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問題:61_70

印心七四七第一天
(2018年1月17日)

◈ 61-通過打七完善自己的修行
mic答:你這幾天坐得怎麼樣?
問:背痛。
mic答:背痛啊,這麼大的強度沒坐過吧?
問:是的,背很痛。
mic答:背痛是主腎氣。
問:腎虛哦?
mic答:肯定的,到了一定的年紀不虛那是假話。我們修行打坐可以返老還童。首先修的是心,心慈了,人慈悲了,善心具足,這個身心都是柔軟的。在“十功德相”上面有一個叫身軟,身軟就是身心柔軟,身心柔軟也是解脫的特證之一。這身心柔軟了之後,你的行為舉止就完全變了一個人,言語、言說也跟過去不一樣了。所以我們說打坐是脫胎換骨的一個過程,脫掉凡胎,換成聖胎,這要通過打坐修行去親證一番。開始打長坐背痛,這個背的這一塊叫作督,任督二脈中督脈的所在地。從這個奇經八脈上來講,人有十四道經絡,其中有八個要經過背上。所以調整身心先從背開始,我們所講的打坐一動不動,主要也就是你這個腰和背表現出來一動不動。
問:有一個現象就是手結著印特別疼,背就疼。
mic答:手印痛是吧?手通心嘛,我們有一個成語叫作“心狠手辣”。我們心狠不狠,就看我們手印痛不痛,辣痛辣痛的那證明我們的心是很狠的,(眾笑)所以說心狠手辣。好多師兄說:“我也很慈悲啊。”那你慈悲你的手怎麼會疼呢?而且是辣痛辣痛的,這解釋得不通,沒有說心慈手辣的。所以說凡是這個手辣痛辣痛的,那都證明我們的心不夠慈悲,只能說不夠慈悲,不能說沒有慈悲。一說沒有慈悲了大家受不了,只能說是不夠慈悲,有一點慈悲,但是不夠慈悲。所以我們這個宗門跟我們所講的成語是最相應的。先由心狠手辣來進行修行,最後修證到心慈手軟,連你說話都是軟綿綿的。回想起過去說話是硬梆梆的,一句話裡面還帶有無數個刺。古人形容這個叫作“刀口舌劍”,說話像刀一樣會割人,舌頭像利劍一樣會刺傷人,說話一開口都能夠把人氣死。所以通過打坐也可以改善,先從口乾舌燥開始改,一持咒起來口乾舌燥。有沒有這種感覺啊?你背痛的同時是口乾舌燥的。
問:對,剛開始很幹,就想喝水。
mic答:對,就想喝水,汗又流得不停。所以這個修行,先改善四大:一個水大,汗流不止;第二個風大,呼吸特別不平和,一會快一會慢;火大,口乾舌燥,上火;這個身體發沉,地大。所以打坐剛開始是調整四大,四大不安,心怎麼安得下來?也是結合我們那個打坐的進度,先是口念耳聞,這時候是煩惱也多,妄想也多,這個叫作初住,就是剛開始。再進入粗住,這個煩惱妄想已經被調伏了,接下來就是妄念很多了。妄念很多後持咒開始加快速度了,就不能夠以字字分明來攝住妄想和煩惱,而是要稍微加快一下速度,進入粗住。
問:現在就是痛。
mic答:這個痛還要痛幾天,痛到你想要跑掉,然後反覆地問自己我為什麼要來這裡受苦,有這個想跑掉的心,要有這個過程。“我為什麼要來這裡受苦?我這麼受苦值得嗎?”想跑掉,然後再回過頭來一看:“哎喲,大家都坐得這麼好,我這一跑太丟人了。”(眾笑)
問A:我前段時間在這裡想:“哎呀,可能不行,還是打完第一段先回家。”後來一想:“不行,難得的機會。”我說這個收穫太大了,不打圓滿不行,堅持就是勝利。
mic答:那你是第二階段的想跑,我說的是第一階段,這個想跑還是分階段的。第二階段的想跑那是無明現前了,願力不夠的情況下業力太大了,這座簡直是沒味道。這個第二階段想跑都是修行好的人,但是還沒找到一個突破口,自己像鐵圍山圍住一樣找不到出路,這種情況下想跑掉的那是第二階段的想跑。整天就被這個黑洞洞的無明給睏住了,找不到出路,這個是被鐵圍山睏住了,被一個鐵桶給睏住了,黑漆漆的什麼都不是,這個情況下第二次生起要跑掉的想法。但是這一個跑掉還沒那麼嚴重,沒有第一次那麼嚴重,第一次想跑掉是像逃難一樣跑掉,第二次是跑不跑無所謂,跑也可以不跑也行,可以逆來順受,因為畢竟是有定力的。
開始報名打七,能來海南打七是個很榮耀的事情,不說是世界僅有,但起碼也是全國僅有,全國僅有的這麼一個每年打七共修的道場,能參加本身就是一種榮耀,很了不起的事。沒想到這裡面機關重重。這個道場很磨練人,有成就的會越磨成就越大,沒有修行的逐步逐步修行也提高了,也有了心得體會了。絕大多數經過這麼一磨練,對觀照、見性、能所雙忘和根塵脫落都有了一個很詳細的瞭解,很系統的認識。對絕大多數師兄來講,都能夠知道將來要怎麼去修。有一些剛剛到我們這裡來參加共修的師兄就是初嘗法味,知道了如何去正修,如何按照指導去修行,這也叫初嘗法味。真正知道印心宗是怎麼修行的,給自己過去的修行來個大總結、大對比,能夠有個對比,看看我們過去的修行跟現在所認識到的修行是不是一回事。所以我們說這是個實修的道場,表現出來的就是一個實修的氣氛,沒有太多書本上的東西,講的都是大家自己內心的心得跟體會。
回去之後我們再結合歷代祖師的開示,就可以把我們這個修行完善了。理論也有了,實踐也有了,然後再從佛經上去尋找印證,因為佛經是印證我們的修行,我們的修行是否如法那就得用佛經來印證。所以大家首先是培養定力,然後結合祖師的書來進行系統的修學,再找佛經來給我們作個印證。所以經過一個系統的指導、系統的修行,再從佛經上面去找印證,那麼我們這個聞思修、信願行、戒定慧整個過程也就圓滿了。

