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問題:151_160

◈ 151-印心宗殊勝的藥師法
mic答:你們修什麼法?
問:就修藥師法吧,重新修,心中心法以後就不修了。
mic答:重新修。
問A:上師,我們今天在座上還是結心中心法的印,當有了藥師法馬上就修那個就對了,時間有沒有規定,最少兩小時?
mic答:藥師法是分兩部分:一部分是顯教、顯法,另外一部分是密法,有時間的話每一座顯密雙修,既修顯法也修密法。顯法指祈請文:四皈依,然後祈禱,然後是祈請文,祈請十二藥叉大將加持,這個屬於顯部。祈請十二藥叉大將要念一百零八遍,你們剛開始念這一段可能要念一個小時左右,這叫顯部。顯部念完之後,才是結印打坐心念耳聞,結印打坐心念耳聞也可以從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開始,所以你要顯部加上密部那也要兩、三個小時。如果是沒時間工作很忙,那沒關係,那就把顯部念完,密部沒關係,顯部是一定要念完的,因為這個顯部念誦的這一塊占整個藥師法大半的功德。我們漢傳藥師法一般就是把這個祈請文念完就沒有了,它沒有咒沒有手印。
問A:也可以配合念藥師法的佛經。
mic答:對。我們那是密法,密部就是結印打坐,密部的力量就更大了,證體是在密部上,顯法只是講功德。
問A:再看一下藥師佛經。
mic答:是,再讀讀《藥師經》。
問B:上師,如果要是一天要打兩座,上午一座下午一座,顯部還要繼續念嗎?
mic答:還要,顯部是必須要念的。
問B:每一座都必須要?
mic答:你不修密部都沒關係,顯部是一定要念的,藥師法規定是這樣的。
問A:拿個珠子?
mic答:拿個珠子數一百零八遍。
問C:上師,《藥師經》先念念也可以吧。
mic答:可以。念《藥師經》是念《藥師經》,修法是修法。
問C:還有七佛那個,好像兩部《藥師經》?
mic答:藥師經有五部,只是我們看到的是兩部。
問C:念那個單獨的《藥師經》?
mic答:都可以。它只是翻譯的大家不同,我們讀的《藥師琉璃光功德本願經》這個是玄奘法師翻譯的,《藥師七佛功德經》是義淨法師翻譯的,義淨法師也是我們東土藥師法的初祖。
問C:**師父那好像有這個壇城,這次師兄送去的,叫七佛吧,藥師佛的壇城,琉璃光七個。
mic答:那個不全。藥師法的壇城全的話有:七佛,七佛之外十二藥叉大將,十二藥叉大將之外十二佛菩薩、四大天王、八大金剛,還有金剛藏菩薩、無盡意菩薩。
問C:很歡喜,挺好的,我們沒想到,真是上師英明。(眾笑)我們真是想不到,消災延壽藥師佛。
mic答:對,我也想不到。(眾笑)
問C:以後做到聽話就行了,挺好挺好,那以後心中心法就徹底放下它?
mic答:我們按照過程來修的話,先是阿彌陀佛,之後是藥師法,藥師法之後是六字大明咒。這個藥師法也是一個方便接引,它可以打坐修,也可以不打坐修,因為顯部是不需要打坐的,你念完祈請文就可以了,但是也可以打坐修。之後再加上密部,密部是可以從半個小時開始的,可以打短座,也可以打長坐。
這個藥師法是傳得比較廣的一個法,因為它的作用很大,藥師法不光是可以得大成就,而且它可以改善人的一切命運。好比說身體不好的,可以改善身體素質;然後財運不佳的,修了這個法可以發大財;當官老當不上去的,修了這個法之後可以當大官;然後人際關係不好的,它也還可以改善人際關係;然後你不懂務農的,修這個法了之後他通曉天文地理,該什麼時候種什麼菜你都知道時間,自然通曉;這個藥師法可以改變環境,就我們說,哎呀,這個地方環境不好,烏煙瘴氣,那好,我們在這個地方修藥師法,快則七天慢則七年,整個環境都變了。所以藥師法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成就法門,它不是一個過渡的法門,它是一個大的成就法門。
藥師法裡面一共是七個手印,除了第七個手印是不公開傳的,其他前面六個手印都可以傳的,根本印是第一印,根本印要修滿一百天。後面五個手印最少是修八天,八天是什麼人修呢?就是具足傳承這個法的師父或者師兄,最少要修八天,最長也是修一百天,從八天到一百天都可以,就看每一個人的狀況不一樣要求就不同。一直修到第六印——加持印,這個加持印就是你按照那個順序來修,修到最後六印加持印。這個加持印它可以加持藥,比如說我們加持靈芝沉香蜜,本來這個靈芝沉香蜜它就很有藥效了,但是我們一持咒加持之後,藥效提高一百零八倍,或者說提高十萬八千倍都有可能,它就起一個加持作用。然後任何一種東西它都可以加持的,比如說我們生意不好東西賣不出去,或者說賣的價錢太便宜了老做虧本生意,你對著這個物件加持,就念這個加持咒,東西不光很好賣,而且賣的價錢還很好,起到這個加持作用。哪一個人要是跟你曾經有仇、有冤,這個冤親持藥師咒加持他,他過幾天嘻嘻哈哈來找你玩,所以藥師法的功用是很大的。
問C:我們**師兄他的愛人來電話讓他修藥師法:“咱家這麼貧窮為什麼你就不修?”我給她通了電話,我說:“你們那個**師兄他自己不吱聲,上師該怎麼說?”“讓他修。”**師兄想改修這個藥師法,不知道他能不能呢?
