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掉舉是身心渙散
mic答:還有一個禪病是掉舉。一個是打嗝,第二個就是掉舉。
問:掉舉和昏沉有什麼區別?
mic答:掉舉是身心都渙散了。
問A:沒有心念耳聞了,沒咒了。
問B:亂七八糟地想。
mic答:對。他是昏沉之後,這手乾脆就放下了,頭也低了,這徹底地身心渙散了。也不一定就是睡覺,也有不睡的,睡覺的就是睡著了,但是不睡的就是手印也不結了,咒也不念了。
問B:那他在那幹嘛?
問A:在那掉舉。
問C:按照佛學院的解釋,掉舉就是你胡思亂想了那時候。
mic答:它的名字就叫掉舉。
問A:表現的狀態就是身心渙散。
mic答:你想試一下也可以,你就知道什麼叫掉舉了。
問B:不知道,昏沉也不多,反正都很精神。
問C:都會有的。
問B:我也不太懂那個昏沉、掉舉,好像是佛教裡面的一種現象。
mic答:這叫禪病,也是一種現象,這個給大家提出來就是說我們要克服它。
問B:沒經歷過,不知道。
mic答:是啊,你沒經歷過兩萬五千里長征,你也要去經歷啊?
問B:兩萬五千里我覺得故事看多了,就相當於經歷了。
◈ 102-如何增強心力
問:上師,剛剛說的那個心力強弱,心力是和願力、定力有關係的?
mic答:心力弱,心力不夠強大,就是心力弱。
問:它和定力、願力有關係嗎?還是身體的關係?
mic答:剛開始心力弱的人很多,好多人結這個手印都在抖。
問:這也是心力弱?
mic答:心力弱,結這個印都在抖。
問A:那增強心力的方法是什麼呢?
mic答:發願、打坐。他抖沒關係,抖兩天就好了。
問B:剛開始打六字明的時候,咱不是每個月月初打一次九嘛,原來兩個小時一下增加那麼大一個長度,就出現這樣:疼啊!張不開,硬張的話就疼,就抖。張不開就只有這樣,後來就稍微好點,再張開,慢慢就好了,就突破了。
mic答:所以打坐本身培養心力的。有些抖得太曆害了,手印還會抖散了,我就拿個碗讓他抱著。特別是那些有附體的,必須得給他抱著個碗。
問C:附體的話會抖?
mic答:抖,很厲害的。
問:上師,上次巡七的時候,看有個師兄,念咒的時候他老是搖頭,手印倒沒動,就是在不停地搖頭。
mic答:有,這種情況有,不是搖頭就是點頭,都有。
問:這裡有個師兄也會這樣。
mic答:那個是吧?那個一向都是這樣的,他認為他入定了。我們經常點他的,點他假裝沒聽到,後面我們就不直接點他了。有師兄問了,我們就說這個現象我們會給你安慰獎,說你入定了,實際上說給他聽的。
問D:他的意思是,上師知道我的情況,然後是默許了我可以這樣,後來我們也不好再說他的。
mic答:那是他的事嘛。
印心七五七第三天
(2018年1月26日)
◈ 103-觀照不能住在了了分明的境界上
問:上師,我還想提一個觀照的問題。觀照是當下清淨,一念不生,了了分明,清清楚楚的,很自然的。
mic答:這個叫覺。
問:覺啊?
mic答:“覺悟”的“覺”,不是“睡覺”的“覺”。
問:那做事的時候也是了了分明的,清清楚楚的。這個觀照有沒有走失的?
mic答:熟透了就不會走失。會走失就是失照了,就是又胡思亂想去了,他就走失了。
問:這個觀照還要一定的定力,或者是什麼?熟透了就是在忙的時候,在什麼情況下都可以,有沒有這個說法?
