個痛可以培養願力,所以越痛願力越大,否則你坐不下去,馬上就下座了,能座下去就是有大願在。
問:就是我在這一座當中好像有那麼幾分鐘有過那種感覺。
mic答:你這個願,你不一定能夠覺察到,不一定知道自己在願當中,但它能夠堅持就是個願。就跟觀照一樣,體會一下,當下一念清淨,誰都能體會到,這就是觀照,很自然。但是要念念清淨下去,這就有難度了,所以師兄說:“哎呀,這個好難啊。”那如何讓當下一念清淨延續下去呢?這就要靠願,所以發願那時候心就是清淨的,這就是觀照,你每發一個願都能體會到自心清淨,這就是觀照。
問:座下就是發願。
mic答:“願此生速開智慧成佛,救度眾生,不求餘果。”就是這麼一句簡單的大願,反覆發,重複發,每一個願都是清淨無比。
問:現在感覺就是念這個願,好像心裡面沒有那種感覺。
mic答:清淨。
問:清淨是有。
mic答:清淨就是觀照,所以說心清淨就是觀照。我們這個說法是有根據的,祖師所講的當下一念清淨心光,即見法身佛。這當下一念清淨心光,即見法身佛,這個就是見性,當下一念清淨都能夠見性了還不能觀照嗎?
問:上師,我打完七回去以後,就是打坐,座上持咒,座下就是發願?
mic答:對。
問:別的現在也不需要?
mic答:有什麼可得的?什麼都不可得,開悟可得嗎?不可得,為什麼不可得?因為人人本來具足,沒有哪一個人少了自性的,所以自性本來具足,不是向外求來的,而是自證而成,所以說諸佛自性本來具足,我們不是修來的,也不是求來的,所以唯有一切無求,可以與真心、自性相應。所以你越是無求,就越是見性,無求正好是觀照,觀照就是無求,一切無求,一切不住,就是“了了常知,蕩然不住”,這是祖師講的,“了了常知”,或者“了然自知,一切不住”,這都是祖師講的。我們母音上師講的是“一念不生時,了了分明的靈知即當人的本來面目”,這講的是一回事。印心宗雖然說法門很多,修哪個法門是因人而異,因根施教,但實際上用的方法是一樣的,座上心念耳聞,座下綿密觀照,不管哪一個法都是一樣的。
問:這回來想請上師給我灌適合我的。
mic答:灌嘛,沒事,六十八個法門都灌頂都無所謂,一年修一個那也得修六十八年。
問A:一個大成就就了不可得了。
mic答:這個法求多了反而麻煩,一天到晚就問:“上師我明天修什麼法,打完這個七我修什麼法?”(眾笑)

◈ 98-見性與氣脈無關
問:就是好好坐著,還不是昏沉的情況下,清醒的情況下,它會有一股後坐力突然就往後傾。
mic答:那是氣動,氣機運行,突然間就往邊上倒。
問:就往後拉了一下,人就本能地倒。
mic答:那都是氣動。
問:不管它嗎?
mic答:管它也沒用,動了你就坐穩就行了,它就一陣子,你管它幹嘛?
問:對,就一陣子,有時候往前,有時候往後。這個跟那個督脈有關係嗎?
mic答:不管它就行了。這個中脈不等同于任督二脈,中脈叫作光明身心,是屬於正覺受。
問A:那見性不是見到這個中脈了?
mic答:對,所以叫光明身心,光明身和光明心就是中脈。
問A:還有這個分別?
mic答:那是你分別啊,我剛才不是和你說光明身心它是一體的?
問A:就是,我說怎麼還會有分開?
mic答:你聽不明白,才跟你這麼說,發現你不明白。再解釋一下,光明身心就是靈知了了,了了靈知。
問B:這就叫光明?
mic答:對,就是光明。
問A:多個名詞而已。
mic答:都是名相,沒事幹,樹這麼多名相。(眾笑)
問C:一個解釋一個,原來是一樣的。
mic答:過去沒有“忽悠”這個詞嘛。(眾笑)
問A:不是說任督二脈通了就是光明身嗎?
mic答:不是,那麼說的話那些外道都通了。
問:任督二脈是實在的,但是中脈是看不見的。
mic答:能看見,光明嘛,但是不一樣,跟任督二脈的說法不一樣。任督二脈叫大周天、小周天,你要說它通了就見性了,哇!那多少個外道都見性了,不一樣的。
問A:好像我從哪裡看到一個老師的說法就說你見性了這個肯定通。
mic答:不一定,那個是有所求的,見性是無所求的。
問A:通了不一定見性,但是見性的話就會通了?
mic答:這句話不對,沒有這回事,兩碼事。自古以來,咱們佛教那麼多大德走的時候都是病懨懨的。
問C:對啊。
mic答:那你說他大、小周天通了不應該病懨懨才對啊?
問C:有的還是現重症走的。