mic答:藥師法啊。
問C:他適合不適合?
mic答:適合,藥師法人人都適合。
問C:他說上師沒讓我修藥師法他就不敢修,我說你去求。十號讓**師兄向上師求法。
mic答:嗯。
問C:你看多好,人人都想修,經上師這麼一說還有想修的。
mic答:你看現在好多人,每天就在那裡愁不知道做什麼好。這個藥師法它有一個功能,石頭都可以變成寶石,因為你只要在這個地方修藥師法,天空變成琉璃光,大海變成琉璃色,遍地都是珠寶,所以你拿起什麼東西都是無價寶。藥師法修得好就是這個樣子,你哪怕什麼都不做,還有天人來供養你,只要你修這個法就會有天人來供養你。
問C:好得不得了。
mic答:你看,能夠得到一個好的身體,還具足一切財富的因緣,還可以接濟天下人,救度眾生。所以藥師法是個成就法,過去是帝王修的,你是王室成員才有資格修這個法。過去的藥師法都是在皇宮裡面傳的,在釋迦佛時代是這樣,到了我們中國也是這樣,它只在皇宮裡面傳,沒有傳出宮門外。所以每一代的王朝總要有一個親王是這個藥師法的繼承人,由親王來繼承這個法,然後這個親王就是宗教裡面的領袖,所以這個法也是富貴法。如果家境稍微好一點的,修這個法就比較快,如果家境不是那麼好的、比較差的人修也可以,但是時間會漫長一些,而且做的功德要大一些,慢慢累積功德。所以說這個財富來找你也不是偶然的,你種下了無數個因才得相應的果。
問C:為什麼上師沒說這個**師兄,看來是他的福報不夠。
mic答:誰說福報不夠?夠啊,只要能發心都有福報。
問B:他挺困難的,來這裡打七還是借的款。
mic答:那也是一種福德因緣嘛。
問B:對對。
問C:看咱們的因緣多好。
問D:上師,修這個法的話是要另外灌頂的對吧?
mic答:那當然,受了總持灌頂就不需要再灌,如果沒有受總持灌頂那是要灌的。
問B:我們修心中心法已經五年半了,也該住手了。
mic答:越修越窮。
問B:那個法是不是消耗福報呢?(眾笑)
mic答:你結印不對,持咒不對,能不消耗福報嗎?你盲修瞎煉能不消耗福報嗎?所以越修越窮也不是偶然的。
問C:對。
問E:修什麼都是時空點,都在時空點上,我們那裡沒有修藥師法的,沒聽說過。
mic答:印心宗的藥師法傳承也是在我這裡。有別的師父只會第一印,別的印都不會,啟用他也不會。
問C:啟用挺關鍵的,應該祈請。
問E:我們這一次是滿載而歸。
mic答:滿載而歸。
問E:滿載而歸,又是受益匪淺。還有摩尼寶珠。
mic答:你在這個摩尼寶珠面前發願,所願皆成。這個是咱們佛說的,佛經上有。
問D:對,上師咱們那摩尼寶珠怎麼樣去啟用它,除了發願之外?那摩尼寶珠其實您給過好多師兄,就只是供在家裡,就不知道該怎麼用?
mic答:能供就能用,剛才不是才講了嘛,我都教過多少遍了,我剛才怎麼說的?
問D:發願。
mic答:在它面前求,所願皆成,不要求太大哦,要量力而行。要不然馬上要正月初九了,來求得個幾個億,(眾笑)麻煩了,最後真有幾個億你還扛不動,那幾個億的辛巴威幣嘛,(眾笑)折成人民幣十塊錢,夠重的要拖拉機來載。
問E:咱們一直修下去就行了吧?
mic答:你看她講得好,她說“依止”修下去就好啦。
問F:依止上師。
mic答:她說“依止”修下去就好啦。(眾笑)
問E:對的。
問F:這就是如法修行。
mic答:所以你修得如法,這個人天福報如影隨形,你看我們現在一聽說內蒙古就想起沙漠。
問E:實際我們也沒見過沙漠。
mic答:絕大多數人一講起內蒙古就想那地方不是草原就是沙漠,以後講起內蒙古,哇!金山銀山,那全是你們的功德。
問G:請問上師,誦《藥師經》是《藥師琉璃光功德本願經》還是《藥師七佛功德經》?
mic答:一樣的,功德是一樣的,別說是念經,你單念這一句藥師佛的聖號“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都具足一切因緣了。
問C:看來我們過去世就是跟上師修過,不然怎麼能坐在這兒呢,對吧上師?
mic答:看來我們過去世都是佛身邊的人。(眾笑)
問:感恩上師。

◈ 152-准提法的手印和壇城
mic答:你明天要求什麼法,想好沒有啊?