mic答:這個熟透就是我們所講的念念當自覺,就是熟透了,念念當自覺,你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離不開念念當知,念念當知就是念念當自覺。這就是觀照什麼時候都在,我們所謂的打成一片。
問:就是綿密,就是打成一片,就是打成綿密那個值了。
mic答:嗯,打成一片,比綿密還要綿密。綿密還帶有一個鼓勵的說法,打成一片就不需要鼓勵。
問:嗯,打成一片就是了了覺知,了了分明,好像不是自己做那個樣子哦?
mic答:也是自己做。
問:哦,自己做,但是不粘在上面,不著在上面。
mic答:也要粘,稍微粘,即粘即離,即用即離。
問:就是說已經差不多證到每一個當下了,對吧?
mic答:你不要太口語化。
問:大概懂了這個觀照。
mic答:大概懂了?這個大概是個什麼樣的比例?是百分之二十嗎?
問:應該有百分之七八十,不是很厲害的那種,您那天說了,不要有等待的心。
mic答:八九不離十,是吧?
問:您說不能有等待的心,那就行了。
mic答:嗯,那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等待個什麼?
問:嗯,不能有可待之心。
mic答:你是觀照呢?還是懂觀照呢?還是會觀照呢?
問:應該會。
mic答:應該是會?
問:應該,一直沒有去用。
mic答:沒有去用,怎麼用?
問:正在用心時,無心恰恰用。
mic答:又在背書,不背書行不?
問:就要拿一個詞來表示一個大概。
mic答:非得要找一個詞嗎?說的時候已經遲了。
問:力度不夠。
mic答:所以是百分之二十,這幾年讀了不少書?
問:沒有,為了生活奔波。
mic答:讀書不一定是拿本子看才是讀書,拿手機看也是讀書。
問:如果這樣說的話,閱歷相似,在讀生活中的書也是讀書。
mic答:觀照不用猜吧?
問:不用。既然說是觀照,那為什麼還要提起一句佛號或者是發大願呢?
mic答:那你跟我講一下,這個觀照如何持續下去?
問:就是每一個當下,了了分明。
mic答:還有了了分明在嗎?還有了了分明在,那還是在影子上。還在捕風捉影嘛,了了分明的才是啊?
問:就在那個能知上面啊。
mic答:這個還不是觀照,這個還是在起分別。分別一個了了分明的、能知的是觀照,這還是分別。觀照是無分別念了,所以剛才告訴你“說時已遲”,這個“遲”是什麼意思?已經粘著在上面了,所以叫“遲”。你別把這個錯認為是在觀照了,要了了分明才是觀照,這就是著在相上了。所以說念念都是了了分明,我們所講的叫什麼?了了常知。你這個叫了了分明。
問:了了分明不就是了了常知?
mic答:是啊,但是這個並不可得。所以這個是什麼呢?它要化空,分明也不可得,清淨也不可得。
問:空也不可得。
mic答:空也不可得,這叫化空,不是落在什麼境界上。我們所講的不粘著,一切不住,前提是一切不住,一念不生。這一念不生是不去起心動念叫一念不生,跟不粘著是一回事。即用即舍,也就是化空,用完了就放下了,即用即舍,直接就是化空了,所以不要有所住。像我們所講的,我努力一下,念念都在了了分明,念念都在清清楚楚,念念都在清清淨淨的,這都是有住著。
◈ 104-如何才是沒有落處
問:上師,那一念不生他又怎麼說話辦事呢?
mic答:不住念相。
問:不住念相?
mic答:嗯,不住念相,不住念想。
問:不住念想。
問A:不住念想還是不住念相?
mic答:兩個都有,兩者皆有。
問:說話辦事時,也沒有住在上面。
mic答:對。很多這個語句,它講的也是一個直說,“有佛在急急過,無佛在莫停留”。
問:“無佛在莫停留”也是提醒,不要住在那個清淨相上面。
mic答:對。所以除了這個之外,還要用一個“斷”,斷就是舍。
問B:既然不粘著不停留還用斷?不粘著不停留不就是斷嗎?
mic答:就怕你落在不粘著上了,所以也要斷。
問B:哦。
mic答:因為這裡面你還要加一個判斷“應該是”,這就是判斷。
問B:不敢肯定。
mic答:不敢肯定,這就是有粘著。所以任何一個語言,再究竟的語言,在這個作意上都會出現粘著。過去,南老在揚州做開示,這個時候揚州城正在下大雪,南老正在講課的時候,指著這個門外,對著他那些弟子說了一句話:“片片雪花落,落在何處?”