◈ 62-印心宗的核心是把基礎打好
mic答:每天我們每一座有哪些狀況,有什麼心得,話不多有一句就可以,把它記下來。每天都有一句話,也就記載著自己修行上的每一步。
今天有好幾個師兄加我的微信,就問打坐的問題,修了有十四年了,打坐差不多有六年的時間了。每次一打坐兩小時以後,人就往後倒了,人就躺下去了,倒了。感覺自己身體偏偏偏,一會“嘭”倒下去了,不知道什麼原因。我就問他:“你坐那個墊子是什麼墊子?”“十幾公分厚的軟墊子。”這個就是軟墊子,而且坐的是散盤,或者是單盤。他說偶爾也能坐一個小時的雙盤,然後換成單盤,再換成散盤。(眾笑)兩個小時一座,最長兩個半小時,就這麼打。坐兩小時以後人就會往後倒,所以也不敢坐時間長,老出現摔倒。目前我們這個宗門絕大多數師兄打坐的現狀就是這樣。像他這種摔了那麼多次還堅持打坐的太少了,屈指可數。也是因為能夠堅持到今天才有的交流,要不然早就沒得說了。前兩天聽到我們這邊打七,也想報名參加,我說人數早滿了,我們已經是做了最大的努力,租了個酒店來打七。早就住滿人了,我說要有位子的話你這個時候報名也沒位子了。
然後很羡慕我們為什麼能打那麼長時間。我說:“首先我們的坐墊不一樣。”他說:“沒聽說過用這麼高的坐墊啊?”我說:“有,我們二祖的著作上有,母音上師的視頻上有,怎麼會沒有呢?”他說:“二祖的書上有,他沒看到啊。”我就翻二祖的書,拍了那一段發過去給他看,還真的是有。老人的視頻也有,把老人在美國作開示的視頻給他發過去,一看,果然也有。我說我們就是按照二祖、三祖的指導來修,我們沒有另創門派。
無論修多少年,還要從最基礎的打坐開始。我們印心宗沒有太高深的東西,你把基礎打好了,直接就是成就了。我們打坐從最初的初住開始到粗住,再到細住,微細住,然後微細流注,乃至能所雙忘,然後再到根塵脫落,都是在打基礎,沒有哪一天不是在打基礎。所以每座都歸零,每座都化空,每座都不可得。每天都是第一座,每座都是從頭開始,每座都是基礎,就連根塵脫落了還是基礎,成佛的基礎嘛。我們就是打基礎,沒有什麼奧妙。而且根塵脫落以後,那是基礎的基礎。什麼叫基礎的基礎啊?替打基礎的師兄做基礎,做最基礎的工作,那這不是基礎的基礎嗎?我們是在給你打基礎的,幫助你成就,我們就是你的基礎,幫助打基礎的師兄修證到大成就,這就是基礎的基礎。我們修法是用來幫助人的、幫助大眾的。基礎不牢,推平再來。
問:叫根塵脫落?
mic答:你厲害,你脫落了我們是推平再來。
問A:修了十年沒打下基礎,還得從這開始。
mic答:那是,沒辦法還得推平再來。
問A:還得推平了再來。
mic答:還得從頭開始。
問A:就是。
mic答:所以一講到從頭開始,師兄們都很沮喪:“還要從頭開始啊?”我說:“我們天天都是從頭開始。”
問A:就是,所以我們每座都很輕鬆。
mic答:對,每天都是從頭開始,每座都是從頭開始,每天都是第一座。

◈ 63-肯定才能超越
問:上師,您上次說肯定自我,同時超越自我,那我們在不瞭解各種狀態的情況下怎麼肯定?
mic答:都要肯定。
問:都要肯定,那錯了呢?
mic答:錯也要肯定,肯定錯了嘛。(眾笑)
問:比如出現一些境界,你都什麼都不知道,稀裡糊塗的,怎麼去肯定它?
mic答:你不是知道了什麼都不知道嘛,還知道自己稀裡糊塗,這更應該肯定。聽懂沒有?
問:沒有。
mic答:你知道自己稀裡糊塗的這個不是“知道”嗎?這個“知道”會不會稀裡糊塗啊?
問:不會。
mic答:那就是,你看你這肯定得比我好,這就是肯定。我這個“知道”不會稀裡糊塗,這就是肯定。
問:您說的意思我懂。但是我想說的是,比如說能所雙忘,這些東西我們都沒遇到過,然後我怎麼知道這是能所雙忘呢?還在苦苦地追求,要找個能所雙忘。
mic答:對,能所雙忘會出現無數次,不是一次。第一次出現了,這個是能所雙忘嗎?沒那麼簡單,肯定不是,重來。過一段時間,這是嗎?好像也不是,又再推翻重來。你看,無數個能所雙忘,最後腳跟站穩了,這就是能所雙忘了。
問:在不瞭解的情況下,一般都很難真的去肯定這個。
mic答:所以,你出現能所雙忘了,咱們要交流。
問:我以前出現好幾次我都不知道,我覺得這個太平常了,沒必要交流。
mic答:對,沒錯,所以越是平常越容易錯過。
問:對啊。
mic答:沒事,錯過了推平再來。
問:那如果早知道早肯定,不是早超越嗎?
mic答:那是,其實你一直都在超越,你只是認為你自己沒超越而已。你在超越平常,超越平常也是一種超越。“就這麼平常,是嗎?”你看超越它了,肯定不是。沒事的,冤枉路多走一些不怕,這是練腳跟嘛。所以什麼叫行腳啊?過去的高僧大德都喜歡管自己叫苦行僧,他苦在哪?因為反反覆覆都是走這條老路能不苦嗎?所以叫苦行僧,這麼簡單的事,我走了千百回才去認可它,這叫苦行僧。走來走去走了好多路都是冤枉路,但不怕,練腳跟啊,腳跟硬了,就站得住腳了,不需要再走冤枉路了,所以叫苦行僧是這麼來的。
問:我的意思是講,如果上師能夠把這些都簡捷明瞭地做一個系統的整理的話,那我們修學的人不是更容易了?
mic答:我講了你整理嘛,(眾笑)我講得很囉嗦的。
問:是啊,每次反反覆覆地講。
mic答:對,你看我講那麼多年都是講基礎的,夠囉嗦的了。
問:不過提前知道也容易執著,這也是。
mic答:沒事,我講的東西你執著不了。
問:有體會。
mic答:對,因為我講的東西都沒有境界的。像我們賈師兄背痛了才知道,原來這個打坐背還會疼。
問:這是上師的高妙之處,怎麼講人家都執著不了。繞了繞了之後上師跑了,我們還在原地打轉,怎麼回事?這是上師的高妙。
mic答:那是我讓你在原地打轉?
問A:是我們高妙,上師太平常了。(眾笑)