問:上師怎麼樣安排我,我就修什麼法。
mic答:哇,那我可不好安排。
問:那個准提咒吧。
mic答:准提咒,准提法。准提法要設壇城的。
問:哦,那還有什麼簡單的?
mic答:准提法也簡單。准提法可以是一個咒一個手印,也可以是一個咒七個手印。這七個手印如果是只修一個手印的話,那個叫大准提,印心宗傳承的大准提法就是一印一咒,結的手印是慈悲懷愛印,也叫准提心印;如果是七印一咒叫最勝金剛成就法,就是我們所講的准提法的升級版了——最勝金剛成就法,七個手印一個咒語。
這七個手印第一個印是根本印,叫作統攝印,統攝印就是統攝二十五部金剛。因為我們所講的金剛乘所有的法加在一起分二十五部金剛,一個總持的根本印就統攝了二十五部金剛。我們所講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你見過這個相嗎?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背光那一部分,代表千手千眼的那一部分,那叫作千手千眼。如果沒有帶背光的就是准提觀音,所以准提觀音也是觀世音菩薩的成就相。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圓滿無礙,圓滿無礙就是圓融二十五部金剛,它的意思就是這樣。那這個准提法第一個手印叫作統攝印,統攝二十五部金剛,攝持力是很大的。
然後第二個手印降服印,降服印就是降服一切的掛礙,就像我們讀《金剛經》,釋迦佛入舍衛大城乞食,然後回到住處的時候,洗完足在那裡坐的時候,須菩提首先問的就是“如何降服其心”。所以這個降服印的作用就是降服其心,降服自己的貪嗔癡慢疑,同時降服世間的一切掛礙,所以第二個手印叫降服印。
後面四個手印分別代表著密宗的四種法會,這四種法會代表什麼呢?就是我們所講的息災、增益、懷愛、誅滅四種法會——息增懷誅。因為我們這個是無相密的最勝金剛法,它不需要作觀想,用的也是座上心念耳聞、下座綿密觀照。那麼密宗裡面的四種彙集法會,在打坐上就可以完成了,息增懷誅四個手印就可以把這些法會裡面所具的一切功德和因緣全部具足了。
所以這個准提法在密部裡面,從釋迦佛時代到現在一向是最神秘的一個法,最秘密的一個法,所以也叫最勝金剛。它的壇城很複雜,從釋迦佛時代到現在,小壇城是設了無數個,但是大壇城還沒有形成。就連唐朝最鼎盛的時期,貞觀之治那個時候連續十六年沒有任何戰亂和內亂,壇城剛剛建了個基礎,你想一下,十六年只建了個基礎,接著就是安史之亂。
問:壇城規模大不大?
mic答:那規模很大,在西安那邊,我們去看過它那個基礎,但是沒幾個人看得出那是什麼壇城,所以說它從釋迦佛傳承准提法到現在還沒有形成過一個大型的壇城,都是小型的,小型的好設,我們兩天就可以設完了。
問:上師我就求這個法,我希望我有生之年在您的指導下,我把這個大壇城建起來。
mic答:你這個願發得太大了,實現不了,皇帝都做不到的事你能做得到?
問:那需要多少錢?
mic答:不是錢的問題,它是各種資糧,皇帝還沒錢嗎?是各種資糧都要有的。其實我跟你說,最大的壇城無非就是自性流露,所有的一切壇城,壇城叫什麼,叫佛國、佛世界,十方佛世界離不開我們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什麼地方,自性當中,所以你證得根本智就是具足一切壇城。所以我們這個修行當中有一句話叫自結壇城,那我們這個打七道場不是個壇城嗎?佛世界就是壇城,道場也就是壇城,而且我告訴你,這個壇城不需要設,現成的,我們這個地球就是個壇城,現成的,而且是無相的壇城。你要把它變成有相的壇城就要具足各種因緣,這因緣差一點它都建不起來。
問:我以為像蓋廟一樣,反正蓋座大廟就行了。上師我就求這個法。
mic答:這個要看。
問B:上師,您說七個手印剛才說了六個。
mic答:第七個手印叫鉤召法。今天是在四樓講了藥師法,到三樓來講准提法。
問C:具體能講講鉤召法嗎?
mic答:鉤召啊,鉤召就是鉤召嘛。
問D:上師,那個攝光咒裡也有鉤召,這兩個用法一樣嗎?
mic答:大同小異。
問:跟中陰那個鉤召也是一樣?
mic答:那是中陰的鉤召。
問:我看您寫的那個也有手印和咒語。
mic答:這個鉤召是隨緣的,隨自己的緣也隨大眾的緣,可用可不用的。最後那一個是設道場時候要用的,鉤召,所謂會不會用就是看你這個鉤召運用得怎麼樣。
問:器材都要準備嗎?
mic答:器材都在這裡——十個指頭健全。(眾笑)差一個指頭就修不了這個法,比如說這個指甲蓋沒了,對不起了。好像這個指頭還是全的,但指甲蓋沒了,指甲蓋這一塊古書上叫面白,人要有十個面白,面白也代表智慧,十個面白就是十種智慧,缺乏一個面白就是少了一個智慧,就不全了。你看看,哇!你智慧通達,本來具足。
問:就是手指太短了。
mic答:短不怕,短沒關係。所以這十個指頭也代表十種智慧。

◈ 153-建立道場的條件
問:他們建道場我也跟去學學。
mic答:道場好建,道場都是現成的,去把它接下來就行了,不需要蓋,這是最聰明的最有智慧的。哪個道場蓋得好,沒人在裡面修行我們就去裡面打打坐,莫名其妙就把它接下來了。所以叫接道場,處處皆道場,蓋它幹嘛?蓋它還要花錢,接不用錢,就接道場。我們哪裡都不缺道場,只是你不會用,就算你得個道場也會丟掉,不會用嘛,會用的話處處皆道場。上哪兒去都可以接到道場,所以叫處處皆道場。
問A:我覺得那個地方設施太好了,想匹配的它就是要有人。
mic答:要接道場首先要有道心,現在最難得的是道心的建立,道場多的是,全國那麼多寺院都沒有人住,要接還不容易?關鍵接下來了怎麼辦,沒有道心的話,你把它接下來了,過幾天護法把你給趕走了,那還不如不接。
問B:上師何為道心?