問B:落在心裡。
mic答:啊?你說說看落在哪裡?
問C:落在住處。
mic答:你確定嗎?確定落在哪裡了?
問B:我確定落在心裡。
mic答:落在心裡。它怎麼落在心裡去呢?
問B:因為有相,還著相。
mic答:哦,還著相。那誰著相了?
問B:說者。
mic答:說者著相,不說者就不著相了?
問B:怎麼著那是每一個人都不同的。
mic答:那什麼時候才不著相呢?
問B:覺者就不著相了。
mic答:怎麼說才不著相呢?師父聽到了沒有?
問:哦,聽到了。
mic答:看到了沒有?
問:也看到了。
mic答:那知道落在何處啊?
問C:見。
mic答:啊?落在見處?
問C:落了你能見到這個雪花,能見,是什麼東西能看到雪花落下來,這就是我們的“見”能看到雪花落下來。
mic答:他不問你看到沒有,問你那雪花落在哪裡,沒說你看到雪花落沒有,沒這麼問,片片雪花落,落於何處?
問D:落在有著處。
mic答:幹嘛要著?
問E:落在地上。
mic答:啊?說什麼?
問E:落在地上。
mic答:那還是有著,不落別處落何處?
問F:落在落處。
mic答:這句話說得有點透,還是這個師兄說得透。但是她說完了又吐了一下舌頭,還是怕自己說錯了,(眾笑)這就是還是不敢肯定。所以這個答案是沒有對錯的,我們怕說錯了,恰恰就是錯了。
◈ 105-菩提道超越生死
問:能夠觀照,然後這個觀照跟了生死之間有什麼關係?
mic答:觀照的時候還有妄念在嗎?
問:因為我現在還不算會。
mic答:那你認為的觀照呢?有沒有妄念在?
問:我覺得應該是沒有。如果是這個四大分散的時候他會不會產生妄念來打破這個觀照?
mic答:觀照就是覺,覺就是自性本位,出入生死都是自性本位的作用,所以它可以入生死也可以了生死。你所講的這個了生死,就是針對于現在尚有生死輪回在,而對應的一個說辭,你說:“哎呀,我們要了生死。”因為還有生死在,所以要了生死。到了生死的時候,並無生死可了,名為了生死。
問:那是我們看得見的這種生死。
mic答:你那個是分段生死,肉體壞掉了是吧?
問:對啊。
mic答:肉體壞了就相當於衣服舊了衣服破了,換一條再來,這叫分段生死。這個不用修行也會了,因為肉體壞了自然就了了,跟我們所講的修行無關。我們所講的修行是無生死可了的了生死,是了變易生死,就是念念流轉,妄念紛飛的生死,所以這個就跟觀照有關係了。
問:那這個觀照它有,它是業嗎?
mic答:有啊,菩提道。
問:那還是有東西在?
mic答:菩提道,是啊,這個是大善業,超凡入聖的大善業。
問:謝謝上師。
問A:這應該沒有善惡業了,應該就是清淨業,善惡還有兩邊。
mic答:那不還是一樣嗎?方便說,總要有一個說辭。
問A:哦,方便說。
mic答:或者說得再空靈一點,無業可造。無業可造,那菩薩菩提道又從何來啊?
問:那超出六道就是了生死了?
mic答:難道不是嗎?
問:肯定是。超出六道是這個色身還是?
mic答:超出六道了,會不會再入六道?
問:會。
mic答:為什麼?