◈ 64-如何破淫根和疑根
問:修我們印心宗,達到什麼樣的程度才能夠把淫根除淨?
mic答:不是除掉它,是轉化。轉化成正樂受用,正樂受用是禪定。
問:這相當於四個階段,正、樂、受、用,是吧?
mic答:正樂受用是一個階段。
問:好吧。
mic答:它就叫正樂受用,就把淫欲轉成正樂受用。
問A:上師這個是很相應的,昨天我們寢室就在討論這個問題,這一下有了正樂受用了。
mic答:這以前也講過,小範圍講過。因為這個是生死的根本,入胎就靠這個,出世也靠這個。
問A:這個也是生命的根子哦?
mic答:對,這個轉成正樂受用,我們所講的證不退地,再不退轉了,就是這個給破了。
問A:有這麼大的功效啊?
mic答:八地菩薩,不動地、不退地,再不退轉了。
問B:那怎麼轉啊?上師。
mic答:先破疑根,能所雙忘就是破疑根。
問B:能所雙忘破疑根。
問:那是能所雙亡了吧?這個時候程度更不同。
mic答:雙忘,“亡”就是活用不了叫亡,“忘”是還可以活用,可以出入無礙那叫“忘”。
問:但是我覺得能所雙忘的話就還有點粘粘糊糊的。
mic答:那是你粘粘糊糊。
問:那好吧。
問B:能所雙忘先破疑根?
mic答:對,它就是破疑根的。你只要有懷疑在,就是這個能所雙忘還不徹底,要徹底。其實我們指的能所雙忘就是徹底的,只不過告訴你這個會反覆。
問:給個安慰?
mic答:那也不是安慰,那也是過程。
問A:也就是說能所雙忘其實就是已經轉了身了。
mic答:對,就是把這個疑根給去掉。
問C:上師,那個疑根沒去掉的能所雙忘就不算能所雙忘吧?
mic答:對,那就還不徹底,也算,境界上是出現能所雙忘了,但是不夠徹底。
問C:徹底的能所雙忘跟這個不徹底的有區別嗎?
mic答:有差別,力量更大。所以你看古德說小悟千萬遍,大悟只需要一次。小悟千萬遍就是反反覆覆的那種能所雙忘。
問D:上師,那個疑根是不是就是那個一念無明啊?
mic答:疑也是一念無明,一念無明就是疑。
問E:本來今天晚上就想問上師怎麼破疑根的。
mic答:大願,大願。所以老交待大家要肯定,要肯定自己的修行,不斷地肯定,肯定就是破掉疑根的方法。還有發大願也是破掉疑根,因為大願之下你的信念是堅定不移的,這不正好破掉疑根嘛。

◈ 65-肯定平常心
問:這兩天我們寢室兩位師兄打坐進入了一個狀況,就是在座上咒不是咒了,坐也不是坐了,什麼都不是了,該怎麼去問上師都不知道了。
mic答:無師可問。
問:就是提問題都不知道怎麼問了。
mic答:無從開口。
問A:我每次打七都有這一個,到了這兒,就是過不去。
mic答:這不是道障,這是疑情。禪宗說的疑情起來了,它就是一團的,睏在疑情裡面,不辨東西,就不知道怎麼去說了。
問:心*就想往上師店跑了,計畫中。
mic答:跑了也是一場空,我今天不在。(眾笑)
問:阻止他了,勸他不要去,還是打坐。
問B:前天我一座八小時,這個咒就跟新學的咒一樣。
mic答:這個是必須的,這個東西出來越快,你就越徹底。
問:這個是不是傳說中的“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mic答:對,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問C:上師,從那個狀態出來之後,又沒有那個狀態了,又跟以前平平常常那個一樣了。
mic答:平常你得肯定,得承當,平常心是道。
問:那如果不承當的話,還得來一次,它還會反覆出來。
mic答:它還會來,但是還會來的情況下,你很容易突破它。
問:就是程度沒那麼嚴重了。
mic答:一次比一次輕鬆。
問C:那它沒有一個變化,就是它自己就沒有了。
mic答:你不著相,哪來的變化?你若著相,念念都在變化。
問D:其實我們打坐也是在破這個人我法執。
mic答:你要肯定,不要懷疑,懷疑了又回到解放前了。