mic答:要建立道心,要有慈悲心,要有修證,這些都要具足,要能夠接引大眾,起碼你開口有人願意聽。好比你一座下來一開口,圍攏來一堆師兄,這就有人願意聽你說話,這就有道場了。比如說你一到這裡來了,本來是一屋子人在這裡的,你一座下一開口人跑光了,那就是沒有道場。所以有沒有道場就看人的本事,有沒有這個本領。

◈ 154-轉五識為五智
問:上師,巡七的時候,我看著打坐的師兄覺得看到人是看到另外一個無形的東西,就覺得每個人都是一樣的,為什麼呢?
mic答:這是如來自性嘛。如來自性就是本無差別,本無分別,誰都一樣的。
問:這就是平等。
mic答:是,平等的。
問:哦,平等就是在這裡。
mic答:所以,見到根本智了之後首先出來就是平等智,平等之後又起妙觀察。我們看這個師兄那個師兄不一樣,這個叫分別、分別識,分別識轉成平等智,人人都一樣了;這個第六識轉成妙觀察;前五識轉成成所作智;然後這個根本智同時又是法界同體性智;你在跟大家交流的過程中,圓融大家心中的疑問,這就是大圓鏡智,你就像一面鏡子一樣,能夠圓融萬法。
問:這兩天是看著地板它是一大塊鏡子,在佛堂裡面坐著,那個地方它是一大塊鏡子,我想這是怎麼了,我眼睛有問題啦?
mic答:那是啊,你還懷疑起自己來了,沒問題,就是你在這種定境當中所看到的,跟你過去所看到的是略有不同的,覺得每個人都很熟悉,唯獨自己是陌生的。

◈ 155-根本智和差別智
問:上師,我再請教就是見到根本智以後的觀照和沒見時的觀照一樣嗎?
mic答:一樣的,觀照就是見根本智。
問:和觀察不一樣?
mic答:觀察看你有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起分別心了,妙觀察是不需要起心動念的,自然的。往這裡一坐就像師兄們說的,每個人都是透明的,他還用去起分別嗎?不需要了。你看,我這一講又讓人著相了,我那是打比方,並不是說所有人都透明的。心是透明的,因為大家本具佛性,佛性肯定是透明的。
問A:沒有障礙的,通透的。
mic答:對。所以講完“每個人透明的”,完了,一點秘密都沒有了,(眾笑)什麼都被上師看出來了。
問B:看出來好,看出來就加持一下。
mic答:其實你要真這麼想的話,你連上師都看透啦。(眾笑)
問C:吃沉香的時候就是這樣子的,感受到菩薩的這個願力和上師的願力,其實早就覺得是上師加持,我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就是那樣。
mic答:不要起分別嘛,同心大慈,同體大悲。我們這個無上正等正覺是一體的,所以叫作法界同體性智,一體的,無上正等正覺。
問:那可不可以說它就是根本智?
mic答:是啊,所謂根本智是對應於見於不見來講,你見性就是見根本智。見到根本智之後,你這根本智馬上就圓生五智,它就能夠圓生五智,當下它就是圓融的,它就是一體的。那我們現在說五智還有一二三四五智是分別,實際上五智是一個整體,它既是同體性智,也是平等性智,又是妙觀察智,亦是大圓鏡智,成所作智,它是一體的。所以差別智是你這五種智慧運用的不同,啟用不同,那麼它所解決的問題就不一樣了。

◈ 156-念念不住就是念念打坐
mic答:你就念念打坐,不是結印打坐,是念念打坐。
問:念念打坐?
mic答:念念不住不就是念念打坐嘛,這還用去想嗎?你們書上不都記著,每個的筆記本上都有,這一句簡單的話已經寫了千百次了。你寫這千百次目的是做什麼呢?印證自己嘛,等著來印證自己,哪一天我修到這個程度了一看,哎呦,這不是在講我嗎?
問A:繼續問嘛,你沒說完嘛,說完啦?
mic答:她有開頭嗎?
問B:就是要承當它,承當就好了。
mic答:你在說什麼?