問:乘願。
mic答:無所謂六不六道,無所謂。
問:那很多祖師大德都是在六道中。
mic答:你認為他是在六道當中,他認為他在淨土當中。六道叫什麼?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既是穢土,也是淨土,生煩惱就在穢土,得解脫就在淨土,所以即便是穢土亦是淨土。
問:那就要看個人修為了。有的去一個固定的六道、極樂世界或者是佛淨土。
mic答:這就是你前面說的那一句話,有個認為在。認為是穢土就是穢土,認為是淨土就是淨土。你不是認為嗎?認為是什麼?
問A:思維意識。
問:認為是猜疑。
mic答:認為是不是承當?
問:還沒承當。
mic答:還沒承當是吧?那是不是承認?也是一種承當。
問:沒肯定的承當。
mic答:也帶有肯定在裡面,認為就是似是而非。
問:不究竟。
問B:老人在《大手印淺析》中不是說不做判斷不下結論嗎?您這不是下結論嗎?做判斷。
mic答:她說你有沒有下結論啊?做判斷呢?
問:肯定有,但是你要有個說法。
mic答:對,總要有個說法。
問:用語言來表示個大概。
mic答:所以凡是言說皆是方便,凡所言說皆無實義。但總要說,不說的話我們就在那裡打啞語。
◈ 106-如何是心念心聞
問:上師,我在念咒的時候開始是口念耳聞,然後這個咒就越念越快,咒子越來越短,短到後面就只有一個字“嗡”,“嗡”的時候那個氣就頂住喉嚨,嘴巴就張不開了,這個咒就沒辦法念了。但是,嘴巴動不了沒辦法念,舌根可以動,然後我從心裡面就流出一個完整的咒來,這個咒在心裡面就這樣的,舌根震動,嘴唇不動,舌根微動,然後這個咒在心裡面不斷地念。
mic答:嗯,這是心念耳聞。
問:這就是心念耳聞?
mic答:對。
問A:哦,這就是心念耳聞啊?
問:心念耳聞的時候有妄念在吧?有的時候還會有。
mic答:對,是的。
問:初期的時候會有,但是口念耳聞和心念耳聞會交替,對不對?妄念如果多的時候又變成口念耳聞。
mic答:都叫心念耳聞,都稱為心念耳聞。它們交替也是心念耳聞。
問:我們不是有三種說法嘛,口念耳聞,心念耳聞,心念心聞。
mic答:這個階段都是心念耳聞,心念耳聞不光是說你這個嘴巴動了還是舌頭動的問題,主要是你那個妄念已經變得微細了,不是那麼粗獷了。它是相對於你持咒的速度,還有妄念翻轉的程度來定的。
問:那到一定階段,然後這個心就非常地深入,心沒有在外邊了,就在心裡面比較深入的時候,然後就只有一句咒在。
mic答:這就是心念耳聞。
問:這還是心念耳聞,那心念心聞還沒有到?
mic答:一心不亂、念念不住、一心不亂就是心念心聞。就是我們所講的,咒跟妄念已經圓融為一體了,也就是我們所講的極力追頂,這個時候就已經是心念心聞了。
問:哦,極力追頂的時候就是心念心聞了?
mic答:就是心念心聞了,連到後面的能所雙忘也是心念心聞。
問A:哦,在那個能所雙忘交集那裡哦?
mic答:對。
問B:上師,極力追頂怎麼解釋?是那個咒形成咒輪?
mic答:這個不做解釋,說到這個詞你也知道了,到時候你修到這個階段,你會突然間明瞭,哦,這就是極力追頂。你現在去猜想它沒多大意義。
問B:上師,我這兩天打坐那個咒串咒也是一種?
mic答:串咒是翻種子,屬於翻種子。
問:上師,有的時候會這樣的:咒和妄念並存,然後咒會比較清楚一點,妄念會比較細微比較模糊一點,然後有一個聲音來一下的時候,妄念沒了,咒很清楚;有的時候只有咒在,如果來一下聲音,然後咒也沒了。
mic答:對,你講的都是極力追頂的表現。
問:哦,那個把妄念打掉了咒還在也是極力追頂?