◈ 66-歡喜心生起就是破掉無明
問:上師您說那個承當,要承當一個什麼東西?
mic答:你知道什麼東西你就承當什麼東西。
問:知道什麼就承當什麼?
mic答:你知道什麼啊?
問:沒有什麼呀,我就不知道什麼。
mic答:你覺知什麼了?你沒有知道什麼,你又在問什麼呢?
問A:落到想裡去了。
mic答:沒事,讓他想,苦行僧嘛,能不想嗎?
問:弄不清楚這裡邊。
mic答:對,我現在就要跟你談這個,就是讓你去想。
問:我這兩天就不想了,因為想不出個結果來,想不出個要承當,好像搬出個什麼東西要承當。
mic答:想就有過去、現在、未來,我們說承當什麼,承在當下,一念之心,無過去、現在、未來,這是什麼?
問:就是當下。
mic答:當下不就承當了嗎?(眾笑)你要想也可以,想不明白了,過去不可得,現在不可得,未來不可得,好哇,這不就承當了。
問:那個原來說是有一個清淨,您說那個清淨也不能守,那就沒有了,什麼也沒有了。
mic答:清淨也不可得那才是清淨,如果清淨可得那還是執著清淨。
問:只要不執著它就可以。
mic答:清淨能執著嗎?(眾笑)
問:想暈了就不想了,覺得什麼也不會了。
問B:大修行人。
mic答:非想非非想,想出來的清淨。
問C:上師,我想問一下就是承當,因為這兩天打坐的時候,一上座就是像鑽心一樣的,穿一件衣服就很熱很熱的,然後就出汗,然後就開始煩躁,很煩躁,煩躁得不得了。
mic答:火大,火又大了。
問C:煩什麼我不知道,為什麼煩不知道。
mic答:無明煩惱。
問C:太熱,然後打到後來要下座的時候,突然那一下想起上師說承當它嘛,我就想我怕它幹嘛,承當就承當。這樣一想的話,那個歡喜心“嘩”一下上來,身體還是在熱,但是我就可以心很靜地持咒,那這個是不是叫承當?
mic答:這就是破無明啊,歡喜心生起就是破掉無明。所以我們說無明就像一個鐵桶一樣,黑洞洞的,沒有出路的時候,這個時候這個願力起來了,能承當一切,這個歡喜一生起就破掉了這個無明。所以這個時候你要承當一個歡喜心是道。
問C:嗯,還有就是說剛才心*師兄的清淨,原來我特別喜歡這樣,非常地喜歡,又沒這種境界。
mic答:喜歡清淨。
問C:我就覺得沒意思,但是這幾天就覺得,清淨有什麼好想的,管它呢,然後我又可以很高興地來念咒,那這是不是從境界上下來了?
mic答:是啊,能破一切相嘛。
問C:就是說下來以後它才有那念,下來之前好像有願力。
mic答:這也是承當啊。
問A:這個承當,一承當起來以後,直接體現出來就是一切放下。
mic答:所以禪宗一直說,這個修學禪法貴在承當。所以我們整個修行的過程,座上心念耳聞,座下綿密觀照,這就是一個禪宗的過程。我們現在這個禪,不叫如來禪,也不叫祖師禪,叫印心禪。
問D:上師,還有個問題,承當觀照,就是說,我覺得自己如果座上來了任何境界能過得去,然後我到座下的話就是說遇到不是跟座上的境界,我也知道,嗯,這是境界,然後一下子它就沒了。但是當座上過不去的時候,我座下肯定跟著跑,但是如果座上我不得力的話,我就會跟著跑,跟著他們想。所以我才發覺、才知道什麼是座上和座下是連貫的,其實上座就是下座,下座就是上座,它就是一樣的,是不是上師?
mic答:是的。
問D:阿彌陀佛。
mic答:這個我們經常說,座上會影響座下,座下會影響座上。
問C:那種就消失了,這叫作覺破無明嗎?
mic答:要學會享受無明,無明出現了不要怕,也不要討厭它,要學會享受它。
問C:好像我就忽然一看那種感覺,躺那休息一下,沒了。
mic答:你一學會享受無明,很容易就轉念了,這就是智慧,無明都被你享受了,那還得了?
問C:成妙用了。

◈ 67-六個手印都要加修
問:上師,有時候中間某一座,比如我打第一印或是第三印,可不可以?
mic答:你說呢?
問:因為今天我就是跟師兄講我那個咒出不來,出不來我說我第一印打得不好,手很疼,我就用疼來試一下,就打第一印,第一印一開始疼著,後來也不疼了。我以前一直打二、四印。
mic答:其他手印也要打一打,趁著這個打七體會一下。第一印是根本印,印心宗的根本印,心中心法的根本印,是諸印之王,諸印之母,所以也是印心宗的根本印,也是整個密宗的根本印,所以結第一印功德是最大的。
問A:那如果這樣我們打七的時候也可以加修一下這個根本印?
mic答:可以。無論在什麼時候,不管是平時打坐還是打七期間,都可以修第一印。還有第五印,第五印的願力是最大的。你看我們說專修二、四印,第二印消除一切業障,第四印隨願往生十方淨土,但是第五印的願力是最大的,第五印代表什麼?代表諸佛下地獄度眾生,必須要結這個印,那下地獄度眾生不是大願嗎?所以第五印的願力是最大的,同時打七期間大家體會一下這個第五印,心中心法的第五印,還有一個最大的功德是遍修世間一切佛法,你結這個手印持心中心咒,遍修世間一切佛法,所以它就相當於一切佛法的總持。
問B:也就是說打七期間除了二、四印,其他印還可以加修?
mic答:我們平時都加修,都要加修啊,我們這一脈六個手印時刻都要加修,不是只修二、四印。只修二、四印到後面那四個手印都忘了,改天輪到你去傳法了你就變成傳兩印一咒了。(眾笑)
問C:上師,翻種子的話就是說翻出來但是這個問題沒有解決,以後再遇到適當的緣的話是不是還會再翻?
mic答:種子是反覆翻的。
問C:對啊,就是翻種子一翻起來但是沒有解決,這個種子沒算翻完吧?
mic答:它會反覆翻的。
問C:就是今天二四印中間自己換了一下印,本來修二印,然後到中間自己又換成四印了。
mic答:不行不行,不能這樣修。每座就結一個印,你結哪個印都可以,但就結一個,中途不能換手印。
問A:哦,那我聽有人說可以換啊。
mic答:嗯?
問A:聽到有人說可以換啊。
mic答:上師說的嗎?還是祖師說的啊?
問D:巡七的師兄說的。
問C:那咱們這個順序有沒有特別的說明?
mic答:沒關係。打七期間不論順序,順序是在兩輪六印之間有規定,其他時間沒有規定。
問C:意思就是說一天必須保證有一印是二印是不是?
mic答:沒有,沒有這個說法。那是其他脈這麼說,我們這一脈沒有,因為我們這一脈是六個手印都要修的,我們打的是印心七,不是心中心七,印心七是印心宗裡面所傳承的一切法門都可以用來打七,所以叫印心七,其他地方組織的是心中心七,只能修心中心法的二印跟四印,其他的手印跟其他法門不能修,所以他們打的是心中心七,跟我們不一樣,我們從十二年前組織開始打七,打的就是印心七。
問A:那您看我們在這之前不知道啊,一直只結二印四印,然後還說每天早上第一座結二印,後面結四印。
mic答:沒關係啊,也可以,手印也可以加嘛。