問B:我說就是要承當。
mic答:承當,本來就是承當的,一被你說承當又忘了。
問B:怎麼說都是錯,沒有開口處。
問:對啊,他說的這個也對哦,沒有什麼講的。什麼境界,什麼座上,什麼座下,什麼觀照,我就覺得什麼都不想講。
mic答:你在印證他是對的。(眾笑)
問:然後吃飯之前跟她們笑笑吃吃飯,該做事我就做事。
mic答:饑來食,睏來睡。
問:所以開始我覺得是不是不正常。
mic答:莫名其妙的哦。
問:嗯,上師說的那個就是把“我”丟了。
mic答:對,莫名其妙的,我不見了,這才是現實版的我不見了。
問:感恩上師。
mic答:上師也不可得。

◈ 157-一動念就是懷疑
問:上師,我想問您個問題,就是昨天我打九之後,我坐了六小時和十小時了,我上座的時候就很清淨。
mic答:那你那是打八,沒打九。
問:我差兩個鐘頭就下來了。
mic答:十八個小時才是打九啊,那你那不叫打九啊,你打了兩個八。
問:那一座的時候我打第二印,坐到半夜,那時候我心裡很清淨,外面的聲音都了了分明。坐的時候,她們下座了我沒下座,她們拿那個杯,一碰到地上,這時候我一震,就感覺到身跟心都有點消殞,就說像消失那種。
mic答:消融了。
問:後面我就想著……
mic答:身心消融,馬上又來個想。
問:我心裡就動了個念頭,就說是不是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靈知這個,我就想著是,我就肯定了這樣。
mic答:不是,因為已經懷疑了。
問:當時是不懷疑的,我一下子肯定。
mic答:已經懷疑了。
問:現在說的時候就覺得懷疑了。
mic答:你一動念就是懷疑了,沒有徹底化掉。
問:還有第二次也是上座的時候,我在座上剛上座,剛想合十,就是那個師父敲木魚,平時都沒有感覺聽到敲什麼,後面聽到他一敲“蹦”,我就感覺到也是像第一次一樣,就是那個心跟這個身就……
mic答:又消融了。
問:不是消融,我是感覺到我去體會“一念不生、了了分明”這個,我就想這個就是我們的佛性,那睡覺這兩次也是,也是有這種現象出現,晚上睡覺也是。
mic答:你這個體會是沒錯,但是還是沒有承當下來。
問:還沒承當下來?
mic答:還有邏輯概念在。因為你這個體會一動,還在體會,你看起心動念了,落在邏輯概念上。就是平時總要找個東西來抓,這回有機會了,可以抓得到了。
問:哦,明白了。
mic答:明白啦?
問:就是明白上師說這個自己要抓點什麼東西,不是一下子就去承當它。
mic答:對,你要是能一下子承當那是平時已經可以承當了,再借助這一下的力量更徹底。這個也是看書多的原因,還有所知障在。
問:其實我沒看什麼書。
mic答:其實這個是通病,你雖然是沒看什麼書,但是這句話你記得很清楚。
問:這是冒出來的,打坐冒出來的,就利用這句話來去對照。
mic答:作對照都是相似,相似不是相應。

◈ 158-有情無情同圓種智
問:上師,我想說就是我看書上說的無明殼子這些,也就是過去的事吧,過去心不可得……
mic答:過去心不可得。
問:但是我覺得曾經出現過這種,以前我在……
mic答:阿彌陀佛,你看又粘上去了,一粘上去就已經把身心消融給忘失了,這就叫著相,不要著相,過去心不可得。
問:這樣子怎麼去突破這個?
mic答:你身心消融不是突破了嗎?
問:就說在用功上更進一步。
mic答:是啊,身心消融是不是一切不住啊?
問:是啊。
mic答:那你就一切不住就行了,還要來個“怎麼去做”,那這不是又住上去了?如來自性你有沒有啊?
問:有啊。
mic答:有在哪裡啊?拿出來看看。
問:有,就是無形無相的。
mic答:這又是概念了。總是在概念上,誰不知道無形無相?無形無相也可以說是什麼都沒有啊。
問A:上師,山河大地有沒有自性啊?
mic答:有。
問A:有自性,那比如石頭呢?
mic答:有。
問A:怎麼顯示出那個石頭有自性?
mic答:你知道它是石頭,它就有自性。
問A:哦,知道它是石頭就有自性。
mic答:對,你知道它是什麼它就有自性。它跟我們人是一體的。
問A:就是說,我們的自性也和它的自性是一樣的。
mic答:一體的,那你不能夠說它自己存在自性。一體的,山河大地與我們是一體的,所以我們的自性反應到它身上,反應到它那裡。所以說你知道它是石頭,它就有自性。
問A:我知道它是水,那就有自性。
mic答:對。
問A:一口氣不來的時候,自性在哪裡?
mic答:你試試看一口氣不來。試試看嘛,哪用這個動作。
問A:不用什麼動作用什麼動作?憋氣。
mic答:一口氣不來,自性在不在?
問A:還沒死的時候。
mic答:自性不死,自性哪裡會死的,自性是不死的。
問A:我知道自性是不生不滅的。
mic答:你是說一口氣不來了,這個肉體上還有沒有自性是吧?
問A:對對,我的意思是這樣。
mic答:自性是不生滅的。身體會消失,自性不會消失,因為身體是四大和合嘛。
問A:那意思是我的身體是沒有自性的,可以這樣說嗎?
mic答:沒有嗎?沒有來打一棍。剛才不告訴你嘛,一切跟自性都是同體的,地水風火空跟自性都是一體的,所謂的消失是你這個人的形象會消失,四大也不會消失,四大也是種性啊,它是永遠也不會消失的。它也不會消失,它各種形成都是因緣和合。這個因緣是什麼東西在作用啊?自性在作用,所以你所講的一切都是自性在作用。你看這個它怎麼來的,它自己會形成嗎?它會形成這個東西嗎?那是誰把它弄成這個樣啊?它的緣起就是人把它合成這樣的。對啊,那不是自性作用嗎?原本沒有這個東西的,所以說它是四大和合成的。那這個房子,這個房子它自己會造房子嗎?