mic答:對,也是極力追頂,也是心念心聞的表現。
問C:上師,心念心聞就是在翻微細流注是嗎?
mic答:對,微細流注。
問C:所以它就在能所雙忘前和之後都是?
mic答:之前和之後都是這個。
問D:這個時候那個咒會更加清晰,但是你不會粘著在咒上了,就只做旁觀者,看著它,一直在流。前面那個字字清楚它是初級,後面這個非常清楚跟前面不一樣了,它是另外一個階段。
mic答:嗯,有道理。
問E:上師,心念心聞的話很容易自己當成是在想咒。
mic答:不是,它跟想咒是兩碼事,是他們認為想咒就是心念心聞,其實是兩碼事。
問D:不一樣的,那是直心流露的,想咒你是有個意識在想。
mic答:他這個想咒一開始就可以想了。
問F:打妄想。
問D:不是妄想,他就是想,在意識中。
mic答:意識中在想。他不用經過這些階段,他直接就可以想,他就認為這就是心念心聞,不用經過那麼多階段,連微細流注都不用經過,他坐在那裡就可以心念心聞。
問A:也可以稱為打妄想嗎?
mic答:不是,我們說那叫想咒,想咒就是這個意思。我們母音上師在《略論明心見性》上面就說了:口念耳聞,嘴巴動,金剛持,心念耳聞這個嘴巴動,這個耳朵聽得清楚。這已經是明說了,有一些人就坐在那裡,嘴巴不動了,光想咒,想咒會既傷血也傷氣,老人的開示裡面就有講了。那種所謂的心念心聞,他就一上座,他就不念了,他就在想,不停地在想咒了,他認為那樣叫心念心聞。
問F:我是一直在想咒。
mic答:這就是想咒,心裡面在想,你都不用經過口念耳聞直接就可以心念心聞了。
問F:對。
問D:上師,那是用力的,心念心聞是不用力的,寂照照寂。
mic答:你說用力,他們也認為不用力,他習慣了他也不用力。
問F:習慣就想,就坐那就想。
問D:你想的話你會累。
mic答:那種狀況,我們相對來講他會出現什麼問題呢?他沒有種子翻騰,他是不會出現種子翻騰的,因為他一直在作意,內心的種子根本翻不出來,相對地他不會出現種子翻騰。所以那些他坐了三年、五年、十年,還是在“心念心聞”——還是在想咒。
問G:那他就入不了定。
mic答:他認為那是定,但是我們不講入定。
問A:想咒就是默念。
mic答:還不是默念,默念嘴唇要動,只是不出聲。
問A:就是說在心裡面默默地想咒。
mic答:在心裡念那叫默想,還不叫默念。
問A:想就是默想?
mic答:對。
問D:心念心聞是很清晰。就像那句所說的“寂照照寂,切忌用力”,根本不是一樣的。
mic答:他要有這個過程才能走到這一步。所以,我們打七要檢查每一個師兄有沒有在念咒,巡七都要看有沒有在念咒。
問F:以為想咒就是心念心聞了,這差別真大。
問H:上師,沒有通過口念耳聞,直接到心念心聞有沒有提升的可能?
mic答:沒有。
問H:那個種子沒翻出來?
mic答:嗯,你叫他動口,他會很煩惱。他說我幹嘛要動口呢?我已經是心念心聞了。你看他還有煩惱在,他說他心念心聞了。
問F:我們一直這樣子的。
問H:那這個還挺嚴重的。
mic答:對啊,如果我們一直是保持這個心念耳聞的,一直進度到心念心聞的。你說:“師兄你嘴巴沒動。”他動一動也無所謂。因為他很快又回到心念心聞上了,他動一動也無妨。但是那些作意想的,你要講他說:“你嘴唇沒動。”他馬上會來一句:“我幹嘛要動呢?我已經是心念心聞了,早就超過你們了。”他會那麼認為,那種師兄太多了,我們上哪去交流都有這種現象。
問F:沒有經過這兩個階段,直接就想咒,去心念心聞。
問H:就好像那個瓶子已經裝滿了,那個甘露再灌也灌不進去。
mic答:嗯,他有這個先入為主的想法。
◈ 107-如何是體相用一體
問:上師,您說在心上修、在用上修和在相上修,怎麼區別,什麼叫相上修和心上修?
mic答:要解釋它嗎?