◈ 99-昏沉和睡覺的區別
問:上師,為什麼有的師兄一上座就昏沉,有的就從來沒有昏沉,這是什麼意思,怎麼回事?
mic答:一上座就昏沉證明它定力好。(眾笑)昏沉是定,叫昏沉定,也叫欲界定。禪宗叫得好聽,它叫冬瓜定,(眾笑)就是昏沉定,所以定力好才會昏沉。
問A:定力好才會昏沉?
mic答:對。(眾笑)
問B:昏沉定的時候是不是手印也不會倒?
mic答:是啊。
問C:可是好像已經有夢境了。(眾笑)手印它不會掉,但是在那裡睡著了。
mic答:你那個屬於睡覺,不屬於昏沉,(眾笑)做夢了,做夢了就會打呼嚕了。你那個也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不倒單,(眾笑)坐在那裡睡覺叫不倒單,那也是很高的境界。以後凡是有師兄一進來,就跟師兄介紹我們這位師兄是不倒單的,哇!好高大!
問A:上師,那和他平常打坐的時間有關係吧?比如說她習慣是早晨打坐,可能早晨就不容易昏沉。
mic答:沒有沒有,不一定,我們說四種狀況會導致昏沉。說過嗎?說過你們說,我不說了,你們說吧,哪幾種狀況?
問A:身體比較疲憊,休息不夠,歲數大,願力不夠。
mic答:還有一個生病。
問A:是,生病也會。
mic答:不是願力,是生病。體弱多病,疲勞過度,歲數大,休息不好,就是疲勞過度。
問A:第五個是願力不大也容易昏沉?
mic答:願力小的話這個昏沉的階段會很長,會持續很長。
問D:像這種體弱多病的經常昏沉的話,經常打坐會改變過來吧?
mic答:會,所以說昏沉是定力好的人。
問:昏沉是不是睡覺啊?
mic答:昏沉和睡覺是兩碼事,睡覺要做夢,昏沉不做夢。
問E:那手印要是倒了呢?
mic答:手印不倒,手印倒了就是睡覺。
問F:那如果有鼾聲也是睡覺?
mic答:都已經打呼嚕了,念呼嚕咒了,那肯定是睡著了。
問A:上師,那這個昏沉過程中他還有在心念耳聞嗎?還是跟著妄念跑了?
mic答:有,他還是在持咒,他還知道咒在的。

◈ 100-打嗝是一種禪病
mic答:過去宗門裡面有一個詞叫禪病。
問:禪病?
mic答:這打嗝是禪病之一。
問A:我除了打坐的時候會有打嗝,有的時候一直持一個咒的話,我沒有打坐,就是一邊做事一邊持咒也會打嗝。
mic答:現在還會嗎?
問A:少一些。
mic答:儘量不要打。所以要治療打嗝,還是要從控制開始。
問B:控制?
mic答:控制。沒辦法,以前我們一打七,發現哪個師兄不停打嗝的就請他回去。有一位師兄是怎麼都不肯走,結果他在塔光打七,那間房安排五、六個人跟他一起坐的,後面跑了剩他一個人了,誰都受不了他那個嗝,所以這太影響別人打坐了。
問C:這種禪病是怎麼來的?
mic答:培養來的。
問C:培養來的?
mic答:打嗝也是培養來的。
問D:那偶爾打不會那個吧?
mic答:偶爾打嗝也是打嗝。我們是指打坐上,你吃飽飯了打嗝是正常的,那是飽嗝。
問D:但它有時候會打出那個氣。
mic答:打坐的時候?
問D:是。
mic答:那你要控制,要不然就是像我們所講的培養了,你會培養得越打越曆害。最後打一個嗝都有五、六種聲音和音調出來。(眾笑)
問E:那個師兄這次來塔光,他打得非常嚴重。
mic答:你們南寧的。
問F:就是南寧的。
問G:像打雷一樣。
問E:不是像打雷,我們在旁邊聽得好難受,又大聲,整棟樓差不多都能聽得到。
mic答:他那個嗝很長,還有五、六種聲音。
問E:總之你在旁邊打坐,你真的是很難受。
問H:很普遍,在那裡很普遍。
mic答:在那邊很普遍?
問D:對,我才住那麼三天時間。
mic答:他是培養出來的。
問E:他不注意控制。
問G:那是一個帶一個。
問H:不可能是一個帶一個。
mic答:會傳染的,打嗝會傳染的。
問H:上師說可以控制。
問G:他其實控制的話可以控制住的。
問E:把它往下嚥。
mic答:這個我們以前講過,因為人中間有個膈,腸胃以下的它往下走,胃氣上半節這塊它會往上走,一般都是消化不好,下面的東西翻上來了,濁氣往上走了,往上走了耗陽氣,所以要讓它往下走。我們叫他們不要打嗝,他們非要打。我說:“哎呀,你用嘴巴來放屁呀。”本來這個應該是往下走的,從上面出來。
問A:這是可以控制的。
mic答:要控制。
問A:我控制現在就好了,以前我念《地藏經》的話,它不是分上中下三部嘛,每一部我要打兩個嗝,六個嗝一本念完。
mic答:那邊上的人很熟悉你的,看你打幾個嗝就知道你的進度了。(眾笑)
問A:現在就好很多。
mic答:這是可以控制的。
問A:是,以前不知道,我以為是把它打出來會比較好。

連播區:點下面標題可呈現播放紐

 摘要

問題:91_100
印心七四七第五天
91-打七的核心是回歸本位
92-凡夫和悟道者的舉手投足沒有差別
93-打七是打掉懷疑
94-了生死的大願最重要
印心七五七第二天
95-脫落的前提是綿密觀照
96-座下觀照不要怕境界
97-願力是修行的關鍵
98-見性與氣脈無關
99-昏沉和睡覺的區別
100-打嗝是一種禪病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無心直說--如何修證印心法門(三)
    包含所有座上實修、實證的重要開示!
  • 前言 蔡奕忠居士簡介
  • 打七開示:2017年12月27日—2018年2月11日

    塔光道場、明珠
 佛弟子 © 2004-2025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