問A:但是它是緣起的嘛,不是說緣起……
mic答:房子會不會造房子?
問A:不會啊。
mic答:所以叫無情,它是無情,無情有沒有自性啊?無情自性是人為的,人賦予它的。什麼東西有自性你知道嗎?
問A:什麼東西有自性啊?
mic答:眾生,眾生皆有自性,那無情是不是眾生啊?無情不是。無情就叫無情。
問A:眾生就是它有生命?
mic答:眾生是什麼呢?有煩惱名為眾生。那無情有煩惱嗎?所以說它不能夠稱為眾生,它若有煩惱它就是眾生。所以說無情有自性是要用它的人,眾生賦予它的自性,而不是說它本有自性。
問A:就是說本身是沒有自性。
問B:上師這無情我們起用它的時候那肯定有自性了,不起用它的時候那肯定沒有自性了。
mic答:對。所以有情無情同圓種智。就是我們要去啟用它,它就同圓種智,所以你看這個手機它本來是無情的,它可以唱歌,為什麼呢?那是因為我們的作用,那它可以唱歌。它也可以講經,你把母音上師的講經錄進去了,放出來聽聽,哎,你的手機在講經啊,這就同圓種智嘛,你可以啟用它,它就是同圓種智。所以你前面問的:石頭有沒有自性啊?石頭有自性,為什麼呢?因為你知道它是石頭,這就是啟用嘛。
問A:就是啟用了它就變成是有。
mic答:那啟用不就有了嘛,你看手機有沒有自性啊?拿起來就有了嘛,你那個紙張有沒有自性啊?
問A:拿起來就有。
mic答:是吧?你看你那個紙張還在講經呢。
問A:那我們怎麼樣直接見到自性啊?
mic答:你能不能不見自性啊?能不能不見自性?
問A:自性是無相的。
mic答:啊,是啊。
問A:那我要直接見到它,我……
mic答:自性是無相的,有相的東西就沒有自性了嗎?你是把這個有相和無相分別啦,分開了,那是無相無不相啊,你懂嗎?無相無不相,我們所見的一切都是自性,你能不能不見? 你把眼睛閉上,眼睛閉上就不見了嘛,你看我們說眼睛閉上不就看不到了嗎?看不到還有個看在,這也是自性啊。所以我說你能不能不見自性啊,就這個意思。看不看都是自性,見不見都是自性,所以這就叫見性。
問A:哦,人家就說什麼“從相見性”。
mic答:你看,我說東你說西,猶隔萬重山。
問B:這個問題提了,另外一個問題起來了。
mic答:對。
問:迴光返照。
mic答:外星人跟我們說不通。
問C:說不明白不讓走。
問A:說不明白不讓走。(眾笑)
問B:自性流露。
問D:上師是說明白了,是你沒有聽不明白。
mic答:到我們解七的時候讓老闆娘把她留一留。(眾笑)
問E:本來明白啊,明明白白。
問A:意思是說我們人所見的所聽的……
mic答:見聞覺知,都是自性的流露。
問A:都是自性的流露。
問D:你第一步首先是接受它,不要去思考它,上師說的你直接接受。
問A:主要是我不明白,我不能直接接受。
mic答:她做不到,她總要拿個明白不明白來做擋箭牌。“我不明白。”這一下子就擋住了。“我不明白。”
問E:我前一段不明白的時候就是這樣。老想要弄明白才會放下,誰知道越粘著就越粘著,就在這裡邊就出不來。
問D:直接接受。
mic答:這一講下去石頭都有自性了,你還沒自性。(眾笑)石頭都聽明白了,你還沒聽明白。
問A:明白了。
問B:好個承當。
mic答:那這個還得要深究一番哦。
問:直接認取直接承當哦。
問F:記得以前我來見上師不久我就問上師“什麼是見性”,上師說“見就是性”,我啊,一下子……
mic答:豁然開朗。
問F:對,就根本沒那麼多的疑。打完了以後,就感覺到能看到東西多麼好,能聽到東西多麼好啊,能走路多麼好啊,一切覺得都是那麼好,沒有那麼多疑。若沒有自性怎麼能見呢,怎麼能聞呢?
mic答:猶隔萬重山。是啊,叫心智慧也沒開智慧啊。(眾笑)你總是在勇往直前嘛,所以就叫心策嘛。
問:我感覺到有點迷霧啦。
mic答:你就差一步返光回照嘛,所以你一直都是勇往直前,就不會返光回照,所以叫心策嘛。
問:返光回照又落入思維了?
mic答:哎喲,你看,你那不叫返光回照,你叫回頭一笑。(眾笑)
問:哎,這樣說更明白了。就是,就像心*說的“見就是性”,有那麼複雜嗎?搞得太複雜。
mic答:對啊,見個性都要那麼緊張。哎呀,不講了,越講越緊張了。
問:感恩上師。

◈ 159-在痛中培養定力和慈悲心
mic答:你們幾位打坐如何?