問:我不太理解。
mic答:哪一句話?你說的是哪一句話?
問:就是修法,一是在用上修,一是在相上修。相就是像剛才她所說的那觀想什麼的,是不是這個?
mic答:不是。一切境相無不是相,有沒有離開過?有沒有住在上面?
問:哦,對,現的一切相這就叫相,現在咱們就叫相,一切相不住。
mic答:對。這就是用,這叫體相用,體相用一如也叫一合相。你還落在想上。體就是本位,自性本位,知道嗎?相就是一切相上,一切事境皆是相,用就是起一切作用。它們是一體的。你手上拿著什麼?
問:這就是相。
mic答:嗯,你拿它幹什麼?
問:用。
mic答:你看體相用一體。
問A:用者是誰?(眾笑)
mic答:他現在正是好玩的時候,陸師兄正是好玩的時候。所以這些並不玄妙,沒有玄妙之說,所以不要往玄妙處去想。
問B:但是用的時候……
mic答:常用恰恰無。這個是越用越透的,就怕你不用它。
問C:是不是用的時候就是全身心地投入,有十分的問題有十分用。
mic答:怎麼用都可以。
問C:怎麼用都可以,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就行了?
mic答:你投入一分也行,怎麼用都可以,投入一分到全身心都可以。用熟透了,不用也是用,無心可用,不用也是用。
問D:上師,“山河大地皆法身”是什麼意思?
mic答:你知道山河大地嗎?
問D:知道啊,都能看得到。
mic答:知道不?你就回答我知道還是不知道?
問D:知道。
mic答:“知道”就是法身。
問:上師的開示全是禪機。(眾笑)
問E:最直白了,沒有玄妙。
問:用禪宗那種玄機的方法。
問E:大白話。
問F:夠直接的了。
問:直接有時候咱們悟性不夠。
mic答:所以就有個禪機在。
問:禪宗就是這樣,就是用禪機來開示眾生,說了哪句話上師給你點明瞭。
問B:上師這樣講得是最直白最明白、最接近了,你還要怎樣講?
問:是啊,我就說最直接了,禪宗是最直接的。
印心七五七第四天
(2018年1月27日)
◈ 108-打坐中不要換手印
問:上師,請問一下,我今天早上本來想先打八再打四,結果上座以後覺得整個腰背很重,所以我四個小時就下座了。第一座是打第四印,那接下來打八個小時的時候,中間四個小時的時候是不是可以換印?
mic答:不用換。
問:不用換,那這樣要打二印還是打四印?
mic答:六個手印可以輪流換。如果你要培養定力的話,還是要打一印,一印是根本印,是專門培養定力的。
問:所以八個小時都一印?
mic答:其實六個手印當中,第一印是最重要的,第一印是諸印之王,修這個印相當於修六個印。
問:原則上就是怎麼樣都不要換印?
mic答:對,一座內不要換兩個印、三個印,就一個印。
問:即使說如果我要打十二小時,也都不要換印?
mic答:對,十八個小時也別換印。
◈ 109-脫胎換骨前的表現
問:前面那幾天有幾座,好像身體進入一種休眠狀態,咒是一片片的,覺得身體沒有了,也不覺得沒有,也不覺得有。
mic答:身體化空了就會這樣。
問:那是叫化空狀態?
mic答:化空了,一會有一會沒有,就是在化空。
問:我還以為睡著了,又不像睡著,那是沒完全化空嗎?
mic答:有個過程,似空非空,似有非有。
問:為什麼我這段時間身體那麼疲憊呢?