◈ 68-如何修行才能和上師相應
問:上師,內蒙這兩個師兄想求您灌頂,她們這周打完七就要走了,就是李師兄跟趙師兄。
mic答:哦,什麼時候走啊?
問A:可能二十來號。
mic答:你打坐怎麼樣了?能一動不動了不?
問A:快了。
mic答:快了不行,要一動不動,回去你們還修不了,只要你動就修不了,因為心密,剛才已經說了心密就是一動不動。
問A:哦,我聽見了,您怎麼讓我修就怎麼修。
mic答:不是我怎麼讓修就怎麼修,你精進的程度達不到我們這一脈的要求,我們是不給灌頂的。
問A:就加持灌頂呢,我想回去先修六字明也行。
mic答:一樣的,一樣的。
問B:師兄,你回去就像上師傳的,從半個小時起修,你真的要這樣做,你不要說我三個小時一動不動,你就這個方法你做一下嘛。
mic答:你聽我講,我這邊是按照傳承來傳的,不搞那些不如法的傳法,這個也是我當年答應母音老人的,我說我一定按照傳承來傳。老人說傳承是一個一個灌頂,不是批發式灌頂,所以我們是一個一個灌的。
你學會了我們這邊這個方法你回去好好用功,對你自己來講,也是一個莫大的加持。但是你求了這個灌頂之後,給你灌了,你有可能回去之後你還是按照你原來的套路去修,又回到解放前了。你到時候也可能還會埋怨我,你如果精進的話你肯定會埋怨:“哎呀,蔡老師要是給我嚴加要求,那我不就早就成就了嗎?”所以你求這個灌頂沒有用啊,有什麼用?如果灌頂灌了就可以成佛的話,那我一天給你灌一百個也好啊,那關鍵是要修啊,修的話就得要如法,我們就是這麼要求的。我們這邊的師兄,你問問他們,哪個不是打了兩、三年六字大明咒,每年打過幾個七,才得到灌頂的?都是這樣的。
問B:我都修了兩年的六字大明咒。
mic答:他原來也是別的老師灌頂修心中心法。
問B:是的。
mic答:一看打坐也是搖來擺去的,你這個打什麼坐嘛,你還不如去釣魚算了,(眾笑)跟釣魚一樣,那哪是打坐啊?又當了一回姜太公。
問A:那上師我就是把心中心那個法先放棄,然後從六字明開始?
mic答:就是說你這個基礎一定要打牢固,這個打坐你不打牢固的話修什麼法都歸零。
問A:那回去一天打四個半小時,怎麼也得打兩個小時。
mic答:這無所謂,你自己要求嘛,目的是一動不動,一定要一動不動,你動沒有用,你坐十個小時還是在動有什麼意義?
問A:還想問問您,這個腰提起來,然後這種座下去是如法的嗎?
mic答:這個沒關係,這個我們已經說過多次了,這個不屬於動,主要是你這個腿不能換。
問A:腿已經好多了,但是還不行,我感覺基礎還是不行。
mic答:你這個基礎一定要打牢固,你不牢固你求灌頂沒有用,又回到以前了,那種修法有什麼意義?所以我們要求的就是基礎打好,你基礎打好了,我們指導上的這一系列的修法你才能夠延續下去,你才會按照我們這個步驟一步步來。我們剛才所講的最初的粗住,一直到細住,微細住,微微細住,微細流注,一步一步這麼修下去,到能所雙忘,到根塵脫落,它就是一路風光這麼修下去。但是你這中間,你出現打嗝、換腿、身子動,完了,後面那些都不會出現,因為還有能所在,有能所在不可能能所雙忘。
問A:還有身體在,是吧?
mic答:還有身相在,所以這個不可能的,那你就怎麼修都達不到,修十年、二十年還是這樣。
問A:前幾天是有點著急。
mic答:著急沒有用,要如法,你原先是沒有人指導你修行,沒辦法說如何如法,如何不如法,談不上這個。就是說你那種灌頂是一個不負責的灌頂,對傳承沒有任何意義,傳一個人壞一個人,把他的慧命給壞了,不是壞一個人嗎?得不到任何好結果,這種傳法有什麼意義呢?沒有意義。
所以我們這個傳承就是按照要求嚴格來的,我們二祖的開示裡面就講:來人修法的過程你要瞭解,他修過什麼法,修到什麼程度,都要打聽,都要瞭解。然後再看他的根器如何,才能夠告訴他能修什麼法,該灌哪一個頂。如果達不到要求了還得指導他怎麼去做,那都是我們二祖的要求。
問A:那就徹底把心中心法先斷了是吧?真是有點捨不得那種感覺,能不能兩個同時打那種?
mic答:你聽我講,所以說一般像你們這種老修行的師兄來到我面前,我一般不做交流。
問A:也就一年多點,上師,不算太老。(眾笑)
mic答:你看這一年多點時間都那麼執著了,那幾年那不更完蛋了?
問:就是,也是愛上這個法的原因,執得有點深了。
mic答:這個不是愛上不愛上,你連手印都是錯的,你愛上個錯手印,是吧?我們是有老人的相片的,指導都按照老人的相片來指導。
問B:手印錯了修這麼多年,種下去的種子你還得翻出來,你還得把它翻空了以後再學,多麻煩。
問:就是把心中心斷了是吧?
問B:不是斷了,你就沒有開始修過。
mic答:六字明就是心中心。
問:對對對,都是一個宗門的兩個法脈。
問C:只要你修法的過程中心念耳聞都一樣,都能成就。
mic答:心念耳聞叫心中心,不是指哪個法叫心中心,六印一咒叫心中心法,不叫心中心,心念耳聞、一動不動叫心中心。所以我們祖師弘揚的是心中心,包括心中心法在內,而不是只傳一個心中心法。
問B:最穩當的就是半個小時起修,你真的要死下心來這樣修,這樣你可以很穩當做到一動不動。
mic答:因為你要打基礎啊,你說我這個打基礎我用心中心法來打基礎,從半個小時開始修,那叫修心中心法嗎?那也不叫修心中心法。
問A:不夠兩個小時不行啊。
mic答:那你兩個小時了,又要動,又要換腿,那也叫修心中心法嗎?那也不叫修心中心法。那你雖然說我是結這個印,沒錯,是在結這個印,但你還不是屬於修這個法,你做不到一動不動,做不到心念耳聞,那還是不等於修心中心法。
問A:我這兩天還是很執著,我一直在修心中心,還沒修六字明。
mic答:沒關係,你可以繼續執著,執著個十年都可以,我們給你時間嘛。(眾笑)
問A:心中心翻得更厲害了。
mic答:你那樣雖然它也能夠翻種子,但是翻得不相應。我們是說它到哪一階段就會翻出什麼樣的種子,它是境界相應嘛,我們講境界相應,有這個八觸十功德,八觸十功德最後那個叫境界相應,最後所講那個境界相應它是涵蓋前面的八觸,還有前面所講的九個功德,它全部涵蓋在裡面,全部包括在其中。你坐到那裡會出現酸脹麻痛,滑澀輕重,你這個什麼時候會出現,它都會有相應的感受出來。什麼時候會出現慈悲善心,出現空明智定,它都會有相應的表現。
你要是晃來動去,動來動去,修十年還沒有出現,那你自己不著急嗎?我們聽到都著急,修了十年了,二十年了,還在那裡晃來晃去,還在座上培養動力,我們聽了也很著急啊,那有什麼辦法?
我們山東那兩個師兄就是這樣,修了二十年了。一見面就問我:“蔡老師,座下怎麼觀照啊?”人家就問座下怎麼觀照。我說:“座下觀照?你一座多長時間啊?”我問他,“你們一座多長時間?”“我們一座四個小時啊。”“四個小時了下座觀照很自然了,很平常了,怎麼會不會觀照啊?那你這個座上可能出現不如法了,你座上有沒有動來動去啊?”“動了,我們一上座一直在動。”“有沒有看時間啊?”“有啊,眼睛一直在看時間。”“哎呀。”我說,“阿彌陀佛,你這是座上培養動力,還有一個打發時間,那你座下怎麼能夠得真實受用啊?這座下觀照是真實受用啊。”“那怎麼辦呢?這修得不如法,修了二十年了。”“怎麼辦?”我說,“要培養打坐。”“那培養打坐要從多長時間開始啊?”“半個小時,一動不動。”“那我這個心中心法修不了,你才半個小時怎麼是修心中心法。”“對嘛,用六字明嘛,不是用六印,用六字明,來培養定力。”“哦,那要用六字明的話我可以四個小時一動不動,六字明輕鬆啊。”“那好,那你就用六字明一動不動。”兩個人就回去了,六字明一動不動,每天四個小時,坐了一個星期,給我打電話:“蔡老師,我們知道什麼叫觀照了。”
你看,一個星期超越了二十年,所以這個有什麼捨不得的嘛。觀照是成佛之母,成佛之入門,你要成佛就必須要會觀照,不觀照成不了佛。而且你發現這個觀照,不費絲毫之力,很自然地就觀照,告訴你,這就是見性,所以觀照就是見性。所以我們說你這個基礎打好了,直接就是成就,沒有還有個什麼過程來讓你成就,不需要,基礎打好就是成就。
問B:你聽明白沒有?我們這個法門很直接的。
問A:聽明白了,放下疑慮了,剛才執著心中心。
問B:直接的成就了,最簡單了,很直接。
mic答:你目的是成就,不是執著六印一咒,六印一咒是讓你成就的方法之一,但也要看根器,你沒有打坐的基礎,你怎麼能夠成就呢?它要看根器,我們三代祖師過去為什麼他出的書都是講心中心法,他不講別的法門呢?因為過去那個時代修什麼法門的都有,所以直接入心中心法,他們都可以做得很好,已經有基礎了。就連我們母音上師修心中心法也是修了別的法門修了二十多年,才進入心中心法的,他基礎打得多深厚啊,還用去講打基礎嗎?是不是啊?