問:就是痛。
mic答:這個痛是萬法的緣起。
問:說痛的時候發願代眾生受苦,如果這樣那不是更痛了嗎?
mic答:是啊,這個就是萬法緣起。所以這個承當也很重要,承當不了就不要發這個願。我們說這個痛是萬法的緣起,是什麼意思呢?人一入世就開始痛了,入胎的時候就開始痛了,入胎之後,你看那個細胞要分裂,這細胞分裂的過程都是痛的,漲痛漲痛的,一直在分裂。所以在這個龍宮裡面,龍宮是什麼呢?子宮就是龍宮。在龍宮裡面,就在承受各種苦,承受各種痛,好不容易熟悉了這個溫暖的環境,一生出來又感覺到寒冷,生出來又是一種痛苦。從出生之後到能夠站立走路,這麼一個過程都是一種喜怒悲哀交集在一起的狀況,所以這也是一種痛苦。
到現在來打坐還是一種痛,好在我們現在還有個佛法讓我們來打這個痛,認識到一個巨大的痛,這是佛法的作用下來認識到的。所以由這個“我痛”,發現大眾都是痛的,不光是我一個人在痛,人人都在痛苦當中,這一發現,就是生起了慈悲之心。所以我們說什麼叫解脫啊?當你能夠生起慈悲之心,這已經是解脫了,這是因地上的解脫。所以發心很重要,所有的佛經都讚歎這個發心,發心即證佛道。當然這個佛道是因地上的佛道,果地上的佛道離不開因地上的佛道,所以我們那天說了,一發心你就成了佛母了,佛代表大成就,大成就是由發心而來,這個發心就是佛母。所以我們說這個痛是一切萬法的根源,打坐的時候要細細去品味這個痛,因為它是萬法的根源。我們佛的一切智慧離不開這個痛,所以你要細細去品味,這個痛裡面有佛的一切智慧,要去品味它看一看,看這個上師是不是胡說八道,要細細品味。
這個痛是培養定力的開始,你有沒有定力就看你在痛苦這個磨刀石的表現下,會不會一動不動,會不會心念耳聞,所以說這個痛是培養定力的。這個痛又是培養慈悲心的,痛又是培養歡喜心的,這個你還感受不到,我們有一句話叫“痛並快樂著”,到哪一天突然間發現,哇!這個痛得好舒服啊!痛得很歡喜啊!那你就不會發現這個痛是很難受的,這個就是我們所講的受而不受,受而不受就是在痛的過程當中不受這個痛。五蘊當中所有一切障礙就來自於色蘊跟受蘊,這兩個蘊讓人不得自在。當這個痛已經影響不到我們的定力了,這是色蘊跟受蘊了了,你會發現自己的修行是很輕鬆很自在的。色蘊、受蘊一了,打坐翻出來的全是靈感,想蘊變成了智慧,身體已經沒有難受沒有痛苦了,翻出來全是靈感。所有的妄念都變成了智慧,那是很自在的事,平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在座上全解決了,這不是智慧是什麼?
問A:上師,這個翻出來不用管它,順其自然就行?
mic答:對,你一有住,又回去了,所以不要住著,不住著也照樣可以用它。
問B:上師,那座上如何對待那種痛苦呢?
mic答:還有更妙的,這一痛,哎呀,阿彌陀佛在那裡講法,希望阿彌陀佛講得更久一些,不要輕易放過每一個眾生。
問C:這兩天發現,在家裡不痛的,腿是沒問題的,在這裡腿疼得我就快成殘疾了,走路都走不了了,這里加持力好大啊。
mic答:你不要認為自己是殘疾人嘛。
問C:身殘志不殘。
mic答:你要認為自己是菩薩嘛,替一切眾生承當一切苦難,那這就是菩薩了嘛,就是阿彌陀佛在那裡講法,藥師佛在那裡講法。兩個腿都痛,左邊是阿彌陀佛在講法,右邊是藥師佛在講法。(眾笑)你看你這個道場多大,這個身體就是個道場,十方法界共用此身。你看這就是大身,願力大這就是大身,願大身大嘛。
問D:上師,我現在就是一印、二印疼得不得了。打個六個小時,下來手印散了在床上滾,疼得不得了。
mic答:六道輪回裡面打滾,太不可思議了。
問E:這個想到對應的那句話叫:“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問D:這就承受不了啊。
mic答:這叫不受而受,承受不了,所以叫不得不受,跟我剛才講的受而不受是兩碼事,不得不受嘛。
問D:不得不受,這麼受罪幹什麼?我下來觀照算了。
mic答:就是啊。其實這講得沒錯,一切放下,登地了,已經在地上了,是不是啊?一下座已經在地上了,不用再打坐了。
問C:立地成佛是吧?
mic答:對,已經在地上了,初地嘛,初地之上不就叫地上嘛。
問D:就有這個想法,這麼受罪幹什麼?下來觀照算了。
mic答:一下座就是在地上了。
問B:那我再請教上師,我們結手印的時候,手不柔軟是慈悲心不夠的表現?
mic答:不夠,對。
問B:那我們怎麼樣把這個慈悲心給做好?我們自己處在這個環境下,可能我就發現不了自己在哪方面有缺失。
mic答:願力缺失,願力不夠。這個願力是什麼的表現?慈悲心的表現,我們有一個成語叫作“心慈手軟”,就這個意思,你的心是慈悲的手就是軟的,哪個印都很容易結。而且也告訴你,你的心是慈悲的你的身體是不痛的,所以痛可以培養慈悲心,到這個慈悲心建立起來了,哪裡都不痛了。
問B:那還是要多發願?