mic答:這個不是身體疲憊,你所講的這個是類似身體疲憊,氣如遊絲,好像要斷氣了。
問:對。
mic答:沒關係,這個是定力的示現。氣如遊絲好像要斷氣了,還真的會斷氣。
問:斷了就好啦。
mic答:好了就不會說“好啦”,說“好啦”還是有點怕。
問:但是我覺得這種狀態有點難受,氣有點上不來。
mic答:就是啊,這不是快斷氣了嘛,你剛才不是說“斷了就好了”嘛,還是害怕嘛,還是別斷了好。
問:要不就乾脆點,要不就幹嘛。
mic答:還是怕,如果真不怕的話,管它怎麼樣呢,一口氣不來了正好承當。沒事的,很少會出現一口氣不來了,即便是出現了也是短暫的,最長不會超過二十分鐘。
問:跟您交流完座下所謂的用,心裡好受一點,就是身體還是這樣子,之前就是說心飄飄,然後那個心裡也難受,身體也難受。
mic答:你要少說話,多養氣,你現在沒有問題,不要故意問問題,要學會養氣,自然呼吸。氣如遊絲也沒關係,也要深呼吸,自然呼吸,儘量少說話。這個是脫胎換骨的一個過程,脫掉凡胎換成聖胎都會出現這種現象,好像是要掛了,實際上掛不了。
問A:她這個是不是屬於龜息的那種狀態?
mic答:皮膚在呼吸,毛孔在呼吸。這個是功夫已經很綿密了很微細了,身體上相應會做出調整。這時候一呼吸的話感覺到全身的毛孔都在呼吸,所以沒關係的,我們說斷氣了沒關係,頂多就二十分鐘,又會來一口深深的吸氣,你看又活過來了。
◈ 110-長座以後沒有睡意是正常的
問:上師,睡不好覺,是不是也是一種翻種子?
mic答:睡不好覺,是有覺還是沒覺?
問:想睡但是睡不著。
mic答:有沒有睡意?
問:沒有。
mic答:沒有睡意就不是睡不著覺。
問:但是很想睡。
mic答:是你腦子裡面想睡。
問:老是很想睡,就是睡不著,我覺得我如果睡不好覺,持咒我也感覺到不得力。
mic答:是啊,老感覺沒睡覺。
問:就感覺如果沒睡好覺那一座品質就不好。
mic答:那躺著呢,躺著不睡覺可以嗎?躺著打坐。
問:躺著怎麼打啊?
mic答:躺著結手印嘛。其實我們所講的睡覺,不是追求那種睡意,所謂睡覺就是修行,就躺在那裡,雖然沒有睡意,但也是在觀照,這樣身體也得到休息。但是你是追求以前的那種睡意,在我們打七的狀況裡面,沒有睡意是很正常的。
問:但是,我如果那天沒有睡覺,第二天持咒各方面都不好。
mic答:你是認為沒睡覺,因為你執著睡覺嘛。我們所講的睡覺無非就是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但是如果是這個打坐,你看打那麼長時間坐,八個小時、十個小時,基本上是沒有睡意的,就是有睡意也是偶爾昏沉一下就過去了。
問:但是如果長時間這樣不睡覺,持咒的話就感覺到心都很悶,然後很堵,然後覺得心頭就緊。
mic答:那個沒關係,那是境界。你這個是太過於自作主張了,缺乏交流。你現在吃的安眠藥那是毒藥,那個是麻痹你的神經的。
問:但是我就是想這麼久了沒睡好覺。
mic答:即便是吃了安眠藥也不一定有睡意的,也不一定能夠睡得過去的。可能會認為:“哎呀,我這個失眠太嚴重了,我是不是要吃一把啊?”
問:我就吃半顆,調個兩個小時,睡兩個小時都好。
mic答:有嗎,能睡得著嗎?