我們二祖就更不用說了,二祖是生出來他就生在一個佛陀家庭,他的那個家族所有人都是佛弟子,那他生出來就在修行,一直到四十幾歲接觸到大愚祖師。那你看修了多少年,這個基礎深厚啊!那是有深厚的基礎修心中心法就很輕鬆。所以說你急也沒有用啊?這基礎不好,急有什麼用啊?
我是八三年開始學佛,八三年一學佛我就修大圓滿法,我大圓滿法的上師是八八年圓寂的,然後他師弟來找我,他師弟是誰啊?大名鼎鼎的阿秋法王——那是我上師的師弟。他來找我跟我說你的上師已經圓寂了,那是一年後我才知道的,八九年才知道。後來到了那時候就開始繼續修,自己去修學,同時預覽念佛法門、禪宗,這些自己都在自學,都在找相應,因為沒有上師指導了,就只好自己去找相應啊。然後在這個《禪》雜誌上看了“六妙法門”,“六字大明咒修法”,後來又在那個《氣功》雜誌上看了這個,這都是宋智明老師寫的,“六妙法門”,“六字大明咒修法”。然後在《禪》雜誌上又發現了母音老人著的《略論明心見性》,一看完才知道,哎呀!這個真是法味無窮啊!歡喜得不得了。那上哪去找他呢?不知道這個人是什麼年代的人。我們也給那個淨慧老法師寫過信,諮詢他,這個作者還在不在,淨慧老法師也不知道,他也沒辦法回我們,他也不知道這個母音老人是什麼年代人,他只告訴我們說這個是一個居士拿來的稿。
所以這沒有辦法去尋找啊,這一看很相應啊,所以後來在小小本的《氣功》雜誌上看到,“六妙法門”,“六字大明咒”,宋智明。宋智明自我介紹上說了,他是母音老人的弟子,而且,他寫的那篇文章下面留有他的通信地址。你看找到老人的弟子了,好辦,給他寫信,跟他交流,後來跑去他那裡求法,求到了心中心法。求到了心中心法那我們還繼續邊修行邊跟他交流啊,聊到他感覺沒辦法指導我們了,他說:“哎呀,你問的東西我沒有辦法回答你啊,我把母音老人的地址告訴你,你去問他吧。”這樣我們才有了母音上師的地址,跟母音老人通上了聯繫,你要不把他問倒的話,他還不會告訴你,這個宋智明很自私啊。(眾笑)
所以說我們得一個法是很不容易的,能不好好珍惜嗎?我們求法也是從海口跑到溫州去求法,那時候交通很不發達,沒有機場,沒有飛機。而且去的話,坐二十五個小時的輪船到廣州,到廣州之後馬上到廣州火車站去買票,買到的票是三天以後的火車。然後坐那個悶罐車,綠皮的,慢悠悠的,那不叫火車,那叫爬車,我感覺是爬車,爬了三十三個小時到了金華,因為那時候溫州沒有通火車,只有大客車。在金華又停了一天,然後第二天晚上乘坐大巴車,大客車到溫州去,所以這個一個來回就得半個月。
這都是求法的心切啊。哪像現在,師兄們:“噢,上師你在海口啊,來我們這裡嘛,我們要求法,你來我們這裡嘛。”是吧?你看,這懶洋洋的。有一個廣東的師兄,也是,電話一問,我說:“你是哪裡的?”他說:“我是汕頭饒平這邊的。”“哦。”“上師你在哪?”我說:“我在海南島,海口。”“哦,海口,那還是挺遠的。”我說:“那是挺遠的,你要是坐牛車的話起碼也得坐三個月吧。”是吧?遠嘛,你要坐牛車來不得坐三個月?就這麼遠呐。
問:汕頭已經遠啦。
問B:心不迫切,心迫切了再遠的路程也不算什麼。
mic答:現在是法求人而不是人求法。
問B:是這麼個情況,上師都很慈悲到重慶,很多年都是上師到重慶來給我們講法,不是我們到海口來求法,後來我們才反應過來。
問D:你們的福報大。
問B:你看古人的時候是學人把草鞋跑壞了,現在是上師把草鞋跑壞了。(眾笑)
mic答:然後當時我們跟母音上師通信之後,老人對我們要求就很嚴格。他說你這個打坐身心都不能動,特別強調打坐。然後一跟老人聯繫了之後,一看,哇,老人這個要求這麼高啊!這才開始下定決心好好去修它。那怎麼修呢?因為基礎不牢,打坐的基礎不牢固,所以,我是自己要求自己重修六字大明咒,用六字大明咒來培養打坐的基礎。所以這個跟你一樣啊,心中心法我也要放下,修六字大明咒。自己給自己下個決心是:六字大明咒沒坐到四個小時一動不動一座,我不會修心中心法。因為你修了老要動有什麼用啊?沒用啊。
我那時候兩輪六印我是反反覆覆修兩輪六印,一個是工作忙,第二個是這個打坐老在動,後面把兩輪六印停下來不修了,修六字大明咒,兩輪六印我修了一年你知道嗎?兩輪六印我修了一年,都還沒有修過關。那時候百座啊,我是每修到七、八十座就卡住了,要不就累得要命,要不就昏沉得很厲害,要不直接就是不願意打坐了。所以後來發現這就是基礎不牢的問題,因為跟老人交流他也是認為我打坐的基礎不牢固,要培養打坐。這才把這個心中心法徹底放下來,從六字大明咒開始。
我原先修六字大明咒還曾經用過雙盤,雙盤兩個小時沒有問題,以前在沒有修心中心法之前是合掌念佛,四個小時也修過,雙盤。但是一到七、八十座的時候,還是會有業障出現,有違緣出現。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全家人都不信佛,就我一個人在堅持修。所以說只能夠停下來,自己停下來,然後,從六字大明咒開始修。我一說從六字大明咒開始修,跟我一起去灌頂的師兄都覺得可惜:“哎喲可惜啦,所以說你都退回去修了可惜啦。”我說:“我覺得不可惜啊,我覺得這個基礎要打好。”
然後這個基礎打到能夠四個小時一動不動,修六字大明咒了,還覺得不夠,還堅持修。修到有一天那是本來定鬧鐘了,定的是四個小時的,鬧鐘響了沒聽到,在定中沒聽到,一下子坐了六個半小時。這就發現,六個半小時竟然比四個小時還短,所以後面打坐都是定六個小時,六個小時比四個小時打坐還要快。這種程度下跟我們母音上師交流,上師就高興了,上師說:“那你現在修心中心法應該是沒有問題了。”好,那就重新再修心中心法。
後來到母音上師來海口的時候,我兩輪六印修完了,正修開始了,大概是三十幾座的時候,母音上師來了,他就問我:“你一座多長時間啊?”我說:“四個小時。”他就很讚歎了,他說:“修心中心法一座能修四個小時的人不多啊,這才是真正的修行啊!”所以能得到老人誇獎很高興啊!然後老人回去之前就把他的電話留給我了,你以後有什麼事打我電話,就一直都是跟老人打電話,每天都要跟他彙報。
問E:您跟老人通的那唯一一封信是在見老人之前呢還是之後?
mic答:不止,見老人之前不止一封信,是只剩下這一封信。
問E:哦。
mic答:只剩下這一封信了,寫過好幾封信。
問B:上師,您每天給老人打電話就是講每天打坐的情況?
mic答:對,跟老人交流。
問A:那等於是整個百座都是老人指點,整個百座都是這樣。
問B:正修以後,正修三十幾座以後,老人留了電話以後。
mic答:正修之後是電話,以前是通信。
問F:那時通信時間也慢,寫封信得很長時間。
mic答:慢,來回半個月時間。所以你那時候找相應沒有現在那麼相應,直接視頻你看多相應啊。所以我們要等半個月,有時候兩個月,遇到颱風啊什麼啊,兩個月時間,一封信來回兩個月。所以老人有時候也故意不回信,因為他覺得這個問題你可以解決,他就不回信了。
問C:就跟您不回我們短信一樣。(眾笑)
問B:一般上師都要回啊。
問C:一般上師都回,我們自己能解決的上師就不會回。
問B:都要回,除非是那種我們自己都覺得莫名其妙的問題。
mic答:沒有,有時候是故意不回,等過兩天了師兄自己回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我自己解決了。(眾笑)那他不是很好嗎?自己能解決就解決嘛。像你們現在還要問,我修哪個法?你看,這個法太多了,連修哪個法都不知道。什麼叫修法?起心動念無不是法,這還用問嗎?你修哪個法不行啊,這個法傳給你們了,你們就是法主,你們就是法王,願意怎麼修怎麼修,誰還管得著啊?
問B:今天他還跟我說過。
問F:我們倆今天討論這個問題,我說上師肯定會這樣說。
mic答:因為我已經說過了,又不是今天這樣說,還用問修什麼法?
問B:我感覺修這個法特別相應。
mic答:有法可修就是外道。(眾笑)起心動念無不是法這才是真修行。
問B:對對對。
問F:上師這裡無法可得。
問B:無法可得,那你求什麼法啊?你回去吧,你不用求了。
mic答:求無所求,得無所得。
問B:這就是法。得個法主出來,無法嘛,肯定法主出來了。