mic答:要多發願,發願是最快的,培養慈悲心最快的,發願就是發心。
問F:上師,那感覺都打通了,它就沒有痛的地方,那以後還會痛嗎?
mic答:你掐一下自己。
問F:那指的是打坐的時候?
mic答:你掐一下自己痛不痛,你掐一下自己如果你還認為這個是痛,那將來還會痛,如果你在捏自己的時候認為這不是痛,那就告訴你永遠都不會痛了。
問G:我們寢室這兩天的主題就是萬般苦痛覺中受。寫筆記,第一天的筆記是下座以後痛,第二天,還痛,第三天更痛,依然還痛。(眾笑)
問H:還有一個我想問一下,就是早上我打到三個小時的時候,那個腳“噔噔噔噔噔”,像坐在拖拉機上面一樣。
mic答:震動是吧?控制一下,能控制的,你只是不知道要去控制它。
問H:我就下來了,我怕。
mic答:影響他人?
問H:一個是這樣,然後不是說打坐不能動嘛,這個動得太厲害,我趕緊下來。
mic答:下來也對,控制不住就下來,能控制就控制。
問I:因為之前我練過站樁,有幾次也這樣,後面看書的話,感覺很危險,要控制。以前練站樁,練氣功,自發功。
mic答:原來你差一點走火入魔啊。
問I:對啊,有人就說嘛,那要控制。
mic答:那是,差一點走火入魔。
問G:上師我問個問題,就是這個代眾生受苦,其實我們代眾生受苦是為了培養我們的歡喜心嘛,就培養這種解脫的慈悲心,不是說為了苦而苦吧?比如說眾生有多少苦啊,我來去苦。
mic答:那也是啊,那你不能說話不算數啊。(眾笑)
問G:我也試過幾次,我第一次在塔光打七我就發過這種願,但是不痛啊,整個打七打下來我都很歡喜。
mic答:你看說話不算數,難怪。(眾笑)
問J:昨天座上我也痛嘛,我想師兄發願了,我說也試試我代今天所有師兄痛,發完一遍,座上它不痛了,但下座痛了。
mic答:痛也不受,不痛也不受。
問G:主要是培養不受的這個。
mic答:對。

◈ 160-如何是“悟同未悟”
問:上師,見性前後的修法有什麼不同?比如說見性前是不是為了證體,見性以後的修法是不是為了定力或者是啟用,是不是這樣說的?就是見性前後修法有什麼樣的差別?
mic答:那要看你見哪個性了。
問:還有幾個性嗎?
mic答:對,是啊,還有幾個性,性是一個,一個在哪兒?
問:一個在哪?沒在哪兒。
mic答:你不說性就一個嘛,在哪兒?
問:哪兒都在。
mic答:無處不在。那不是見很多個啦?(眾笑)
問:還是一個嘛,比如說我見到他和見到他根本是一個見嘛。
mic答:哦,那這個見不見有區別嗎?
問:沒什麼區別啊,反正本來不用修法都有在的。
mic答:你回答得真好,沒什麼區別,那就繼續坐吧。
問:您是說修法也沒什麼區別?
mic答:對,不要認為自己是見性的,知道吧?要肯定自己,但是不要認為自己是見性的,有一個詞叫作“悟同未悟”,不要認為自己是悟了。“悟同未悟”,要記住這句話,所以你剛才所問的那句話,還有一種回答你的方式:“你去問見性的人,誰要說他見性了,你去問他。”
問:好的,我遇到的時候再說。
問A:還有很多習氣要除啊,所以還是要修法的。
問B:修無止境。
mic答:這心*回答得不錯,心*一開口就知道有沒有。
問:比如說上師,我現在就樂於觀照,我就對修法沒興趣,比如我現在就很滿足修這個六字明得定,如果我在下面觀照不得力的話,我就是打打坐,觀照得力我就觀照。
mic答:觀照不需要力。你那是妄想得力,執著得力,已經執著去了,那不是觀照。觀照是一切放下,一切皆了不可得,了無所得,這自然就是觀照。所以觀照是無求的,你說我要觀照,那已經是著相了,觀照是不需要用力的,執著需要用力,所以說執著觀照還是執著,不是觀照。
問:是因為會打長坐才能會觀照是嗎?
mic答:不一定,會放下就會觀照,一切不住便是觀照。為什麼要打坐呢?因為不懂得如何是一切不住,什麼都要住,那就要打坐。
問C:上師,最後的觀照體現在一個覺,然後起心動念。
mic答:觀照沒有最後,只有念念觀照,沒有最後觀照。
問C:見與覺的時候就是看自己的念頭起處是吧?
mic答:念念觀照,念念覺照,覺照無邊,覺照是無邊的。

連播區:點下面標題可呈現播放紐

 摘要

問題:151_160
151-印心宗殊勝的藥師法
152-准提法的手印和壇城
153-建立道場的條件
154-轉五識為五智
155-根本智和差別智
156-念念不住就是念念打坐
157-一動念就是懷疑
158-有情無情同圓種智
159-在痛中培養定力和慈悲心
160-如何是“悟同未悟”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無心直說--如何修證印心法門(三)
    包含所有座上實修、實證的重要開示!
  • 前言 蔡奕忠居士簡介
  • 打七開示:2017年12月27日—2018年2月11日

    塔光道場、明珠
 佛弟子 © 2004-2025   :tang.fsv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