問:如果吃半顆可以睡得到兩、三個小時。
mic答:我以前看過我一個朋友吃半顆安眠藥,睡了將近二十個小時。
問A:上師,她這個是用氣功語言來說就是精氣神足的問題,是不是?
mic答:對,沒錯,她沒有睡意。沒有睡意但是她又要自己強迫睡過去,這就很矛盾。
問A:神足了就不睡眠。
mic答:是啊。
問:我如果睡好了那一座打坐就好一些,品質就好一些。
mic答:是啊,那個是相對的,在座上睡嘛,在座上不倒單,坐著。座上睡嘛,座上睡沒關係啊,你試試看坐著能不能睡。
問:沒那個功夫。
mic答:有,坐著打呼嚕。
問B:我這兩天跟您一樣就睡不著,老想睡,睡都睡不著。
mic答:神足,特別是打了長坐是沒睡意的,甚至還可以維持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睡意。
問:是嗎?我都感覺我有好多天了,我都好像有七、八天了。
mic答:七、八天不算長,我有一段時間是十個月時間。
問:上師這樣子的話,您就每天眯一下五分鐘就好。
mic答:對,幾分鐘就可以了。
問:佛是休息五分鐘就可以管一天。
mic答:你這個心裡面有負擔就很麻煩,要出定,你心裡面給自己製造負擔,管它呢,睡不著算了,幹嘛要睡呢?要開心嘛,不要悶悶的,不要給自己施加壓力,本來是沒有壓力的,很輕鬆的,非要給自己施加壓力,背個包袱。
問:好,聽上師的。
問C:上師,這煩惱部分怎麼越來越多,越來越多,都討厭。
mic答:這是有定力了,定力越深妄念越多。妄念是消不掉的啊,我們說消除妄念,那是鼓勵你的話,妄念是消不掉的。慢慢地你會發現這些妄念越來越有用,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平時生活當中的問題解決不了,這一翻種子全都給解決了,這妄念變成智慧了,所以這個叫轉。念頭翻滾的時候我們是粘上去的,這個叫識,轉識成智,你不粘上去的時候,它都變成智慧了,一個個問題都給你解決了。
問:我挺煩它。
mic答:你不要討厭它就不會煩,你是討厭妄念來了就煩嘛,就像她一樣討厭這個覺了,那能不煩嗎?討厭這個覺,清醒就是覺嘛。
問A:所以說這裡又有妄念,這個呢又清醒,哎呀!
mic答:哎呀!不想活了,不活了。
問:我們是睡覺,上師是覺。
問D:老是這樣說,你跟上師有什麼區別嘛,上師是人你也是人。
mic答:她認為她是人,上師不是人。(眾笑)
問:上師是聖人。
mic答:出去走走吧,找幾個師兄陪你出去走走。沒事,睡不著就出去走走,行禪。
問D:對,走一走,走一走回來以後就繼續打坐。你要聽大家的,聽上師的。
mic答:要有大願在。你看這兩天沒發願了吧?沒發願人就蔫了。你不在乎就可以睡得著,太在乎了變成負擔了。你看那些神經衰弱的,他越想睡就越睡不著,為什麼呢?成了負擔了,給自己製造了負擔了。所以說這個睡覺沒關係,無所謂,精神好就行嘛。我看你就是精神好嘛,就是一個狀態,沒有覺的狀態。你看過去禪宗大德問“在夢中能做得了主不”,你連夢都沒有,什麼叫作不了主?這回還要去找個夢。其實那個睡覺睡過去的那種夢境相當於人的小死,小死一回。人死掉的時候其實跟活人是一樣的,他還在做夢,那叫作大睡一覺。大睡一覺、小死一回講的都是迷失。
問D:這就是片刻不在了。
問:出去的話感覺到很累,提咒都提不起來。
mic答:你給自己灌輸了一個累,心想事成,這回真的累了。
問題:101_110
101-掉舉是身心渙散
102-如何增強心力
印心七五七第三天
103-觀照不能住在了了分明的境界上
104-如何才是沒有落處
105-菩提道超越生死
106-如何是心念心聞
107-如何是體相用一體
印心七五七第四天
108-打坐中不要換手印
109-脫胎換骨前的表現
110-長座以後沒有睡意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