◈ 69-了手時的境界
問:上師,原來學佛的時候是想著自己罪孽深重,懺悔,多做功德。自從這一次根塵脫落了之後,覺得這個功德、罪惡與本性一點關連都沒有。
mic答:一點關係都沒有,對,這叫了手,那你這個承當更大,一點關係也沒有。所以這個要你自己說出來,才能夠給你印證,你說不出來不做印證。
問:我還有好多問題要問,有時候就是有點不好意思。
mic答:哎呀!阿彌陀佛,還有不好意思在啊。我們講的是自家話,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問:還有這個了了覺知,這個覺知我覺得,不知道怎麼去形容了,它要是說了了分明那還是境界。
mic答:千言萬語道不盡。
問:就是說了了分明和一念不生這還是境界。
mic答:所以說這個千言萬語道不盡。
問:了了覺知這個覺知上我覺得它才是最關鍵的。
mic答:好個風流畫不成。
問:阿彌陀佛,知道啦。
mic答:所以這個不可言說,只能意會。
問:嗯,知道。
問A:上師,那個以前是現在又不是了哦?
mic答:似是而非,騎驢覓驢,似是而非。
問A:我覺得這次來上師給弄蒙了,原來您說都是,這次什麼也不是。
mic答:上師不光會誤人啦,還會迷人。(眾笑)
問:那迷就是看你那個腳跟站得穩不穩。
問B:也被上師轉了啊。
問:什麼也不是,這麼也不是,那麼也不是,我就不知道什麼是了。
mic答: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到心*也不是心*。所以怎麼辦呢?過去香嚴禪師說:“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算了,我一切放下,什麼都不住了,就做個吃飯僧。”你看,他就只顧吃飯去了,你看,這就跟你這個境地一樣,但是你沒有他這種胸懷。
問B:這種是大丈夫的豪氣。
mic答:我就做個吃飯僧,什麼事都放下啦。結果在鋤地的時候,撿起一塊瓦塊,順手一扔,“啪”!你看,刹那間,虛空粉碎了,這才是一些放下。

◈ 70-藏密也有心中心法的傳承
我是負責我這一脈的傳承,其他那些我是可以不管的,好多那些師兄問到我了,我說你是誰灌頂的?誰誰誰。噢,你去問他吧,你過來問我,我又沒見過你,跟你不相應,是吧?連面都沒見,怎麼相應啊?人家好歹是給你灌過頂的,起碼見過你嘛,他跟你相應啊,你得去問他啊。我們是誰灌頂的誰負責,都是這樣的。知道吧?
但是我這邊不是先灌頂,我是先指導,先告訴你怎麼修,如何做到基礎牢固了再灌頂。因為我們這是無上相應灌頂,真如門灌頂,金剛乘灌頂,不是打基礎的灌頂。心中心法可以當成結緣灌頂來修,也可以當成無上相應灌頂來修,就看你自己的緣起。
我們跟藏密一樣,修心中心法的都是金剛上師,藏密就是這樣啊,藏密的心中心法它的傳承就只有金剛上師可以傳、可以修,普通信眾連聽都沒聽過。我們當年的五明佛學院來一位師兄,求了六印一咒的灌頂,因為他原先是晉美彭措法王的侍者,所以他回到他上師那裡去,他就跟上師說:“上師啊,我現在在修一個心中心法。”他上師一聽完之後立馬把屋裡面坐的那些人全部請出去,把門關上,問他:“你把咒念給我聽,把手印結給我看。”這個師兄一想不行哦,那我得問一下,他沒說出來,他說:“我去洗個手先吧。”法王說:“好好你去洗手。”他其實不是去洗手,他給我打電話:“老師啊,我能不能結給他看啊?”我說:“可以啊,因為他畢竟是你的根本上師啊,你把手印結給根本上師看,那是無上恭敬啊。”他聽完之後,立馬回來,念咒語、結手印給晉美彭措法王看,法王一看:“哎呀,你得到這個法這麼殊勝,你一定要珍惜啊。不像我,我也得過這個法,我連修行的機會都沒有啊。”法王說我也受過這個法的灌頂,他是藏密的傳承,他是金剛上師、法王、仁波切才有這個資格,才有這個因緣可以修這個法。所以他要關起門來說話,關起門來就是說自家話啦,把他所有的弟子都趕出去,關起門來說。
所以在藏地是金剛上師、法王才可以得到的法,還有許多藏地的金剛上師、仁波切來我們面前求這個法,他為什麼來這裡求啊?因為藏密裡面這個傳承目前是在印度,兩個有這個傳承的法脈都在印度,他們要去印度求這個法太難了。所以他們要在漢地找,哪個上師傳這個法跟他相應他就過來求,他也是要看相應的,不相應他覺得你這個人不是正兒八經傳這個法的,也沒有正兒八經的指導,他才不求呢,因為那樣會耽誤他的修行,所以他也要觀察的。

連播區:點下面標題可呈現播放紐

 摘要

問題:61_70
印心七四七第一天
61-通過打七完善自己的修行
62-印心宗的核心是把基礎打好
63-肯定才能超越
64-如何破淫根和疑根
65-肯定平常心
66-歡喜心生起就是破掉無明
67-六個手印都要加修
68-如何修行才能和上師相應
69-了手時的境界
70-藏密也有心中心法的傳承


淨明上師蔡奕忠老師

  • 無心直說--如何修證印心法門(三)
    包含所有座上實修、實證的重要開示!
  • 前言 蔡奕忠居士簡介
  • 打七開示:2017年12月27日—2018年2月11日

    塔光道場、明珠
 佛弟子 © 2004-2025   :tang.fsvs@gmail.com